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推荐一篇谈改开时代教育鸿沟的文章 (长文)
相关主题
一年前我希望习主席做的日本高等教育免费化,打造全贯通免费教育
比起SAT,高考更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小伙拒绝换座显示了中国年轻人权利意识上升,是好事。
印度高教改革 目标2030年产生六位诺奖得主人大校长称中国最大博士群不在高校在官场
中国人的人口素质会越来越好巴基斯坦29名议员被查出假学历
我来说句,高学历不等于受教育程度高 (转载)中国的高等教育
印度总统称将把高等教育覆盖率提高到30%2020年后中国教育水平可比日本
中国教育主要的问题在高等教育,美国教育的问题主要在基础教育中国地方政府根本不重视高等教育
受高等教育的选hillary,中学毕业的选trump王平只不过是说了一次大实话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高等教育话题: 公平话题: 高校话题: 教育话题: 发展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H****g
发帖数: 14447
1
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再思考
http://www.qstheory.cn/tbzt/llrdmdm2010/zmkjygp/xgwz3/201007/t2
时间:2010年07月25日 15时18分 来源:教育管理研究 作者:赵银生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
均等两个基本方面,主要是高等教育机会的均等和公平。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
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日渐凸显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对我国
当前的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如何解决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提出自
己的思考。
一、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及其原因
(一)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表现
由北京理工大学高教所杨东平教授主持的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
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发现,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是影响我国教育不平衡的主要因素
,阶层差距正在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1.高校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上世纪90年代之后,城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问
题逐渐凸显。1997年至2001年,城市报名人数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农村,2001年城市考
生数首次超过农村,表明高校扩招名额更多地为城市学生占有。2004年城市的报名数与
农村考生达到了增幅的均衡,城乡高等教育差距转变为更为深层的隐性教育差距。据调
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上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学生中农村学生的
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唐山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理工学院2003年在校生中农村学
生的比例占到63.3%,高于2001年这一比例7.9个百分点。这表明,近年来新增加的来
自农村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非重点的地方院校。
2.高校入学机会的地区差异。近几年来,北京、天津、上海的高考录取的重点、本
科、专科学校各档最低分数线,较之中西部地区的湖南、湖北等地的分数线要低100分
左右,引发了社会的非议和人们的争讨。1999年的全国“两会”上,民盟中央常委万鄂
湘教授起草提案,对部分经济发达省市的分数线与一些中部省份相差100多分的现状提
出质疑。2000年, 《中国青年报》以整版的篇幅开辟的“倾斜的高考分数线”专栏,
持续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讨论,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2001年,因山东高考录取分数线
要比北京高100多分,出现了青岛两考生状告教育部侵犯公民平等受教育权事件。2005
年,“高考移民”李洋被报考院校拒之门外,再度使高考的区域公平问题成为社会焦点。
3.正在凸现的阶层差距。近年来,高校学生中的阶层差距逐渐扩大,成为显著的问
题。具有各种资本的优势阶层子女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会,且较多地分布在重点学校
和优势学科。在这些学校和学科,农村学生和弱势阶层的子女逐渐减少。对北京理工大
学部分学院2003级本科生的调查显示,就读于热门的信息技术和设计与艺术专业的学生
中,来自管理、技术阶层家庭的学生分别占57.3%和58.3%,而这两个专业中来自工人
、农民、下岗家庭的学生只有25.4%和29.5%。上述显著差距并非公平竞争的结果:拥
有较多社会资本的高、中级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子女,可以以低于平均分122分的成绩
进入热门专业; 拥有较多经济资本的私企阶层在艺术类招生中,也能够以低于平均分
135分的成绩被录取。
(二)形成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1.经济差距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凸现。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经济社会
发展水平不同,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力度不一,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出
现了明显差异。西部9省区属于高等教育规模低发展潜力地区,普通高校办学条件非常
紧张,经济支撑能力较为薄弱。同时,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围绕
高等教育机会的竞争更加激烈,那些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占优势的社会成员总是具有强
大竞争力,导致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日趋明显。此外,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也是基
础教育阶段机会不平等累积的结果。城乡基础教育的差异,使农村的学生在学业竞争中
处于劣势,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降低。
2.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我国的高等学校大多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
市,本来就存在区域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近年来,在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上,主
管部门采取在全国范围向北京和上海倾斜、在一省之内向省会城市倾斜的政策,加大了
高教机会在各个省份、地区之间的不平等。高教共建则强化了大学对所在地政府的依赖
,加大了这一差距。一份全国部属高校2000年至2002年招生计划的分析材料表明,部属
高校的本地生源比例全国平均水平是44.76%。东、中、西部均值分别为49.66%、40.
69%、31.93%。上海地区3年平均值高达56.99%。高等教育机会初次分配的失衡,以
及强势社会成员以“腐败”参与的再分配,都决定着或拉大了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3.高校收费上涨幅度过快。据统计,全国高校的人均学费从20年前的200元一直上
升到2005年的5000元,近20年间上涨了25倍。南昌大学甘筱青教授调查发现,2004年平
均每个大学生每年费用在1万元左右,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
,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据调查,有25.5%的高中生表示“不愿再升入大学”
,原因是“家庭负担不了上大学的费用”。高校收费标准已经逼近、在部分地区甚至超
过了我国广大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而且,高校之间的收费没有拉开距离,相对于贫困
子弟来说,无论是名牌高校还是一般高校都交不起钱。有些贫困家庭的子女因此放弃了
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二、需要重新正视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
(一)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公平和效率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二者有相互促进的一面,没
有效率和发展,公平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教育公平程度的提高会促进教育总体的可持
续发展;公平和效率又常常是一对矛盾,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必须对何者优先做出
抉择。近几年的高教扩展中,尽管也有扩大西部招生等举措,但主旋律是效率优先、加
快发展,高校共建、收费政策即是其集中体现。高校扩招使高教大众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从总体上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但对效率的过分强调会引发教育的不
公平,上文提到的种种高教不公平现象即与效率优先的政策存在密切关系。公平和效率
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疏离,二者的决定因素不同,一方的改善并不必然引发另一方水平的
降低或提高。扩张政策并不意味着高教公平的自然实现,倾斜的分数线、招生中的腐败
既妨害公平又影响效率;而特困生资助政策既能够改进公平,也会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分层的机制日益凸显和强化,近年来教育
在城乡、区域和阶层之间的差异超出了经济上的差异,这是不正常的。大多数学者认为
,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应根据当前的国情,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不
能一味发展而不顾公平。高教公平失衡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极易激化社会矛盾
、引发社会冲突与动荡,也会影响高等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就促使公平问题的解
决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二)高等教育公平的社会价值
与义务教育相比,高等教育具备更多的私人物品性质,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社会生
存状况。高等教育产出的是相对较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接受高等教育是在如今知识经
济已现端倪的时代能够不被“边缘化”的前提。因此,接受高等教育是现代社会公民的
基本人权,对于那些相对贫穷的求学者,应该给他们提供数量众多、付费较低的学历或
非学历的高等教育机会。高等教育又兼有公共产品的成分,存在巨大的正外部效应,如
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等。因此,不应因经济因素失去选
拔、培养高素质精英人才从事高水平研究的机会,从而降低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为顺
利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不容忽
视。
高等教育公平还可以增进社会的公平、和谐与稳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
基础。教育公平一直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是社会稳定的调节阀,
更是使社会充满活力的助推器。只有最大限度地保证高等教育公平,才能扫除社会各阶
层向上流动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创造的活力。因此,高等教育公平成为高等教
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尺度,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在世界首次高等教育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中提出,“高
等教育应是根据个人成绩对一切人平等开放,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三)高等教育公平政策的限度
由于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高等教育甚至成为了进一步拉大社
会差距的因素。因此,政府对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为人们提供
平等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并以高等教育的公平促进社会的公平。
但是,教育毕竟是由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因素决定的,其反作用是有限的。这就决定
了高等教育公平的作用是有限度的,不能无限扩大。从世界范围看,尽管世界各国在高
等教育公平方面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包括以财政支持那些承诺扩大入学机会、招收弱势
群体学生的院校,对弱势群体学生提供的学业和财政资助等。但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
是发展中国家,来自高社会经济阶层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都非常高,而来自低社
会经济阶层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是比例偏低。他们在二年制学院或夜校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比例,或大多集中在选择性不强和质量不高的四年制大学学习。这些学生主要学习人文
社会科学,而在自然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学习者比例偏低。据美国学者的研究,近20年来
虽然美国白人和黑人之间、白人和拉丁美洲人之间大学录取率的差距已从11%—15%降
至5%,但学位完成率的差距却仍然顽固地保持在20%以上。
高等教育是选拔性的竞争教育,像义务教育那样讲公平优先是不现实的,也无必要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平衡既是历史形成的,也有现实的原因。随着城乡、区域和阶
层之间经济差异的拉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拉大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
使然。只是这种差异不应超过必要的度,即高等教育不公平不能成为经济社会差异的催
化剂,不能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总体可持续发展。同样,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也不
能持过于理想化的态度,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有自己的国情,高等教育还应有
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在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尤其如此。应坚持“效率优先,重
视公平”的原则,在正视和解决高教不公平问题的同时,继续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实
现高等教育质量和规模的增长,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公平问题,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和效率
的协调统一。
三、解决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建议
(一)地区差异的调整
一是要优化全国高校布局。政府要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大对西部省份高等教育经费
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这些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尤其是远程高等教
育。美国通过《土地助学非常法案》支持西部建设高等教育,改变了以前东西部的巨大
差别,曾有力地支持了西部经济的发展。我国发展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也将为西
部未来的发展带来契机。对高等教育落后的中东部省份,地方可以动用社会力量,筹集
教育发展基金。中央政府可以给予一定财政支持,但主要是给予积极的发展政策,改变
这些地区历史上形成的高等教育薄弱的状况。
二是要调整高校招生计划的省际分布。在共建的形势下,东部部属高校给本地一些
招生指标上的倾斜无可厚非,但过分的倾斜则导致“考得好不如生得好”的极度不公平
,也会影响学校的培养质量和部属高校作用的发挥。部属高校应适当减少面向属地招生
的人数,根据考生数量和考试成绩将所减比例分配给其它省份,尤其是向中西部地区倾
斜,既促进所在城市经济和社会快速起飞和发展,也面向全国,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发
展。今年,中国政法大学将按人口比例下达分省招生指标,并综合考虑国家开发西部的
政策、生源质量、地域因素等确定本科招生分省计划。这一举措尽管存在争议,但堪称
“破冰之举”。
(二)高校收费标准的确定
由于高等教育存在比较高的个人回报率,个人承担部分培养成本、交费上学已获得
社会的广泛认同。大学实行免费教育,对于没有机会上大学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高等
教育又存在巨大的正外部效应,因此国家也应当支付一部分高等教育成本,这也无可非
议。目前,之所以存在高校收费的争议(社会声讨高校高收费、高校负责人声称学校入
不敷出),关键问题是10多年来我国没有高校培养成本的权威而科学的核算,一直是一
笔糊涂账。近年来,出现了“理工科人均培养费用一年约1.5万元,文科每年约1.2万元
至1.3万元(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完整意义上的培养成本大概每生每年平均是4万
至5万元(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一年只需7000元到8000元(2004年《市场报
》)”等多种相差甚远的说法。1999年,我国规定按教育成本的25%收取学费,与美国
州立大学的比例相近。但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学生承担的费用却远远超过这一比例:
2003年达到36%,2006年实际上已超过50%,而政府承担的比例只有20%。
据报道,今年教育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出台高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对高
等教育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担,应该做到客观、合理、合法。应充分考虑社会及学生家
长的承受能力,因地、因校、因专业确定。这既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又可以避免更多家
庭因教致贫,或因学费而辍学、弃考等事件的发生。政府应该承担起统筹的责任,通过
权威机构确定科学合理合法的核算、分担标准,并实行高校收费价格听证制度,保证公
众对高等教育运行的知情权。
此外,还应增加高等教育财政性投入,发展低成本的非学历技能教育,逐步向所有
家庭均等地提供最低标准的高等教育。高校也应通过内部改革和外部服务降低培养成本
、获取其它发展资金,降低高校办学资金中学费所占比例,以增强其扩大教育公平的能
力。同时,应继续实行学生资助政策、奖贷学金制度并建立有效的还贷监督机制,以帮
助弱势群体的学生完成学业。
(三)高考录取的阳光操作
当前,涉及高教公平的还有高校录取中的公正问题。在高校招生的选拔过程中,必
须革除那些容易成为腐败温床的制度和政策,如保送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加分
等政策,突出能力标准,保证竞争起点的公平。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是我国目前高校招生
制度改革的举措之一,有利于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灵活选拔高素质的人才,但
其实施过程中的公平问题需要引起特别的注意。据报道,今年复旦大学将通过面试自主
录取300名上海学生,然而这一新尝试并没有赢得公众的好感(《中国青年报》的调查
显示,59.2%的人对此举并不赞同)。该调查还表明,面对高考制度公众呈现出一种矛
盾心态:一方面,人们对目前高校没有招生自主权、“一考定终身”的高考表示不满和
指责;另一方面,公众又对提高高校自主权改革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自主选拔录取试
点工作中,要完善选拔程序和监督机制,增加透明度和社会诚信程度,防止可能出现的
舞弊现象造成竞争不公平。
(四)以教育质量的提高达成高教公平
高等教育公平是对所有社会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机会、质量的一种选择和度
量。大众化教育是在教育质量公平基础上的教育权利、机会平等的教育,不能理解为只
是一种“量”的教育。近几年,在高校招生数量增加、入学机会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质
量危机,高等教育服务质价不符。这将导致高等教育资源浪费,远离高等教育效率目标
;还将使公平的目标出现偏差,因为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不到应有的教育,毕业后也
将面临失业的危险,入学机会均等将演变成为严重的教育过程不公平和教育结果不公平
。这在西方发达国家曾经有过教训。所以,我国的高教发展要走出单纯数量扩张的模式
,更加重视培养质量问题——高校要在扩大招生的同时也要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促进
高等教育过程和结果公平的实现,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山东省威海市教育局
局长助理)
b*******8
发帖数: 37364
2
问题很严重啊,教育路线的问题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王平只不过是说了一次大实话我来说句,高学历不等于受教育程度高 (转载)
发达地区生育率低跟女性受过高等教育后觉醒有关印度总统称将把高等教育覆盖率提高到30%
都他妈受过高等教育,不会用盲人这个词?中国教育主要的问题在高等教育,美国教育的问题主要在基础教育
共产党办大学不如国民党受高等教育的选hillary,中学毕业的选trump
一年前我希望习主席做的日本高等教育免费化,打造全贯通免费教育
比起SAT,高考更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小伙拒绝换座显示了中国年轻人权利意识上升,是好事。
印度高教改革 目标2030年产生六位诺奖得主人大校长称中国最大博士群不在高校在官场
中国人的人口素质会越来越好巴基斯坦29名议员被查出假学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高等教育话题: 公平话题: 高校话题: 教育话题: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