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ZT: 网上看到的张益唐的同学写的文章,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
相关主题
转载: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张益唐 vs 普度大学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张益唐为啥那么抵制中国共产党
这是他的phd导师莫宗坚写的14分28秒左右
折腾老张大半辈子ZZ:北大78级数学,张益唐 (里面有莫宗坚的八卦)by Tang Tao
张益唐:若在中国现在无法取得如此数学突破 (转载)250在国人里面还是比较忌讳的吧
张益唐:“弯路”里走出的数学天才张益唐: 黎曼猜想,我手上也有一些东西,如果拿出来,也会很轰
张益唐: 黎曼猜想,我手上也有一些东西,如果拿出来,也会很轰动@ (转载)据说张汤姆因为他导师不给推荐信在麦当劳
张益唐: 黎曼猜想,我手上也有一些东西,如果拿出来,也会很轰动@ (转载)小将喜讯: tom张 彻底不想做老将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益唐话题: 数学话题: 北大话题: 唐朴话题: 大学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w
发帖数: 688
1
看到版上沸沸扬扬地争论张老师是非事,网上找到了一篇有关张益唐的文章,写得非常
不错。
在今天中美都是金钱至上的世界里,还有这等杰出人才在努力,乃我大中华的光荣。
张益唐的成就,无需在乎是爱好,努力,耐得寂寞,运气还是任何其他原因,都是值得
敬佩的。
向张老师致敬。
http://www.mysanco.cn/wenda/index.php?class=discuss&action=ques
中间那段是关于张益唐的。文章较长,无耐心则慎入。下面是部分节选。
张益唐的故事这几天在很多媒体上开始流传;但在2013年5月10日以前,知道他名字的
可能屈指可数。知道他行踪的也没有几个。为了潜心研究数学,他把自己几乎与世隔绝
,在美国的偏远省份潜伏下来。2000年初,他的妹妹曾在网上发寻人启事,哥哥张益唐
失去联系了。当时在宾州州立大学当教授的张的老同学给他妹妹回了电邮,表示他哥哥
健康地活着,在钻研数学呢。
1990年中,我和沈捷讨论写一本微分方程谱方法的书(这本近500页的书终于在15年后的
2011年完稿;由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 ;为此沈捷到温哥华访问我了一周。研究之余,
我们也闲聊了北大时候的一些老师、同学,他就说了张益唐的故事。虽然我大学就听过
张益唐的大名,知道他是数学系的高材生,但张益唐的故事很多是从和他接触较多的校
友那里知道的。
张益唐是北京人,1955年出生,1978年进北大数学系。
《人民文学》杂志1978年第1期上,作家徐迟发表了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讲述了数学家陈景润刻苦钻研,终于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的真实故事。
《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随即转载,一时间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变得家喻户晓。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中国科学院数学院贾朝华在《数学文化》2010年第4期上的
文章《从哥德巴赫说开去》是一篇难得的高水平的科普文章;此文文笔优美,从历史的
画卷下写数学,让人有欣赏美味咖啡的感觉。
[著名数学家、费尔兹奖得主陶哲轩对陈景润工作的介绍]
象那个时代很多有志青年一样,张益唐也是被徐迟的文章、被陈景润的故事、被哥德巴
赫猜想引导到数学系,以致终身投入到数学中去。
北大的7年为张益唐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那时的北大教书育人之风极强,最顶尖的
教师都在讲台上耕耘。代数高手段学复、聂灵沼、丁石孙、潘承彪,都给张益堂这些代
数爱好者打下了基础。北大也有很多眼界很高的老师,学富五车,但不轻易落手写小文
章,象江泽涵、廖山涛、段学复等,但谈起大问题颇为津津乐道,这让年轻的王鲁燕、
张益堂们“中毒”匪浅。也只有北大,才能够让王鲁燕、张益堂们活得很舒服。很难想
象,英语一塌糊涂、在其它学校可能无法生存的王鲁燕,在考研连续失利的情况下,还
可以留校当老师,系主任人前背后还把他夸成一朵花。要不是结婚后生活压力太大,王
鲁燕也许会在数学上留下一篇神话。
张益唐1982年毕业后跟随著名数论专家潘承彪读了三年的硕士。潘承彪教授的哥哥就是
大名鼎鼎的前山东大学校长、因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的工作而闻名的潘承洞院士;而我
们《数学文化》的主编刘建亚、编委蔡天新都是潘院士的高足。潘氏兄弟也是北大数学
系校友;哥哥是1952年入学,弟弟是1955年入学。丁石孙在他的《自述年谱》中对他们
有这样的描述:“潘承洞认为潘承彪基本功比较扎实,他有什么想法,就让他弟弟帮着
算”。大学毕业后,哥哥去了山东,弟弟留在北京。
【张益堂的硕士导师潘承彪(右)和潘承洞】 (展涛摄)
北大数学虽然77级没有招生,但于1982年初还是招了77级本科毕业生作为硕士研究生;
那是1966年后上高中的人第一次成为研究生。那时的北大,大学生戴白底的校徽,研究
生戴桔黄色底的校徽,教师戴红底的校徽。80年代初在北大校园最难看到的是那些带橘
黄色校徽的天之骄子;大概全校也就100多位吧(现在很多学校一个系的研究生就可以
顶上那时全北大的研究生了)。因为历史的原因, 1977级的学生是78年的春季入学的
,而78级的学生是78年秋季入学的;所以这两届研究生的入学时间也就相差半年。1982
年初来北大读数学研究生的有南京来的田刚(现北大数学院院长)、山东来的张继平(
前任北大数学院院长)、上海来的张来武(现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湖南来的许进超(
现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讲座教授)、武汉来的吴志坚(现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数学系主任)
、南京来的巫孝南(现香港浸会大学教授)等,其中北邮考进来的贾朝华(现中国科学
院数学院的教授、1998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师从潘承彪教授,研究解析数论,
并且他在北大读完了硕士和博士。张益唐是1982年秋天本科毕业后跟随潘承彪的,也是
研究数论。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张益唐来到了位于美国中西部印第安纳州西拉法叶(West
Lafayette)的名校普渡(Purdue)大学读博士。普渡大学最著名的是其工学院;我前年
去台湾的成功大学访问,在其校史馆里第一次知道是普渡大学把一个小小的台南学院变
为亚洲名校。其中多名普渡教授在1950-60年代的台南乡下一住就是十几年,把一个穷
孩子硬给拉扯成一个高富贵的帅小伙。在美国的普渡大学所在地属于典型的乡下,最大
的乐趣也许就是钓鱼,摘摘老玉米了。这应该是研究数学,特别是纯数学的天堂了。
【张益唐的博士导师莫宗坚】
张益唐在美国的导师是从台大走出去的代数专家莫宗坚(Tzuong-Tsieng Moh),他
1969年到的普渡大学开始学术生涯。北京大学数学丛书里面的莫宗坚的《代数学》是很
不错的代数参考书。莫老师也是性情中人,网上流传的他的《少年游--我的大学时代》
很精彩;看看小标题就能体会到:“读书记 ;生活记;恋爱记;跷课记...。”文章开
头一段:“民国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年)我从中部的台中一中考上了台大化学系。 当
我只身远赴台大报到入学时,看到堂堂学府,几排高大的椰子树,眼睛为之一亮。 又
有梳着清汤挂面头发的女生们奔走在校内路上,真是一个新奇的世界!”就颇为雷人。
中间追女生段的开头“经过了一、二年的苦读,我才发现女同学们脸若春花,眸若点漆
。 有些小和尚们,经也不念,钟也不打:「不拜佛祖,只拜观音。」王俊明坦言:「
不论"追"不"追"女生,总要花同样的时间想女生。」”也算实话实说的经典。
张益唐的博士题目是雅可比猜想(Jacobian conjecture);这一猜想由德国数学家Ott-
Heinrich Keller(1906-1990)于1939年提出来,是关于多个变量的多项式里面的一个
猜想。这个猜想本身很有名,但更有名的是经常会产生错误的证明。莫教授在普渡大学
自己的网页上就挂了两篇短文章,一个是说Kuo-Parusinski-Paunescu的雅可比猜想证
明是错的,另一篇是说中国科大的苏育才的证明也是错的;这两篇纠错的文章七、八年
前就上网了。
张益唐也曾牺牲在雅可比猜想上,并且比较惨重。他90年代博士毕业前夕,他宣称解决
了雅可比猜想,并且有几个专家对他的证明很感兴趣。但是,不幸的是他的证明里的一
个引理是其导师莫宗坚的一篇发表的成果,本以为是对的,但再排查时,查出莫教授之
前的结果是错的。你应该知道后果很严重吧?张益唐几年的主要心血付之东流了!!
如果雅可比猜想那时被张益唐攻克了,他应该毫不费劲地可以拿下数学界最高的菲尔兹
奖,因为这个问题太有名,并且他那时候才三十几岁,低于菲尔兹奖得奖的上线岁数四
十。 可是这只是虚拟语气了。想当年天才约翰-纳什作出了著名的纳什嵌入定理(Nash
embedding theorem)也在翘望菲尔兹奖,结果未能如愿,导致精神失常。好在三、四十
年后,诺贝尔奖委员会根据他研究生博士论文建立的纳什均衡理论给了他一个经济奖,
才横扫了失去菲尔兹的阴霾。
虽然未能全部解决雅可比猜想,张益唐对这个问题的部分解决还是有些贡献的,所以他
还是于1991年拿到了普渡大学的博士学位。可是,因为博士论文的结果没有正式发表,
加上和导师的关系极不融洽,张益唐变成博士到手失业开始,连个博士后都没有找到。
不过张益唐毕业的时候是历史上数学最难找工作的时候。当时苏联刚刚解体,那里培养
的大量数学人才大部分投奔美国、欧洲,很多训练有素、富有成果的俄国数学家向一个
个美国的数学系投简历,这严重冲击了美国的数学就业市场。没有发表过论文、没有导
师推荐信的张益唐要找到大学教书的工作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对张益唐在普渡的八年,他的博士导师莫宗坚在张益唐出名后的10天内,写了一篇文章
:“张益唐1985年一月至1991年12月在普渡的岁月”,描述了张益唐那几年的学习和工
作。文中说:有时我很后悔没有帮他找工作(Sometimes I regrete not fixing
him a job); 他从此再也没有找我写过推荐信(He never came back to me
requesting recommendation letters)。在这篇文章中,莫教授还说张益唐是一个有
生活情趣的人,曾经被选为普渡大学中国留学生协会主席,并且干得不错;他也认为张
益唐的古典文学修养很好。
一面要继续做数学,一面还要糊口。毕业后的前6、7年他干过很多杂活,包括临时会计
、餐馆帮手、送外卖。你能想象一代北大数学才子、数学博士好几年送披萨饼、在KFC
卖炸鸡的情形吗?看到这里,你是否对孟亚圣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有个更深刻的理解呢?
张益唐毕业后基本隐居起来,很少和人来往;他和同学们的联系方式之一就是同学生日
时电邮一个生日问候。他居然能记住班上所有同学的生日,这可能是我们这些凡人做不
到的。那时他的一些同学已经在美国大学里拿到助理教授、副教授甚至正教授的位置;
比如同班同学沈捷、陈敏夫妇已经在宾州州立大学有正式教职。张前几年每年会找这两
口子吃顿饭,基本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一年之间基本杳无音讯。
【北大78级同学在沈捷(中)、陈敏(右2)夫妇家中聚会。左为张益唐。1993年。(
沈捷供图)】
从1999年到2005年, 张益唐又回到了学校,到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做一个非编制的助教。新罕布什尔州是位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
州;绰号叫“花岗岩州”,因为本州产花岗岩,另外也是因为这个州比较坚守传统观念
,政府非常节俭。而新罕布什尔是成立于1866年的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学校位置不错
,坐落在美丽的Durham镇上,步行即可到达市中心;曾被《纽约时报》选为全美最好的
大学之一。虽然教学量比较大,比起有正式教职的工资性价比低很多,但能回到学校,
做自己驾轻就熟的事情,还能利用图书馆、办公室做研究,对一个胸有大志的数学人来
说,应该是比较满足的。
2005年以后,在大学里代课了六年的张益唐获得转正,变成了比较稳定位置的讲师,主要
任务还是上课,据说也只是一年四门课的教学任务,和大学里面的其他教授的工作量相
仿,没有行政工作和申请经费的压力。 对这个位置,科研是不算工作量的,研究经费
是面向那些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这些所谓的faculty序列的。但是,对于一个胸
中有数学的人来说,没有经费的支持可以换来更多平静的思考时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呢?
【中国科学院数学院教授、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葛力明】
张益唐为什么会落脚新罕布什尔大学?这里面有两个主要人物,都是我们北大80级的同
学;一个是唐朴祁,一个是葛力明。
1999年初,已经在美国Intel实验室工作了几年的唐朴祁去纽约参加IEEE年会;他在会
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网络交通(Network traffic)的文章。这个研究解决了数字网络服务
质量(QoS)的一类实时量化的问题。 唐朴祁和一个同事把多种可能情形的效率进行了
研究,结果它们可以把各种情况提升到最优的O(n)复杂性, 这种线性复杂性已经是不可
以做任何改进的了。但有一种情形只有复杂度为O(nln(n)) 的结果,这当然不是最优的
,会成为此算法在高速网络实时应用的障碍。开会期间,唐朴祁找到在纽约的张益唐,
因为张益唐没有固定电话,找到他还是不容易的。他们见面后,唐朴祁发现老友有些疲
惫沉默,于是就和他聊他感兴趣的数学。特别聊到他们在计算复杂性方面遇到的这个困
难。大约三周以后,张益唐告诉唐朴祁他看懂了这篇文章并对余下的这个数学问题有主
意了。在电话上来回交流几次以后,他们终于找到了最优的线性解。这就导致了唐、张
的一个合作的专利。我谷歌了他们二人的英文名字,立刻找到了他们的专利。据说这个
专利已经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领域有广泛应用。三个星期啃下一个有广泛实际用途的
计算机算法难题,让张益唐顿觉宝刀不老,信心大增。唐朴祁也对老友的数学实战功夫
印象深刻。
【唐朴祁(左)与张益唐】
同年晚些时候唐朴祁到哈佛参加ACM会议时,特意和在波士顿附近工作的葛力明提起张
益唐的强大分析实力和他当时的艰难处境 。作为学长的张老师不仅做过他们的习题课
老师(应该是抽象代数吧?),也是他们自己组织的大学生讨论班上的常客,他们从张
老师那里学到过很多数学。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是,无论在任何环境下,他们的这位好友
都在思考数学、心里总是装着那几个数学大问题。
这次和葛力明见面时,唐朴祁已经不知道张益唐的准确工作地点。此时从宾州大学博士
毕业并在大学有固定位置的葛力明似乎更有条件帮一下他们的朋友和老师。经过一番周
折,葛力明在美国南方的一个赛百味快餐店(Subway)联系上了张益唐。两三天后张益唐
就来到新罕布什尔大学做访问学者了。每过几天,张老师都会说,有进展,应该很快就
出来了。但时间过得很快,两个月、三个月,两年、三年...,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了,十四年后,张益唐的文章被权威期刊《数学年刊》接受了。当然,在美国大学里要
留一个没有多少资历的人十四年肯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中间也有酸甜苦辣的故事。但
有张益唐这样传世的好结果,任何付出都值得。这其中帮他最多的是今年四月十九号刚
去世的新罕布什尔大学数学系前系主任凯尼斯·阿佩尔(Kenneth Appel)。阿佩尔也
是世界级的数学家,他和沃夫冈·哈肯(Wolfgang Haken)借助电脑在1976年首次证明
了四色定理,这也是载入史册的工作。值得的欣慰的是,在这位伯乐去世的前两天,他
已得知张益唐的结果,这无疑是对他多年来的付出的最好报答。
我们80级的帅哥葛力明过去的十年一半时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院工作,教书育人,深得
国内同行的好评;同时他也是新罕布什尔大学数学系的大教授了,他在国际数学家大会
上应邀做过45分钟报告,这在他们学校应该是凤毛麟角的了。更重要的是,作为北大数
学系的80级学弟,对于数学好、又执迷于数学的学长,他真正做到了出手相助!普通数
学人崇拜名气大权力大的,但真正数学人是敬仰那些为了数学而献身而痴迷的!
更重要的是,在新罕布什尔大学数学系, 张益唐又可以在数学讨论班上把自己新的想
法、新的工作与大家分享。这样,他平生的第二篇文章,关于黎曼猜想的文章(On the
zeros of ζ′(s) near the critical line)发表在重量级的数学期刊《杜克数学》
( Duke Mathematical Journal)上。之后,他还有一篇50多页的关于Landau-Siegel零
点猜想的文章(On the Landau-Siegel Zeros Conjecture)放在数学公开平台网上。
因为当时张默默无闻,文章被当成民科作品而忽略了。现在发现他有真才,文章又被翻
出来,有评论说这可能是解析数论的另一个重大突破。而现在已经被承认的孪生素数猜
想文章也是在葛力明的讨论班上讲过的, 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很多他的大学同学都不知道张益唐成家了。张益唐多年前结婚了,妻子是山东人。在引
起公众注意后,张益唐在加州工作的妻子提醒他的第一件事是记得把头发梳理好。
T*******a
发帖数: 23033
2
尼玛,博士送pizza实在稀疏平常。
s*******8
发帖数: 12734
3
要不是结婚后生活压力太大,王
鲁燕也许会在数学上留下一篇神话。
j****i
发帖数: 68152
4
王鲁燕现在在干吗?

【在 s*******8 的大作中提到】
: 要不是结婚后生活压力太大,王
: 鲁燕也许会在数学上留下一篇神话。

t****z
发帖数: 8931
5
厉害,六亲不认,可成就大学问。
2000年初,他的妹妹曾在网上发寻人启事,哥哥张益唐
失去联系了。
张的老同学给他妹妹回了电邮,表示他哥哥
健康地活着,在钻研数学呢。
k********n
发帖数: 1819
6
程序员,而且是最底层的,写写sql query 什么的。 他根本不会正经编程。

【在 j****i 的大作中提到】
: 王鲁燕现在在干吗?
j****i
发帖数: 68152
7
在哪个公司上班?

【在 k********n 的大作中提到】
: 程序员,而且是最底层的,写写sql query 什么的。 他根本不会正经编程。
k********n
发帖数: 1819
8
这个涉及个人隐私,说多了不好。 而且现在可能又换了,反正他一个地方待不过两年

【在 j****i 的大作中提到】
: 在哪个公司上班?
d*****w
发帖数: 688
9
那个莫教授和张益唐的关系不知是怎么搞的.不过那个教授似乎不太厚道.
莫教授的声明文章"张益唐1985年一月至1991年12月在普渡的岁月” 链接如下:
http://www.math.purdue.edu/~ttm/ZhangYt.pdf

【在 d*****w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到版上沸沸扬扬地争论张老师是非事,网上找到了一篇有关张益唐的文章,写得非常
: 不错。
: 在今天中美都是金钱至上的世界里,还有这等杰出人才在努力,乃我大中华的光荣。
: 张益唐的成就,无需在乎是爱好,努力,耐得寂寞,运气还是任何其他原因,都是值得
: 敬佩的。
: 向张老师致敬。
: http://www.mysanco.cn/wenda/index.php?class=discuss&action=ques
: 中间那段是关于张益唐的。文章较长,无耐心则慎入。下面是部分节选。
: 张益唐的故事这几天在很多媒体上开始流传;但在2013年5月10日以前,知道他名字的
: 可能屈指可数。知道他行踪的也没有几个。为了潜心研究数学,他把自己几乎与世隔绝

z****e
发帖数: 54598
10
他的天赋可以用在big data上啊
用好了绝对牛逼

【在 k********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涉及个人隐私,说多了不好。 而且现在可能又换了,反正他一个地方待不过两年
p****s
发帖数: 3184
11
赞。
老张有点Perelman的影子,未成名前算是华人里面和Perelman最接近的,拿到数学博士
学位以后就完全自食其力没加入任何帮派,比较纯粹的自我陶醉和自我实现的人生,完
全是靠单打独斗出来的干货。
不同于Perelman的,咱得承认Perelman的成果还是比老张高不少档次;另外Perelman也
更自我陶醉,应该是到了自闭的地步。

【在 d*****w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到版上沸沸扬扬地争论张老师是非事,网上找到了一篇有关张益唐的文章,写得非常
: 不错。
: 在今天中美都是金钱至上的世界里,还有这等杰出人才在努力,乃我大中华的光荣。
: 张益唐的成就,无需在乎是爱好,努力,耐得寂寞,运气还是任何其他原因,都是值得
: 敬佩的。
: 向张老师致敬。
: http://www.mysanco.cn/wenda/index.php?class=discuss&action=ques
: 中间那段是关于张益唐的。文章较长,无耐心则慎入。下面是部分节选。
: 张益唐的故事这几天在很多媒体上开始流传;但在2013年5月10日以前,知道他名字的
: 可能屈指可数。知道他行踪的也没有几个。为了潜心研究数学,他把自己几乎与世隔绝

w*q
发帖数: 1544
12
网上转来的:
78级不只有成熟的学长,还有些学习上的高手,象考试成绩超好的周青、数学竞赛优胜
者严勇、王鲁燕、陈刚。1978年,在“科学的春天”到来之时,沉寂了十余年的数学竞
赛才得以恢复,各地的数学竞赛相继开始。数学竞赛优胜者是1978级北大数学的一个亮
点。这年竞赛里有个小孩,通县一中的王鲁燕,他当时只是一个初二的学生,却在高中
水平的数学竞赛中获得了全国第十五名的成绩;并且作为数学竞赛优胜者进了北大。
1978年6月20日的《光明日报》有下面的励志型的报道,今天读起来颇有“亲切感”:
数学竞赛第十五名王鲁燕是北京市通县一中初二学生,今年只有十四岁。在一年多以前
,他是一个上课不听讲,下课爱打架的学生。调皮起哄,全校有名。粉碎“四人帮”之
后,整个社会的风气变了,学校的风气变了,王鲁燕的“学不学都上学,会不会都毕业
”的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恰在这个时候,王鲁燕转学到通县一中,模范教师刘纯朴是
他的班主任。刘老师因势利导地对王鲁燕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又根据他爱动脑筋的长处
,加强对他进行智育教育。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不仅把他培养成为“三好”学生,而且
学完了高中数学课程,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注意。
王鲁燕在北大78级确是一大名人。第一岁数小,第二长相可爱,细眯的眼睛绝对盖过孙
红雷;第三严重偏科;数学尤其是纯数学的课学得极好,据说抽象代数课很多人都在及
格的边缘徘徊,他可以得100分。那时给78级开课的老师可都是北大老师中的人精,著
名数学家丁石孙、聂灵沼、张恭庆、姜伯驹、姜礼尚等都给78级上基础课。要在这些人
手上拿高分可不是开玩笑的。但是王鲁燕的软肋是英语。一则逸事是他和另一个同学补
考英语,他的成绩是4分,另一位是15分。老师根据成绩登分,以为是5分制的四分,本
来想给王鲁燕一个良;看到下面这个15分才觉得搞错了,两人都不及格。
由于王鲁燕英语长期过不了关,靠研究生时考两次都过不了英语最低线,所以一直没有
上得了北大研究生。但时任系主任的丁石孙非常喜欢王鲁燕(还有后面要谈的张益唐)
的数学才气,破格把他留校当老师了!!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小将喜讯: tom张 彻底不想做老将了!张益唐:若在中国现在无法取得如此数学突破 (转载)
老将之光!张益唐:“弯路”里走出的数学天才
数学家张益唐破译“孪生素数猜想” (转载)张益唐: 黎曼猜想,我手上也有一些东西,如果拿出来,也会很轰动@ (转载)
我怎么觉得老张过的是一种嬉皮士生活? (转载)张益唐: 黎曼猜想,我手上也有一些东西,如果拿出来,也会很轰动@ (转载)
转载: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张益唐 vs 普度大学
张益唐和北大数学78级张益唐为啥那么抵制中国共产党
这是他的phd导师莫宗坚写的14分28秒左右
折腾老张大半辈子ZZ:北大78级数学,张益唐 (里面有莫宗坚的八卦)by Tang Tao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益唐话题: 数学话题: 北大话题: 唐朴话题: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