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民主精英刘家驹造谣抹黑抗美援朝“表演战争”
相关主题
我经历的朝鲜战争之表演篇(转载) (转载)习近平送美国271亿美元的礼物
刘家驹:我经历的朝鲜战争我国地方政府7月来投资已超7万亿引关注
焦裕禄领导下的兰考百名干群参加《河南省人民公诉团》——公诉茅于轼和辛子陵中国民主党派发表联合声明严厉谴责日“购岛”
清河镇林樊社区林家村第一书记天天喊民主的公知其实是民主的敌人
谈谈毛泽东的建军思想中共中央致信感谢各民主党派中央及工商联
胡锦涛给北大研究生支教团回信刘云山:望民主建国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各民主党、工商联和无党派致中国共产党的贺信习近平上任后四度吹捧毛泽东 引用毛泽东诗句顺手拈来 zt
我国各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致中共贺信(全文)毛轮不胡咧咧会死啊?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慰问团话题: 乔哥话题: 分团话题: 代表话题: 表演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g
发帖数: 30882
1
刘家驹造谣抹黑抗美援朝“表演战争” 编辑词条 发表评论(1) 目录
• 编者按
• 回忆还是谎言?
• 刘家驹:我经历的朝鲜战争(外一篇)
• 米国佬真实的“娱乐观众的好莱坞式格斗演出”:斯麦克行动
编者按编辑本段回目录
《会议还是谎言?》用详细的拆解,戳破了渣滓们对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污蔑和攻击。
与这个谎言不一样的是,在真实的朝鲜战争历史上,还真存在着“表演战争”。只是会
让西奴遗憾,这表演的主角是米国人,志愿军只是扮演了被动的胜利的配角。很怀疑,
西奴正是对照米国这场惨败,编造了志愿军表演战争那个谣言。
没准,这谣言,能让更多人知道历史上真正的表演战争主角米国佬,有着怎样的表演和
失败。这脸,真是抽到了自己身上。
另外,经查:
《往事》杂志背景为:
《往事》杂志即将本月底(2004.6)即将创刊。本刊由吉林省新闻出版集团主办,国
内统一刊号CN22——1356/K  邮发代号12—341 零售价4元/本,为大 16开本,全国
发行。
本刊电话:0431-8906238 发行部:0431-8906237 地址:长春市文化街48号 往事杂
志社 邮政编码130051 传真:0431-8906238 联系人:王金亭 李文 田家山 信箱:
w**********[email protected] r*********[email protected] l**********[email protected] jltjs@
people.com.cn
这个”刘家驹“,完全找不到资料,初步判定是垃圾西奴们捏造的一个人物,以这个虚
幻人物之口,来传播西奴谣言。
回忆还是谎言? 编辑本段回目录http://bbs.m4.cn/thread-3220537-1-1.html
2011-10-25 20:21:16
jocole
去年抗美援朝六十周年之际,《往事》杂志发表了一篇署名为刘家驹的文章——《我经
历的朝鲜战争》并配发了编者按。据说该文作者颇有些来头,不但是参加过朝鲜战争的
老兵,而且担任过好几家大杂志社的主编。在这篇回忆其亲身经历的文章里,该作者用
栩栩如生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他参加朝鲜战争的一段历程。该文一经发表,立刻
产生波澜,尤其是那些一门心思要否定抗美援朝的人,如获至宝!认为该文是颠覆性的
!不少人争相在其微博上转载,甚至有人说这才是“真实的”,要拷贝下来传给后世,
免得再受宣传的欺骗。如《往事》杂志为该文配发的编者按开头就说:“抗美援朝六十
周年,官方高调纪念,称之为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这与其说是历史判断,
不如说是意识形态的宣言。”“几十年过去,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三八线成为仅存的冷
战遗迹。胜负昭然。历史的经验教训却不能不反思,它不应该淹没在“爱国主义”、“
英雄主义”的喧嚣中。”尽管这两段话说的羞羞答答、欲言又止,涂了些脂抹了些抹粉
,但其真实意图还是暴露无遗。
该杂志之所以这样大胆地表述,很大程度上倚重的是,刘家驹先生的这篇所谓具有震撼
力的文章。可这篇被《往事》杂志推崇备至文章,是对历史的真实回顾吗?通常来讲,
回忆文章里难免会有记错的现象,这也是正常的。即使一些造假的文章,大都采取真假
参半、虚虚实实的手法,因为造假过多难免露出马脚。但无论肯定还是否定,即使你断
章取意,都要用事实来说话,不能用谎言来造谣惑众,这不仅是作者的良心,也是做人
的基本道德底线。尽管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实事求是,再怎么着也不能
用造谣说谎的方式,来欺骗广大读者和老百姓。因为从虚假的东西里,得不出正确的结
论。不可否认是,这篇所谓回忆不但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而且还有很大的杀伤力——很
多读者都信以为真。那么这篇文章是对过去那段历史的真实回忆吗?
根据《往事》编者按所言,该文是由两篇文章组成的:“饥饿篇”和“表演战争”。笔
者就借助历史资料来考证一下,看来这篇“表演战争”是不是真实的回忆。坦白地说,
之所以选这篇“表演战争”,根本原因在于笔者手头恰好有这方面的资料。在正式开始
考证之前,还得先啰嗦几句。虽几经努力,笔者始终没有搞到刊载这篇文章的《往事》
杂志,所以只能从网上寻找。笔者考证的这篇《我经历的朝鲜战争》,取自陈坚先生
anyishen's Blog的和讯博客——“刘家驹:我经历的朝鲜战争刘家驹 @ 2010-11-25
12:44 转自五柳村”。请各位读者留意。
一、到底是谁在“表演”
对于这篇“表演战争”,《往事》杂志的编者按,是这样推崇的:
“……作为亲历者,刘家驹先生的描述,显然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
《表演战争》记述的故事,更令人匪夷所思。
表演是一种单方面的行为,从编剧、导演到演员互相配合,以期达到预期的戏剧效果。
而战争是交战双方的行为,敌人并不配合——何况兵凶战危,岂容“表演”?志愿军某
部七团的指挥员,因为受了祖国慰问团精彩演出的激励,决心回报一场,却忘了战场不
是舞台,结果是以无谓牺牲的战士的生命为代价,换取了一场惨烈失败的表演。”
编者为什么要给予如此评介?就是因为这位作者用其“如椽大笔”,洋洋洒洒地告诉我
们这些诚挚的读者们,他所亲身经历的一场并不存在的“表演战争”!
为了阅读方便,先来简要地看一下该篇文章梗概。
“1952年秋,祖国赴朝慰问团来到金城前线。一天,营部通知我,说慰问团有个代表要
见我。……我知道这支慰问分团来自四川,……我见到要见我的人。他是四川省的劳模
,我哥哥当年的车工徒弟,我叫他乔哥,现在已是所在丝厂的车间主任,分管动力部。
……
乔哥还告诉我一件高兴的事,慰问团带来一台川剧的折子戏。最有名的演员都来了,丑
角有周企何,旦角有陈书舫,
……
那天听完代表报告,乔哥又坐在我身边陪着我观看演出。……乔哥兴奋的告诉我,这出
戏得到七团团长的百般赞许,他对慰问团表示,他的七团要打一仗给慰问团看,邀请代
表们到前线观战!
……
看戏归来,营长把各连排以上干部留下。营长只说了几句:我们准备配合七团二营五连
打641(我们给敌人阵地的编号),每连弹数是240发,还有喀秋莎连、炮41团的一个
105火炮连和我们协同,炮火准备时间是明天上午9时。给慰问团的表演战斗和部署就这
么简单。
……
这是一条横向拖长的山梁,641是山梁中段隆起的山包,面积约百十平米,美军只用一
个排依托水泥工事在防守。我们攻击部队从我方的610阵地出击,顺山梁到641约400米
距离,为了给慰问团观看清楚,攻击路线和战斗队形,全都选择在面向我们的斜坡。三
位代表听我的介绍,已急不可待,巴不得马上看到敌人灰飞烟灭。
……
上去的两个排连滚带爬的退下来了,只剩下十几个人。
……
他们惶惑的脸上似乎都是在责怪自己,不该来看一场用生命表演的战争。
……
……可惜他辜负了团长的期望,只能让他上天国去反省。他命令身边的赵参谋,去二营
执行他的处决命令。
……
副教导员给保下来了,撤职任副指导员。回国转业回四川,在一家大厂做保卫股长。
多年后,我见到已是某步校教研室副主任的赵参谋。旧事重提,他说,这明明是团长好
胜喜功,不惜人命,自己下不了台,还诿过于人,要那个副教导员给他垫背。
养兵用兵,为祖国生存而战,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在朝鲜用了“保家卫国”的口号多少
还体现了些爱国主义精神,可我们这位团长打的这一仗,我不知该用什么词汇来为它定
名。”(以上取自《表演战争》原文)
以上这些摘自原文的描写,这可谓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就跟真的一样!不明就里的读
者,还真就被唬住了!人家作者是志愿军老兵,亲身经历过朝鲜战争,这还会有假?问
题的真谛是到底谁在“表演”,是作者笔下的志愿军某部,还是作者?
二、不存在的“四川分团”和“乔哥”
该文作者在“表演战争”这段描述告诉我们,因为有来自家乡四川的慰问分团,到作者
当时所在部队慰问演出,所以他所在部队,就要表演战争给慰问分团看,结果不但表演
失败,还被美军杀了个屁滚尿流。因此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到底有没有一个来自
“四川的分团”?第二届祖国赴朝慰问团里,是否存在一位名叫“乔哥”的代表?
坦白地说,尽管有关1952年第二届祖国赴朝慰问团的资料大都语焉不详,只是笼统简要
地介绍而已,要想查到能证实没有“四川分团”和“乔哥”的历史资料,的的确确不是
件容易的事。不过信好笔者手头,恰好有这方面资料。
根据文中给出的时间、地点、人物,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表演战争”发生的时间是
1952年秋,地点是当年朝鲜战场的金城前线,人物是祖国赴朝慰问团,具体说是该作者
所称呼的“乔哥”等。只不过当年还真没有这段历史!根据史载,第二届慰问团由刘景
范为总团长,陈沂、李明灏、胡厥文、周钦岳为副总团长,规模比第一届大了一倍,共
有9个分团,代表性也更为广泛,还包括了宗教界、海外华侨及少数民族代表。慰问团
到达朝鲜时,上甘岭战役正在激烈进行。总团和这九个分团分别是:
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总团及各分团团长、副团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括弧
内为所代表的单位)
总团团长刘景范(中国共产党),副团长陈沂(中国人民解放军)、李明灏(无党派民
主人士)、胡厥文(中国民主建国会)、周钦岳(无党派民主人士),秘书长李颉伯(
中华全国铁路工会),副秘书长严仁赓(北京大学教授)、马仪(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
团)。
第一分团:团长吴觉农(中国民主建国会)。副团长沈兹九(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
)、张修竹(中华全国总工会)、叶笃义(中国民主同盟)、于振瀛(中国国民党革命
委员会)、于洲(中国铁路工会上海区委员会),副团长兼秘书长吴钊统(中国人民解
放军后勤部队),副秘书长罗子为(中国民主同盟)、江汉(中国共产党中央直属机关
)。
第二分团:团长辛树帜(西北农学院院长,无党派民主人士),副团长玉苏甫夫(维吾
尔族,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曹醒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周维新(回
族,甘肃临夏南关清真大寺教长),副团长兼秘书长秦川(中国共产党中央西北局宣传
部),副秘书长冯一航(陕西省文教界)、郭羽才(中国共产党西安市委员会)。
第三分团:团长王文彬(中国民主建国会西南办事处),副团长朱丹南(西南文学艺术
界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尹超凡(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
第四分团:团长胡厥文(兼),副团长陈同生(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华东总分会)、
朱春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方令孺(女,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民主妇女联
合会),秘书长章靳以(复旦大学教授,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副秘书
长李玉轩(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华东总分会)。
第五分团:团长张轸(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副团长卢文新(中国人民解放军中
南军区)、孙耀华(中国民主建国会)、唐午园(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工作委员会)
,秘书长王道金(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副秘书长季冠清(河南省总工会)。
第六分团:团长张明河(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副团长谭志清(天津市工商业联
合会),副团长兼秘书长王炳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空军部队),副秘书长田野(天
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第七分团:团长陈先舟(中国民主同盟东北总支部临时工作委员会),副团长陈元直(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松江省分会),谢凤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秘书长关
梦觉(中国民主同盟东北总支部临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邵正田(中国人民解放军
东北军区公安部队)、巩天民(中国民主建国会沈阳市分会筹备委员会)、乔传珏(中
国民主同盟旅大市支部筹备委员会)。
第八分团:团长王向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副团长王力华(中国人民抗美援
朝总会)。
第九分团:团长宁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东北临时工作委员会),副团长蚁美厚(
归国华侨联谊会筹备委员会)、李象九(中国民主建国会西安市分会),秘书长崔明山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后勤部队)。
——摘自《抗美援朝研究》
上面这段史料十分清楚地表明,第二届赴朝慰问团中没有一个来自四川的分团!与四川
有关的是第三分团。这第三分团的正式称谓是“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西南分团”,由来
自云贵康和重庆及四区(川南、川北、川东、川西)的代表组成。全分团共有70人,其
中正式代表为40人,文工团23人,工作人员7人。
当然这里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这第三分团里有来自四川的代表,该文作者非正式地称
其为“四川分团”,似乎也马马虎虎、勉强说得过去。如此就要再仔细查一下,这正式
代表里面,究竟有没有该文作者所说的那位:“他是四川省的劳模,我哥哥当年的车工
徒弟,我叫他乔哥,现在已是所在丝厂的车间主任,分管动力部。”
我们来看一下,第三分团的具体代表名单:
第三分团团长王文彬(中国民主建国会西南办事处),副团长朱丹南(西南文学艺术界
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尹超凡(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
部队代表姜洁(女)、朱玉峰、肖风岐、张克刚、房泽山、韦晨爽、王青农、武健初、
于世法、唐超汉、李根沅、王振明。
工人代表(劳模)牛汝森、袁盈初、马忠才、李忠和、杨嘉华(女、劳模)。
农民代表(劳模)邬纪发、张莉蓉(女)、李万贵。
青年代表何大海、刘文权。
妇女代表车毅英(女)、龚子杨(女)。
文教界代表刘继祖、王福明。
兄弟民族代表巴登(藏族)、何现龙(彝族)、梁绍福(女,苗族)。
民主党派代表邓后炎、林诚毅,工商界代表朱已训,宗教界代表宋杰人,归国华侨李镜
天,模范军属易登瀛、王淑贞(女),机关干部代表黄宗卿。(名单引自《支援抗美援
朝纪实》第426、427页,为行文方便,次序等略有改动)
名单中工人劳模为两人:(劳模)牛汝森、杨嘉华(女、劳模)。其中只有牛汝森是男
的,与该作者“他是四川省的劳模,我哥哥当年的车工徒弟,我叫他乔哥,现在已是所
在丝厂的车间主任,分管动力部。”的条件,有些相符或相类似的。但顾名思义,这“
乔哥”亦当姓“乔”啊!这位却是姓“牛”,叫汝森,与该作者文中的“乔哥”根本就
不搭界!当然不排除有人会梗着脖子硬说,姓牛就不能叫“乔哥”了?!幸好这位劳模
牛汝森名气够大,而且的确到金城前线观过战,我们可以进一步对照与作者的这位“乔
哥”能否对上号!
尽管牛汝森也属于的第三分团,同样也是劳模,但却是云南省的代表,与四川是风马牛
不相及。巧合的是这位牛汝森劳模去过前线也观过战,但与该文作者描述的“乔哥”观
战大相径庭!牛汝森劳模去的是五圣山,而绝非作者所说的“龙凤山”;与牛汝森劳模
一起在五圣山观战的,是大名鼎鼎的陆柱国!该作者描述的是“到炮兵观测所来的三位
代表,自然有乔哥”,显然对不上号!更重要的是,这位牛汝森劳模是云南的代表,与
该作者所说的“他是四川省的劳模”的“乔哥”,的确联系不上。
通过以上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1952年秋天,到朝鲜金城前线慰问的
祖国第二届慰问团中,根本就不存在该作者文中宣扬的“这支慰问分团来自四川”和那
位被称为“乔哥”的代表。既然没有所谓的“四川分团”和“乔哥”代表,这战争表演
给谁看呢?没有了观众,这战争还能表演吗?!
三、子虚乌有的“川剧表演”
既然不存在该文所说的“四川分团”和叫“乔哥”的代表,那会有“川剧的折子戏”吗

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还是先看一下该文是如何描述的:“慰问团带来一台川剧的折子戏。最有名的演员都来
了,丑角有周企何,旦角有陈书舫,他们在四十年代就红遍川南川北。”,“第一个节
目是周企何的《花子骂相》,花子嘲弄官僚,体现了古代的阶级斗争,周扮演的花子骂
得痛快之极,四川方言幽默,看得观众满堂喝彩。第二出是陈书舫的《秋江》,她把尼
姑陈妙常思凡的心境演得缠绵又细腻,直看得人回肠荡气。第三出是《小放牛》,由青
年演员晓艇、晓舫(陈书舫的女儿)载歌载舞的用旧调新词赞美四川改天换地。……。最
后一出是《八仙过海》,表现何仙姑、吕洞宾等仙人和虾兵蟹将大打出手”(摘自《表
演战争》原文)。文中提到的川剧折子戏演员有:周企何、陈书舫、晓艇、晓舫,何仙
姑、吕洞宾等八仙和虾兵蟹将(八人以上),再加上跑龙套的和乐队,差不多得有三十
人才能打住。可惜的是,实际上这个分团里只有23名文工队员,其中三人还是电影放映
队的!根据时任分团副团长的朱丹南回忆,“另有文工队20人,电影放映队3人”,“
…李根源任队长,有著名曲艺艺人、杂技演员李德才、邹忠新、周连春、刘翠英参加的
文工队”(引自《支援抗美援朝纪实》第414页),里面没有出现周企何、陈书舫等著
名川剧演员的名字,也不具备演川剧折子戏的条件!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历史漏记了?或者周、陈二人去了没记?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
如果周企何和陈书舫想要在该作者编造的时空里,到“龙凤山”去演出所谓的“《花子
骂相》”和“《秋江》”,那非得有孙悟空的本事才行!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周企何与陈书舫,当时正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
大会”!根据史料记载,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是建国后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
的戏曲会演。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主办。于1952年10月6日——11月14日在北京举行
,共有京剧、评剧、越剧、川剧、豫剧等23个剧种的1600多个演员,演出了82个剧目,
包括传统戏63个,新编历史剧11个,现代戏8个。这也就是说,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
出大会举行的时间,恰好与第二届赴朝慰问团在朝鲜活动时间基本相同!综合各种历史
记载,参加此次演出的川剧演员,主要有张德成、贾培之、陈淡然、曾荣华、袁玉堃、
谢文新、阳友鹤、杨云凤、陈书舫、许倩云、刘成基、周裕祥、周企何、吴晓雷、唐彬
如等,参演的主要剧目有《柳荫记》、《秋江》、《评雪辨踪》、《送行》、《五台会
兄》等。这些史料充分说明,周企何与陈书舫绝无可能在这个时间段,去参加该文所编
造的所谓“川剧折子戏”!
行文至此,回过头再来看看该文作者,栩栩如生的描述:“这出戏得到七团团长的百般
赞许,他对慰问团表示,他的七团要打一仗给慰问团看,邀请代表们到前线观战!”(
摘自《表演战争》原文)这段文字清楚地告诉读者,正式由于这台“川剧折子戏”演得
好,所以“七团团长”要给来家乡的代表——“乔哥”等,“表演战争”!经过上面考
证,这“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第三分团”里,只有一个20人的文工队,演不了该文作者所
说的“川剧折子戏”,也不存在周企何与陈书舫等,在该文所说的时间,跑到朝鲜的金
城前线演出“川剧折子戏”的任何可能,那“表演战争”的基础何在?!皮之不存毛将
焉附,冰山的角都化掉了,冰山还能不塌吗?!最可笑的是,该文作者对其创作出的这
段虚假“回忆”,却充满了真挚的、火辣辣的感情:“……四川方言幽默,看得观众满
堂喝彩。……把尼姑陈妙常思凡的心境演得缠绵又细腻,直看得人回肠荡气。第三出…
…。乡音乡情唤起我们思念之情,激动地把手掌都拍痛了。”这段妙文像绳子,无情地
将该文本作者自己牢牢地绑在说谎者的耻辱柱上!
四、记忆错误还是故意编造?
我们知道,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的记忆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那该
文作者会不会是记忆错误呢?比方说,将第一次慰问或第三次慰问发生的事,由于某种
原因错记成第二次慰问了?
那就让我们将抗美援朝的三次慰问,统统归纳分析考证一下,看是否有这种可能。
根据史载,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时间,是1951年3月12日至5月底。慰问团共有
575人,其中正式代表210人,曲艺服务大队86人,文艺工作团85人,电影放映队17人,
工作人员及记者88人,其他行政警卫人员92人。
来自西南区(包括当时的四川)的代表组成第二分团,具体为:
第二分团(代表18人,文工队人员11人)
团长王文彬(重庆市民主建国会),副团长陈播(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秘书长
王一知(女,云南省华侨联谊会)。
代表:欧松波(解放军西南军区)、崔宗复(民盟)、纪希辰(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协会
)、刘文权(重庆市学生联合会)、杨文远(解放军西南军区)、唐超汉(解放军西南
军区)、丁乙(解放军西南军区)、辉野(解放军西南军区)、陈临彬(川南学生联合
会)、许庭星(重庆市民革)、刘盛亚(重庆市文联)、李义芳(女、朝鲜族、重庆市
新闻工作者协会)、文路(女,西南民主妇女联合会)、沈底天(重庆市总工会)、孟
贵彬(解放军西南军区)
文工队:宣海池、潘茵帆、徐尔充、刘致中、王啸(回族)、高如星、李书军、陶英、
王昭麒、王万喜、曹家定
(名单取自:抗美援朝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上述史料告诉我们这样几个事实:1、第一届慰问团赴朝的时间——1951年3月12日至5
月底,与刘文对不上:“1952年秋,祖国赴朝慰问团来到金城前线。”(摘自刘的原文
);2、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正式代表名单中,没有刘某人所说的“乔哥,现在
已是所在丝厂的车间主任”(摘自刘的原文);3、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第二分
团文工队中,也没出现该文中所说那几位川剧演员的大名,所以也不会有“川剧折子戏
”的演出。因此可以确定,第一次赴朝慰问期间,无论时间还是空间以及人员组成情况
,都不存在刘文所讲的“表演战争”,能够产生的条件与任何可能。
有关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的有关情况及分析研究,前面已有详述,此处不复赘言。
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共5000余人,1953年10月4日赴朝,12月18日离开朝鲜,时
间差不多。而且川剧演员周企何和陈书舫等,确实参加了第三届慰问团,该文作者所在
的部队,也确实有可能观看这二位的川剧表演。但问题的关键是,刘某人所说的“表演
战争”,能否出现在1953年的秋季?
尽管有这么多的相符条件,同样不存在该文作者言之凿凿“表演战争”的可能,因为《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于1953年7月27日!因此1953年的10月——12月间,该文作者即便
是观看了文中所说的川剧折子戏,却失去了“表演战争”条件与可能!即使是该文作者
所在的团有心“表演战争”,那还得美军配合不是!
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和考证,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该文作者编造的这个“表演战
争”的谎言必须、也只能在1952年的秋季!否则这看起来像真的一样的弥天大谎,哪有
表演的时间和空间!?
其实该文作者编造的这个谎,编的还真不是一般的好!因为网上不太容易查到,有关第
二届赴朝慰问团的详细资料。如果不是恰好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于1952年10
月6日——11月14日在北京举行,如果大会恰好没有评奖也没有公布获奖名单;如果不
是周企何和陈书舫恰好也参加了,恐怕这“表演战争”的弥天大谎还真就很难被戳破了
!该文作者很不幸的是,笔者恰好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恰好手里又有这方面资料,于
是,该文作者这虚拟的战争无法再表演下去了!
既然这篇“表演战争”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该文的另一部分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
少可信度呢?!
至于这位有身份、有地位的作者,为什么要制造出这么一个弥天大谎来,最好还是由其
自己来解释吧!
刘家驹:我经历的朝鲜战争(外一篇) 编辑本段回目录——饥饿篇
——略——
表演战争
1952年秋,祖国赴朝慰问团来到金城前线。
一天,营部通知我,说慰问团有个代表要见我。什么人?传话人说不清楚。我知道这支
慰问分团来自四川,肯定是家里人带来嘱咐,我喜出望外,跟连长打了个招呼,一气跑
了十多华里来到师部。慰问团住在师部附近的一条山沟的小坑道里,我见到要见我的人
。他是四川省的劳模,我哥哥当年的车工徒弟,我叫他乔哥,现在已是所在丝厂的车间
主任,分管动力部。他果然带来我父母的问候,好长时间没写信回家了,他们都牵挂我
的死活。代表团成员将分头给部队作鼓舞斗志的报告,谈家乡的新气象、新面貌。乔哥
是搞阶级斗争的积极分子,他悄悄告诉我重庆的肃反大逮捕,一夜就抓了七千人,镇压
了好几百。他的丝厂厂长肖渊也给枪毙了,肖是留日的,有缫丝专业技能,枪毙他是有
人说他是日本特务。他夫人收的尸体火化未烧尽,连肉带骨头的装了两坛子运回浙江老
家。乔哥还告诉我一件高兴的事,慰问团带来一台川剧的折子戏。最有名的演员都来了
,丑角有周企何,旦角有陈书舫,他们在四十年代就红遍川南川北。
过去,我在家就听老一辈人经常谈起他们的轶事,遗憾的是从未见过他们的演出。第三
天,师里安排我们山炮营观看慰问团的演出。地点在离阵地后方十多公里的一片树林里
,这里有高大的落叶松,足以掩蔽500多人的活动。慰问团为我们师一天要演两场,演
出时是高度的戒备,场地四周设有防空哨,敌机一来就鸣枪示警,同时,安排了慰问团
和部队疏散的路线和防空地域,还专门有一个高炮营保护。那天听完代表报告,乔哥又
坐在我身边陪着我观看演出。第一个节目是周企何的《花子骂相》,花子嘲弄官僚,体
现了古代的阶级斗争,周扮演的花子骂得痛快之极,四川方言幽默,看得观众满堂喝彩
。第二出是陈书舫的《秋江》,她把尼姑陈妙常思凡的心境演得缠绵又细腻,直看得人
回肠荡气。第三出是《小放牛》,由青年演员晓艇、晓舫(陈书舫的女儿)载歌载舞的
用旧调新词赞美四川改天换地。乡音乡情唤起我们思念之情,激动地把手掌都拍痛了。
最后一出是《八仙过海》,表现何仙姑、吕洞宾等仙人和虾兵蟹将大打出手,剧情说明
书上说,志愿军就是八仙,打败侵略者的法宝就是全国人民作坚强后盾。乔哥兴奋的告
诉我,这出戏得到七团团长的百般赞许,他对慰问团表示,他的七团要打一仗给慰问团
看,邀请代表们到前线观战!我一听十分欣喜,七团团长是川南人,1938年只身跑到陕
北参了军,他的乡音未改,乡情更浓烈。我说:“好啊,让你们看看我们是怎么用真刀
真枪打美国鬼子的,你回去够你摆一辈子的龙门阵!”看戏归来,营长把各连排以上干
部留下。营长只说了几句:我们准备配合七团二营五连打641(我们给敌人阵地的编号
),每连弹数是240发,还有喀秋莎连、炮41团的一个105火炮连和我们协同,炮火准备
时间是明天上午9时。给慰问团的表演战斗和部署就这么简单。
我们已和敌人对峙近一年,敌我阵地犬牙交错,像这样的小打小闹,每个月要打好几回
,我们称之为“挤”阵地,来来回回的争夺,目的不只是争地盘,而是诱杀敌人的有生
力量。比如攻打641,我们已打过好多次,无需作多大准备,说打就打,有现成的射击
诸元,最大的准备就是炮弹数量。我回到阵地,连长分配给我们排60发炮弹,只需10分
钟就可以打完。我从乔哥那里知道,慰问团要来观战,观看的位置肯定是在我们阵地后
面的龙凤山。龙凤山山势突兀,又居高临下,可以看到敌人一线营垒的全景,山上有师
的前进指挥所,团指挥所和我们营的炮兵观测所。我还打听到,师团都安排人给慰问团
做现场解说。我在电话里要求营长也安排我,营长知道我在慰问团有亲人,满口答应。
第二天,我提前来到龙凤山我们营的观测所。等了半个时辰,慰问团一行在师警卫连的
护卫下爬上山来了,他们有12个代表和8个演员。据说,来的人都经过严格政治审查的
,他们分成7个小组,到炮兵观测所来的三位代表,自然有乔哥。山上的指挥所都是土
木结构的掩蔽部,活动面积小,只能容下三到五人,原值班的和通信人员都撤走,瞭望
孔有 30——50公分宽,可供三人观望。师领导担心不够,还让工兵连在附近又构筑了
几个临时观察所备用。我们的观测所有一架20倍的炮对镜,一个代表往镜里瞧时,兴奋
的喊开了:呀呀,敌人从工事里伸出来的枪都看见了!我向他们三人介绍了敌我态势,
这场战斗用多少炮弹打,多少人攻。他们仨听得新奇又新鲜,傻傻地张着嘴。更让乔哥
感动的是,他在家乡见我时,我还是个娃娃,现在已是带兵的排长了(其实还是见习的
),表扬说:老弟呀,你像个官了。我把炮对镜对向攻击目标641,还给他们配了两个
望远镜。我一边讲解,一边给他们指示目标。这是一条横向拖长的山梁,641是山梁中
段隆起的山包,面积约百十平米,美军只用一个排依托水泥工事在防守。我们攻击部队
从我方的610阵地出击,顺山梁到641约400米距离,为了给慰问团观看清楚,攻击路线
和战斗队形,全都选择在面向我们的斜坡。三位代表听我的介绍,已急不可待,巴不得
马上看到敌人灰飞烟灭。到各观察点的代表都已在掩蔽部就位,山上出现了一片难耐的
寂静,等待我们的炮火准备。
9时整,龙凤山左侧喀秋莎阵地的炮火首先响起,这是苏联二战后期发明的多管火箭炮
,一个齐射同时打出64发,给敌人以突然袭击。两分钟之后,百炮齐鸣,千百发炮弹从
龙凤山前掠过,肉眼都看见弹丸在空中飞行,无以计数的小黑点,很像蜂群出巢,带着
尖利的啸声扑向敌人的阵地!霎时间,641山头上弹着密布,一簇簇烟柱冲天而起,接
着传来地动山摇的炸裂声,火光闪烁,石块泥土在硝烟中上下翻飞,三位代表看得兴奋
的跳起了脚,嘴里直叫:啊呀呀,真了不得,了不得!火炮的射击还没停,我步兵一个
排从617阵地出动接敌。等炮火延伸,步兵排加快了前进的速度,边冲击边用手中枪射
击。当他们离敌人阵地不到100米时,突然从残存的工事里一挺轻机枪复活了!攻击的
先头班倒下了,跟进的一个班给打的往坡下翻滚。我的心沉了:我们使用了比过去打
641多两倍的火力,为什么还不能彻底摧毁敌人工事?很快,团的82炮连进行火力支援
,打了五分钟,敌人机枪哑了。五连的又一个排很快向641靠近,刚接敌到150米左右,
敌人从642阵地上扑下来一个班,手中全是冲锋枪。过去,敌人是不敢白天反击的,为
什么今天竟敢出来碰硬?我们的第二个排也给突如其来的增援火力打得趴在坡上。炮火
不能支援了,因靠敌太近,怕误伤自己人,就这样僵在那里,都用自己手中武器对射。
这时,我发现这场战斗的指挥者在一块石头边上正挥动手臂,不一会,后面上来一挺轻
机枪,卧在他身边不住点的向641阵地射击。敌人大都趴在残留的工事、堑壕或弹坑里
顽强的对我进行阻击。机枪打了一阵,丝毫不能掩护步兵前进。我突然想到,过去我们
“挤”阵地,都是多路攻击,敌人总是措手不及,惟独这次是专为代表观看,仅选择一
个光秃秃的山坡,而且还是单一的路线在出击,只为看,不为战,把战士生命当了儿戏
。敌人开始在我进攻道路上进行炮火拦阻射击,五连全暴露在山坡上挨打。在岩石边的
指挥员已无能为力了,我看到他把挂在胸前的一只小羊角号放到嘴里,我虽然听不到号
声,但我能猜度他是在下达撤退的号令。果然,上去的两个排连滚带爬的退下来了,只
剩下十几个人。山梁上没有枪声了,战斗已停止。我们的三位代表都长叹了一口气,他
们没见到消灭一个敌人,看到的是自己人死了一大堆。他们惶惑的脸上似乎都是在责怪
自己,不该来看一场用生命表演的战争。我安抚他们说,失败是兵家的常事。乔哥保证
说,我们回到四川不会乱说的。七团团长在战场上培养了争强好胜的脾性,这次却在祖
国亲人跟前大丢了面子。
送走慰问团,他火冒三丈,要惩处指挥战斗的二营副教导员。团长之所以用他,一是年
轻,二是四川人,如让代表们看他打了胜仗,会给四川人增光添彩的。可惜他辜负了团
长的期望,只能让他上天国去反省。他命令身边的赵参谋,去二营执行他的处决命令。
赵参谋到二营,把副教导员五花大绑拉到一个山沟里,举起手枪对向他脑后勺,问,你
还有什么话要说?副教导员已泪流满面,说“我对不起祖国,对不起团长!我不知道该
怎么打这一仗——团长是要我表演啊!排兵布阵都是你们来制定的,我的失职是没有拿
下阵地。”赵参谋的心颤动了,这场战斗是他和团长来二营部署的,团长还特别指名要
副教导员代连长指挥,自己也有重大责任。他慢慢放低了枪口,回过头对跟在身边看他
执行死刑的营长和教导员说:“你们给他松绑带回去,等候发落。”赵参谋没直接去找
团长解释他不执行命令的原因,即使他敢去,也会尝到苦果。他先找了慰问团副团长,
请他出面干预。这位副团长是从部队转到地方的,他和我们师政委交换意见时说,责任
不在基层,不能再用干部的性命去抵偿这场战斗的损失,希望枪下留人。副教导员给保
下来了,撤职任副指导员。回国转业回四川,在一家大厂做保卫股长。多年后,我见到
已是某步校教研室副主任的赵参谋。旧事重提,他说,这明明是团长好胜喜功,不惜人
命,自己下不了台,还诿过于人,要那个副教导员给他垫背。养兵用兵,为祖国生存而
战,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在朝鲜用了“保家卫国”的口号多少还体现了些爱国主义精神
,可我们这位团长打的这一仗,我不知该用什么词汇来为它定名。
米国佬真实的“娱乐观众的好莱坞式格斗演出”:斯麦克行动编辑本段回目录
【米国佬的详细记录】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第一卷)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1970)第十七
章 寒冷的前线]
作者:沃尔特·G.赫姆斯 [美国]
http://warstudy.com/history/cold_war/kwar_us_army/truce_tent/01
(美国第1军)第7师在1月参加了一项空中-坦克-炮兵-步兵的协同作战实验。
这项行动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2月中,美国空军联席会议在汉城决定采纳克
拉克将军的指示,发动一系列的空中地面协同作战实验。他们制定出了3项实验计划。A
.24架战斗轰炸机带着简单的指令和事先由空军人员侦测好的目标进行轰炸。 B.由师
一级的战术空中控制组指挥的不带任何预先指令的8架战斗轰炸机进行轰炸。C.与上述
计划B相同,但是由4架战斗轰炸机来执行。
当第8集团军的作战参谋人员就此事同第7师的史密斯将军交涉,他建议用这种空中
努力与坦克-步兵袭击以抓获俘虏相配合,准备作战的任务落在了第31步兵团肩上,S
-3霍华德·H.库克塞上尉在1月15日将一次被称为斯麦克行动的计划制订了出来。
选择试验出击的目标是一座称为斯巴德山,是敌人在猪排山后东面的一个防守战术
据点。在出动了125架次战斗轰炸机和8至12架由雷达操纵的轻中型轰炸机对猪排山地区
选定好的目标攻击之后,大炮继续轰击。在主防线的后面,1个野战炮营和6个拥有78门
轻火炮和32门中型火炮的其他部队从自己的阵地上向进攻部队提供直接和全面的火力支
援。
在1月12日至20日这段时间里,第57野战炮营在对31团提供支援中单独向猪排山地
区发射了近10000发105毫米炮弹,想要摧毁敌军的地堡和迫击炮阵地,消灭敌军的自动
武器,以便为进攻作好准备。当D日——1月25日临近时,空军军官们访问了第7师指挥
所,接受他们的指令并侦察了目标地区。
由于这项试验保证对空军和陆军双方都有利益,巴库斯和他的第5航空队参谋人员
来到战斗地点,同行的还有史密斯上将和第1军指挥官保罗·W.肯德尔中将和他的参谋
人员。大约有12名记者随行。为了有助于来访者明了这项试验的安排和目的。第7师准
备了一个描述有关试验主要进程方案纲要的综合日程,这份6页的情况汇编的封皮有3种
颜色,显示第7师黑红两色臂章加在蓝色的朝鲜地图上。选择这个三色方面和使用“方
案说明”这个词作标题被后来的结局证明是不幸的。
1月24日空军向所有目标投下了136000磅炸弹和14个凝固汽油箱。第2天早上,步
兵和坦克来到集结地区,空军开始了18次轰炸的第1轮。8架 F-86雷电式喷气机每架携
带2枚1000磅炸弹,飞过诺里交界地区,投下了它们的炸弹。上午10点钟左右,24架雷
电式喷气机以每8架为一编队,对敌军在诺里的阵地进行轰炸。随后,另外24架雷电式
喷气机进行密集轰炸,投下了48000磅炸弹。这样就完成了计划A和B。在坦克和步兵出
动之前,24架雷电式喷气机编为2队攻击了目标。
当进攻部队最后准备时,坦克开动以转移敌军注意力,用炮火来迷惑敌人,然后第
73坦克营(M)的15辆增援坦克出发了。在坦克隆隆驶向他们的阵地时,2组各由4架F-84
雷电式喷气机编队开始了计划C,第1编队的炸弹没有击中Spud山,第2编队只将携带的8
枚凝固汽油箱中的1枚投中在目标上。在空军的最后一次轰炸过后不久,8架F4U海盗式
飞机在坦克和步兵前施放烟雾弹以掩护他们的进攻。但是有些飞机将烟雾弹投掷得过早
而有些未能将弹药投在正确的地方以掩护进攻部队。
当空中阶段一结束,沿着主防线的增援火炮,迫击炮、高射炮和各种自动武器一齐
开火。当助攻坦克开到接近阵地时,他们加入了对敌军战术据点和地堡的炮击。在所有
支援部队,火力指令中心,2营指挥所和步兵火力协调中心之间设立了通讯联络网以协
调有效的炮火。2营指挥官菲利普少校从他的营部指挥这场战斗。身边还有1名炮兵联络
官。
为了强攻山头,菲利普少校下令E连提供1个排。连长选择了他的由小约翰·R.阿
布卡斯特少尉率领的2排去完成任务。这个排已经在类似的地区进行了9次作战演习,知
道如何去做,为了增加取胜的可能性,2支火焰喷射队随同这个排加入了战斗。
由于步兵必须等待空中轰炸结束,攻击未能按原定时间发动,而是根据菲利普少校
的命令开始。不幸由于无线电故障,进攻命令迟到了15分钟,阿布卡斯特和他的士兵出
发晚了,当他们携带个人装备向山脚前进时,支援的坦克和大炮仍然向目标和附近敌军
阵地猛轰。
阿布卡斯特的排到达山脚后迅速下车并分为两个组,2个班从北而开始向山上冲锋
,其余的2个班从南面往上攻。在他们上山的时候,除了3个坦克排炮火外,助攻炮火转
而轰击北面的据点。
当2排向山顶前进时,小型自动武器零乱地开火来迎接他们。中国人直到这几个班
在接近两个指形山脊的地方重新聚集时,才开始猛烈地反击。突然,机关枪的火力变得
密集起来,迫使2排的士兵躲进两个指形山脊山的隐蔽峡谷,凹地使阿布卡斯特的士兵
在机枪扫射下获得喘息的机会,但使他们又陷入另一危险之中,受困在一小块地方,他
们轻而易举地成为中国人从山顶上的战壕里投出的手榴弹的牺牲品。
手榴弹连续不断地落在受困的士兵中间,伤亡人数接连上升。阿布卡斯特少尉胳膊
受了仿,但是他拒绝撤出战场。手榴弹爆炸后到处飞舞着碎片,担架兵面临着来不及将
越来越多的伤兵运走的困难。
派了2队火焰喷射队上来以打破手榴弹攻击,当1名喷射手向山上行进时,他立即被
步枪子弹击毙。第2名喷射手向敌军喷射了一会儿火焰,随后,喷射器出了故障。火焰
吞没了中国人的战壕,只持续了几秒钟,短期内制止了敌军投掷手榴弹。火焰退后,中
国人向凹地投出了更多的手榴弹,伤亡人数继续上升。
看到突击排受阻,菲利浦下令1排前去增援阿布卡斯特的残兵。1排沿着同样的路线
爬上指形山脊。但是敌军的机枪迫使他们纷纷躲避。援助的坦克试图消灭敌人自动武器
火力,由于烟雾和灰尘遮住了坦克手的视线,成效微乎其微。每隔半小时,4架雷电式
喷气式飞机向猪排山地区投下炸弹,不过他们的战斗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阿布卡斯特少尉试图使他的士兵冲出困境。就在他组织一次冲锋的时候,手榴弹碎
片又占中了他的面部和眼睛。尽管他起初拒绝撤退,严重的伤势不久迫使他让步。随排
医生和几个班长都已丧失了战斗力。
由于2个排现在都被阻挡在目标前,菲利浦少校决定将第3个排投入战斗。但是结局
相同。从敌人的战壕里自动武器和步枪的火力伴随着手榴弹阻止了第3排前进并使之遭
受了很大的伤亡。
当团长威廉·B.克恩上校获悉第3排的命运后,他取消了这次进攻并下令残余士兵
撤退,这时所有3个排的长官都受了伤,伤亡总数达到77人。
斯麦克行动的弹药耗费也是相当昂贵的。除了在进攻前一天投下的炸弹和凝固汽油
箱外,1月25日空军又投下了224000磅炸弹和8个凝固汽油箱。助攻的大炮发出了12000
发105毫米炮弹和155毫米炮弹,以及将近75000发50毫米和40毫米炮弹。坦克发射了
2000门多发90毫米的炮弹和 75000发直径较小的炮弹。1个重迫击炮连又射出了4500多
发迫击炮弹。步兵进攻部队射出了50000多发机枪和轻型武器子弹并向敌人投出了650枚
手榴弹。即使对敌军伤亡的最高估计是可靠的,中国人所有伤亡也不足65人。最后,由
于步兵根本就未能接近敌人,1个俘虏也没有抓到。
出了什么差错了呢?回顾一下,人们可以找出各种原因,空中轰炸明显地对很深的
防护战壕和山洞里的敌人几乎没有影响,而且对步兵主攻目标的周围地区轰炸过多。第
二,在轰炸之后,步兵出发向主要目标进攻时间晚了,这就使敌军有时间来准备应付攻
击。由于狭窄前线的进攻,就象早些时候在血岭和伤心岭的那次行动一样,敌人可以集
中牵制小股进攻部队,后者还是相当生疏,指挥在战斗一开始就受到了削弱,当这个排
受阻,敌军使用手榴弹发挥了有效的杀伤力。另外,能够扭转局势的火焰喷射器出了故
障,一些自动武器又卡了壳,主攻排为这次行动演习多次使人觉得有些过分了,而后来
投入的2个增援排却没有得到足够的演习和指点。总的来说,斯麦克行动是一次惨败。
全部行动若是在很小范围的一些步兵和仅与卷入的坦克有关,它就可能记下得到的
经验,不声张地过去。可是还有一个积极热心的记者。尽管这位记者不过是在近期抵达
朝鲜,也没有来到军事行动的现场,在他写的报道中,参加试验的空军,陆军高级军官
,在情况汇编使用3种颜色封面和“方案说明”一词都承担了重要的角色。一部含有不
必要牺牲的电影为来访的军官们放映,这种暗示在美国引起了一场轰动并导致国会进行
简短的调查。
范弗里特的司令部发表了正式声明和柯林斯将军在国会军事委员会前露面足以将斯
麦克行动用正确的观点看作是对敌军前哨阵地发动联合进攻的一种协调方法的试验,而
不是娱乐观众的好莱坞式的格斗演出。国会领袖们接受了军方的解释注定要到雷的斯麦
克事件完结了。这是一次代价高昂的教训,再次证实了无论是从空中或是从地而上的火
力都不足以将躲藏在挖得很好的战壕里的敌人消灭。这场有限战争的优势是在防守的一
方。
【中方叙述】
自上甘岭战役以来,联合国军正面战线地面没有大的行动,只在1953年1月发动了
一次战术行动,被称为“空军、坦克、炮兵、步兵协同作战实验”,美军战史将这次“
实验”称为“斯麦克行动”。这也是范佛里特在第8集团军任司令官期间,进行的最后
一次作战。
这次实验选择的攻击目标是志愿军第23军201团1个排防守的位于铁原西北芝山洞南
侧的205高地,这个小高地又被称之为“丁字山”。
美军这次进攻,有美第1军军长和参谋长、第5航空队司令、远东空军作战处长前来
观战,并邀请了12名记者。
从1953年1月12日至20日,美军支援步兵作战的一个野战炮兵营,向这个阵地累计
发射105毫米榴弹炮弹万余发。24日,美空军向这个目标投下13.6万磅炸弹和14枚凝固
汽油弹。25日,美空军出动100余架次飞机对这个目标进行轰炸,在经过更为猛烈的炮
火准备后,以美第7师一个步兵连发起了攻击。
志愿军防守阵地的1个排等其步兵冲上山脊,据阵地还有几十米时突然开火,并结
合炮火火力,将其赶下山去。美军在这一天里向这个小阵地投下了224000余磅炸弹和8
枚凝固汽油弹,炮兵和坦克发射各种炮弹17万余发,始终未攻下这个阵地。志愿军在这
次小规模的战术作战中,以伤亡11人的代价,毙伤美军150余人(美战史承认伤亡77人)
,创造了奇迹。
美军战史对这次作战评论说:“总的来说,斯麦克行动是一次惨败”,“这时一次
代价共昂的教训,再次证实了无论是空中还是从地面上的火力都不足以将躲藏在很好的
战壕里的敌人消灭。这场有限战争的优势是在于防守的一方”。
此后,联合国军在正面战线中便偃旗息鼓了。
w**********g
发帖数: 1985
2
k*********t
发帖数: 2999
3
尼玛批个谣真费劲呀。不严惩怎么行。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刘家驹造谣抹黑抗美援朝“表演战争” 编辑词条 发表评论(1) 目录
: • 编者按
: • 回忆还是谎言?
: • 刘家驹:我经历的朝鲜战争(外一篇)
: • 米国佬真实的“娱乐观众的好莱坞式格斗演出”:斯麦克行动
: 编者按编辑本段回目录
: 《会议还是谎言?》用详细的拆解,戳破了渣滓们对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污蔑和攻击。
: 与这个谎言不一样的是,在真实的朝鲜战争历史上,还真存在着“表演战争”。只是会
: 让西奴遗憾,这表演的主角是米国人,志愿军只是扮演了被动的胜利的配角。很怀疑,
: 西奴正是对照米国这场惨败,编造了志愿军表演战争那个谣言。

s**********e
发帖数: 33562
4
这个我看过,他的文章的第一句话其实就给整个文章定调了。
当时我也怀疑过相关的部队番号等等。其实,另外一个问题是:要对敌人的阵地发动进
攻,不可能团长脑子一热说明天9点钟打一仗,他就能指挥得动咖秋沙这样的高级武器
辅助进攻的。除非是想被撤职,他不可能不对军,师一级的领导进行汇报。
举个例子,1953年对加拿大军下勿闲北山的战斗,在下定战斗决心后,397团抽调了三
个步兵排,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准备,所有参战人员均实地侦察两次以上,而且在类
似的地形上进行了演习,专门组织了小分队捕捉敌军俘虏以了解敌情。
所以,这种团长一拍脑门说我们明天要打XX高地立刻就拉来火箭炮连进行掩护也没见上
级批准的事情,恐怕是有些让人难以致信。
s**********e
发帖数: 33562
5
又如1953年3月6日,23军201团5连2排对猪排山的袭击行动,有2/3的参战人员进行了6
次实地侦察,排长潜入敌人铁丝网内两次进行抵近侦察。战斗是3月6日打响的,2月12
日营教导员就到排里进行思想工作了。
又如步兵33师98团10连队1089点6高地以南无名高地进行进攻,连长,排长,班长和战
斗小组长进行了3到5次抵近侦察,而且选择相似的地形进行了演习。
w*********g
发帖数: 30882
6
d*******i
发帖数: 1423
7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毛轮不胡咧咧会死啊?谈谈毛泽东的建军思想
学者: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负资产胡锦涛给北大研究生支教团回信
联合国不承认“联合国军”是联合国派遣的各民主党、工商联和无党派致中国共产党的贺信
中国公安部发动群众举报 严查入外籍后不注销户口zt我国各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致中共贺信(全文)
我经历的朝鲜战争之表演篇(转载) (转载)习近平送美国271亿美元的礼物
刘家驹:我经历的朝鲜战争我国地方政府7月来投资已超7万亿引关注
焦裕禄领导下的兰考百名干群参加《河南省人民公诉团》——公诉茅于轼和辛子陵中国民主党派发表联合声明严厉谴责日“购岛”
清河镇林樊社区林家村第一书记天天喊民主的公知其实是民主的敌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慰问团话题: 乔哥话题: 分团话题: 代表话题: 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