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大家有兴趣上座部佛教的话,我转一些基本观点
相关主题
印度斥巨资招募外国杰出学者张召忠:上将一般不会说谎 我是少将都不会
郎咸平也被围了,还是上海大妈文明,动口不动手庄迭民:也谈“夹菜”
李大师脑瘤发作自恨的媒体又开始黑巴铁了
毛对藏传佛教的评论很正确啊斯德哥尔摩地铁过了午夜还运营吗?
回头党卫军航母指挥人员站起来指挥了怎么办?谁说中国人数学好?这些关于数学的笑话不都来自中国人?
中国又一条高铁通车,美国人对自己的政府很悲愤我国的统计学,仔细一看都站不住脚
嫌疑人盗四川监狱警用大巴 高速路疯狂逃窜被抓获至钢者折
中国互联网根域名服务器(DNS)故障的现象与推测郭德纲快言快语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佛陀话题: 教义话题: 佛教话题: 真谛话题: 解脱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r**********g
发帖数: 22734
1
这甚至与你信不信基督教都没有关系,上座部与任何宗教都不冲突。
区别佛陀与其他宗教导师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佛陀是人,与上帝或任何其他“超自然”
的神并没有什么联系。他既非上帝,也非上帝的化身,更不是什么神秘人物。当然他是
人,但他是一个超人,一个非凡的人。他在外表上,虽然是人类的一份子,但他的内心
却包容超越于人类。由于这个原因,他被称为独特的人、杰出的人。
佛陀说:
诸比丘,像荷花生长在水中,立于水面之上,不被水所淹没。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
生长在世间,住于世间之上,不与世间同。[i]
他没有任何人或神的帮助,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达到了最高的精神和知识境界。他是
悲智双运的体现者,悲和智是他教义中的两项指导原则。
通过他个人的体验,他懂得人的优越性。他发现“超自然”神统治下界众生的观点,那
只是一种错觉。佛陀从来没有说过他自己是救世主,也没有试图通过“天启”宗教的办
法,拯救“灵魂”。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证明无限的希望潜伏于人中,必须由人
的努力来揭示和发展这些潜伏的希望。他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证明菩提和解脱,完全掌
握在人自己的手中。佛陀是这样的告诉和示范作为一个勤奋生活的倡导者,并鼓励弟子
们要依靠自己修行。他说:
自己是你们的皈依处,还有别的什么人能作你们的皈依处呢?[ii]
在世界历史上,只有佛陀第一次这样教导说,独立于外力之外,能够证得解脱。苦的解
脱,必须依靠每个人自己的行动。
只要求解脱而自己却不努力的人,是无人能够批准他解脱的。别人对我们可能间接地帮
一点忙,但是无上自由的获得,只能通过自己来实现。对真谛的领悟,也是如此。只有
毫无障碍地自由思考自己问题的人,才能自我证悟,每个人应当作出适当的努力,打碎
束缚自己的枷锁,通过坚持、努力和智慧,从枷锁中赢得自由解脱。佛陀警告弟子们,
反对将负担转移到外界力量救世主、上帝或梵天,指示他们分析研究的方法,建议他们
为发展内在的力量和品德而精进不息。他说:
我已向你们指出解脱的方法。法──真理要自己来证悟。[iii]
佛教比丘不是举行祭祀的祭司。他们不举行圣餐礼,不宣布赦免。一个合格的佛教比丘
,不在人与“超自然”力量之间充当中间人。因为佛教教导每个人单独为自己的解脱负
责,所以没有必要赢得中间祭司的欢心。佛陀说:
你们自己应当精进,如来只能指示你们道路。[iv]
区别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佛陀从来不自私,不保留他的最高知识。对佛陀来说,这样的
自私观念,是完全不可想像的。圆满觉悟,四真谛的发现和证悟(成佛),并不是由上
天选择授与某个人的特权。在人类历史上,也不是唯一的和不再出现的事件。任何为圆
满清净和真智而热心努力的人,并以坚定的意志勤修八正道,这种成就,对他们是公开
的。
那些修道并得到解脱,最后证得更高阶段阿罗汉果的人,佛陀庄重地宣布他们同他一样
从染污中得到了清净,得到了解脱。他说:
彼等实如我胜利,赢得染污尽消除。[v]
聪明人试金,用火烧,用刀砍,并(在试金石上)磨。所以汝等是否在考察我所说之话
后才接受,并非仅是因尊敬我而接受?
佛教不强迫勉强、不用高压手段,不要求信徒盲目信仰。在一开始的时候,抱怀疑态度
的人,听说佛教号召调查研究,很高兴。佛教教义对一切用眼看、用心领会的人始终是
公开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那烂陀芒果林中,尼乾子(耆那教的大雄)[xiv]的一名得意弟子优
波离怀着与佛陀辩论的唯一思想来到佛所,并想在辩论中击败佛陀。辩论的主题是有关
“业”的理论问题。虽然在“业”这个问题上,佛陀和大雄有不同的看法,但双方都是
承认的。在友好讨论的末尾,优波离被佛陀的辩论所说服,同意佛陀的看法,当即准备
作为一名在家信徒。但是佛陀告诉他说:
关于真理,要作彻底调查。像你这样的有名人物作彻底调查是有好处的。
然而优波离对佛陀这样的告诫,使他更加感到满意和高兴,他就皈依了佛、法、僧三宝
。[xv]
佛陀从不干涉别人的思想自由。因为思想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强迫别人放
弃与他的性格、心理和爱好相一致的生活方式,是错误的。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强迫,都
是不对的。一个对信仰无兴趣的人,硬要他生吞下去,要他信仰,那是强迫中最愚昧的
办法。这样强制性的喂养,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人都不会有好处。
佛陀的唯一意图是使别人如实看到事物的真象,使其清楚,这不仅仅是信仰的结果,不
是某种人、超人或者低于人的外力而对他恐吓的结果。理解事物的真象,在佛教和思想
信仰中,恐吓不起任何作用。掌握法的真理,只能是智慧,而不是由于盲目的信仰,不
是由于知道的或尚不知道的某种有情的恐吓。宗教历史表明,人害怕陷入愚昧制造出一
种全能的外力的想像,此种想像一旦被制造出来,对他们自己,有时也对别人带来不可
以用言语形容的伤害。
那么,什么是佛教呢?
有些人欢喜称佛陀的教义为宗教,另外一些人则称为哲学。但是称它为一种“生活方式
”,可能更正确一些。然而那并不意味着佛教除了伦理道德制度之外,没有别的什么了
,但它远不止此。它是道德的模式,是导致心地完全自由、精神和知识修养的教义。佛
陀自己称他的教义为“法──毗奈耶”,即法与戒,但是佛教,按照这个字的意义讲,
严格说,不能称为宗教。因为宗教,意为“表示信仰的仪式或行为。对一种神圣的统治
力量表示尊敬,并期望使它高兴,……在人方面,承认某种较高的看不见的力量控制他
的命运,它作为有资格要信众服从,受到敬重和礼拜的对象。”[xviii]佛教决不是这
样的宗教。
四真谛是佛陀在伽耶菩提树下修定时证悟的。在贝拿勒斯附近的鹿野苑仙人住处(现在
的萨拉纳特),他为从前的同伴、五位苦行者初次说法时所讲的,后来才被人知道这则
教义。此四真谛构成佛教的基本教义。
1. 苦
2. 集-苦因
3. 灭-苦灭
4. 道-苦灭之道
苦的原文为Dukkha(古译豆〖亻去〗)是巴利文[i],译成英文,不能表达其含义。因
为没有一个英文字能包括巴利文“豆〖亻去〗”的含义。受苦、苦恼、不满意、病,是
一些近义词;痛苦、不幸、悲伤、冲突等,也使用过。“豆〖亻去〗”一字包括所有上
述这些意义,甚至还不止此。虽然有人想将这个术语不译,但是为了方便起见,在可能
的地方,苦和“豆〖亻去〗”同时并用。细读本章之后,读者可能会了解“豆〖亻去〗
”一字在佛陀教义中的意义了。
在佛教中,从无知到有知,直到拥有充分的知识,总是含有对四真谛理解的意思。觉悟
者被称为佛陀,简单的理由是:他彻底了解了这些真谛的含义。佛陀初次说法,是专门
系统地宣说这些真谛的。因为这些是佛陀教义的实质。“像每个有情行走在地上之足迹
,因为象之足迹大,有情足迹能包括在象足迹中,四真谛亦如是,包含一切善巧法门(
全部佛陀的教义)。”[ii]
在巴利原典中,尤其是在经藏中,对四真谛曾以多种方式进行详细阐述。如果对这些真
谛没有一个清楚的概念,你就不能知道佛陀在四十五年中所教导的是什么,对佛陀来说
,他的全部教义,只是苦的说明,即使人了解那些存在的痛苦现象的性质,以及摆脱这
些痛苦现象的方法。
就是在他同时代的一些修行者和婆罗门曲解他的教义说:
“行者乔达摩是虚无论者,他宣说有情的毁灭消失。”
佛陀听了无一点愤慨或者不满的表示,断然地说:
从前(早在为五位苦行者初次说法时)和现在,诸比丘,我只说苦和灭。[iii]
懂得这种毫不含糊的说法,就是懂得佛教;因为整个佛陀的教义,除了这一原则的运用
之外,不再有别的什么。对我来说,好像能够被称为佛陀所发现的,正是这四真谛,其
余均为逻辑的发展和对四真谛的详细解释。这是历劫诸佛的典型教义,是他们的特点而
不是别的什么。[iv]在佛陀的教义中,四真谛至高无上。就像鹿野苑中的教义一样,在
尸舍婆林,那时他手中收集了不少树叶,便对诸比丘说:
──诸比丘,汝等作何想?何者量多?是我手中一把尸舍婆林叶多,还是我等头上林中
叶多?
──世尊,您手中收集之叶不多,微不足道,世尊,是我等头上林中叶多。
──即是如此,诸比丘,我完全知道许多事物,但未向汝等宣说,我已向汝等宣说者,
是少许事物。诸比丘,我为何不说?诸比丘,彼等诸法确实无用,于清净生活并不重要
,彼等诸法不能导致厌离、无欲、寂灭、安宁、充分理解、觉悟、涅槃。诸比丘,此即
为何我未宣说。
诸比丘,我已说者为何?
此是苦,我已说;
此是集,我已说;
此是灭,我已说;
此是道,我已说。
诸比丘,我为何说此等真谛?此等确实有用,于清净生活重要,此等能导致厌离、无欲
、寂灭、安宁、充分理解、觉悟、涅槃。
诸比丘,此即为何我宣说。[v]
佛陀是著名的,最高的无上医王,他治病人,确实没有竞争的对手。佛陀的四真谛所说
明的方法,是与医生治病的方法相同的。作为医生,他首先诊断病情,其次是寻找病因
,接着考虑去掉疾病,最后才用药。
苦是病,爱是因或者病根(集),去掉爱,病也就去掉了,那就是治愈(灭-涅槃)。
一个病人,应当知道自己的病,应当注意避免病情的加剧,接着他应当设法去掉病因。
为此目的,他必须去看医生,医生为他诊断病情并开药方。通过药物功效,病人的病也
就没有了,那就是治愈。因此,苦不能忽视,而应该知道。因为它是可怕的病源。爱因
要除掉,要放弃。要修八正道,因为它是药。知道了苦,通过修道断爱,而涅槃的证得
就有保障了。这就是治愈,从爱因中解脱出来。
施罗婆罗门怀疑佛陀的悟道,佛陀对他的回答是有趣的:
我已知应知,
我已修应修,
我已舍应舍。[vi]
因此:
婆罗门啊,我是佛陀──觉者。
这个答复清楚地表明,佛陀之所以被称为佛陀就是对四真谛的完全理解。佛陀自己说:
诸比丘,通过如实了知事实真象──四真谛,如来被称为阿罗汉──圆觉者。[vii]
在佛教思想中,不相信有任何形式的创造者以及对他的创造物的善恶行为进行嘉奖和惩
罚。一个佛教徒皈依佛陀,不是希望佛陀会拯救他,佛教没有这样的保证。佛陀只是一
位指示道路的老师,指导信徒们走向他们各自解脱的道路。
例如,岔路口的指路牌,只指示方向,要行路人自己的脚步去沿着这条路走,指路牌本
身决不会带着他到达所希望要去的目的地。
医生诊断病情,并开出药方,要病人自己去试用那个处方。佛陀对信徒的态度,就像一
位理解和富于同情心的老师或医生一样。
最崇高的敬意是对最尊敬的人,这就是那些伟大和具有勇敢精神的人,他们用广泛而深
入的真实体验,扫除了愚昧,根治了污染。看到了真理的人,是真正对自己有帮助的人
,但是佛教徒不向他们祈祷,他们只尊敬那些指出达到真正幸福和解脱道路的启示者。
幸福必须靠自己去取得,没有什么人能使别人苦与乐。净与不净,依靠自己,无人能使
别人净化,也不能使别人污染。[xix]
佛陀八十岁在拘尸那的娑罗双树间,躺在临终的病床上,看到向他供的鲜花,便对阿难
尊者这样说:
阿难,依法而住之人,生活正确,此为彼等对如来最为之真正的尊敬与供养。阿难,所
以你应当依法而住,过正当生活,培修自己。[xx]
佛陀就这种依法而住的教导,明白地开示最重要的是清净身、语、意三业,不仅对证菩
提的人以鲜花为供养为满足,尤其在生活上,应以正当的生活方式为生存准则。
现在佛教徒在佛前或一个神圣对象前供养香花或灯烛,颂念佛陀的无上功德,他不是在
向什么偶像祈祷,这些行为都不是仪式或礼拜的目的。花很快就会枯萎,灯焰很快就会
熄灭,向他(供花、供灯的人)说话,告诉他:一切缘生法都是无常的。佛像是作为他
集中思想修定而为他服务的对象。使他得到鼓励,努力仿效佛陀的品德。那些不懂这种
简单供品意义的人,就匆忙作出结论说:“这是偶像崇拜。”再没有什么比这不真实的
了。
就佛陀而言,他的全部教义,只是对一切存在痛苦现象性质的了解以及修道,以摆脱此
种痛苦,这就是他的“哲学”。
在佛教中,智慧是很重要的。因为清净是通过智慧,通过证悟而来的。[xxiv]但是,佛
陀从来不光是称赞才智。按照他的意见,知识应当与心地净化,与智德之人携手并进。
智慧由证悟、心地净化而得,心的品德发展而得修所成慧。这是储存知识,而不仅是推
理。所以,很清楚,对佛教,既不光是讲爱,也不光是为了智慧去追求,更不只是有热
心(虽然这些有重大意义,而且关系到人类)就算了事的,而是一种具体实践教义的鼓
励,引导信徒达到无欲,成就菩提和最后获得解脱。
虽然我们称佛陀的教义为Buddhism(佛教),这样将它包括在“ism”(表示“学说”
、“主义”)或“ologies”(表示“…学”、“…论”)之中,但是它确实不是我们
贴标签的那么一回事。你可以叫它为宗教、哲学、佛教或其他你所欢喜的名称。这些标
签对追求真理、得解脱的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邬波底沙和拘利陀(他们二人后来成为佛陀的两位主要弟子舍利弗和大目犍连)正在游
行寻求解脱真理时,邬波底沙看到了马胜尊者(佛陀最初的五弟子之一)目光视地沿门
托钵乞食,遂被这位长老悠闲的举止所感动。他想现在贸然向他咨询或请教还不是时候
。于是他就跟随马胜长老到达他的休息处。他走到马胜尊者前,向他问好,询问关于他
老师的教导。[xxv]马胜尊者有点不愿意讲话,遂谦逊地说道:
我不能向你说许多教导和戒律,我只告诉你简单的意义。
邬波底沙的回答是有趣的。他说:
好,朋友,多少说一点,我所需要的只是意义,为何要说那么多呢?
接着马胜尊者背诵了首偈文,这偈文包含着佛陀的基本教义的因果法则。偈文是: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如来大沙门,常作如是说。[xxvi]
邬波底沙当即领悟了这则因缘生灭的意义,并证得了初果,理解了“生的性质就是灭的
性质。”[xxvii]
没有谈话和讨论并不影响我们对解脱的下确理解。需要的是正确的指导和正确的体验。
我们甚至可以从自然界的树木的荣枯,花卉的开落、石块的静态有及河流的动态等等中
得到启示。有许多事例,人们由于看到一片树呆落下,水的流动、森林的火、吹灭一盏
灯就得到菩提和断除烦恼。因为这些已触动了他们的心弦,领悟到诸法无常的法则,他
们就获得了解脱。是的,荷花等待阳光,阳光一照射,荷花就开了,为所有的人带来欢
乐。
关于此则教义,并没有试图探讨人和物的关系以及生灭状态──探讨的问题是:“宇宙
是永恒的还是非永恒的?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佛陀从不关心这类形而上学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能使人产生混乱,导致人的心理不能平
衡。如纠缠这类戏论,肯定不能使人类从苦难和烦恼中解脱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佛陀默
不回答这类问题的原因。更何况这些问题总是错误地公式化,佛陀所以不作解释。佛陀
是讲求实际的老师,他的唯一目的是详细说明生命的普遍事实──苦的问题,使人们感
觉它有充分的力量,并使他们确信这种力量。他明确告诉我们他说什么和不说什么。
有些学者不赞成佛陀的这种态度。他们甚至怀疑他的悟道,说他是自我标榜为不可知论
者。学者们这些争论和推测,不是今天或昨天的问题,早在佛陀时代,有人就已经提出
过。例如甚至游行者善生优陀夷还曾问佛陀关于过去和未来,佛陀的答复是明确的:
不管过去,不管未来,我现在教汝法: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
彼灭。
z******8
发帖数: 1225
2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r**********g
发帖数: 22734
3
我想特别强调下面一句:
--------------
现在佛教徒在佛前或一个神圣对象前供养香花或灯烛,颂念佛陀的无上功德,他不是在
向什么偶像祈祷,这些行为都不是仪式或礼拜的目的。花很快就会枯萎,灯焰很快就会
熄灭,向他(供花、供灯的人)说话,告诉他:一切缘生法都是无常的。佛像是作为他
集中思想修定而为他服务的对象。使他得到鼓励,努力仿效佛陀的品德。那些不懂这种
简单供品意义的人,就匆忙作出结论说:“这是偶像崇拜。”再没有什么比这不真实的
了。
---------------
如果你向佛祖求保佑发财,那恐怕你要失望了。若你想获得心理安慰或者说不定真能有
好运气,那么我建议你去真武大帝、太上老君、您的先辈甚至耶稣穆罕默德那里碰碰运
气,可能希望更大。
佛祖希望你能够了解,钱,如同其他一切,都是无常,乃是苦之源头。
z******8
发帖数: 1225
4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q****n
发帖数: 4574
5
"佛祖希望你能够了解,钱,如同其他一切,都是无常,乃是苦之源头。"
--------------------------
钱是无常,但我感觉佛没有说钱是苦的源头。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郭德纲快言快语摘回头党卫军航母指挥人员站起来指挥了怎么办?
呼吁进行船海战术中国又一条高铁通车,美国人对自己的政府很悲愤
洗洗睡吧嫌疑人盗四川监狱警用大巴 高速路疯狂逃窜被抓获
泡妞的真谛,广大WSN请多学习。。。中国互联网根域名服务器(DNS)故障的现象与推测
印度斥巨资招募外国杰出学者张召忠:上将一般不会说谎 我是少将都不会
郎咸平也被围了,还是上海大妈文明,动口不动手庄迭民:也谈“夹菜”
李大师脑瘤发作自恨的媒体又开始黑巴铁了
毛对藏传佛教的评论很正确啊斯德哥尔摩地铁过了午夜还运营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佛陀话题: 教义话题: 佛教话题: 真谛话题: 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