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二炮和航天所开始搞地下城市了
相关主题
想来想去真是没好招带路美分党无视的伊拉克“民主重建”
五国舰机白忙一通!“麦凯恩”号水手遗体全部在舱内寻获纪念跟老公开始分居的日子
中国人造生物圈“月宫一号”成功试验105天=======超级太空战舰吸取太阳氦能, 日, 刘欣慈大爷没说错涅
“月宫一号”密闭循环基地建成 可在太空种植农作物纽约地铁太吓人了
对坑道进行技术性攻击,......正恩v5:朝或在多地举行核试验可能实现核连爆
朝鲜多山逻辑证明的切舱零风险,请转发。
闻发改委又要调整油价 美紧急停飞所有F22 (转载)流浪地球-太阳死了-狂欢 zt
闻发改委又要调整油价 美停飞所有F22 (转载)国内最土的是: 地铁不是24小时运转的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龙宫话题: 航天员话题: 舱内话题: 氧气话题: 生物圈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g
发帖数: 30882
1
看来国内大搞发光二极管的人工照明,大棚农业,高铁和核电站另有深意啊。
========================================================
2012年12月2日17时04分20秒,北京航天城内,随着一声“开舱”的口令,中国航天员
中心唐永康、米涛结束为期30天的封闭试验,顺利走出我国首次受控生态生保系统试验
平台密封舱。与其他密封舱需要外部供氧不同,这个舱体内的氧气完全由其搭载的4种
蔬菜产生。专家表示,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深空探测和建立月球基地的基础保障技
术已经攻克。
13.5㎡绿植可为1名航天员供氧
实现远距离或长时间的载人深空探测、地外星球定居,首先要保障的就是航天员的
人体循环。“昨天完成的试验,大气、水和食物的闭合度分别达到100%、85%和15%。”
试验负责人、中国航天员中心研究员郭双生兴奋地说,今后,中国的宇宙飞船和空间站
及未来的月球基地都不必再为携带大量制氧剂和生活物资而发愁了。
唐永康、米涛两人在过去的30天里,生活在总面积54平方米的密闭舱内,模拟了航
天员在太空的生存环境。他们的生活空间,除了18平方米的乘员舱,还有36平方米的植
物培养舱,种植了生菜、油麦菜、紫背天葵和苦菊4种蔬菜。在数盏LED灯光的照射下,
这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净化舱内乘员呼出的二氧化碳,使舱室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保
持动态平衡。
据介绍,此前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均使用高压氧气瓶供氧或电解制氧,
维持航天员生命。净化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则使用化学药剂等完成。未来用植物供氧
的太空舱内,高压氧气瓶和制氧药剂将成为应急物品,只在二氧化碳浓度超限时使用。
密闭舱内,人的活动对氧气含量影响明显。试验数据显示,每天参试乘员上床休息
后,舱内氧气含量就会明显升高。而早上唐永康、米涛起床开始刷牙时,舱内含氧量就
会随之降低,两人开展有氧体能训练时舱内的氧气含量最低。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邓
一兵表示,目前可以确定,每13.5平方米绿色植物可为1名中国航天员提供足够的氧气。
在制氧绿植的选择上,科研人员也煞费苦心。郭双生说,本次试验选择的生菜等4
种蔬菜的氧气转化效率最优,也就是说同等种植面积下可以吸收最多的二氧化碳,释放
出最多的氧气。而培养舱内的紫红色LED灯光也是根据这4种蔬菜对光谱、光质的“偏爱
”确定的。
月球基地将种小麦养海参
“既然是‘生物圈’,就要能循环起来,既能提供航天员氧气和食物,也能消化航
天员的代谢产物。”郭双生说,在试验舱内,乘员的尿液也被收集起来,经净化成为纯
水,一部分用于浇灌植物,一部分用于电解产生氧气。据介绍,试验舱内,冷凝水实现
了100%回收利用,卫生废水和尿液回用率也达到了60%。
中国航天员中心副总师高峰告诉记者,回用尿液净化技术已经成熟,但考虑到航天
员的心理感受,不会给他们喝用尿液净化得来的水。据悉,美俄等国家的空间站上,同
样没有给航天员饮用尿液净化得来的水。但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
可以收集植物蒸发出的水应急。
记者了解到,中国航天员中心还将建设更大规模的太空生态园,可以满足最多8人
、数月乃至数年的物质闭合循环试验研究,为将来建立月球或火星基地生命保障系统提
供技术支撑。
“不只是蔬菜,未来的生态园和外星基地中还会种小麦、养动物。航天员可以亲手
收割并把小麦磨成面粉,制成面包、馒头,还可以包饺子。”郭双生说,由于要长期驻
守在地外星球,粮食的种植是必须攻克的技术关。而太空中养殖的动物,将优选无异味
儿的水生动物,入选的鱼类等还要少骨、少刺、生长快,最好全部都能食用,为航天员
提供动物蛋白质。泥鳅、海参等都是目前的备选品种。
密封舱可建在南沙岛礁等孤岛上
科研人员已经在为“人造生物圈”选址了。郭双生说,植物在太空中仍需要人工照
明完成光合作用,加之要防止陨石、强辐射等,地下和半地下将是“人造生物圈”在地
外星球上的首选。著名科学家欧阳自远认为,可在月球环形山的半山腰建造窑洞安置“
人造生物圈”。到时,可利用月球上丰富的氦资源,以核电和太阳能为能源维持“人造
生物圈”的运行。
此外专家还表示,在地球上,“人造生物圈”也有多种用途。在南北极科考站,核
潜艇、航母和远洋作业船上,在南沙岛礁中的孤岛和边防哨所等特殊环境中,都可建立
微生态循环系统,提供新鲜蔬菜,改善生活环境,缓解驻守人员的心理压力。
探秘“人造生物圈”
一公斤蔬菜
成本上万元
一进密封门,就是大约18平方米的乘员舱。这个舱室的布局与“筒子楼”房间几乎
相同。进门左手边是医监医保设备,乘员还可以在这里用餐。紧挨着的是一台跑步机,
旁边还放着拉力器和有氧训练仪等。
右手边的景象,则与普通的大学生宿舍没什么两样。两张双层床,上面是床铺,下
面装有写字台,参试乘员就在这里上网、看书。挨着床铺的,是密闭淋浴室,“洗澡是
每天最享受的时间”。记者看到,舱内的厨房是开放式的,只能用微波炉加热一些预包
装食品,绝对不能进行炒菜等易产生油烟、蒸汽和废气的操作。
在“灶台”附近有一扇小门,穿过去就是36平方米的植物培养舱。这里种植的蔬菜
并不像农田里一样种在土壤上,而都采用无土栽培和滴灌技术。穿行其间,就像漫步在
充满负离子的货架当中。
“别小瞧这些菜,种好它们,费了好大的劲儿!”科研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要模拟
太空状态,种植这些蔬菜要突破低气压、人工光照、人工土壤制备、微藻、废水循环、
缓释肥料等多种技术。一公斤蔬菜的种植成本甚至高达上万元。
w*********g
发帖数: 30882
2
中国地下城市令人惊叹2012年07月06日 09:2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张铁汉 字号:T|T1564人参与 23条评论 打印转发
洞内连续测试,洞外“战事”不断。张铁汉摄
从6月5日开始,第二炮兵某部组织技术分队进驻地下“龙宫”,展开为期15天的密闭生
存训练。半个月内,所有官兵在地下封闭的环境中,模拟战时操作流程,完成一系列训
练课目。作为机关综合指挥组的一名政工成员,我第一次深入“龙宫”,和战友们在大
山深处一起生活了7日。
第一天:好奇
军车停在一座大山的脚下,官兵们穿过茂盛的植被,掀开伪装设施,一道厚厚的防护门
露在眼前,它便是“龙宫”入口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门。整个密闭训练期间,入口防护门
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它一关闭,外面一只蚊子也飞不进来。“龙宫”内还有很多门,从
功能上分,大致有防生化武器与核袭击、除湿、防噪三大类。
跨进防护门,算是正式进入了“龙宫”,耳朵里传来风机嗡嗡的声音,空气中有淡淡的
燃油味道,里面全部是白炽灯照明,内部温度常年保持在20摄氏度上下。封闭的“龙宫
”内,分为生活休息区、保障供应区、操作训练区等几大功能区域。
由于“龙宫”主要承担训练操作任务,生活休息区空间有限,密闭训练期间,一部分官
兵住进宿舍,另一部分官兵的“卧室”就是生活休息区的过道。悬挂在过道一侧墙壁上
的特制床板夜间放下,就变成有上中下三层的铺位,好像火车硬卧一样。“变脸”后的
狭长过道,可容下上百名官兵休息。
我与技术分队副分队长蔺启旺、分队部参谋徐军、通信员李博4人住进一间宿舍。生活
区所有宿舍的空间都很小,里面只能容下两张高低床和一台饮水机,床也比过道里战士
们的铺位要窄一些。
生活休息区除了宿舍外,还有淋浴间、卫生间、饭堂、俱乐部、棋牌室、阅览室等场所
。带着好奇心,我走进俱乐部。里面有一台电视机,一套音响设备,墙上张贴着宣传画
,头顶上是一排粗粗的通风透气管道。这与“龙宫”外的营区简直没什么区别。
漫步到操作训练区,哨兵要求我套上防护服和防护鞋,所有人进入操作区都必须如此。
在操作训练区,不同工位的官兵正紧张地进行导弹测试。操作间隙,下士王勃跟我感叹
:“山有多大,‘龙宫’就有多大。”这看不到尽头的通道和数不清的房间组成了一座
令人惊叹的地下城市,我很好奇,导弹工程兵是怎么把它建造出来的?
第二天:投入
朦胧中,一声哨响惊醒了我。睁开眼,还是熟悉的白晃晃的灯光,扫一眼宿舍上方的石
英钟,正好6点30分。
我问蔺副分队长,昨晚几点回来的?他说,密闭生存训练模拟打仗,任务繁重,官兵是
轮流作业、轮流休息,昨晚从12点开始,有的官兵撤回休息,有的现在还坚守在岗位上。
起床、洗漱、早饭,总共不到半个小时,官兵们就全部离开了生活区。替换回来休息的
列兵李正阳说:“昨晚基本一宿没睡,下半夜操作时很困,眼皮直打架,一直坚持着,
直到完成阶段性测试任务。”
如果不看钟表,“龙宫”内根本无法辨别是白天还是晚上,好在里面各个场所都挂有钟
表,官兵们可以通过24小时制的数字表判断昼夜、控制作息。
吃完晚饭,走进炊事操作间,我发现灶前的战友还在忙碌。一位操着山东口音的上等兵
告诉我,官兵们没日没夜地投入操作,炊事班要为他们准备宵夜补充能量。密闭训练期
间,大家的伙食费每人每天增加3元,此外,还多加一份水果。这样一来,每个炊事兵
的工作量都是平时的两倍,和其他战友一样,他们也是不分昼夜地忙碌着。
第三天:羡慕
在部队,我一直觉得站岗放哨是个无聊的苦差事,如果有选择,我宁愿做别的工作。然
而,负责在“龙宫”外警戒的警卫分队的战士却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
第三天开始,导弹测试任务转入正轨,部分人员在生活区休整。与大家在宿舍聊天,不
少战士提到了在“龙宫”外值勤的哨兵岗。
上士王甜说,他们根本不用靠闹钟辨别昼夜。上等兵武晓华说,他们面对的是绿油油的
群山很养眼。下士张家林则说,他们有太阳晒,还有甜甜的空气和清爽的风。
而上士杨红丹觉得,外面的哨兵最让他羡慕的是有机会抽烟。“龙宫”内只要出现烟火
,就会造成安全威胁,烟幕报警器会立即报警。因此,有烟瘾的官兵在“龙宫”内只能
忍着,操作训练时不觉得,一旦闲下来,不免有些坐立不安。
其实,在“龙宫”外隐蔽哨位执勤的哨兵一点不轻松,他们要对付蚊蝇虫蚁的叮咬,特
别是黄昏与清晨,蚊虫活跃,如果不戴上纱罩,会被咬得“面目全非”。关键还在于哨
兵需要对付随时可能出现的“特情”,时刻要保持高度警惕,随时要做好战斗准备。他
们也许还羡慕“龙宫”内的战士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呢。
分队长唐林说,每种岗位苦累不同,密闭生存训练的模式为,测试分队分组,这个组将
导弹测试好,那个组又将导弹退级,如此反复,工作量是巨大的;而阵管分队则一直守
在各自机房内,两三个兵一组,小心监测、调控着“龙宫”内的风、水、电等各项指标
参数。
于是,阵管兵羡慕测试兵的充实与热闹,测试兵羡慕阵管兵的安静与清闲,地下的羡慕
地上的空气与阳光,地上的羡慕地下的神圣与光荣,但他们都无怨无悔地坚守着自己的
岗位。
第四天:紧张
早上起床后,值班员一声哨响,官兵们扎起腰带开始在主通道内进行早操训练。尽管场
地局促,官兵们依然把口号喊得震天响。“龙宫”内封闭的生活,似乎与在外面营区里
没有分别。
吃完早饭,在大家在进入操作间途中,刺耳的警报声骤然响起,所有官兵立即从随身携
带的防化装具包中取出防毒面具佩戴起来。
指挥组人员掐着秒表观察着正在紧张动作的官兵,很快,生活区入口被封堵,所有官兵
撤出生活区,分批次等待进入生化实验室进行洗消。这是一次“遭毒气袭击”演练,除
个别官兵在穿戴防毒面具、撤离等环节出现差错外,整体上基本按照预案顺利完成。
“遭毒气袭击”演练刚结束,“龙宫”内突然漆黑一片,不少官兵怕乱走动碰到设备,
只好立在原地。所幸几秒钟后,地下“龙宫”重新恢复灯火通明。这是考验阵管分队供
配电专业应急应变能力的一个“特情”。
“‘好戏’才刚刚开始。”作训参谋魏增阳对我说,“从今天起,指挥组将陆续择机导
调,4大类60多个特情会一一下达。”洞内的紧张气氛不断升温。
第五天:期盼
“龙宫”内紧张异常,外面也不轻松。第五天下午,哨兵们都听到了枪声!
几个隐蔽哨位的哨兵迅速冲向枪响处,没想到身后是更加密集的枪声,他们中了“调虎
离山”之计。此时“龙宫”入口已是浓烟四起,一些战士被宣布“阵亡”,哨兵们输得
眼睛都红了,似乎有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连续两天的紧张训练之后,今晚没有安排测试任务,官兵们期盼已久的自由时间终于到
来。大家有的看电视,有的下棋读书,有的聚在一起玩扑克。
测试分队中士钟建富正在奋笔疾书,见到我不好意思地停了笔。“写什么呢?”我好奇
地问。
他笑而不答,趴在另一张床上看小说的四级军士长卢友静接过话茬:“想媳妇,写情书
呢!”
钟建富红着脸纠正道:“是女朋友!”
“迟早的事!”卢友静说,“写了又寄不出去!”
卢友静的话,多少让钟建富有些沮丧。在外面,他和女友每天都要煲“电话粥”,一进
“龙宫”就没有音讯了。他担心女友不理解自己,于是把思念都凝聚在笔端,怕战友们
笑话,他就到卫生间写,趴在被窝里写。
他说,出去第一件事就是给女朋友打个电话,告诉她,自己在日夜思念着她,一刻都没
间断过。
第六天:焦躁
长时间处于密闭环境中,一直面对噪音、恒温、日光灯,我和许多官兵一样,开始出现
不适。一些老兵介绍了个土方法,把温开水长时间含在嘴里。还别说,温温的感觉,心
里的确舒服了一些。
分队教导员王朝权跟我介绍,“龙宫”内环境封闭,生活单调,官兵们难免会出现焦躁
心理,分队为每名官兵建了一个心理档案,必要时将介入心理辅导与干预。
来到心理咨询室,笑眯眯的军医谢祥远正用仪器为下士蒋成茜做测量,并教他如何缓解
压力。这次任务,蒋成茜主要负责数据调研,当别的测试兵“热闹”操作时,他只能一
个人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枯燥数据。从第三天起,他对统计数据就有些厌倦,不停走神儿
,整个人有些呆,于是就来到心理咨询室求助。
谢军医说:“从第五天开始,心理咨询室内‘客人’渐渐多了起来。” 他说,官兵们
长期处于高负荷紧张状态,出现不适也属正常。
政工作业组也忙起来,适时组织放电影等娱乐活动,调节好大家的紧张生活,他们也开
始发动“一线带兵人”跟进,做好官兵思想工作,为大家加油鼓劲儿。
当晚看完新闻后,王教导员组织大家进行卡拉OK比赛。官兵们扯着嗓子吼,分贝特别高
,大家聚在俱乐部内,尽情释放着几天来的压力。
第七天:离开
早上睁开眼,仍是明晃晃的灯光,我的情绪有些低落。吃完早饭,我与蔺副分队长一起
去查看阵管分队值班情况。
来到供配电房,四级军士长白小东显得有些激动,倒上水,还把两个舍不得吃的苹果递
给我们。进入“龙宫”多日,除了给他送饭的战士,他很少见到别的战友。白小东一个
人负责看守为生活休息区送电的机组,偌大的机房里空荡荡的,见到我们,他似乎有说
不完的话。
与蔺副分队长走过一圈后,就到了午饭时间。餐桌上,有清炖排骨、油炸鸡腿、小炒牛
肉等,我发现官兵们个个钟爱那盘素炒菜花,与刚进入“龙宫”时抢肉吃的情形形成强
烈反差。炊事班长说,起初任务重体能消耗大,肉当然最受欢迎,到后来,长时间在封
闭的环境里,人的味觉变得迟钝,就想吃点水果青菜。营里已经做过问卷调查,炊事班
将根据战士们的口味对菜谱作出调整。
下午,我接到电话,机关有任务催我返回。当晚,我跨出那道厚厚的防护门告别“龙宫
”,当我呼吸着自然清新的空气,看着繁星点点的夜空时,觉着亲近自然竟是如此美好。
返回机关后,我仍然关注着“龙宫”里的故事,我从战友那里得知,第八天,“龙宫”
内组织了“精气神”对抗赛。长期的封闭环境以及高强度的重复操作很容易使人感觉疲
倦,他们通过另一种训练来提神聚力。
第九天,部队机关组织“文艺演出小分队”进入“龙宫”,为官兵送去“精神食粮”,
给他们加油鼓劲儿。
第十天,综合指挥组加大导调训练力度,“龙宫”内,口号与口令、警报与哨音,更加
稠密与响亮。
……
我深知,如果有战事,不管是一个月、三个月,或者更长,导弹兵们都会毫无怨言地坚
守在“龙宫”里,为导弹的百发百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和很多默默无闻的人一样,他们
也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国内最土的是: 地铁不是24小时运转的对坑道进行技术性攻击,......
一个疑问关于南京动车事故朝鲜多山
美军终于承认:F-35供氧系统有问题,要修改闻发改委又要调整油价 美紧急停飞所有F22 (转载)
刘慈欣的小说基本都是歌颂共产主义共产党的闻发改委又要调整油价 美停飞所有F22 (转载)
想来想去真是没好招带路美分党无视的伊拉克“民主重建”
五国舰机白忙一通!“麦凯恩”号水手遗体全部在舱内寻获纪念跟老公开始分居的日子
中国人造生物圈“月宫一号”成功试验105天=======超级太空战舰吸取太阳氦能, 日, 刘欣慈大爷没说错涅
“月宫一号”密闭循环基地建成 可在太空种植农作物纽约地铁太吓人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龙宫话题: 航天员话题: 舱内话题: 氧气话题: 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