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大妈群体心声:挤公交抢鸡蛋跳广场舞有什么错
相关主题
上海取消老年人免费坐公交地铁 老年乘客锐减8成在医院里看到过一位老人病重
我在医院看到无数美国老年人,都是身残志坚很幸福的。六四纪念碑终有一天会在天安门广场耸立
几十年前,年轻人在广场上跳交谊舞高考期间城管劝停广场舞 大妈不买账
所以给跳广场舞到处旅游的东北老年人一个月六七...湖北跳广场舞老人被人用沥青写字咒骂“死全家”
索男惭愧吧,服刑犯都能搞定狱警妻子我靠!大妈炒股亏180万到处借钱平仓 遭丈夫杀死
上海老年人也真够算计的,拿着老年卡免费坐车赴郊区买菜unidentified_title
美国老年人很惨淡谁都有老的一天
上个星期天一大早去 grocery,人山人海,叔是唯一带口罩的人“两弹一星”的研制集中体现了党性 老将批判吧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广场话题: 老年人话题: 大妈话题: 李丽话题: 老人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d
发帖数: 61690
1
大妈的困惑
去年,“大妈”(Dama)作为一个新词被录入牛津词典,人们突然发现,中国社会中
又多了一个特定群体。
大妈通常有这样的特征:年龄大多在55岁-65岁之间;大多曾经工作过,但已经退
休;不再需要为生存奔波;有一定的购买力,却延续着当年的节俭;不掌握大众传媒上
的话语权,曝光率却极高。
在大众传媒上,大妈通常被塑造成这样的形象。她们席卷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广场,
在诸如《最炫民族风》等的劲爆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她们出入国外的高档商场与国内的
社区超市,以买打折鸡蛋的速度抢LV,也以买LV的热情挑选鸡蛋;她们出没于早晚高峰
的公交车上,在上面择菜、抢座,与别人争吵……
当大妈被戴上固化的“脸谱”后,仿佛一下子跟世界对抗起来。
但事实当真如此吗?
实习生 孙姗姗 现代快报记者 郝多 王颖菲 贾磊
摄影 现代快报记者 施向辉
谁是“大妈”?
2013年4月国际金价大跌,“中国大妈”疯狂抢金,一战成名。“中国大妈”与资
本大鳄的角力被舆论无限放大,《华尔街日报》专创英文单词“Dama”来形容“中国大
妈”。后来该单词被录入牛津词典。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用在大妈身上的词语都是负面的——在黄金市场被套牢后,她
们被冷嘲热讽为“贪小便宜却因为不懂市场而失败”;在早晚高峰乘坐公交车时,她们
被指责为“占用公共资源”;在一早进入超市抢新鲜蔬菜和打折商品时,她们被嘲笑为
“不改小市民心性”;在随着音乐跳起广场舞时,她们又被口诛笔伐为“扰乱公共秩序
,跳得既土又傻,毫无美感”。
不管是报纸、电视,还是网络,对于大妈的意见随处可见。而大妈的另一面却被轻
易忽视。
她们大多年龄在55岁-65岁之间,大多是已退休的家庭妇女;她们大多需要照顾下
一代或者下两代,为上班的儿女准备晚饭,接送上学的孙辈,为一个家庭储备新鲜的肉
蛋鱼禽;她们从困难年代走来,生性节俭;她们大多身体不错,却没有更多渠道乐享晚
年;她们大多文化不高,最大的乐趣是与邻居谈论家长里短;她们也许在努力追赶着潮
流,却发现怎么也追不上。
这是大妈群体的另一面。
而熟练掌握着信息时代话语权的年轻人、中年人,刚刚撂下老妈盛满的饭碗,就跑
到网上对“大妈”口诛笔伐。
挤公交
有人说:“早晚高峰本来就挤,一开门又上来一群老年人”
大妈说:“看到乘客们的目光,感觉自己好像做了错事”
家住南京东郊的72岁的朱阿姨,在乘公交车这件事上一度感到很委屈。
“每次看到我们(老年人)一上车,车上人便一副苦脸,我感觉自己好像做了错事。
”之后儿子告诉她,因为“上班高峰期老人组团买菜”,他们在网上备受争议。这让她
觉得,“挺寒心”。
朱阿姨说,自己家住仙林,去年初南京开了一趟前往江北的公交线。“我原来在家
附近的超市买菜,但比较了几次,觉得还是菜场的菜新鲜。”所以线路开了几个月后,
在邻居推荐下,她开始每天跟着十几位老太太,搭上了这趟“买菜大巴”。“都是农民
早上现摘的蔬菜,新鲜、便宜。”因此,尽管来回要近两小时,她还是愿意跑这趟远路
,当然也能顺便一路和老姐妹们聊聊天,看看沿路风景。
“下午的车经常没什么人坐,老人家何不下午出门买菜,既为上班族行了方便,也
节省了资源?”对于老人组团买菜,不少需要坐车的上班族满心抱怨。
“年轻人是不容易,”朱阿姨叹口气,“但我必须这个时候出去。”每天中午上四
年级的孙子就会去她家吃饭。因此她必须7点多就出门买菜,9点半左右到家,一回家就
得赶紧洗、择、烧。就这样,每天紧紧张张才能赶上孙子中午放学回家的时间。
这种委屈,并不是朱阿姨一个人的感受。家住鼓楼的76岁杨阿姨,有时想想也觉得
郁闷,“其实老年人也不是有意占座位、和年轻人‘抢’公共交通资源的。”她强调,
“老年人出门,自然也是有事的,不然干吗一大早出去。”长时间以来,年轻人的抱怨
,让她也感到有点生气。“不少年轻人觉得,自己上班最重要,老年人最好呆在家里。
”她说,“但对老人来说,他们虽然不用工作了,但也很忙碌。”杨阿姨说,每次出门
,她已经努力避开上班早高峰,基本9点或10点才会出门买菜,上了车,如果有年轻人
让座,自己一般都推让掉,“我们也曾经为了上下班奔波过,自然能体谅年轻人。”但
是,有些事情,又不得不去赶早,比如去医院看病挂号等等。“那段时间胃病又犯了,
每隔几天就得去趟医院,有时候上到拥挤的公交地铁上,我甚至会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她觉得,一些年轻人的指责和冷脸,本不是老人应该承受的。
抢鸡蛋
有人说:“一大早超市还没开门,一些老人就在等着了”
大妈说:“勤俭了一辈子,这些实惠的东西也是给儿孙买的”
早晨7点15分,南京玄武区的一家超市门口,已经站着不少大爷大妈,手上都拎着
至少一个环保袋。他们有的略显着急,探着头往超市里面看;有的神态自若,好像一切
都已尽在掌握。偶尔有年轻人加入其中,大妈便会主动上来打招呼:“小姑娘也来排队
买鸡蛋啊?”
在很多上班族看来,这群老人已经有了标签:“一群每天一大早来排队抢鸡蛋的老
人。”
陈大妈今年73岁了,是一位退休教师,和老伴两人住在北极阁附近。小区虽然离超
市不远,但也着实有段距离。“早上很早就起来了,没事干就散步过来,逛逛超市,然
后买一些菜再逛回去,就当锻炼,一个早上就这么打发了。”这些老人中,有住在附近
的,也有从五台山远远坐公交过来的,额头淌着汗,却都乐此不疲。
对于他们来说,7点35分超市的喇叭,就是发出“冲锋”信号的“号角”。门口熙
熙攘攘上百号人,开始窸窸窣窣地动起来。等到7点40分大门一开,老人们便迈着小碎
步,径直跑向鸡蛋所在的生鲜区。“我腿脚不方便,就慢慢走。有好多80几岁的老人,
身体好得不得了,跑得比谁都快,往往最先买到新鲜的鸡蛋。”陈大妈笑着说。
等到老人们赶到卖鸡蛋的窗口时,那里已经蜿蜒排着好几十米长的队了。陈大妈说
,一般情况下,她需要花半个小时才能买到。当天的队伍比较短,只花了15分钟便买到
了鸡蛋,陈大妈开心得像个孩子,脸上洋溢着微笑。“来这家超市买鸡蛋的人多,购买
量大,所以流通快,基本每天都是新鲜的鸡蛋。价格上,每斤的价格也比市场价便宜4
到5毛。”陈大妈说,自己胆固醇高,吃鸡蛋不多,“一大半都是买给孙子吃的,他要
长身体。”老两口勤俭了一辈子,宁愿自己早出门、排排队,也希望买到最实惠的菜。
一般来说,她会买一包草鸡蛋和一包普通鸡蛋。“草鸡蛋炒给孙子吃,蛋黄很黄,对身
体好,另外一包就是我们老头老太吃吃,有时候儿女来了,做个汤什么的。”陈大妈笑
笑,其实儿女每月也给自己生活费,但他们基本用不了多少,“我们老两口能吃多少呢
,能省就省着花,其他的给他们存起来,以后还给他们。小孩上学啊,以后谈婚论嫁,
都是要花钱的。”
买保健品
有人说:“这些东西一看就是三无产品啊,老人家怎么总上当”
大妈说:“那些推销保健品的小姑娘,说的话比亲生儿女还要贴心”
在宁海路的匡庐新村,前后开着两家老人养生保健店,尽管已到饭点,但店里还是
人满为患。
一家提供免费按摩服务的小店吸引了很多附近居民,李奶奶就是这家养生保健店的
常客,今年70岁的她住在扬州路附近的一幢老式居民楼里。“我家外孙才6岁,我得争
取长命百岁,看他结婚生子。”李奶奶把小外孙一直挂在嘴边,眼里满是疼爱。
李奶奶说,平时女儿女婿上班都很忙,没有时间管自己和孩子,家里常常就只有他
们祖孙俩。“现在小孩放暑假了,在上暑期培训班,我每天早晚都要接送他。”除了接
送外孙,李奶奶还要负责全家人的一日三餐和家务活。“女儿女婿都在外企上班,压力
很大,我不想让他们再操心我的身体,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要是我病倒了,谁来给
他们做饭?”
虽然接送孩子和做家务已占据她很大一部分时间,但只要白天一没事做,她就会来
到这家小保健店,有时甚至一天做两次按摩。
坐在李奶奶旁边的张阿婆是她的“保健伙伴”,因为两家住得近,所以她们常常结
伴而来。张阿婆今年才60出头,上面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面外孙女也到了上学年纪。
“压力挺大,既要照看小的,又要照顾老的。”
小店里满满当当坐着等待的老人们,但他们一点不着急,几乎所有人都在热络地跟
身边的老伙伴交谈。
“家里没人听你说这个,人老了,一生病就会害怕,一个人呆在家里久了,还会想
东想西,有时候冷不丁想到死。”张阿婆平日与母亲住一起,因为要照顾老人,所以很
少出门,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一天说不了几句话,心里就很难受。”张阿婆道出了自
己的心里话。
如今,有了这家按摩店,张阿婆经常会趁母亲午休时间出来按摩按摩,大家一起讲
讲话,放松一下。
而在李奶奶看来,更重要的是来自老伙伴与店里工作人员的态度,“虽然说人家也
是为了卖东西,但看着人家小姑娘的笑脸,听着人家说的话,就是觉得贴心。比自己儿
女还贴心。”一位老人说。不过,老人的感受,儿女并不能理解。傍晚,一位年轻人来
接母亲时抱怨,“总是来这种地方,这些保健品啊,按摩啊,真的有效吗?还不是骗钱
的。”
跳广场舞
有人说:“广场舞影响别人休息,重要的是,这舞土爆了”
大妈说:“这既能锻炼身体,又是社交平台”
每天晚上的玄武湖公园,俨然一个大型舞台。家住附近的大妈们都会来到这里,找
到自己的“组织”,舞上一段或柔美或欢快的舞蹈。
64岁的李丽(化名)就是其中一支队伍的领舞,她的这支队伍,人数已经超过50。
年轻时,李丽在中央商场做柜员,因为身体不适,46岁时,她就内退下来。“就45
、46岁那两年,身体一塌糊涂。”李丽说,背疼、腰疼,但到底是什么问题根本说不清。
李丽形容,白天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但一到晚上上床睡觉时,毛病就犯了。“压
根不能翻身不能动,动一下就喘不过气来。”李丽说,她只有让爱人轻轻推自己一下,
才能翻过身去。
这样的情况,根本就等于“失眠”,一晚上不能动弹,而到了早上后,症状却又自
然消失。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三年之久,李丽去医院也查不出原因。
因为睡不好觉,李丽脸色很难看,白天也萎靡不振,身体情况越来越差。“当时内
退,身体也是其中一个因素。”李丽说,内退回到家后,她就想着,必须要锻炼身体。
她走到家附近的玄武湖公园,里面有不少老年人,有打太极拳的,有练功的,也有
跳舞的,“打太极和练功的年纪都挺大的,那时候我才40多岁,另外,小时候就挺喜欢
跳舞的,而且舞蹈动作比较简单,容易上手,就选择舞蹈了。”
上世纪90年代末,李丽就跟着老年体育协会里的老师,学习民族舞、古典舞,从此
一发不可收,而在舞蹈中,李丽也惊讶地发现,自己“奇怪的毛病”居然不治而愈了。
而这种突如其来的幸福,也让她更加喜欢上了舞蹈。
每天晚上吃完饭,李丽就马不停蹄地往玄武湖公园赶,“7点半到9点,一个半小时
。”李丽说,除了冬天最冷的时候,下雨天以及双休日和一些重大节假日,其他时候大
家都一天不落地跳。“端午、国庆这些节日,我们都不放假,大家积极性特别高。”
李丽说,对于她和这些舞友们来说,跳舞绝对不仅仅是跳舞,更是陶冶情操,平缓
心情,以及社交的重要渠道。
“我们50多个人里面,主要分成三大类吧,一种是还在上班的,40多岁,下了班就
往这赶,觉得平时在空调房里,一天都不出汗,晚上一定要出来出出汗,锻炼一下。”
李丽介绍,“第二种,就是退休的老年人,尤其是不和儿女同住的老年人,因为孤独寂
寞,非常渴望接触社会,“你们可能不懂,有些老年人在家都能闷出抑郁症来。”
第三种则是看上去并不缺乏陪伴的老年人,“也有很多是和儿女一起住的,但住在
一起,多少都会有争吵,婆媳之间更是容易拌嘴,这些事都很影响情绪的,越想越气,
但一出来跳舞,一听到音乐,立刻就不烦了。”
李丽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自从小外孙女2010年出生后,她每天都充实无比,一早起
来就从湖南路赶到水西门的女儿家,带小孩、烧饭、做家务,“比上班还要忙。”不过
,正是因为跳舞把身体锻炼好了,李丽并不感觉很累,“已经坚持4年了,还能撑得住
,比刚内退那会儿好多了。”
上班时是和同事关系比较近,退休之后最亲密的居然全是舞友,李丽说,舞友们不
仅每天都相聚在一起,还经常聊天聚餐,感情越来越好,“很多舞友都把家里人也团在
一起,结伴出去旅游。”
对于大家对“广场舞大妈”的偏见,李丽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只要遵循两点
就可以了,一是地点要选择好,确实不能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二是音乐要柔美,太嘈
杂的音乐我们也受不了,只要能做到这两点,我觉得大家就不应该对广场舞有偏见。”
专家:缺乏价值感和存在感 老年人渴求亲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很多老年人虽然退休了,但身体棒,精
力强,完全不输给年轻人。”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说,任何一个人的自我评
价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社会评价机制,二是自我评价机制。“这两者相互作用,形
成了自我评价体系。
一个人离开工作了几十年的单位后,社会价值感突然降低,很多人一下产生失落感
,就是因为他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存在了,“他会想,我为什么还要活着,成为大家的
负担和累赘。”张纯说,年纪越大,抑郁症越高发,这就是其中一个因素。
价值感和存在感的缺失,会让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感到被这个社会所遗弃、遗忘。也
正因为如此,大妈们极尽表现,占领华尔街,扰动金价,疯狂地跳着广场舞,即使被妖
魔化,她们也一定要彰显自己的存在。“她们要发出声音,她们需要让社会关注到她们
,关注会让她们有存在感和价值感。”
无论是广场舞还是一起做按摩,大妈们在一起,其实也是一个“抱团取暖”的过程
。需要锻炼需要健康是一方面,另外,儿女说100句不听,却轻易被推销员的一句话说
动,这其实是老人们在心理上对亲情的渴求。“很多做老年人生意的推销员嘴巴都很甜
,李妈妈,王爸爸,一口一个爸妈地叫。”张纯说,而大多数老年人的儿女工作都很繁
忙,他们也不愿打扰孩子们工作,但内心对亲情的渴求却从来没有减少,推销员这时就
变成了一种“代偿”,弥补了老年人心中对亲情的渴望,成为一种虚拟亲情。
中国大妈卢浮宫前跳广场舞
当大妈与这个世界碰撞时,广场舞无疑是战场上双方拉锯争夺的高地。
在中国,从来没有哪个舞蹈有这样广泛的群众基础且饱受争议——在上海一份最新
的调查中,有七成市民支持广场舞的存在,但大部分人也说,“最好不要在我家楼下跳
”。
支持者与反对者的持续交锋,让“广场舞”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居高不下。有业主
购买26万元专业音响对抗广场舞,也有业主放狗泼粪驱赶舞者,还有大爷大妈承诺高考
期间不跳舞。
不过,在这份争议背后,有坚持与变革,有热爱与憎恨,有流行与落后,从本质上
来说,广场舞是一个人口老龄化与信息社会高速发展交锋的产物。
实习生 孙姗姗
现代快报记者 郝多 王颖菲 贾磊
广场舞地图
老旧小区附近,广场舞扎堆
南京长江路与中山路路口的这个广场不大,每到傍晚,这里就被占据了,随着《最
炫民族风》之类的劲爆音乐响起,大爷大妈们,总是聚集到这里,随之起舞。
最内核部分的人群动作最熟练,不管是转身,还是踏步,总能和着节奏。外围的舞
者就差多了,他们大多一边跳,一边紧盯着旁边的人,动作总是慢上一拍。人们一边跳
舞,一边交谈着,时不时有一阵笑声爆出。
这样的场景在南京,乃至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随处可见。
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发现,南京的广场舞场地分为三类,一类是较大的市民广场。如
鼓楼广场、河西万达广场、河西中央公园等地。一类是老旧小区内部或附近的小片空地
,从北至南,金陵小区、锁金村小区、南湖、老城南、安德门附近老小区等地,都是广
场舞舞者青睐的场地。新小区的居民大多在小区内的健身广场跳舞。
比起市民广场和新建小区,老旧小区内广场舞更成规模。
在锁金村小区的市民广场,每晚8点左右都会响起阵阵音乐。作为附近小区为数不
多的空地,这个广场几乎成了居民们跳广场舞的唯一选择,来自附近的居民们,随着音
乐翩翩起舞。
小区居民说,就算是下雨,这个小广场也经常聚满跳舞的人,“就是今年高考时,
城管来协调了一下,才停了3天。”有居民说。
老年人众多的南湖地区,也是广场舞密集的地点。
据悉,目前,中国的广场舞爱好者超过了1个亿,主体人群是40到65岁的中老年妇
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个数字还将增大。
广场舞发展史
广场舞姐妹抱团,行走了半个中国
实际上,多年前,广场舞就存在了,就跟打太极、散步、遛狗一样,不过是老年人
的娱乐活动之一。广场舞的爆发,集中在最近的几年。
近几年,退休的人数增多,而且,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退休者的物质生活与上班
时没有区别。不过,在精神层面,他们就空虚多了。
很快,广场舞就进入退休人群的视线,“广场舞不只能锻炼身体,还能交朋友,改
善邻里关系。”当年在厂里当文艺骨干的陈大妈说,一开始,因为跳的人少,没有出现
过场地不足的情况。
跳广场舞并没有准入限制,越来越多有兴趣的人聚集在广场上。
正如人们预料的那样,广场舞逐渐成了一个交友的所在,从陌生人到成为新朋友,
从新朋友熬成老相识。
在口耳相传中,跳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
后来,跳舞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少老年人旅行团就是从广场舞上发展起
来的。“我们有个老年旅行团就是从广场舞上发展起来的,儿女工作忙,没时间陪我们
,我们就选择自己抱团,后来,我们一路行走了半个中国,别说,跟同龄的朋友一起出
去玩更舒服,儿女跟我们可没有这么多共同语言。”陈大妈说。广场舞的圈子,逐渐成
了一个新的圈子,正如同年轻人手机上的朋友圈。
再后来,就如同微信朋友圈一样,广场舞这个圈子里也逐渐有了推销者,有“舞搭
子”卖包,还有人推销药。
广场舞发展得快速而稳定,直到近两年,掌握了话语权的人们开始对广场舞口诛笔
伐。
广场舞反对派
小区广场全给占了,“神曲”唱得人头昏
人们对于广场舞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占据公共空间与扰乱公共秩序方面。
在网上,有关跳广场舞占据车位、行道、遛狗区域的抱怨随处可见,对于广场舞音
乐和舞蹈的反感,更是不绝于耳。
记者在网上查询之后发现,排名前十的广场舞歌曲分别为《小苹果》《火火的姑娘
》《我从草原来》《荷塘月色》《 郎的诱惑》《 伤不起》《 老婆最大》《 套马杆》
《爱情买卖》《月亮之上》。
在网友看来,这些歌曲大多是“神曲”。
不过对于这样的说法,许多跳舞的老年人并不知情,“这些难道不是最流行的吗?
”不止一位老年人这样问。
实际上,信息时代中,老年人不能把握什么才是流行。而在网上广为流传,街边小
店频繁播放的音乐,也成了他们试图把握住流行的钥匙。
“旋转,跳跃,我闭着眼……”广场上,踏着节奏,甩着膀子,不少广场舞舞者纵
情地跳出真我。
“为什么不另找个地方跳呢?”一位受访者听着窗外高亢的神曲,痛苦地说。
对于别人的抱怨,许多跳广场舞的老年人也表示早有耳闻,“其实我是不会上网,
我要是会上网也到网上去跟他们辩论。”住在金陵小区的广场舞爱好者刘大妈说,每次
看到报纸上或者是网上对广场舞的指责,她总是很愤慨,“就算我们不去跳舞,那些年
轻人也会在广场上玩轮滑,玩快闪,凭什么他们能用广场,我们就不能用,再说了,如
果不让我们去跳舞,我们空余时间还能干什么?”
网友“广场舞姑娘”:
因为被投诉了好几次,我们小区的大妈在跳广场舞时都配上了蓝牙耳机,有一天晚
上,我下楼买东西,就看见一群大爷大妈在安静的黑夜里,面露微笑,翩翩起舞……
网友Sophia_顾雨琳:
知道为什么我一个年轻的小姑娘要没事去看大妈跳广场舞么?因为跟大妈混熟了之
后,大妈就会问:小姑娘有没有男朋友啊?没有的话阿姨给你介绍一个。被自己的智慧
深深地震惊了!
评论家鄢烈山:
“广场舞”也可能是好东西。据5月2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澳大利亚悉尼市长
到访广州“花城广场”,对“广场舞”很欣赏,表示要“引进”它丰富市民的生活。可
以肯定,人家引进的“广场舞”,会把音乐声响严格控制在法定噪声标准之内,对可以
跳舞的区域和时间也会有严格的规定。若能如此,各得其乐,有什么不好呢?
凤凰传奇的玲花:
华尔街先生,我们的阿姨在哪里跳舞是她们的自由。在中国的国土上,扰民是我们
的家里事。在你们的公园里跳舞,打扰到谁也不必大惊小怪,小题大做。中国阿姨只是
在你们的纽约公园跳跳舞,这么大的报纸就跳出来说三道四,这让我想起你们正在翻拍
的中国古装剧《甄嬛传》中的一句台词:贱人就是矫情。这句台词免费剧透给你们,不
用谢。
专家观点
诉求:
广场舞,满足了老人们对于“我群”的需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教授邱建新指出,如今,中国社会正快速步入老
龄化社会,而其中的一个特点是,它“未富先老”,其中一些老年人,年龄越大,富裕
程度越低。因此,老年人的生活、生理、精神的需求,也就成为社会最值得关注的一个
方面。
然而,近年频出的广场舞、抢鸡蛋、抢金子、挤公交等事件,又让社会对老年人产
生了各种“想法”。“确实,现在给‘大妈’正名非常有必要。”邱建新说。
说到底,抢鸡蛋、抢金子、挤公交是满足老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需要。此外,在快
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绝大多数老人已经摆脱了生存经济阶段,不再为柴米油盐
发愁,而是进入了发展经济阶段,更多地提出了精神需求。因此,既满足了健身需要,
又满足了情感诉求的广场舞,便成为了很多“大妈”的首选。
“跳广场舞,起码说明一件好事,即老人们对健康意识增强了。”然而除了强身健
体,老人们参与广场舞的很大原因,是退休背景下的孤独感、由此产生精神需求,以及
对死亡的恐惧所带来的人际交往的需求。这些需求比年轻人大得多,这也是生活繁杂、
工作忙碌的年轻人,乃至中年人,所无法理解的。“如果说仅仅是健身需求,他们完全
可以买跑步机,在家锻炼。”然而作为集体舞的广场舞,则满足了老人们对于“我群”
的需求,他们在队伍里产生了归宿感、认同感,从而减轻了精神的危机。
对社会:
即使看到“负功能”,也别把老人“污名化”
不过,邱建新也认为,客观来说,广场舞确实存在其“负功能”,比如扰民、导致
社会冲突等。
“参加的这群老年人,基本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走来,其中一部分,因为代沟、文
化素养等原因,对公用领域、私人领域的概念不够清晰,较多地关心自我需求。然而广
场毕竟是公共空间,从这个程度上来说,少数老年人确实做得不够。”
但他也强调,“我们不该过多纠缠。”一个社会应该有多元化需求,只不过,值得
思考的是,在多元化的、各个群体不同需求共存、兼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状态下,社会
应该干什么?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最重要的,可能就是需要用“和而不同”的态度理解事物,学
会妥协、寻找替代,而不是用博弈把别人逼上绝路。同时,社会也应学会化解矛盾。比
如街道、物业等,应该提前准备好矛盾利益冲突的调处机制, 不至于导致冲突升级,
如果真正升级了,政府应该及时介入。此外,从晚辈来说,应更强调包容。“有些年轻
人,看到一些由老年人引发的问题或矛盾,就过度指责老年人,甚至用‘不是老人变坏
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样极端语言,将老年人‘污名化’,这很不应该。”他强调,
这种包容不仅是对老年人,而且是对每个人自己,“因为所有人都有老的一天,将这种
包容传递下去,形成良性的社会交换,等自己成为老人,下一代也自然懂得包容他们,
形成整个社会的‘德性文化’ 。”
对政府:
有组织地开放公共资源
而从政府层面出发,应更强调服务型政府。“为什么有的大妈会在小区中间,甚至
楼道边跳广场舞?实际上,这是因为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上,本身就缺乏可供人们娱乐
的大型公共空间。”
此外,长期形成的单位制,导致了利益的部门化。单位所拥有的这些公共财政投入
的公共场馆,并没有向社会完全开放、形成互通,没有让社会群体充分分享到。
这就给政府提出了几点建议。比如通过加大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在达到特定居住
人数的社区,规划远离居民住宅区的公共广场,使其成为民众互动交流的场所。同时,
政府应发挥协调、沟通、引导的功能,整合校园、厂矿等社会公共资源,有组织地向社
会开放,实现资源互通,满足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阶段,仅仅通过居家养老等措施,并不足以满足老人
的身心需要。而学习,则是摆脱孤独、寂寞的最佳手段之一。”然而,有限的老年大学
名额,却让老人们想进去不容易、一进便不想离开。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社区的老年人需
求,利用多元化的教育资源,比如大学、小学、电大、空中大学等,或与市场合作,倡
导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老有所学”创造条件。邱建新认为,这能让我们的社会
实现这样的美好状态——即“人人均为学习之人,处处均为学习之所,时时均为学习之
机”。“当老年人文化素质提高,受益的绝不只是老年人自己,还有国家。因为每位老
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模式,一定会影响到他的后辈们。”
对子女:
任何人际交往,都无法替代亲情
邱建新同时举了一个例子。前段时间,南航的“蒋巷社会实践小分队”去到常熟市
支塘镇蒋巷村进行调研。在当地,学生们发现,村委会专门为老人们建立了老年公寓,
58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都可以前来居住。值得一提的是,老年公寓除了提供
居住等基本 服务,还充分利用起了村里的文化场馆、主题公园、阅览室、健身馆、棋
牌馆等,每天老人们定时前来参加各种活动,热闹非凡。
村委会还帮着很多老人充分发挥“余热”,“聘用”他们成为村里的会计、监管员
、保洁员、生态区管理员。在城市颇受争议的广场舞,在那里则由村里统一组织。村委
会不仅主动提供录音机、喇叭、放音设备等,还专门划出了剧场前面、远离住家的一大
块空地。大伙约定俗成,吃完晚饭前来跳舞,天黑了就回家,既跳得很过瘾,也不会影
响到他人。邱建新认为,这可以算是村级养老模式的一个典型,可以被城市所借鉴。
在老人的问题上,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子女,“希望他们能‘常回家看看’。”
销售人员的“好”“嘴甜”,被很多老人喜欢,有老人甚至这么说,“我知道他们(这
么做)是为了卖东西给我,但他们能这样关心我,像待爹妈一样对待我,我哪怕上当,
也愿意花这个钱。”这番心酸话语,恰恰体现出老人对亲情的渴望。
I******I
发帖数: 14241
2
骂了隔壁,本来国内就没多少地方给孩子们踢球健身,现在这帮大妈跳广场舞,把剩下
的地方都占了。
大妈和房地产商是扼杀中国足球的元凶。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两弹一星”的研制集中体现了党性 老将批判吧索男惭愧吧,服刑犯都能搞定狱警妻子
胡锦涛与江苏团70位代表每人单独合影上海老年人也真够算计的,拿着老年卡免费坐车赴郊区买菜
在美国骑自行车的维护成本:10公里/美元美国老年人很惨淡
蒙勇鹏:束星北,一头雄狮的悲鸣(下)上个星期天一大早去 grocery,人山人海,叔是唯一带口罩的人
上海取消老年人免费坐公交地铁 老年乘客锐减8成在医院里看到过一位老人病重
我在医院看到无数美国老年人,都是身残志坚很幸福的。六四纪念碑终有一天会在天安门广场耸立
几十年前,年轻人在广场上跳交谊舞高考期间城管劝停广场舞 大妈不买账
所以给跳广场舞到处旅游的东北老年人一个月六七...湖北跳广场舞老人被人用沥青写字咒骂“死全家”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广场话题: 老年人话题: 大妈话题: 李丽话题: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