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athematics版 -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作者:汤涛
相关主题
谁会是老张的徐迟?Re: 从哥德巴赫猜想谈民主 (转载)
张益唐这个结果与陈景润的结果3n+1猜想
zt 张益唐:敲开世纪数学猜想大门好像提出猜想比较容易
数论中的相对性原理我的这个素数猜想比哥德巴赫还难一点点
孪生素数和哥德巴赫猜想, 哪个更深刻 ?统计一下,读了,而且能读懂zhang论文前5页的
感觉做数学是一件太苦逼的事了我真心觉得所有数论问题都是吃饱了撑的
陈景润之后, 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有什么新的方法吗 ?主要新的进展吗 ?敬佩张教授
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的那篇文章在哪可以找到?培养一个小孩,告诉他一辈子的任务就是黎曼猜想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益唐话题: 汤涛话题: 数学话题: 哥德巴赫猜想话题: 陈景润
进入Mathematic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j*****e
发帖数: 564
1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
作者:汤涛
2013年是北京大学数学系成立100周年。百年大庆,作为校友,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作
为纪念。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规定“高等算学”隶属格致科(现在称理科)
,并且规定了算学门的课程。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于1912年5 月1日改名为国立北
京大学。同年公布的“民国元年所订之大学学制及其学科”中格致科改名为理科,其中
包括数学门。1913年秋,北京大学数学门招收新生,标志着中国现代第一个大学数学系
正式开始教学活动。北大数学的早期学生张国焘因为后期的政治生涯为数学系增添了些
许传奇。
北大数学的一百年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先后培养出6000多名本科生、1000名硕士、博士
毕业生,一大批优秀的数学家和其他方面的专家分布在各行业, 许多人成绩斐然,得
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中有30余位毕业生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江泽
涵、许宝騄、段学复、程民德等都是数学系重量级的前辈,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吴文
俊院士、王选院士也任教或毕业于北大数学系。
北大数学的辉煌历史,不是我这样一个晚辈敢写的,也不可能写得好的。但是为了表达
对院庆的祝贺,我就写一个跟我稍稍沾点边的文革后北大数学前三届的故事吧。
几天前数学系校友张益唐沉默20多年,突然横空出世,极有可能为数论中的孪生素数猜
想的解决做出了突破性的工作。为此,顶级科学杂志《自然》在突破性新闻栏目里,报
道了张益唐证明了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7千万的素数对,从而在解决孪生素数猜想这
一百年数论难题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孪生素数猜想与哥德巴赫猜想密切相关,很多数学家希望通过解决孪生素数问题,进而
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上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在190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
了著名的23个重要数学难题和猜想,其中孪生素数问题是希尔伯特问题的第8个,可以
这样描述:存在无穷多个素数p,使得p与p+2同为素数;而素数对 (p, p + 2)称为孪生
素数。数学家们相信这个猜想是成立的。1849年,法国数学家波利尼亚克((Alphonse
de Polignac,1817 – 1890)提出了更一般的猜想:对所有自然数k,存在无穷多个
素数对 (p, p + 2k);其中k = 1的情况就是孪生素数猜想。2013年,张益唐向顶级数
学期刊《数学年刊》杂志提交了上式中k为三千五百万时的证明论文,证明存在无穷多
个二者差为7千万的素数对,在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我是1980年秋天入读北大数学系。恢复高考后,北大1977年没有招生(这一点很可惜,
十年积攒的人才让复旦、中国科大等学校占了很大便宜)。当时1978级就是北大数学文
革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他们那一届是典型的多届学生混合体,班上最大学生应
该是三十三、四岁,最小的十六、七岁吧,还有穿军装的,这些都是现在这些大学生难
以想象的。我们的班主任刘森老师就是1978级的学生,当时30几岁吧,是大学三年级的
学生。由于他比较成熟严肃,干事情非常认真负责,我们这届比他晚两届的学弟很多见
到他都非常害怕。2004年我们大学毕业20年后重聚未名湖畔,很多人都小有成就了,见
到刘老师还是毕恭毕敬,“心有余悸”。
人物之一:王鲁燕
78级不只有成熟的学长,还有些学习上的高手,象考试成绩超好的周青、数学竞赛优胜
者严勇、王鲁燕、陈刚。1978年,在“科学的春天”到来之时,沉寂了十余年的数学竞
赛才得以恢复,各地的数学竞赛相继开始。数学竞赛优胜者是1978级北大数学的一个亮
点。这年竞赛里有个小孩,通县一中的王鲁燕,他当时只是一个初二的学生,却在高中
水平的数学竞赛中获得了全国第十五名的成绩;并且作为数学竞赛优胜者进了北大。
1978年6月20日的《光明日报》有下面的励志型的报道,今天读起来颇有“亲切感”:
数学竞赛第十五名王鲁燕是北京市通县一中初二学生,今年只有十四岁。在一年多以前
,他是一个上课不听讲,下课爱打架的学生。调皮起哄,全校有名。粉碎“四人帮”之
后,整个社会的风气变了,学校的风气变了,王鲁燕的“学不学都上学,会不会都毕业
”的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恰在这个时候,王鲁燕转学到通县一中,模范教师刘纯朴是
他的班主任。刘老师因势利导地对王鲁燕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又根据他爱动脑筋的长处
,加强对他进行智育教育。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不仅把他培养成为“三好”学生,而且
学完了高中数学课程,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注意。
王鲁燕在北大78级琐事一大名人。第一岁数小,第二严重偏科;数学尤其是纯数学的课
学得极好,据说抽象代数课很多人都在及格的边缘徘徊,他可以得100分。那时给78级
开课的老师可都是北大老师中的人精,著名数学家丁石孙、聂灵沼、张恭庆、姜伯驹、
姜礼尚等都给78级上基础课。要在这些人手上拿高分可不是开玩笑的。但是王鲁燕的软
肋是英语。一则逸事是他和另一个同学补考英语,他的成绩是4分,另一位是15分。老
师根据成绩登分,以为是5分制的四分,本来想给王鲁燕一个良;看到下面这个15分才
觉得搞错了,两人都不及格。
由于王鲁燕英语长期过不了关,靠研究生时考两次都过不了英语最低线,所以一直没有
上得了北大研究生。但时任系主任的丁石孙非常喜欢王鲁燕(还有后面要谈的张益唐)
的数学才气,破格把他留校当老师了!!
1989年我在英国博士毕业,第二年到加拿大温哥华当助理教授。两年后北大徐明耀教授
到我们系访问。当时我是单身一人,经常周末给不会做饭的徐老师做饭吃,我们那时经
常聊天;徐老师很能聊,给我印象深刻。
徐老师也是丁石孙喜欢的人,研究代数的。文革前的大学生;1960年代北大数学系应该
算是比较左的,据他告诉我,他们毕业前的最后半年赶上北大的“四清”,他们被进行
了半年的毕业教育。近半年的时间,什么也不干,就是政治学习和批判。每个人要彻底
地清理思想,人人过关。这次过关的负产品是有两个学生被戴上了“反动学生”的帽子
,其中一个就是徐明耀。后来,他就被分配到唐山的一个中学,戴着帽子被教育了十年
,身体受到极大损害。他文革后又回到北大成为了第一批硕士研究生之一;之后成为北
大教授。他给我的印象之一是非常关心政治,他可以大段背诵马克思或列宁的书。这使
我认识到他文革倒霉是有自身原因的。第二是对代数充满热爱,我印象很深的是他那时
写了本代数书,由于印刷失误,书上多印了一个积分符号。对微积分颇不以为然地他非
常生气,“我这么纯洁的书里面居然有积分这个豆芽菜”?想必这本高书就是著名的赵
春来、徐明耀《抽象代数I》或《抽象代数II》吧。
徐明耀老师的主要研究领域有限群论、代数数论、计算群论等。他当时到加拿大访问的
教授是我们系的教授阿什巴赫(Brian Alspach), 作图论的,也用一些群论;所以徐
老师的群论专长也可以发挥得很好。徐老师对王鲁燕一直很欣赏,那个时候王鲁燕在国
内读研究生的希望已经不大,所以他就想把王鲁燕推荐到阿什巴赫那里。我们这位阿什
巴赫教授有一个爱好,就是每个星期要到赌场去打牌;用数学知识实战赌场。他听徐明
耀把王鲁燕的数学才能、智商描绘得很高,很感兴趣;立刻问:“他会打牌吗?”
要知道王鲁燕虽然英语考不及格,桥牌英语绝对一百分。他在大学期间和北大78级的沈
捷搭档,另一对搭档张林波和袁勇,是北大很有名气的桥牌队。他大学毕业留校后,在
数学竞赛界和桥牌界都享有盛名。徐明耀当然毫不犹豫地告诉阿什巴赫王鲁燕的牌技是
一流的,说得阿什巴赫高兴得眉飞色舞,当时就说只要王鲁燕英语能过最低的托福线,
就可以录取他。
一个月后我正好要访问北大;因为我当时和北大的藤振寰老师合作一项研究。徐明耀就
叫我去找王鲁燕。见到他后,王鲁燕说他真不想出国;但现在国内没有研究生学位可能
不好办,最主要的是结婚后没房子,晚上只能在办公室里拉个帘子,老婆很有意见。所
以他对阿什巴赫的好意很有兴趣。但他对最低的英语成绩也毫无把握,所以最终他也没
有去加拿大。
后来我听说他还是考过了托福,居然分数还不错,大概那时托福考试的猫腻也开始有了
吧。他去了匹茨堡大学学习;2001年数学博士毕业,现在在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工作。
最新的网上看到,王鲁燕在匹茨堡华人教会上作见证,演讲的第一段是”我是一个内心
非常骄傲的人。尽管我没什 么太多骄傲的资本,却看不起任何人。神能让我这样骄傲的
人得救是他行的一件大神迹。“
人物之二:张益唐
张益堂的故事这几天在很多媒体上开始流传;但在2013年5月10日以前,知道他名字的
可能屈指可数。知道他行踪的也没有几个。为了潜心研究数学,他把自己几乎与世隔绝
,在美国的偏远省份潜伏下来。2000年初,他的妹妹曾在网上发寻人启事,哥哥张益唐
失去联系了。当时在宾州州立大学当教授的张的老同学给他妹妹回了电邮,表示他哥哥
健康地活着,在钻研数学呢。
1990年中,我和沈捷讨论写一本微分方程谱方法(spectral methods fo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的书;为此沈捷到温哥华访问我了一周。研究之余,我们也闲聊了北大时
候的一些老师、同学,他就说了张益唐德故事。虽然我大学就听过张的大名,知道他是
数学系的高材生,后面他出国之后的故事大都是听沈捷说的。
张益唐是北京人,1955年出生,1978年进北大, 1982年毕业后跟随著名数论专家潘成
彪了三年的硕士。潘成彪教授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前山东大学校长、因在哥德巴赫猜
想方面的工作而闻名的潘承洞院士。所谓的哥德巴赫猜想,其实是一个17世纪一个叫哥
德巴赫的业余数学家在给大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的一个问题。哥德巴赫算不上数
学家,但是他偶然发现的问题却让他扬名了。他发现:任何一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
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素数也叫质数,指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例如8=3+5,
12=5+7, 20=7+13等等。不过,他只是验证了很多数满足这一规律,却无法给出证明。
后来,辗转几个世纪,一直没有人证明它。后来,有人试图将证明分成若干步骤,那就
是,先证明偶数可以写成一个素数加上n个素数的乘积,简称为“1+n”。先对比较大的
n证明,然后逐步缩小,如果最终缩小到n=1,那么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不过很可惜
,到目前这个定理还没有得到证明。最接近的“1+2”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的成果。
1956年,中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命题(3+4),由此开启了我国在偶数哥德巴赫猜想研
究上的先河。之后,王元和另一位中国数学家潘承洞又得到了若干重要的结果,使得我
国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66 年,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命题1
+2;1973 年,他发表了1+2的全部证明。
《人民文学》杂志1978年第1期上,作家徐迟发表了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讲述了数学家陈景润刻苦钻研,终于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的真实故事。
《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随即转载,一时间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变得家喻户晓。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中国科学院数学院贾朝华在《数学文化》2010年第4期上的
文章《从哥德巴赫说开去》是一篇难得的高水平的科普文章。
象那个时代很多有志青年一样,张益唐也是被徐迟的文章、被陈景润的故事、被哥德巴
赫猜想引导到数学系,以致终身投入到数学中去。
M****o
发帖数: 4860
2
这段写的有点mean啊
最新的网上看到,王鲁燕在匹茨堡华人教会上作见证,演讲的第一段是”我是一个内心
非常骄傲的人。尽管我没什 么太多骄傲的资本,却看不起任何人。神能让我这样骄傲的
人得救是他行的一件大神迹。“

【在 j*****e 的大作中提到】
: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
: 作者:汤涛
: 2013年是北京大学数学系成立100周年。百年大庆,作为校友,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作
: 为纪念。
: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规定“高等算学”隶属格致科(现在称理科)
: ,并且规定了算学门的课程。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于1912年5 月1日改名为国立北
: 京大学。同年公布的“民国元年所订之大学学制及其学科”中格致科改名为理科,其中
: 包括数学门。1913年秋,北京大学数学门招收新生,标志着中国现代第一个大学数学系
: 正式开始教学活动。北大数学的早期学生张国焘因为后期的政治生涯为数学系增添了些
: 许传奇。

j*****e
发帖数: 564
3
他可能机会不好。 谁不定也能搞个大的, 要是他能有老张的毅力。

【在 M****o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段写的有点mean啊
: 最新的网上看到,王鲁燕在匹茨堡华人教会上作见证,演讲的第一段是”我是一个内心
: 非常骄傲的人。尽管我没什 么太多骄傲的资本,却看不起任何人。神能让我这样骄傲的
: 人得救是他行的一件大神迹。“

s****r
发帖数: 68
4
竟然八到王鲁燕了。他在曾经的大一新鲜人中名声如雷贯耳啊。他讲线性代数,从有限群
讲起。期中考试,好象定规矩延时可以,但要扣分,然后给了几个人负分。呵呵。老王
是个性情中人啊。但好象学术上没听说有什么成就。好象就是折腾出国了。
1 (共1页)
进入Mathematic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培养一个小孩,告诉他一辈子的任务就是黎曼猜想孪生素数和哥德巴赫猜想, 哪个更深刻 ?
哥德巴赫猜想感觉做数学是一件太苦逼的事了
用百度搜到了这个东东陈景润之后, 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有什么新的方法吗 ?主要新的进展吗 ?
也就是说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的弱形式都被证明了对么?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的那篇文章在哪可以找到?
谁会是老张的徐迟?Re: 从哥德巴赫猜想谈民主 (转载)
张益唐这个结果与陈景润的结果3n+1猜想
zt 张益唐:敲开世纪数学猜想大门好像提出猜想比较容易
数论中的相对性原理我的这个素数猜想比哥德巴赫还难一点点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益唐话题: 汤涛话题: 数学话题: 哥德巴赫猜想话题: 陈景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