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iterature版 - 中国士大夫精神
相关主题
洋泾浜中国作家象个孩子
一个传奇的故事(5)破 开 ---- 陈染
续一本小书和一本大书有一种轻快让人惊悚
船上岸上Re: 村上春树
相濡以沫[转载] Re: 不管那土人是法国籍还是中国籍
“生命”的第一乐章高行健: 我的创作观
徘徊于战争抽象与具象之间高行健: 我主张一种冷的文学
为而不有[转载] 艺术革命的终结 (高行健)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精神话题: 士大夫话题: 一种话题: 中国话题: 天下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3
发帖数: 75
1
五(本文引自《文明的呼唤》知识产权出版社08年版)
问题:
何谓中国士大夫精神?它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有何影响?
讨论:
欧洲人有骑士精神,绅士风度;日本人有武士道精神;美国人有实用主义精神。
当然,还有更为广义的基督教精神,穆斯林精神,那么,中国人有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几篇文章:
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
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
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岳 阳 楼 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
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也。然则北通巫峡,南
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於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開,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
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
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
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
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谐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
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
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西 林 禅 院 记

传:隋次帝广,南幸扬州,选渊庶女为妃,李氏惊遁,仓皇西顾,至龙潭观
音洞,结草为庵,以净其身。唐贞观敕建,始为观音庵。一时居尼群集,香火鼎
盛。然世事沧桑,累遭兵燹,建易相继。至明,改西林禅院。乾隆十七年,再建
庵堂。物换星移,凋零如斯。
有今人刘氏,偶过观音洞,见庙宇残败,金身混杂,犹香火绵绵。欲重修禅
院、再造规模,遂与长岳诸人,集资重建。静河长征一带,庶民拱拥,嘱余作文
以记。
余至龙潭,见苍松青翠,潭明碧澈,灵气蕴深,一派祥和肃穆,宁静温籍。
西去数里,左宗棠故居在目;南来不远,曾国藩老家可指。有屈原述其源、俱贾
谊环其侧。鲁肃观兵、岳飞洗马、孝祥扣弦、娥英染竹。人文荟萃,真气长留。
使人深思,让人振袖。得会如此,不亦幸乎!
然西洞庭、南潇湘、揽武陵、掷长江。云梦云蒸、衡岳衡气,波洗浩月、山
吐乌金、雪霁山色、雨浴红尘。得一泥丸,此、西林禅院也。
镏金以肃目,鸣钟而警世。以爱己之心爱人,三千溺水可渡;以容已之量容
世,极乐之境可登。所谓缘起缘灭,色空空色,四谛八正,菩萨心肠是矣。观音
者,观世音也。三十六应身,有身无身,普渡众生。是男是女,无男无女。遑论
慈悲为本、方便为怀,但看大士怀中,净瓶杨柳,亦能不惊醒乎!
山风似语,听之切切;湖水含情,闻之溶溶。间有古刹钟声,清越弥远;时
见香烟渺渺,固性怡神。入则自省,出则有为。不有黎庶,何以修菩萨;尚无善
行,怎不入轮回?是佛是身,明心见性,即心即佛,诸愿悉成,悉达多。 是为
记。时国五十五年正月。银城陈昱。
这三篇文章,分别选自三个不同的时期:周,宋,现代。我们知道,周在远古,
中国历史发韧之初,约在纪元前1100年至纪元前771年间。其时,中国已出现黄
河文明,进入青铜时代,亦开始有历史记载;西陆已进入迈锡尼文明,雅利安人
已入居印度,腓尼基人已发明字母书写符号,乌拉尔国已经兴起,希腊举行了第
一次奥运会。宋乃中期,约在纪元960年至纪元1126年中一段时期。其时,汉唐
已逝,明清未继,怡是中国人大梦正憇的时候,是历史的正腰,《岳阳楼记》作
者范仲俺正好是“庆历新政”的主持者;西史这时已是中世纪,自加佩王朝始,
欧陆沉寂,城堡鼎盛,铁骑遊弋,教权泛滥。现代,勿需多述,你我均在其中,
显然是工业文明昌盛,中国急起直追,复兴以迎战信息文明之时。从文章结尾
看,“时国五十五年”,说明该文作于2004年,“银城陈昱”者,名不见经传,
大概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我们选定这三篇文章,始、中、末;官(府)、名
(家)、民(老百姓)。以为能说明中国的这种精神:士大夫精神。
其实,只有《礼记》,在诗、书、礼、易、春秋中,才是制度伦理的专著。
孔夫子所谓“克己复礼”,复的就是一种制度,一种伦理,一种价值,一种精
神。父、子、君、臣,一套套也来自于《礼记》。故朱熹在订《四书》时,五经
中,就只将《礼记》(大学、中庸)订了进去。其实,所谓“儒学”,倘若把它
说穿了,就是《礼记》。《论语》、《孟子》,不过是对它的释阐与发挥。“大
学”这一段,说的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关系,以国为先。
这其实是中国人道德之大纲,忠孝节义之总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
身”之始源。它是入世的、用世的。它要求,心正身修,为道德之本,家齐、国
治、天下平,乃道德之实。其后,无论魏征之谏,渊明之隐,蹇叔哭师,李密陈
情,岳飞精忠报国,辛弃疾起为苍生,文天祥天地正气,诸葛亮鞠躬尽瘁,乃至
陆秀夫蹈海,无不囊其谷中。此乃中国士大夫精神也。
庆历六年,北宋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喊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口号,千古传诵,一时空前。“感极而悲者矣”,“前人之述备
矣”。然范氏在文章结尾时,却怆然叹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唉!这
种人真的差不多没有了,我还能和谁在一起呢?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注意这句名文
的句式:“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这里还有一
个“欤?”。译成现代白话,应当是:他们一定会说:先天下忧,后天下乐,是
不是这样呢?如果这样,那么……这才有“噫!”。这里有一种疑问与选择,并
且是揣度的“古仁人之心”。联系到范仲淹的另一篇文章《严先生祠堂记》,歌
颂汉武帝的朋友严光“……惟先生以节高之……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先生以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
里讲的可是隐者严光。可见,光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不够的。
前不久,盛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也不惶多让。孟子曰:“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忧。”
让我们再读原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登斯楼也,则有去国
怀乡,忧谗畏机,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还有:“至若春和景明……而或长烟一空……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
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然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可惜,“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然来,这里表达的是中国士大夫精神。
这才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中国士大夫精神不仅要有先天下的情结,还得有喜乐哀
伤的情怀,同时还得具备高雅的审美意思和审美情趣。不然,何以“王天下”,
何以藏“良弓”?
《西林禅院记》乃今人之作。
该文以叙事始,首先就推出了一个不为权贵所屈的弱女子形象。叙、论、感交
杂,说明之所以作文的缘由,展开想要展开的意境。显然受《岳阳楼记》的影
响。
接着,交待环境“苍松青翠、潭明碧澈、灵气蕴深,一派祥和肃穆,宁静温
籍”,不同的是,还同时在交待它的人文环境,之后,发出感慨“人文荟萃,真
气长留。使人深思,让人振袖。得会如此,不亦幸乎!”抒发出中国士大夫的呻
吟。
然后,聚天地之灵气,“得一泥丸,此、西林禅院也。”潜意思变成显意
思。
“镏金以肃目,鸣钟而警世”。终于喊出:“以爱己之心爱人,三千溺水可
渡;以容己之量容世,极乐之境可登。”士大夫精神终于跨越所谓“士大夫阶
层”,扩充为一种平民意思,一种关于人的社会价值,一种民族的精神,一种以
人为对象的终极关怀。不是吗?辅以佛学,提出警示:“遑论慈悲为本、方便为
怀,但看大士怀中,净瓶杨柳,亦能不惊醒呼!”能若是,这世界便是一个和谐
的世界。
哦咏:“山风似语,听之切切;湖水含情,闻之溶溶。间有古刹钟声,清越弥
远;时见香烟渺渺,固性怡神。”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地方啦!一种情怀。
反问:“入则自省,出则有为。不有黎庶,何以修菩萨;尚无善行,怎不入轮
回?”这是一种真的觉悟。士大夫精神,真性情也。“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忧”,其“忧”共矣。
结论:“明心见性……诸愿悉成。”这才是正心、修身。一个中国士大夫精神的
佛学描述。
中国士大夫精神,乃是一种献身精神,它表现出对民族、对国家、对人的终
极关怀,并要求拥有以此为目标的情操与修养,审美的情趣与审美意思。讲究两
用执中,和平公允,讲究不偏不倚、公平正义,讲究以“和为贵”,“以人为
本”,这正是和平的发展路线,和谐的社会环境,未来或者走向信息社会的要
求,也是“地球村”里每一个村民的共同企盼。科学的共产主义有云:“……只
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用中国人的说法,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亦即前文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或者“以爱己之心爱人……以容己之量容世”的人我共进、共有共享的情
怀。
作为一种文化,它也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它首先起始于知识分子阶层,逐步
演化为一种民族的精神,贯穿着整个民族的历史过程,并形成特有的民族色彩。
惟其是,它才是可倡扬的。
于是,数千来来,历经陶冶,它便变成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1 (共1页)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转载] 艺术革命的终结 (高行健)相濡以沫
两个王安忆“生命”的第一乐章
句号徘徊于战争抽象与具象之间
回家为而不有
洋泾浜中国作家象个孩子
一个传奇的故事(5)破 开 ---- 陈染
续一本小书和一本大书有一种轻快让人惊悚
船上岸上Re: 村上春树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精神话题: 士大夫话题: 一种话题: 中国话题: 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