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关于北洋民国时期的留学情况
相关主题
清华是中国的悲哀。只有技术工人,没有任何自由思想。只有拍马做官,没有做人道 德。清华死掉了。教育部将组织百名高校领导赴美日等国培训
刘延东刘书记是刘志丹的侄女?中国新闻网:“美国梦”破灭 留美中国学生去留两难抉择
农业部官员: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纯属谣言中国学生留美潮席卷全美 成美国第一大留学生源
下岗工艰苦创业11年 坐拥价值5000万人刀梅花鹿养殖产业中国留美学生被开除调查 隐秘却不罕见的困境
土鳖国现役正国级、副国级真特么多!擦, 红肿中国留美学生被开除调查:成绩过低 学术不诚实 (转载)
小粉红的挽歌——个人谈“爱国少女”现象去年8000名中国留美学生被开除 多因不诚实
留美同窗林家翘教授做客新浪追忆钱伟长1949年前后留美学生组织及其期刊 (转载)
钱学森与钱学榘 (转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生归国潮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留美话题: 留美学生话题: 科学话题: 留学话题: 学习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n
发帖数: 646
1
那个淸华的物理千老基本都是胡说八道,别人学物理去花街他还在干千老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民国时期留美教育发展趋势
民国时期的留美教育按时期可以划分为北京政府时期(北洋时期)和南京政府时期。北
洋时期的留美教育,其突出特征是庚款留美的兴起和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的存在。
1.1 北洋政府时期的留美态势
1908年5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将庚款余额退还中国、用来资送中国优秀青年赴美留学
的议案。据此,中美双方议定了具体实施办法:
一、从1909年开始,中国派一定数量的青年到美国大学深造;
二、创办清华学堂,作为中国青年赴美留学的预备学校;
三、在华盛顿建立游美学生监督处,负责管理中国留美生。
为落实上述规定,清政府于1909年6月在北京成立了游美学务处,负责留美生考选事宜
,并于1909年8月、1910年7月举行了三次考试,共录取180人。游美学务处的成立及三
批留学生的赴美,拉开了随后出现的留美热潮的序幕。
1911年清政府批准游美学务处成立清华学堂。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清华学校是中国留学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所留学预备学校。从1912年派出
首批16 名学生赴美,到1929年清华改办国立大学后派出最后一批庚款生,在近20年的
时间里,清华共选派留美学生1279人。人数之多,居同期官费留美学生之冠。
在庚款留美的带动下,这一时期还出现中央部费和地方省费等形式的官费生,以及大量
的自费生。这样,就以庚款留美为中坚力量,形成北洋时期的留美热潮。这一时期,留
美人数迅速增加。
1910年,留美学生有500多人;[[i]]1911年,增至650人[[ii]];1914 年,1300人[[
iii]];1915年,1461人;1917年,1500人;1924年,1637人;1925年至1928年每年基
本保持在2500人左右。[[iv]]
1.2 南京政府时期的留美态势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留美呈现波浪式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1、1929-1932年:留美人数大幅度下降。据环球中国学生会1929年发表的统计结果,该
年留学生人数由1927年的2500人下降到1279人[[v]]。1930年至1932年,留美人数更是
每况愈下。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另外一
个重要原因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9年颁布了《发给留学证书规程》,1933年颁
布了《选派留学生暂行办法大纲》,整顿了留学制度,提高了留学资格,限制了一部分
有志留学而资格不够的青年学子。此外,清华改办大学后停止庚款留美,也是此期留美
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
2、 1933-1937年:留美人数有所上升。经济危机的结束使美国经济发展走出低谷,国
外学生开始重新把目光瞄准美国。此时,伴随着全国统一局面的形成和各项建设事业的
蓬勃兴起,中国留学教育也开始走上正轨。193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制定了比较规范的
《国外留学规程》,对选派资格、公费生考试程序及科目、实行留学证书制度等作了十
分详尽的规定。在它的指导和推动下,各种形式的留美应运而生。从1933年至1936 年
,清华大学举办了四届留美公费生考试,共派出92人赴美留学。与此同时,各省也纷纷
举行留学生考试。在这种形势下,1935年后留美人数开始回升。据统计,1935年在美国
大专院校注册的中国学生共有1433人[6][vi],1936年有1580人[[vii]],1937年达到
1733人[[viii]]。
3、1938-1945年:留美人数处于民国时期的低谷。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海外中国
学子纷纷辍学归国。同时,国民政府为了节约外汇以应战时之需,于1938年、1939年相
继颁布了《限制留学暂行办法》、《修正限制留学暂行办法》,使留美人数锐减。1938
年至1941年4年间,赴美留学人数总共只有193人。[[ix]]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抗战形势
日趋明朗,国民政府为适应培养抗战建国人才的需要,于1942年宣布废除《限制留学暂
行办法》,重新放宽留学政策,并于1943年举行了第一次自费留学考试,录取327人。
1943年,清华大学举行了第六届公费留美考试,22人被取中赴美。这样,1942年后留美
人数稍有上升。
4、1946-1949年:抗战胜利后的留美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是各国青年学子
最为理想的留学国度,因美国本土未曾沦为战场,其文化设施没有直接遭受战火摧残。
对于中国来讲,战后青年学生大批赴美,还有其特殊的原因。当时,美蒋关系密切。美
国提供各种奖学金,鼓励中国学生前往留学。国民党政府为了战后重建,也需要派遣大
量人员前往美国学习。1946年7月,教育部在南京、上海、北平、重庆等9城市设置考场
,同时举行公费留学考试和第二届自费留学考试。最后录取公费生148人,自费生1216
人,外加此次公费考试落选而成绩合乎自费录取标准者718,人,总计录取1934人。[[x
]]这一时期,国民政府为了奖励为抗战作出贡献的青年军人和从军青年翻译,还举办了
青年军人公费考试和翻译官考试。同时,各省市也进行了公费留学考试。1948年后,由
于国民党政府军事上的节节败退,很多人愤于时局或对前途感到渺茫,自备外汇纷纷涌
入美国。由于上述原因,在抗战胜利后的几年里,汇成了一股强大的赴美洪流。据华美
协进会统计,1948年在美国大学的中国学生有2710人,分布于全美45个州。1949年,中
国留美学生更比上年增长了40%,达到3797人[[xi]],成为近代留美运动的最高峰。
二、民国留美学生的特点
2.1 学习科目偏重自然科学
早在1872至1875年,清政府选派幼童留美过程中,偏重理、工、农、医的特点就已显现
。1895年至1908年灌排的76名留美生中,学习理、工、农、医者13人;120名自费生中
,学习工程、医科者51人,几近一半。1909年庚款留学开始后,清政府为了鼓励留学生
学习实际有用的科学与技能,一边回国后服务社会,同时防止文法科学生滋生革命意识
,特限定留美学生必须“以十分之八学习农、工、商、矿等科,以十分之二学习理财师
范诸学”[[xii]],这一方针决定了留美学生大多选择学习科学技术。清华学堂对庚款
留美的学生学业分布测算的结果是:学习工程的占31.3%,学习理科的占9.9%;学习农
医的占10.5%,学习文史哲的占7.2%,学政法的占24.5%(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
、新闻等。其中以经济学比例最大占9.6%),学习军事的占2.2%[[xiii]]。各省和各部
派出的官费留学生、华侨学生和自费生也已学理工科为主,据《留美学生年报》(1913
年)统计,留美学生中大学生411人,学习文史哲的70人,学习商贸理财的32人,学习
理工农医的309人。而1918年1124名留美学生中,学习理、工、农、医等自然科学者有
700多人,可见留美学生在科目现则上偏重于自然科学。
20年代中期以后,留美学生中学习理工科的人数进一步增加,1928年,民国政府教育部
组织法中严格规定:“以后选派国外留学生,应注重自然科学及应用科学等,以应国内
建设的需要”。据1935年的统计,在美留学的1463人中,除566人尚未分科外,学习文
法商教育者431人,学习理工农医者446人,文理平分秋色。在1936年统计中,1490人中
,除158人尚未分科外,理工农医占823人,文法商教只有509人。理工农医中,又以工
科占多数,为468人。
抗战爆发后,因战事需要,留美学生多偏重于工程、医药以及与军事相关的技术学科。
1943年,教育部《留学教育方案》规定:“留学生之派遣,以适应实业计划实施之需要
、培植高级技术专精人才及业务管理人才为主要方针”,并举行了第一届留学生考试,
此次考试以录取600名为限,其中实科(包括理、工、农、医、等科)占60%,文科(包
括文、法、商、教育等科)占40%。抗战胜利后,这一留学政策继续贯彻。
持久不衰地学习自然科学成为民国学生留美学习的显著特点,他们大多学有所成,回国
者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主导力量,这是其他留学生群体无法比拟的。
2.2 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较好
民国时代的留美学生群体一般具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同时一般接受了新式教
育和高等教育,在此基础上在赴美接受西方高等教育,并获得较高学位,因此留美生这
一群体普遍文化修养较高。清末留美幼童的家庭背景,一般是穷苦百姓家庭,但至民国
时期,留美生的家庭背景逐步向社会中上层集中,主体是社会中上层新兴知识分子家庭
。随着人们逐渐接受海外留学并重视留学教育,官费留美竞争日益激烈,自费留美人数
也大大增加。官费生中以官吏和教师家庭居多,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商人、农民、工人子
女占一小部分,可以想象,这一部分学生家境也相对殷实。分析1924年清华学校留美学
生的家长职业,32%以上为官吏,近31%为教师,13%为律师等专门职业,农民(指地主
、富农)占3.7%。自费留美花费很高,除非有资助,一般家庭只能望洋兴叹。
同留日、留欧学生相比,留美学生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有良好的科学素质。
首先,留美学生出国时要经过严格筛选,学生质量较有保证。清华学堂的留美生选拔考
试对考试规定十分严格。考试科目包括:“一、中文论说;二、英文论说(作文翻译)
;三、历史(须曾读过普通历史并读过希腊、罗马、英国、美国专史者尤佳”;四、地
理(普通地理学);五、算学(测光学习英文代数、平面几何、平面三角,并学习过高
等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者尤佳);六、格致(中等理化学、动植物学、生理学)
;七、德文或法文(二者中须曾习一门,能作文翻译,曾兼习拉丁文者尤佳)”;这些
学科,“自第二项至第六项均须用英文考试,第七项之德文或法文如有未成习过而其他
各科均能合格者,亦准予考”[[xiv]]。留美学生中还有许多歌声和各部派出的官费留
学生,如交通部、外务部、海军部、教育部每年派出的留美生也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挑选。
此外,留美学生一般在出国前受到比较扎实的中等或高等教育,而且大多出身当时国内
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或者来自比较富庶的地区。除早期留美幼童比较特殊之外,其后20
多年间的近300名官、自费留学生大多来自广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南方沿海
经济发达地区,且多数是在国内较好的大学,如天津北洋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南洋
公学等知名国内高等学校毕业,受教育程度较高。庚款留学考试后,由于逐步采取从具
有大学成都和经过较为严格英语训练的青年中选择留美学生的办法,留美学生接受教育
的程度进一步提高。据梅贻琦、程其保对近百年中国留美学生情况所做的调查,近代中
国留美学生所毕业的国内学校按照人数的多少,前20名依次为:1、清华大学;2、圣约
翰大学;3、中央大学;4、交通大学;5、燕京大学;6、岭南大学;7、北京大学;8、
金陵大学;9、上海商学院;10、复旦大学;11、西南大学;12、苏州大学;13、中山
大学;14、吉林女子师范学院;15、浙江大学;16、武汉大学;17、南开大学;18、政
治大学;19、辅仁大学;20、福建协和学院[[xv]]。留美学生的来源省份也与他们的受
教育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据1910年的《留美学生年报》称,在当时能够统计到的490名
留美学生中,广东251人,江苏108人,浙江45人,直隶21人,福建18人,安徽10人,山
东10人,湖北8人,湖南5人,四川5人,广西5人,江西2人,贵州1人,陕西1人,江南
各省共占458人。
近代留美学生大部分学生都获得较高学位,纵观1854-1953年,留美学生中获学士学位
4590人,获硕士学位7221人,获博士学位1727人,共13797人,约占全体的67%。另外
,据袁同礼编《中国留学生博士论文目录》统计,1905—1960年,在北美(美国和加拿
大)116所大学获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共2789人(含加拿大大学4所,计28人),占美国
每年授予博士学位人数的15%。
留美学生出国前的良好教育背景和在海外接受的系统扎实的教育,并拥有较高的学位,
是相对于民国时期留日和留欧学生的明显特点。
2.3 留学环境较为优越
留美学生在美国学习的大学一般是美国较好的大学,还有不少进入美国的名牌大学,如
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麻省理工、西北大学、普渡大学
、威斯康辛大学、渥白琳大学、华盛顿大学等,一般学习条件优越,有名师指导。如李
耀邦1914年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密立根(Millikan)教授;
吴有训1921年入芝加哥大学跟随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康普顿(A.H.Compton)从事物理
研究。留美学生在名师的熏陶和锤炼下,提高了科学素养,培养了对学术的洞察力和至
诚的求知精神。
这些美国名校除了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在管理、设备、图书等方面也均属上乘。而且
他们在美学习、研究的年限多在一年以上,有的甚至长达八、九年,为留美学生的成才
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表1 留美学生在美研究年数统计(1854-1953)[[xvi]]
年数
总数
年数
总数
一年
6403
二年
3727
三年
2135
四年
1507
五年
468
六年
106
七年
54
八年
27
九年
10
九年以上者
84
未详
6054
总数
20636
民国早期留美生经费来源有保障,学习环境较优越。1909年之后的庚款留学生可以利用
美国退回的1100余万美元作为留学费用,他们能够享受到的优厚待遇,是别国留学生望
尘莫及的。以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庚款生为例,五年所费用与在国内交通大学培养一个
学生比较,超出六七倍。[[xvii]]1916年。民国政府颁布了《选派外国留学生章程》,
规定一般留美公费生发给治装费200元,出国川资500元,学费80美元,回国川资250美
元,虽然没有庚款留美生经费充足,但比留日学生却要宽余得多。留日学生的治装费只
有100元,出国川资70元,学费日本币46元。
30年代,国民党政府继续利用庚款向美国派遣公费留学生。同时,因经济上有所发展。
生活富足的中产阶级也分送子弟留美,使赴美自费留学生迅速增加。抗战爆发后,留日
学生不堪迫害,尽数归国。而留美学生由于受到国内政府和美国政府的救济,境况尚好
,仍能维持学业。当时,国民党政府拨出30万美元。在美国组织留美中国学生战时学术
计划委员会,以鼓励留美学生的战时学术研究,并对经济困难的留美学生予以适当救济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鼓励学生留美,将出国旅费及治装费增至每名美金2000元、生
活费每名每月美金140元。经费补给十分充足,促使战后留美学生大增。
留美学生相对留日、留欧学生的学习经费的富足使得他们能够安心学习,不必为生活而
劳碌奔波。在此基础上,他们进入美国较好的大学,接触到世界先进的知识、技术、设
备和一流的导师,迅速接近世界科学的前沿。
2.4 普遍怀有科学救国思想
留美学生普遍都胸怀浓厚的“科学救国”思想,其中任鸿隽、胡明复、杨铨等中国科学
社的创建者们就是“科学救国”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当时留美学生界的才女陈
衡哲回忆说:“当年在留学界中,激荡着一件文化革新运动——科学救国运动,提倡人
是任叔永先生(任鸿隽)。”[[xviii]]留美生通过对美国的考察,认定当今世界发展
的关键是科学,中国之所以步步落后,也在于科学不发达。他们疾呼:“吾辈负笈异域
,将欲取有用之学术,救我垂危之国命,舍图科学之发达,其道未由。”[[xix]]“继
兹以往,代兴于神州学术之林,而为芸芸众生所托命者,其为科学乎,其为科学乎!”
[[xx]]表达了“科学救国”的强烈愿望。留美学生认为科学直接影响于物质,又间接影
响于道德。国家富裕、国民富足,人们的道德水平才能提高。反之,道德水平的提高又
进一步促进国家的富强。达到“民富国强”。实现“救国”的目的。
三、民国留美学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1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留美生提倡科学,突出强调科学精神,认为其真谛就是求真求实。任鸿隽曾发表《科学
精神论》,认为科学的核心精神既非研究材料,也非研究方法,而是科学精神。“科学
精神者何?求真理是也”。而“真理之特征”就是“有多数之事实为之佐证”。因而,
科学精神必须有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即“崇实”与“贵确”。[[xxi]]胡明复在《科
学方法论》中同样认为“科学方法之惟一精神”就是“求真”和“立真去伪”,“此精
神直接影响于人类之思想者,曰排除迷信与盲从”。[[xxii]]五四时期科学声浪响彻云
霄,其精髓表现在科学精神、求实态度和理性思维的张扬,留美生的上述宣传,使这种
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深入中国思想文化界。
留美学生对民主思想的宣传,来自于对美国民主政治的推崇。留美生中大多对美国的宪
法、政党及竞选等有较好的评价。因此他们在其所办的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介绍和
评论美国的民主政治。还有人在日记、著作、演说中对美国民主政治详加介绍,推崇备
至。胡适在留学日记中就留下关于美国政治组织、政党、总统选举团、选举制度及美国
宪法、政府机构等的大量评介文字。在撰文演说的同时,留美生还以自己组织的各种社
团为单位,模仿美国的竞选和议会程序,其目的就在宣传、倡导美国的民主政治和民主
精神。新文化运动期间,以胡适为代表的大批留美生学成归国,在思想界和教育界大力
宣传和实践科学民主思想,更成为科学民主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可以认为,留美生对
科学民主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2 创建和发展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学科
由于留美学生中大多选择自然科学为主修专业,且在美国接受了良好的科学训练,他们
在留学期间及学成归国之后,努力致力于科学引进、传播、研究、教育工作,为中国现
代科技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留美学通过组织学会,创办报刊,为科学在国内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生在1914年夏成
立了“科学社”,翌年10月更名为“中国科学社”,创办刊物《科学》直至1950年与《
自然科学》合并,共刊行了35年,发表了3000多篇学术论文。除中国科学社外,民国时
期留美学生参与组织的科技团体还有“中国工程师会”、“中国农学会”、“中国气象
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动物学会”
、“中国数学会”等。这些科技团体发行科学刊物,定期召开年会,举行科学演讲,邀
请外国科学家来华讲学,翻译出版科学书刊,为现代科技的引进传播、为中国科技的发
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留美生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方面的贡献,使得现代科学体系在中国建立起来,
...
d******r
发帖数: 16947
2
我靠这打脸贴直接把可怜的千老扇回国去了 lol
不过呀脸皮厚 肯定说不算 lol

因的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个淸华的物理千老基本都是胡说八道,别人学物理去花街他还在干千老不是没有原因的
: 一、民国时期留美教育发展趋势
: 民国时期的留美教育按时期可以划分为北京政府时期(北洋时期)和南京政府时期。北
: 洋时期的留美教育,其突出特征是庚款留美的兴起和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的存在。
: 1.1 北洋政府时期的留美态势
: 1908年5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将庚款余额退还中国、用来资送中国优秀青年赴美留学
: 的议案。据此,中美双方议定了具体实施办法:
: 一、从1909年开始,中国派一定数量的青年到美国大学深造;
: 二、创办清华学堂,作为中国青年赴美留学的预备学校;
: 三、在华盛顿建立游美学生监督处,负责管理中国留美生。

d*******3
发帖数: 8598
3
马德,又长又臭
有谁能用5行字概括了?
b**k
发帖数: 3472
4
你看了你贴的这篇东西吗?这里面好像是再说留学主要集中在北洋政府时期,国民党上
台后由于种种原因人数锐减阿。

因的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个淸华的物理千老基本都是胡说八道,别人学物理去花街他还在干千老不是没有原因的
: 一、民国时期留美教育发展趋势
: 民国时期的留美教育按时期可以划分为北京政府时期(北洋时期)和南京政府时期。北
: 洋时期的留美教育,其突出特征是庚款留美的兴起和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的存在。
: 1.1 北洋政府时期的留美态势
: 1908年5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将庚款余额退还中国、用来资送中国优秀青年赴美留学
: 的议案。据此,中美双方议定了具体实施办法:
: 一、从1909年开始,中国派一定数量的青年到美国大学深造;
: 二、创办清华学堂,作为中国青年赴美留学的预备学校;
: 三、在华盛顿建立游美学生监督处,负责管理中国留美生。

f****m
发帖数: 7469
5
总结一下就是,炮党汉奸集团推翻中国合法政府以后。中国教育大幅度退步
h******1
发帖数: 16295
6
北洋时期,各部门主要官员被海龟充斥.总统和总理都有外F的,结果怎样,中国富强了吗?
b**k
发帖数: 3472
7
北洋政府还没有严重到这种地步,国民党政府的确是各部门主要官员被海龟充斥,结果
比北洋政府还烂百倍。

吗?

【在 h******1 的大作中提到】
: 北洋时期,各部门主要官员被海龟充斥.总统和总理都有外F的,结果怎样,中国富强了吗?
d******r
发帖数: 16947
8
靠,文盲真多。
这写的很清楚。
庚款资助留学只是多项官费留学之一(其他还有中央官费和省官费),
而且是专项留学(28年留学预备部以前的是直接送美国读本科,后来
成清华大学的时候要组织公开考试送美国读硕博),钱从来都是清华
和基金会管着,当时的北洋和国民党中央政府都不能干预,所以还有别的
官费渠道和自费拿美国奖学金出国(和现在一样)。
d******r
发帖数: 16947
9
两个阶段,留学预备部专门经过8年培训送学生出国,改为清华大学后
功能变化钱以建设学校为主,所以头三年基本没什么留学生。后来每年
举办选拔考试,比以前人少很多,因为清华建设花了很多钱。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靠,文盲真多。
: 这写的很清楚。
: 庚款资助留学只是多项官费留学之一(其他还有中央官费和省官费),
: 而且是专项留学(28年留学预备部以前的是直接送美国读本科,后来
: 成清华大学的时候要组织公开考试送美国读硕博),钱从来都是清华
: 和基金会管着,当时的北洋和国民党中央政府都不能干预,所以还有别的
: 官费渠道和自费拿美国奖学金出国(和现在一样)。

zn
发帖数: 646
10
总结就是清华是美国和大清,民国合力搞出的,清华小将前赴后继到美大骂美国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生归国潮土鳖国现役正国级、副国级真特么多!擦, 红肿
留美学生面临两难境地小粉红的挽歌——个人谈“爱国少女”现象
中国文艺界是满族人的天下留美同窗林家翘教授做客新浪追忆钱伟长
东北农大校友周琪这回牛逼了 ZT钱学森与钱学榘 (转载)
清华是中国的悲哀。只有技术工人,没有任何自由思想。只有拍马做官,没有做人道 德。清华死掉了。教育部将组织百名高校领导赴美日等国培训
刘延东刘书记是刘志丹的侄女?中国新闻网:“美国梦”破灭 留美中国学生去留两难抉择
农业部官员: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纯属谣言中国学生留美潮席卷全美 成美国第一大留学生源
下岗工艰苦创业11年 坐拥价值5000万人刀梅花鹿养殖产业中国留美学生被开除调查 隐秘却不罕见的困境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留美话题: 留美学生话题: 科学话题: 留学话题: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