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鲜为人知的“四三方案”
相关主题
揭开历史的谎言 毛主席决断从西方引进新技术老毛从来就不是个做蛋糕的人
改开解决吃饭穿衣问题靠的是七十年代的四三方案跟苏联绝对是划算的买卖
四三方案一一继苏联156援助后邓轮:文革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转载)
看看邓矮是如何一边摘桃子,一边诋毁太祖和文革的!的确良,午餐肉,火腿肠试验几十年了么?
四三方案文革期间引进西方技术的43方案:建设一直在搞,并非30年不变
那个不要脸的SB邓轮子又偷偷删贴!老干部们用进口还是国产医疗设备?
矮轮先解释一下矮贼出使美国不住中国的房产毛泽东 vs 的确良
“四三方案”---- 毛泽东时代的对外开放中国PX遇阻重演铁矿石丧失定价权悲剧 日韩扩产涨价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顾秀莲话题: 引进话题: 四三话题: 化纤话题: 方案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a
发帖数: 4465
1
1972年,位于北京市月坛南街38号的国家计划革命委员会大楼里,人来人往,热闹
非凡。尤其是主任办公的二楼,全都是部长们在转悠。
“冶金、铁道、机械工业、四机部、民航?反正各个部门,都在我们那边转悠,拿
着个黑皮包。”回忆起40年前的热闹场面,顾秀莲现在都忍不住笑。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在全国人大的会议室中,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
》的专访。今年75岁的她,身着合体的西服套装,神采飞扬,看上去只有60岁出头。为
了这次采访,她特意细致整理了材料。有时,为了一个数据的准确,秘书会马上出去核
对,回来告诉她。顾秀莲对这个话题如数家珍,因日程安排紧凑,不得不结束采访时,
还意犹未尽,屡次对秘书表示,应该约记者早一点来。
让部长们围着转的,就是“四三方案”。70年代初,顾秀莲调入国家计委,担任党
的核心小组成员,后又任计委副主任,亲历了新中国首次从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
术和设备的“四三(即总价值为43亿美元)方案”的制定。
邓小平后来回顾这段历史时说:“说到改革,其实在1974年到1975年我们已经试验
过一段。”
风云际会的1971
1970年1月,33岁的顾秀莲从纺织工业部正式调入国务院计划起草小组。
1969年底,中共中央做出全面整顿经济秩序的决定。国务院成立了计划起草小组,
取代已瘫痪多时的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由副总理李先念直接领导,余秋里任组长。一次
,周恩来来到小组办公室,发现小组成员全是清一色的“和尚”。由此,纺织部精心培
养的优秀青年女干部、劳模顾秀莲,被组织看中,调入计划小组。
5月,起草小组改名为国家计划革命委员会,顾秀莲成为党的核心小组成员。
顾秀莲进入计委可谓正逢其时。彼时,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巨变。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全面主持日常工作,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
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72
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打破了中美两国间20多年的坚冰。
在这次会面中,毛泽东对尼克松说:“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搞点小生意,我
们就死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
你们对。”
正如毛泽东所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
而解了。解决人民“衣被甚少”、吃穿短缺的问题,也有了新的可能性。
顾秀莲证实了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1971年8、9月间,毛泽东到南方视察,一
天,派身边工作人员上街。这是他出巡时常用的一种社会调查方法。这位工作人员在一
家服装店排长队,买了一条“的确良”裤子,回来后汇报说,为了买一条“的确良”裤
子,千辛万苦排了半天队。对此,毛泽东颇为感慨:买件“的确良”不要千辛万苦,“
百辛百苦”行不行?
“当时大家都喜欢‘的确良’,实际上就是涤纶。‘的确良’的好处就是穿在身上
很挺括,不会皱——当然现在年轻人都愿意穿皱的了。”顾秀莲笑着告诉《中国新闻周
刊》。
从1954年起,中国实行了多年的布票制度。每年发多少布票,需要经过反复计算,
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作出规定。根据气候的不同,各地方的标准略有差异,大体上,成年
人每人每年发布票16尺、18尺或20尺(一条枕巾约需票2尺)。
穿衣问题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棉花年产量一直徘徊在4000多万担的水平,纺织原料
紧缺。顾秀莲告诉记者,当时为了解决棉花产量的问题,周恩来每年都召开棉花工作会
议,因为她在计委是分管轻纺工业的,每年都要参加这个会议。在她的家乡江苏南通,
一个种棉花的女能手还当上了副县长。
而且,增产棉花还存在粮棉争地的问题。当时,在工业化国家,化学纤维占纺织用
原料的比重已达到40%甚至更大。在中国,这个比重只有5.5%。
随着大庆油田的开采,中国的石油年产量从1959年的313万吨,提高到1972年时的
4567万吨,不仅自给,还能有余。
解决千辛万苦买“的确良”的问题,已经成为可能。
第一个报告出台
1970年7月,原纺织工业部、第一轻工业部和第二轻工业部正式合并为轻工业部,
钱之光出任部长。周恩来宣布:全国重点抓轻工,轻工重点抓纺织,纺织重点抓化纤。
“反正不能只靠棉花过日子。”
据顾秀莲回忆,李先念和余秋里曾称赞钱之光,“个子不高,胆子不小”。他走马
上任后不久,就有了大胆的想法。
1971年下半年,钱之光提出,可以利用中国自己的油气资源,建设几个化纤基地,
要搞100万吨,相当于2000万担棉花。所需的技术设备,则可以从国外引进。
对此,周恩来、李先念指示国家计委研究一下,考虑引进解决穿衣问题的化纤设备
和解决吃饭问题的化肥设备。
时值1972年1月初的全国计划会议期间,分管轻工业部的顾秀莲找来该部与会代表
、计划组副组长陈锦华,请他向钱之光部长汇报,并要他代计委起草报告。
陈锦华根据指示,在部里讨论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
备的报告》,交给了顾秀莲。
按照报告提出的计划,进口总值为4亿美元。在化纤方面,拟从法国、日本进口4套
装置,约需2.7亿美元。建成后每年可生产合成纤维24万吨,约等于500万吨棉花,可织
布40亿尺(耐用方面比棉织品高几倍)。其中,“的确良”将达到19亿市尺。“城乡人民
对‘的确良’的需要,将进一步得到更好的供应。”
计委将这一报告上报国务院,李先念、华国锋和余秋里联名上报周恩来。2月初,
周恩来、毛泽东先后批示同意。
后来有人想挑“四三方案”的毛病。“那就查呗,我们有办法对付。一查,我们都
是毛主席批的。”顾秀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当时初步确定,把项目放在纺织工业比较发达、棉花原料短缺而人口又比较多的地
区,设想建“三大化纤”: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和四川天然气维尼纶
厂。后来,天津倚借大港油田的优势,想把原定在上海的项目抢过去。李先念最终拍板
,在天津追加一个石油化纤厂。
2月中旬开始,轻工业部、燃化部和对外贸易部共同组成两个化纤技术考察组,分
别由轻工业部合成局局长李正光和机械局局长王瑞庭负责,分赴日本和西欧考察,选择
引进对象。
顾秀莲作为特别顾问,参加了由王瑞庭负责的考察组,于3月初出发,历时一个多
月,考察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西欧多国。考察让她大开眼界,触动很大。在德国,她
看到奔驰车在高速路上开到180迈。德国人从不迟到的守时观念,也让她印象深刻。在
英国,她发现吃饭时没有一个盘子是不吃光的。
“看完以后就觉得,国外的经济这么发达,这么先进,我们自己必须急起直追。我
当时小一点,老一辈就更这么认为了,他们是枪林弹雨过来的,他们就是为了今天这样
的幸福。”顾秀莲说。
考察组回国后,于5月份向国务院递交了考察情况和进口化纤设备安排方面的请示
报告,获得批准。
由此,四大化纤项目进入谈判阶段。
谈判
1972年4月,周恩来亲自点将,柴树藩从干校被调到外贸部,主持“四三方案”的
谈判工作。
柴树藩可以说见证了新中国的技术引进历程。
50年代,他任计委副主任,曾主持落实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
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开始把对外贸易和引进技术的重点转向西方。1962
年,他担任化纤和化肥小组(后改名为新技术引进小组)组长,负责引进工作。但那时,
主要西方国家都还未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跟中国做生意顾虑重重,只能以民间的名义
进行。文革开始后,这些引进项目完全停滞了。
“四三方案”实际上是新技术引进工作的恢复和大发展。
具体的引进工作,由外贸部下属的中国技术进口公司(后改名为中国技术进出口总
公司)来落实。
41岁的英文翻译曹经纶,被从东北吉林舒兰县的五七干校紧急调回。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一个福利院的老年公寓中见到曹经纶时,他正和一群老人
唱歌。今年82岁高龄的他,戴一副金丝边眼镜,精神矍铄,思路清晰。
曹经纶已经3年没碰英语了。中技公司是为完成苏联援华的156项工程而专门成立的
。后来,机缘巧合,原来学俄语的曹经纶转学了英语,成为公司的英文翻译,60年代参
与了对西方的技术引进工作。“文革”开始后,公司解散,职工被下放到东北、河南等
地劳动。1972年,“四三方案”开始实施,公司才得以重新组建,职工被紧急调回,参
加谈判。
最先开始谈判的是上海项目,其后是四川、辽宁和天津项目,1972年6月开始,次
年9月结束,历时一年多。
在辽宁项目的谈判中,因1000多万美元的价格分歧,中法之间迟迟未能签订合同。
1973年9月,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亲自出面洽商。他在法国驻华使馆宴请周恩来,希
望中国政府在价格上让步。他说,如果中法两国达成合作,将会轰动欧洲和世界。最终
,中国政府作出让步,签订了总值达12亿法郎的合同。
“四三方案”
引进化纤、化肥项目的消息传开后,各部委一下子炸开了锅,天天到计委来,为本
部门申请引进项目。
冶金部第一个提出,进口一米七轧机。
长期以来,钢铁一直是中国的重点行业,也是薄弱环节,稍稍好一点的板材都要依
靠进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冶金部在50年代和60年代曾两次提出报告,要求在武钢建
设一米七热轧、冷轧薄板轧机。这已是第三次提出。虽然引进一套设备要2亿美元,但
国家每年进口钢材都要花费3亿美元。算一算这笔账,还是划算的。因此,计委表示了
支持。
1972年8月,国家计委呈送了《关于进口一米七连续式轧板机问题的报告》,获得
批准。由此,引进工作从石化扩大到钢铁行业。
其他部门也纷纷提出,要派团出国考察,开展引进工作。李先念积极支持,先后批
准了几十批考察团出国。
11月,国家计委提出了第三个报告——《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建
议进口6亿美元的23套化工设备,并且提出,配备专职人员,来负责这项工作。
这时,各考察团回来后,相继提出多个技术设备引进项目。周恩来感到很零碎,同
时认为,既然有这么好的机遇,事情就应该做大一点,所以指示国务院业务组和国家计
委,把这些项目合并起来,“要准备采取更大规模的引进方案”。
1973年1月,计委提交了综合性的第四个报告,即《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
交流的请示报告》。
报告写道:“我国的对外关系迅速发展,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帝国主义、社会帝国
主义想孤立我们,反而孤立了他们自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急于找产
品市场资金出路。积极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不仅有利于配合国际政
治斗争,而且有利于加速国内经济建设。”
这一总体方案,计划引进技术项目26个,共需资金43亿美元,所以被称为“四三方
案”(这一方案后来经过追加,总投资为51.8亿美元)。
二月初,周恩来、毛泽东先后批准了这一方案。
“四三方案”引进的26个大型项目于1982年前陆续建成。“四大化纤”1982年全部
投产后,中国从1984年起,宣布取消长达30年的布票。
43亿美元从哪里来
引进所需外汇,大部分来源于外贸收入。1970年,全国出口总额为22.6亿美元,
1973年达到58.2亿美元。为中国出口创汇的产品主要有两类,一是土特产,二是手工业
品。
1月4日,李先念出席了全国外贸工作会议。他说:“国际、国内是两个不同性质的
市场,有两种不同的价格体系。同外国资本家打交道,决不能把国内稳定物价的方针套
到国际市场去,也不能笼统地用成本加利润来定价。国际市场是受供求关系指挥的,是
受价值法则支配的。”
为了节省有限的外汇,“四三方案”只能尽可能压缩软件技术的引进,而注重引进
能够快速形成生产能力的成套硬件设施。
此外,引进大部分采用延期付款方式。在对被引进国的选择上,能否提供出口信贷
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有时,即使是专利技术拥有国,仅仅因为不愿向中国提供出
口信贷,中国就转向第三国。这不但影响了技术的成功转移,而且使得很多工程出现质
量问题,被迫拖延工期。
银行也为方案的实施筹措了部分外汇。1972年,陈云复出,参加了对四三方案的领
导工作。1973年6月,新上任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希愈和副行长乔培新,为筹措外汇
资金的问题请示陈云:现在可以搞到10亿美元甚至更多,但是,这是否不符合毛泽东的
自力更生方针和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精神?
对此,陈云回答,现在形势变了。“过去我们的对外贸易是75%面向苏联和东欧国
家,25%对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改变为75%对资本主义国家,25%对苏联、东欧。这个趋
势是不是定了?我看是定了。”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中国PX遇阻重演铁矿石丧失定价权悲剧 日韩扩产涨价四三方案
PX污名化背后 有公知和外国石化利益集团的身影那个不要脸的SB邓轮子又偷偷删贴!
说实话还真得感谢当年苏联帮助中国建立工业基础矮轮先解释一下矮贼出使美国不住中国的房产
这个应该是最冤的贪官了“四三方案”---- 毛泽东时代的对外开放
揭开历史的谎言 毛主席决断从西方引进新技术老毛从来就不是个做蛋糕的人
改开解决吃饭穿衣问题靠的是七十年代的四三方案跟苏联绝对是划算的买卖
四三方案一一继苏联156援助后邓轮:文革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转载)
看看邓矮是如何一边摘桃子,一边诋毁太祖和文革的!的确良,午餐肉,火腿肠试验几十年了么?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顾秀莲话题: 引进话题: 四三话题: 化纤话题: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