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光明日报》关于国企的系列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相关主题
习近平:决不允许把国有企业搞小了没有国有企业这个基础
经济学角度:如何看国企改革问题季晓南:警惕有人以反垄断为名丑化国企
混改批判(二):告别混改,如何看待国企改革发改委剑指温家宝:理直气壮地做大做强国有企业
新一轮“瓜分国有资产”终于开始了:新一轮国企改方案出炉真正的插管吸血奇葩:国企搞垄断而且不上交利润
名为国企;实则党产地方国企改革细化方案出台 30万亿国资将进入股市
不解“国企混改”之大义坚决挡住第三轮瓜分国有资产的私有化大潮
国资委副主任回应国企工资高:低了就会招工难国有企业是中共盗贼统治的中心环节。
学习时报刊文称灰色权力正吞噬人民福利习近平:怀疑,唱衰国企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国企话题: 国有企业话题: 企业话题: 经济话题: 中国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e
发帖数: 1386
1
看附图
f*e
发帖数: 1386
2
http://www.chng.com.cn/n31531/n647245/n805672/c829470/content.h
引言
如果把中国的经济比作一个人的躯体,那么国有企业就是骨骼,民营企业就是血
肉。只有骨骼强健,血肉才能丰满,两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温家宝总理谈到改革再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
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不久前,本报曾推出以民营经济为主题的
《关注小微企业》系列报道,今起推出关注国企发展系列报道,以“国企怎么样”、“
国企怎么了”、“国企怎么办”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关注和报道国有企业发展变
化。
核心提示
■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面前,中国国企不仅稳定了中国经济,也稳定了世界经济
■如今,在世界500强中,我国央企就有38家。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正在国际经济博弈中拥有话语权
■在众多行业和领域,已形成以国企为支柱、民企为血脉的产业集群,国企与民
企共创双赢的局面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探索,中国国企浴火重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舞台上,展
示出“国家脊梁”的风采
——曾经,国企是亏损的代名词,具有机制僵化、冗员众多、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动力不足等诸多弊端。1994年,我国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总和还不
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
——如今,大型国企特别是央企是活力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中国央企走出国门,
活跃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用骄人的业绩演绎了“大象快跑的故事”,提升了中国的整体
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在2011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央企业已有38家上榜。
“在并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我国的国企改革发展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成
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取得了巨大成就。”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
国企在改制中焕然一新
事非经过不知难。
作为汽车工业的元老企业,一汽曾是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典范,大工业的工厂规模
、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大一统的工作秩序,在当时不知羡煞了多少企业。
然而,“大块头”也会成为大包袱。沉重的社会负担、僵化的机制、落后的生产设
备……国有企业不仅自身缺乏良性发展的机制,低下的效率使其在市场上甚至没有能力
与乡镇企业竞争。
谈及当时国企的困难,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深有感触:“1993年,宝钢人均钢产
量200吨,而国际水平是600吨,沉重的人员负担,制约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在最困难的1998年,5.8万户国有企业中有三分之二以上亏损,国有及国有控股亏
损企业亏损额为近千亿元。国企改革也因此被称作“最难啃的骨头”。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许多国有
企业都在市场竞争的“洗礼”中经历了阵痛。寻求更加深刻的制度变革,成为国企改革
的时代要求。
从1994年开始,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现代
企业制度试点在100家企业推进。经过不断改革探索,国有企业从承包制走向股份制。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江平说:“从国有财产到国有资本的变化,国有企业改制找到了正确
的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江平说,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让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
市场主体,更探索出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具体途径。到2000年,国有大中
型骨干企业80%以上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国企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再不是负债累累、困难重重,如今的国有企业已是行业的排头兵、国民经济的支柱
力量,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完成宏观调控目标、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等方面,国有
企业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保增长促经济回升,中央企业是中流砥柱
;保民生履行社会责任,中央企业同样坚定不移。
在最困难的2008年,中央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0.8%,但上交税金不降反升,达到
10426亿元,同比增长18.6%。大部分中央企业在严峻的形势下,承诺并切实做到了“企
业不裁员,员工基本收入有保障”。据不完全统计,中央企业2009年主动招收应届毕业
生20多万人,比2008年增长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宇说:“可以说,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稳定了中
国经济,中国经济又稳定了世界经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
退、合理流动机制。研究推进铁路、电力等行业改革。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
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
事实上,国企正在做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首先,从数量上,国有企业的数量虽然在减少,但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
力大大增强。从2002年到2010年,全国国企数量平均每年减少7500家左右,但同时,销
售收入年均增长18%,国企利润年均增长23%。从2003年到2010年,中央企业数从196户
减少到129户;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4.3万亿元。
——其次,在分布范围上,“十一五”以来,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
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有经济的比重在降低,但综合实力、影响力、
控制力大大增强。
一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和资源枯竭的国有企业通过政策性关闭破产退出市场,一
批国有中小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放开搞活。
——此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中央企业进行了多次重组,企业户数从
196家减少到现在的118家,全国共有1299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布
局的优化为科技创新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提供了条件。
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奥运场馆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凝聚了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成果
,“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和“歼十飞机”工程等更成为自主创新、
集成创新的典范。
从东部到中西部,从国内到海外,国有企业犹如一支支雄师,在地球各个角落响
起进军的号角。20世纪全球十大建筑之一的香港新机场、世界最高钢筋混凝土建筑俄罗
斯联邦大厦等一批高难度、标志性建筑“作品”上,镌刻着中国企业的名字:中交集团
、中冶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
据国资委2010年底公布的数据,央企在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的国内企业中的比重占
到70%,共有海外企业和机构5900多家,资产总额达到4万多亿元,接近央企总资产的1/
5,实现利润占央企利润总额的1/3。
梦想的火种,正在绽放最激情最绚烂的烈焰。2002年至2011年,进入世界500强的
中央企业从6家增加到38家。另有数据显示,在绩效指标方面,中国已有1/3的行业领先
企业赶上或超过世界企业500强。
国企强则国家强
国有经济能否发挥好主导作用,必须放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考虑。拥
有了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有话语权。
“从全球看,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行业集中度偏低,缺乏影响
力和话语权。”邵宁说。
举例来说,宝钢集团营业收入只约为欧洲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安赛乐米塔尔公司的44
%,中航工业集团的营业收入只为美国波音公司的37%。而在高科技产业最具代表性的飞
机制造业中,波音公司和欧洲空客公司生产的客机占据世界民航机市场的近90%。
邵宁表示,当前,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大企业,增强在全球产业发
展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是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的当务之急。
国企做大、做强、做优,是从深刻历史教训中寻找到的正确答案。俄罗斯当年全部
私有化,导致列宁称之为“国家脊梁”的国有企业都没有了,导致整个工业体系的分崩
离析,工业基础至今未能恢复。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为此解释说,“我们自己的老国有企业可能因为
老体制生锈了,你可以给它除除锈,改革机制,卸掉包袱,让它向新型企业转变,但绝
对不能把它变成私营企业。我们要把国家经济的脊梁真正培养起来。”
“国有经济必须在战略性、高技术竞争性领域占优势和主导地位,应理直气壮地做
强做大国有骨干企业。”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梁表示,对待现存的国有
骨干企业,不是“要不要保留”的问题,而是“必须保留,如何搞好”的问题。他认为
,要把发挥民营企业微观活力,和国有大企业在经济命脉和战略产业的支柱稳定作用结
合起来。事实上,人们注意到,在众多国有企业为主的区域内,已经形成国企为支柱、
民企为血脉的产业集群;在一些领域内,国企与民企共赢,创造着中国的发展奇迹;而
在更多的领域,国企的退出,则为民企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高梁表示,当代科技和高科技产业的国际竞争,表面上是跨国公司间的竞争,实际
上是国家间的竞争。所以,在关系国家安全与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保持国有
经济的控制力,既是出于社会主义原则的要求,也是出于国家战略的需要。特别是其中
的大型骨干国有企业,是维护国家经济、科技、国防安全的基础,是国家财政收入和民
生建设的支撑,是以自主创新支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经济基础。
国企做大、做优、做强,必须经得起市场检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
任王勇提出,每一家央企都应该做到“四强四优”。“四强”就是自主创新能力强、资
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四优”就是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
、布局结构优、企业形象优。
尽管如此,国企大而不强,还面临着缺少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缺少尖端核心技术
等问题。“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成为国企发展的战略目标。肩负
着发展重任,承载着民族梦想,国有经济一定能继续创造出新的辉煌,中国企业一定会
跻身于世界强手之林。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看附图
f*e
发帖数: 1386
3
http://www.chng.com.cn/n31531/n647245/n805672/c829453/content.h
国企怎么了?(《光明日报》关注国企系列报道之二)
2012年04月20日
文章来源: 国资委网站
■统计显示:除个别行业外,中国绝大多数行业已经形成市场竞争格局。
■在多数领域,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实现了在市场公平竞争中相辅相成的“共赢”
格局。
■国有经济对产业健康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不可或缺。
“国企搞不好时挨骂,国企搞好的时候还挨骂”——身处种种争议的漩涡之中,国
资委前主任李荣融的话真实地映射出当前国有企业的尴尬与困惑。
国企是个敏感话题,但熟悉国企的人却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对国企、央企不了解,
“国企存在一个如何看待的问题。关键是不能静止地看,要动态地看,看到国企30多年
的探索、改革、困境中突围的过程,要有一种历史的眼光。”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明确表
示,“到目前为止,国企改革没有什么解释不清楚的问题。”
1 “统”与“分”:国企真的垄断吗?
国有企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以央企为例,营业收入从2002年的3.3万亿
元,持续增至2011年的20.2万亿元,增长6倍多。但随着国企发展壮大,有一种观点认
为,国有企业效益好主要是由于垄断,甚至将国有企业与垄断等同起来。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绝大多数行业已经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格局。
118户中央企业中,除2家电网企业、3家电信企业、3家石油石化企业、10家军工企业、
2家粮棉储备企业和1家盐业企业共21家企业外,其他企业都处于竞争性领域。
在饱受争议的石油石化行业,客观地说,其上游勘探开采环节具有较强的行政垄断
性。但国家对这类高度稀缺性或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部门采取垄断性经营是必要的。
世界主要50个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中,76%的国家只有一个石油公司,20%的国家不超过
3家石油公司。应当说,这个垄断地位是国家给予的,并不是企业自己定的。为了有计
划、有秩序地开采油田,防止一哄而上抢占资源,国家没有放开石油开采。
在电信行业,虽然公众对电信价格等问题有诸多诟病,但出于国家安全和战略布局
的考虑,我国对电信产业实行了改革重组,并且已然由“一家独大”的状况变为形成了
3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其
目的就在于形成适度、健康的市场竞争格局。同时,电信增值服务业务已经处于充分竞
争状态。
专家提出,电信价格逐步放开是大势所趋,眼下电信业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在深化
改革过程中不断加以解决。
在煤炭行业,近年来通过资源整合以及“关停并转”小煤矿等一系列措施,煤炭业
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但行业内竞争仍然较为激烈。
在国有企业比较集中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已
经形成充分竞争格局。
即使在一些带有行政性垄断性质的行业中,国有企业也不存在通过垄断地位获取超
额利润的行为,并且在一些特殊时期承担了较多的社会责任。
事实上,世界上许多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型跨国公司的垄断。相比之下,我国
企业的规模、实力差距很大。中石化是亚洲最大的石油公司,但营业收入仅为壳牌公司
的66%;宝钢营业收入只为米塔尔钢铁公司的44%;东风、上汽和一汽的营业收入总和仅
为丰田的一半。从提升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的大趋势角度,必须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提高国有企业的规模和控制力,加快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
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并不是垄断,但同时也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监管体系,加
强对具有垄断经营企业的监督,防止其利用垄断地位损害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
2 “进”与“退”:国企改革真的是“国进民退”吗?
一些学者以一些国企兼并重组私营企业的个案为例证,得出中国经济出现“国进民
退”的结论,认为国有资本在掠夺私营资本,压缩了私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这种观点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把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发展对立起来是十分有
害的。
“国有资产增长快了,利润率提高了,会指责你‘国进民退’;如果利润率低了,
说你低效率,国有不如私有,主张‘国退民进’。”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卫兴
华看来,国有资产绝对量的增加,并是靠挤压私有制经济取得的;与私人资本更快的增
长相比,国有资产的相对量是降低的。
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到2010年间,国有企业的户数占比从39%下降到4.5%;主营
业务收入占比从52%下降到27%;利润总额从36%降至27.8%;从业人员从60.5%降至19%,
税收从65%降至37%。
断言国企整体亏损也是违背事实的。2002年至2011年,中央企业缴纳税金由2926亿
元上升到1.68万亿元,增长5倍多。而与此同时,国企税负大大高于其他类型企业。来
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钢企税负差异很大,吨钢含税率最高的是鞍钢,高达
320元,宝钢、武钢为250-300元,而一些民营小钢企仅为几十元。
固有的经济理论暗示,私有比国有企业更有效率,因为私有制提供了激励,而公有
制却做不到。果真如此吗?
数据显示,从工业增加值率看,1998年-2006年,国企最低为2005年的32%,而私营
企业最高为2006年的27%,国企的最低值也高于私营企业的最高值。从劳动生产率看,
2005年和2006年国企分别为11万元和14万元,而私企分别为5万元和7万元,差距很大。
应该看到,在我国经济发展实际中,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
系,两者在产业发展中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一些国有大企业发挥产业价值链条的带动作用,提供平台,整合资源,促进了产业
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带动了华为、中兴等设备制造商等
多分支领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与中国移动合作的2000多家内容服务商中民营企业
占90%以上;中国建材集团通过资本运营、联合重组,与众多私营企业共同组建了南方
水泥集团,统一质量标准,改变了浙江水泥市场无序竞争的状况,结束了数年全行业亏
损的局面,实现了国有、民营经济的“共赢”。
即使在许多民营企业眼里,国企民企也是和谐共生的。
“国企和民企在中国经济结构中是不可分割的。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应由市场来
调剂,不能简单强调某个国企做大了就垄断了。现在的国企与民企基本是在一个平台上
竞争的。”泰富电气集团公司董事长杨天夫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对于石油这样
的领域即使放开了,我也不认为我的企业就有能力进入或者驾驭。”泰富电气集团一度
收购了3家国企,同时它也是另一家大型国企的配套商。
“在有些领域,完全的市场化不适合中国。”三一重工集团总裁向文波也表示,在
一些战略性、资源性、关系民生的、一些非营利的行业,国有企业要做得更强更大,在
好事上做得更好。
有学者指出,把国有企业技术、资本、规模和人才的优势与私营企业机制灵活、风
险意识强的特点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实
际,有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整体竞
争力,不应把二者对立起来。
3 “公”与“私”:国企“私有化”可行吗?
近年来,社会上有一股思潮,主张把国有企业卖掉分光,不分实际情况地提出私字
当头,一卖了之等。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日前就表示,国有企业已经成为中国进一步成
长的主要障碍,经济改革首要任务就是国企的私有化。他建议国企股份应赠送民众。
“如何看待国企,本质上是一个如何看待公有制企业的问题;而如何看待公有制企
业,又是和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紧密相关。简言之,这是一个走什么道路的大是大
非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撰文指出。
有人认为,既然是公有制,那就意味着人人都是所有者,人人都有份。因此,应当
把国有企业的股份和利润平分,这样才能实现财富共享。
“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在用私有制的逻辑解构公有制的关系。在全民共有所有制中,
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所有者,只有全体人民联系起来才能成为共同所有者。”中国人民
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宇如是解析,“如果把国有企业分到个人手中,表面看好像实现了
社会公平,实际是把公有制变成了私有制,而且是个人私有制,其结局是财富会通过激
烈的市场竞争集中到少数大资本手中。”他强调,忽视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会落入
“私有化”陷阱。
也有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国有企业只能存在于非竞争性领域,应该从盈利性、竞争
性领域全面退出”。
且不说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是国企必须有“量”的保
证,更为重要的是,国有企业大多是行业排头兵,对产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带动
作用。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的主要技术指标不仅国内一流,在国际也处于前列。中国海
油2010年荣膺全球能源大奖最高奖项“年度最佳能源企业”,以总资产、销售收入、利
润等指标衡量,7年时间再造4个中国海油;神华集团原煤百万吨死亡率为0.027人,比
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还低;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研发制造的高速列车实现了技术引进向技
术输出的转变;全球前10名的主跨桥梁一半都是由中交集团参与设计建造……
由此可见,国有经济对我国产业健康发展的带动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而目前私营企
业在经济规模、创新能力、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等方面都与国企有较大差距。如果硬性
要求国有企业退出,获得发展空间的很可能不是私营企业,而是外国跨国公司,这无疑
将影响我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安全。
客观的专家指出,少数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不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能够复制的,私
有化也绝不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捷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由历史的、现实的多种因素
决定的,关键要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经济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所有制结构的评价标准,不能只看所有制成分的比
重,还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国富民强。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www.chng.com.cn/n31531/n647245/n805672/c829470/content.h
: 引言
: 如果把中国的经济比作一个人的躯体,那么国有企业就是骨骼,民营企业就是血
: 肉。只有骨骼强健,血肉才能丰满,两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 中,温家宝总理谈到改革再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
: 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不久前,本报曾推出以民营经济为主题的
: 《关注小微企业》系列报道,今起推出关注国企发展系列报道,以“国企怎么样”、“
: 国企怎么了”、“国企怎么办”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关注和报道国有企业发展变
: 化。
: 核心提示

h****s
发帖数: 401
4
斗争很激烈啊!
f*e
发帖数: 1386
5
http://www.chng.com.cn/n31531/n647245/n805672/c829436/content.h
国企怎么办?(《光明日报》关注国企系列报道之三)
2012年04月20日
文章来源: 国资委网站
■红利的分配应当适时调整,让上缴红利成为社会保障基金一部分
■如果过多缩减国有经济占比,弱化其控制力,将危及中国经济安全
■国企要不断做强做优,必须完善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让改革真正惠及全民
近日,美国地标建筑——旧金山—奥克兰新海湾大桥施工进入关键时期。这座大桥
烙上“中国制造”的印记。承建大桥东段的正是中国交通领域国企代表——中交建设集
团振华重工。经过美方计算,将项目分包给中国,美国节约了4亿美元。
这是近年中国国企走出去的一个缩影。
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国企参与世界竞争并引来刮目相看之时,一些国家也意识到中国
国企给他们带来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近来有关“国企私有化”、“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观点此起
彼伏。中国社科院马研院院长程连富说,不可否认,我们的国有企业在新的改革阶段面
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客观看待国企改革的成效,并对改革目标坚定不移。
“改革就是要建立国家控股的具有活力、竞争力和控制力的市场主体,让国企成为宏观
调控强有力的微观基础,并为惠及民生贡献更多力量。”程连富强调。
1. 国企红利蛋糕怎么分
现在,社会上存在一种议论,就是国企在经营利润分配上,正在被卷入“与民争利
”的利益漩涡。究竟国家和企业各得多少,如何分配?
“其实,这是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放权让利中的利润留成,利改税和分税
制中的利税合一和暂免交利,正在实施的收取国有资本收益,正是国企改革的题中应有
之义。”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前些年国企在上交了应有的各种税收后不
上缴利润是因为国企包袱过重,从2007年开始上缴的经营收益,从刚开始的5%和10%两
档,上升为10%和15%两档。国企上缴利润的变化,正好体现了国企在体制改革中的渐变
过程。
改革的过程,也并非是一帆风顺,尽善尽美。“眼下,我们需要讨论进一步提高上
缴利润的比例。”程连富指出,“正因为有15%的限制,效益好的国企被迫把利润用于
扩大生产,而有的并不是需要太多资金的领域则形成重复建设。”程连富指出,此外,
央企老总薪酬设定要更为合理。“按照规定,企业老总年薪现在平均为税前58万元。这
个数字还是较高的,因为这里面还不包括期权。“正是因为上缴利润比例偏低,引起各
界对国企发展与民生无关之说的泛滥,“国企与民争利”的论调频频出现,这都对国企
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就有关问题,许多地方也开始进行积极探索。重庆已确定,到2015年,国有企业如
果利润有500亿元,应该缴纳30%的真金白银到财政,让财政为全民服务,也就相当于实
现了这个概念。
在改革的探索中,也有人主张激进的私有化,把国企的股份直接分给百姓。“无论
是从国外教训还是从中国国情看,这种观点的错误显而易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
院经济安全中心主任江涌说。
众所周知,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实行的“休克疗法”,导致列宁称之为“国家脊
梁”的国有企业全部消失,整个工业体系垮掉。把国企分掉的结果,是方便了国企高管
和权贵利益集团吞食国有资产,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
李锦表示,把国企做大、做强、做优,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追求的目
标。
2. 国企战线是否要缩退
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从未停止。当前,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也意味着改
革的难度将更大,面临的质疑也会更多。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董事长周纪昌诉说了自己作为一名央企领导的困惑——国企改革
刚刚开始的时候,大面积亏损,甚至有人形容“国企是硫酸,流到哪里烂到哪里。”经
过改革,国企成长起来了,但有些人又认为“国企要退出竞争性领域”、“要缩减公有
经济的比重”。
首先,国有经济占比多少合理?
一些人主张要缩减国有经济战线,甚至有人提出应学习美国将国有经济的比重缩减
到10%左右的水平。据统计,俄罗斯国有经济固定资产的比重达到40%,国有经济控制的
GDP近50%,且在国有经济中就业的比重达31%;此外,白俄罗斯的国有经济比重超过70
%。从发达国家看,德国、法国、印度的国有经济比重都超过20%。“目前中国国企占经
济总量比重为30%左右,如果缩减到10%左右的水平,必将影响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对中国经济社会安全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进一步缩减,将拉大贫
富差距。现在部分私企收入差距可以达到30倍甚至50倍,因为它们有按私分配那个部分
,而国企没有按私分配的部分,因此贫富分化问题不会像私企那么突出。”程连富表示
,当然,占比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关键国企的控制力,能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
民生。
其次,国企改革就要破除垄断吗?
江涌强调,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自然经济必然走向集中垄断。在当前开放的市场
环境下,国外资本大量进入,破除国企垄断,还会有跨国垄断。因此,结果并不会使民
营经济获利。
李锦也指出,在央企里,大多数行业是非垄断行业。中建材的水泥生产经营便是民
用产品,是纯粹的非垄断行业,是在竞争中形成规模,达到国民共进。在目前的国企,
包括118个央企,完全垄断型的行业是很少的,不超过20个企业,何况这些垄断企业往
往是既有垄断也有竞争。即使在人民普遍认为垄断程较高的金融行业,竞争也是很激烈
的。
应该看到,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原因,在极少数领域,国企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但
是,我们不能把垄断行业改革等同于国有企业改革,更不能说反垄断就是要肢解国企。
而另一方面,我们也须看到,反对垄断也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总的趋势和改革的主要政
策取向。“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结合各方面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深化垄断行
业的改革。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体制改革的文件便鼓励民营经济进入铁路、航空、
通讯等领域。还有在温州设立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试验区,也是打破垄断的改革尝
试。”程连富说。
3. 改革怎样惠及全民
垄断不是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不是说国有企业不存在其他问题。应该看到
,企业管理结构问题、激励机制问题、公平合理分配问题,都是国有企业需要解决的深
层次问题。
招商局集团原董事长秦晓称,中国2011年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保障性住房
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0.6%;而在2011年,美国四项支出占比为52%,日本为63%,北
欧更高。他认为,国企上缴红利纳入公共财政是必须做的,而且要加大力度。不仅仅是
红利,而且要把资产和收益纳入到公共产品的资源当中。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不久前曾表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涉及上百万亿资本的所有制
改革问题。改革必须学会设定底线和目标。”他谈到,中国国企上缴的利润应该成为中
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一部分,比如保障房的建设资金、医疗保障基金。挪威、阿联酋都是
这样,这些国家把国企的资金作为国家主权财富基金进行世界性的投资。所以可以看到
,其国民的人均GDP很高,这些基金是主要的贡献方之一。
对于国企改革的方向,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指出:“改革的方式需要一个转变,这就
是在国有体制下,依托资本市场对这些企业直接进行市场化改造,通过上市实现公众公
司改革。具体地讲,直接依托资本市场对国有大企业进行公众公司改革。”
江涌则指出,这个过程不是私有化,而是社会化、国家化。“要形成两个约束,用
国家权力和社会名誉来约束企业的‘钱’,使之真正惠及全民、惠及国家和民族。”
国有企业也就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其收益理应全民所有。但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国有企业又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其所产生的收益怎样归全民所有?“公平比效
率更重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指出,如果改革仅仅带来效益,而不能带
来公平甚至要牺牲公平价值的话,这种有效率的改革措施我们宁可不要。如何使国有企
业改革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我们还是应进一步加强监管,
贯彻“三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刘俊海强调,“只有回归国有企业全民所有
的社会属性,充分体现国有企业的公益属性,国有企业才能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基石
作用。”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www.chng.com.cn/n31531/n647245/n805672/c829453/content.h
: 国企怎么了?(《光明日报》关注国企系列报道之二)
: 2012年04月20日
: 文章来源: 国资委网站
: ■统计显示:除个别行业外,中国绝大多数行业已经形成市场竞争格局。
: ■在多数领域,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实现了在市场公平竞争中相辅相成的“共赢”
: 格局。
: ■国有经济对产业健康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不可或缺。
: “国企搞不好时挨骂,国企搞好的时候还挨骂”——身处种种争议的漩涡之中,国
: 资委前主任李荣融的话真实地映射出当前国有企业的尴尬与困惑。

f*e
发帖数: 1386
6
国企的价值•国企的困惑•国企的未来(《光明日报》经济观察)
2012年04月20日
文章来源: 国资委网站
国企的价值
翻开中国近代史,那是一段屈辱和饱经沧桑的岁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
国没有自己的近代工业。新中国成立后,首要大事就是建立一个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
近、现代工业体系:第一辆汽车、每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第一艘万吨油轮、第一颗原子
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缔造这一项项伟大壮举的,是中国的国有企业。
从登上历史舞台起,国有企业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体和主导力量。新中
国的前30年,本着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国有企业几乎由零起步,使中国工业化
从一张白纸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又承担了巨大的改
革成本,几度陷入困境……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国有企业的担当与付出,就没有新中国
60多年的成就与辉煌。
国企难,改革亦难。曾几何时,国企改革脱困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主题词,1998
年全国国有企业一年总利润只有200多亿元;仅仅10年后,如今中央企业月利润即可实
现近千亿元。截至2010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100多万亿元。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动荡的大背景下,“只要国有企业不倒,中国经济就
不会倒”,中国经济实现了一枝独秀,与国有企业着重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密不可分。
在高铁领域,中国人用5年走完发达国家40年的路,创造了运营时速486.1公里的新
纪录;在航天领域,以国企为主体的中国企业铺就了38万公里的漫漫奔月路;在电力领
域,中国人用5年时间研制出特高压输电核心技术,建成世界首个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
……国有企业是书写“中国创造”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没有“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就没有令世人惊叹的中
国速度;没有“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精神海拔,就不可能在青藏高原
建成人间天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已成为当今中国最可宝贵的时代精神。一支支常年
奋战在高寒恶劣环境下的建设者队伍,不计条件,不讲困难,书写着挑战人类极限的奇迹
;一个个肩负着争创世界一流时代重任的光荣群体, 矢志不渝,勇于创新,为实现国家
走向繁荣富强的梦想顽强拼搏;一群群危难之处敢于担当的共产党人,可以置生命安危
于不顾,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就挺身向前——他们属于国有企业, 是共和国之脊梁,
他们以忠诚铸魂,以责任立世。
国有企业是维护国家利益与经济自主权的先锋。当前的竞争,是全球性的竞争;国
家之间的较量,实际上是国之企业间的较量。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数量与质量与我国
经济地位还不相称,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还很小。但正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存在,
使得我国在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拥有经济主权。2011年,我
国有61家公司进入世界500强,其中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中国跃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有企业可谓居功至伟。
眼下,国企在发展与改革中凸显出来一些问题与现象,在一些时候、一些问题上,
有些人对国企发展现状不甚了解,甚至产生误解。同时,社会上出现对国有企业发展提
出非议的论调。这种倾向与国有企业为法律所赋予的地位以及在现实中的作用都是不相
符的。
国有企业在效率、垄断、腐败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依靠制度创新与管理提升
加之纠正。但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我国
宪法第六条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国
有经济是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主导和支柱。国企的力量显示着中国的力量,国企的力量
更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民生基础。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必然会加剧劳资对立和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催生私人资本,破坏社会稳定,动摇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这一点上,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犹豫。
以史为鉴可以知未来。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一些国家实行大规模私有化政策,其
结果是制造出庞大的失业队伍和恶性通货膨胀,公有财产被瓜分后不但没有使绝大多数
民众成为“所有者”,却使少数人一夜之间成了“亿万富翁”。
国有企业的利益与大众利益、国家利益是一致的。在公益性、自然垄断性、部分资
源性、关系国家安全、民间资本无力投入的高资本与高技术密集、外企可能垄断同时民
营企业薄弱的行业,国有企业承担着诸多其他性质的企业所不愿、不能、不应承担的角
色,国有企业的价值不可替代。毫无疑问,在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企业的改革还远远没
有完成。改革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中国的国有企业才能创造更多辉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f*e
发帖数: 1386
7
http://www.chng.com.cn/n31531/n647245/n805672/c829487/content.h
国企的价值•国企的困惑•国企的未来(《光明日报》经济观察)
2012年04月20日
文章来源: 国资委网站
国企的困惑
在网络上搜索国企的图片,显示的链接大都是关于国企垄断、暴利等负面内容;在
不久前博鳌亚洲论坛的一次主题讨论中,每当有嘉宾在发言时调侃了国企,台下观众就
报以掌声和笑声……国企再次成为公众舆论的靶子:过去,国企亏损时挨骂,认为效率
必然低下;现在,国企赚钱时也挨骂,认为依靠垄断赚取利润——中国国企怎么了?
无独有偶:不久前,美国“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举行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和国
有控股企业的听证会,把中国国企给美方带来的竞争压力、美方应该如何进行有针对性
的立法作为主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十年多时间,市场经济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打
上了深深的烙印,许多国企已经上市,甚至已在美国上市,可一些西方国家却迟迟不愿
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生根开花,可西方国家对中国有竞争力的
企业哪个不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恨不得给每家有竞争力的中国公司都贴上差别化的标签
;澳大利亚甚至拒绝并非国有企业的深圳华为参与竞标国家宽带网络项目,并且拿不出
冠冕堂皇的理由……醉翁之意耐人寻味。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之路并不平坦。中国国企的群体性崛起,特别是经过现代企业制
度改造的118家中央企业,具备了相当的体量和竞争力,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具有话语权
,也开始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抛头露面并且崭露头角……
其实,国企并非中国独有,在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尤其是人均国民收入
居世界前列的北欧国家,以及亚洲的新加坡等国家,国企及国有资本一直占有相当的比
重。统计表明,世界上70%以上的石油资源也都是由各国国有企业控制的。
在以国家为单位的世界竞争格局中,中国国企的成功得不到海外竞争对手的赞扬也
许可以理解。但是在国内,国企依然背负骂名,这其中既有国企自身改革还需推进的原
因,也有由于误导带来的误解。
过去,国企改革作为一场攻坚战,耗费了巨大的成本,无数国企员工的命运曾伴随
着国企跌宕起伏。老国企经过凤凰涅磐般的改革,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
焕发出蓬勃生机。无论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是后危机时代的当下,中国经济
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是不可小视的,这其中,中国国企功不可没。
现在,有些人把“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
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把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发展人为地对立起来,片面
地认为,国企不退出,民企就发展不了,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3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
,非公有制经济历经沉浮,破茧成蝶,成为新中国经济走向繁荣的重要推动力量——目
前,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9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3600万户,注册资金总
额达到24.3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8亿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
全国的一半以上。
理论和实践都说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不能对立起
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国
企的发展,不只是国有资本的发展,而是代表着产业的发展与转型方向,在完善产业链
的过程中,带领整个中小企业共同发展。
因此,在竞争性行业,不能只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而不要国有企业的
竞争力。其实,少了哪一方面,中国的国际竞争力都会塌一块。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
华为、吉利、格力等企业异军突起,成为行业的领头雁。特别是在汽车领域,既有一汽
、东风等国有汽车巨头,也涌现出吉利、比亚迪等一批有活力的民企。以东风汽车为例
,160多家中小企业成为其产业链上的一环,没有这160多家中小企业就没有东风汽车;
但东风倒了,160家中小企业也难以存在。可以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一起,共同做
大了中国经济这块蛋糕。
国企发展到今天,虽然实现了集体性崛起,但并非完美无缺。回顾这几年有关国有
企业改革的争议和讨论,追根溯源,还是由于国企改革不到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特
别是垄断性行业改革进展缓慢,以及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而引发的。从曝光的中石
化大楼的“天价吊灯”、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的“天价酒单”、中石化河北分公司260元
一盒的“天价名片”等事件,可以看出一些国企内部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国企改革的脚
步仍然不能停歇。
但是,不能说国企一发生问题,我们就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产生怀疑
。这与20年前公众对待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的态度有点相似,当时民企几乎成了假冒伪
劣产品和偷税漏税的代名词。今天,国企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改革,但是国企在中国
经济改革方面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及贡献不能就此抹杀,国企的优越性不可否认,国企在
中国经济的地位不可降低,国企在未来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国企的价值•国企的困惑•国企的未来(《光明日报》经济观察)
: 2012年04月20日
: 文章来源: 国资委网站
: 国企的价值
: 翻开中国近代史,那是一段屈辱和饱经沧桑的岁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
: 国没有自己的近代工业。新中国成立后,首要大事就是建立一个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
: 近、现代工业体系:第一辆汽车、每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第一艘万吨油轮、第一颗原子
: 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缔造这一项项伟大壮举的,是中国的国有企业。
: 从登上历史舞台起,国有企业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体和主导力量。新中
: 国的前30年,本着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国有企业几乎由零起步,使中国工业化

f*e
发帖数: 1386
8
http://www.chng.com.cn/n31531/n647245/n805672/c829487/content.html
国企的价值•国企的困惑•国企的未来(《光明日报》经济观察)
2012年04月20日
文章来源: 国资委网站
国企的未来
一边是近年来国企在国际上拥有更多话语权。纽约的地铁、刚果的铜矿开采、巴西
的高铁建设、沙特阿拉伯的百货大楼项目,无不留下了中国国企的身影。
一边是少数发达国家在艳羡的同时也在思考和应对“中国模式”。有关国企“私有
化”的论调也不绝于耳。人们不禁要问,国企为何一直置身于舆论的旋涡中。
新的历史阶段,国企改革的方向究竟是什么?近日,国内少数学者提出,国企已经
成为未来中国进一步成长的主要障碍之一,中国未来几年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国企私有
化。然而,私有化真是国企改革的出路吗?
观察俄罗斯私有化的进程,可以得出结论,私有化没有带来经济发展和企业效益的
迅速提高,相反却引发了财产争夺战,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一些工业部门衰落,经
济衰退。私有化后,俄罗斯航空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只有原来的12%-15%。以前每年生产
400架各种类型的飞机,现在生产大大萎缩,每年不超过20架。美国的情况同样能说明
问题,美国的银行以私有化为主,但是这些银行并没有去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创新,
反而去进行投机和诈骗,结果最后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拖入危机泥潭。
反观中国现实,中国的国有企业现在运转得很好,同时,中国国有企业员工的待遇
也要稍好于私有企业。倘若将国有企业私有化,一方面将打断中国整体经济迅速壮大的
势头,一方面将让少数人一夜暴富,把原本属于全体人民的财产据为己有,同时还将导
致大量工人失业下岗。尤其,在当前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国企私有化不仅不会让民企得
利,更会被国外资本掌握,危及经济和国家安全。
30多年间,国有企业从政府的“附属”,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
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并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30多年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
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符合中国实际。改革走到今天,不容回避的是,也出现了新的矛盾—
—公司治理、监管机制、利润分配等问题引发质疑。一位央企老总直言不讳——如果不
进一步深化改革,就会一步步退到过去,改革成果将消失。
应该看到,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呈现的所有矛盾,本质上都是国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转变中产生的矛盾,问题总是出在“国家”与“企业”临界点在“度”的把握上。
国企一方面要承担国家的社会职能,一方面要追求企业的效率;一方面代表国家的利益
,一方面也有企业自己的利益;一方面要积累自己的利润,一方面要履行社会的责任…
…说到底,仍然是政府与企业关系的问题,是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走向市场的问题。
归根结底,这是转型国家所面对的一个特殊“二元化”结构性问题。社会主义和市
场经济能否兼容,关键在于市场经济能否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国有企业相容,
只有在实践中解决了这一历史性难题,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确立起来。
此外,一方面,国企要不断做强做优;另一方面,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这正是国
企全民所有的本质所在。如何建立相应的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和合理的利润分配制度?
如何让社会监督国企,让民众参与国企事务,真正体现全民所有的特征?如何让国企运
行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www.chng.com.cn/n31531/n647245/n805672/c829487/content.h
: 国企的价值•国企的困惑•国企的未来(《光明日报》经济观察)
: 2012年04月20日
: 文章来源: 国资委网站
: 国企的困惑
: 在网络上搜索国企的图片,显示的链接大都是关于国企垄断、暴利等负面内容;在
: 不久前博鳌亚洲论坛的一次主题讨论中,每当有嘉宾在发言时调侃了国企,台下观众就
: 报以掌声和笑声……国企再次成为公众舆论的靶子:过去,国企亏损时挨骂,认为效率
: 必然低下;现在,国企赚钱时也挨骂,认为依靠垄断赚取利润——中国国企怎么了?
: 无独有偶:不久前,美国“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举行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和国

f*e
发帖数: 1386
9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看附图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习近平:怀疑,唱衰国企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名为国企;实则党产
国资委首度回应质疑称央企利润是全国人民储蓄不解“国企混改”之大义
国资委:石油石化电网通信向公益型国企改革国资委副主任回应国企工资高:低了就会招工难
中国走共同富裕道路引领世界还是自费武功?学习时报刊文称灰色权力正吞噬人民福利
习近平:决不允许把国有企业搞小了没有国有企业这个基础
经济学角度:如何看国企改革问题季晓南:警惕有人以反垄断为名丑化国企
混改批判(二):告别混改,如何看待国企改革发改委剑指温家宝:理直气壮地做大做强国有企业
新一轮“瓜分国有资产”终于开始了:新一轮国企改方案出炉真正的插管吸血奇葩:国企搞垄断而且不上交利润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国企话题: 国有企业话题: 企业话题: 经济话题: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