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eisureTime版 - zz1989的一百万
相关主题
贴文章猜作者关于《E.T.》的两个问题
逍遥2010zz我爱haverford
被名校拒绝不可怕 (zz)转:第一个中国人 ——一所美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史
南怀瑾主要有哪些成就?鬼琴 65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孟安明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这一年
再贴首不严肃的诗吧,《扑克之夜》俺也混记腔水
我看《管锥篇》[征文] 2009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艾略特话题: 普林斯顿话题: 约翰话题: 中国话题: 美术馆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e*******c
发帖数: 2133
1
在所有一百五十页的档案里,只有这一张1990年的剪报是彩色的。它就像那段灰蒙蒙的
历史中唯一的亮色,让人对未来存有希望。剪报上一张采光极好的照片,一群英姿勃发
的中国人正在普林斯顿大学标志性建筑拿苏堂前谈笑。当时的天气就像今日那么好,春
暖花开,万里无云,而那几张率真的笑脸上也丝毫不见阴霾。照片上,有一个时年24岁
的女孩。就像所有那个年纪的女孩,她长相单纯,笑起来很甜蜜。她周围的那些中年人
,待她的神态如同自家的小女儿。照片底下配文:“每个星期二,他们聚在一起,房间
里总是有一只小小的收音机放着旧时的中国音乐。他们在那里讨论着命运,中国的命运
和自己的命运。”
我想象他们也会像所有普林斯顿人那样在草地上野餐,我想象他们也总是乘坐着只有两
节车厢的火车叮叮当当地去纽约购物。而在大洋彼岸,1990年,他们是以另一种身份被
铭记的。那当时24岁的女孩,就是1989年那场震惊世界的风丨波中的学生领袖柴ling。
那些围着她的中年人,则是那个时代中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最著名的记者、最著名的
电视编剧、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智囊。风丨波之后,他们立即成了政丨府通缉对象。有的
在黑龙江的森林里一件单衣躲了一个冬天;有的在巴黎街头逃亡了半年;有的经历了至
亲人的死亡而不能去送终。眼看着他们毫无出路了,这世上却偏偏能走出一个素昧平生
的侠客,单枪匹马挽救了所有人的命运。
我无从得知约翰·艾略特(John B. Elliott) 是由何种途径得知那场风丨波的。或许,
在21年前6月的那天,他在百老汇的卖报小摊上瞥见了纽丨丨约时报的头版头条;或许
,他在穿越时代广场时和众多纽约行人一样为巨幅电视屏幕上屠丨杀的录像而驻足叹息
;或许,他一脚踏入了华尔街的办公室,发现公司雇员们正在为一早的世界股市大跳水
而焦头烂额。接下来的一天,各类关于这个事丨件的新闻报道、政策分析、图像视频像
黄蜂一样袭丨击着西方世界的每一个普通人。而一天之后,当大多数西方人都把此当成
世界尽头发生的另一桩无可奈何的不幸而抛之脑后时,约翰·艾略特拨通了他在普林斯
顿读本科时的恩师、余英时教授的电话:“大屠丨杀太可怕了。一个人的力量那么小,
又能做些什么呢?”
“一个人能去帮助那些手足无措的人们。”
艾略特只沉默了片刻:“好吧,这里是一百万美元。”
余英时教授联系到了自己从前的学生,林丨培瑞(Perry 1ink)。这位当时的美国科学院
驻华办事处主任正忙着为属下预定紧急撤离北京的机票。百忙之中,林丨培瑞得以告诉
平时经常接触的那些中国知识分子:“如果你或者你的朋友有危险,尽快逃到普林斯顿
来。”
一周后,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正式成立。1989年至1993年,这里庇护了26个曾经在华夏大
地家喻户晓的名字。
林丨培瑞教授对我说:“整件事就是这样的。”
我惊得目瞪口呆:“就这么简单?你才讲了五分钟。”
“你不要把凡事都想得那么复杂。整件事情真正发生,也不过就是两通电话十几分钟罢
了。”
而这,实在难以想象。难以想象,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的年代,这样一条讯息竟能
传到黑龙江的森林、传到巴黎的街头;那些身无分文的流亡者竟能平安抵达普林斯顿;
罕涉政坛的普林斯顿竟然一举成为中国流亡知识分子的最大聚集地。而更难以想象的是
,为这一切慷慨解囊的,是一个与整个风丨波毫无纠葛的美国白人。
那场六月风丨波之后,各国为之哗然。世界各地,谴责声此起彼伏。有的取消了双边协
议;有的制裁了进出口贸易;有的与台湾重修旧好。在一片吵吵嚷嚷的政治谈判中,没
有人想过应该为那些正处在水深火热的人们切实做些什么。而艾略特先生只是在电视前
看了几次报道,没有一个人要他捐款出力,他就霍然站在普林斯顿校长面前:“这里是
我的一百万。” 在百万美元的支持下,26位流亡知识分子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留在普林
斯顿,这里成了他们人生旅途中宁静的港湾。这26人包括:
柴ling,1989年那场运动的三大学生领袖之一。
刘丨|宾|雁,八十年代最著名的记者、报告文学家,被称为“中国的良心”。
方丨|励|之,天体物理学家,那个时代最著名的异见者。那个六月之后作为老布什的私
人客人在北京的美国大使馆躲藏了一年。
陈一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所长,赵紫|yang的顾问,在八十年代经济改革中有
过重要贡献。
阮铭,1978年宪法修正案起草者之一,胡耀|bang的助手。
远志明,电视政论片《河殇》的作者,1988年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引起了巨大的
人文震动。
一部能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片,其批判社会的程度,不可能是过于激烈的。
曾经担任过顶级决策层智囊的文人,其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忠诚,天地可鉴。刘丨宾雁的
新闻报道,也就是揭露一下底层官员贪丨污腐败、体制改革不见成效,并不比如今的柴
静犀利。而方丨励之的那些“异见”,大多听起来可要比韩寒的博客顺耳多了。他们并
不是那个时代最激烈的声音,却因为种种原因突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了万众瞩目的焦
点。而时局骤然一变,这万众焦点里哪怕是温和的批评声,都成了举国通缉的对象。
在那张1990年的剪报上,记者问那位24岁的全国通缉犯,初来普林斯顿有什么感受。她
说,真美,真绿。她坐在普林斯顿的拿苏堂前野餐,她的身后,乔治华盛顿曾与英国皇
室签署了美国独立宣言。她去弗里斯特学生中心吃饭,这里曾是美国最重要的物理实验
室,诞生了美国第一个电子工程系。在她之前,这所大学还庇护过更伟大的通缉犯:阿
尔伯特·爱因斯坦、冯·诺伊曼、托马斯·曼……这是一种兼容并包的美,而这所大学
的宏大气度依靠的并不是白纸黑字的制度,而是富有人文精神的校友。我不禁要想:如
果没有艾略特先生,这26人又将面对怎样的命运?林丨培瑞教授说:“你怎么可以对普
林斯顿的校友那么没有信心?”
史记·游侠列传:今游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戹困,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
历史常常以一片灰暗呈现在我面前,那无数得过且过、勾心斗角、功败垂成的故事,读
多了就要绝望得发疯。每每如此,却偏能在天地间出现一个真真切切的人,单枪匹马冲
锋上阵,所到之处具是扑面而来的亮色,是一派昂扬开阔的气象。我觉得人类存在的全
部意义就是为了创造这样的奇人,并且用余下所有的时间去缅怀他。我对约翰·艾略特
着了魔,想竭力明白这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在网上找一切和他相关的消息,与曾经接
触过他的人交谈,在普林斯顿档案馆里翻阅他的成绩单入学申请。这些泛黄的纸张和故
人的只言片语,或许能勾勒出一位侠者的影子。
约翰·艾略特的童年是在爱达荷州祖父母的大牧场上度过的,其父是成功的华尔街金融
商,其母是典型的贤妻良母。高中就读于美国最好的私立学校埃克塞特学院(Phillips
Exeter Academy),在校成绩全为A和A+。教导主任在他的毕业手册上写道:“这是一个
聪明努力的年轻人,很显然想在人群中做得最好。可是他对周围的同学有时会显出孤傲
的态度,更喜欢和年长成熟的人相处。在他所喜欢的英语和拉丁文上,他极有才华。他
想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的投资银行家。”1945年高中毕业,出色的成绩使他得以进哈佛大
学深造。只读了大一一个学期,战后欧洲的动荡和混乱就让他迫不及待地想去欧洲做志
愿者。哈佛的导师对他的评语是:“虽然他成绩全A,但是他显然更被欧洲政局吸引,
并不愿在学业上多下工夫。他想当个政治家。”他从哈佛退了学,在法国和德国开了两
年卡车,救助流民,顺便通晓了法语和德语。
1947年,他入学普林斯顿重新开始大一,主修中世纪历史,个人兴趣为中东历史、阿拉
伯语、中国艺术。1951年从普林斯顿毕业,是表彰成绩优异的Phi Beta Kappa荣誉社团
的一员。普林斯顿的导师评价他:“他显然是个聪明的年轻人,只要想做的事总能做得
最好。他的志愿是成为中世纪史教授。”大学毕业,他在沙特阿拉伯的国家石油公司工
作了两年,掌握了阿拉伯语。之后,他入美国陆军服役两年,在柏林进行情报工作。退
役后又环球旅行了一年。1958年,当他的世界之旅进行到第13个月时,纽约拍来加急电
报,其父病危。他这才飞回美国,继承了父亲的风险投资公司和父亲生前的纽约股票交
易所资深会员的空缺。
我看着他大学毕业时拍的黑白标准照。照片上的男子高大英俊、头发浓密、神态沉稳。
他的眼神是温暖而坚定的,虽然我不难想象出这样的眼睛也能时而流露出孤傲的态度。
我很容易和照片上的年轻人亲近,因为他有着那个年纪年轻人常有的梦想:到世界各地
转悠,执行各种危险而光荣的任务,身体力行地改变世界。而他的悲剧也是一个司空见
惯的个人理想和社会责任的悲剧:老父亲一死,他便只能忘了环游世界的壮举,转而继
承一个庞大的家族企业。
约翰·艾略特担任家族风险投资公司总裁一职直至1997年心脏衰竭而死。从1958年到
1997年那悠长的40年岁月中,他端坐在华尔街的办公室里,扮演着社会所期望的平庸角
色。有多少次,他会怀念起德法之间蜿蜒的跨境公路,沙特阿拉伯一柱擎天的钻井平台
,柏林森严冰冷的谍报装置,还有旖旎狂野的异国风光。每人都有排遣寂寞的方式,而
艾略特选择了收藏文物。他开始收藏起日本民芸艺术、土著印第安人工艺品、非洲部落
图腾、希腊罗马文物……这世界上他所不能切身体验的角角落落,他用当地的艺术填充
自己的住所,幻想他正生活在彼时彼地。
1967年,约翰·艾略特重游了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亚洲展厅里零星摆放着几张不起眼
的中国字画。他想起了1944年冬天他在埃克塞特学院读书时曾读过的一本《生活》(
LIFE),那份期刊的特写是8页波士顿美术馆藏的中国书画。这些书画的纸张和颜色保存
都差透了,而艾略特却被横竖弯勾中蕴藏的美而深深震撼。他将8页彩照贴在自己寝室
墙上。在1967年普林斯顿的美术馆里,年近四十的艾略特问美术馆馆长:“有没有可能
收藏中国书法?”
真是天作之合。
那一年,红卫兵冲入梁漱溟北京的家,将“封建主义的玩艺儿”付之一炬,围着火堆呼
口号唱歌。那一年,林风眠将平生所藏亲手浸入浴缸、倒进马桶。 那一年,沈尹默将
明清大书法家的真迹撕成碎片、在深夜倒进苏州河。大陆古玩市场轰然而倒,大量书法
真迹散落在香港、台湾、日本,保存条件恶劣,价贱如草。接下去的几年,艾略特走遍
了香港、台湾、日本的大街小巷,在日本的旧书摊里找到了王羲之,在香港的闹市口找
到了黄庭坚。短短三四年就收藏到了两百多份书法真迹,除王羲之、黄庭坚外,还有米
芾、赵孟頫、唐寅、文征明等。2000年出版的 Calligraphy from the John B. Elliott Collection>的前言中称,艾略特是中国和日
本之外最大的书法收藏家。
在新中国的两场浩劫中,艾略特都无意中扮演了挽救者。他只是被1944年那8页《生活
杂志》彩页所吸引,他只是想在枯燥的华尔街工作之外找些新鲜,他或许不那么明白他
在这段历史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在前一场浩劫,他挽救了千年古国的文化遗产;在
后一场浩劫,他挽救了当时国内极富盛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们中间有的人曾被赞誉为
“中国的良心”,被称作“英雄”。他们是那个时代的韩寒、郎咸平、柴静。
只是,时间是如此健忘,时代在飞速前进。21年后,多少人听闻过刘丨|宾|雁、方丨|
励|之、远志|明的名字?多少人看过《河殇》、《人妖之间》?1989年的年轻人不能明
白他们的父辈如何能在1967年狂热于领袖的红宝书,就像2010年的年轻人与1989年的那
场风丨波没有任何共性。我们不能理解,那些最高学府的学生怎么会在广场上安营扎寨
那么久,那国家最高领导人怎么会拿着大喇叭对着学生喊话?这些细节在21年后重温起
来是可笑的,是超现实的。
这个时代总是忘记自己从上一代所继承的是些多么可笑而超现实的细节,它总是把最应
景最时尚的人物当成自己的表率。2010年,韩寒入选美国《时代》周刊最具影响力人物
,正如2003年4月的《时代》周刊进行过一次名为“亚洲英雄”的评选活动。那期的封
面人物是周星驰。在全部29位评选出的亚洲英雄中,与周星驰、姚明、马友友并列着的
,有刘丨宾雁的名字。那一年,约翰·艾略特已经默默无闻去世六年了。
世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英雄。第一种英雄应时代的需要而生,一出世就是时代的弄潮儿
,是时代精神的表率。第二种英雄则传承了经过千秋万代都永远不变的品德:勇敢、善
良、敢做敢当。他们是时代的粘合剂,将截然不同的时代连接在了一起,使我们在父辈
身上发现未来还充满希望。
约翰·艾略特终身未婚,无子。平生所藏中国书法,全部捐献给他挚爱的普林斯顿大学
美术馆,藏品常年在美国各大博物馆巡展。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大部分中国藏品系约翰
·艾略特无偿捐赠。他生前低调,捐物署名都为“无名氏”。这一秘密直到他死后才由
家人公布。基于他对中国艺术收藏的贡献,普林斯顿美术馆的中国厅命名为“约翰·艾
略特画室”。约翰·艾略特的遗产至今还资助着26位中国学社流亡知识分子的部分遗孀
的日常生活……
当年那位在广场上极具感染力的24岁女孩,到美国后走上了一条再普通不过的成功之路
。普林斯顿研究生毕业,哈佛商学院,咨询公司,然后自己创业。2009年6月,那场风
丨波二十周年之际,柴ling捐款百万美元用于资助事丨件受丨害者和研究事丨件真相。
柴ling在89 风丨波后的为人处事,民间有诸多非议。二丨十年后飞黄腾达,百万美元
捐款,又引起了海外异见人士一片纷争。是功是过,逝者如斯,时间自可还之以公道。
而我看人看事,都将之往最纯洁的方向看。柴ling此举,或许只是感恩于二丨十年前救
人于水火的那一百万。她在2009年的捐款申明中称:“I would like to thank Mr.
John Elliott, who donated $1 million to Princeton University to set up the
China Initiative……”
一个人的力量那么小,又能做些什么呢?
一个人能去帮助那些手足无措的人们。
谨以此向1951届校友约翰·艾略特先生致敬。
----------------------------------------------------------------------------
-----
声明:看了大家的留言,在这里统一回复。本文的主体是约翰·艾略特先生。本文关于
艾略特生平和中国学社成立始末全部引自普林斯顿Mudd档案馆艾略特先生的个人公共档
案以及作者同普林斯顿美术馆工作人员交谈记录,若读者存有异议,殊难考据真伪。本
文对柴ling的品行、1989年那场风丨波的细节、海外民yun的现状没有任何见解。26名
中国学社的社员中,25名为中年的高级知识分子,没有直接参与1989年的风丨波,他们
是身不由己的受丨害者。生命平等,大爱无疆。
1 (共1页)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征文] 2009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我的2009年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蔡琴大西洋城演唱会(2月20号)再贴首不严肃的诗吧,《扑克之夜》
重温27年央视春晚记忆(ZZ)我看《管锥篇》
贴文章猜作者关于《E.T.》的两个问题
逍遥2010zz我爱haverford
被名校拒绝不可怕 (zz)转:第一个中国人 ——一所美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史
南怀瑾主要有哪些成就?鬼琴 65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艾略特话题: 普林斯顿话题: 约翰话题: 中国话题: 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