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博士生曝内幕:我怎样帮导师评上中科院院士
相关主题
学生举报导师 披露院士评选内幕院士遭学生举报剽窃续 复旦否认人工耳蜗造假
院士造假进展: 有德高望重老科学家暗示多关照他博士生曝内幕:我怎样帮导师评上中科院院士
院士被学生举报学术造假 复旦称未发现学术不端索南们讨论一下院士造假
院士逐一回应学术造假质疑 称举报者提荒唐要求多名王正敏院士推荐人联名要求对其除名
院士被指造假续:举报人称培养计划是圈套中科院院士涉嫌抄袭 多名推荐人要求对其除名
王院士对造假事件的回应复旦大学出名了。。。这个学生能量太大了。
上海高校还真有打磨汉芯的传统外F威武!!!广州27岁女子被两名非洲籍男子“骗婚骗色”
院士遭学生举报剽窃续 复旦否认人工耳蜗造假我被洋老公骗得好惨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正敏话题: 宇澄话题: 院士话题: 导师话题: 论文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e
发帖数: 15912
1
文章来源: 沈阳网 于 2013-11-14
学生举报导师,披露中科院院士申报前的筹备细节:一文多投,把已发表的专著拆分后
再在自己担任主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凑足论文数量;托人寻找“院士推荐人”,并一
一上门游说。
中国顶级专家学术著作撰写中的诸多细节也得以浮现:“书中三百多幅图,两百多幅抄
袭。数十幅都是我按照指示从其他书籍上抠下来的,英文说明直接翻中文,没有注明来
源”。
王正敏的另一位学生用“鸡毛蒜皮”来形容王宇澄的举报。他始终认为,这只是利益纠
葛下的闹剧。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被举报了,举报者是他的学生兼
前任助手王宇澄。2013年11月8日,王宇澄在北京向中科院递交了举报材料,内容涉及
论文数目造假、专著抄袭以及临床试验造假等多个方面,并指控王正敏利用不规范的专
著、论文获得了院士头衔。
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宇澄还曾兼任王正敏的秘书,是导师在单位最亲密
的伙伴。王正敏的传呼机和个人邮箱都一度交由王宇澄打理。2005年,王正敏以耳鼻咽
喉头颈外科学家的身份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
学生公开举报导师,而且举报的对象是院士,这在学术界还是头一回。近年来,院士评
选、资质审查和院士德行规范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透过王宇澄对自己
导师的举报,可以管窥中科院院士申报工作的部分细节。
抄袭与注水
王正敏出版的《耳显微外科》一书中绝大部分图片来源于Ugo Fisch教授编著的两本专
著。
王宇澄提供给中科院指控王正敏依靠违规学术成果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材料里,最主要的
指控,是关于著作抄袭。被抄袭者是王正敏的导师,也即王宇澄的“师爷”Ugo Fisch
教授。
王正敏的第一本专著《耳显微外科》出版于1989年。这本专著中,有一百多幅关于如何
实施耳部手术的手绘图,和Ugo Fisch教授的两本专著《Tympanoplasty and
Stapedectomy: A Manual of Technology(鼓室成形术和镫管切除术:技术手册)》
和《Microsurgery of the SkullBase(颅底显微手术)》中的图片相同。但《耳显微
外科》一书中,并未注明图片来源,书中参考文献里,也未提及这两本书。
南方周末记者翻阅3本书对比发现,王正敏出版的《耳显微外科》一书中绝大部分图片
来源于Ugo Fisch教授编著的两本专著。这些被标注为由Ugo Fisch教授和其他合作者手
绘的图案被直接拿来引用。从图片的形态来看,仅存在线条粗细和角度等略微差别。
“从严格学术规范上讲,大量引用国外的著作而未注明出处均属于抄袭。”著名教育学
者熊丙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耳显微外科》,所涉及的问题不只是抄袭。2005年前后
,王宇澄担任王正敏的秘书,目睹了王正敏为当选院士“凑”论文数目的全过程。其做
法之一,便是将《耳显微外科》一书的内容,拆分成14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眼耳鼻喉
科杂志》上。
熊丙奇认为,像王正敏这样把自己的专著拆分成多篇论文发表或者是把一般的文章当做
研究性的论文来申报,这和我国的学术评价体系有关系,“评价体系不独立,过分地追
求数量和档次这都是不科学的做法。”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办,创刊
于2001年,是一份双月刊,自创刊起王正敏一直担任该刊主编。
南方周末记者从王正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附件材料》中发现,截至2005年
4月3日,王正敏申报院士前,共发表论文271篇。但其中有88篇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
志》发表。这88篇“论文”中,除了14篇是从《耳显微外科》一书摘取之外,还有40余
篇文章是作为非研究性文章发表在“发刊词”、“专家笔谈”、“我如何做”等栏目的
小品文。
在王正敏当选院士时提供的271篇论文中,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其中还有6篇文章属于“
一稿多投”(一篇论文在国内外两处发表,在计算学术成果时,却当成两篇学术论文)。
“对于院士申请而言,这些问题都是不可饶恕的。”王宇澄说。而在8年前,正是在他
的参与和帮助下,王正敏成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但王正敏院士的另一位学生刘政(化名)用了“鸡毛蒜皮”来形容王宇澄的举报。“举
报的是八几年很老的书了,那个年代知识产权概念很淡漠,科学界出书都东抄一段西抄
一段。改革开放后才有了大的变化”;“圈内的人都会觉得举报内容挺可笑的,上面也
查过,没有实质性问题”。
刘政介绍,王正敏在圈内号称“东方一只耳”,申报院士的核心材料其实是在“人工耳
蜗和内耳细胞损伤修复机制”、“颅底显微外科”等方面。“大医院40岁以上的资深耳
科医生都清楚,他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
“师生情”
“我的亲属还帮助他寻找到了两位院士推荐人。”
王宇澄与王正敏的师生情分开始于1999年。为了深造医术,当时31岁的王宇澄离开了南
京鼓楼医院耳科大夫的职位,考取了王正敏的研究生。“王正敏是行业里顶尖的专家,
我慕名到了上海。”王宇澄说,那时候对导师只有崇敬,只想跟他好好学习技艺。
不过,身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科主任职务的导师忙于手术和会议,并不总能
见得到。王宇澄的课业和论文实际上是由“二老板”—导师小组中另一名专家指导的。
因为表现优秀,王宇澄从硕士生变更为硕博连读,并获得了留院的机会。
2003年,王宇澄被聘为王正敏的秘书,负责协助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他当时告诉我
,希望我全力帮助他。”
在有王宇澄辅助工作后,2003年开始,王正敏开始写作他的第三本专著《王正敏耳显微
外科学》,这本书出版于2005年院士增选之前。王宇澄参与了这本书的出炉过程,负责
校对书中一些知识错误,并负责图片编辑。王宇澄说:“那本书中三百多幅图,两百多
幅都是抄袭。数十幅图片都是我按照王正敏的指示从其他书籍上抠下来的,英文的说明
就翻译为中文,后来成书中并没有注明这些图片的来源。”
除了帮导师出版专著,王宇澄当时最紧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导师王正敏申报中国科学院院
士。
王正敏从1999年开始就已经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申报了三次院士都没当选。工程院院
士重实践,王正敏申请工程院院士顺理成章,这次却改弦更张,申请重视理论方面的科
学院院士。
在原来资料上,王宇澄需要将王正敏新增加的专著、论文和科技奖项添加上去,并扫描
装帧成册。“他原来有一百多篇论文,第二年提交材料时就有271篇了。”材料准备旷
日持久,不过王正敏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夸奖他装订精美。
资料准备工作进行的同时,王正敏也开始带着王宇澄拜访院士,争取推荐。“第一次他
和院士们交谈,我只是跟过去,后来就我自己去。”王宇澄说,自己的任务不仅是沟通
关系,还会带上能够体现王正敏学术成果的书籍画册,言简意赅给院士们介绍,说明这
些成果的重大意义。
“我的亲属还帮助他寻找到了两位院士推荐人。”王宇澄说,后来推荐王正敏的院士有
7位,5位医学学部院士,还有另外2位其他学部的院士。原本,推荐王正敏的院士中有
人过世了,推荐人不足,王宇澄有亲属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就帮助联系了两名院士推荐
人。
2005年12月,经过一段焦急的等待,中科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王正敏顺利当选,成为
了医院唯一一位院士,王宇澄也发自内心为导师感到开心。“他是神一样的人物,我当
时根本不会怀疑他的著作有问题。”王宇澄说,直到后来他才发现,当时院士申报材料
中存在大量的“水分”论文,甚至是抄袭。
“我帮他申请上了院士,他却抛弃了我。”王宇澄称,王正敏在当选院士后对自己多方
为难,导致他在医院难以立足,这是他愤而举报的原因。
反目
“我付出了这么多,你不能这么对我。”
王正敏的另一名学生刘政也认为评选院士后的“回报问题”是师徒反目的原因,但他是
从另一个角度解释:“王宇澄希望有更多的资源更好的职位,但按照实力来说拿不到,
被拒绝”;“王院士其实是个很老派很严肃的人,学生平时都不太能跟他亲近”。
但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申报院士成功正是王宇澄与王正敏师生关系的转折点。
“秘书的工作都属杂事,会耽误我的科研进步,但想着能跟他学习,我答应了。”王宇
澄说。此前王正敏是他内心敬佩的师长,他觉得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成为秘书之后,帮
助导师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211重点学科等资料准备一个接着一个。
王宇澄的父亲王惠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作为王正敏秘书的三年,儿子基本上都是早上7
点起床,常常到深夜一两点才休息。很多时候,王宇澄就直接睡在王正敏在医院8号楼
的办公室中,床是用两张条桌拼接起来的。2004年12月17日,正是申报院士材料准备的
紧张阶段,王宇澄在工作中晕倒导致左门牙跌断,下唇被洞穿,缝了三针。“第二天继
续工作,直到院士评选结束,我一天都没休息。”王宇澄说。
2006年春节过后,王宇澄与王正敏的关系没有预兆地起了变化。“他主动找到我谈话,
说外面有人说我们搞小集团,以后你不要到我这里来了。”王宇澄回忆。
多名王正敏的同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王正敏有换秘书的“惯例”。此前,王正敏与数
任秘书都不欢而散,有的人还因此离开了医院,避走他处。
“我2006年本就应该提副教授,当时三个人参评,我的论文等等条件最好。”王宇澄说
,等到第二年他才评上。之后有人提醒他,他之所以没有第一年评上,就是因为他的导
师王正敏不支持。这令旁人都感到大惑不解。
之后,王宇澄接连遭遇挫折。他未能进入科室的耳科组,提职称也总被要求“礼让”,
他感到自己工作全无希望了。2011年,王宇澄前往瑞士苏黎世大学进修三个月,跟随王
正敏曾经的导师Ugo Fisch教授学习。学成归来后,他发现医院多了新规定,必须进院
到达一定年限才能做手术,而他正好在“红线”之外。
王宇澄认为,正是自己的导师在故意为难自己。“我付出了这么多,你不能这么对我。
”王宇澄说自己曾找到导师,希望他高抬贵手给自己一条生路,但是王正敏表示这都是
医院领导决定的,他并没做什么。
王宇澄决定反击,借助自己曾担任王正敏秘书的便利,收集王正敏在临床实验数据、论
文数目、著作抄袭等方面的问题。
“没什么好说的”
当年大家都这么做,这是学界的原罪。
2012年1月12日,王宇澄带着他搜集的“证据”去见导师,希望王正敏不再为难他。“
谈完之后,我就被赶去门诊了。”王宇澄说。
一对师徒由此彻底反目。王宇澄开始更大规模地在网络上披露自己导师、院士王正敏学
术造假的信息。
这些指控中,有些是证据确凿的,比如抄袭;有些则是捕风捉影,比如王正敏博士学位
造假—2013年11月12日,苏黎世大学媒体与公关部负责人Sylvia在给南方周末记者的邮
件回复中证实,王正敏毕业之后通过《面神经拉伸受损试验》的论文答辩并获得了博士
学位。该论文现在在该校图书馆的论文库里依然可以查询。
也是在2012年年初,王宇澄开始向所在的医院领导反映王正敏学术不端的问题,但并无
结果。2012年2月,王宇澄向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提交了举报材料。
2013年8月19日,在经过了长达一年半的研讨之后,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出具了调
查报告。报告认为,王正敏的博士学位经过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不存在造
假行为。对于图片、内容抄袭的质疑,学术规范委员会认为有大量图片的确与Ugo
Fisch专著中的图片雷同,这仅仅是“不规范”而已。但因Ugo Fisch教授曾为王正敏的
书写序,这表明原作者无异议,因此不违规。
复旦大学在2011年的《复旦大学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规定》中明文规定,“将他人论
著中的内容,录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不注明出处”,“将外文作品的全部或部分翻译
或改写作为自己著作的内容,而不加明显的注释的行为等”均属于抄袭。其中并无“被
剽窃者无异议便不属于剽窃”的规定。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的报告认定了王正敏“一稿多投”及在自己学生的论文上署自
己名字,并且作为自己学术成果的情况;同时认定王正敏在申报科学院院士过程中,有
“不实事求是”行为,报告认为王正敏应就院士申报论文材料中存在不实事求是的做法
“向中国科学院做出说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候选人行为守则》明文规定,“被推荐人附件材料”
的提供者要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包括不得编造学术、专业技术经历和国籍证明,不得
作虚假陈述,不得提供关于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不实信息,“有科研不端行为的,应当如
实向推荐者说明,不得隐瞒”。
王正敏是否已经按照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的要求,“向中国科学院做出说明”南方
周末记者不得而知。“这根本就是诬告诬陷。”2013年11月12日,南方周末记者拨通了
王正敏院士的电话,他语气略显激动地谢绝了采访请求。他说,关于举报一事复旦大学
与中科院都已有调查结论,自己不便多言。对于被学生王宇澄举报的尴尬,他说自己作
为导师,“对这种人没什么好说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院士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院士是
一种终身荣誉,对待学术造假是零容忍的,就连瑕疵也容忍不了。在增选院士的过程中
,推荐单位和被推荐人必须对自己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一旦发现任何形式的造假都
会被警告,严重的话会取消推荐单位的下一次推荐资格。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候选院士的过程中,如果候选人有任何形
式的造假被发现,必然会落选。2005年中科院增选院士时,一位候选人就仅仅是因为论
文署名排序问题而落选。
王宇澄的举报尚未有效果,却引发了师门之内的争议,有人支持,也有人觉得这样有辱
斯文。“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举报自己的老师,大逆不道。”如今身在广东某医院
的耳鼻喉科医师刘政与王宇澄其实是前后脚入学的师兄弟,他始终觉得这是一场利益纠
葛下的闹剧。
但他并没有否认导师著作的“瑕疵”,只是认为这些不规范是时代的产物,“当年大家
都这么做,这是学界的原罪”
王宇澄觉得“未获回报”而举报导师抄袭,学术界导师和学生间利益关系取代教学关系
,恐怕也非孤例。
G****1
发帖数: 8414
2
这是个事吗?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我被洋老公骗得好惨院士被指造假续:举报人称培养计划是圈套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侯春林王院士对造假事件的回应
誓死捍卫王正敏的是毛小将,邓小将还是老将啊?上海高校还真有打磨汉芯的传统
揭秘科研经费乱象:用来包养情妇 炒黄金买期货院士遭学生举报剽窃续 复旦否认人工耳蜗造假
学生举报导师 披露院士评选内幕院士遭学生举报剽窃续 复旦否认人工耳蜗造假
院士造假进展: 有德高望重老科学家暗示多关照他博士生曝内幕:我怎样帮导师评上中科院院士
院士被学生举报学术造假 复旦称未发现学术不端索南们讨论一下院士造假
院士逐一回应学术造假质疑 称举报者提荒唐要求多名王正敏院士推荐人联名要求对其除名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正敏话题: 宇澄话题: 院士话题: 导师话题: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