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永乐大典开启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转载)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T*******x
发帖数: 8565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esprit5188 (esprit),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永乐大典开启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6 16:05:08 2021, 美东)
《永樂大典》副本可能不只一套,不在中國而在海外秘藏
2021年09月07日 02:31:41 HKT
《永樂大典》首次成書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初名《文獻大成》。明成祖朱棣閱後
不甚滿意遂命重修,於永樂六年(公元 8年)冬正式完成。全書目錄60卷、11095冊、
22877卷,這就是《永樂大典》正本。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世宗下旨對《永樂大典》正本進行重錄工作,於隆慶初年完
成,這就是《永樂大典》副本。 史書記載《永樂大典》只輯錄了正副本兩套,後由於
失火和戰亂等原因先後遺失、損毀。
目前《永樂大典》正本早已消失不見蹤影,其下落有毀於大火、殉葬等多個說法;而副
本目前散失於世界各地,所存不足500 僅存不到4% 。
對於《永樂大典》的慘狀,中國各界有識之士均為之痛心,因為它對中國歷史、中華
文化的價值和意義無論給予多高的評價都 過分。
不過《永樂大典》全本可能並沒有在地球上消失、很可能仍存在於世,本文將就此進行
論述。
首先說說正本的去向。雖然有多種說法,但「陪葬」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因為正本是在
嘉靖皇帝駕崩後突然消失的。
前面說過,嘉靖皇帝在位時下令將《永樂大典》輯錄了一套副本。這說明嘉靖很喜歡這
部巨著才會這麼做,否則不會耗費人力 力做這件事。
由此推測,他生前很可能把《永樂大典》正本列到他陪葬物品的清單里了。輯錄副本的
目的就是留在世間流通以免失傳,而正 在他死後則一同葬入永陵永遠陪伴於他。
這種推測是合乎邏輯的,否則這麼一部煌煌巨著豈是說沒就沒的?即便出問題又豈能沒
有一點查勘和追究?這是很不正常的。 此正本的去向最大可能就是「陪葬」,只有如此
才解釋得通上述疑點。
另外,也只有陪葬才能使當時的官員學者們不去追蹤正本的下落,這與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序」的消失有異曲同工之處。
簡單說完了對《永樂大典》正本去向的推測,就要好好說說副本了。本文要說的這個副
本並非嘉靖皇帝輯錄的這套副本,而是 一部很可能存在卻又不為現代中國人所知的副
本,即《永樂大典》很可能不只有一套副本。
要想弄清楚這套副本是否真的存在,這裡首先要提一下明朝初期的一位著名人物和他所
進行的偉大事業,這就是聞名世界的「 和下⻄洋」。
鄭和下⻄洋的故事大家已經通過書籍和影視作品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就不贅述了。
這裡之所以提到鄭和下⻄洋,目的是要從這個 史事件所引發的世界歷史演變中
,找出線索從而證實《永樂大典》存在另一套副本,而這套副本當年是隨著下⻄
洋的船隊漂洋 海落戶他鄉的。
我們知道,現代⻄方文明起源於歐洲中世紀的「文藝復興」。此後,歐洲各方面
的發展突飛猛進,短短二、三百年就幾乎在所 方面領先世界了。
在這之前,歐洲的發展一直遠遠落後於東方⺠族。幾百年來,歐洲很多學者的研
究也證明了這一點,歐洲在文藝復興之前的發 水平比人類文明的原始初期強不了多少。
那麼是什麼原因開啟了「文藝復興」呢?根據很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表明: 開啟文藝復
興的,是蒙古⻄征和鄭和下⻄洋。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後,他和他的子孫在1219年—1260年的四
十餘年時間裡先後三次進行了大規模⻄征 建立起疆域極為遼闊的龐大帝國,對
世界歷史的影響既深且遠。
蒙古三次⻄征,雖然造成上億人的死亡和難以計數的物質財產損失,但客觀上溝
通了東⻄方的經濟和文化聯繫,並把中國先進 技術和發明,如火藥、造紙術、
印刷術、羅盤等傳到了⻄亞和歐洲。
而⻄方國家面對如此慘烈的、前無所有的、規模如此巨大的打擊和損失,對蒙古
人產生了深深的懼意,但同時亦開始向先進的 方⺠族學習,「文藝復興」開始
萌芽。
當時在歐洲人眼裡,蒙古人就是天下的主宰,是「世界征服者」,而蒙古人就是東方的
Chinese,因此對遙遠而古老的東方⺠ 生了深深的敬畏和崇拜,才會有元朝時的
馬可波羅東方之旅,才會有聞名於世的《馬可波羅遊記》。
時間來到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南京)即皇帝位,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他先後進行北伐和⻄征,以「驅逐胡 ,恢復中華」 為口號命徐達、常遇春等
大將北伐,攻占大都(北京),元順帝北逃 ,元朝在中原大地的統治結束。
明朝建立後,退出長城的北元蒙古貴族不斷揮軍南下侵擾明朝邊境妄圖恢復元朝天下。
朱元璋對此先後八次派兵出長城深入漠 ,數次大破北元蒙古軍隊。
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即位後 ,繼續對蒙古勢力進行打擊,並於1421年把國都遷到了
北京,天子親自鎮守國門。 而在這之前的公元1405年即永樂三年,朱棣發布旨意,命
近侍鄭和率龐大船隊開始了七下⻄洋的壯舉。


對於大明寶船隊下⻄洋這件事,朝廷內部是有很大爭議的。很多大臣認為此舉
是勞⺠傷財得不償失。後世的很多研究者也認為 棣一意孤行地這麼做是為了炫
耀國力並尋找建文帝以消除自己得位不正(靖難之役)的流言,導致國力嚴重受損。但是
朱棣堅 這麼做其實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作為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所想的旁人未必能理解。通過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
朱棣強力推行下⻄洋之舉,目的雖然有 個,但最重要的是向「天下」宣示驅逐
蒙古異族的大明才是中華正朔才是天下正統 ,大明皇帝才是天之驕子。
基於此,才有了鄭和下⻄洋、才有了大明遠洋船隊攜帶大量寶貨週遊世界之舉。
非常遺憾的是,鄭和七下⻄洋的檔案資料後來都被明朝官方銷毀了,以致現在
對於鄭和下⻄洋的所有情況絕大多數都是靠推測 假設,能夠證明的資料少得可
憐,這導致了⻄方國家崛起後長期不承認早於他們全球航行幾百年前,中國人就
已經完成了這樣 壯舉,而且無論在時間持續之長久、規模之浩大、對世界歷史影響之
深遠等所有方面都遠遠不及。
另外⻄方不承認鄭和下⻄洋的史實還有一個更為極其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鄭和的七下⻄洋才是開啟⻄方「文藝復興」的真正原 。
換句話說,沒有鄭和下⻄洋就沒有歐洲的文藝復興,也就不會有後來的⻄
方文明。因為現代⻄方文明的祖宗是古老而璀璨的中 文明,是中華文明⻄
;傳後的變種,⻄方國家普遍心胸狹隘當然極力否認。
不過,隨著近百年來國內外考古的陸續發現及中國史學界和國外有良心的學者的研究表
明,鄭和下⻄洋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事 ,這一點目前已經得到世界主流學界的
基本認可,但是仍有很多未解之謎需要破解。
在這些待解謎題中,有一個謎題是與本文主題密切相關的,那就是鄭和七下⻄洋
過程中都攜帶有哪些寶貨? 這些寶貨的清單目前仍是個謎,學者們雖然推測出一部分,
但更多的仍是不為所知。
筆者認為,在鄭和七下⻄洋過程中,有一次必然攜帶了一件國寶:《永樂大典》
副本一套。
應該不會錯。是鄭和把《永樂大典》的一套副本帶出了國門,作為對外交好的禮物送
到了國外一個「權威機構」手裡,這個機 就是羅馬教廷。
對這個推論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為在清末⺠初之際,有人曾經在梵蒂岡的教廷
圖書館里見到過這部全套的《永樂大典》。 而當時《永樂大典》正本早在幾百年前就
失蹤了,副本也由於失火損毀、監守自盜、戰亂搶劫等原因弄得七零八落沒剩幾冊了
當時在教廷圖書館見到這部全套《永樂大典》的人感到非常意外和震驚。只是當時中國
已經淪為半殖⺠地半封建國家,國力衰 無暇顧及這部失蹤了幾百年的巨著了。
後來在教廷圖書館見到全套《永樂大典》的人也沒了音信,此事就此不了了知。
通過以上線索我們可以肯定一個現在甚至將來都難以證明的一個事實就是,《永樂大典
》正本在修成之時,明成祖朱棣又命人 手謄抄了一部作為禮物由鄭和船隊帶到海外送
給羅馬教廷。目的就是向「化外之人」展示「天朝上國」的赫赫天威和中華文明 博大
精深。
後來記有這部謄抄的《永樂大典》的宮廷內檔紀錄也隨著所有下⻄洋資料的銷毀
而無處尋覓了。 說到這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不去梵蒂岡教廷去查查呢?其實這個可能性
很小。且不說這套《永樂大典》是否還在?即便還在,
廷也會秘不示人。因為全世界都知道《永樂大典》的價值,一旦對外公示會引來諸多麻
煩,問也不會說......
關於這部未載入史冊的《永樂大典》的情況就說到這裡,那麼這部《永樂大典》副本對
於⻄方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走向起到什 樣的作用最後很有必要闡述一下。
前面說過,蒙古⻄征給歐洲帶去了殺戮摧殘也帶去了先進的科技發明和文化,
歐洲人開始向以蒙古人為主的中國人學習。
但是對於⻄征的蒙古人以及後來建立的元朝來說,他們所掌握的中華文明的深度
、厚度和文化水準是相當湹模h不如後來的 朝接受並掌握的多和深厚。因此蒙古&#
11972;征對於歐洲的振興只是驚醒了歐洲人的蒙昧狀態,真正開啟文藝復興並促使&#
11972;方發展的 是以這部謄抄版的《永樂大典》為代表的等諸多反應中華文明成果的
著作和實物。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永樂大典》是凝聚了中華8000年(這個數字已經得到史學界很多
專家的認可)輝煌文明的巨著。它用 億字的篇幅全面展示了中華⺠族在政治、經
濟、軍事、科技、文化、教育等等各方面領域的輝煌成就。
當年羅馬教廷的傳教士們翻看這部《永樂大典》後被驚得目瞪口呆。他們想像不到&#
11972;方與中國的差距如此地巨大、如此地遙不 及。他們被中國人的科技發明所震撼
、被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吸引······ 真實版的「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上演了。
自此之後,在《永樂大典》這部百科全書和其他著作的指引下,歐洲人有選擇地開始了
發展之旅,文藝復興終於開啟了。
要著重指出的是,歐洲人選取了《永樂大典》等著作中的科技領域和文藝領域作為重點
複製和發展方向,對於中華文明核心內 的道德修養和兼蓄並容思想的精華則沒有重視。
也難怪,中華文明是以儒、道、佛為核心、兼容並蓄且政教分離的的文化體系、教育體
系、政治體系;而⻄方則是一神教主導 政教合一的教育體系、文化體系、政治體
系。
因此⻄方人忽視中華文化的傳統和核心內容是正常的。不過由此造成的後果就是
雖然⻄方在經歷二、三百年的發展後超越中國 在了世界之巔,但由於他們沒有
以博大精深的文化作疏導,致使⻄方在崛起後憑藉強大的國力和先進的軍事力量
在全球範圍進 征服、殺戮和殖⺠統治,給亞非拉等國家的人⺠造成了無
比深重的災難,這其實是歷史的倒退。
而中國的行為與⻄方截然相反。中國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延續至今奉行的一
直是睦鄰友好與和平相處的政策。幾乎所有的對 用兵都是在反擊外來侵略;即便是主動
出擊的軍事行動也是為了消除禍患,屬於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自衛性質。而這些外來
略包括了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族政權和近代以來真正意義上的外國。
為什麼會這樣?根源就在文化差異上:
⻄方文明和文化傳統是建立在基督一神教基礎上,排斥其他宗教和⺠族,
才會有「種族歧視」問題的存在,所造成的嚴重後果 是發生了數不清的大大小小戰爭
和爭鬥,造成了難以計數的人力和物質財產損失。因此實事求是地說:一神教產生的&#
11972;方文明 狹隘偏執的文明,這樣的文明是不會持續長久的。
現實也證明,⻄方稱霸世界不過一個多世紀,其衰落就已經不可逆轉了。即便
目前美國綜合國力仍是世界第一,但衰落已成定 ,要不了幾年就會被中國趕上並超越。
更為重要的是,⻄方國家一旦衰落就基本沒有再度復興的可能了。為什麼呢? 因
為⻄方的一神教文明不具有中華文明的深刻內 謙遜、理解、包容和善於學習。
也正因為此,中華文明才會歷8000年而不亡。即便政權更替文化傳統也從未中斷。今天
的中國 再度復興就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在起著決定性作用。
前面說過,中華文化是以儒、道、佛教義相融為核心、兼容並蓄且政教分離的文化體
系。因此中華傳統文化無疑是地球上最開 、最博大精深、最和諧同時也是最堅韌不拔
的文化傳承,她所創造的奇蹟是難以為外人理解的。
最後我們回到本文的主題《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是中華⺠族的瑰寶,我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再睹其全本真顏。但如
果不能如願的話也沒有關係,因為《永樂大典 所凝聚的⺠族之魂、文明之基、
文化之昌則是真真切切地保留並傳承下來了,這足以告慰中華歷代先⺠和後世子
孫了!
https://inf.news/culture/5730485a04c0381e76e217baad70ac82.html
c*******v
发帖数: 2599
2
宋明两朝。欧州从未停止从东土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吸收有用的知识,这点为真。
所谓永乐大典郑和什么的,此为无据之说。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 发信人: esprit5188 (esprit), 信区: Military
: 标 题: 永乐大典开启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6 16:05:08 2021, 美东)
: 《永樂大典》副本可能不只一套,不在中國而在海外秘藏
: 2021年09月07日 02:31:41 HKT
: 《永樂大典》首次成書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初名《文獻大成》。明成祖朱棣閱後
: 不甚滿意遂命重修,於永樂六年(公元 8年)冬正式完成。全書目錄60卷、11095冊、
: 22877卷,這就是《永樂大典》正本。
: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世宗下旨對《永樂大典》正本進行重錄工作,於隆慶初年完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