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dlife版 - (转载)荣格的“佛性”
相关主题
过了30的男人,父母严重逼婚真诚
《究竟一乘宝性论》讲义 - 作者:宗萨欽哲仁波切梦里桃源
人到中年想努力却又力不从心,悲催闲着也是闲着 (转载)
大家看下《中国合伙人》吧无休无止的蜗居评论,都是观者的自作多情。
周末了揭秘男人的“内衣情结”
zt 最难忘的一次回国 BY GREENPLUM成功也是一种试探
原来能灌水也是一种闲情素食的好处:预防中风及心脑血管病 (转载)
夹缝中生存情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荣格话题: 原型话题: 潜意识话题: 功能话题: 内倾
进入Midlif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o
发帖数: 2104
1
的确,不能用实验科学,甚至是科学方法的标准来检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analytic
psychology)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psychoanalysis),将它们划归解释学(
hermeneutics)更为合适。正如书中所说:“他并非不熟悉科学方法(他的早期研究已
经证明了这一点),而是他的眼光必须超越科学”。"Science comes to a stop at
the frontiers of logic, but nature does not: she thrives on ground as yet
untrodden by theory." --Jung
那么荣格心理学,在当前科学替代哲学作为人类追求真理最强有力手段的形势下,
价值何在?一方面,从客观上讲,我愿意接受以下说法:“他不能容忍的是 ...... 拒
绝相信一切不能为科学所解释的事物。他要求给予那些非理性的、不受因果关系制约的
、科学认为不值得关注的体验以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从主观上讲,这类体验大量
充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性的喜怒哀乐(如果不是生老病死的话)和社会结构根
源的显化(manifestation)。这就有理由去找寻一条心灵成长的道路,在荣格心理学
里,这就是个体化(individuation)过程。
相较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明显还原论倾向,荣格心理学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整体。荣格理论的框架核心即他所感知的“原型”(archetype)。原型是“所有
人共有的同一的精神结构”。“在荣格看来,个人经验的作用就是发展已经存在的东西
——即激活已经存在于自性中的原型的潜能”。原型的概念不太容易让人接受(不太符
合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根据荣格思想的东方神秘主义倾向(如对曼荼罗的运用
),可以做一有趣的联想。在佛教思想体系中最难领悟的概念是“空性”和“佛性”,
这两者看似极端实为一体两面。没有体悟这一点即会对佛法感到困惑,或者认为佛教是
消极的(“四大皆空”)。“佛性”即“圆满”,是众生在未证悟之前皆具有的潜能。
在佛法中,“佛性”是不可言说之物,而荣格则把其视为“人类的古代遗迹”从而将其
具体化。“原型可以在人们身上引发类似的思想、意象、基本神话主题、情感,以及观
念,而不论他们的阶级、信仰、种族、地理位置或历史时代如何。一个个体全部的原型
禀赋构成了集体潜意识,其权威和力量归属于一个核心,它负责整合整个人格,荣格称
之为自性”。“自性”(Self)处在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中心,它与“自我”(
ego,即我们的意识)相对。“自性”的本质同样难以言说,“我们可以把它体验为一
个深层的谜团、一个秘密的资源或内心深处的上帝的一种表现形式”,我把它与“佛性
”等同。
模式。沿着“自性”中心绕行(circumambulation),荣格的理论框架展现出一种
对称美。最里层是集体潜意识,此其外是个体潜意识,再之外是意识。与“自我”处于
意识中相对,处于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中的分别是“情结”(complex)和“原型
”,并且它们一一对应。“自我”通过ego-Self axis可以感知“自性”,而在潜意识
层面,“自我”可以描述的只有“情结”和“原型”及其联系。在“自我”通过意识/
潜意识层面的探索得到发展的过程中,荣格划分出四种心理功能:感觉(sensation)
、思维(thinking)、情感(feeling)、直觉(intuition)。其中思维和情感是理性
功能,感觉和直觉是非理性功能,它们同等重要。再根据两种心理态度——外倾(
extravert)和内倾(introvert)——组合出八种心理类型。进一步设定,每一个体“
倾向于发展两种功能,通常一种是理性功能,另一种是无理性功能;其中一种成为主要
的或优势功能,而另一种则成为辅助功能”。而另两种功能则相对地保持潜意识状态,
和阴影(shadow)联系在一起,其中和优势功能相对的那一种就成为劣势功能,也就是
我们常说的一个人的性格弱点。这种高度工整的、形而上的模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到
的典型例子比比皆是。根据这种分析,我的心理优势功能是内倾思维,辅助功能是内倾
直觉,两者差距不大,时有互换;相对的阴影是外倾情感(匪夷所思的迷恋)和外倾感
觉(路痴),前者是劣势功能;在个体化(individuation)过程中,似乎内倾情感和
内倾感觉稍得发展。
发展。荣格理论的正能量在于它是一种心理成长动力学。荣格坚持发展是最重要的
动机,通过不断超越“自我”,激活集体潜意识中的各种原型的潜能,是生命各个阶段
的共同目标,这就是个体化的过程。“自性”在这一终生发展过程中起到精神核心的协
调作用。除此之外,荣格还指出每个人在精神发展和社会适应中重要的一些原型:人格
面具(persona)、阴影、阿尼玛(anima)、阿尼姆斯(animus)。发展的动力来自于
个体中某个原型在意识中的显化,和与其相对的原型在潜意识中的压抑所造成的不平衡
,而发展的机遇也正隐藏在这一不平衡所带来的困扰甚至痛苦之中。例如,神经症(
neurosis)是指生活在人格面具中,多见于外倾的人;精神分裂症(psychosis)是指
生活在潜意识中,多见于内倾的人。“当人们满足于对生活问题的不充分的或是错误的
答案时,他们就会患上神经症。他们寻求地位、婚姻、名誉、外部的成功或金钱,但即
使已经获得了他们所寻求的东西,他们仍然感到不快乐”。相反,内倾的人一旦通过自
身力量找不到“意义”,就会“迷茫”,但这种迷茫又很难通过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来
缓和,这就是精神分裂症的前兆。根据荣格的观点,所谓的“症”都是发生在直面和试
图克服人格阴影的过程中,所以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预示着人格的发展,这是非常积极
的观点。此外,荣格对于梦的阐释与原型理论相符,并论及梦的象征作用具有超越(
transcendent)功能,且将放大(amplification)和积极想象(active imagination
)作为心理成长和心理治疗的手段,这些都展现了荣格心理学不仅关注人格发展的解释
,更注重探索实现发展的途径。这一点,与佛教的注重实修不谋而合。
在曼荼罗的制作中,先是精心雕琢,而后一扫而空,“佛性”与“空性”于此融和
。"To be normal", he said, "is the ideal aim of the unsuccessful." 荣格所走
的路,必不是芸芸众生的救赎之道。不过,向上的路和向下的路是同一条路。"The way
up and the way down are one and the same." --Heraclitus
(20140324增补)那么,荣格在这条路上走了多远?作者在结尾引用了荣格的信件
:“我试图发现我所能获得的最佳的真理和最清晰的光亮;既然我已经达到了自己至高
的顶点,不可能再行超越,那么,我便守护着我的光亮和我的财富”。
m***o
发帖数: 10232
2
转载请注明出处
z***o
发帖数: 2104
3
不好意思
网上看到就拷过来了
忘掉 ”转载“二字
已经不上
原谅俺
m***o
发帖数: 10232
4
没关系,免罪

【在 z***o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好意思
: 网上看到就拷过来了
: 忘掉 ”转载“二字
: 已经不上
: 原谅俺

1 (共1页)
进入Midlif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情人周末了
偶尔路过zt 最难忘的一次回国 BY GREENPLUM
一流女人的八大特征原来能灌水也是一种闲情
什么样的女人最旺夫?夹缝中生存
过了30的男人,父母严重逼婚真诚
《究竟一乘宝性论》讲义 - 作者:宗萨欽哲仁波切梦里桃源
人到中年想努力却又力不从心,悲催闲着也是闲着 (转载)
大家看下《中国合伙人》吧无休无止的蜗居评论,都是观者的自作多情。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荣格话题: 原型话题: 潜意识话题: 功能话题: 内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