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Joke版 - 【波士顿/哈佛】纪录片《我们WOMEN》放映 本周六 (转载)
相关主题
话说,初中的时候体检,量胸围,一女生量完后,嫌小了,(当时是住读)回到寝室后换上了有垫子的xz后冲回体检处,要求体检的内大妈给她重量,大妈不给她量,她就一直缠着内大妈,大妈被缠烦了,米国小姐前五名!
磁悬浮unidentified_title
给你们看看我遇到的奇葩面试官,你们遇到的都不是事 (转载)小黄人在游戏中的形象好多了 (转载)
美参议员”done with GoT“ (转载)学术版,indiana的religious freedom law是啥意思
费城 三大名校是哪三所呢枪手是穆斯林
民调:如果开放前列腺高潮是什麼樣的感覺? (转载)
加州革命学生反对希拉里闺蜜出席毕业典礼!孕期出轨的丈夫要自宫 把所有的钱都转到我名下 该不该原谅 (转载)
Re: 谁给讲讲Milo? (转载)最受海外华人喜爱的影片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women话题: 同志话题: 刘艺话题: 片子话题: 放映
进入Jok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r
发帖数: 18251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oston 讨论区 】
发信人: Gawiel (Gawiel), 信区: Boston
标 题: 【波士顿/哈佛】纪录片《我们WOMEN》放映 本周六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30 01:34:17 2013, 美东)
发信人: Gawiel (Gawiel), 信区: LES
标 题: 【波士顿/哈佛】纪录片《我们WOMEN》放映 本周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30 01:33:48 2013, 美东)
内容:纪录片《我们WOMEN》放映及研讨
举办者:哈佛北岸学社与波士顿经典读书小组
时间:本周六(5月4日)下午3pm~5pm
地点
Science Center 222(请乘电梯上二楼)
纪录片介绍:
纪录片《我们WOMEN》(2012)讲述了2011年上海举办,2012年在旧金山市继续的同名
展览的诞生与延展。
中文的“我们”与英文的WOMEN相互呼应,这一展览汇集了女性、男性、同志与酷儿艺
术家们的视觉艺术作品,呈现了“中文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女性主义探索”与广义的“中
国的同志与跨性别的展现与性别身份”。
李华强导演纪录了这一展览的创作与一系列艺术家、青年与学生的参与。纪录片《我们
》展现了展览幕后的故事,与性别体验相关的艺术实践,和他们在上海活跃多元的文化
地图上,日益丰富的社会活动。深入上海的城市地理和社会图景,本片展示了一场叙述
的盛宴,叙述者的生命故事都与社会性别问题密不可分:从女性艺术家、女性主义学者
、同志活动家,到青年同志,人人都在变动的社会环境中不断的寻找自己的身份与情感
。本片是对女性与同志身份与社会参与的一份视觉记录,体现了创作者的反思、投入和
热情关注;本片也是对同名展览的背景呈现和拓宽,记录了中国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中
女性与同志身份的本土化融合与创造。
预告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VkWQmP7lr8&feature=youtu.be
纽约放映活动:http://www.douban.com/event/17445579/
WOMEN 我們 (2012) is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creation of the exhibition of
the same title that opened in 2011 in Shanghai and now on view at San
Francisco Chinese Cultural Center.
我們 in Mandarin means “we”, while it stransliteration is WOMEN. Featuring
visual arts by diverse female, male, and LGBTQ artists,WOMEN 我們, as its
name suggests, shows how “a purely feminist explo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feminism in Chinese visual culture” evolves to a broad examination of “gay
and transgender visibility, and sexual identity in China”.
Director Walker Lee follows the creation of this exhibition and the
involvement of an array of artists, young professionals and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oject. The documentary WOMEN 我們 reveals the backstage stories of
the participants, covering the gender-oriented artistic practices as well
as the emerging social campaigns on the dynamic cultural forefront in
Shanghai. Following the camera through urban texture and social matrix in
Shanghai, the film presents a symposium of narratives of those whose life
stories are intertwined with social gender issues: from women artists,
feminist scholars, queer activists to queer young professionals who are
locating and relocating their identities and affects in the ever-changing
environment.A reflexive and engaging visual record of the efforts to
celebrate queer identity and visibility, the film complements the exhibition
in providing the contexts in which the queer identity (or identities) has
blended into and negotiated with the locality of the largest metropolis in
China.
Trail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VkWQmP7lr8&feature=youtu.be
主持人介绍:
马景超,Villanova大学哲学系博士学生,专业方向为女性主义哲学和性别理论。本科
就读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在校期间多次参加复旦大学《阴道独白》话剧的创作与演出,
并参与关注社会性别议题的学生社团知和社。现在,她仍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华人拉拉联
盟、上海女爱等中国女同志社区组织的工作。
Jingchao Ma is a current doctoral student in Philosophy at Villanova
University. She is interested in forming a feminist understanding of
subjectivity, power and body, and thereby new imaginations of politics. Her
research draws from various resources, including feminism, phenomenology,
existentialism, and psychoanalysis. She participated in a feminist theater
group in her college in Shanghai, and currently serves as a board member of
Chinese Lesbian Alliance.
纪录片导演李华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硕士;“中国青年狮子设计同盟
”创办人之一;现任教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告学系。
附录:导演李华强谈《我们WOMEN》
http://f09.dragon.xwsyzxkc.info/?p=1135
“它是替我们所有人发声的”——导演李华强谈作品《我们》
“放映那晚,我看到楼下国行宣讲会空荡的座位,突然觉得很感动”
记者(以下简称“记”):讲讲《我们》这部片子目前的上映状况吧,前几天它才在旧
金山又是一场满座。
李华强(以下简称“李”):旧金山这场是《我们》这部纪录片的第四场放映会了。首
映式于9月7日在外滩美术馆举行,当时是坐满了一个200人的放映厅。之后的放映主要
针对各大高校,当然也向ngo组织等各领域开放,纽约大学校内的小规模放映反响也很
好,计划在11月初在纽约唐人街面向外界加映一场。
记:那么25日在复旦的上映情况你感觉怎么样?
李:很出乎我的意料。起初,这个分享会由团委艺术团这样一个比较主流的组织来办,
本身就很体现复旦作为高校的多元和宽容。我们的宣传、会场布置工作都是靠艺术团同
学的热情做起来的。当晚来观影交流的同学连过道都坐满了。
放映那晚,我看到楼下国行宣讲会空荡的座位,突然觉得很感动。能在上座率上超过这
样一个大企业的宣讲会,我能感受到同学对这部片子和对我们的期待。
“其实并非是在有车子、房子之后,我们才有追逐梦想的权利”
记:我注意到,无论是预告片还是宣传文字,都反复在提“个体、 社会、多元共生”

李:做这部片子的同时,我手头还有好几个同时在摄制的片子。而它们表达的主题其实
大体相同,也是我一直以来想表达的观点,即社会空间与个体生存、自由表达的关系。
成长过程中,在经历了社会化过程的磨砺后,人或许变得精通人情世故,对生存之道游
刃有余。但这种活法是自身的期待还是社会强加于个体的?其实并非是在有车子房子之
后,我们才有追逐梦想的权利。你也能看到,在庞大的社会机器运作下人们各异的生存
姿态,或顺从或抵抗,或溺于安乐或勤于思索。然后你会去反思自己,对自己有个新的
认识,这就是我所期待的。
记:你在分享会的时候说过,片中某些镜头在你想做这部片子之前就已经拍摄了。
李:是的。很幸运地,在期待中,我意外接触到了abby和她们所做的艺术展。一开始,
我只是应邀去拍摄一些镜头作为展会记录的材料。但在和这些艺术家、活动家、同志群
体乃至观众们的接触中,我们的言谈擦出了火花。我能感受到,他们是以一种强烈的方
式去表达自己的身份,这也正契合了我的想法,“每个人都在寻找,寻找一种表达的出
口”。这已经不仅仅关乎同志群体,而是关于这社会上每个个体的身份诉求了。于是,
在没有预算、没有机构支持的情况下,我就打定了心要把这些呈现出来。
记:拍片子对于理论殿堂上的大学老师们来说,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
李:复旦确实是一个充满了认真严谨的学术气息的地方。但在来到这里的几年里,我时
常会感觉到,过浓的学术氛围反而压抑了一种鲜活的感性体验。所以我会隐约感觉到那
种“闷”。我觉得理论离不开生活情感的依托,因此我说过,借着这部影片,我想到达
学术的另一端,去看看这个丰富又复杂的外部世界。
“从亮亮的猫就能看出一种倾向,私人空间里的轻松愉悦,只因为我们掩上了门。”
记:你采访的第一个同志群体受访者是谁?你还记得当时的场景么?
李:应该是李刚和亮亮。我们当时到他们家去。因为工作方便,他们住在威海路一个比
较早期的小区里,是一个靠近市中心的地方。房子显得比较陈旧,只有楼梯,但却能给
我一种贴近地面的生活气息。屋内的布置显得精致,可以看到很多创意,当时我确实讶
异,他们是如此讲究生活的方式。他们很热情,所以整个交谈的过程也很顺畅。
记:似乎片中所有的人物在面对镜头时候都显得很轻松,仿佛他们没有烦恼一样。
李:这确实是我们曾经考虑过的问题。我们的交谈如此融洽,以至于亮亮的宠物猫也悠
闲地摆着尾巴。但这样的愉悦很容易给人们造成一种误解,就是同志群体生活其实是滋
润的、无忧虑的。而这并不是事实。但是后来我们觉得,我们的片子想要的是大家快意
的表达,而不是讲求生活的面面俱到。片中这种自由的氛围,是因为我们关上了门,在
他们的私人空间中友好地交流。但当我们打开门,我们同样需要面对生活给我们带来的
各种束缚,同志群体和我们都是一样的。这同样给公共空间里的观众们提供了反思的素
材。
我们创作团队里的周元大说得就特别好,“从亮亮的猫就能看出一种倾向,私人空间里
的轻松愉悦,只因为我们掩上了门。”
记:片末,女同志者高飞跟采访者刘艺关于婚恋观,有个很热烈的讨论。
李:这是一个很意外的收获。高飞在最初担心身份泄露,曾拒绝我们的采访。她打破了
大家对同志群体比较西式的传统印象。她的婚恋观传统、执着,而非同志群体的刘艺则
显得现代、开放。因此,当采访者与受访者之前出现角色转换时,观众拥有了一个见证
不同观点并诉诸于自省的过程。
“刘艺所体现的是一个大众群体旁观、关注、投入及交流的思路。”
记:吕新雨教授提及,她见证了这部片子前后三个版本。
李:是的。片子前期拍摄完成后,我们做了一个片长两个小时的大样,这是第一个版本
。给片子的顾问吕新雨教授看过后,她认为有些细节确实蛮精彩。只是在叙事的脉络上
还不是很清楚,导演的想法在传递给观众的过程中,往往因为镜头过于花哨而使人感觉
不知所云。她建议,我们既然是采取外部视角来看同志群体,寻觅我们自身的身份认同
与信心共享,那无妨把我们的视角强调出来,以突出群体之间的交流。
记:所以在第二个版本里,你们放入了作为体悟者的刘艺?
李:刘艺的戏份确实是后来加进来的。在片中,刘艺就是我们的镜头,我们创作团队的
视觉化形象。
从一开始寻找散落在荒芜草场的民间涂鸦艺术,到撑着彩虹伞穿越过展馆内外,再到最
后进入表达与采访的活动中来,刘艺所体现的是一个大众群体旁观、关注、投入及交流
的思路。这种角色转换也契合了我们期待的、观众内心变化的模式。
记:最终版本里,我们看到这样一部纪录片里还是有一些摆拍的镜头。
李:在决定调整视角之后,我们为了让情节能够更加流畅,在片子前面部分加入了部分
摆拍的镜头,比如刘艺支着彩虹伞经过光华楼的镜头。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作假。相反,
这是制片者内心思路的真实体现。
“我们通过标签将他们找出来,进而做的是将他们去标签化的事。”
记:在影片的七个章节中,我们看到很多人物。但是似乎没有谁是主角。
李:分享会上,就有同学质疑《我们》里面所刻画的人物很杂,在看完片子后,很难记
住多少片中人物。但我觉得我们的片子中人物的呈现是散点式的,如同浮世绘一样。很
多面孔意味着有很多思维的线索,我们通过这种方法去引导大家去反思、去寻找我们之
间的共同点。在观影过程中,我看到观众们都很投入,甚至随着片中人物的情绪而表现
出不同的表情。我能体会到他们对于片子及观点的认同,这也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记:李刚曾经在被观众问及感情问题时,驳斥其“思维方式是以异性恋为本位。”你们
在与同志群体接触时,是否也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么?
李:为了克服本身异性恋的思维定势,使之不致冒犯到同志朋友。我们每次采访前都开
会做好说明,当然由于大家在想法上已经有共识,所以很容易得到认同。所以在这方面
上,我们还是做的比较好的。我记得在采访完李刚后,我们一起到他住处边下馆子。谈
及采访感受时,李刚感慨我们的采访比其他人好了太多。因为很多人会抱着一种猎奇的
心理去刺探他们的私生活。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所感兴趣的。
记:所以你们想做的或者是一种对这一群体去标签化的过程。
李:是的,我们并不是针对同志群体的纪录片。我们的题材是扩展到这个社会上每个人
的。大家是有猎奇心理,总觉得同志话题是片子的卖点。但是我永远不会这么认为,因
为我们通过标签将他们找出来,进而做的是将他们去标签化的事。我们是以这一群体性
取向的问题为起点,进而挖掘他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以及他们对情感归属的寻找。而
后我们就会想,我们自身是否也在寻找这样的认同。而再进一步,就是关于城市空间与
个体自由的话题。这是一部替我们所有人发声的片子,这也是我们选择《我们》这一片
名的原因。
1 (共1页)
进入Jok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最受海外华人喜爱的影片费城 三大名校是哪三所呢
如何政治正确地描述奥兰多枪杀案民调:如果开放
巴西人用蚊子攻击中国体操队,加州革命学生反对希拉里闺蜜出席毕业典礼!
一个难题 -- 奥运会上接近男性的女人Re: 谁给讲讲Milo? (转载)
话说,初中的时候体检,量胸围,一女生量完后,嫌小了,(当时是住读)回到寝室后换上了有垫子的xz后冲回体检处,要求体检的内大妈给她重量,大妈不给她量,她就一直缠着内大妈,大妈被缠烦了,米国小姐前五名!
磁悬浮unidentified_title
给你们看看我遇到的奇葩面试官,你们遇到的都不是事 (转载)小黄人在游戏中的形象好多了 (转载)
美参议员”done with GoT“ (转载)学术版,indiana的religious freedom law是啥意思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women话题: 同志话题: 刘艺话题: 片子话题: 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