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华人“排斥”自己的华人身份有用吗?
相关主题
今天在美国不能明言的种族主义BBC主播再出手,质疑美15岁冠军
AQQ兒子是美國人嗎?帝国大厦枪击案折射美国失业之严重已经到了临界点
中美金融战争华盛顿和毛泽东谁更伟大? (转载)
你们这些博士生,眼界还不如我一个初中生巴马终于把赤字降到万亿下了
你們到美國拿美國人獎學金薪水做那點工作還整天想把成果大家来谈谈杨振宁
5名华裔移民控告美国政府行政过失母亲茶馆打麻将儿子掉粪坑淹死 茶馆被判赔4万
[旧闻重播]50万美元购房即可获绿卡 美参议员提案吸引移民清华老师被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1760万 警方介入
韩寒与周老虎 (转载)沈图收授麦道贿赂告诉邓小平:中国不需要自制大飞机,造了我也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中国话题: 身份话题: 方天话题: 华人话题: 孩子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t**********8
发帖数: 1683
1
华人“排斥”自己的华人身份有用吗? 2013年01月24日 16:56 来源:上海
侨报 参与互动(1)1
在海外生活的华人,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虽然父母亲从小就教育下一代
要“拥抱”中华传统,但孩子却对华裔身份所带来的所谓民族自豪感丝毫打不起任何兴
趣;即使身在华人圈中也感觉自己是“其他人”;一些餐厅的服务生面对老外和华人顾
客时态度完全不同,并且认为只有为当地人服务、在当地人开的公司工作才算体面……
美国喜剧演员乔治·卡林曾表达过一种普遍持有的情绪:“我没法理解民族自豪感
。对我来说,自豪感应该来自通过自身努力达到或实现的成就,而不是偶然出生的地方
。”他的话也许偏颇,但事实上,他所说的关于民族自豪感的困惑,真真切切出现在了
一些华人与第二代移民身上。
华人的身份认同危机
来自浙江的林先生在西班牙经营着一家服装批发公司,他所有的顾客都是西班牙人
,因为他从来不欢迎华人。他非常自豪地告诉记者,和西班牙人做生意、打交道,让他
觉得非常舒服、体面。
为了让家人更快地融入西班牙社会,林先生很少去中国货行买东西,鲜有参加华人
亲朋的聚会。他住在西班牙人的高档小区,周围没有华人邻居。在家里,他与孩子和妻
子都用西语交流,基本上不吃中餐,吃饭全部都用刀叉。
“华人排华”情绪的滋生,说到底来自于身份认同危机。何为身份认同危机?就是
当一个人从原来的身份改变成另外一个身份时,他就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了。在经过内
心的纠结之后,他会特别强调和认同他的新身份。所以,他会做出比平常表达要过激很
多的行为。比如,有些侨胞在国内时生活特别苦,来到国外后,赚到钱就喜欢买豪宅名
车,热衷于炫富,就是因为他们要努力显现自己有钱人的新身份,与原来那个穷困潦倒
的旧身份彻底隔绝、区分开来。还有一些华人在中国时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但来到
西班牙后却当了老板,成了企业家,在这些人的心中就存在着一种怕被人瞧不起的焦虑
。因此,他们就把自己想象为一个成功的西班牙人,然后鄙视和排挤所有的中国人,鄙
视曾经的自己。
除了这类华人,另一个容易产生身份认同混乱的人群就是孩子了。华人小赵不久前
到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10岁的儿子刚刚从国内来西班牙一年,朋友把儿子介绍给了小
赵,在做完贴面礼之后,孩子把父亲叫到一旁,非常生气地用西语说:“爸爸,你为什
么把我的中文名字告诉他呢?我现在已经不用中文名字了。”后来吃饭时,小赵试图和
孩子沟通,但小赵用中文提问的问题,孩子均用西语做了回答。整个聚会上,孩子的表
现和西班牙男孩如出一辙,完全看不出中国孩子的特点。而这个刚刚来西一年的孩子,
就把他身上与生俱来的中国元素清除得一干二净。
玛丽卡生长在意大利,父母都来自中国。对“我是中国人还是意大利人”的问题,
她的回答是“我觉得我都是一个意大利人,因为我出生并成长在这里”。
小玛丽卡的故事仅仅是在海外的移民子女故事中的一个,他们会有不同文化间融合
的问题。徘徊在中国式和意大利式的生活之间,让她有些迷茫,同时要在中国人和意大
利人的学校学习,也让她感到有些疲惫。“我的父母想让我去中国学校学习,每周三次
。学校每周都会举行一次考试。我明白我应该学习意大利语和中文,但是,我感到有些
疲惫。”
因遭受歧视而“抵制”身份
《斯巴坦日报》华裔专栏作家尼克·楚(音译)在描述民族自豪感时,表达了第二代
移民的尴尬:虽然他的母亲从小就教他要“拥抱”中华传统,但是他对华裔身份带给他
的所谓民族自豪感,丝毫打不起任何兴趣。
尼克·楚的母亲教他说汉语、为他做中国菜,带他参加家庭聚会,体验诸如中国农
历新年和中秋节等庆祝活动,并为他报普通话课程培训班。所有一切,都是想让他保持
华人传统,铭记自己的华裔身份。但是,尼克·楚是如何理解和应对的呢?
尼克·楚说,美国普通小孩不会牺牲周六的时间去学习一种美国人都不说的语言。
美国普通小孩不会庆祝美国日历上不存在的农历新年,更不会专门请假去过这种根本不
能和真正新年相比的节日。美国普通小孩不会受到类似“ching-chang-chong”(贬义,
英语使用者嘲弄中国或中国血统人士的蔑称,2002年姚明初入NBA时,奥尼尔曾这样称
呼他)的嘲笑。“人们嘲笑我的亚洲‘咪咪眼’,嘲笑我请假‘过年’,这些都是我民
族身份的副产品,这样的经历,何谈自豪?”
于是,尼克·楚开始“反叛”:从中文学校逃课,抵制家庭聚会,避免在公共场合
吃中餐,减少和亚裔人士的社交活动。楚还有意忽略自己的华裔身份,并刻意将自己归
为“美国人”。到了高中,楚终于完成向一个普通美国青少年的转变。当然,代价是他
抛弃了对中国的爱,以及自己的祖籍。
“也许你觉得如此否定自己的华裔身份毫无必要,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从幼儿园起
就被人嘲笑为‘ching-chang-chong’的人,你就不会这么觉得了。”
法国的华人母亲Changer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她眼中,11岁的混血女儿不仅仅
是一个中国人,也是一个法国人。然而,这种身份认同的理想状态并没有出现在生活中
。这个生在法国、长在法国的女孩对“中国”事物相当排斥,而且不希望别人知道她是
中国人。
Changer的问题打破了华人论坛沉寂。不少网友表示,作为父母,他们对祖(籍)国
有深厚的感情,不愿意孩子全盘接受法国当地的文化,忘记中国根。
对于Changer的问题,生活在巴黎南郊的华人妈妈Flavien认为,,这与孩子已经有
不少和“中国”相关的记忆和经历有关。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共鸣。中法混血儿华天的
妈妈表示,用中文唠叨也许就是一个典型的坏例子。她由此提及身边的一个法德组合家
庭,因为妈妈总在生气时用德语数落小孩,后来这家的三个儿子对德语都没有好感。
不少华人妈妈同时也指出,孩子需要群体的认同感,如果处在单一种群的环境中,
孩子会因为自己的“不同”而感到压力,甚至恐惧。一旦在迷惑期遭到嘲笑,孩子会难
以接受身份的事实。而这样的经历,会给华裔移民后代带来困扰,甚至发展到蔑视自己
的身份。
“寻根知故乡”有助身份认同
李琪今年11岁,在哥斯达黎加一所私立小学读六年级。6岁那年暑假,她第一次跟
妈妈回广东老家。她对中国的印象是:饭菜很好吃,路上人很多,楼又高又漂亮。
回到哥斯达黎加后,每次看到妈妈和国内的家人视频聊天,李琪就会凑过去听她们
在聊什么,还时不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受到妈妈热爱艺术的影响,她从3年前开始学习
国画和书法,而且每个周末还要到一所中文学校学习普通话。李琪说,她很喜欢上中文
课。
洪静是一名大学生,8岁那年随父母来到哥斯达黎加,因为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所以现在在一家中文培训机构找了份兼职秘书的工作。她说自己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很感
兴趣,但不怎么会写汉字,因此希望过两年大学毕业后能回中国学习汉语,将来从事中
西口译工作。
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太乐观,来这边十多年,洪静的父母只回过两次中国,洪静的
两个妹妹洪怡和洪昕都是在当地出生的。因为父母西班牙语不好,很难通过哥斯达黎加
的入籍文化考试,所以至今一家人至今还持有中国护照。姐妹3人中,洪静和洪昕认为
自己是中国人,但洪怡却坚持自己是哥斯达黎加人。洪怡会说一点点广东话,但不认识
汉字,更没有回过中国。
在哥斯达黎加,像洪怡这样在当地出生和长大,不怎么会说汉语的华裔二代非常普
遍。他们没有回过中国,不了解中国。
而作为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父母,则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中西兼备,既能在当
地生活得如鱼得水,又能保留对中华文化的熟悉和亲近感。
然而,说着西班牙语、在西方大片的环境下成长的华裔二代,离开了祖籍国的文化
氛围,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网友Dance with dragon,熟悉她的朋友都会亲切地叫她“龙”。她表示,儿子3岁
半时也一度否认自己是中国人,并拒讲中文。
不过,在龙带儿子回中国度假之后,情况大有改观。
“看到电视上有关中国的介绍,他都很得意地说,我去过这个地方。”龙通过老师
还了解到,儿子在班上还会偶尔讲几句中文,引得小朋友们的羡慕和好奇。“家庭氛围
也很重要,父母要告诉孩子,天生就接触两种文化和语言是别人没有的优势。”龙说。
“寻根知故乡”的办法在Changer的女儿身上也收获了不错的效果。
去年秋天,Changer带女儿第一次回到中国,在让女儿亲眼看到中国现代化的城市
、嘈杂的交通和正宗美味的中餐后,孩子终于对中国有了直观的认识。加上平时多看中
国的电视节目,家人、朋友对孩子说做中国人的优势等多方努力,“现在情况好多了。
”Changer高兴地说。
有教育从业者表示,不少混血孩子会有身份认同困惑的经历。而一些有经验的父母
认为,其实哪个国籍无所谓,重要的是孩子需要有一种文化的归属。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龙表示,归属感不宜强求,“但我会不停地展示中国文化美
妙之处,让他渐渐意识到中国文化在他生命中的分量。带他多接触中国人的圈子,让他
知道他不是孤立的,有很多孩子跟他一样是‘中法双栖’。”龙的儿子现在已经上CE2
了,她认为,哪里人其实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做个什么样的人。
最新
美17岁华裔写书探讨移民身份认同
感受文化冲突
十七岁华裔少年Wayland Fong的处女作《Fat Boy, Little Man》去年12月在亚马
逊网站上开始出售。该书记录了方天伟在越南、中国、美国生活经历的比较和感觉的文
化冲突,令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父祖两辈的移民背景和文化。这本书也是他对自己是谁
、为何在这里等思考的过程。
方天伟出生在加州,目前是波罗阿多Gunn高中的十二年级学生,目前正在申请大学
。他的父母来自越南和中国,父亲是成功的地产开发商,母亲是一位中文编剧。
方天伟的爷爷在青年时期从广东汕头移民到越南。越南内战期间,爷爷又携带儿子
作为难民来到美国,并在这里迎来了方天伟和妹妹的出生。两年前,方天伟随家人回到
越南迪石(Rach-Gia)探望表亲们,在那里看到了令他震惊的生活。
方天伟表示,看到生活贫困的表亲们从小就不得不为生计而宰杀动物,他开始对自
己能够在美国这样一个富裕的国家生活而感恩,也对家族的背景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方天伟每个暑假都会回到北京与姥爷度过。尤其是,方天伟从五年级开始罹患慢性
胰腺炎,不能消化脂肪、蛋白质。由于找不出患病原因、又频繁发作,西医束手无策,
方天伟被送回北京寻求中医治疗长达十个月。其间,方天伟在北京一所中学学习中文。
回到波罗阿多读高中后,方天伟开始着手写书。具有移民背景的老师和同学看了这
本书后深有感触,其他的同学也对自己的生活开始有了新的视角。
方天伟说,从小就对自己是哪里来的,为何会在美国进行思考,甚至唱国歌时也常
奇怪自己为何会是个美国人。当从小到大将一切的经历和生活记入日记时,方天伟对以
上问题的答案越来越清晰。
他说,这本书主要读者应该是和自己一样的本土生美国华裔ABC,他们当中的很多
人因为种族歧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自卑而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华裔美国人。
方天伟希望他们能够从书中看到,出生、生活在美国只是因为自己的父辈有了脱离
贫穷的机会,是一种幸运,也希望美国人能够对世界多一些了解和多角度思考。
后记
尼克·楚说,从孩提时代起,他就下意识地恨自己,因为跟绝大多数人相比,他感
觉自己像一个“其他人”。但是,对自己民族和身份的否定,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例子.1942年珍珠港事件發生以後美國政府對約11萬居住在
美國太平洋沿岸的日裔美國人的扣留,轉移和囚禁。在美國各地的日裔美國人受到不平
等的待遇,幾乎所有住在美國西海岸的日裔美國人都被囚禁. 1942年2月19日,富兰克
林·D·罗斯福總統總統下達了9066號行政命令,授權美國陸軍部部長確定國內某些地
區為“戰區”,並可以對生活在戰區的人加以任何必要的限制,甚至可以把他們排斥在
戰區之外。這份命令聲明,整個太平洋沿岸,包括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華盛頓州
和亞利桑那州的所有日裔美國人都可以被命令轉移。 1944年,最高法院維持原判表示
9066號行政命令符合憲法,同時指出隔離日本血統的人的規定是訴訟範圍之外的另一個
問題。 44年以后的1988年,美國國會才通過了由罗纳德·里根總統簽署的法案,代表
美國政府向拘禁事件道歉。法案中提到,政府的行動是基於“種族偏見,戰爭中的不安
情緒和政治領導層的失敗”。 美國政府最終向拘留的日裔美國人和他們的繼承人支付
總計超過$16億美元的賠償。 直到戰爭結束美國才陸續解散了這些集中營。
因此, 史实证明, 否定自我的民族身份是没有用的. 中国才是海外华人真正的祖国
. 尽快确立自己的中国人身份认同, 与中国荣辱与共才是华人的出路.
(周佳)
t**********8
发帖数: 1683
2
up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沈图收授麦道贿赂告诉邓小平:中国不需要自制大飞机,造了我也你們到美國拿美國人獎學金薪水做那點工作還整天想把成果
奥巴马还有改写美国历史记录,重新上台执政的可能吗?5名华裔移民控告美国政府行政过失
靠 这个寺庙密密麻麻得有多少喇嘛把?[旧闻重播]50万美元购房即可获绿卡 美参议员提案吸引移民
三亿多美國人共同保守的一個惊天大秘密韩寒与周老虎 (转载)
今天在美国不能明言的种族主义BBC主播再出手,质疑美15岁冠军
AQQ兒子是美國人嗎?帝国大厦枪击案折射美国失业之严重已经到了临界点
中美金融战争华盛顿和毛泽东谁更伟大? (转载)
你们这些博士生,眼界还不如我一个初中生巴马终于把赤字降到万亿下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中国话题: 身份话题: 方天话题: 华人话题: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