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时期中日之间军事领域对比...(超长)
相关主题
中国的衰败,始于 康熙大家看看这个奏折和朱批
明朝神机营是世界最早的现代军队我大明天下无敌呀
方舟子 方舟子 微信号fangzhouzi哈哈哈哈 鲁炜献给习近平的
清朝的火器并不差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还不是明朝的对手
哥真不能理解大清为什么对火器那么排斥其实中国近年杀人最多的悍匪是这个人啊
鏖战三千里江山 ――万历朝鲜之役说道放炮 都别吹牛逼你们小时候有往地沟眼儿里扔的吗?
[转载] 大明火器大观 - by 萨苏 (best viewed in WWW)尼泊尔“毛派”游击队“农村包围城市”的11年 ZZ
蒙古骑兵怎么垮那么快?中国这个社会完蛋了吧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明军话题: 火器话题: 日本话题: 万历话题: 铁炮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4
发帖数: 5125
1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时期中日之间军事领域对比...(超长)
明军与日军的编制考
本章分为明军的战术综述,常规军制、野战军制、武器装备、指挥系统、后勤保障;日
军的布阵、出阵,战斗序列,指挥系统、后勤保障。 在这里拙音主要说一下具体情况
,背景和深入分析不讲。
明军的战术综述:明朝军事战术主要有几个发展变化阶段,一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明
军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守城是强项。和北元作战时也曾大量使用骑兵,但都是在步
兵方阵伴随下运用的。
二是明成祖朱棣时期,明军以骑兵为主,步兵、火器为辅,野战是强项。明成祖本身就
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在他指挥下的明军极具攻击性,他曾五次亲征漠北(前三次大获
全胜,后两次游牧民族干脆望风而逃,让朱棣很没面子),这一时期的明军战力应该是
明朝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三是明军沿海平倭时期,以步兵为主,火器、骑兵为辅,这和南方地理条件限制了骑兵
发挥有关。当然,在北方对付游牧民族的明军,仍以骑兵出击和火器守城为主,这一时
期明军呈现出军事战术上的多元化。
四是对后金的战争,明军主流战术达到了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即以火器为主,步骑为辅
,战术特点是以火器打头阵,步骑混合方阵列在火器营后面待敌。这种“先进性”完全
脱离了当时火器无法单独对付骑兵集团、而明军又缺乏严格训练的实际情况,屡战屡败
之下,最终迫使其重又回归到传统的守城战略。
顺便说一句,明军试图以火器优势击败后金军的想法没错,可是在运用上出现了偏差,
因为火器要想有效发挥作用,必须要具备一些保护它本身生存的先决条件,比如说坚固
的堡垒,比如说阵前设置严密的拒马木,比如说冷兵器部队对火器部队的有效保护等等
,这里就不详说了。
总而言之,在这四大阶段中,每种战术的实际运用水平,都有一个由盛至衰,然后产生
变革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支军队的战术运用也是其战略思想的体现。
兵制:因为明政权存在的时间跨度大,其军制也相应的十分复杂。
明军的常规兵制:明军主要的来源是所谓的“垛集军”。就是把一部分特定人群划为军
籍,世代相传。
全国的军事力量以卫所为基本单位,每卫数千人,每所数百人,分驻地方。这一点模仿
唐朝的府兵制。在地方,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设都指挥使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都司之下,府、县二级遍设卫所,一府设所,连县设卫。
级别: 卫,人数 5600人,长官称卫指挥使;级别:千户所,人数1120人,长官称千户
;级别:百户所,人数120人,长官称百户,其下还有总旗(60人)、 小旗(6人)等
编制。 各卫分统于都指挥使司,各都指挥使司又分统于中央五军都督府。
地方卫所之外,在京师集中了一百多卫,编为三大营,称京军,作为国家的战略力量。
凡有大的出征一般是是由京军执行。京军的人数在明朝前期高达50-80万人,装备精良
,以保持中央对地方的优势。
明军兵制的特点是实行分权管理:军队的军籍属于五军都督府管,各省有自己的都指挥
使作为长官,负责平时训练组织。中央政府的兵部负责人事、参谋和调遣,一有兵事,
则由兵部派出总兵官去指挥都指挥使和卫所兵作战,作战完毕则交出军权。这样,都指
挥使。都督府和总兵,都无法全面控制,有指挥权的平时不和军队在一起也无固定下属
,军权牢牢控制在国家机器手里。所谓“将不专兵,兵不私将”。
分权制度的好处是最大限度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反叛中央,弱点是指挥官不参与军队的
训练和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发挥。
野战兵制:明军的野战兵制有三种,一种是前文所提到过的京师三大营,一种是高危地
区的边防军。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就是优秀将领一手组建的私兵。
京师三大营:明朝理论上最精锐的部队是京师的京营,分为“五军营”、“神枢营”和
“神机营”三大营,其中神机营专门使用火器,在明朝中后期人数保持在七八万左右。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共计官
兵5000人。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
大连珠炮200 杆(多管火铳); 合用药675 斤;手把口400 杆(炮兵防身用手铳); 盏
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这里面没有明确提出装备这些武器的部队就是神机营,但结合历史资料,我们可以认定
这样精锐的火器部队不可能是普遍的明军一般军队,只能是神机营。其他的明军则是冷
兵器和火器混用。如明朝新兵营的操典,规定军人两分习刀矛,六分习弓弩,两分习火
器,一般明军的装备就应该是这个比例。
说明一下:“霹雳炮”是一种前膛装填,类似步枪的手持武器。所谓盏口将军是指炮的
口径有盏口(大酒盅)那么大,明朝自制军械中还有“碗口将军”,为更重型的火炮。
大连珠炮是多个霹雳炮式的身管装在一起,点燃引线就一齐击发,形成密集火力。
边军:明朝守卫边境的军队,在北方或南方高危地区驻防的某些边防部队具有很强的实
战能力,如李家军、戚家军、广西狼兵、秦良玉的白杆兵、辽东的关宁铁骑等。这些部
队之所以善战,往往和统帅的军事才能有关,也和朝廷没有将“分权制”强行推行至边
防部队有关,不是不想,是不敢,这也说明了明代军事分权制度已经不再适应实际战争
情况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这样的。
私兵:如果不算明太祖朱元璋早期的义军班底,明军有代表性的私兵起源,应该是在戚
继光阶段,戚继光在卫所军已经失去实战能力的情况下,放弃了传统的征兵制,转而采
取募兵制。
他招募吃苦耐劳的农民和矿工参军,然后发给比其他传统部队(卫所军)更高的军饷,
亲自训练和指挥作战,并在士兵中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这支人数最高不过万的军
队成为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铁军,号称戚家军,而不是某某番号明军。
万历初期,张居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借鉴戚继光等一些优秀将领的练兵经验,大
力整顿军队,使明朝和明军恢复了一些元气。像一些著名的边防将领,他们所统率的军
队都是以征兵制和雇兵制相结合,而这些雇兵有很大一部分不在正规军的编制之内,称
为私兵。然后以精锐的私兵(通常在一千五百至三千人左右)为支点,带动整支军队的
战斗力,最终使部队成为某些名将的专属部队,如果他们调防,手下的这些精锐往往随
他们一起行动。
后了明朝后期,野战军主力京师三大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战斗力,能真正担起主要作战
任务的就完全是边防军和实力派将领所拥有的这些专属部队了。
明军的武器装备:明军的武器装备由冷兵器和火器组成,有关火器的详述在《龍战》其
他篇章中已经讲过了,这里只简单再提一下,明军的火器应用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前后,这时候的火器仍然从属于冷兵器装备,虽然有著名的神机营出
现,但其作用仅在面对敌军冲锋时给予一定的火力杀伤,后续战斗仍由弓马步骑等冷兵
器军种完成。到了神宗末期,火器已经成为明军中的主战装备。
明朝中期,戚继光镇守北疆蓟镇(今河北迁西县西北)练兵时,编练的水军营、步营、骑
营、车营、辎重营,使用枪炮等火器的士兵已占编制总数的50% 左右。
附一、戚家军编制:车营:每车营有战车128辆,每辆战车配有佛郎机2门、鸟铳4杆、
火箭手4人,平均每12名士兵装备一门火炮,临战之时火枪轮番射击可以终日不停,战
斗兵2048人;军官、杂役、工匠、车夫等1061人;全营官兵共3109人。装备:佛朗机
256挺(佛朗机手768人);鸟铳512枝(鸟铳手512人);大将军(重型大口径火炮)8门;以
上火器手共1320人,占战斗兵的64.2%;其他的都是长枪手、藤牌手等等装备冷兵器的
士兵。
步营:战斗兵2160人;军官、杂役、工匠等共539人;全营官兵共2699人,装备:鸟铳
1080枝(鸟铳手1080人)。火器手共1080人,占战斗兵的50%。其他的都是长枪手、藤牌
手等等只装备冷兵器的士兵;其中有216名党耙手,装备火箭共6480支。
骑营:骑兵约2700名,除弓铳刀枪等冷热兵器外,另装备有60门发射霰弹的虎蹲炮。
水兵营:每营编2哨,共510人。战船火器:大、中、小战船10艘;大将军炮4门;佛郎
机40门;碗口铳30门;喷筒500个;鸟嘴铳68支。
附二、明军标准车营编制:全营兵力:各级军官127名;骑兵、步兵、传令、杂役等
5988名;辎重车夫512名。装备车辆:偏厢车128辆; 准迎锋车256辆;辎重车256辆;
装备战马:官马296匹;兵马3024匹。驮运畜力:火器驮驼32只;火器驮骡120头;辎重
车驾牛256头。
装备火器:大将军炮16门;灭虏炮80门;佛朗机256挺;鸟铳256枝;3眼枪1728枝。装
备兵器:弓箭撒袋1273副;大弩256张;长枪、长刀、长斧1280件;火箭7680枝;大棒
256条;藤牌256面; 腰刀5888口。装备甲胄:骑兵2500副(包括隶属中军的100骑传令
兵); 车正128副;管队臂手97副;车正臂手128副。
明军的后勤保障:明朝实行军事屯田制度,士兵平时种田,战时打仗,明初庞大军队的
军饷主要来源于军事屯田的产出,朱元璋曾设想:“养兵百万,不费人民一粒米”。这
一点在明朝前期可以做到,后期随着政治腐败,其作用适得其反。
说说具体的后勤保障,明军运输营详细资料:人员编制:内将官1人,中军1人; 军车
兵30人;杂役兵254人;车炮兵1622人;全营共1908人。装备火器:车载佛郎机160门(
每门3人);鸟铳640枝(铳手640人)。车辆畜力:辎重车256辆;驾车用牛256头。 杂项
工具:金、鼓、旗帜、响器二套;绳桩96条;拒马枪256条;火兵尖担256架;火镰224
把;灯笼354个;铁楸736把;铁撅496把;镰刀1216把;斧头128把;凿子128把;铡刀
240口。粮秣辎重:米200石;黑豆500石;淇子299石4斗; 炒面299石4斗。锣锅500口
;铁锅256口;水袋500个;水桶256口。全营一次运载军需物资量可供1万人3日之用。
明军的指挥系统:明军的军事指挥官为总兵,总兵官一般是都督府官或国家的爵臣,总
兵派驻地方后,很多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备边,成为半固定的地方军事长官,于是朝廷又
设立巡抚,去总领军民两事。一个大地区往往有多位巡抚,于是又派出总督去统领。遇
有重大战事,则设立战区,于是又派出经略,作为总指挥官。实在要命的时候,再派出
督师统帅诸军,督师一般由大学士做,从巡抚以上,都是文官统军。
武将指挥系统一般为:由总兵官统领,下设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
总、哨长、外委、材官等官职,另设中军、旗牌,辕门、粮运等专职武官。
日本兵制:日本后战国时期、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织田信长身亡。
他的爱将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
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
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桃山时代的日本军阵和战国时期的大名军阵基本相同。军阵的基本构成由本阵和若干独
立军团组成。
一、战斗序列及指挥系统如下:本阵成员包括总大将(日文中又称为缨大将)、副将、
军师、佑笔(执笔)、军奉行(管辖其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枪奉行、小荷驮奉行、兵
粮奉行)、军目付、使番、物见番头。此外还包括马回、小姓、药师、祈祷僧等保障人
员。
独立军团一般包含侍大将、枪大将、铁炮大将、足轻大将、弓大将以及其下的兵吏、兵
丁组成,独立军团中的各个作战分队之间用使番(传令兵)负责联络。
以侍大将为中心的独立军团是大名家军团编成的基本单位,其下的足轻大将统领全队足
轻,弓大将统领全队弓兵,枪大将统领全队枪兵,铁炮大将统领全队铳兵。
在实际作战中,往往还要选出一名先作大将,即先锋官,在日文中对先作大将的解释为
“勇敢的砍人队长”。
二、日本军的布阵与出阵:基本阵形为先阵在前,后面分列左阵,右阵,大将和旗本部
队在中央,再后面是预备队、后勤部队(日文称作小荷驮,机动运输部队称为小马驮子
队)。
变阵共八种——鱼鳞阵、锋矢阵、鹤翼阵、偃月阵、方圆阵、雁行阵、长蛇阵、衡轭阵
。另外还有车悬、虎韬、卧龍、轮违、大妄、虎乱、乱剑、云龍、飞鸟、松皮、流行、
井雁行直、将棋头、别手直等阵。
评价:中国的兵法重视谋略,《孙子兵法》,就是集其大成者,阵法则处在次要的位置
,而在日本则受到相当的重视。这和两国战争规模不同有关,其实阵形本身并没有绝对
的优劣,必须结合具体的情况。阵形体现了战术思想,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当定下
何种决心,采用何种战术,使战况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则是取决于将领,需要进
行认真的推算,不存在简单的阵形互相克制关系。
中国将领重视战略层面,并不是说具体战法就相对落后。冷兵器时代,不讲究阵法的军
队根本没法打仗,这是一个常识,中国古代阵法虽然在战争中的实际运用情况现代人已
经不甚了解,但从其继承者——日本的武田八阵在日本古代战争中的不俗表现,我们可
以想见它的源头——華夏阵法的博大精深。像诸葛亮、李靖、赵匡胤、徐达、戚继光等
都是运用阵法的高手。到今天日本阵法之所以比较出名,是因为日本人肯认真的、狂热
的、不遗余力的去弘扬和发掘自己国家的历史军事文化。
以反映古代战争背景的电影为例,日本有黑泽明的作品,非常有震撼力,中国又有谁呢
?像《天地英雄》这样宣传日本人是英雄的汉奸电影居然能在国内大行其道,就很可以
说明一些问题了。
三、日军的后勤保障:日本军队的动员人数取决于根据其土地面积与肥沃程度而得出的
石高。
丰臣秀吉在武力统一日本的同时,积极着手恢复封建秩序和法制的重建工作。首先,在
乡村全面实行“太阁检地”,调查统计全国的土地面积和各种经济数据。以“一地一作
人”的方式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按“二公一民”的比例征收田租;颁“刀狩令”,没
收民间武器;把农民编成五人组或十人组,组内连保,严防农民反抗,并实行了兵农分
离制度,武士专心打仗,农民专心种地,这些措施保障了日本军队的后勤供给。
文禄庆长之役时丰臣秀吉命令下属大名(诸侯)每一万石出阵二百五十人。日本关原内
战之际,东西两军大概是每一万石出阵三百人。到了江户幕府时代有所提高,基本上每
一万石出军役三百五十人。
附一、兵农分离制:日本经过战国时代,农兵成为军队的基本构成。一般的服役对象为
年满十五岁,不满六十岁的成年男子,商人、职人、艺人和僧侣除外。凡是记录在册的
男丁,每年的正月和七月两个时间必须集中到城中进行基本的军事训练,简直是全民皆
兵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时的日本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封建军事国家,但从另一个方
面来说,农兵不分也增加了封建统治的风险。由于战争消耗巨大,横征暴敛频繁,导致
了阶级矛盾激化,农民暴动时有发生,农民手中掌握武器,对于统治阶级的统治自然是
非常不利的。同时,由于军役的动员规模越来越大,战争时间的越来越长,耽误农时的
情况经常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样,就迫切需要兵农分离,分化出脱
离农业生产,专门以打仗为职业的职业军人。丰臣秀吉在逐步平定各地诸侯,统一全国
的过程中,禁止大名之间私斗,同时禁止了征用农民参军打仗,规定农民只能进行农业
生产活动。并且于天正十六年(1588年)颁布了刀狩令,宣布收缴民间百姓手中掌握的
各种武器装备,确立了兵农分离的制度。
收藏 分享
報,有羣扶桑人叫我們支那人,混賬,倭奴彈丸鼠國,數十年前犯我國土不逞,今日竟
敢復辱我天朝子民,真是不自量力自取滅亡,擲書軍部,就近從中國派支兵馬將倭奴趕
出扶桑四島,讓他們過早的去體驗海洋生活,于魚為鄰。
回复 引用

爱不释手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爱不释手 当前离线
唐陜東道大行臺大總管尚書令
UID40372 帖子1248 精华1 积分1201 威望0 魅力1200 阅读权限70 性别男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2006-5-26 最后登录2008-12-4
公大夫
帖子1248 积分1201 经验1201 点 威望0 魅力1200 注册2006-5-26 2#
发表于 2006-7-24 21:38 | 只看该作者
明军与日军的火炮
万历年间明军装备的火炮,分为两部分介绍,一是各式火炮性能,二是佛郎机炮详述。
一 各式火炮性能 [1]虎蹲炮:是明代中叶将军炮之一(明代将一些较大的炮封为将军
),创制于嘉靖年间。这种炮身长2尺,重36斤,上加铁箍,并配备铁爪、铁绊。发射
前用大铁钉将炮身固定好。每发装5钱重的小铅子或小石子100枚,上面用1个重30两的
大石子或大铅子压住,用于杀伤敌密集队形。
[2]迅雷铳:近似近代多管式机关枪。能连发五弹,至万历三十年经过改进的迅雷铳“
战酣连发”,可以一气发射十八弹。
[3]灭虏炮:车载中型火炮,净铁打造,管长2尺,重95斤,有5道箍,射1斤铅弹。用灭
虏车载行,每车3门。
[4]大将军炮:大型火炮,身用生铁铸造,长三五尺,重五百斤,有多道加强箍,分大
、中、小三种,发射7斤、3斤和1斤的铅弹,用一辆车运载。车轮前高后低,可在车上
直接发射,具有较大威力。
[5]大碗口铳:一种小型火炮,没有瞄准具,身管短,射速慢,射程近。由于没有瞄准
具,命中率较低,北京军事博物馆现存一具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用铜铸造的大碗
口筒,口径三寸四分七,长一尺一寸,重六十三斤。铭文为:“水军左卫,进字四十二
号,大碗口筒可见这种火器已用于水上作战。
二 佛郎机炮详述 [1]来历及发展来历:佛郎机炮是明正德年间(16世纪初)由西方传
入的一种新式火炮,即短管加农炮。
佛郎机,本是明代对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统称。正德末年,白沙巡检何儒在来華的西
班牙船上看到了西洋火炮,其性能优于当时中国的火炮,于是便动员船上中国籍的枪炮
匠上岸,为我国仿造了第一批西洋火饱,名之曰佛郎机。
发展:明叛王朱宸濠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三月开始私造佛郎机,这是中国最早仿制西
洋炮的开端。嘉靖二年(1523年),明朝政府在南京进行仿制,称“大将军”。经过研
制改造,制成大样、中样、小样三种,有铜铸,也有铁铸。大样佛郎机身长2尺8寸5分
,重300多斤。《武备志》将仿制的佛郎机分为5号。其中3号和4号是属于轻型的。3号
长四五尺,装铅子每个重5两9钱,用药6两。4号长二三尺,装铅子每个重3两,用药3两
半。
1号和2号是属于重型的。1号长八九尺,装铅子每个重1斤,用药1斤。2号长六七尺,装
铅子每个重10两,用药11两。各式佛郎机的射程,凡重在70斤以上的,可达五六里。1
、2号佛郎机可用于水战。要塞型佛郎机炮重达1000斤,威力远超1、2号。
[2]数据性能:明代佛郎机炮是欧洲早期后装炮的发展型,但又不同于现代的后装炮。
它前有准星,后有照门,可从照门孔内进行瞄准,有炮架,可以上下左右转动。腹部膨
大,留有长口,炮身外面用木包住,并加以防炸裂的铁箍,另有子铳5个,在子铳内装
填弹药,轮流安入腹部的长口内发射。
(注:子铳又称提心炮,相当于火炮的药室部分,它是一种比母铳身管稍细的又一炮管
,与母铳身管一起构成双重炮管。)因为采用子母铳分离方式,所以体重较轻,最轻者
仅有150斤,重者达千斤。
《明史》记载佛郎机炮:“铜为之、长五六尺,大者重千余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长
颈,腹有修孔,以子铳五枚,贮药置腹中,发及百余丈。
这种火炮的优点是以子铳预贮弹药,不必临时装填,可加快发射速度。缺点是身管较短
,和红夷炮相比,不能有较远的射程。 [欧洲资料,短加农炮射程在340至2000米之间
,在六七百米时命中率最高。] 而中国因为罕遇欧洲那样强大的海上对手,所以仿制的
船用佛郎机炮弹重量比较轻,千斤巨炮在射程上可以与红夷炮相比,达到两三千米。[
有史料记载红夷炮射程可达十里,即五千米,估计是设置在高城上的缘故,野战或海战
很难达到。] [3]佛朗机与红夷炮的区别红夷炮:17世纪上半叶,明朝天启年间(17世
纪20年代)从澳门葡萄牙人手上买来并仿制,这是一种前装滑膛炮,即欧洲的寇非林长
炮,广泛用于当时英国与荷兰的战舰。
《明史》记红夷炮之输入及其形制性能:“其后(指输入佛郎机炮以后),大西洋船至
,复得巨炮,曰红夷。长二丈余,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数十里。”由此观之
,红夷炮身管长度达二丈余,而佛郎机炮的身管却只有“五六尺”(见上述引文),前
者约为后者的四倍,其射程之远,威力之大,便是理所当然的。
同时,身管长大,其炮体重量亦必相应增大,否则难以保证炮身的结构强度,红夷炮重
至三千斤,佛郎机炮最重只有千余斤,反之,炮体笨重是红夷炮又一特点,也是其缺点
所在。但射程远威力大的优点却使它能够压倒佛郎机炮而后来居上,正如时人所谓:“
今红夷铳法盛传中国,佛郎机又为常技矣。”显而易见,红夷大炮作为长身管、远射程
的重型火炮,与上述西方同时期的长炮是属于同一类型的。有效射程最大已达2000码,
约1830米日本丰臣时代火炮当时的日本,作战时普遍应用了火枪,炮的数量即少,质量
也不高,直到德川幕府时期,火炮才在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大阪攻防战,在这之
前的关原合战中,石田三成军虽然也曾使用过炮,但只是单方面偶尔为之,谈不上实质
意义的炮战。
在日本战国史及侵朝战争中真正起到重型火器作用的,还应该算是大筒。广义上来讲,
大筒是一种大口径铁炮[日式火绳枪],大筒和火炮的最大区别是扳机击发,其口径跨度
很大,稍小者又称为大铁炮,其中超大口径者,近于小型火炮。
大铁炮:长九十公分左右,重量在二十斤以下,口径在二十到三十厘米之间,射程三百
步开外。
要塞大筒,行军时需要两个人抬着走了,长一百四十公分,重二十斤以上,八十斤以下
,其口径在四十厘米左右,射程可达四五百米。
现存的一尊大筒,口径达80厘米,重一百余斤,使用的弹药是号称“千人杀”的大威力
霰弹,射程可达800米之远,而且其命中精度也颇高。当然,这种武器的使用年代已经
是江户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还出现过一种“火矢筒”,状如蹲伏的大蛤蟆,口径极大,差不多有水桶
那么粗,不过筒身极短,这种武器据笔者猜测,应该是一种近距霰弹武器,而且并没有
在战争中得到普遍应用。
另:根据日本现代学者宇田川武久的学说,日本大型火器可以分为大铁炮、大筒和大炮
。大铁炮就是大口径火绳枪,大筒是采用铁板卷制技术的大炮,也有铸造的。大炮是和
铁炮一起传来的“佛郎机”。
对这种说法笔者持保留态度,首先,宇田教授的分类是一种现代人的分类观念,纵观日
本古籍资料,大筒的概念一般来说均指放大口径的火绳枪,无论口径怎么变,大筒与铁
炮的射击原理都是一样的。直到江户时代,才出现把火炮称为大筒的说法。
至于大筒与欧系火炮之间的大型火器,应该是一种属于中国系的火门铳,比如上文提到
的“火矢筒”,宇田教授将其一概冠名为大筒,虽然很形象,但难免和历史意义上的“
大筒”混淆,这是笔者一家之言,望同好不吝指教。
附一:明军的炮弹—— 明军火炮发射的弹丸有三种:实心弹、霰弹、开花弹。
先说实心弹——这种炮弹内部没有火药,由铁或者铅铸造而成,少量是用石块磨成球体
,主要用于攻城洞穿城墙工事,射程远,但是对人员杀伤力不大,除非直接命中或靠击
中其他物体,使之碎裂飞溅,造成间接人员杀伤。
霰弹——在当时是野战火炮的大威力弹种,由数斤铅铁小丸构成,也有装填碎石的,射
击时一打一大片,以杀伤人员为主,但是霰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射程近,有效杀
伤约在三百米内(一说五百米内)。
最后说说开花弹——这是爆炸性弹丸的别称,内部装有火药,因其炸开时弹片四射,犹
如花朵绽放而得名。中国自南宋未期就出现了铁壳开花弹,其改进型曾被元军用于征讨
日本之役。炮射开花弹在明代中后期得到广泛应用,如宁锦大捷,就是使用这种炮弹的
成功范例。
和佛郎机炮不同,明军的开花炮弹是自己研制的,公元1488一1505年,明人在传统爆炸
性火器的基础上发明了被称为“毒火飞炮”、“击贼神击石榴炮”等早期爆炸弹,这一
时间不晚于西方同期出现的开花弹,而且毒火飞炮还是化学弹头,“内置砒霜、毒药,
落地后爆炸,药物和铁壳碎片同时杀伤敌军。”其威力堪称当世独步,石榴炮是常规弹
头,“形如石榴,碗口大小,内置火药,配以特制慢燃火种,抛至敌阵,受震而爆。”
东西方的开花弹有明显区别:西方开花弹是在铸铁弹体上开一个口,以木制的信管塞住
,在信管内装上缓燃火药来引爆;而明代的开花弹则是球体表面有一突出台体,台面中
间有一圆型小孔,在小孔里插上药捻来引爆,设计比信管型尤为科学,其实无论“信管
”还是“药捻“”,都属于时间引信,是现代炮弹引信的始祖,这也证明了东西方是各
自独立研制出开花弹的。
附二:有关开花弹是否在清代失传的问题,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失传了,由于
清代“重骑射,轻火器”,明代屡建奇功的开花弹,到了鸦片战争时在中国已经无人知
晓了,以至于李鸿章专门向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订购开花弹,曾国藩设立安庆军械所引进
西式开花弹。
后来左宗棠在新疆平叛时,从一处明代古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
:“三百年前中華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
另一种说法是没失传,开花弹的确传到了清代,只不过性能差了点,依据是《清代文献
通考》记载,康熙年间“威远大将军”炮能发射重达三十斤的空心爆炸弹;这种炮重三
百斤左右,身管极短,射程较近,估计是明代“飞云霹雳炮”的发展型。
《清文献通考》原文如下: “(威远炮所用)生铁弹,重二三十斤,大如瓜,中虚仰
穴,两耳铁环,其法:先置火药于铁弹内,次用螺狮转木缠火药捻入于弹内,下留药捻
一二寸以达火药,上留药捻六七寸于弹外,临时施放,先点弹口火药捻,再速点火门烘
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开花弹在清代就算没失传,和西方、乃至和明朝中
后期相比也是落后了,不适应实战了,其重要表现就是射程上的差距和引信类型上的不
同,鸦片战争的结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附三:火炮发射过程—— [1]根据射程的需要,把一定数量的火药粉从木桶或麻包中取
出,自炮口倒入膛底。
[2]用棍将装入的火药捣实,再把球形炮弹从炮口装入,置于火药上面。
[3]点火。点火方法如下:一、将少量引火药置入位于后膛上方的火门内,二、把燃烧
着的火绳杆插进火门,三、捂住耳朵跑开即可。
報,有羣扶桑人叫我們支那人,混賬,倭奴彈丸鼠國,數十年前犯我國土不逞,今日竟
敢復辱我天朝子民,真是不自量力自取滅亡,擲書軍部,就近從中國派支兵馬將倭奴趕
出扶桑四島,讓他們過早的去體驗海洋生活,于魚為鄰。
回复 引用 TOP

爱不释手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爱不释手 当前离线
唐陜東道大行臺大總管尚書令
UID40372 帖子1248 精华1 积分1201 威望0 魅力1200 阅读权限70 性别男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2006-5-26 最后登录2008-12-4
公大夫
帖子1248 积分1201 经验1201 点 威望0 魅力1200 注册2006-5-26 3#
发表于 2006-7-24 21:38 | 只看该作者
明军与日军的火枪
作为写作人,拙音在写《龍战篇》时有意识的搜集了一些关于明朝和日本战国火枪的资
料,别人的资料是分析,我拿来综合。在这里将两国火枪加以对比,以便书友们更好的
理解书中的战争描述。万历朝鲜战争[1592-1598]以后出现的火枪这里略去不提。
综述:火铳:明代的火铳在元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种类繁多,从明初的洪武手铳到以
后的永乐手铳,造工越来越精细。永乐手铳口径14-15毫米,误差不超过1毫米;
长度为35-36厘米,误差不超过1厘米。由现存火器上的出厂编号做最保守的估算,
当时明铳至少也有十六万四千多支。明军当中已经编成有专职使用火铳的部队,号称神
机营。
日本铁炮的来历:——蒙元入侵日本时,让日本第一次认识到了火器的威力,自此之后
,火铳逐渐从中国传入日本。但是日本火枪发生质的飞跃是在公元1543年,当时一条由
厦门开往宁波的葡萄牙商船,被台风吹得迷失了航向,来到了日本种子岛(在鹿儿岛附
近),种子岛家第十四代当主,年仅十六岁的种子岛时尧同意这些南蛮人的船只停在赤
尾木港,从南蛮人手中以两千两金子的巨大代价购得了日本最初的两挺铁炮。(值得一
提的是,当时给双方做翻译的,是个叫五峰的明朝人,居说也不懂日语的,双方通过写
汉字做笔谈,这个五峰其实就是明代倭乱时的首领王直。)他将其中的一把铁炮交给了
家中的“锻冶栋梁”八板清定(即八板金兵卫)叫其仿制,结果经过数月的研制,却以
失败告终,然后过了一年,不甘心失败的八板清定以自己的漂亮女儿为交换代价,从再
次来航的葡萄牙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铁炮技术,成功的制造了所谓“国产第一号”的铁
炮。从此,铁炮便由这里传到了日本的每个角落。
明朝鸟枪的来历:——从蒙元开始,中国就有筒形发射式火器,称之为火铳,但是性能
并不是很高。公元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明军在收复被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
战斗中,俘获了一些善于制造火绳枪的日本人及枪枝。由马宪、李槐等人,学习了制造
火枪的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于公元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造
出了“比西番尤为精绝”的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即鸟枪。
中日火枪性能比较:明军鸟枪——鸟枪枪管用熟铁打造,重约5—6公斤,有准星、照
门,安装木托之上。铳口长出木托2寸,托后7寸向下弯曲,通条一根,重3两,另有
火绳,每次装粒状黑色火药3钱,铅子重3钱。火门有盖,使用龍头类火绳发火机。发
射时将火绳点燃安入龍头,右手开火门后紧握枪尾,用食指扣板机向后,龍头落在火门
,燃药发射。《武备志》说:“后手不弃把,点火则不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
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成为当时战斗中的“利器”。
鸟枪口径在9—13毫米之间,射程可达300米左右[编者按:似乎不太可能,另有一种
说法有效射程在80米左右,比较可信]。枪全长112厘米—150厘米,和明代中叶以前的
各种火铳(类似西方同时期的火门枪)相比,具有身管长、口径小、重量轻、便于步、
骑兵使用的特点。明代后期,鸟枪已经是明军的主要装备。每名鸟枪手配备火药罐2个
,一个装发射药,—个装引火药,携带铅弹300发。
日本铁炮——铁炮枪管由铸铁制成,重约6—8公斤,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所
使用的铅弹,包在棉布块中在火药之后由枪口装入,棉布块可使弹丸不至于从枪口滑出
,这样由上至下的攻击就可能了。再有每发弹丸所用的黑火药使由固定容器量装的,一
般发射一发用的药量为6克左右。
铁炮口径一般在8.5—20毫米之间,枪全长110厘米—130厘米,而武士头领所用的铁炮
称为侍筒,全长约100厘米,口径18毫米,这种火绳枪,其射程使用直径13毫米标准弹
丸时,可达130米,有效射程在五十米内,不过,由于侍筒比较粗,所以发射的弹丸最
大可达200米左右,有效射程相应的有所增加。
射击战术:总论——说到十五、十六世纪火枪战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段射击术
了,能够把这种远程火器的杀伤力,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密集的方式施加于敌方身上
,是当时兵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包括后期欧洲战场上壮观的方阵枪队,都是从三段射击术引申而来。其实这种阵法古已
有之,只不过内容不是火器,而是弓弩。
从理论上讲,经过严格训练的弩队,配合掩体完全可以战胜早期的火枪队。我的这种信
心,来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军弩兵。
弩兵是秦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秦军是中国古代史上表现最出色、实力最强大、最不可
思议的军队,它的强大,不仅来自于军队建设本身的强大,更来自于极具活力的军事思
想。
明——早在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大将沐英征讨云南叛军思伦发,根据敌象兵
打前阵的特点,他命令“置火铳、神机箭为三行,列阵中,待象进,则前行铳箭俱发;
若不退,前行退后,次行继之;又不退,次行退后,三行继之。”
这是最早的火器战术,但并没有作为制度流传下来,西方和日本军队在十五世纪末期,
开始使用火器并排轮放战术,就时间上来讲,比明军晚了一个多世纪。
在明成祖时代,提出了一种“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
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神宗年间,火枪战术分为两种,一种是依托战车,把鸟枪和佛郎机铳搭配在一起进行
作战;一种类似于日本的三段射击,《明实录》里边记载:神机营铳手分三排站中间,
刀手和枪手站在两翼。
在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对鸟铳战法更是做了详尽阐述。但随着明朝的日趋没落,
在后来的实际运用中,明军似乎没有一次严格执行过这些战术纪律,最典型的当属萨尔
浒之战,明军面对后金骑兵的坚决冲锋,立即“火器齐发”,然后就完了。
日本——织田信长的“三段射击法”——将士兵分为三组,一组射击时,另两组填弹引
火。每一击之间有7、8秒的间隔,如此轮番射击,再配合防马栅,这种战法充分体现了
信长超前创新的能力,欧洲出现类似的战法是在十七世纪后。
铃木重秀的“铁炮狙击法”——每一杆铁炮由四人使用。在射击手左右后各设一人。每
击一发后,左边的人填入子弹,右边的人填入火药,后面的负责点火。每一击之间只要
4、5秒,实在是最快的铁炮术了。
另外还有伊达政宗的“骑铁”战术,以装备火枪的骑兵冲前,冷兵器骑兵次后,步兵在
最后的一种进攻战术。
结论:在朝鲜战争中,明军火炮技术和装备水平占压倒性优势。火枪方面你追我赶,虽
然最后在技术上优于日本、理论上也采取了轮替射击术,但由于兵制和军事思想的落后
,实际运用水平并不如日军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明军在火器运用上以火炮为主,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日军的火
枪优势,这也是朝鲜战争中日军竭力避免和明军在平原进行野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附一现代轻武器口径:前面是枪弹口径,后面是枪械口径。
——十九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德制STG44(7.62×51mm)、苏制AK47(7.62×39mm)
、美制M14自动步枪(7.62×51mm)均采用口径7.62毫米步枪弹;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
年代中期,苏制AK74(5.45×39mm)、美制M16(5.45×39mm)自动步枪口径为5.45毫
米。
九十年代以后,俄制AK101(5.56×45mm)、美国M16A2(5.56×45mm)自动步枪使用5.
56毫米枪弹、中国95式自动步枪使用5.8毫米口径枪弹。总的来说,随着时代发展,通
用步枪弹口径越来越小,很少有超过9毫米以上的;而实用威力则越来越大,有效射程
一般都在四百至八百米之间。
附二日军铁炮的装填与射击:1.首先,将“胴乱”别在腰的右面(如果是右撇子的话
),火药袋别在右胸上。“胴乱”是个小金属筒,里面正好装了一回射击时用的火药和
弹丸的,它名字来源于表面精致的涂绘。还有制作非常精美的弹筒带(尤如今天装弹匣
的背心),上面大多写上使用者的姓名。
2.将火枪枪口朝上立起来,用火药袋向巢口注入用于一回射击的火药。不能绝对盯着
手来补充火药,视线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敌人。
3.接下来就是装填弹丸。火绳枪用的是铅弹。
4.听到“咔咔”的声响就知道弹丸被固定住了。使用枪通条时不要用力过猛,力量适
中的话一次就可以把弹丸送到位。
5.拿下火盖(火皿的盖子,纯铜的。后来被延伸为导火线的意思),打开火皿(枪上
的小洞,纯铜的,和枪的内部有联系),为了引燃最初放入的火药,只在里面放一点火
药。关上火盖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火药溢出来。
6.点火,夹起火绳。实战中要注意火种千万不能熄灭。
7.决定了射击姿势之后,就三点成一线瞄准焦点。尽量等敌人逼近了再扣扳机射击。
后坐力相当大,用右脸颊固定的枪托后退的时候,注意脸颊要有意识的避开。
附三明军鸟铳的装填与射击:1鸟铳火药预装在小竹筒内,约铳口可容几钱铅子一枚,
即每桶装药几钱。药多则铅化,药少则子无力。
2射击时首先装药入铳,用搠杖送实,方下铅子一枚,又搠杖送下,至药际。
3将火门取开,用另装细火药倾入鸟铳火门内,向上振摇,药入线门,将火门闭之,以
火绳安入龍头。
4前手托铳架中腰,后手开火门,即拿铳架后尾,人脸贴架尾之上,用一只眼看后照星
对前照星,前照星对所打之人。
5用右手大食指拨板机向后,机勾入龍头,落在火门,药燃铳响。
鸟铳之所以打的准,在于枪管长且直;火药之所以不夺手,在于前手拿在铳腹;瞄准之
所以精确,在于两手俱托铳身,不用考虑临时点燃火绳。铅子之利在于合药之方,其神
机铳用木马繁而多误,势难再发;手执木柄火铳,战斗时需要用另一只手去点火绳,这
样就妨碍了瞄准,所以说都赶不上鸟铳之妙而速也。
報,有羣扶桑人叫我們支那人,混賬,倭奴彈丸鼠國,數十年前犯我國土不逞,今日竟
敢復辱我天朝子民,真是不自量力自取滅亡,擲書軍部,就近從中國派支兵馬將倭奴趕
出扶桑四島,讓他們過早的去體驗海洋生活,于魚為鄰。
回复 引用 TOP

爱不释手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爱不释手 当前离线
唐陜東道大行臺大總管尚書令
UID40372 帖子1248 精华1 积分1201 威望0 魅力1200 阅读权限70 性别男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2006-5-26 最后登录2008-12-4
公大夫
帖子1248 积分1201 经验1201 点 威望0 魅力1200 注册2006-5-26 4#
发表于 2006-7-24 21:39 | 只看该作者
明军与日军的战船
明朝水师综述——明朝水军实力在当时的世界上非常强大,综合作战能力可以列前七位
,嘉靖到万历年间,仅仅在江浙一带,战船的型号就达到了二十一种,如果加上福建和
两广,型号更是繁多。
随着火器的大量应用,海军战术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抗倭名将俞大猷适时提出“海
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由此可见
,明代的海战很早就进入了近代的模式。在嘉靖年间,明军的战船一半以上的战斗人员
都使用火器,而到了万历年间,比例达到了70%。
中国海军的装备,主要以福船为主,诞生于福建沿海的一种船型的统称,其底尖上阔,
首尖尾宽两头翘。建材主要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共有六号,海战用的福船,是
指一号和二号。按曾在1560年取得数次大胜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云:“福船高大如城,非
人力可驱,全仗风势,倭船自来矮小如我小苍船,故福船乘风下压,如车碾螳螂。斗船
力而不在斗人力”据《武备志》云“用火器与浪漕间,起伏荡漾,未必能中贼。即使中
矣,亦无几何,但可假次以吓敌人之心胆耳。所恃者有二:发射佛朗机。是惟不中,中
则无船不粉,一也。以火球之类于船头,相遇之时,从高掷下,火发而贼船焚,二也”
。由此可见中国海军船型大,干舷高,在冲撞等近战场合有明显优势。
明朝东征水师——[1]大福船:一号称大福船,柁楼三重,底尖上阔,首尾高昂,能容
百人“吃水太深,起止迟重”,机动性能不好;[2]二号福船:二号称福船较一号稍小
,“合常用之”。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底尖上阔,船首昂起张开,尾部高耸,吃
水约3。5米,舰首备红夷炮1门、千斤佛郎机6门、碗口铳3门,迅雷炮20门,喷筒60个
,噜密铳10支,弩箭500支,火药弩10张,火箭300支,火砖100块,及冷兵器上千。乘
员64人,水手9人,战士55人,据《武备志》描述,这种巨船设楼三层于上.其傍皆护
板,护以茅竹,竖立如垣,其帆桅二道。中有四层。下层装压舱石,第三臣放置淡水柜
,第二层为士兵居住的地方。最上一层为露台,需从第三层的梯爬上,两旁用板翼作栏
,人靠在上面作战,矢石火炮皆俯瞰而发。实为海战利器。
福船的缺点是机动性能不好,“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全仗顺风顺潮,而回翔有所不
便,又其吃水深,惟利空阔大洋,在里海则易胶浅,须跟哨船接济”。(《续文献通考
》)
[3]草撇船:福船型中的第三号称为草撇船,又名哨船,比福船小。
[4]海沧船:福船型中的第四号称为海沧船,和哨船差不多,比福船稍小,吃水约七八
尺,风小时机动,配合福船。武器装备有千斤佛郎机4门,碗口铳3个,噜密铳6,喷筒
50,烟罐80,火炮10,火砖50,火箭200,药弩6张,弩箭100。乘员53人,水手9人,战
士44人。
[5]苍山船:海沧船中最小的叫苍山船,又名苍山铁,船体较小,高出水面,吃水5尺,
设有橹,风顺则扬帆,风息则荡橹。此船轻便灵巧,主要用于追敌和捞取首级。装备千
斤佛郎机2门,碗口铳3个,噜密铳4把,喷筒40个,烟筒60个,火砖30块,火箭100支,
药弩4张,弩箭100支。全船37人,水手4人,战士33人,编三甲。第一甲佛郎机与鸟枪
,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
日本水军综述——日本“水军”其实只是后来的叫法,最早的日本海上力量应该称作“
海贼”。早在平安时代,日本就出现了和山贼性质相同的海上武装抢劫集团——海贼。
到了室町时代,海贼不再是蔑称,而有实力的海贼首领更是以“海贼大将”的称号为荣
,不再以抢劫财物为生,而以商业活动作为重要资金来源,原有的军力则是为加强他们
的统治。后来为了区别两者的不同,而将后者称为“水军”。
日船有三种常规型号,一种特殊型号。常规的依大小排序是安宅船、关船、小早船。三
种船都是单桅,远洋时使用帆,近战使用橹,船体分上中底三部分,底部在吃水线以下
。另外还有一种非常规型号,称为铁甲舰[太重,不能出远海]。
日本水军——[1]安宅船:这种船体积大而坚固(使用龟骨),但比较朝鲜,明船要脆
弱的多。该船中央后方设警楼,分三层,配小橹百六十,大橹八十。武器为大筒与铁炮
,是正规海军的核心力量,水军的布阵时的核心所在,两千石[衡量单位]以上的大船可
归入此类。
[2]关船:是一款中型战船,设计思想是在兼顾防御力的基础上提高机动性,两舷在八
十挺橹到四十挺橹之间。武器为大筒与铁炮,是水军的主战力量。
[3]小早船:小型船,设计思想是放弃防御力,尽可能大的提高机动性。两舷在四十挺
橹之下,在正规海军中主要负责侦察和传报。但因其轻巧灵便,效费比高,技术含量低
,故成为海贼们的主流舰只,常集群使用。
小早船可以分为铁炮船、长柄船、奇船、物见船、番船、兵粮船等。人员的配备以八百
石船为例子,一般配备橹百只,则需要水手百人,船头舵手五人,火枪兵百人左右,战
斗人员占据总人数的一半。如果以风帆为动力,则所需水手可大大减少,则搭乘百人的
铁炮队。
附:朝鲜龟船:由李舜臣所创造。这是一种大型战船,上复盖板,板上有十字小槽,不
是小槽的地方,遍插利刃和锥尖。前面为龍头,龍口是铳穴;后面是龟尾,尾下也有铳
穴。两弦各有六个铳穴,铳穴下有橹八至十支。龟船甲板坚固,机动灵活,攻击和防护
能力均较好,在抗击日本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日水军呈秀吉之曾说:“朝鲜人水
战大异陆战,且战船大而行速,楼牌坚厚,铳丸俱不能入。我船遇之,尽被撞破。”
報,有羣扶桑人叫我們支那人,混賬,倭奴彈丸鼠國,數十年前犯我國土不逞,今日竟
敢復辱我天朝子民,真是不自量力自取滅亡,擲書軍部,就近從中國派支兵馬將倭奴趕
出扶桑四島,讓他們過早的去體驗海洋生活,于魚為鄰。
回复 引用 TOP

爱不释手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爱不释手 当前离线
唐陜東道大行臺大總管尚書令
UID40372 帖子1248 精华1 积分1201 威望0 魅力1200 阅读权限70 性别男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2006-5-26 最后登录2008-12-4
公大夫
帖子1248 积分1201 经验1201 点 威望0 魅力1200 注册2006-5-26 5#
发表于 2006-7-24 21:39 | 只看该作者
明军与日军主要将领简介
明:李如松——[?—1598]字子茂,辽宁铁岭人。一代名将李成梁之长子。骁果敢战,
以父荫为都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万历二十年(1592年)率军平定宁夏哱拜叛乱,同
年,日本入侵朝鲜,奉命为东征提督援朝抗倭,获平壤大捷,克开城。所失黄海、平安
、京畿、江源四道并复。
二十七日再进师,查大受轻敌冒进,所部三千人被数万日军围困在碧蹄馆,危在旦夕,
如松闻讯率轻骑日夜驰援,与日军黑田长政与小早川部展开激战,重创之,并迫敌退守
王京,时兵部尚书石星力主封贡,议撤兵,独留刘綎拒守。如松乃以十二月班师。论功
,加太子太保,增岁禄百石。二十五年冬,辽东总兵董一元罢,廷推者三,中旨特用如
松。言路复交章力争,帝置不报。如松感帝知,气益奋。明年四月,土蛮寇犯辽东。如
松率轻骑远出捣巢,中伏力战死。帝痛悼,令具衣冠归葬,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
忠烈。
宋应昌——[1536—1606]字思文,号桐冈。浙江仁和县人,故居在孩儿巷。明嘉靖进士
,历任降州知府、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官至兵部右侍郎,加左都御史。
明万历二十年(1952),日本入侵朝鲜,所向披靡,朝鲜向大明请兵救援,十二月,明
帝派宋应昌为经略使,李如松为征东提督,率兵四万,分三路参战。翌年二月六日,宋
应昌率军光复平壤。日军头领小西行长残部南逃,宋乘胜追击,收复黄海、平安、京畿
、江源四道,直捣王京(汉城)。
当时汉城有日军十万人固守,明军遣敢死队夜袭日军粮道,烧毁龍山仓等十三座粮库,
日军无给养可继,于四月十八日往南撤退。宋乘胜督师追击,收复南原、晋州和汉江以
南千余里土地,并索回朝鲜王子、陪臣、宫眷百余人,正当宋应昌率军大举横扫倭寇之
际,明神宗朱翊钧听从兵部尚书石星主和意见,命令宋应昌停止进军,留三千兵暂驻朝
鲜,其余撤退回国,使援朝抗倭之战未收全功。为彰宋应昌援朝抗日之业绩,在宋居住
的孩儿巷建经略華夷牌坊。宋应昌回国,请求解职,回归故里。后隐居西湖孤山,殁后
,葬于北高峰下。
袁坤仪——[1535—1609]本名袁黄,字坤仪,号了凡,好佛学,江苏省吴江县人。于明
穆宗隆庆四年中举;明神宗万历十四年考上进士,进入仕途。据说早年曾遇一“神算”
指点迷津,说他只能活到五十几岁,袁坤仪大惊,从此吃斋信佛,希望自己能够长寿。
万历二十年,他随军援朝平倭,任军前赞画职务,东征军司令官李如松假和真战,发动
突击攻破形势险要的平壤,重创日军,袁了凡认为明军胜之不武,为此事当面指责李如
松,不应用诡诈手段对付日寇,损害了大明朝的国威;两人因此产生矛盾,袁了凡在任
期积极上主和,后来议和失败,日军再次入侵朝鲜,了凡离职返乡。在家继续吃斋行善
、锻炼身体,终于以实际行动破解了“神算”的预言,享年七十四岁。
王士琦——[1551~1618]字圭叔,号丰舆。临海市城关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
授南京工部主事,后任兵部郎中。十八年,出任福州太守。二十三年,任重庆太守。时
播州宣慰使杨应龍谋反,王士琦单骑前往招抚,事平,升四川按察副使。
万历二十六年(1598),任山东参政,与总兵刘延从经略邢介出兵抗倭,竭力主战。顺天
一战,日酋小西行长被困10余日,求救于岛津义弘。王士琦为防两支倭寇会合,一面以
水师伺于海,一面亲率陆军急夺险地曳桥,斩首数百,乘胜入城。
事平,升河南左布政使。以后,出任山西右布政,巡视冀北至云中;又任山西左布政,
兼领冀北军防。万历四十四年(1616),升右都御史,巡抚大同。王士琦久镇云中,严守
北疆,处理边疆事务,刚柔相济,威信素著。在任期间,边境平靖。著《封贡纪略》、
《三云筹组考》,记安攘、封贡、军实、险要等事及守边经验。万历四十六年(1618),
奉调巡抚江南,未行,以积劳疾深,卒于山西。墓在临海城西石塘(今张家渡)。著作有
《东征纪略》等。
杨镐——[?-1629]商丘人。万历八年进士。字京甫,号风筠。曾经随同辽东总兵董一
元雪夜度墨山,袭蒙古炒花帐,大胜。进副使。杨镐工作积极,除了完成业内政务外,
还积极垦荒以济军民食用。为此进升参政。
万历二十五年春,随同副将李如梅出塞袭击蒙古军,不利而返,遭到朝廷责难,适逢朝
鲜战争方起,正当用人之际,于是神宗免镐罪,擢右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
杨镐到了朝鲜之后,正值稷山大捷,奉总督邢玠命,与提督麻贵一起率部对日军展开反
击,日将加藤清正据蔚山死守,双方攻防十余日,最后釜山等地倭兵大举来援,杨镐在
撤退过程中惊慌失措,丢下部队先逃,导致全军溃败,死伤惨重。杨镐向朝廷假报捷章
,事败罢官听勘,后来明军取得朝鲜战争的最终胜利,杨镐官复原职。
万历三十八年,杨镐任辽东巡抚。命军队袭击土蛮首领炒花于镇安,取得重大战果,杨
镐因此自信心大增,常以帅才自诩之。
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后金兵入侵边关,明军屡战失利,朝野震骇,廷议镐熟谙辽事,起
兵部右侍郎往经略。杨镐受命于临危,誓言一战退敌,并制定了四路出击的计划在明军
集结准备过程中,朝廷大臣认为师久必饷匮,于是严厉催促,杨镐迫于压力,强令诸将
立刻出塞,结果四路大军被后金兵各个击破,名将刘綎,杜松等人阵亡,士卒死伤数万
人。杨镐被逮下狱,论死。崇祯二年伏法。
李如柏——字子贞,成梁第二子。由父廕为锦衣千户。数从父出塞有功,历密云游击,
黄花岭参将,蓟镇副总兵。万历十六年,随兄李如松援朝平倭,屡立战功,回国后进都
督同知,为五军营副将。继为贵州总兵官。二十三年,改镇宁夏,大败蒙古军,因功进
右都督。再以疾归,沉于酒色,无复少壮英锐。
李如柏退休已经二十多年了,垂垂老矣,但是因为辽东总兵官张承廕在和蒙古兵的战斗
中阵亡,一时无人敢接替,于是朝臣合荐如柏,帝诏以故官镇辽东。如柏不负众望,率
军击退了敌人。
后金崛起,边关震动,“帅才”杨镐奉命四路出师征讨,令如柏以一军出鸦鹘关。萨尔
浒之战中明军初战失利,镐急檄如柏还。满清哨兵二十人见之,登山鸣螺,作大军追击
状,如柏军大惊,奔走相蹴死者甚众。御史给事中交章论劾,给事中李奇珍连疏争尤力
。帝终念李氏,诏还候勘。既入都,言者不已。如柏惧,遂自裁。
李如梅——字子清。亦由父廕,历都指挥佥事。从兄如松征日本,却敌先登。屡迁辽东
副总兵。二十四年,炒花、卜言兔将入犯,如梅谋先袭之。督部将方时新等出塞三百里
,直捣其庐帐,斩首百余级而还。明年,如梅与参政杨镐谋复从镇西堡出塞,潜袭敌营
,失利,损部将十人,士卒百六十人。如梅以血战重创,免罪。
日本封事败,其年八月,进署都督佥事,充御倭副总兵,赴朝鲜援剿,参加蔚山战役,
如梅率军先行,大败倭兵,余贼遁归岛山。双方攻防十余日,联军气衰,这时日军四面
来援,如梅军先奔,诸军亦相继溃。
朝臣弹劾如梅,帝不纳。旋用为御倭总兵官。会其兄如松战殁,即命如梅驰代之。在任
期内没有取得什么重大战绩,劾罢。久之,起佥书左府。四十年,镐巡抚辽东,力荐如
梅为帅。朝臣意见相左,李如梅最终没有东山再起,郁郁而终。
刘綎——[1558—1619]字省吾,是抗倭名将刘显之子。勇敢有父风,人称“刘大刀”,
万历初年,跟随父亲征讨九丝蛮,冲锋在前,力擒蛮酋阿大。以功迁云南迤东守备,改
南京小教场坐营。十年冬,缅甸和云南当地土司勾结,大举入侵永昌、腾越,刘綎奉命
南征,与其它将领一道击败了拥有战象的敌军,并反攻入缅甸境内,迫使敌人求和,刘
綎因功进副总兵。
万历二十年,会朝鲜用兵,刘綎奉旨赴援,屡败倭兵,迫敌退守釜山一线。议和起,刘
綎班师回国。转赴大西北与青藏少数民族继续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次年五月,刘綎再次奉诏出兵朝鲜,在东南战役任西路总指挥,刘綎不为日军在中路取
得的战术性胜利所迷惑,坚决采取围城打援的对策,配合水军将领陈璘夹击西路日军,
终于扭转了战役初期的不利态势,为联军赢得全局胜利奠定了基础。
战后刘綎晋升为都督同知,世廕千户,率军平定了播州杨应龍叛乱,官进左都督,世廕
指挥使。此后他在云南屡立战功,因事被弹劾去职,告老还乡。
万历四十六年,辽东战事吃紧,刘綎奉旨复出,次年二月[1619年],参加经略杨镐组织
的四路出师,杨镐与綎素来不睦,命其孤军前插,又不及时通报战况,导致中了后金埋
伏,兵败阵亡。天启初年,赠少保,世廕指挥佥事,立祠曰“表忠”。
注:有史料称刘綎生于隆庆二年,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按其父刘显的事迹推算,应
该是在嘉靖三十七年左右,即题头所注明的公元1558年,一家之言,望同好不吝指正。
陈璘——[1543-1607]字朝爵,号龍崖,广东翁源人。有谋略,善将兵,精剑术,嘉靖
末年为指挥佥事。因功进广东守备。此后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再立战功,进署都指挥佥事
,佥书广东都司。
万历二十五年,朝鲜战事再起,陈璘率广东兵五千援朝鲜。明年二月,升任御倭总兵官
,提督水军,与麻贵、刘綎并将。东南战役中会同陆军刘綎部夹击顺天日军,泗川之敌
闻讯来援,两军大战于露梁海,重创日军岛津义弘部,歼敌万余人,这时刘綎猛攻顺天
城,陈璘回师从海上配合,焚敌舰百余艘。残敌逃入乙山,旋被明军歼灭。战后论功,
璘为首,綎次之,贵又次之。进璘都督同知,世廕指挥佥事。
回国后被钦命为湖广总兵官,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参加平播战役,战功卓著,因事
被弹劾,转守贵州,三十四年平定苗民起义,两功并赏,加左都督,世廕指挥使。万历
三十五年五月,璘病逝于任内。朝廷以璘平乱抗倭有功,同年九月封赠“太子太保”,
再荫百户。
麻贵——大同右卫人。果毅骁捷,善用兵,嘉靖中为大同参将,在和蒙古游牧民族作战
中屡立战功,官至都指挥佥事,充宣府游击将军。隆庆中,迁大同新平堡参将。万历初
,再迁大同副总兵。十年冬,以都督佥事充宁夏总兵官。十九年,因事被朝官弹劾,谪
戍边。次年,宁夏哱拜叛乱。麻贵奉旨复出参战,战后升任总兵官,镇守延绥七年,以
病归。
万历二十五年,日本封事败,朝鲜战争再起,麻贵被起用为备倭总兵官,加提督衔入朝
作战,指挥稷山大捷,遏制住了日军进攻势头,并展开反击,在蔚山战役中失利,万历
帝处罚了杨镐,命麻贵戴罪立功,东南战役中对阵加藤清正,数战有功。次年三月回国
。进右都督,予世廕。
万历三十八年,镇守辽东。重创蒙古炒花部,稳定了边疆。贵引病乞罢,诏乘传归。及
殁,予祭葬。称一时良将焉。
邓子龍——[1531—1598]丰城杜市邓家村人,貌魁梧,骁捷绝伦。早年在镇压农民起义
,少数民族起义,广东沿海平倭中屡立战功,万历十一年闰二月,缅甸犯云南。邓子龍
奉命参战,大破缅甸象队,因功普升副总兵,人称“神威将军”。
万历二十六年,率水军跟随陈璘东征朝鲜平倭,围攻顺天。泗川日军大举来援,老将邓
子龍自告奋勇,率兵千人,乘巨船三艘为前锋,与敌人展开激战。在战斗中他换乘朝鲜
快船追击日舰,不料被其它明军战船误掷火器击中,快船起火,日军趁机猛攻,邓子龍
力战身死,战后明帝追赠其都督佥事,世廕一子,庙祀朝鲜。
朝鲜:李舜臣——[1545—1598]字汝谐,号德水。京畿道开丰(今属汉城)人,1576年考
上式年武科的丙科,任职低级军官。1591年,因柳成龍的推荐,他升为全罗左道水军节
度使,赴任左戍营,尽力增强军备,以备战乱。
1592年壬辰倭乱爆发时,他在玉浦、泗川、唐浦等地击破敌水军。接着,他在唐项浦海
战击破100多艘敌船,在闲山岛击破70馀艘,又在安骨浦击破日本将帅加藤嘉明所率领
的水军。
同年9月,他在釜山击破敌船100余艘,截断敌军后方。因功升为三道水军统制使,后被
诬告,蒙冤去职,1597年丁酉再乱爆发,朝鲜水军主力被敌军歼灭,他重新任三道水军
统制使。之后,以12艘战船在鸣梁取得大胜。在著名的露梁海战中,与中国水军总兵陈
嶙共同指挥朝中联合舰队大败日军,李舜臣在此海战中壮烈牺牲。两年以后,朝廷为表
彰他的功绩,封官进爵,封为一级宣武功臣。1643年,在他死后45年,赠谥“忠武”,
成为朝鲜人民世代怀念的民族英雄。
权栗——[1537-1599]号晚翠堂,京畿道江華人。1582年,他考上式年文科丙科,经承
文院正字、全罗都事,礼曹、户曹正郎、京城判官等职,1591年,被任为义州牧使。
翌年,壬辰倭乱爆发,京城沦陷后,他便作为广州牧使,委身防御使郭嵘麾下任中卫将
,在龍仁与日军交战,兵败。其后他在南原征集一千多义勇军,在锦山郡梨峙大破倭将
小早川隆景的精锐部队。
1593年,他为全罗道观察使的身份,率三千士兵在幸州山城击退日军进攻,获得大胜,
倭军死伤者达两千三百多人。因功普升为都元帅。后参加蔚山战役及东南战役,屡立战
功,去逝后谥号“忠庄”。
日本:丰臣秀吉——[1536—1598]]贫农出身,尾张人。少小苦难,立志成就一番大事
业,后投身日本战国枭雄织田信长门下,渐露才能,步步高升,后改名木下藤吉郎秀吉
,成为织田家的得力武将。参与了战国时期很多著名的战役,1573年,织田信长击败足
利义昭将军,秀吉奉命护送其流放到河内,室町幕府灭亡。9月1日,织田信长攻下小谷
城后,将浅井的旧领北近江北三郡(12万石)和长滨城赐予木下秀吉,成为织田信长手
下的城主,改姓羽柴。1574年,长滨修筑完毕,羽柴正式移居长滨,改名为今滨,并得
到赐官筑前守,称羽柴筑前守秀吉。
1582年,信长部将明智光秀造反,攻打织田信长驻地本能寺,并迫使其自焚。羽柴秀吉
闻讯立即从前线返回声讨叛将,于6月13日在山崎会战中击败明智光秀,并于6月27日在
清州会议上成功推举信忠的儿子,当时还是小孩的三法师继任织田家,得到了织田家的
主导权。
此后秀吉软硬兼施,用智谋和武力征服了日本各地诸候,1585年,49岁的羽柴秀吉出任
关白,称为“藤原秀吉”。但是秀吉不满意于此,在讨伐佐佐成正后,终于得到天皇赐
姓“丰臣”,改名丰臣秀吉。1586年12月19日出任太政大臣。
1587年,丰臣大军远征九州,岛津家降服,平定九州。1588年,发布刀狩令,收缴了农
民手里的武器,完成了兵农分离。
1590年,发动“小田原讨伐”,攻下小田原,灭亡北条家。战后将德川家康移封关东北
条旧领,同时威压奥州大名,完成了全国统一。
1591年,丰臣秀长死去。丰臣秀吉开始准备侵略朝鲜。同时退位,让丰臣秀次(养子,
实际上是秀长之子)出任关白。1593年,丰臣秀吉正式开始侵略朝鲜。但是朝鲜和强大
的明帝国联合起来进行作战,丰臣秀吉的侵朝计划受挫,开始议和,1596年,秀吉再次
出兵朝鲜,遭到朝鲜联军强硬反击,1597年8月,丰臣秀吉忧病交加,死于伏见城。
小早川隆景——[1533—1597]毛利元就三子,日本战国大名[军阀]之一,和他父亲一样
,被世人称为“智将”,本能寺之变后,他审时度势,与当时的战争对手丰臣秀吉言和
,使秀吉能够回师击败织田家的叛将明智光秀…
秀吉一统日本后,隆景因此而受到重用,最后升至五大老之列。他在侵朝战争中表现活
跃,在平壤败战后,力排众议坚守王京,成功阻止了明军进攻势头,为后来的双方和谈
打下了伏笔。
]小早川秀秋——[1582—1602]原名俊秀,幼名辰之助,丰臣秀吉之妻北政所的外甥,
出生后过继给秀吉做为养子。官居权中纳言、侍从、左近卫少将,侵朝战争第二阶段,
即庆长役期间,被秀吉委任命为西路军总指挥,在蔚山攻防战中有出色表现。此役后因
受义父秀吉猜忌而去职削封,关原内战中起初从属石田三成领导的西军,后来在关键时
刻突然反戈一击,帮助以德川家康为首的东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黑田长政——[1568—1623]黑田如水长子,生于姬路。幼年时期在织田信长处为人质。
1582年(天正10年)随秀吉从军,屡立战功,1589年(天正17年),成为黑田家家督,
成为丰前中津十二万石领主,叙任从五位下甲斐守。侵略朝鲜战争中表现活跃。1600年
(庆长5年),日本关原内战中从属于东军,后受封筑前国五十三万余石,居城福冈城
。1623年(元和9年),死于京都。终年年55岁。
加藤清正——[1562年—1611]尾张人,从小跟随秀吉,是日本战国著名的贱岳七本枪之
一。朝鲜战争文禄[壬辰]役初期所向披靡,庆长[丁酉]役时坚守蔚山,大败明鲜联军,
关原内战中从属于东军,战后成为肥后一国五十二万石的领主。庆长十六年(1612)与
浅野幸长一起保护秀吉之子秀赖从大坂到京都二条城谒见德川家康,其忠勇传为一时之
佳话。同年返回熊本城后暴殁,终年五十岁。
小西行长——[?—1600年]商人出身,信奉基督教。精通经济﹑水运。深得秀吉信赖。
在平定四国九州时,任水军司令,朝鲜战争文禄役时率先锋兵团一直打到平壤,与宇喜
多秀家共同指挥了庆长役初期的南原之战,后被联军包围在顺天,借双方混战之机逃回
本国,关原内战时从属于西军,战败后被擒获斩首。
岛津义弘——[1535—1619]贵久的次子。日本战国未期[安土桃山时期]重量级的大名之
一,屡败强劲对手,为岛津一族称霸九州做出重大贡献。后来不敌秀吉的九州远征大军
,决定投降,因此保住了大隅一国的领地。朝鲜战争中活跃,在庆长役中曾率军营救过
困守蔚山的加藤清正,在泗川大败明将董一元,后来乘胜率主力救援被困顺天的小西行
长,在露梁海被明鲜联军水师重创,几乎全军覆灭,关原内战时从属于东军,在失败已
成定局的情况下,冒险从西军正面杀出一条血路,扬长而去,其勇名为后世所称道。
浅野幸长——[1576—1613]浅野长政长子,家族与丰臣秀吉夫人北政所有亲戚关系,因
屡立战功,为秀吉所赏识,与其父亲一起得到了二十二万石的封地,成为丰臣氏亲族中
最高俸禄的人,幸长参加了文禄、庆长年间两次侵略朝鲜战争,在蔚山攻防战中表现活
跃,关原内战中从属于东军,因功受封纪伊和歌山三十七万石,庆长十七年与加藤清正
一起保护秀吉之子秀赖从大坂到京都二条城谒见德川家康,其忠勇成一时之佳话。庆长
十八年(1613)暴殁,卒年三十七岁。
報,有羣扶桑人叫我們支那人,混賬,倭奴彈丸鼠國,數十年前犯我國土不逞,今日竟
敢復辱我天朝子民,真是不自量力自取滅亡,擲書軍部,就近從中國派支兵馬將倭奴趕
出扶桑四島,讓他們過早的去體驗海洋生活,于魚為鄰。
回复 引用 TOP

爱不释手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爱不释手 当前离线
唐陜東道大行臺大總管尚書令
UID40372 帖子1248 精华1 积分1201 威望0 魅力1200 阅读权限70 性别男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2006-5-26 最后登录2008-12-4
公大夫
帖子1248 积分1201 经验1201 点 威望0 魅力1200 注册2006-5-26 6#
发表于 2006-7-24 21:40 | 只看该作者
公元一五九二年,也就是明朝万历二十年,李朝宣祖二十五年,日本乱世枭雄丰臣秀吉
挟平定岛内战国局面之余威,为着实现自己征服天下的野心,在本国的文禄元年,悍然
下令发动侵朝战争,这一打就是七年,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中国称为“万历朝
鲜战争”,朝鲜称之为“壬辰卫国战争”。
这一年的四月十三日,日军先锋小西行长部一万八千人,乘船七百余只,由对马海峡渡
海,占领釜山。继而加藤清正等部相继在釜山登陆,十五万倭兵分道北进,不久即突破
临津江天险,二十万朝军全线崩溃。
朝鲜李朝内部党争不断,政权昏庸,在日军进攻面前束手无策,三千里大好江山多半沦
于敌手,朝将李谥战败之后,对凶恶的入侵者评价竟是:“今日之敌,似如神兵!”
国王李昖被逼无耐,仓皇北逃新义州,遣使向明朝求援,明朝有识之士也指出“关白之
图朝鲜,意实在中国。”
明神宗朱诩钧闻奏淡淡一笑:“倭人弹丸鼠国,早几年犯我海境不逞,今日竟敢复返侵
我藩邦?真是不自量力,告诉兵部,就近从辽东派支兵马,把倭人赶下海去。”
日本军队一路烧杀劫掠,不到三个月,连下汉城,开城,直达平壤,在这种险境下,只
有时任全罗道左水使的朝将李舜臣仍坚持在海上与日军作战。
七月十七日,辽东副总兵祖承训奉旨率五千明军铁骑奔袭平壤,与装备了铁炮(日式火
绳枪)的日军展开巷战,伤亡三千余人,大败而归!日军前锋直逼鸭绿江畔,大明边关
危危可及,战报传来,万历帝极为震惊,方觉日本实乃劲敌,于是招聚朝臣廷议,制定
了“援朝鲜,存属国,以固门庭”的战略方针,决心派出重兵抗倭援朝。
日军方面:日军此次的西征动用陆军十三万,水军两三万,共十五六万人九个军团,每个军
团长都是经历过战争的洗礼,难怪朝方不堪一击.后被明军袭粮被迫仪和,后因仪和破裂
在度开战,几乎全军覆没.丰臣秀吉临终遗言:"勿叫我十万兵成海外鬼".言下之意就是赶
快退兵.
明朝方面:第一次东征因小瞧了敌人,大败;第二次东征由李如松为总兵,兵力集结的很慢
,真正参与作战的才五万多人,但还是胜了日军;第三次东征由麻贵为总兵,兵力集结完毕
,兵力十一万多人,胜日军(歼敌一千自损八百),明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胜了此役.
z******8
发帖数: 1225
2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中国这个社会完蛋了吧哥真不能理解大清为什么对火器那么排斥
看看这个汉奸ID coldsteel 说了些啥鏖战三千里江山 ――万历朝鲜之役
如果朝鲜战争再打起来,我要加入志愿军[转载] 大明火器大观 - by 萨苏 (best viewed in WWW)
三眼火筒蒙古骑兵怎么垮那么快?
中国的衰败,始于 康熙大家看看这个奏折和朱批
明朝神机营是世界最早的现代军队我大明天下无敌呀
方舟子 方舟子 微信号fangzhouzi哈哈哈哈 鲁炜献给习近平的
清朝的火器并不差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还不是明朝的对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明军话题: 火器话题: 日本话题: 万历话题: 铁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