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毛泽东的教育奇谋(转载)
相关主题
转载: 毛泽东的教育奇谋印度电影 3 idiots 跟中国现况是否也类似?
公知们最应该痛恨的两个人香港应该提高教育水平
邓改春天10年后,为啥老九还是老九说民国识字率不到1%是耍流氓、造谣
毛泽东时代是城乡教育鸿沟最小的年代各省高考机会排名1977年以来各省录取分数线之变化[ZZ]
中国普及教育的过程(数据)香港是识字率的问题,不是大学入学率问题
为毛时代张目并不是说要回到过去tg搞了半世纪,社会平等远不如民国满清
部分大陆人对2、3亿文盲的看法。香港4成年轻人拥大学学历,不算低
上山下乡维基上是这么说的(十)沧海桑田 D.立国根本 来源: 唵啊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中国话题: 阶层话题: 教育话题: 文革话题: 印度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i
发帖数: 9419
1
毛泽东的教育奇谋
伍迪希
有关毛泽东及文化大革命,中外都有许多不同的论述,大体来说,70至90年代,中
国知识分子(尤其港、台),对文革都抱全面否定态度。他们的著作多针 对文革的过
程及斗争的残酷。而外国著作则对毛晚年政绩及文革有褒有贬,并非一面倒的批评,著
作多论及当时政治权力转变过程及后果。究其原因,相信因为中国知识分子阶层是文革
及毛晚年各项政策的受害人,文革对他们大部分人来说是横祸一埸,基于自身及家人、
朋友等不幸遭遇,难对毛晚年政绩作全面客观分析。但据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及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显示,在毛晚年,中国普及基础教育取得巨大成就。小
学入学率即由1963年的57%,大幅提升至1976年的96%(同期印度小学入学率为1961年40
%,上升至1978年58%),亦有研究认为“小学生为文革时期的唯一受益人”。毛泽东不
但大增基础教育,还取消职业中学,大幅度提升初中及高中普通中学学额,普通初中招
生数从1963年263.5万大升至1976年2344.3万,普通高中招生数从1963年43.3万大升至
1976年861.1万比较中国及印度这两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均超过十亿),在二十世纪
下半叶的社会发展。发现中国及印度这两个在上世纪中叶差不多同时间相继独立及解放
,脱离半殖民地枷锁的文明古国,起点相近,均只有20%识字率,都是人口众多农业国
家,亦有一定天然资源,80年代前都实行计划经济,亦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内开始经济自
由化,又同样有一大批居于海外、拥有资金技术的侨民。但现在印度成人文盲率比中国
高近3倍,人均收入比中国低30% (印度在1990年代前的200年,人均GDP其实都比中国高
),平均寿命比中国低7岁,婴儿、小孩死亡率比中国高2倍。社会现况、前景都大大落
后于中国。而普遍认同制约印度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便是文盲问题及种姓制度(此制
度亦和文盲问题有关)。
普鲁士1825年开展普及教育,1850年代工业发展开始起飞;日本1872年开始普及教
育,1910年工业产值超过农产值。他们因而均后发先至,追上英美。由此看来,中国经
济及社会近年能有较快发展是和毛晚年推行的普及教育政策有重大关系的。
人们论述毛晚年政绩,只侧重文革带来对城市知识分子的灾难及破坏,而避开不谈
对当时占当时全国八成人口的农民教育水平的大幅提高,其实有欠全面公正。亦防碍当
代中国人正确理解在未来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巨大困难及挑战。
中国现代化需吸收外国先进技术,文化,资金。过程无可避免造成一部分人口先进
入工业社会或甚至后工业社会。这是现今中国部分地区,城市的现象。但人们在不断追
求物质繁荣高度发展的时候,容易忘却落后地区的问题,为国家长远安定发展埋下危机
的种子。美国最穷州份阿肯色州的人均GDP为全国人均GDP的48%,但中国最穷省份的人
均收入低于少数发达地区GDP的四分之一,而使人更担心的是不同地区增长速率的差异
近年在扩张。重新探讨毛泽东晚年坚持大部分人认为过激的平均主义政策的背后动机,
可避免中国再出现在解放前因不同地域、阶级发展水平差异不断扩大、利益来源不同而
引发的动荡。亦有助中国人探究如何构筑适合中国历史、文化、人口、地理特征的现代
化社会。
“教育”一词听来不带一点攻击性,但其实是一个重要而尖锐的政治议题,因为教
育政策对内涉及哪些人能获取重要的知识、技能,进而成为社会上层分子,进入权力机
构;对外则涉及整体国力,是一个国家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儒家虽然标榜“有教无类”,但在中国封建历史中,最接近商品经济社会
的宋朝,识字率也只有30%,这是古代中国的最高水平,此后便一直滑落至清末的20%。
其实在农业社会,统治阶层为自身利益着想,并不希望实施全民教育。英国十九世纪中
叶,地主们就大力反对实施普及教育。但因当时英国这贸易王国在贸易、出口工业都获
利甚丰,地主们便无法抵抗工业家及贸易商 (亦是基于自身阶级利益) 实施普及教育的
要求。而各后进国家都无一例外,大力推行普及教育,提升国力,以追上英美。
英国教育学家卡扎米西斯在研究了教育的传统及变革后指出:所有社会在民族危机
和重大事变时期之后都有过重大教育改组的尝试。这亦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上。
新中国成立后小学入学率便由民国时期的23%,大升至1952年的49.2%,在大跃进开
始时更在毛泽东大力鼓吹“开门办学”及办学权力下放下,由1957年的61.7%大增至
1958年的80.3%。后来随着大跃进的失败,毛泽东退居二线,教育政策亦随之改变。小
学入学率便跌至1962年的56.1%。在文革前,随着毛泽东重新掌权,1964年小学入学率
便提升至71.1%,1976年则达96%。(表一)
历史资料亦显示毛泽东在发动文革前,对当时教育体制提出很大批评,认为缺乏实
践,学校又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亦不满大跃进后国家发展侧重城市,忽视农村。
所以文革期间毛便推动城市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工业政策侧重内陆(大三线),提
高农村医疗水平(赤脚医生)。取消专科中学,大力提升普通中学学额,普通初中入学
率达80%至90%,及到后来,甚至大学停招四年,至1970年才重新招生,招生又只招“工
农兵”等激进政策。
许多人批评毛破坏教育,大学教育成文革“重灾区”,其实中国当时大学生人数并
不多,1965年在校大学生为67.9万(表二),大大低于现今的约一千万。而文革十年期间
,因毛的政策,一共只招收了约一百万大学生。以当时中国极需人才发展国家的情况看
来,毛的政策确实拖慢了当时中国发展,有人归因于毛对知识分子的讨厌。但这又难以
解释毛为何大力发展小学及中学普及教育。
比较印度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印度独立后把大量教育资源投放至高等教育,1965
年高校生为中国2倍多(表二)(若考虑两国人口比例,则近4倍),毛在文革期间把中国少
得可怜的知识分子精英下放农村,大学停办后再招收一些都是当时水平较差的工农兵,
文革十年导致混乱倒退。照道理印度社会发展不应比中国差,但现况、前景都显示中国
比印度好许多,原因何在?
众多研究表明, 关键就是因为印度独立后把大量教育资源投放在高等教育,而忽
视基础教育、扫盲等。表三显示印度在50、60、70年代小学入学率都远低于中国。而中
国更是在60及70年代小学入学率大大抛离印度。
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无可能全面现代化。这道理是不言而喻的,到底印度统治阶层
为何会采取一个重高等,轻基础的教育政策?原因就在于在于印度独立是透过英国和平
把政权转移到一个新的精英阶层,而该阶层在独立前和独立后是大致完整无变的。带领
印度独立的尼克鲁及甘地均为在英国受训律师,其领导的国大党亦主要由当时曾受英国
教育的少数(即上层社会)所组成。印度独立后主政40多年的国大党代表的,其实是印度
独立前已存在的本土精英份子的利益。相反,新中国成立是透过流血革命,旧精英统治
阶层被打倒,因而新统治阶层便可顺利推行新的国家政策,包括教育政策。印度则无可
能推行不利于旧(即新)统治阶层的教育政策,所以教育开支侧重大学(因原统治阶层
的子女都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受良好中、小学教育,加重大学教育投资、忽视基础教育,
大大有利原统治阶层维持权力基础)。  因为以上原因,印度的半封建奴隶种姓制度
,便得以保存至今天。这样维护了印度精英阶层的利益,却以印度无法完全演变为市场
经济现代化国家为代价。而印度亦实际维持半封建的统治色彩,政治权利、总理职务在
独立后至重要盟友苏联解体前,便大多时间掌握在尼克鲁家族手中(甘地夫人为尼克鲁
女儿,其子拉吉夫亦在甘地夫人去世后当总理)。 】
西方传媒常称赞印度为世界上最大民主国家,但忘记对印度的近半文盲来说,他们
始终是被欺压的对象。无法掌握知识,根本难以提升自身的经济、健康及社会地位。只
能依靠电视、收音机获取资讯,所以印度政客许多都是前电影明星。文盲们实质沦为上
层阶级随意操控的工具。这种缺乏“民权”基础的民主,徒具形式。
其实,任何社会统治阶层,官僚们都或多或少有为自身阶层谋取“私利”(极重要
地包括子女教育)的倾向。除非统治阶层利益面临重大挑战,一般都不愿放弃。而印度
亦是80年代中面对重要盟友苏联国策重大转变,才开始认真加大基础教育投资。 毛泽
东当年要透过文革打倒当权派的其中主要原因,亦是要对付官僚系统维持自身阶层私利
的“惯性”。而部分成功西方国家,则采取定期更换政治领导的方法,确保官僚系统不
断受不同政治领导的督促、监控。
历史资料显示,大跃进后中国官僚系统采取重城市轻农村策略。1962年小学入学率
大幅降低至56.1%(在校生7157万),而普通高中招生更只有43万人,占同龄人口约2%(表
四),而大学生占全部在校生比重却从1951年的0.3%大升至1961及1962年的1.1% (新中
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p101)。当时大学生都是解放前入读小学,自然绝大部分来自
解放前的上层(识字的20%)家庭。在国家仍文盲充斥时扩张大学教育,不先完成普及基
础教育,并采取重城市轻农村策略, 似乎显示当时官僚阶层 (他们主要住在城市) 确
是开始显示上述“惯性”。有意或无意地,为自身所属阶级谋取私利。为所属阶级子女
谋取最佳教育机会,以持续自身阶层在上层社会的地位。
有些作者认为当时低小学入学率,极少人能入读高中的教育政策符合当时国力。但
基础小学教育、扫盲根本无需太大经费。新中国成立前对一般人民来说,读书识字花费
巨大是因为识字率只有20%,老师自然值钱,若识字率提高,小学老师供应充足,基础
教育无理由再是花费巨大的项目。
十九世纪初期普鲁士、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实施全民教育并非基于任何工业社会基
础。很明显,是先有全民教育,才有工业社会国力,决非先有国力,才有全民教育。基
础教育发展关键其实只在于政治领导推行政策的决心和能力,而非经济实力。毛泽东当
时就有这样的决心及能力。
但实施全民教育,是否就要打倒当时的当权派及整个官僚系统?这实在是不容易简
单回答。但从毛大跃进后退居二线,小学入学率急剧下降看来,普及教育政策确在当时
遇到很大抵制。而教育改革亦真的是近年众多西方国家的尖锐内政问题。原因是涉及太
多不同利益集团,又和每个人的长远利益有切身关系。而历史显示,许多重要的“民权
”及“教育权利”都是在统治阶层面对重大挑战时才争取得到的。例如:1806年普鲁士
对拿破仑战争失败,后为追上英法工业革命进程,1807年便改革农奴制,1825年开始实
施初等义务教育。
1842年中国鸦片战争失败,割让香港,十年后美国“贝利将军”以战舰威逼本开放
通商。日本统治阶层眼见从前学习榜样中国没法抵抗列强,为求自保便于1868年开始明
治维新,1872年取消旧的等级身份制,实行士农工商平等,并开始推行四年制初小义务
教育。
1918年,美国妇女终于争取到早在百多年前独立时宪法已列明的选举权,而背景则
是一次大战中美国需要妇女积极参加工厂工作,支援战争后勤。
1986年印度面对最大盟友苏联国策重大转变,出口市场不保,统治精英阶层生存面
临危机,开始尝试努力加强全民教育。
毛泽东大增基础、中学教育,但又为何要破坏当时的大学教育?大学停招四年,然
后办大学侧重内陆,全国文革十年又只招收约一百万的“工农兵”子弟,其学业水准平
均比停办前的学生差许多,这到底意义何在?动员一千六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办一些和高技术、工业化生产毫不相干的事情,白白浪费这些精英的十年。在中国急需
高等人才建设国家的时候,毛这样做是否老昏了?
作者推测毛是希望达成以下目的:
1. 文革高潮1966、67年,为新中国成立第17、18年,那时的大学生都是在刚解放
前出生的。以1963年普通高中入学率只有2%,1952-1955年小学入学率不超过55%看来,
可相信大部分大学生的父母都是在民国期间中上层社会的一群(那时只有20%识字率),
或是解放后官僚系统、统治阶层的中坚分子。其实这两阶层在当时存在一定的重叠性。
解放时只有很少人能中学毕业,1931年总共只有一万,1936年全国只有54万中学生。解
放前数年,毛泽东及其同僚统治能影响的地区仍只占中国极少人口。新中国成立后大大
提升小学入学率至49%的1952年,低下层才开始获得接受教育机会。但在1967年他们才
20岁,根本无可能进入官僚系统,枉论成为统治阶层精英。
透过上山下乡,令那些来自上层家庭社会的知识分子接触占当时中国人口80%的农
民,了解中国实情,实质转变这些出身上层家庭年青人的出身背景;当时上山下乡的知
青、老三届刚从中学毕业,文革十年正值他们的结婚年龄。而据“中国知青史”研究,
知青与农民结婚是主导婚姻。这样便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国城市知识分子与当时农村社
会低下层的阶级阻隔。增加了低下层向上移动的阶层流动性。
2. 大学停招四年,可以说是透过残酷地剥夺或延迟了当时上层社会、知识分子阶
层子女接受大学教育的权利。令他们将来难以或延迟了进入官僚体系。1970年再招生,
是确保当时进大学的都是解放后出生,而1958年后入读小学(即入学率由1957年61.7%大
升至80.3%后)的学生,再加上收生成份主要考虑工农兵,便确保大学生大量来自普通人
民群众。68、69年后,即64年大增小学入学率至80%后的4年,更大增普通初、高中学额
。在此数项措施影响下,大学生便完全扭转文革前来自上层家庭的倾向。
由于任何国家的统治官僚阶层其实来源自大学毕业生,文革十年只招一百万来自工农兵
中下家庭的学生,便使在毛去世后,招收、提拔年青干部的过程中,低下阶层农村子弟
能与上层知识分子、城市人口在较接近的基础上竞争。
十年知识分子断层,在另一方面看,是五十年权力大转换。虽然这十年内入学的大
学生专业水平平均较低,但出身背景较接近基层群众,确保占中国80%的农村人口利益
将来不被严重忽视。纵使邓小平复出, 全面掌权后于1978年恢复以考试收取大学生,
放弃毛晚年主要讲求阶级成份、政治思想。但因当时招收的大学生都是1960年后出生,
在毛晚年大力推动普及基础教育下长大的一代,而文革的当权派在邓小平复出后被打倒
,文革期产生了特权分子阶层(农村干部)子女,都无法再以特权入读大学。所以中国过
去数千年间官僚精英绝大部分来自上层社会(识字的20%及其后代)的倾向便被历史性地
划上句号。
近年“太子党”问题只出现在商界。前极少进入政治权力中心。九十年代,十四大
时人们担心的“太子党”大量进入国家政治权力中心的中共中央委员会亦未出现。中国
领导层十六大后变得“平民化”,重要领导人均有平民经历背景。许多在文革期间都在
较穷省份或从事基层工作。在政策上便反映出关注基层市民、农民的倾向。中共中央委
员会委员大部分曾任候补委员。 比较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及候补委员名单,发现
中央委员内女性占2.5%,但候补委员内却大幅增加5.6倍,至14%。少数民族亦提高近2
倍,候补委员内均有曾上山下乡或出身基层的背景。亦显示未来领导层仍不会忽视农民
、社会低下层及弱势群体的利益。
以上一切其实都因为三十年前毛泽东急剧推行普及教育政策,并打断了当时上层社
会垄断高等教育的趋势。
毛其实是透过翻天复地改革当时教育体制,全力发展普及基础教育,破坏当时的专
业大学教育,(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显示,1963年前普通教育开支约占教育
总开支45%,1963年后大幅提升至1969年的95.4%。1976年毛去世时为67.1%)。为推行现
代化所必先实施的全民普及教育铺平道路,并以当时国家发展,中国罕有的知识分子(
亦即当时的上层阶级)的幸福及前途为代价,完全扭转中国长远的权力天平,避免中国
走“印度之路”。
邓小平1978年全面掌权后,虽然在内政上几乎完全改变毛晚年的极左路线,但在普
及小学教育上未作改变,小学入学率只从1976年的96%微降至1980年的93%(原因可能是
实施农业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部分人让子女种地而不上学所致)。1978年
改革开放后,普通初中及高中招生数虽然大幅度从1977年高峰2367万及993万下降至
1984年的1302万及262万,并在整个80年代维持在此水平。但仍比文革前夕1965年的300
万及46万大幅提高4至5倍。明显,邓小平仍继续了毛泽东的普及基础教育政策。
中国经历文革十年“疯狂、混乱、倒退”,但文革结束后普通中学教育仍可维持比
文革前高4、5倍速度发展,证明批评毛在基础教育政策上过于激进,不符合当时中国发
展、国力的言论根本无法成立。
实际上,中国之所以在91年苏联解体、国际关系剧变,面对比80年代不友善的国际环境
下,仍能顺利在90年代推行开放改革,全面踏入商品市场经济,人均GDP超过印度。是
因为1964年后便一直贯彻的普及教育政策,为二、三十年后开始出现的现代化市场经济
工业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石。中印同时在70年代末期开始经济自由化政策,中国成功而印
度失败,原因就在于1964年开始的全面普及教育为1978年开放改革及时地提供必须的、
具有基本文化基础的年青劳动力。
在未推行普及基础教育,国家文盲充斥下推行开放改革,不单只无法令中国顺利全面演
变成商品市场经济工业社会,更可能把国家推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国时期,忽
视基础教育,小学入学率低至20%,1936年全国只有54万中学生。这便是民国政府在当
时无法摆脱失败命运的重要原因。
毛泽东一生醉心“矛盾”,相信“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理性、有序、发展的中国所
必须具备的全民普及教育基础及平民阶层子女大量涌入官僚系统就在疯狂、混乱、停滞
的文革中诞生、固定下来。
比对中国及印度这两个在上世纪中叶差不多时间相继独立及解放,起步条件接近,但今
日社会状况、前景,尤其是中下层处境便大不相同。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以流血革命换来
解放,诞生了一个和旧上层社会毫无关连的统治核心,能带领国家真正走向独立强国之
路的政策得以落实,旧统治精英阶层、既得利益集团无法左右;另一方面,因为在毛晚
年,知识分子、官僚阶层为毛泽东心中理想的中国不明不白地付出了灾难性的代价。对
他们来说,文革完全是无妄之灾。毕竟人总是人,官僚精英阶层在位日久,自然有维持
自身利益的惯性。但偏遇到熟读历史的毛泽东,四弟妹及妻子杨开慧,全为革命牺牲,
儿子朝鲜战争中为国捐躯。故为着达成心中的理想便视整个统治阶层,身边共事多年的
同袍为革命工具,视他们的灾难如无物,听来十分冷酷。
毛泽东认为需要切换整个官僚阶层来实现心中社会主义中国目标,便毫不留情,看来一
点都不念旧。但想想长征时红军从八万多人到后来剩下数千,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朝鲜战争的数百万士兵捐躯,都来源自农村。毛其实并没有忘记,并无背弃以鲜血为
中国争取到独立自主、打下社会主义江山的农民子弟兵。
来源: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 p337,338. 刘英杰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d*h
发帖数: 2347
2
主席的教育奇谋最瞠目全球的是:抄袭有理,零分万岁!!!!!
f****i
发帖数: 9419
3
加一个昨天有人补足到90年的适龄儿童入学率的数据,这个文章数据只到80年。
f****i
发帖数: 9419
4


【在 f****i 的大作中提到】
: 毛泽东的教育奇谋
: 伍迪希
: 有关毛泽东及文化大革命,中外都有许多不同的论述,大体来说,70至90年代,中
: 国知识分子(尤其港、台),对文革都抱全面否定态度。他们的著作多针 对文革的过
: 程及斗争的残酷。而外国著作则对毛晚年政绩及文革有褒有贬,并非一面倒的批评,著
: 作多论及当时政治权力转变过程及后果。究其原因,相信因为中国知识分子阶层是文革
: 及毛晚年各项政策的受害人,文革对他们大部分人来说是横祸一埸,基于自身及家人、
: 朋友等不幸遭遇,难对毛晚年政绩作全面客观分析。但据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及
: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显示,在毛晚年,中国普及基础教育取得巨大成就。小
: 学入学率即由1963年的57%,大幅提升至1976年的96%(同期印度小学入学率为1961年40

f****i
发帖数: 9419
5
你这号的在文革也就是个祸害人的主儿,这是人性,改不了的,现在极端批毛,极端反
共的没几个是什么好鸟,不能学会正反两面看问题,永远都只能是祸害人的,你以为你
说的慷慨激昂的就证明你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了?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主席的教育奇谋最瞠目全球的是:抄袭有理,零分万岁!!!!!
h*******2
发帖数: 3118
6
顶一下
h*******2
发帖数: 3118
7
咱观点数据,让复读机自己死循环去吧.
a******e
发帖数: 396
8
re

【在 f****i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号的在文革也就是个祸害人的主儿,这是人性,改不了的,现在极端批毛,极端反
: 共的没几个是什么好鸟,不能学会正反两面看问题,永远都只能是祸害人的,你以为你
: 说的慷慨激昂的就证明你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了?

t******t
发帖数: 15246
9
主席的伟大之处在于蔑视一切陈规,敢于尝试,
d*h
发帖数: 2347
10
伟大的毛主席奇谋还多了,你咋都不说呢:解散大学,学生打老师,读书无用。。。
你这号的还做梦出来读书?去乡下找个老婆过一辈子吧。我TMD从来不占据道德制高点
,只知道感谢伟大毛主席早死了几年。。。

【在 f****i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号的在文革也就是个祸害人的主儿,这是人性,改不了的,现在极端批毛,极端反
: 共的没几个是什么好鸟,不能学会正反两面看问题,永远都只能是祸害人的,你以为你
: 说的慷慨激昂的就证明你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了?

b*******8
发帖数: 37364
11
此文至少逻辑上较为合理,分析较为客观,也算一家之说。研究前30年历史,碰到搞不清楚的地方就一股脑归结于主席搞个人崇拜,归结于主席手段太高翻云覆雨,太祖能力太强行为无法预测,倒是省了脑力,但终究不是正确的看问题方法。简单区分好人坏人,从道德角度分析历史人物,用伟人意志去解释历史,跟用耶稣解释搞不清的自然现象一样,都是极端错误的。
福尔摩斯曾经说过,越是表面离奇的案子,其实越好破解,因为剩下的合乎逻辑的解释很少。反倒是小偷小摸的案子太普通了,很难破。套用到前30年的离奇历史也一样。其实不是没法解释,而是矮子当搞决议,搞不争论,不让人说出真相,反倒越发让人觉得前30年离奇了。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十)沧海桑田 D.立国根本 来源: 唵啊吽中国普及教育的过程(数据)
(十)沧海桑田 D.立国根本为毛时代张目并不是说要回到过去
一个中产绝望的呐喊,一套房决定我的社会阶层部分大陆人对2、3亿文盲的看法。
为什么中国最顶尖的大学里,学生充满愤懑和焦虑?zt上山下乡维基上是这么说的
转载: 毛泽东的教育奇谋印度电影 3 idiots 跟中国现况是否也类似?
公知们最应该痛恨的两个人香港应该提高教育水平
邓改春天10年后,为啥老九还是老九说民国识字率不到1%是耍流氓、造谣
毛泽东时代是城乡教育鸿沟最小的年代各省高考机会排名1977年以来各省录取分数线之变化[ZZ]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中国话题: 阶层话题: 教育话题: 文革话题: 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