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李克强抗震全记录:废墟中5次呼喊有人吗
相关主题
雅安桥坚强压不塌震不垮炸不烂 民国杰作澳洲华人援助了婴幼儿奶粉
媒体公布四川雅安地震部分遇难者名单西安约20名志愿者芦山迷路失去联系 无任何装备
420芦山地震地理信息平台可查看道路受损情况副乡长救灾不力被免引质疑 芦山:现在看他表现
有人要说点啥没?芦山幼儿园倒了还是成立摩托救援队好
图文:记者实拍总理入住帐篷 依然亮着灯韩红强忍丧继父之痛 率队赴芦山救灾
汪洋:让灾区通过重建“雄起”习近平考察芦山地震灾区:我来晚了!
中国普通民众面对灾难,表现很淡定雅安原书记被称“徐三多”:钱多房多女人多
笑趴了,鸡毛信三重重压下的李克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李克强话题: 地震话题: 救援话题: 帐篷话题: 总理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a
发帖数: 13878
1
4月30日清晨,雅安芦山,阴天,云层很厚。站在县城的东门大桥上,往桥东看是县汽
车站,楼顶大钟定格在8时02分——时钟在“4·20”地震的瞬间停摆了。但时间没有停
留,眨眼间,10个昼夜已经过去了,车站外重新排起长队,去成都的车刚走,去雅安的
车还未进站,县城的交通枢纽看起来恢复了宁静。唯一特别的是,一支背上写着“中国
救援”4个大字的红衣小分队从桥边走过,人们行注目礼,久久凝视红色背影,直至看
不见。那是淳朴的、真切感激的目光。
同一天清晨,北京中南海,晴天,风有点大。在一间办公室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忙
碌程度,丝毫不亚于他在芦山震区的24小时。回京9天,抗震救灾仍是他手头最紧张的
工作之一。四川省、地震局、气象局、卫生计生委、交通部、民政部……方方面面的信
息涌向他的案头;安排灾区群众生活、防范次生灾害、修复基础设施、编制灾后重建规
划……林林总总的决策又从他的案头传出去。
一位地震一线记者做了粗略统计:地震发生10天来,李克强救灾的新闻最多只占10%;
其余90%的救灾报道中,不见总理,只见百姓;没有重要指示,只有救援行动。“但人
人都清楚,镜头外必须站着一位冷静统筹的总指挥,才会有这样一场高效、有序的大救
援。”
飞机上,他布置任务:救人第一
让时间回到10天前。4月20日,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地动山摇,骤然打破周六的静谧安详。“整个中国一跃而起”,共和国总理迅速行动。
上午,中南海一间会议室,国务院召开抗震救灾紧急会议,芦山震情的视频信号接入会
场,来自各部门的灾情信息和救援动态不断汇总而至,一项项任务开始部署。
13点10分,李克强的专机在北京东郊机场跑道上开始滑行。挤在后舱的记者打开随行人
员名单,数了数上面的国务院各部委负责人,“很多,发改委主任、国土资源部部长、
地震局局长、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几乎所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都到齐了。而且,总理
还带了一批救援人员。由于人数太多,已经准备了第二架飞机,确保救援人员和专机一
同到达。”
此刻,在前舱,李克强打开了一张灾区地图,地图铺满了他面前的桌板:“现在我们救
援是第一位,尽早赶到那儿,尽早在黄金时间把埋在废墟里的伤员救出来,这是关键。
”从这一刻起,“救人”成了李克强心目中的核心词汇。
13点15分,专机起飞。两个多小时的航程里,前舱的现场会一直在进行。有了紧急情况
,李克强用专机上的专用电话指挥地面救灾人员。15点55分,专机降落在离雅安最近的
邛崃机场,所有人员立即兵分两路——通往震中龙门乡的公路已经中断,为了尽快抵达
受灾最重的震中查看实情,李克强果断决策,“撇下”大部队,只带少数随行人员,冒
险搭乘一架货运直升机飞往龙门乡。16点37分,直升机到达龙门乡上空,李克强吩咐盘
旋一周。他俯看下去,视线所及之处,木质房屋多已坍塌,形成一处处废墟;所幸,大
部分砖石结构的房屋受损情况不严重。
很快,直升机在芦山县中学的操场上降落,李克强敏捷地走出机舱。一名当地记者抬腕
看了看表,距离地震发生仅仅8个多小时,“创下了最快速度抵达震中的纪录,也创下
了领导人乘坐货运直升机救灾的纪录。”
废墟中,他5次呼喊:有人吗
李克强直奔芦山县人民医院,这里是震中最大的收治点。受伤的人太多,一些人就在医
院外的空地上接受治疗,李克强蹲下身,仔细查看伤员情况。离开医院后,李克强前往
灾情较重的双石镇和龙门乡。在一处垮塌的房屋前,他扯开嗓子,大声问:“有人吗?”
山川破碎,天地寂静。
他凝神听了片刻,再喊道:“有人吗?”
寂静、倾听、呼唤……他重复了5次,听不到一丁点动静,方肯离去。
他爬上另一处废墟,踩着碎石和瓦砾,担忧地问救援官兵:“这下面没有人了吧?”
“没有人。”
不放心地追问:“可以确认没有人了吗?”
“可以确定。”
他这才“罢休”:“你们现在的第一任务就是救援,到现场以后就听有没有喊声,有呼
救的声音,就抓紧救援,一刻不能停。现在是黄金抢救期,你们抓紧干吧。谢谢你们!”
17点30分,李克强在龙门乡政府临时搭建的救援指挥部召开了第二次现场会。他刚刚摊
开地图,就发生了一次余震,他镇定如常,抬头追问:“这样的余震大概属于几级?震
后发生的次数是否频繁?”得知是4级后,他当即做出判断:“现在看来,第一位的是
救人,但现场还有第二位的任务,就是保证这两天不要再发生因余震造成人员新的伤亡
。军队和武警,今天晚上一定保证进村入户,挨家挨户排查一下,房子外面好像没有什
么事,可能里面结构性破坏比较大。”
不到一刻钟,李克强布置完抢险救灾工作,一秒钟都不耽搁,起身就走,嘴里念叨着:
“去现场看看……”一名刚从宝盛乡回来的四川电视台记者连忙挤到他身边,宝盛乡通
信中断,道路中断,成了“孤岛”。李克强马上问:“你去了宝盛?”
“我到了宝盛玉溪村。再往前路就断了,车过不去,余震不断,滚石、滑坡不停地出现
。我们看到有50多名官兵,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徒步往前面走。”
又是一连串追问:“你亲眼看见他们的,是吗?什么时候?”
“4点钟的时候。”
“你们要向社会如实地报道,我们的队伍已经进去了。”李克强语速非常快,交代完记
者,转头就交代身边的救援官兵:“你们把这个徒步的生命线让人守护住。你们的人绕
路进去,里面的人能感觉到,他们不是被困着出不来了,能出得来,他们心里面就安定
了。再一个就是空中通道。这条徒步的道,走人还可以,运食品药品或者其他物资困难
一些,那么空中走,一定要把所谓的‘孤岛’变成‘活岛’。”
震区之夜,他的帐篷灯光明亮
夜幕降临,一顶简易的帐篷在芦山县郊外的坡地上搭建起来。
李克强一猫腰走进去,匆匆扒了两口吃的:“开会吧。”
芦山县的供电还没有恢复,大家打开几支手电筒,就着微弱的光线,开始了第三次现场
会。李克强提了6点要求,再次强调救人:“今晚,确保无一遗漏地进行排查、搜救,
哪怕还有一个人活着埋在废墟里,也一定把他救出来。要抽调精干力量对伤员进行救治
,重伤人员要及时对外转移,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还有,今晚9点前,电力部门要恢
复供电。”
会议结束后,听说有些临时安置点已经恢复供电,李克强马上要求去看看。21点左右,
他到了芦山县中学,这里是一个较大的安置点,灯光亮了起来,许多人围坐在收音机边
,听最新的抗震救灾消息。
“收音机信号好不好?”李克强走进帐篷,问道。
“还好。”
“这是你们的帐篷?”
“嗯,是的。”
“晚上你们住这没问题?”
“没问题。”
“余震还是不断发生,家里面还不能回。条件差一点,但是安全第一。”
“可以。”
一群学生围拢过来,大声说:“我们很好,我们不怕,请总理放心。”
李克强很是感动:“你们是希望和未来,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细心人留意到,从地震发生后,语速一直很快的李克强,在跟受灾的人们说话时,语速
变慢了,声音变轻了,仿佛不忍心打扰劫后余生的、疲惫的人们。
回到帐篷里,李克强度过了在震区的夜晚。半夜2点,有记者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发到微
博上,整个互联网、整个中国为之动容——照片上,李克强的帐篷里还亮着灯光。人们
无从探究总理在忙碌着什么,但这不灭的灯光和5个小时前县中学亮起来的灯光一样,
点燃了废墟上的希望。光明在,希望就在。
第二天清晨,6点多钟,李克强在帐篷里一张小桌上,就着咸菜,喝了一碗粥。“火速
”吃完早餐后,不到7点,他走出帐篷。等候在外面的大批媒体记者一拥而上,当他们
近距离看清楚李克强的脸时,一个词不约而同地涌上他们的脑海:辛劳。
就在一个月前,他们还不吝笔墨地描绘过这位57岁的总理是何等年轻;现在,他们再度
不厌其烦地描述他的辛劳:余震不断、一夜未眠、声音沙哑。
宵衣旰食,莫过于此。
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后,李克强乘车前往成都华西医院。此时,道路已经抢通。2个多小
时后,李克强一行抵达华西医院,这是集中收治地震危重伤员最多的医院,他直奔重症
监护室。
岳安红,一名重伤女子,呜咽痛哭:“家里还有3个人压在里面。”李克强安慰她,“
别总想以前,多想以后,你要相信救援人员会找到他们的。”
杨尚明,一名重伤老人,忧心忡忡地看着李克强:“你是总理。”医生插话:“他老担
心医疗费。”李克强握住他双手:“您安心养伤,医药费不用担心,政府会管您的。”
张柯,8岁的小伤员,在地震中受到严重惊吓。李克强柔声开解他:“你还小,将来的
路还长,这些医生叔叔、阿姨会把你治好的,不要害怕。”
离开华西医院时,已是中午,距离前一天专机起飞正好过了24小时。当人们还在猜测“
李克强会在灾区待几天”时,一条出人意料又简明扼要的消息发布了——李克强总理在
了解了灾区的实际情况,对救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后,今天下午乘飞机回到北京。
“速去速回”、“干净利落”、“高效政府”……一时间,中外媒体纷纷评论。事实上
,早在前一天晚上的“手电筒会议”中,李克强就提出了这个重要问题:抗震救灾的指
挥机制。“要科学指挥,四川省委、省政府已经成立了指挥部,各方力量都由你们统一
指挥。国务院有一个前指机制,各部委通过前指机制,都和你们省里的指挥部衔接。”
在地震当天,就明确下一步工作由省级政府全面负责,明确“指挥部提要求,国务院给
支持”,这份果断决策的魄力,引起中外媒体的关注。“此举与他所承诺的‘地方能管
的要交给地方管理’的‘政府放权’相契合,是举大放小、举重若轻、善于为政的聪明
人做法。”“此次救灾,清晰地向外界传达出他立足于建立高效、现代型的政府模式。
”一家外媒如此评说。
10天来,他人在北京,心在震区
离开,绝不是抛开;撤出,绝不是退出。青衣江连着中南海,芦山与北京零距离。
4月22日,中央气象台报告:地震灾区将有持续阴雨天气。李克强闻言,当天下午就去
了国务院应急指挥厅,拨通了一线的电话:“气象预报说,灾区将连续有雨,而且目前
还余震不断,你们要高度重视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和造成新的人员伤亡。雨后还可能升温
,这样容易发生疫情,要强化卫生防疫工作,及早准备好相关物资和药品,确保大灾后
无大疫。”
4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中南海召开。李克强一走进会议室,就提议全体起立,为
芦山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和在抢险救灾中牺牲的同志默哀。会上,李克强提出了5点要求
:一是72小时“黄金救援期”虽然已过去,但仍不能轻言放弃,要继续全力搜救,不留
死角。二是保证受灾群众有安全住所、有饭吃、有干净水喝。三是防范滑坡、塌方、泥
石流等次生灾害,务必避免新的人员伤亡。四是修复电力、通信、供水等设施,恢复医
疗机构、商业网点、学校等正常运转。五是科学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和方案,适时启动灾
后重建工作。
4月28日,李克强去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芦山县疫控中心工作站进行视频连线
:“你们很辛苦!”他加重了语气,“所谓‘大灾之后有大疫’,决不可掉以轻心。”
他的每一句叮嘱,都落实为灾区的一个个行动。
——李克强说:“丧失生命迹象的也要把遗体抬出来。”
4月25日13点50分,芦山县太平镇钟灵村格早坪的大山深处,84名官兵用了120多个小时
,手搬斧凿,冒着随时会被滚落的飞石削掉脑袋的危险,把护林员李安全的遗体从山里
抬了出来,安葬到他妻子的墓边,并脱下军帽,鞠躬默哀。“值得吗?”记者轻声问。
教导员彭勇凝望着墓地:“只要家属不提出来停止挖掘,我们就不放弃。”
——李克强说:“按照‘5·12’汶川大地震时的政策,每人每天补助1斤粮食、10元钱
,补助6个月。”
4月26日,记者走访芦山县龙门乡青龙村下场口组安置点的一个帐篷,乐会珍抱着孙子
说:“政府从23号就开始发东西啦!现在我们每个人一天领10块钱、1斤米,还有矿泉
水和方便面。”乐会珍又想了想,“就是帐篷挤了点,一个帐篷住两户,最多的挤了十
几口人。”
——李克强说:“希望防疫部门更加辛劳工作,防止由于集中安置发生疫情。”
4月26日,记者在龙门乡转了一圈,卫生执法监督支队对20多个超过100人的大安置点进
行了消毒、杀虫、灭蚊蝇。村里还有很多“散户”,队员们就每天背着喷雾器挨个儿上
门消毒。队员罗磊负责的是青龙场村9个组的居民,转一圈要走约20公里,“几天下来
,脚上磨出了好几个血泡”。
调运油品4300多吨、活动板房1.1万平方米;调运8万顶帐篷、10万床棉被、1万张折叠
床;一家家大医院的医生护士奔赴灾区,一辆辆“抢”字号专列向四川疾驰……从发改
委到民政部,从卫生计生委到交通部,国务院各部委在行动。
“我们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有未来的希望。”李克强的话,回荡在芦山和北京,传遍了
灾区和全国。
5年前,他奔忙在汶川大地震灾区
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总理必定日理万机。
中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大国,大国总理必然经受考验。
“我们经历过大灾难,有应对灾难的经验,有比较完善的应急机制。”4月20日,震后
第一时间,李克强说出了这句“有底气”的话,迅速稳定了人心。不错,就在酝酿了芦
山地震的同一个地震带上,5年前,李克强还参与指挥了惊心动魄的“5·12”汶川大地
震救援工作。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李克强出任副总理未满2个月,他临危受命,挑起
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的担子。48小时内,他在北京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协调救援
保障工作。
2008年5月18日,李克强飞抵绵阳机场。3天里,他马不停蹄地走遍绵阳、什邡、北川、
汶川、都江堰等重灾区。地震已过去一周,最急切的搜救工作已告一段落,从李克强所
到之处,能清晰地看出他关注的重点——驱车前往平通镇林家坝村山体滑坡现场和防疫
一线;徒步半个多小时,走进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北川县城,给路遇的受灾人群送上食品
、水和口罩,看望在帐篷里复课的小学生;沿着严重损毁的崎岖山路进入汶川县,查看
紫坪铺水库和岷江边岸的塌岸、泥石流情况。
正是5年前的经验,铸就了李克强在芦山地震中的冷静自信。外媒勾勒了一幅生动的“
李克强抗震画像”:“突发事件的处理,最能看出领袖的素质与能力。李克强以个人的
平实作风,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朴实语言和自然表情,展现了果断、自信、沉稳、有力和
坚定。由此,也让中国人在灾难面前变得更成熟。哭声少了,指责少了,慌乱少了,绝
望少了,人们以一种大国国民的自信和有序投入救灾中。”
当李克强在芦山以咸菜白粥当早餐时,网友称他“米粥总理”,发自内心地希望他“吃
得好点”,“起码也要有个鸡蛋”。这一幕如此熟悉——5年前,2008年6月8日,李克
强到达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甘肃文县考察重建,午餐是一碗方便面和一杯茶。那一回,
网友们称他“方便面副总理”。把米粥、方便面当主餐,这对李克强已是救灾行程中的
惯例。“没有必要唱赞歌,也没有必要人为拔高,仅从其年龄与从事的重体力、重脑力
救灾指挥工作来看,这已经是一种艰苦生活标准的下限。救灾现场并不仅仅有米粥、方
便面,还有罐头午餐肉、袋装牛奶和饮料,他可以拿出10分钟来吃点好的,但那样他就
丧失了10分钟的指挥救援时间。用餐时间之节省,至少折射了其救灾第一、人命第一的
情怀。”一位媒体人士这样评论道。
灾难,砥砺的不止是情怀,更是信心。
恩格斯说:“每一次历史的灾难都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左传》云:“多难兴邦
。”
5年来,从汶川到芦山,中国的应急力全面提高,中国的行动力迅速提升,中国的凝聚
力空前强大,中国的生长力有目共睹——坍塌的废墟上,已传来琅琅书声,已升起袅袅
炊烟。
1922年4月,英国诗人艾略特在经历了一战灾难后,面对龟裂的土地,写下悲伤的诗句
:“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2013年4月,中国网友在李克强离开地震灾区后,写下希
望的诗句:“四月是最美丽的季节,雅安,不久的将来,你的世界,依然春暖花开。”
b*w
发帖数: 14917
2
还有这么敬业的总理吗?手下的部长们,不喊6次以上“有人吗”别想升国务委员。。
H*********S
发帖数: 22772
3
废墟里传来虚弱的回应“别吵了,快挖呀”
b*w
发帖数: 14917
4
现在救灾还是扯嗓子向废墟喊:有人吗?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三重重压下的李克强图文:记者实拍总理入住帐篷 依然亮着灯
李克强抵灾区遇余震 今晚将挨家挨户敲门汪洋:让灾区通过重建“雄起”
李克强:灾情救灾和伤亡情况都要及时公开中国普通民众面对灾难,表现很淡定
李克强:灾区每人每天补助10元钱1斤粮笑趴了,鸡毛信
雅安桥坚强压不塌震不垮炸不烂 民国杰作澳洲华人援助了婴幼儿奶粉
媒体公布四川雅安地震部分遇难者名单西安约20名志愿者芦山迷路失去联系 无任何装备
420芦山地震地理信息平台可查看道路受损情况副乡长救灾不力被免引质疑 芦山:现在看他表现
有人要说点啥没?芦山幼儿园倒了还是成立摩托救援队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李克强话题: 地震话题: 救援话题: 帐篷话题: 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