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一党独裁,遍地是灾!百年一遇,千年一遇。
相关主题
靠,这个肯定是穿越回去的写的欧洲世纪大旱 美国世纪大水
一党独裁,遍地是灾中国和欧洲旱灾引发全球粮食安全隐忧
多名专家称西南旱灾由气候变化造成而非人祸北美大陆自然灾害算少的了
西南干旱事件的背后 -- 分税制之争专家分析有关中国南部2010年发生10年干旱的预测 (转载)
竟然还要搞泼水节:西双版纳泼水节因旱灾缩短时间有钱就是任性,中国老板半亿买断泷泽萝拉15年
湄公河委员会称极端干旱天气与中国建坝无关这回鳖民崛起了 zz
国家气象局坦承未能对西南旱灾做出预测专家:2020年草地贪夜蛾情况可能更复杂
干旱也不是只有中国有地震重灾区城镇供水恢复到85%以上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干旱话题: 中国话题: 地区话题: 旱灾话题: 大旱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n****o
发帖数: 879
1
一党独裁,遍地是灾!
打开我国的地图,睁开眼睛一看,国民党一党专政下的地区,哪里没有灾荒?单就报纸
上发表的材料来看,可以看出灾荒是异常严重的。如湖南、河南、安徽、广东、广西、
江苏、湖北、江西、四川,以及陕、甘、青、滇等省,真是遍地是灾,尤其是湖南等地
,实在是惨不忍闻。固然,大部分灾区是经过敌伪占领的地区,但有许多地区都是从来
没有沦陷过的。现在的严重现象,是耕地荒芫,副业凋落,耕牛尽失,农具俱毁,疾病
蔓延,难民流离失所。总之一句话,农村的生产几乎已完全破产,农民的生活已陷于绝
境。举例来说,湖南本是产米之区,现在却以草根树皮为食;衡阳附近,每家饿死三分
之二。豫西廿三县,遭敌伪破坏,至今损失粮食八百多万担,房屋三百多万间,牲畜三
十多万头,农具七千多万件。养蚕本为副业,但是饲养用具损失了一半以上。安徽全省
六十余县中,受灾县份竟达五十多,损失耕牛近百万头,农具三百多万件。江西、广西
、广东等省,情形相似。至于各省因疾病而死亡的,难民流浪在外的,更是没有统计,
也无法统计。即以广西一省而言,难民就有三百十四万四千人,伤病的,就有一百六十
八万余人。江西伤病的三百五十万,流离失所的达一百六十多万。至于川、陕、甘、青
、滇等省的旱、水、风、蝗、雹等灾,更是国民党一党专政之下的人民所熟知的了。“
以农立国”的中国,立在这样的农村大破产当中,还说中国没有经济危机,简直是骗人
,那只是国民党一党领导毫无办法解决的自欺欺人的手法!
怎么会有这样严重的灾荒呢?敌伪破坏固是一个重大原因;然而,为什么抗战期中,没
有能够阻遏敌寇的前进;这不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府应该负责的吗?敌寇投降以后,
至今已有七个多月,灾荒却还在扩大和严重化起来,这又是谁负责呢?比如:湖南老百
姓在吃树皮草根,却还有十一万日本俘虏“却吃着从老百姓那里‘征’来的米”,这种
情形又何止湖南?现在待遣的日俘,不是都在吃着老百姓的米,而且还在受“优待”吗?
而且像山西阎锡山那里,不是还有收编了的日军在吃老百姓辛苦耕耘而自己吃不到的米
麦吗?此外,不是还有待遣返的日侨三百万人,也在吃米,迟迟不遣送日俘日侨回国,
好好供奉着他们的,不也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府?其次,抗战结束后,国民党一党专
政的政府并没有立即真正进行整军复员,还继续保存许多正规部队和各种名目的队伍,
不久以前,且有在重庆取缔 “衣冠不整,拉去当兵”的事情发生。这些也都是只有消
费民粮,丝毫也不从事生产的。由于上述原因,更由于日寇投降以后,内战再起,至今
反动派的内战阴谋仍炽;内战的进行,以东北为尤烈,所以征军粮始终未减未停。以已
经破产之农村,负无法负担的军粮;加之原有苛杂,原封未动,而物价高涨,竟达无法
捉摸的速度,怎能不造成遍地灾荒呢?叫人民怎能不奔走呼号,到处求救呢?湖南人士提
出“迅予有效赈济,并豁免摊派,缓征军粮二百八十万袋”,提出“应停止摊派军粮,
并速调撤别动队及遣派俘虏”。湖北人士呼吁:“军粮俘粮负担太重,县乡两级人员随
意建立名目,苛扰人民,望当局赶快解救”,安徽代表跪请减免军粮等,都是身受其苦
而发出的衷心呼吁。这也证明灾荒之原因,实在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府人为的原因,
而不是其他。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府,一面否认经济危机之存在;一面对救灾则完全依
靠外国,本身却什么也不做,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是不可饶恕的罪恶。人民没有事实
证明政府是真能为人民的,救灾如救火,决不是拖延敷衍所能混过。现在,应该赶快从
治标治本两方面入手。赶快进行赈济,免征军粮俘粮,抑制物价等,以稍纾民困;同时
,却须用大力迅速遣送日俘日侨,整编军队,并用一切办法使灾区灾民能够开始从事生
产,安定生活。老实说,国民党内反动派的内战及维持一党专政的政策是建立在制造饥
饿和灾荒上的,所以这些救灾的治本办法,只有国民党确定的和各党派一道走上和平、
民主的道路时,才能完满解决。
——《新华日报》社论1946年3月30日
n****o
发帖数: 879
2
警惕旱灾炒作推高小麦价格
‎和讯网 - 19 hours ago
春节过后,我国冬麦主产区终于迎来大范围降雪,但面对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这场姗
姗来迟的雨雪显然不能彻底缓解旱情。仅以河南为例,相关资料显示,自去年9月下旬
...
无敌:旱灾严重,农民为啥不愿浇水抗旱?
‎西部网 - 18 hours ago
一遇严重旱灾,想浇而地不平,没设施,咋浇?三是地方领导重招商引资,没人过问农
田水利基本建设。过去讲: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多年来这个命脉没了。 ...
冻害旱灾致湘鄂两省粮食减产二成 粮价持续上涨 农民并未受惠
‎搜狐 - 18 hours ago
n****o
发帖数: 879
3
中央1号文件:及时的赞赏,迟到的批评
百日大旱席卷中原“粮仓”
2011-01-31 07:02:38 大洋网—广州日报 | 发表评论(0) | 正文背景色:
标签: 大旱 中原 交通事故字体摘要:河南省鹿邑县贾滩乡的蔬菜地里,已经旱死的
大葱。雾最大的时候可视范围只有20多米。2008年的雪灾和2010年的西南大旱还在人们
的脑海里徘徊,2011年,冷和旱这两种极端天气又同时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
河南省鹿邑县贾滩乡的蔬菜地里,已经旱死的大葱。
雾最大的时候可视范围只有20多米。
2008年的雪灾和2010年的西南大旱还在人们的脑海里徘徊,2011年,冷和旱这两种
极端天气又同时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冬旱、南方冻雨,形成了“北旱南冻”。尽
管从影响程度上,暂时还不能与2008年和2010年的“前辈”相比较,但“两害”合一,
给春运高峰期的中国带来了严峻挑战,也给通货膨胀巨大压力下的物价埋下了隐忧。
为此,本报记者在采访专家分析造成“北旱南冻”的气候因素的同时,更加现场直
击北方干旱之严重景象、亲历南冻之春运影响,还将深入分析北旱南冻对农产品价格趋
势的影响。
旱之河南篇:
豫东小麦或减三成
文/图 特派河南记者 王飞
“地里都快冒火了!”持续干旱的天气让河南省鹿邑县贾滩乡槐树李大队的村民王
峰忧心忡忡,他指着枯黄的小麦告诉记者,“即便是现在马上浇水,小麦亩产至少也要
减产三成。”
在过去4个月时间里,一场特大旱灾持续袭击了“产粮重镇”河南和山东大部分地
区,此次旱情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甚至已经超过了2010年时中原
50年一遇大旱。
沿着永登高速,记者见到了青黄不接的成片麦田,“如果是往年这个时候,小麦都
已经齐脚脖了,放眼望去是绿油油的一片!根本看不到小麦下面的黄色泥土,”王庄村
的王海涛说,“现在小麦枯黄的叶子跟泥土混成了一片。”
在紧挨着永登高速的贾滩乡赵庄村田地里,记者看到,许多小麦的叶子都已经变干
变焦了,“小麦不怕冷,就怕旱,”王海涛说,“麦子根系扎地不深,先是子根旱死,
叶子供水不足开始枯黄,这时候就要减产了;然后是主根,如果主根旱死,小麦就死了
,颗粒无收。现在子根都已经旱死了,主根也差不离了。”
“正常年份一亩地有900~1000斤的收成,”王峰说,“即便是现在浇地,估计小麦
亩产也会降到600斤,减产3成以上。”
许多蔬菜旱死
冬季的小麦正处于“冬眠期”,对干旱还有一点“抵抗力”,而现在正处于生长期
的蔬菜,几乎全部绝收。
贾滩乡信用社的职工尹军在院子里种了几分地的大葱和菠菜,记者昨天看到,超过
8成的大葱和7成的菠菜都已经全部枯黄干死。
据王庄村的老人家回忆说,早些年村里的灌溉渠道非常发达,在村后的惠济河旁有
一个喷灌站,3个50厘米粗的引水管可以直接将惠济河里的水引到河堤上来。河堤上又
专门修建了贯通整个村农田的灌溉渠道,喷灌站只要一启动,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浇遍
全村的农田。
由于河里违法抽沙现象非常严重,整个惠济河的河床被抽低了一大截,喷灌站取水
口已经无水可取,喷灌站被基本废弃。
一项数据显示,中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建筑物完好率不足40%,工程失效和报废的
逼近3成,导致个别地区可灌溉面积减少近半。直至2003年,中国19.5亿亩耕地中,还
有11.1亿亩要靠天吃饭。
丧失了灌溉渠道的“功能”,当地农民只能在自个地头“打井”,然后用喷灌机抽
地下水灌溉,这样成本就高很多,“单单是柴油费用,每亩就要超过30元。”王海涛说。
豫东大旱或50年一遇
灌溉成本太高,也造成了一些农民对于抗旱失去了积极性。记者在当地了解到,当
地政府曾计划给予每亩地灌溉补贴。
造成如此旱情的原因是4个多月来滴雨未下,“打我记事起就没碰到过像今年这样
旱的,”已经52岁的王峰说,“前年也大旱过,可那时也就3个多月未下雨而已。”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在1月11日至25日之间,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基本无降水。持
续少雨雪致使黄淮、华北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目前这些地区普遍出现中等程度以上
的气象干旱,其中山东大部、河南大部、河北大部、山西南部、苏皖北部等地为重旱至
特旱。
记者查询到,2010年春节后,河南等北方地区出现了50年一遇的大旱,但当时也就
是连续3个多月未下雨而已,而今年已经连续4个多月未下雨,旱情超过了2010年的50年
一遇标准。
冻之湖南篇:
从广州返湘一路看到20起车祸
文/图 记者杨进
记者昨日驱车从广州出发前往湖南岳阳,体验“南寒”,一路上目睹20起多车连环
相撞的事故,在被称为“死亡之路”的云岩段,记者还遭遇了能见度只有20米左右的大
雾,危险重重的返乡之路考验着每一位车主。
出行前查天气是“必备功课”
走京珠高速之前查看天气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这成了多年来众多返乡客的“必备功
课”,因为如果天气恶劣,车祸、大塞车就是家常便饭,自然要多备衣服和方便面等。
凌晨4时30分,记者联系好有着多次驾车过京珠高速路经验的刘先生从番禺出发。
从华南快速上到京珠北,一路上天气很好,车少,开起来非常顺畅,约2个多小时后,
记者开始接近韶关地区,前面的雾开始越来越大,地面有些湿,记者降慢了速度,这里
,记者看到了第一起车祸,对面一辆大货车可能因为打滑,车头撞到了中间护栏上,幸
好车头损失不严重,司机安全,刘先生告诉记者,“这才是开始,你一路上可以看到很
多。”
8时左右,记者进入韶关地区,又看到一起三车相撞的事故。
每走一步都充满危险
半个多小时后,记者进入了京珠北最难走的云岩段,这里被称为“死亡之路”。大
雾出现,记者前方可见视线只有20多米,所有的车辆都打开了警示灯,10多分钟,前方
左侧又有连续2起车祸。期间,记者在路上至少看到了10多起这样的大小事故。9时30分
,记者经过了粤北收费站。
只开行了约半个小时,前面就出现了大塞车,天空仍然阴沉,所有的车辆几乎是停
在了路上,在等候了10多分钟仍没有“动静”后,不少车辆都关掉了发动机,人们从车
内走出来,在寒风中颤抖。一些人还跑到了附近的草丛中“方便”,前不着村,后不着
店,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无奈的办法。
过了半小时后,前面的车开始慢慢动了起来,但速度非常慢,车子几乎是滑过去的
,在走走停停半个小时后,前方出现了交通事故现场,又是5车连环相撞,也不算严重
,警察刚刚处理完,路面才慢慢恢复,但后面受影响的车越来越多,“车龙”摆得越来
越长。
不久下起了小雨,路面上还有大雾,能见度只有30多米,车速再次下降,过了10多
分钟后,前面的车逐渐停了下来,在一个弯道处,记者看到闪着红灯的“龙头”望不到
尽头。
1个多小时后,“车龙”终于动了起来,一路依然事故不断,傍晚18时左右,记者
到达目的地岳阳。
全程下来,记者沿线至少遇到了20起交通事故,耗时近14个小时,单程路费和油费
约1000元。比起坐火车,在京珠高速路上驱车返乡的成本要高很多,也危险很多。
当日发生68起交通事故
据交管部门统计,在记者驱车体验的当日,24小时内,京珠北车流量为50060辆,
发生了68起交通事故。而前天交通事故甚至达到了80多宗,韶关路段一度塞车约20公里
,云岩、大桥、梅花路段被称为京珠北高速的“死亡之路”。
每年这时候在京珠北运行的每日车流量都远远超过设计容量,该路段测得的最高车
流量超过了7.5万辆车次。
http://news.21cn.com/domestic/difang/2011/01/31/8089896.shtml
江苏淮北降水50年来最少 2月气象干旱持续
2011年01月31日10:44 来源:中国天气网 欢迎发表评论 字号:
中国天气网讯 去年9月中旬以来,江苏省淮北地区降水也较常年异常偏少,降水量
为1961年以来第一少值。根据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监测表明,截止目前,淮北北部大部分
地区达特大气象干旱,江淮之间北部和淮北中南部地区达重度气象干旱。预计2月江苏
淮北地区降水仍将持续偏少,淮北地区气象干旱将进一步持续发展。
2010年9月中旬以来,江苏省大部分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有效降水过程主要出现在
淮河以南地区。据气象资料显示,2010年9月11日~2011年1月 30日全省各站降水量为9
.6(沛县)毫米~324(吕泗)毫米,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北少南多,与常年同期相比
,除吕泗站偏多3成外,淮北地区偏少9成以上,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第一少值。
另外,去年9月中旬以来,淮北地区平均连续无雨日数达48天,较常年同期偏多,
邳县、赣榆、宿迁均超过60天。其中邳州(61天)、赣榆(60天)、灌云(56天)、睢
宁(52天)、宿迁(60天)连续无雨日均达极端气候事件标准。
受持续少雨影响,截止目前,江苏淮北北部大部分地区出现特旱,江淮之间北部和
淮北中南部地区出现重旱。据统计,在连云港(601008,股吧),旱灾共造成694893.0人
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13716.0公顷,绝收707.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0879.83万元。
造成部分旱茬麦田缺苗断垄、次生根发育不全、基部叶片枯黄等现象,严重的田块甚至
出现干枯死苗。
根据江苏省气候中心预计,2月降水量苏南和江淮之间大部分地区正常略多,淮北
大部分地区正常略少,气象干旱将进一步持续发展。气象部门将密切监视气象旱情变化
,加强旱情监测分析评估,适时开展旱区人工增雪(雨)作业。提醒各有关部门立足抗大
旱和长期抗旱,及早动手,减轻旱情对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http://news.hexun.com/2011-01-31/127129760.html
杜平:中央将水利安全升至国家高度令人赞赏2011年01月31日 13:55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0条评论打印转发
凤凰卫视1月30日《新闻今日谈》节目播出“杜平:中央将水利安全升至国家高度令人
赞赏”,以下为文字实录:
杜平:还有一个就是第二个背景,最近这些年来自然灾害特别多,相当多的自然灾害是
在某种程度上,它的灾害是可以减少的,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是可以减少的。你像
泥石流,南方去年干旱,西南省份大面积的干旱,就是因为很多的灌溉设施是没有的,
其实可以调动一些水资源缓解这样干旱的局面。
另外很多的城市都有涝,被淹没了,这个也是水利工程没有达到,过去一直被忽视的,
非常重要的原因,你光是注意GDP的数据的增长,而没有在这个方面看不到非常重要的
项目上进行投资。不愿意花这个经历去做,因为你政府拿钱去投入到这样一个看不到效
益的项目上去。
你就对政府的政绩来讲肯定是不利的,但是同时它又没有一个持续性,整个经济发展到
现在,这种状态之后,你为了这样的一个自然灾害,每年都要发生那么多的事情,你要
付出很多的代价。你赚了钱之后,你并没有持续的发展,钱滚钱,钱赚钱,而是投入了
这些防汛抗旱等等这样的灾害当中,所以你花费的资源是非常多,事实上是划不来的。
现在先把钱给花下去,然后能够保持一个持续的发展,所以这次,中央政府1号文件里
面提到几个口号,几个说法,我非常赞赏。这个水利工程建设不只是涉及到,饮水安全
问题,灌溉安全问题,生产安全等等,还是提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就是国家安全,涉
及到国家安全,这个过去是没有的。
因为我们过去讲到国家安全的时候,都是讲到传统的安全,就是说你的国土不被别人侵
害,你的领海不被别人侵占,这是传统的安全,但是涉及到这样的一种非传统的安全,
就是新的概念,新的想法已经出来了。
国家安全提高到什么样的层次,像是这样的干旱也好,还是涝灾也好,对人民生活和生
命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你看过去这几十年来了,特别是90年来长江水灾可以看出来,
死于国内自然灾害的人远远大于,你跟战争带来的灾害,带来的生命的损失都没有的。
事实上,大量的生命都在自己的国土上,为了自然灾害所损失了,所以国家安全这是一
个重要的方面。我认为把这样的一个焦点放在自然资源或者水利资源的建设方面,对未
来中国的农业发展,不只是对农业,而且是对很多、很多方面的一些事情的开展,可能
有一个非常重要持续性的良好效果。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1/31/4533548_0.shtm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3-31 6:13:31
西南干旱反思:水资源危机的战略地位
杨学祥,杨冬红
我在2004年3月2日指出,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的过度开发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大
量物种的灭绝,而且危及农村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基础。大城市的扩大应该受
到地方资源的严格限制。失去农村支撑的城市将是一座死城,中国西部沙漠化过程就是
证据:中国的沙漠随都城的东迁而东移,埃塞俄比亚首都随土地沙漠化和干旱而八次南
迁,都表明人类活动加剧了土地沙漠化[1]。
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
北京引拒工程的最初方案是把原有的引水渠道胜天渠的坝首加高,拦蓄更多的地表水;
同时打一组40多眼机井的机井群,把拒马河的浅层地下水拦截后通过管道输往北京。“
拒马河的地质条件不能储存深层地下水,一旦工程实施,从地上到地下,拒马河水将全
部被截在北京一段,下游的河北境内将滴水没有。”一位河北水利部门的官员指出了引
拒工程的利害。
据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资源处研究员郎洪钢统计,北京的引拒工程将对下游河北
省境内的9个县市 300多万人口造成巨大影响。郎洪钢认为,若北京引拒工程实施,下
游地区75%以上年份将断流。下游已建好的众多水利工程将报废,100多万亩水浇地将变
为旱地。同时,华北明珠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也将恶化,并加剧下游地区的耕地沙化。
石亭镇人大主席夏雪松出示了一份上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吴邦国委员长的请示报告,报
告署名“涞水县部分人大代表”,落款日期是2003年11月28日。在这份报告中,北京引
拒工程被称为“非法截流工程”。报告称:“如果这项工程实施,将切断拒马河的表流
及潜流,造成地下水主要补给断流,我县10个乡镇26.9万人面临水荒。养育了我们祖祖
辈辈的这片土地将无法生存。因此,强烈要求中央领导制止这项工程的施工,依法严肃
查处违法者。”
维持大城市的物质消耗随着现代化的需求而成几何级数增长,城市用水短缺仅仅是最敏
感的问题之一。交通拥挤、用地紧张、服务设施配套等等,迫使城市不断扩大。如不及
时限制,后果不堪设想。即使大城市保持现有的人口规模,随着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的
改善,私人轿车的增加,淡水的需求量也会成倍增加。
水利部门的资料显示,拒马河流域目前是河北省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而河北省也已成
为全中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0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
量为311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1/7,不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缺水标准的1/
3,甚至比不上以干旱缺水著称的中东和北非地区。同属海河流域的北京和天津情况更
糟,目前北京人均占有用水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
据2004年前的统计,20年来,北京人口由800万增至近1400万,国内生产总值从300多亿
元增长到近3000亿元,地表水资源严重匮乏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截至目前,全市地下
水累计超采6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地下水已经十分有限。自1997年以来,河北省连续
7年大旱,水资源持续减少。目前河北全省年用水量平均达230亿立方米,供水量只有
170亿立方米,之间的缺口只能靠超采地下水来补充。有专家估计,如果没有外调水的
情况下,河北2005年和2010年仍将缺水57.3亿立方米和61.8亿立方米。海委会一位官员
坦承,由于水资源的紧张,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之间都出现了规模不等的水事纠纷。
6年前的预言在西南旱灾中得到证实: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盲目满足
大城市的过度需求可能导致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的恶化与危机。与其耗资巨大实施调水
工程,不如地区、城乡均衡发展。以破坏农村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建设必须停止。农
村生存环境破坏之日,就是城市自身生存条件消亡之时!淡水资源的短缺决定了中国城
市水准的最高极限[1]。
强国要发展,资源现危机。淡水资源的短缺决定了中国城市水准的最高极限,这一观点
在西南干旱面前显得尤为重要。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再度亮起了红灯!
2004年的警告:亚洲未来十年缺水危机将逐年恶化
2004年8月27日,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目前,科学家警告亚洲农民尽量节约使用
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如今的亚洲已面临着严峻的缺水危机[2]。2010年南亚的干旱正在
证实这一预测。
2004 年8月25日,伦敦主办的《新科学家杂志》刊登一篇文章指出,全球地下水资源储
量正逐年减少,尤其是亚洲地区情况更不容乐观。亚洲地下水资源已十分贫乏,以后人
们可能再也看不到绿油油的田野,人们在未来将面对的是贫瘠的荒漠。该篇文章反复强
调,在未来十年里,部分亚洲地区的缺水危机将十分严重。据悉,这篇文章提出的观点
和依据来自近期在瑞典召开的全球水资源讨论会。
亚洲国家缺水危机最为严重的就是印度,目前,一些印度农民早已放弃传统的浅水
位水井,开始利用采油业使用的挖掘技术和设备用来汲取地面数百米以下的水资源,地
表水资源已接近干枯。此外,农业作为印度的支柱性产业,生产稻米和甘蔗需要开采数
百万口水井进行灌溉。尽管,一种花费600美元购买的高级抽水设备可以为印度农业带
来较好的收成,农民也可以将丰收的粮食出口国外,但是,他们只顾及眼前的利益却忽
视了下一代的生存环境。《新科学家》杂志称,印度下一代居民将面临着可怕的缺水危
机。
印度一些严重缺水地区至今仍未具有缺水危机感,该地区的居民抽取地下水资源用于灌
溉庄稼,尽管他们获得了农田丰收,但他们将会给下一代人只留下荒漠。印度Gujarat
省国际地下水资源协会监控站主管图沙尔-沙罕称,该地区地下水开采十分混乱,许多
农民没有计划性地使用抽水泵抽取地下水。《新科学家》杂志指出,类似的情况遍及印
度其他地区,此外,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水资源贫乏,竟然也无限制地开采地下水,如
巴基斯坦和越南等国家。目前,印度过半传统人工水井和浅水池塘已经干枯,部分干旱
地区的抽水设备已开采至一千米以下的水资源[2]。
2004年的警告在2010年得到证实:在中国西南地区遭受特大旱情之际,泰国、越南、马
来西亚等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出现严重旱情。旱灾导致这些国家粮食、水果以及天然橡胶
、棕榈油、甘蔗等经济作物减产,并影响到相关产业链。
菲律宾从去年11月以来没有下过一场雨,泰国76省里有52省成为旱灾区,东南亚六国
6500万人口视为生命线的湄公河的水位,更降至20年来最低点。
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及越南的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
河流。由于2009年雨季提前结束,加上雨季降雨量锐减,泰国境内某些河段的水位已降
至仅30厘米[3]。
重庆晚报:旱灾比重过半 大旱折磨全球1/3陆地
据重庆晚报报道,“60年不遇”甚至部分地区“百年不遇”的干旱正严重折磨着中
国西南五省区市。一场干旱的受灾人口超过5000万,全世界已经有30年没有出现过了。
据气象学家统计,旱灾在全球所有气象灾害中的比重已经占了一半。据统计,自然灾害
中约70%为气象灾害,而旱灾占到气象灾害的50%左右,成了全球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
高、造成损失重且成因复杂、预测难度大的一种自然灾害。翻开世界地图册,可以看到
全球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部、澳大利亚大部、非洲大部、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
约占陆地总面积的35%,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不同程度地遭受干旱灾害的威胁。
上一次大范围旱灾发生在1972年。当前与中国西南地区同时深陷旱灾之苦的还有一些周
边国家,远处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很不顺,雨水少,旱情重。《日本每日新闻》
评论说,干旱正成为“世界的普遍现象”。
20世纪30年代,刚从经济危机挣扎出来的美国经历了一场大旱,2/3的国土受到影
响,沙尘暴席卷美国大平原。
上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干旱出现在非洲撒哈拉地带,始于1968年,持续了近30年。1972
年,一次全世界范围的干旱袭击了大量产粮国,致使当年全球粮食总产量减少2%。
人类真正与干旱进行“全球性”抗争,正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1972年召开了联合国
第一次人类与环境大会,不久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并首次把总部设在发
展中国家(非洲的肯尼亚),其主要职能就包括抗旱问题。过了10年,大旱情再次肆虐
全球,此后,局部地区的旱情此起彼伏。
去年8月,南亚印度遭遇大旱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印度政府无奈之下,决定加大粮食进
口,但又担心国际投机客炒作,哄抬粮食价格,在对外公布进口采购时间表时十分慎重
。印度和中国一样,是个农业大国,一旦出现旱灾就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就在5年前,
印度已从“小麦出口国”变成了“小麦进口国”。
2006年夏天,英国遭遇了该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旱情,英国环境署被迫颁布了为期6个
月的法令,在旱情严重的英格兰东南地区禁止一切非必要用水。英国东南部的萨顿与东
萨里水务公司,有权禁止洗车、为游泳池蓄水、用水浇灌花园及体育场地等耗水量非常
大的活动。
中亚是传统上的缺水地区,也是旱情多发地。哈萨克斯坦每3年中就有2年面临干旱的危
险。据联合国资料显示,在2008年的旱灾中,中亚和南亚有600多万人口受到影响。吉
尔吉斯斯坦战略分析与预测研究所曾撰文说,世界上1/3的土地处于旱灾的边缘,其中
中国的缺水情况最为严重。
我国干旱面积约占47%,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的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气象灾害
之一。中国历史上,干旱平均两年一次。而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影响较大的有1928
~1929年、2000年、2009年等数次大旱,且旱情有向南方湿润地区发展的趋势[4]。
我国严重干旱发生的记录和规律
据资料显示,已列入“世界100灾难排行榜”的1199年初的埃及大饥荒、1898年的印度
大饥荒和1873年的中国大饥荒都是因为干旱缺水造成的,千百万人死于非命。
全世界本世纪内发生的“十大灾害”中,洪灾榜上无名,地震有3次,台风和风暴潮各
一次,而旱灾却高居首位,有5次,它们是:
1920年,中国北方大旱。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等省遭受了40多年未遇的大旱
灾,灾民2000万,死亡50万人。
1928—1929年,中国陕西大旱。陕西全境共940万人受灾,死者达250万人,逃者40余万
人,被卖妇女竟达30多万人。
1943年,中国广东大旱。许多地方年初至谷雨没有下雨,造成严重粮荒,仅台山县饥民
就死亡15万人。有些灾情严重的村子,人口损失过半。
1943年,印度、孟加拉等地大旱。无水浇灌庄稼,粮食歉收,造成严重饥荒,死亡350
万人。
1968—1973年,非洲大旱。涉及36个国家,受灾人口2500万人,逃荒者逾1000万人,累
计死亡人数达200万以上。仅撒哈拉地区死亡人数就超过150万。
在以上5次世界性特大旱灾中,我国占有3次,均发生在解放前。新中国成立后,也曾发
生过两次规模较大的旱灾,并被纳入近50年来我国“十大灾害”之列。
第一次是1959—1961年,历史上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连续3年的大范围旱
情,使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相当困难,人口非正常死亡
急剧增加,仅1960年统计,全国总人口就减少1000万人。
第二次是1978—1983年,全国连续6年大旱。累计受旱面积近20亿亩,成灾面积9.32亿
亩。持续时间长,损失惨重,北方是主要受灾区。
回顾生物进化和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干旱不仅导致恐龙灭绝,使生物界几度濒临毁灭
,而且也曾使人类文明的发展遭受过许多挫折:
古希腊伟大文化的中心——位于雅典西南100公里,历经几世纪繁荣文明的迈锡尼(
Mycenae)古,于耶稣诞生前1200年前后,因为旱灾及由旱灾引起的饥民暴动而变为废
墟,迈锡尼文化也随之彻底毁灭。
唐天宝末年到乾元初,公元8世纪中期,连年大旱,以致瘟疫横行,出现过“人食人”
,“死人七八成”的悲惨景象,全国人口由原来的5000多万降为1700万左右。
明崇祯年间,华北、西北从1627年到1640年发生了连续14年的大范围干旱,以致呈现出
“赤地千里无禾稼,饿殍遍野人相食”的凄惨景象。这次特大旱灾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与此类似的另两次大旱灾发生于1720—1723年和1875-1878年间,灾民因饥饿而出现“
人相食”的县数分别为48和38个,其中有4个县井泉枯竭或河沟断流。
光绪初年发生华北大旱灾。这次大旱的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大、后果特别严重。从1876
年到1879年,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灾地区有山西、河南、陕西、直隶(今河北)、山
东等北方五省,并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大早旱不仅使农产绝收,田园
荒芜,而且。饿殍载途,白骨盈野”,饿死的人竟达一千万以上!由于这次大旱以1877
年、1878年为主,而这两年的阴历干支纪年属丁丑、戊寅、所以人们称之为“丁戊奇荒
”;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重,又称“晋豫奇荒’、“晋豫大饥”[5]。
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两次规模较大的旱灾1959-1961年和1978-1983年都
处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滞后8年左右),我们预计2000-
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的月亮最小值时期发生严重干旱的可能性较大[
6]。2000年以来南方的干旱逐步加重,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西南干旱是一个明显的信
号。
被忽视的低温和干旱警报
据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网站2007年7月9日报告,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气候气候变化可
能是战争冲突的根源。章大卫和他的研究小组主要着眼于气候变化在过去 1000年里对
中国东部地区战争频率的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养活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作
者调查了公元1000年到1911年间发生的899次战争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均记录在《古
代中国战争记事表》中。他们把对这些数据与同时期北半球气候的一系列温度数据进行
了相互对照。他们发现中国东部地区的战争频率,尤其是部分南方地区的战争频率与温
度变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几乎所有战争的最高潮和王朝变更都发生在严寒时期。温
度的波动对农业和园艺业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技术水平有限的社会里,比如前工业化时
期的中国,温度的降低会极大地影响农作物和畜牧业的产量。据章大卫和他的研究小组
称,在这样的生态压力下,战争将成为重新分配资源的最终手段。作者们总结称:“正
是长期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农业产量变化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战争与和平的循环转换”。他
们建议研究人员在思考人类历史上战争的成因时应把气候变化这一因素考虑进去[7]。
国外华人学者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
小气候最适期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他认
为,全球气候变化有1200年的周期循环,与人类历史兴衰一一对应。古气候研究表明,
近4000年以来于4个全球气候变冷时期,即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400年
及公元1600年左右的几个世纪——这种准周期性与太阳活动周期性变化有关。全球温度
变化影响了地区降水形式:在气候变冷期,欧洲北部变得更潮湿,而中低纬度地区变得
更干旱。这两种变化形式都不利于农业生产。历史记载表明,历史上民族大迁移是由于
庄稼歉收和大面积饥荒,而不是逃离战争,公元2和3世纪的日耳曼部落的大迁移就是一
个例子[8]。
香港大学学者章大卫及其同事称,未来的战争冲突可能将归咎于气候变化以及因气候变
化而发生的生态资源短缺。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说,现代的战争原因是石油,未来战争
的原因是淡水。许靖华的历史研究、美国国防部的秘密报告、罗勇的“气候安全论”,
表明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最新理解[8-12]。
许靖华特别强调:全球温度变化影响了地区降水形式:在气候变冷期,欧洲北部变得更
潮湿,而中低纬度地区变得更干旱。这两种变化形式都不利于农业生产[8]。这可能是
美国国防部的气候报告预测2010年中国由“南涝北旱”转变为“南旱北涝”的理论根据。
最近,环球时报的一篇时评指出,GBN的报告是一些科学家通过对格陵兰岛冰芯样本的
分析,对历史上气候变化的情景进行了细致回顾而写成的,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一家
美国商业机构7年前就注意到了中国的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带来的经济及环境后果,这
的确是个“惊人”消息。更值得我们深思的可能是,7年前,中国一些气象专家就看了
这份报告,国内媒体也做了报道,甚至部分气象官员也收到了报告。对比之下,对气候
变化中长期的研究分析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而这就不仅仅是气象部门一家的责任了。中
国需要准确的气象预报,更需要中长期的气候战略。最重要的是美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
未来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他们不惜花费重金,研究气候变化及其有可能引发的问题,甚
至对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的气候变化做出预测,这样的战略远虑值得我们深思[13]。
水资源富裕西南地区出现大旱,原因究竟是什么?国家防总秘书长刘宁说:它和印度洋
吹来的暖湿气流以及北方低温是有关系的。按照气象专家的解释,西南五省的旱情是大
气环流异常所导致的。因为今年冬天印度洋的海上温度升高,而陆地上特别是我国北方
地区气温下降,陆地上比较冷,海洋上比较暖,不利于海风的形成,也就不利于海上的
暖湿空气被输送到大陆上来,从而导致了西南地区干旱少雨的局面[14]。
我国北方地区气温下降导致南方干旱,这一观点认证了国外华人学者许靖华12年前的预
测。许靖华的文章1998年发表在中国一级科学期刊《中国科学》(D辑),这样重要的
战略报告为什么被忽视?
当新闻媒体和政治家们向即将来临的全球变暖灾难开战的同时,科学界本身对此问题还
没有达到一致。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
球小气候最适期(公元前2900—2200年,1800—1250年,700—60年,公元600—1280年
,1820年—)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公元前3400—2900年,2200—1800年
,1275—700年,60—公元600年,1280—1820年)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
许靖华尖锐地指出,也许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用计算机拉模拟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的
影响,而是进行水利和农业研究以确保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粮食供应[8]。这是科学家向
人类发出的一次非常重要的警告,2007 年世界粮食危机验证了这一警告,西南干旱又
验证了这一警告。
2010年初,罕见的低温暴雪袭击了北半球,全球直线变暖的理论遭到质疑。中国的全球
变暖支持者在气温变化问题上强调人为的温室效应,在干旱问题上强调自然的致灾效应
,陷入无法解脱的自相矛盾之中,在重大灾害预测方面无所作为,屡屡出错。他们认为
,人为变暖打乱了自然规律,长期气候预测没有科学根据。因此,他们忽视1998年许靖
华的预测也就顺理成章了。
究竟谁发现了规律,自然规律能不能人为改变,不在主观的夸张,而在客观的实践。对
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气象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地给与客观的评价,1998年许靖华的预测
必须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气象战略关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10],水资源危机的战略地位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
长期应对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 2004-3-2《光明观察》。http://www.gmw.com.cn/3_guancha/2004-3/2/996001.htm
2. 天石,悠悠。亚洲未来十年缺水危机将逐年恶化 印度最为突出。2004年08月
27日14时43分 来源:中国新闻网。http://news.tom.com/1003/2004827-1250410.html
3. 责任编辑:顾颉。旱魔折磨东南亚经济。2010年03月30日 08:17:57来源:都
市快报。http://money.hangzhou.com.cn/news/content/2010-03/30/content_3207613.htm
4. 大旱折磨全球1/3陆地(图)。2010-03-28 03:19:00 来源: 华龙网-重庆晚报
(重庆)。http://news.163.com/10/0328/03/62R637HA000146BB.html
5. 旱灾历史悲剧。时间:2010-03-30 10:26:02 华媒网。来源:百度百科。华
媒网 编辑:关宇玲。http://ccvic.com/jlb/jizheluntan/20100330/129074.shtml
6. 杨学祥。未来旱灾:2014年至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科学网。发表
于 2008-9-16 20:13:41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97
7. 压龙。研究暗示气候变化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根源。20070710来源: 中国科学
技术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707/1_20070710_157896.html
8. 许靖华。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中国科学(D辑),1998,28(4
):366-384
9. 杨学祥. 地球供养不起资本主义. 2007-3-2光明网 - 光明观察 -网络评论.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3700
10. 杨学祥. 全球变暖争论与国家经济安全. 2007-3-12光明网 - 光明观察 -网络评
论.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3895
11. 杨学祥。气候恐怖主义能维持多久?光明网 - 光明观察 -网络评论.光明观察刊
发时间: 2007-3-20 8:19:37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4012
12. 杨学祥。美五角大楼“秘密报告”与2010年中国气候突变。2004-7-7光明网论文
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718
13. 美七年前预测中国大旱 气候研究战略警醒中国。2010年03月29日 07:53 来源
:环球时报。(责任编辑:袁志丽)http://civ.ce.cn/main/gd/201003/29/t20100329_21197374.shtml
14. 印度洋暖湿气流及北方低温是造成大旱原因之一。2010年03月30日18:31 CCTV
《面对面》。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3-30/183119973058_2.s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7564
n****o
发帖数: 879
4
谁该为我们的环境买单
蒋高明
2011年02月14日14:19 来源:《学习时报》
谁该为我们的环境买单--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招商引资”是利用人家的品牌、资金、技术、销售网络,利用本土的资源、人力
、电力,实现“共同繁荣”。在招商引资“超国民”待遇下,外资可以不顾企业对环境
的影响,即使出现了污染,环保部门在“上面”关照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这样的待遇在外资的本国是永远不会有的。
各地政府对招来的商引来的资,像对自己的宠儿似的,一切政策都向其倾斜,人家
索性连生产原料也在中国搞,于是乎,中国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农药厂、化肥厂
、造纸厂等高污染企业遍地开花,每年世界上几乎 50%的资源在中国被消耗掉了。招商
引资,引进了资本,也引进了环境污染,这就是中国“带血的GDP”的开始。
因为我们没有品牌,没有定价权,没有市场,仅赚了产业链最末端的这点小钱,而
最末端的环节恰恰是高污染的环节。20年前,我在英国就感觉到来自中国的东西太便宜
了,便宜到你不能相信。50只国际信封只卖5毛钱,合1分钱一个。因为便宜,国外超市
的货架上几乎都是中国货,服装、大小文具、儿童玩具、宠物用品、鞋帽、小家电,等
等,几乎都是中国人生产的。买卷笔刀,应该按“只”计,或按“打”计的,可在国外
市场,对中国的卷笔刀是按公斤计的,我们卖到国外的卷笔刀居然便宜到“论斤要”的
地步!卷笔刀很轻,1公斤得装一口袋呀!
便宜的不光是卷笔刀。中国企业向某些国家出口服装时,是按 “包”计的;外国
海关对中国商品征税时则按“车厢”计;企业向非洲出口生活日用品时,则按“集装箱
”计。想想看,我们真是够“大方”的。一时间,来自“世界加工厂”的商品,遍及地
球每一个角落,“MadeinChina”成了便宜货的代名词。外国人说中国商品物美价廉,
这个价廉是没有将环境的价值计算在内的。我们赚的是廉价农民工的血汗钱和优美的生
态环境钱。
中国是世界电视机第一出口大国,然而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原材料价格却有增无减
。中国电视机厂是靠什么来维持生产的?企业老总的回答很简单,除了科技进步,主要
是一线工人的平均工资下降了。中国经济以每年两位数左右的速度增长,一线工人的工
资却在下降。应当说,中国经济的神话是中国的农民工创造的,是以牺牲中国环境为代
价的。
招商引资,起先是在沿海搞,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后来,连污染项目也引
进来了;沿海提高了环保台阶后,就向中国的内地和北方草原纵深发展;以前招商引资
是国家、省的行为,现在是市、县、乡镇的任务。全国几十万个乡镇的一二把手的头号
任务就是招商引资,至于是否引来了污染,没有人管。领导有硬任务,完不成招商引资
指标是要摘乌纱帽的。
一些地方招商心切,对投资商简直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乃至形成了“相让资源、
承受污染、拱送税费”的非理性发展格局。环境遭到破坏,当地人民群众也直接受害,
而且危害的时间可以延续几年、十几年甚至几代人,但没有人理会这些。
中国人在短期内创造巨大的财富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就是生态环境、农民工的生命
健康以及整个社会道德。然而,非常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是,中国人辛辛苦苦积攒下来
的美元有些永久成了废纸。“招商引资“、“出口换汇”风光不再。
大量生产并出口廉价工业品的直接后果,是中国进口资源和能源大幅度增加。对国
外资源和能源的严重依赖,使一些资源出口国在价格上不断要挟我们,铁矿石就是其中
一例。一些国家一方面享受着向中国出口或从中国进口带来的巨大好处,另一方面又在
说风凉话,炒作“中国威胁论”,说中国扰乱了别国的市场,抢走了别国的就业,掠夺
了别国的资源,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效应。以低价方式获取市场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大量
生活日用品和工业品难以保持稳定的质量。一些企业为了保持低价,不得不在质量上“
下功夫”。于是,在世界的许多地方,中国商品成了穷国和穷人消费的对象,成为“低
价低质”的代名词。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形象,也给有能力打进中高档
消费市场的中国企业制造了重重障碍。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地震重灾区城镇供水恢复到85%以上竟然还要搞泼水节:西双版纳泼水节因旱灾缩短时间
中国怎么一天到晚的都是自然灾害湄公河委员会称极端干旱天气与中国建坝无关
一党独裁,遍地是灾!国家气象局坦承未能对西南旱灾做出预测
感谢老祖宗给我们这么一大块地干旱也不是只有中国有
靠,这个肯定是穿越回去的写的欧洲世纪大旱 美国世纪大水
一党独裁,遍地是灾中国和欧洲旱灾引发全球粮食安全隐忧
多名专家称西南旱灾由气候变化造成而非人祸北美大陆自然灾害算少的了
西南干旱事件的背后 -- 分税制之争专家分析有关中国南部2010年发生10年干旱的预测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干旱话题: 中国话题: 地区话题: 旱灾话题: 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