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Jiangsu版 - 黎东方:从扬州走向世界
相关主题
研究了一下JHQ的扬州图片。2014娘家行(2):雨中漫步瘦西湖
扬州的夏日江苏在美国都有那些名人啊?
[故乡拾零] 扬州瘦西湖江苏三市纪行之(五)——我爱镇江 (ZZ)
江苏三市纪行之(四)——梦断扬州(ZZ)你们都来自江苏那里?很好奇的问
忆扬州扬州史话
江苏去过的地方扬州新体育馆
扬泰机场全面通过行业验收海外扬州老乡可看、听到当天 扬州晚报
回国游记五:奉化溪口,魂兮归来 (转载)这一刻,世界为“人居扬州”喝彩!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黎东话题: 东方话题: 扬州话题: 历史话题: 赛珍珠
进入Jiangsu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l
发帖数: 8441
1
他从扬州走向世界
作者:顾一平
——纪念黎东方先生诞辰100周年
黎东方是一位从古城扬州走向世界,而又孜孜不倦,笔耕不辍,治学严谨,名播中
外的史学家。今年9月25日,适逢他诞辰100周年,作为扬州人对他应有较多的回忆与记
述,以推动扬州的历史文化研究。

黎东方祖籍江西。其父黎淦(字衡平),清光绪十八年(1892)举人,曾到北京考
过两次进士,均未考中,先在袁世凯三哥家当家庭教师,而后请求“大挑”,结果被挑
中,分发两淮盐运司衙门“候补”,于是来到了扬州。不久,结识了拔贡李国柱(字辅
廷,曾任湖北巴东知县)的二妹李乃慧,便托人说亲。据说,订婚时,李家提出结婚以
后,黎举人必须一辈子留在江苏做官。黎淦答应了这个条件,于是双方于光绪二十五年
(1899)结婚。过了五年,黎淦奉调东台何垛场任场长,举家迁至何垛。1906年9月25
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农历八月初八),黎东方出生在何垛场。
黎东方谱名智廉,后来曾用过“黎洁”、“时偕”两个笔名。“东方”是他留学法
国护照上用的名字,以后就一直未改。他说,以“东方”为名,含有对东方文化好好研
究,努力保存的意思。
黎东方出生第二年,正好他父亲任满,又举家迁回扬州。先住在砂锅井,后因砂锅
井地势低洼,常常淹水,黎家就搬迁到二郎庙巷居住。二郎庙巷位于新城东北角,南端
是东关大街,北端是二郎庙,黎东方从四五岁到十岁,就生活在这里。后来,他回忆说
:“我家的大门与后门,均是坐东朝西。与其称这两个门为大门与后门,不如称之为大
门与耳门。大门距东关街较近,门口贴有红纸一张,上写‘中州黎寓’四个大字。”二
郎庙巷现仍在,根据黎东方的描述,他家所住的位置,大约在现在的二郎庙巷6号或8号
,只是房屋几易主人,又几经修建,当年的结构和门口的石狮、石鼓已不复见。
民国元年(1912),黎东方进大草巷有名的“戴氏学塾”读书,从《三字经》、《
百家姓》、《千字文》一直读到《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戴先生只
管教,不讲解,他的理论是:“现在念熟了,将来自然会懂。”
1917年,黎东方由“戴氏学塾”转到运司街的乐群小学读二年级。乐群小学设在运
司街的救火会里,校长戴子秋(名廷栋)是位秀才,比起大草巷“戴氏学塾”的戴先生
,不仅有学问,思想也进步。本来,黎东方对戴校长很为敬爱,可是有件事,使他改变
了看法。有一次,十几个同学在操场传递帽子玩,被戴校长碰见了,他把十几个人喊去
,每人打了三下手心。可黎东方并未参加传递帽子,仅是个旁观者,也被喊去打了三下
手心。黎东方说,平时戴校长对学生很慈祥,很和蔼可亲,这次竟发这么大的脾气,并
且善恶不分,使我对戴校长所有敬爱之心化为乌有。结果,黎东方仅在乐群小学读了一
年,便瞒着戴校长考进了第二高等小学,插入一年级下学期。那时,黎东方刚升进初小
三年级上学期,这一跳,等于跳了两年。
就在黎东方读乐群小学时,他父亲从河南回到扬州,一家人又由二郎庙巷搬进旧城
头巷十号。对于旧城头巷十号的环境,黎东方在《平凡的我》一书中有过一段颇为详细
的回忆:
旧城头巷是一条很长的南北行的街,而不是巷。二巷、三巷,以至十巷,均与头巷
交叉。另有一条‘小头巷’与二巷等巷平行。头巷之南端,接于小东门大街;北端,接
于大东门大街。小东门与大东门是明朝扬州的两个城门。史可法被俘就义之处,在小东
门附近。我常常爬到小东门城墙的上面,欣赏史可法所留下的铁炮。”“头巷十号的房
子比二郎庙巷的小,大门坐西朝东,门右便是一块荒地。进门以后,有一个园子,然后
是二门。二门以内,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狭的天井。右边是小厨房与客座,左边是三间
朝东的房子。前边是花园式的小门,小门以内有一个后园,右边是大厨房与女仆房、堆
房,左边是自成院落的三间正房,两间厢房。
黎东方所说的旧城头巷十号,即现在仁丰里23号。古建筑专家陈从周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出版的《扬州园林》一书中,记述并绘制的《仁丰里刘宅平面图》,就是当年黎东
方家所住的刘家房子。陈从周写道:
仁丰里刘宅,宅不大,门东向,入内沿门屋筑西向屋一排,前有高墙,天井作狭长
形,可避夏季炎阳与冬季烈风;而夏季因墙高地狭,门牖爽通,反觉受风较多。墙内南
向厅三进,而末进除置套房外,更增密室(套房内的套房)。厅旁有花墙,过月门,内
有花厅,置山石花木。整个建筑设计是灵活运用东向基的一个例子。
黎东方家搬到旧城头巷十号,与他就读的第二高等小学靠近了。二高就设在距头巷
不远的文昌阁西北“府学”内。从仁丰里出来,穿过文河上的文津桥文昌阁就到了二高
。对于二高,黎东方有一段描述,对我们了解当年“府学”的规模,可谓是难得而珍贵
的史料。他说:“第二高等小学,设在旧城文昌阁西北的‘府学’内(即现在扬州市政
协大院银杏树处——笔者注)。‘府学’是扬州全府八县共有的孔子庙,其规模之大,
不仅非一般的县学可比,亦非我所见的中国若干府的府学可比。平心而论,只有曲阜的
孔子庙,比这扬州府的学府大。”他又说:“府学的中心是大成殿,与北平故宫太和殿
形式相似,三层台子,每层铺满白石,围上雕花的大理石栏杆。大成殿之南,有很大的
一块地,也铺了白石。地的两旁是两个长廊,叫做东庑、西庑。正对着大成殿的是气魄
雄伟、竖立在高台子上的‘大成门’两扇,左右另有‘金声’、‘玉振’两门,门各二
扇。这六扇门,均用朱红漆漆成。而大成门最令人联想到故宫的太和殿。”他还说:“
大成门之南有泮池,池上有三道拱桥,凡是中了状元的本府人氏,便有权由正门(叫做
棂星门)进庙,走过中间的一道拱桥,再经由大成门,笔直地登上大成殿,向孔子的牌
位行礼。……孔子的牌位很大,牌位前面的香案也大。香案上的蜡烛台与香炉,均是古
铜制的。孔子牌位的两旁,有四个较小的牌位,两两相对,很像戏台上的‘跑龙套’配
角。这四个牌位上的名字是颜回、曾参、孔汲、孟轲。……大成殿的后面,有明伦堂。
堂上挂了若干朱漆金字的匾,正中是状元一匾,匾上有清朝历届扬州籍状元的名字。两
旁有榜眼、探花二匾,再旁边是‘会元’、‘解元’二匾。会元是第一名进士;解元是
第一名举人。似乎另有‘父子传胪’一匾,记着父子均有‘功名’者的姓名,包括王念
孙、王引之父子。”
二高的校长俞仲泗(名锡荣),也是一位秀才,两江师院毕业,为人耿直,爱学生
如爱己子,把学校办得很好,又教每一班的“修身”课,并且利用假期教国文。黎东方
对他十分崇拜,说他是一位名实相符的教育家。在二高读书时,还有两位教师给黎东方
印象最深,一位是身材高大,态度严肃,教他算术的朱福卿,他改作业既勤又细。还有
一位是很有学问,教他博物的吴遐白,后来黎东方升入省立第八中学,吴遐白也到八中
,教他的生理学。吴遐白的儿子吴穆之和黎东方是二高的同班同学,两个人很谈得来。
节假日或课外活动,黎东方常常和家人或同学从天宁寺、老北门到瘦西湖、平山堂、观
音山去游玩,然而去得最多的是史公祠。他说,史可法的崇高民族气节给他以鼓舞,给
他以振奋。
二高毕业后,黎东方于1921年7月,到上海报考南洋大学附中,未被录取,后来考
取了省立第八中学。黎东方说:“八中人才济济,有一位国文老师,姓朱,名佩弦,他
便是其后大名鼎鼎的朱自清。当时我是一年级的学生,不够资格上朱先生的课,但是等
到朱先生当了清华大学的国文系主任,我也当清华大学的讲师,他很喜欢我,和我称兄
道弟。我详细地告诉他在八中读书,当他的学生尚不配,怎敢当得起‘老兄’二字呢?
他似乎因此更喜欢我,一直到我们在昆明最后一次见面,我总是尊称他为先生,他一生
为人谦恭有礼,常常回我一句:‘不敢当’。”
黎东方在省立八中仅读了一年,1922年夏,终于考取了上海南洋大学附中,同时还
考取了日晖桥私立南洋中学。这年,他虚年16岁。
1924年冬,在上海南洋大学附中读书的黎东方见到了他崇敬的孙中山先生。当时,
孙中山由北平坐船到上海。学生、工人、商人一起到码头欢迎,黎东方也参加了欢迎队
伍,只见穿着一身中山装的孙中山走下轮船,站在跳板上,挥动着手里的帽子向欢迎的
人群致意,而后坐上敝蓬汽车向莫利爱路29号驶去。面对围在住宅周围的数万名欢迎他
的人,孙中山先生站在门口的一张椅子上,向一队一队走过门口的人们挥帽答谢。黎东
方看到孙中山直立在椅子上,两眼炯炯有光,面带微笑,严肃而又慈祥。
1925年5月,距离孙中山逝世两个多月,上海纱厂工人顾正红被日本经理叫人活活
打死,激起上海工人、学生、商人和市民的义愤,纷纷游行集会,要求惩办杀人凶手。
南洋大学的学生编成九个大队也参加了游行集会,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
”、“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口号,黎东方不仅参加了游行演讲,而且担任了九大队
的分队长。5月30日这天,游行的工人、学生、商人、市民遭到英国巡捕的镇压,打死
打伤二百多人,造成震惊上海、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黎东方亲眼目睹了“五卅”
惨案的全过程。
“五卅”惨案后的第二年,未满20岁的黎东方考取了清华大学,插到历史系二年级
,读到三年级上学期,即赴法国巴黎大学读书。在清华大学的一年中,王国维、梁启超
、陈寅恪、赵元任等4位老师对他后来从事史学研究产生很大影响。关于王国维,黎东
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开会,黎东方提议办一个刊物,王国维听后一本正经地站起来
说:“刊物不必办,以你们这样年龄,应该多读书,少写文章,即使写文章,也不必发
表。”这一教训,乃至几十年后,黎东方仍感言犹在耳,终身受用不尽。
1928年,黎东方至巴黎大学读书,1931年,获文科博士学位,附“最荣誉记名”,
成为20世纪巴黎大学获此荣誉的第一人。回国后,先后在北大、清华、中山、东北、中
央、复旦等校任教,并兼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及国立编译馆“大学用书编辑委员会”常务
委员等职。1946年,应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之邀,赴美讲学。40年代末回
国,出任贵州大学历史系主任。1949年至1963年,为了教学与谋生,先后辗转奔走于美
国、新加坡、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大学讲学。1964年返台,组建中国文化研究所,先后
担任史学研究所所长、英语学院院长等职,同时任教台大、东吴。20世纪80年代后期退
休,偕夫人定居美国加州圣迭戈(台湾译名为圣地牙哥)。

黎东方著作等身,先后在海峡两岸出版过50多种中、英、法文的著作。1997年、
200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
说清朝》和《细说民国创立》,共150余万字。黎东方著作深入浅出,明白易懂,读他
的书犹如今天听央视举办的“百家讲坛”,轻松愉快,获得知识。他说,假如写出来的
历史,别人看不懂,有何意义?他甚至将书稿请10岁小孩过目,以确能懂。黎东方历史
著作有“细说体”之称,而且为其首创。1996年5月19日,罗振常在《黎东方先生讲史
之学》一文中这样写道:“作者出之以对历史的忠诚,对文化的爱护,严肃从事,不掺
半点虚假,让读者学习历史,热爱历史,进而维护历史尊严,在今天,历史被搅得混乱
不堪之际,更为需要。”同时指出,“今日之历史热,往往表现为小说电影的描述历史
,或出于对历史的无知,或出于以己意妄解历史,全不知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当然更不懂脱离开了历史真实便无艺术真实可言,于是历史变成了‘戏说’,一位历史
片导演甚至说‘历史本来是假的’,便可任意伪造。历史云乎哉,令人浩然兴叹。望九
高龄的老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出此通俗谨严的历史著作,当可一醒此辈随意描述甚至
伪造历史者的头脑。”7月10日,邓广铭为“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写的序言称赞黎东方
历史著作“显示了作者的深厚学养和探索精神,再经他用干净利索、明白晓畅的文字加
以表述,使得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都能够读懂,而且都能读得饶有兴趣,所以,
就使这几本《细说》成为标准的深入浅出的通俗历史读物了。”上海人民出版社崔美明
(黎东方《细说三国》等书的责任编辑)谈到“细说体”历史著作特点时也说:“作者
在叙述历史的同时,随时加以点评,鲜明地表达自己的好恶和观点,虽持一家之说,但
冲破了某些正统的陈腐思想,颇具真知灼见,引导读者以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很有新意
。”可见,史学界对黎东方治学精神和历史著作评价之高。
黎东方一生有过许多复杂而富传奇的经历,都值得一一记述,传之后世。譬如,抗
战时期演讲三国历史故事、胜利后应赛珍珠之邀赴美讲学,就是两则极富传奇的经历。
先说演讲三国历史。黎东方既是一位很负盛名的史学家,又是一位幽默诙谐的演说
家,林语堂曾将别人赞誉他的“幽默大师”4个字转赠黎东方。抗战时,后方生活极为
困难,他在重庆首创中国人收费演讲之举,一时传为美谈。1944年9月24日,黎东方在
重庆的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开讲三国历史故事,第一天就到了三百多人,每人门票是法币
40元(相当于官价两元美金),接连10天,场场客满,总收入等于他几十个月的教授薪
水。他说,为什么要讲,为什么要卖票?不是为讲卖票,而为是了卖票而讲。为什么?
因为穷。为什么穷?因为通货膨胀。抗战前,我一个月薪水可以买一百双皮鞋或40担米
。到了1944年,我一个月薪水只能买一双皮鞋。买了皮鞋,就无钱买米。这都是被日本
人害的。
黎东方先在重庆演讲,其后又到成都、昆明、南京、贵阳、沪州、安顺等地演讲。
因为他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每次演讲全场笑声、掌声不断
。譬如,讲诸葛亮,他说,一千七百多年来,诸葛亮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欢,第一,他
不仅忠勇,而且有计谋。历史上忠臣很多,勇将也不少,可忠勇又兼有计谋的人,就没
有几个人比得上他了;第二,他有文才,《隆中对》与《出师表》足以确定他在中国散
文史上的地位;第三,他长得漂亮,一表人才。传说他的太太长得极丑,倘若真是如此
,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三国史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仅仅是短短的一段,可人物多,事件多,头绪纷繁,错
综复杂,特别是官制与地名,读史的人往往很难弄清楚,而黎东方详加梳理考证。譬如
,讲诸葛亮和周瑜,黎东方说,京戏里的诸葛亮是老生,周瑜是小生,其实历史上的诸
葛亮比周瑜小7岁。建安十三年(208),周瑜已34岁,而诸葛亮才27岁。可见,历史是
历史,戏是戏,不能把戏当历史。又譬如,讲东汉时的扬州,他说,治所不在今天的扬
州,而在九江郡的寿春,即安徽寿县,其辖境包括现在的安徽、江西、浙江以及长江以
南的江苏,就是没有扬州。今日的扬州当时属徐州,称广陵。经他这么通俗易懂、条理
清晰的讲解,人们了解了历史人物与戏中人物的关系,了解了历史地名与现实地名的关
系,增长了许多知识。
再说应赛珍珠之邀赴美讲学。赛珍珠是美国著名作家,又是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第一
人。赛珍珠两岁时,就随父母来到中国,住在江苏镇江,在镇江长大,中国话说得很好
。她的学位是在美国获得的,念完大学又来到中国。赛珍珠的成名作是以中国题材创作
的长篇小说《大地》。抗战期间,赛珍珠已回到美国,常在报刊发表支持中国抗战的言
论,而且写过一部很精采的小说,书名叫《爱国者》,描写的是从美国回到中国参加抗
战的华侨青年。这部书的中译本和《大地》原文本,黎东方都读过,因此,对赛珍珠很
为崇敬。
1946年春,黎东方写了一封信,托一个去美国的亲戚寄给赛珍珠,对她支持中国人
民抗战表示谢意,同时寄去一套赛珍珠著作的中文本。赛珍珠收到信和书后,很快给黎
东方回信表示感谢,并托黎东方向中文本的执笔者也表示谢意。赛珍珠信中还说,中国
是她第二故乡,她很爱中国。信的末尾,还邀请黎东方赴美国讲学。
得知黎东方将赴美国,史学界的一些朋友为他设宴饯行。宴罢,在黎东方准备的纪
念册上题字,其中顾颉刚题的是“乘长风破万里浪”;柳诒征题的是“立一家之言”;
吴稚晖题的是“东方西方,其理皆同”。正好,胡适之从海外归来,也在纪念册上题了
字,先写的是“理未易明,善未易察”,后写的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九分证
据,不可说十分话。”黎东方看了以为胡适之责备他说过证据不足的话,当面只好虚心
受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后来许多朋友告诉他,他们也有胡适之同样的题字,
也就消除了原先的想法。
1046年9月,黎东方登上了从上海开往美国的远洋客轮。与黎东方同船的中国人中
有许多知名之士,其中有地质学家李四光、舞蹈家戴爱莲、漫画家叶浅予、哲学家冯友
兰、数学家华罗庚、政治家吴襄,还有作家陈白尘的夫人、驻意大利大使于焌吉的妹妹
以及李政道。同行的还有赴美考察水利的冯玉祥与他赴美出席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的夫人
李德全以及大小姐。黎东方带着朋友为他饯行题字的纪念册,不时拿出来翻阅,冯友兰
见了也在上面题了字,写得很幽默:“彼美人兮,东方之美人兮。”华罗庚题的是他所
解决的一道数学题。
经过20多天的海上航行,终于到了美国,时间是1946年10月。到了美国,黎东方首
先拜访了赛珍珠,而后,应宋美龄青年时代就读过的福尔蒙州大学之聘,至该校讲学,
并担任该校远东系主任。
黎东方回到台湾,以文化大学教授退休。旋侨居美国,直至逝世,没有加入美国国
籍。
黎东方热爱祖国,尤对扬州怀有深情。1988年,他回到阔别数十年的祖国,犹如游
子回到母亲的怀抱,中秋这天,他从南京来到扬州,看望在扬州柴油机厂担任工程师的
外甥女高景泽一家。对于扬州,他仿佛那么生疏,又仿佛那么熟悉。因为他在扬州成长
、读书、生活20余年,史公祠、瘦西湖、平山堂、观音山有他的足迹,他吃过富春的包
子,在扬州浴室洗过澡,他说,扬州是他的故乡。这一次,扬州师院历史系祁龙威教授
接待了他。
1992年春,黎东方再一次回国,参观了母校清华大学,又应北大邀请,去北大作了
演讲。令他高兴而又难忘的是,在北京期间,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了他,两人相见,犹
如他乡遇故知,江泽民笑盈盈地握着他的手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双方交
谈了20多分钟,临别时,江泽民特地赠送他一套线装影宋本《四书集注》作为纪念。
黎东方离开北京后,特地来到扬州,在外甥女高景泽家住了三天,市委副书记李锦
华、市政协副主席刘志高、祁龙威与扬州师院负责人接待宴请了他,并陪同游览了瘦西
湖、平山堂。他说:扬州是我的故乡,扬州太美了,我死后要葬在扬州,哪怕是衣冠冢
也好。在扬期间,他还去西郊七里甸徐家桥为父母扫墓。嗣后,他受聘为扬州师院历史
系教授。
著名教育家顾毓琇(字一樵)早年到过扬州,后来也定居美国,和黎东方是挚友。
黎氏称之为“二哥”。1996年,顾毓琇回国访问后,回到美国,曾将丙子年元宵节用秦
淮海韵写的一首《平山堂》书赠黎东方,诗云:“江山信美题淮海,此是淮东第一观。
古寺大明寻往迹,远峰云梦好凭栏。鉴真弘法东瀛去,太守风流海宇宽。明月当头佳节
赏,一樽在手自心澜。”末署“东方老兄吟正,弟樵上,丙子春日。”这首诗不仅描述
了双方熟悉的扬州平山堂人文景观,而且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1998年12月30日清晨,黎东方走完了他92载的人生历程,安详地长眠于美国加州圣
迭戈包威市(台湾译为泡威市)郊外的宅邸。他的治丧委员会由120人组成,均为一代
名流,陈立夫为名誉主任,顾毓琇、卜少夫、陈香梅、刘绍唐等人为名誉副主任和名誉
委员。
噩耗传到扬州,扬州的亲友为之动容下泪。扬大历史系教授、原扬州市政协副主席
祁龙威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含泪挥笔写下了《悼念黎东方教授》的七绝,以抒哀思。
此诗发表在《扬州日报》上,诗云:“忽听文星落远荒,遗编在手泪沱滂。金瓯待补毋
留恨,化鹤归来邗水旁。”
黎东方大半生,奔波于海外,可他心里始终装着自己的祖国、民族和故乡,对自己
的祖国、民族和故乡怀有深切之爱。如今,他成了历史人物,然而他为人间留下了道德
,为社会留下了智慧,为家庭留下了慈爱,为自己留下了历史。
(顾一平,扬州学派研究会会员)
m***o
发帖数: 17656
2
生日快乐!

【在 d*****l 的大作中提到】
: 他从扬州走向世界
: 作者:顾一平
: ——纪念黎东方先生诞辰100周年
: 黎东方是一位从古城扬州走向世界,而又孜孜不倦,笔耕不辍,治学严谨,名播中
: 外的史学家。今年9月25日,适逢他诞辰100周年,作为扬州人对他应有较多的回忆与记
: 述,以推动扬州的历史文化研究。
: 一
: 黎东方祖籍江西。其父黎淦(字衡平),清光绪十八年(1892)举人,曾到北京考
: 过两次进士,均未考中,先在袁世凯三哥家当家庭教师,而后请求“大挑”,结果被挑
: 中,分发两淮盐运司衙门“候补”,于是来到了扬州。不久,结识了拔贡李国柱(字辅

1 (共1页)
进入Jiangsu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这一刻,世界为“人居扬州”喝彩!忆扬州
报道江苏去过的地方
报道一下扬泰机场全面通过行业验收
航拍扬州瘦西湖回国游记五:奉化溪口,魂兮归来 (转载)
研究了一下JHQ的扬州图片。2014娘家行(2):雨中漫步瘦西湖
扬州的夏日江苏在美国都有那些名人啊?
[故乡拾零] 扬州瘦西湖江苏三市纪行之(五)——我爱镇江 (ZZ)
江苏三市纪行之(四)——梦断扬州(ZZ)你们都来自江苏那里?很好奇的问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黎东话题: 东方话题: 扬州话题: 历史话题: 赛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