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大饥荒的救灾
相关主题
杨奎松:毛泽东与1962大饥荒 (转载)粮价上涨压力大增 四大粮企被禁止进入市场收粮
三年饥荒 粮食烂在地里 ZZ粮价上涨压力大增 四大国有粮企被禁止进入市场收粮
谈谈孙经先论文说的双重户口是怎么回事以肚皮的名义,强烈要求把毛腊肉搬离天安门
讨论一下:大饥荒为什么没有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中国近期的粮食可能出问题
惨烈的大下岗今天冒死逛了下中超,粮食供应非常充足
1959~1961年四川的粮食外调,官方媒体的文章。二都的人才是人啊!国债陷阱(六)---粮食,能源与金融安全
中国基本面港中大教授: 中国不应盲目追求粮食安全
关于中国的粮食安全1960年前后上海的粮食政策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粮食话题: 调运话题: 饥荒话题: 亿斤话题: 口粮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h*****9
发帖数: 6643
1
四是紧急进口粮食。从1958年起,一连三年超越国家的承受能力,出口了大批的粮食。
其中,1958年进出口相抵,净出口65亿斤,比1957年猛增73.1%;1959年净出口94.8亿
斤,比1958年又增加45.9%,相当于1957年的2.5倍。1960年在粮食收不抵支的情况下,
仍净出口20亿斤。1960年因农业歉收征购量减少、城镇人口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商品粮
供应量增大而造成的粮食收支逆差,仅靠加强粮食调拨,降低口粮标准,搞“瓜菜代”
,都难以缓解粮食供应的紧张局面。1960年冬,粮食形势越来越严峻。这年11月,国家
上调粮食的任务只完成了64.4%。12月头4天每天运粮比11月份平均下降了20%,比中共
中央要求的减少了一半,交通沿线粮食库存普遍空虚。然而,问题并不在于运输能力不
足,而是在农村已没有多余的粮食可以调出。面对如此严重的形势,周恩来和陈云建议
:下决心进口一批粮食以渡过难关。
1960年12月底,周恩来、陈云和外贸部长叶季壮商量后,确定进口粮食数量为120万吨
。随后,中共中央决定加大进口,数量增大到50亿斤。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广州召
开的工作会议上,又决定进口100亿斤。从1961年到1965年,我国共进口粮食547亿斤,
年均109.4亿斤。同期共出口粮食127亿斤,进出口相抵,净进口粮食420亿斤,年净进
口84亿斤。
五是大幅度精简城镇人口。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仅靠进口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
问题的。而且进口粮食需要花去大量的外汇,这几年用在粮食进口上的外汇占去了国家
外汇总数的1/4,共约5亿美元,这必然要压缩其他物资的进口。
http://culture.ycwb.com/2011-08/29/content_3546519.htm
本文摘自《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第1期 作者:罗平汉
1959年以来的粮食紧张情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面对日益严重的粮食问题
,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的紧急措施。
一是抓紧粮食的调运。1960年开春后,针对京、津、沪、辽等地的粮食库存大幅度减少
、供应紧张的情况,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粮、油、棉调运指挥部,由国务院副总理、财政
部长李先念负责,并有国家经委、铁道部、交通部、粮食部主要负责人参加。1960年2
月18日,李先念就立即突击调运粮、油、棉问题,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建议采取如下紧
急措施:(一)责成有关省、自治区和铁道、交通部门必须保证按时完成中央确定的粮
食调运计划;(二)在突击运粮期间,对粮食的调运应尽量优先安排,即便外贸出口的
粮油也应暂时让路;(三)提前拨给各省、自治区按原计划分配的汽车;(四)除人民
公社的专业运输队外,组织必要的副业运输队参加突击运输。2月21日,中共中央批转
了李先念的报告,要求各地立即研究执行,并且提出“凡是有粮食调出任务的省份,应
当紧急动员起来,掀起一个调运粮食的突击运动,坚决保证完成当前的粮食调运任务”。
196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再次批转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关于紧急调运粮食的几项措施
的报告》,要求在新粮上市前的50天到两个月内,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粮食和交通
运输部门,必须全力以赴,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完成第二季度56亿斤粮食的调运任务,其
他物资的运输要暂时为调运粮食让路。此后,中共中央几乎每月都要就粮食调运问题发
出紧急指示,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亲自检查粮食调运工作,确保每月粮
食调运计划的完成。当时,粮食库存很少,只能是夏秋将南方早熟的粮食运往北方,冬
春将北方晚熟的粮食运往南方进行调节,以缓燃眉之急。
二是压低农村和城市的口粮标准。1960年9月7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压低农村和城市
的口粮标准的指示》,规定农村的口粮标准,淮河以南每人全年原粮360斤,遭灾的地
方应更低。丰收的地方,除了完成原定的外调和为支援灾区而增加的外调任务外,如果
还有余粮,可以提高到原粮380斤,但最多不能超过原粮400斤。淮河以北的农村口粮标
准,应当压低到人均全年原粮300斤左右,东北一部分严寒地区可以稍高,而各省的重
灾区则压低到300斤以下。其实,这个时期许多农村的口粮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个标准。
由于1960年粮食减产已成定局,农民口粮已降低到了仅维持生命甚至连生命都难以维持
的极限,已不可能通过加大征购量来保证城镇居民粮食供应,惟有在压低农民留粮指标
的同时,相应减少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标准。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压低农村和城市的
口粮标准的指示》中明确规定:“除了高温、高空、井下和担负重体力劳动的职工外,
其余的全部城市人口,每人每月须压低口粮标准两斤左右(商品粮)。”通过核实城市
人口,压缩口粮供应标准,核减不合理的粮食供应,仅北京市每月减少粮食供应530万
斤,人均压缩了口粮3斤。
三是提倡“瓜菜代”。早在196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作出了《关于当前蔬菜工
作的指示》,要求将蔬菜的生产和供应,不仅作为一项经济任务,而且要作为一项政治
任务,所有城市和农村的党委与人民委员会,都要抓紧蔬菜的生产。到了1960年夏天,
粮食问题的严重性更加凸现出来,中共中央在这年6月作出的《关于抗旱备荒的指示》
中,再次提出要抓紧目前植物生长最强季节,大种瓜菜,以备必要时度荒之用。所谓“
代”,指的就是代食品。“代食品”是那个年代的专有名词,顾名思义,就是能代替食
品的物品。
http://culture.ycwb.com/2011-08/29/content_3546519.htm
h*****9
发帖数: 6643
2
其实,要是国家救灾不力,大饥荒就不可能在三年就结束。
http://www.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webmanager/wkfiles/7
历史上的大部分饥荒的发生和终结都是伴随着人口死亡率的变动, 虽然
营养不良也是常被使用的一个指标, 但由于其无法与其他公共危机分开, 因
而较多使用死亡率来度量饥荒(彭尼·凯恩, 1993) 。不过饥荒与死亡率之间
有一个时滞, 特别是在饥荒结束时, 较高的死亡率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比如
在1943 年的孟加拉大饥荒, 虽然在1944 年食品的供给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
但由于饥荒引起了流行病, 至少到1947 年, 也许迟至1951 年, 死亡率才恢
复到正常水平(Sen , 1981 ; Greenough , 1982) 。
当我们考察中国1959 —1961 年大饥荒时, 这种现象却呈现相反的迹象。
如附表1 所示, 当饥荒在全国范围内结束时, 粮食产量并没有恢复到饥荒前
的正常年份, 甚至还低于饥荒开始的年份(1959 年) , 饥荒居然在粮食产量恢
复之前结束, 这与历史上的其他饥荒显著不同。这可能是由于人口流动模式
的不同, 在Sen 考察的饥荒中, 人口基本上是可以自由流动的, 中国在“一
五”期间为了有效分配粮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 这一制度在饥荒中有效
地防止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2 , 对于流行病的爆发有克制作用, 例如, 在孟加
拉大饥荒中, 常见的流行病有霍乱、疟疾, 而在中国1959 —1961 年饥荒中,
常见的只有浮肿病, 而浮肿病主要是营养不良的表现, 并不是流行疾病(罗
平汉, 2001) 。
http://www.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webmanager/wkfiles/7

【在 h*****9 的大作中提到】
: 四是紧急进口粮食。从1958年起,一连三年超越国家的承受能力,出口了大批的粮食。
: 其中,1958年进出口相抵,净出口65亿斤,比1957年猛增73.1%;1959年净出口94.8亿
: 斤,比1958年又增加45.9%,相当于1957年的2.5倍。1960年在粮食收不抵支的情况下,
: 仍净出口20亿斤。1960年因农业歉收征购量减少、城镇人口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商品粮
: 供应量增大而造成的粮食收支逆差,仅靠加强粮食调拨,降低口粮标准,搞“瓜菜代”
: ,都难以缓解粮食供应的紧张局面。1960年冬,粮食形势越来越严峻。这年11月,国家
: 上调粮食的任务只完成了64.4%。12月头4天每天运粮比11月份平均下降了20%,比中共
: 中央要求的减少了一半,交通沿线粮食库存普遍空虚。然而,问题并不在于运输能力不
: 足,而是在农村已没有多余的粮食可以调出。面对如此严重的形势,周恩来和陈云建议
: :下决心进口一批粮食以渡过难关。

H****g
发帖数: 14447
3
大饥荒这个词,本身就不对。

【在 h*****9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要是国家救灾不力,大饥荒就不可能在三年就结束。
: http://www.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webmanager/wkfiles/7
: 历史上的大部分饥荒的发生和终结都是伴随着人口死亡率的变动, 虽然
: 营养不良也是常被使用的一个指标, 但由于其无法与其他公共危机分开, 因
: 而较多使用死亡率来度量饥荒(彭尼·凯恩, 1993) 。不过饥荒与死亡率之间
: 有一个时滞, 特别是在饥荒结束时, 较高的死亡率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比如
: 在1943 年的孟加拉大饥荒, 虽然在1944 年食品的供给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
: 但由于饥荒引起了流行病, 至少到1947 年, 也许迟至1951 年, 死亡率才恢
: 复到正常水平(Sen , 1981 ; Greenough , 1982) 。
: 当我们考察中国1959 —1961 年大饥荒时, 这种现象却呈现相反的迹象。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1960年前后上海的粮食政策惨烈的大下岗
美国能当粮仓的地方太多了1959~1961年四川的粮食外调,官方媒体的文章。二都的人才是人啊!
闹粮荒的话,那些省会挺不住?中国基本面
农业部部长:中国人的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关于中国的粮食安全
杨奎松:毛泽东与1962大饥荒 (转载)粮价上涨压力大增 四大粮企被禁止进入市场收粮
三年饥荒 粮食烂在地里 ZZ粮价上涨压力大增 四大国有粮企被禁止进入市场收粮
谈谈孙经先论文说的双重户口是怎么回事以肚皮的名义,强烈要求把毛腊肉搬离天安门
讨论一下:大饥荒为什么没有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中国近期的粮食可能出问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粮食话题: 调运话题: 饥荒话题: 亿斤话题: 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