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另类的郭沫若
相关主题
这几天,北大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五月四日的百二...合肥科大的毕业生在国内政商领域基本没有存在感
四川科大男生为隐居导演"爆炸自杀"获刑一年 (转载)夫妻是一个团队,合作互补
感觉南方科大的定位很混乱!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刀片服务器问世
母倭杂祖先国对中国的罪行大事录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施工突破万米大关
2012中米开战的三个结局【军事科普】17。土共炮兵侦察指挥
北京男子买刀伤人案续:超市下架全部刀具外媒称美可能10年内丧失科研主导地位
占中学生如过街老老鼠被市民喊打40年前的数学课本见过伐 (转载)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彻底雷焦了,解放军珠心算队服役全军年纪最小军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郭沫若话题: 科大话题: 校长话题: 学生话题: 一代代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d
发帖数: 1199
1
好像是一个中科大家长的文字.
理工大学里的人文沃土
李延军
平心而论,中国科大这些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的高端学术成果,尚不足以打动处在科学
王国之外旁观打量的我,真正令我砰然心动的是这所学府50多个春秋风雨中流露出的春
风化雨般的人文情怀,一直如涓涓溪流浇灌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原本已变得越来越坚
硬的心,又渐渐地润朗起来,柔软起来,甚至不能自已,不止一次潸然泪下。让我感到
在这种人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孩子,更懂得知恩图报,心怀悲悯,目中有人,知道有所
担当,会自觉传承人类文明薪火。所以把孩子送入科大的怀抱,自我感觉应该更令人放
心安心踏实。
突然间产生这种感慨,缘于对科大首任校长郭沫若的重新阅读。我原以为已读懂了作为
历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和政治人物的郭沫若,甚至也曾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对郭沫
若在文革中那些谄媚的打油诗,表示过“不可宽恕”,但通过对科大的阅读,才知道自
己的浅薄与无知,令我认识了另一个鲜为人知的活在科大学子们心目中的那个作为校长
的郭沫若。
我不认为作为文史学界泰斗的郭沫若,对一个以理工为主攻方向的大学在学术上有什么
根本性的提升作用;我不认为作为文学家和国家文联主席的郭沫若,为科大所作的那首
明显带有那个时代政治色彩的校歌歌词,有多少永恒的艺术魅力;我也不认为作为中科
院院长的郭沫若,利用近水楼台的便利条件,为科大募集了一批批大师莅临讲学,是他
的分外之事。令我心动和刮目相看的是郭沫若作为一个大学校长和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
学者兼长者,对科大学子们的那腔慈父般的殷殷挚爱之情,以及由此为科大播下的那颗
至今仍令人间温暖向往不已,并一代代传承的师生之谊的火种。
如今的中国大学校长们,无一不例外地都成了他自己麾下学生们眼中熟悉的陌生人,一
个个如泰山尊神般高高在上,神龙见首不见尾。在学生们四年漫长的求学生涯中,能与
自己仰慕的校长当面说上几句话的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判断,这样的学生肯定是凤毛
麟角,甚至可以说几乎为零。如今学生们眼里的校长,仅是那个在毕业典礼上讲讲话、
在毕业文凭上签下章的一个符号化了的人物而已。所以才有今年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
仅凭一连串流行的网络语言,就使他的讲话与形象飙红各大网络,出人意料地被同学们
亲切地称为“根叔”,一夜之间走红大江南北!一位校长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一篇例常
发言,不触及任何实际问题,看不出有多少深刻见解,甚至回避了当代高等教育的敏感
问题,只是契合了一下当下学子们流行的网络语境和口吻,老院士秀了一把嫩而已,就
能令数千学子倍感亲切,欢呼跳跃,感慨零涕!说明如今我们的学生是很容易满足的,
校长给点儿阳光就灿烂。如此现象走红,不知该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学校长的幸运,还是
悲哀?
而50多年前,作为中国科大校长的郭沫若,远没有这种当下调侃似的轻松与幸运。在中
国科大早期影像史料和第一代科大人的回忆中,经常出现郭沫若校长活跃在学生人群当
中的身影和描述。那个年代里黑白身影的郭沫若,不是与他的弟子们在校园里一起谈笑
风生,就是一块站着在学生食堂就餐,抑或一起与同学们跳舞联欢,一块席地而坐看露
天演出···当时的学生黄吉虎教授回忆说,当年他就曾不知天高地厚踩掉过被同学簇
拥的郭沫若的一只布鞋,弄得年近古稀的老校长,不得不临时借穿他秘书的鞋救急,才
得以继续行走。如果是在当下,这种情境中也一定会有学生高呼他“郭叔”甚至“郭爷
”。但第一代科大人回忆郭沫若校长时的口吻,都是心存无限感激,饱含温暖,深情脉
脉,像是在说自己的温馨家事,与一位久别的慈爱父兄攀谈,却不见有类似如今时兴的
“郭叔”、“郭爷”似的拉风称谓。
也许如今的人已不大相信这其中的一幕幕景象了,怀疑当年的郭沫若也是在秀形象。生
活在当下的我们完全能够理解。郭沫若当时的身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
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他的其中任何一个身份,都足以有警车鸣笛开道、
保镖簇拥的待遇和排场,何况当时的郭沫若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当年冒失的愣小子
黄吉虎是幸福幸运的,没有上演如今那个叫陈凯旋的湖南农民遇到总理后的那幕尴尬悲
喜剧。郭沫若清醒自己的身份定位,他不仅是这些远离家乡父母的莘莘学子们知冷知热
的长辈,还是这支未来攀登科技珠峰队伍的领头雁,绝不是耀武扬威高高在上的达官贵
人。这样一只布鞋丢了还能找回来,如果某一个未来的科学家掉队了,郭沫若校长知道
那才是真正的永久损失。在科学与真理面前,郭沫若和他弟子们都是虔诚的信徒,行走
出没于这群科大学子们当中,才是他该走的正常人生轨迹。
更令如今的人们不可思议的是,身居高位、大权在握的郭沫若,不但不利用自己手中权
杖为自己的利益寻租牟利,反而一次次把自己的既得利益拱手让出,为科大这颗刚破土
而出的幼苗培土浇水,施肥修枝,一次次伸出援手。老一代的科大人至今都还记得郭沫
若那双温暖的大手,在那个饥寒交迫的年代里为科大带来的阳光雨露。那缕缕阳光至今
仍在温暖抚慰着一代代科大人的胸口。
科大人没有忘记那一年,当北京冬天的寒流降临之前,有些从南方到北京求学的学生,
正在为没有过冬的寒衣和棉被,甚至有的还睡在凉席上而尴尬无助之际,郭沫若用自己
的稿费及时给同学们买来了棉袄、棉裤和棉被,为那些仍在寒风中孤单孑立的学子们,
送去了缕缕冬日暖阳和一个长者慈祥疼爱的笑容。
科大人没有忘记那一年,当炎热的夏季来临之际,郭沫若又慷慨解囊,为科大的学子们
捐款修建了一座清澈见底的游泳池。科大的一代代学子就是在那潭微波荡漾的碧水中,
练就了一身搏击科学海洋的好身手,遨游在了“两弹一星”研制的主战场。
在那代科大人的手里,有的至今还保存着一把只有那个时代才有的计算尺。那也是郭沫
若自己掏腰包赠给那几届科大学生的珍贵文具。同学们就是拿着这把如今看来不起眼的
计算尺,从最初级的课堂对数计算开始,一直走到大漠深处“两弹一星”的精深爆炸计
算现场,一个个成长为这个国家急需的科技精英。他们当中已有数十人成长为中科院院
士。
科大人也没有忘却那一年,当同学们在科学的海洋里遨游得枯燥烦闷了,郭沫若请来了
北京人艺免费为他们演出他自己创作的历史剧《蔡文姬》,还为科大送来了一台十六毫
米电影放映机和一些影片。那是前苏联苏维埃部长会议主席伏洛希洛夫送给他的珍贵礼
物,郭沫若毫不吝啬地拱手送给了科大的学子们!
在用科学武装科大学子们头脑的同时,郭沫若也在用艺术营造丰富着同学们的精神世界
。年近七旬的郭沫若,在那个时代的一年又一年里,一直都在担忧着同学们的担忧,快
乐着同学们的快乐,幸福着同学们的幸福!受郭沫若影响,有的学生因此喜欢上了文学
艺术,尝试着写剧本,郭沫若就想方设法帮他们转到别的文科学校,去继续他们的文学
艺术梦。
过年给孩子发压岁钱,这在中国司空见惯。但大学校长过年给每个学生发压岁钱,我虽
不老但也在这世上混了四十余载了,恕我孤陋寡闻,还真的是大闺女上轿第一次听说。
建校之初的那几个寒假里,经常有不少外地学生因家庭困难而不回家,每当此时郭沫若
就会出现在他们的宿舍里嘘寒问暖,在万家团圆的春节里,为这些孩子们祝贺新春。在
很多第一代科大人的回忆文字中,都提到过郭沫若用自己的稿费给每个学生发过5元钱
的“压岁钱”。五十多年前的那几个春节,郭沫若的年夜饭也大都是和这些学生们一起
在学校食堂吃的,还为每个未回家的学生增发过一元的过节费,以改善他们的节日生活
,甚至有时候还把学生们带到自己的家里吃年饭。天下校长不计其数,但像郭沫若如此
当校长的,我还真没听说过。
我已不知道五十多年前的那几个春节是否真的寒冷,但我敢肯定,那几个春节里的科大
校园阳光格外明媚,同学们手头无论宽裕还是拮据,心里一定温暖如春,那是科大学子
们心中真正的春天节日。如今这些当年的学子们都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至今他
们还在孜孜不倦地回味着当年郭沫若校长给予他们的那份温暖与阳光。这些阳光和温暖
已是他们晚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更未忘却把这份温暖与阳光,一代代地分享
传递给了后来科大校园里的学子们!
如今的80后、90后也许对这其中的1元、5元早已不屑一顾,但对于那个时代的孩子们来
说,绝对是刻骨铭心的。那是一群有的剃光头、大部分穿补丁衣服、不少操着方言俚语
、踩一双布鞋、甚至有从火车站挑着担子步行到玉泉路求学的孩子。他们的路费有的是
四处告借而来,有的为省下几块钱的火车加快费,不惜千里迢迢坐慢车晃荡到京。那是
一群自己动手打补丁、做棉衣棉裤、缝被子、冬天有的还睡凉席的孩子。那是一个吃饭
要粮票、穿衣要布票、落脚要户口、饥民遍地的年代。几元钱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如今
的人们已无法体会。而当年的郭沫若校长绝对能掂量出其中的分量,一代代科大的学子
们更懂得其中的分量与情感!
2007年9月21日,原科大5802级学生王炽昌在参观郭沫若书法展览时,无意间发现一副
老校长不是书法作品的书法作品。那是1959年郭沫若写给当时的科大党委书记郁文的一
封亲笔信(见附图):
郁文同志:
由于“沫若文集”的出版,版税积累不少。我现捐赠科技大学两万元,作为同志们的福
利金,特为帮助衣被不足的同学。附上兑票乙张,请查收,并予处理为荷。
此致
敬礼!

郭沫若

一九五九.十一.廿三
“站在这幅不是书法作品的书法面前,我被震撼了!四十几年前我就知道这件事,但是
,郭老信的原件还是第一次看到,郭老爱学生如子女,拳拳之心跃于纸上!我的眼眶湿
润了!”这是王炽昌说得当时自己的感受,其实这也是所有科大人一直以来的共同感受
。当年那群科大学生身上的寒衣、床上的被褥,抑或手中拨弄的计算尺,其奥秘和源头
都能从这张纸上的寥寥数语中透露出端倪与玄机。
听说此事的阮耀钟教授,亲自到科大校史馆找到了郭沫若这封信的手书原件。睹物思人
的阮教授,更是感慨万千:“再看现在,不少当官的拼命为自己捞钱,甚至不择手段。
想到这些,使我更加怀念郭老!”这不是阮教授一个人的愤慨,应该是当下良知未泯的
人们,不约而同发出的同一声喟叹。
两万元,在今天的某些人看来可能不是什么大数目,但对于1959年的普通职工月工资只
有二、三十元的中国人而言,已是个人捐款的天文数字了。如今人们更不能忽略当时的
历史背景。那是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饿殍遍地极其困难的非常时期,同学们由于饥
饿时常会昏倒在体育课上,得了浮肿病能有几颗蚕豆就算是营养餐的岁月里,这两万元
足以度量出世道良心,人间冷暖,以及郭沫若那腔悲悯情怀的分量!
作为校长的郭沫若已永远活在了一代代科大人的心中。在科大建校30之际,科大人更加
怀念老校长,于是在东区校园里树起了郭沫若铜像,建起了郭沫若广场,以解大家怀念
之情。
绿荫簇拥下的郭沫若抱臂虚立,风度翩翩,神态亲切而睿智,那是科大人记忆中永远铭
刻的老校长形象。他的眼神似乎仍在与他的得意弟子们侃侃而谈,继续倡导着他的“勤
奋学习,红专并进”的学风,鼓励学子们“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大胆创造,在大胆创造
的风格中实事求是”,谆谆勉励科大人“不仅要创建校园,而且还要创建校风,将来还
要创建学派”,并告诫同学们不要忘记:“中国科技大学的创建,本身就是大胆创造和
实事求是的产物”,这样的传统和勇气不能丢!
当年的郭沫若就是以铜像上的这种神态,为科大学子们请来了陈毅、聂荣臻、谭震林、
罗瑞卿等开国元勋,以及一位位科学巨匠,为同学们做了一场场“向科学进军” 的动
员报告,一次次参加他们庄重的毕业典礼。至今有的同学还清晰地记得郭沫若请来的一
个科学家代表团给他们讲的一席话:
“现在你们念的书里,都是外国人的名字,希望以后有中国人的名字”;
“一头牛,吃进去的是草,出来的是牛奶。世界上现在还没有一台机器,进去的是草,
出来的是牛奶。”
······
如今这些从郭沫若时代留传下来的科学启蒙声音,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省,顽强地生
着根,发着芽,启发和激励着一代代的科大学子们在“向科学进军”的征途上,前赴后
继,勇往直前!
1977 年8月10日下午的北京饭店小会客厅,卞祖和(原5801学生)在这里随科大代表们
见到了度过“文革”劫波的郭沫若校长。一边是科大南迁合肥多年后久别重逢的落难弟
子,一边是经历“文革”阴霾已身心疲惫的老校长。卞祖和与他的同事们激动得一时语
塞,只知道一边不停地鼓掌,一边不停地擦拭情不自禁流出的泪水。久病在身的郭沫若
顿时气色好了起来,分别时“频频向大家挥手,迟迟不想离去,眼光中包含着对科大无
限的深情和期待。”
那是郭沫若一生中最后一次面对科大人、充满深情的最后一瞥!这一瞥一直铭刻在卞祖
和与科大人心中,且不经意间就会在心中激荡。郭沫若之女郭庶英曾撰文说,郭沫若对
迁居合肥的中国科大一直牵挂在心,1978年2月病重最后一次住院时,还对子女们说:
“等我病好了,我要到安徽去,跟科大的师生员工一道,把科大建设好!”子女们劝他
:“您的年纪大了,安徽夏天天气很热,您的身体受不了。”郭沫若说:“不是科大许
多人在那里工作吗?”···
郭沫若没有实现他的这一最后愿望,当年6月份就匆匆地永远离开了他一手创办的中国
科大。北京饭店那深情的一瞥,终成绝唱,一直回响在科大人的心中!
郭庶英一直记得父亲的一段表白:我要以松柏的态度来刻画出自己的年龄,能成为合抱
的大木,给天下的劳人以一片清荫。即使中途遭了电击或者枯死,我也希望它的残骸能
够供给贫苦人一把取暖的柴。
郭沫若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就是这位科大老校长的人格精神与魅力。1978年
郭沫若逝世前,将生前积蓄的15万元稿费交给科大,设立了“郭沫若奖学金”,用以激
励科大莘莘学子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义批准设立的奖学
金,受奖学生的奖金数额虽然不是最高,但在科大人心中那是一个含金量最高的奖项,
能获得老校长郭沫若个人授予的奖学金,是科大学子们梦寐以求的光荣与梦想,更是科
大人攀登科学高峰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的学业水平,
得到了国内外很多名牌大学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
这就是一代代中国科大人心目中的郭沫若!对于郭沫若,王炽昌曾撰文发出过“施恩图
报非君子,知恩不报真小人”的感慨;对于社会上批判者脸谱化郭沫若现象,科大人鲜
明地亮出了自己的旗帜:
“如今咒骂郭沫若并不崇高,亦不勇敢!”,“建国后知识分子乃自精英阶层的奴化,
为错误政策歌功颂德,是普遍现象。钱学森高歌亩产万斤,巴金、冯友兰批孔子封建,
乃至周恩来也咒骂过刘少奇,奉承过江青。为何单单可怜的郭沫若那点无聊的文字,竟
成不赦之罪?为何郭沫若的错,一个都不宽恕!”
“批判者脸谱化郭沫若,却鲜少提及郭沫若1949年后担任中科院院长,恢复建立中国科
技事业的成就;也少有人注意1958年,郭沫若力主成立新中国第一所理工结合的高等学
府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创新。以中科院为例,即使考虑到科学院实权在张劲夫为首的党组
书记手中。郭沫若以其威望,团结个性迥异、山头林立的科学家,在农田中建立中关村
科学城。争取并营救钱学森、赵忠尧等人回国,郭沫若作为院长并非花瓶,他协调科学
院各部门全力支持军工部门,使得“两弹一星”的许多基础性研究工作在中科院完成。”
“谁能否定郭沫若为中国培育几千名科学家的、哪怕卑微的一点功劳?这些科学家中有
人埋头深山,守候原始的计算设备进行原子弹计算,谁知道他们对当年的棉衣与计算尺
心存感激?网络上赏诗的看客,你们知道几何?郭沫若纵然谄媚,但比之文革中大肆破
坏、断绝民族血脉者,绝然高尚;郭沫若纵然懦弱,他曲意逢迎,但比之无所事事者,
绝然勤勉。他在众多运动中,忍受对个人的批判,忍受痛失二子的屈辱,坚守职位,至
少未有迫害科学家之过,而有创建大学之功。”
“我不必为郭沫若做无错辩护,但至今未发现郭沫若能有作为罪犯的可能。我为这个曾
经勇敢、可怜与善良的中国人做无罪辩护!你可以批判郭沫若,但无权阉割郭沫若。郭
沫若不是一世英雄,但他是一时英雄,对在文革中一个夕阳西下的老人无力的叹息,可
以抹杀他曾对蒋介石拍案而起,曾在校场口被痛打的勇气?”
“面对政治,他糊涂过,谄媚过;面对爱情,他背叛过;但更重要的是,在那人性颠倒
的年代,他善良过!”
科大人分清了作为政治人物的郭沫若与作为校长的郭沫若,他们没有把郭沫若同马寅初
、梁漱溟、陈寅恪、顾准比风骨,一代代科大人记住的是作为校长的郭沫若永远的善良
与悲悯。这善良如火种,一直在点燃着一代代科大人心中的悲悯温情,爱生如子,爱生
胜子,已成科大传统,一代代薪火相传。这种善良与温情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驱,坚
持不懈,发扬蹈厉,一直在温暖着一代代科大学子的心灵,形成了中国科大独树一帜的
猎猎人文大旗。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彻底雷焦了,解放军珠心算队服役全军年纪最小军人2012中米开战的三个结局
只有毛泽东思想武装的PLA二战后赢过像样点的国家北京男子买刀伤人案续:超市下架全部刀具
中国发动机上不去的原因占中学生如过街老老鼠被市民喊打
马立诚:钓鱼岛风波的实质“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这几天,北大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五月四日的百二...合肥科大的毕业生在国内政商领域基本没有存在感
四川科大男生为隐居导演"爆炸自杀"获刑一年 (转载)夫妻是一个团队,合作互补
感觉南方科大的定位很混乱!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刀片服务器问世
母倭杂祖先国对中国的罪行大事录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施工突破万米大关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郭沫若话题: 科大话题: 校长话题: 学生话题: 一代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