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论钱钟书不是一流学者 (ZZ)
相关主题
对历史的轻佻与侮慢 ——评袁腾飞《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两名毛泽东演员分别在沈阳新郑参加活动
道术为改革裂——中国改革以来的思想、学术和主义(下)姓吴的名人
江浙一带确实人才辈出 (转载)钱静宜跟钱学森钱钟书什么关系?
前副总理钱其琛因子受贿面临极刑?此生如有幸,能亲眼所见的愿望为: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宋汝窑:天青水仙盆、 三足樽、莲花碗,唐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如能亲眼所见,此生无憾了!
钱其琛 - 如果这消息是真的余杰:钱钟书是中国人文化心理上的一道花边 (转载)
中央看望钱其琛 遭整肃传言不攻自破郭文贵的品味不是锁男能想象的
范增真恶心阿中国画主要是不专业,很多文人玩票
陈丹青的画水平怎么样?画了很多白牛。撕裂中国族群,进而推断出共匪出卖民族利益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钱氏话题: 吴道子话题: 王维话题: 学问话题: 钱钟书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e
发帖数: 33562
1
论钱钟书不是一流学者

by Jacqueline

前些年有些人对钱钟书的指责大都不着边际:指责老钱没有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
人家是书斋里的学者,又不是职业学运分子;说他学问做得太小,没有自己建构一
套思想体系云云,则完全是近年来学风虚浮的反映——人人谈思想,无人做学问,
整天云遮雾罩地空谈没有任何内容的大理论,误导学生。

反之,赞誉钱钟书的读者多佩服他学贯中西,通晓多门外语,旁征博引,论证
严谨,高山仰止。然而在我看来,钱钟书的问题恰恰全都出在考据学的严谨上。
举《谈艺录》我随手翻到的三个例子:

1)(六)神韵之附说八 钱氏好为比较文学,将中西相似或暗合的说法罗列比对。
此处言西洋mind与soul之殊,一通眼花缭乱的引文之后,云“Nous也,Animus也,
Geist也,Mind也,皆宋學家所謂義理之心也。[Lucretius,III,140之consilium
及menten.] 而Psyche也,Anima也,Seele也,Soul也,皆宋學家所謂知覺血氣
之心,[Lucretius,III,121之vita.]亦即陳清瀾《學蔀通辨》斥象山、陽明
‘養神’之‘神’是也。”案钱氏引卢克莱修语,然卢克莱修为罗马哲学家,而
psyche与soul均为希腊哲学之重要概念,psyche在希腊语里原为“呼吸、生命”
的含义,引申为“万物有灵”的“灵”,而“万物有灵”,是第一位希腊哲学家
泰利斯的名言(据亚里士多德的记载)。nous(心灵)最早的出处是荷马,也
散见于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言论,但是作为重要的哲学范畴,是阿那克萨戈拉
提出的,一种精神性本原的东西。这两个概念在后来的哲学史中均有发展,到
了钱氏后面引的Plotinus,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那里,nous和psyche成为
宇宙论的两个级别,意思已经不一样了,在中世纪经院哲学里nous的含义结合
神学又有新的解释。两字既在各个历史时代内涵外延都有所不同,又何能与宋学
家的两心作简单的一一对应?钱氏的数条引文,只是寻求表面上的相似,一种
看到哪儿抄到哪儿的随意罗列,不加别择去取,全无条理可言,且暴露出对希腊
古典文献的彻底的不理解。引用西方概念不考订词源,不去梳理概念演变的历史,
并不能让读者对西方的思想增加些许的了解,除了晒书单,没有任何意义。

2)(三一)说圆 此处照例将中西文献中跟“圆”有关的作了一通海引,后面提到
衔尾蛇的形象象征时间永恒,但是一来引的大都是德英两国浪漫派文学的文献,
只是泛泛而论“西方古俗”,二来钱氏不知道衔尾蛇不必是圆的。事实上,
衔尾蛇/龙的形象是西方艺术史家研究得烂透了的问题,潘诺夫斯基关于提香
三头人像以及时间老人形象起源的考据论文,均有详细引证(Panofsky Father
Time注释12引用文献云衔尾龙象征时间永恒或起源伊朗)。而潘氏引的一张中
世纪的图像,Saturn手里拿的衔尾蛇不是正圆,可见“衔尾”才是重点,“圆”
不是重点。泛泛引用后面的文献,无非是炫耀我看过很多把时间比作衔尾蛇的
文字,但是它从哪里来?每个时期的形象和意义有何不同?作者既不求甚解,
读者当然更加云里雾里。

3)(八二)摘陈尹句 引文:

又卷八:“詩雖新,似舊纔佳。尹似村云:‘得句渾疑是舊詩’;陳古漁
云:‘得句渾疑先輩語。’”按此境即濟慈(Keats)與友論詩第一要義
(axiom)所謂“好詩當道人心中事,一若憶舊而得者”(Poetry should
strike the Reader as a wording of his own highest thoughts and
appear almost a Remembrance.)。見Letter to Taylor, 27 Feb.1818,
H.E.Rollins,ed.,Letters I,238. 方德耐爾(Fontenelle)亦云:“至理
之入人心,冥然無迹;雖為新知,而每如忽憶夙習者”。(La vérité
entre si naturellement dans l'esprit que quand on l'apprend pour
la première fois,il semble qu'on ne fasse que s'en souvenir)。
見Préface à L'Histoire de l'Académie Royale. 實皆柏拉圖語錄《菲德
洛斯篇》(Phaedrus)、《米諾篇》(Meno)所論宿記(Anamnesis)之旨,
濟慈通之於詞章耳。

案此四处虽然都是回忆,但是说的是四种完全不同的意思。“得句渾疑先
輩語”乃是说作者作毕,词句上读来似为古人旧作;济慈说的是读者读诗,
好像是我当初经历过的又没办法用文句说出来的深刻的思念居然一下子让
诗人给说出来了(strike),好像他知道我的心思;Fontenelle强调的是
vérité(truth,真理)而不是poetry;至于柏拉图斐多篇里苏格拉底所说的
“知识就是回忆”,乃是理念说的一种论证途径,跟前面那些更是八竿子
打不着。这是最典型的把只有表面上些许相似的东西牵强附会地码在一起,
除了炫耀自己读得多,别无意义。

钱氏的文风,带有许多学术文章应该规避的习气,兹举《七缀集》首篇《中国诗
与中国画》,分类说明。

1.不必要的引文,尤其是外文引文。

首段论语言各有上下文,云:

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
田地,所谓“此中人语”。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往、两口子讲体己、同业
公议、专家讨论等等,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缘故是:在这
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
还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假定”(suppositio),
旁人难于意会。释袾弘《竹窗随笔》论禅宗问答:“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
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旁人听之,无义无味。”这其实是生活中
的平常情况,只是“听之无义无味”的程度随人随事不同。批评家对旧传统
或风气不很认识,就可能“说外行话”,曲解附会。

案此为浅显的道理,何必同一个意思车轱辘话说这么多句?小圈子说话彼此
不言而喻,人人有此经验,又何必非要引“中世纪经院哲学的suppositio”,
和禅宗的典故?

四段论西洋人习惯了西洋诗的重口味,将中国人的种种风格都视为淡雅,云:

一句话,在那些西洋批评家眼里,词气豪放的李白、思力深刻的杜甫、议论
畅快的白居易、比喻络绎的苏轼——且不提韩愈、李商隐等人——都给“神
韵”淡远的王维、韦应物同化了。西方有句谚语:“黑夜里,各色的猫一般
灰色”(La nuit tous les chats sont gris);据动物学家的研究,猫是
色盲的,在白天看一切东西都是灰色(the daylight world is gray to the
cat)。正像人黑夜里看猫,猫白天看世界,西洋批评家看五光十色的中国旧
诗都成为韦尔兰所向往的“灰黯的诗歌”(la chanson grise)。这种现象
并不稀罕。习惯于一种文艺传统或风气的人看另一种传统或风气里的作品,
常常笼统概括,有如中国古代隽语所谓“用个带草(怀素)看法,一览而
尽”(见董说《西游补》)。

头一句话已经说完了所有的意思,后面理应点烦点掉,即使要用引语,第二句
的西谚已足够说明问题,不知抬出“动物学家的研究”,以及董说《西游补》,
又有何用?

末段论艺术家欣赏跟自己风格对立的另一艺术家,云:

歌德和柯勒立治都曾讲到这种现象,叶芝也亲切地描述了对“相反的自我”
(the most unlike, being my anti-self)的追求;美学家还特地制定一条
规律,叫什么“嗜好矛盾律”(Law of the Antinomy of Taste)。这规律
的名称是够庄严响亮的,但代替不了解释。在莫里哀的有名笑剧里,有人问
为什么鸦片使人睡眠,医生郑重地回答:“因为它有一种催眠促睡力”
(une vertu dormitive)。说白居易“极喜”李商隐诗文,是由于“嗜好矛
盾律”,仿佛说鸦片使人睡眠,是由于“催眠促睡力”。实际上都是偷懒省
事,不作出真正的解释,而只赠送了一顶帽子,给与了一个封号甚至绰号。

其实就是说美学家给这种现象贴了个标签,但是贴标签代替不了解释,等于
同义反复,莫里哀的剧里医生的回答也是什么也没说的同义反复,这么简单
一件事,非要用莫里哀这么远的典故来类比,可见卖弄学问的习气已经深入
骨髓了。

2.有众所周知的大路货支持论点避而不用,非去找一般人不熟悉的偏僻论据。

首段论风气更迭,云:

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表现。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
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更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
向古代也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例如西方十七、八世纪批评家要把新兴
的长篇散文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圣佩韦认为当时法国的浪漫诗派
蜕变于法国十六世纪的诗歌。中国也常有相类的努力。明、清批评家把
《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挂鈎;我们自己学生时代就
看到提倡“中国文学改良”的学者煞费心机写了上溯古代的《中国白话文学
史》,又看到白话散文家在讲《新文学源流》时,远追明代“公安”、“竟
陵”两派。这种事后追认先驱(préfiguration retroactive)的事例,仿佛
野孩子认父母,暴发户造家谱,或封建皇朝的大官僚诰赠三代祖宗,在文学
史上数见不鲜。它会影响创作,使新作品从自发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有教养、
有师法;它也改造传统,使旧作品产生新意义,沾上新气息,增添新价值。”

案“托古改制”,中国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古文运动,西洋显而易见的例子是
文艺复兴,都是打着古人的旗号搞自己的新东西,最大的例子不用,却举一般
读者不大熟悉的十七十八世纪小说、圣博夫的批评、“公安”“竟陵”两派,
此非卖弄机巧欤?

3.断章取义。

次段论“无声诗”与“无形画”,云:

“无声诗”即“有形诗”和“有声画”即“无形画”的对比,和西洋传统的诗画
对比,用意差不多。古希腊诗人(Simonides of Ceos)早说:“画为不语诗,
诗是能言画。”嫁名于西塞罗的一部修辞学里,论“互换句法”(commutatio)
第四例就是:“正如诗是说话的画,画该是静默的诗”(Item poema loquens
pictura, pictura tacitum poema debet esse)。达文齐干脆说画是“嘴巴哑
的诗”(una poesia muta),而诗是“眼睛瞎的画”(una pittura cieca)。

案达·芬奇本意是为画争取地位,古代到文艺复兴之前大家都觉得诗比画高,画是
匠人所为,达·芬奇偏要举出理由,说画是一门科学,不仅体系之严密能与其他诸
艺并举,而且诗的想象所见不及画的肉眼所见,画高于诗,原文的争辩色彩很强,
有史家怀疑是为米兰洛多维柯公爵府上各界人士论各学科高下准备的辩论稿。断章
取义,不知道达·芬奇这话头后面的话,读者便会完全误会了他的意思。

4.不加论证的跳跃性类比。

三段论画分南北二宗起源,先说南北系风格概念,非地理概念,南人可为北画
北人亦可为南画云云,与《谈艺录》首篇“诗分唐宋”同理,此说可以成立。
但后面论及南北划分的起源,云:

把“南”、“北”两个地域和两种思想方法或学风联系,早已见于六朝,唐代
禅宗区别南、北,恰恰符合或沿承了六朝古说。事实上,《礼记·中庸》说
“南方之强”省事宁人,“不报无道”,不同于“北方之强”好勇斗狠,
“死而不厌”,也就是把退敛和肆纵分别为“南”和“北”的特征。《世说·
文学》第四记褚季野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安国答:“南人学问,
清通简要”,支道林曰:“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
南人看书如牖中窥日。”历来引用的人只知道“牖中窥日”仿佛“管中窥豹”,
误解支道林为褒北贬南;而刘峻在这一节的注释里又褒南贬北,说什么北人
“学广则难周,难周则识暗”,南人“学寡则易核,易核则知明”。支道林是
仲裁者讲公道话。孙、褚分举南、北“学问”各有长处,支承认这些长处,而
指出它们也各有流弊,长处就此成为缺点(le defaut de la qualité)。
…………《隋书·儒林传》叙述经学,说:“大抵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
深芜,穷其枝叶”;这就像刘峻的注解,也简直是唐后对南、北禅宗的惯评了。
看来,南、北“学问”的分歧,和宋、明儒家有关“博观”与“约取”、“多
闻”与“一贯”、“道问学”与“尊德性”的争论,属于同一典型。巴斯楷尔
区分两类有才智的人(deux sortes d'esprit):一类“坚强而狭隘”,一类
“广阔而软弱”(l'esprit pouvant être fort et étroit, et pouvant ê
tre
ample et faible)。康德曾分析“理性”里有两种基本倾向:一种按照万殊的
原则,喜欢繁多(das Interesse der Mannigfaltigkeit, nach dem Princip
der Specification);另一种按照合并的原则,喜欢单一(das Interesse
der Einheit, nach dem Princip der Aggregation)。禅宗判别南北,可以说
是两类才智或两种理性倾向在佛教思想里的一个表现。

案《世说》成书去《中庸》数百年,且后者说性格前者说学问,只能说“南”、
“北”可以当标签,内容上没有任何演变的联系。而从《隋书》所载经学分歧到
禅宗的南北二宗,仅有表面上的相似,怎么演变过去的,并无考据支持,当一假
说尚可,何以言之凿凿?至于后面扯上帕斯卡尔和康德,帕斯卡尔将钱氏所引
《中庸》之北人肆纵与《隋书》之南人约简列为一类,《中庸》之南人退敛与
《隋书》之北人深芜列为一类,岂非自相矛盾也欤?至于康德言理性之两种倾向,
更是与主题相去甚远,拿来拉大旗扯虎皮的。

以下又云南宗画与南宗禅的相通之处,云南禅尚简,南画亦尚简,且不论以倪云林
等少数几人概括南宗画风是否合适,单就画分南北二宗一说而论,美术史家大都认
为是晚明莫是龙-董其昌比附禅家南北二宗的编造,并非史实,而董其昌眼里的
南北二宗,北宗的源头是大小李将军的青绿山水,南宗的源头是王右丞的水墨渲染,
绝不是繁简的差别。至于又扯上历代名画记所载“疏密二体”,这里说的是人物画,
不是山水画,完全两码事。以下又云“当代卓著的美术史家论‘印象派’
(Impressionism)含蓄不露(suggestion)的手法,说:观画者不是无所用心,
而是‘更有事可做’(the artist give the beholder increasingly ‘more to
do’),参与了作画者的创造(making, creation),在心目中幻出(‘conjured
up’ in our minds)那些未落迹象的景色(the inarticulate and unexpressed),
也不外乎这个原则。”且不论印象派去倪云林逸笔草草甚远,此处引文为贡布里希
《艺术与错觉》,articulate为书中一重要概念,参见范景中《关于<艺术与错觉>
几个要点的说明》,经由钱氏“未落迹象”妙语一译,则inarticulate原义尽失矣。
其下谈到休谟,又是跟主题无关的拉大旗扯虎皮。

洋洋洒洒一大段,并没有讲清楚为什么莫-董以前画史并无南北分宗说,所以这一大段
文献和绘画的类比,从考据学角度看,毫无价值。

5.风格错误。

四段论魏尔兰诗风最近中国诗,此说大体不谬,戴望舒以词律对译魏尔兰诗,颇为
成功,可资参照。但后面又来一跳跃性思维,与中国画比附,云“韦尔兰宣称:最
好是‘灰黯的诗歌’,不着色彩,只分深淡(Rien de plus cher que la chanson
grise. Pas de couleur, rien que la nuance)。那简直就是南宗画风了:‘画欲
暗,不欲明;明者如觚棱钩角是也,暗者如云横雾塞是也’(董其昌《画眼》)。”
案魏尔兰诗风最接近的艺术是音乐而非绘画,善用语音的微妙变化暗示情境,如旋转
木马里用连续的重复元音暗示木马转又转,月光里用一串噼里啪啦的辅音暗示喷泉
水珠散落,德彪西据此作曲,不是偶然,中国的词律也恰巧具有一些相似的音乐美,
所以戴望舒的译法成为可能,所谓chanson grise,系指音色而言,非指视觉色彩。
而将其与董其昌所说的墨法相类比,则是完全误解了魏尔兰的风格,属于驴唇不对
马嘴。

6.小事清楚,大事糊涂。

五段论王右丞诗风画风与禅理,细处说了很多,却忘了一件大事:董其昌以前谁也
没把王维的画当回事(参见童书业《王维在绘画史上地位的升降》)。唐代人物画
是主流,山水画是支流,宋以后才反过来,唐人山水技法,后人看来只能用幼稚来
形容。近世考据家更是质疑后来大家看到的王维到底有没有真的。此段论王维代表
的神韵派在画史上首屈一指,诗史上则不是主流,而实际情况是,王维的诗虽然只
是风格之一,影响却远远大于王维的画。

7.不适当的外推。

末段云:

诗、画传统里标准分歧,有一个很好的例证。上文引过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那首诗还有一段话,就是董其昌论南宗画时引为权威性的结论的。“吾观画品中,
莫如二子尊。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
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就是说,以“画品”论,吴道子没有王
维高。但是,比较起画风和诗风来,评论家把“画工”吴道子和“诗王”杜甫归
在一类。换句话说,画品居次的吴道子的画风相当于最高的诗风,而诗品居首的
杜甫的诗风相当于次高的画风。苏轼自己在《书吴道子画后》里就以杜甫诗、韩
愈文、颜真卿书、吴道子画相提并称。杨慎《升庵全集》卷六四又《外集》卷九
四《画品》说:“吴道玄则杜甫。”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上讲得更清楚:“读
老杜入峡诸诗,苍凉幽迥,便是吴生、王宰蜀中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
使笔如画。昔人谓摩诘‘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方之杜陵,未免一丘一壑。”

案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里吴道子地位远在王维之上,何来“画品居次”一说?
吴道子以画道释人物闻名,所谓“吴带当风”,在风格上何以与老杜归为一类?
引方薰文为吴生《蜀中山水图》与“老杜入峡诸诗”之比较,同一题材,说二者
相通,并无问题,何以外推到两人风格相通?东坡、杨慎所论为排位列次,非谓
风格,不足以支持钱氏画风诗风的比较论据。

以上数例已经说明,在钱氏行文中,白马非马一类偷换概念的形式逻辑错误比比皆是,
引用材料毫无组织、断章取义的现象普遍存在,根本就不是什么严密的考据学,所以
时人所谓钱氏只是继承了清学的考据传统,没有开创新学云云,都是无的放矢的谬评。
事实上,广义上的考据学(不仅包括文献材料,也包括传世文物和出土文物;不仅
包括文字,也包括实物及图像等多种资料)可以说是一切历史学最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那些藐视考据成天想着六经注我开创新学的,最多只能开创些时兴一二十年的时学。
而恰恰是在考据学的意义上,钱钟书去清学传统甚远,反倒与无视文献证据、将文献
碎片化任意曲解为我所用的法国后现代主义暗合。

又有人把钱老的文集与清人笔记相比,说这不是成形的学术,只是读书之余所记的
随笔。对此我想说,正式出版物与读书卡片和笔记是不一样的,所谓“良工不示人
以朴(或璞)”,在一流学者那里,半成品是不能随便拿出来给人看的,何况里面
很多东西,最多算是粗料,连半成品都不是。而且如果真是类似清人笔记的体裁,
何必又要塞进那么多与主题无关仅仅是为了炫耀才学的外国文字?

那么钱老是否就一无是处了呢?肯定不是,在古典文学批评和外国文学翻译方面,
钱老的文章自有其价值,这一点诸多前辈已做过精彩的评点,所以我只说他不是
一流学者。不过我想指出一点疑问,散见于钱老文集的诸多堪称妙绝的译笔,
确实值得我辈后学师法研习;钱老论翻译的“化境”说,也颇为动人;然而却
从来没有见过钱老译过哪怕一部完整的大部头外国文学作品,整体的成就不仅
不如挚友傅雷,甚至不如夫人杨绛,是不能为之,还是不屑为之?

我以为从这个问题可以管窥到钱老所有的问题。做过翻译工作的人都有体会,翻译
是个苦力活,一两句话苦思冥想后突然闪出巧妙的译文固然让人兴奋,但是大部分
时间却是对付那些难啃的硬骨头,不知道出处的典故,不知道意思的俚语,查了半
天资料翻了半天字典愣是没看懂的段落,原文几个大白词说得很清楚翻过来怎么也
不对付的句子,以及译者的学问覆盖不了作者的学问造成的种种常识性失误。凡此
种种均由历史、时代、文化和语言的距离造成,你有再高的天分,脏活累活也得亲
自动手从头做起。钱老对待翻译的态度,似乎是只去挑一些在他天分控制范围内的、
能展现他才学的段子来炫耀一下,脏活累活全部绕开,颇有避重就轻、避实就虚
的嫌疑。译者的基本态度是从整体和细节两方面尽可能清晰地理解作者,把自己置
于作者之下。钱老自视甚高,以为作者的外文拼不过我的中文也说不定;至于作者
的思想体系,钱老在《读<拉奥孔>》中说“许多严密周全的思想和哲学系统经不起
时间的推排销蚀,在整体上都垮塌了,但是它们的一些个别见解还为后世所采取而
未失去时效”,明摆着瞧不起;所以译者必备的这种谦恭态度,钱老怕是不屑为之
的吧。

颜氏家训云:“鈍學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終歸蚩鄙。但成學士,自足為人。
必乏天才,勿強操筆。”说的是学术和艺术的区别,中人之资,只要肯下笨功夫,
集中精力,日积月累,总能在学术上做点东西出来;文学艺术则不然,没有天才,
甭管你怎么努力都没用。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引申一下说,“钝学累功”不仅是
做好学问的充分条件,也是做好学问的必要条件呢?至少我所知道的中外一流的
学者,没有在比如搜集比对材料这种基本的笨功夫上走捷径的。其实即使是艺术,
有天赋的人也不能不下苦功夫,中国传统书画更有避熟就生、避巧取拙的说法,
如果过于机巧,则成不了上乘的艺术。即以文学翻译一行论,钱老机巧过人,但
是翻检文集总让人觉得是徒然挥霍天才;傅雷在家书中自叹天分远不及钱老,说
每天多少个生词查完字典很快就忘掉,不像钱老能过目不忘,但是傅雷一直做的
是笨功夫,高标准严要求反复迭代的笨功夫,最后达到了以生拙胜熟巧的境界。
凡此种种,足以让我辈后学深思。
b*******8
发帖数: 37364
2
本来是一流考据学者的
现在虎肉李将军一出
钱只能屈居二流了
s**********e
发帖数: 33562
3
楼顶文章并不代表LZ个人观点。
s**********e
发帖数: 33562
4
该文作者我是见过的最博学多才的一个人。他在水木上批判过丘成桐的研究知其然不知
其所以然,又批判中国的音乐教授们看的谱子远没他多。。。
A*****a
发帖数: 52743
5
肘子的马甲?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该文作者我是见过的最博学多才的一个人。他在水木上批判过丘成桐的研究知其然不知
: 其所以然,又批判中国的音乐教授们看的谱子远没他多。。。

m**i
发帖数: 9848
6
他写的内容跟钱关系不大吧,所谓的比较文学,不都是这么攒文章的么。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该文作者我是见过的最博学多才的一个人。他在水木上批判过丘成桐的研究知其然不知
: 其所以然,又批判中国的音乐教授们看的谱子远没他多。。。

h*h
发帖数: 18873
7
打名家,博出位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该文作者我是见过的最博学多才的一个人。他在水木上批判过丘成桐的研究知其然不知
: 其所以然,又批判中国的音乐教授们看的谱子远没他多。。。

f*******y
发帖数: 8358
8
这人是干吗的?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该文作者我是见过的最博学多才的一个人。他在水木上批判过丘成桐的研究知其然不知
: 其所以然,又批判中国的音乐教授们看的谱子远没他多。。。

s**********e
发帖数: 33562
9
反正我是看不懂这篇文章。希望有能看懂的人来讲讲。
s******8
发帖数: 7105
10
这个作者层次不够, 本身最多是个三流学者。
相关主题
中央看望钱其琛 遭整肃传言不攻自破两名毛泽东演员分别在沈阳新郑参加活动
范增真恶心阿姓吴的名人
陈丹青的画水平怎么样?画了很多白牛。钱静宜跟钱学森钱钟书什么关系?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R*******a
发帖数: 2463
11
quote:
四段论西洋人习惯了西洋诗的重口味,将中国人的种种风格都视为淡雅,云:

一句话,在那些西洋批评家眼里,词气豪放的李白、思力深刻的杜甫、议论
畅快的白居易、比喻络绎的苏轼——且不提韩愈、李商隐等人——都给“神
韵”淡远的王维、韦应物同化了。西方有句谚语:“黑夜里,各色的猫一般
灰色”(La nuit tous les chats sont gris);据动物学家的研究,猫是
色盲的,在白天看一切东西都是灰色(the daylight world is gray to the
cat)。正像人黑夜里看猫,猫白天看世界,西洋批评家看五光十色的中国旧
诗都成为韦尔兰所向往的“灰黯的诗歌”(la chanson grise)。这种现象
并不稀罕。习惯于一种文艺传统或风气的人看另一种传统或风气里的作品,
常常笼统概括,有如中国古代隽语所谓“用个带草(怀素)看法,一览而
尽”(见董说《西游补》
这个原作者根本没看过钱在《谈艺录》里对李贺诗歌的评论。攻击《七缀集》是很无聊
的举动,那本身就是随感录性质的东西。
其次钱本人就不是写文学评论学术文章的,他写的是诗话,这种体裁没什么限制,想到
那些到那。
再次钱本人甚至不建议80年代中文系的学生读他的书,所谓管锥编,是有人如果有兴趣
读完那些经典原文之后扩展视野的补充读物。
从逻辑上讲,没读过诗词原文就攻击钱的文章的行为,等同于包皮处男攻击加藤鹰的百
战自述。
s*****V
发帖数: 21731
12
批评钱钟书还有可能,这文章也写得像模像样,钱钟书确实喜欢掉书袋子,好像什么都
懂,但是又不深入。
话说他能看懂丘成桐么?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该文作者我是见过的最博学多才的一个人。他在水木上批判过丘成桐的研究知其然不知
: 其所以然,又批判中国的音乐教授们看的谱子远没他多。。。

R*******a
发帖数: 2463
13
《谈艺录》和《昌谷集》我都很仔细的读过。
对钱的文章和诗歌评价我无意与阁下探讨。
我所指摘的是原文作者的逻辑错误。所谓古诗都是山水写意,这不是钱的综合之论。
你写这么多,并没有纠正原作者的逻辑错误,毫无辨析的必要。

就是
n*****i
发帖数: 64
14
看一些资料,似乎钱人品有点问题,性喜讥讽挖苦,在西南联大和很多人弄得不开心,
最后去了上海沦陷区。后来宗璞出了个《东藏记>>, 里边用尤甲仁和姚秋尔夫妇来讽刺
钱氏夫妇。
另外钱也算相当“有智慧”的一个人,他主动从大后方去沦陷区教书,还在上海美军俱
乐部演讲,文革时还是弄到了翻译毛诗词的美差, 最后也就去一下干校教育一下。
回到学问本身,个人对钱的看法就是欠缺创造力和思想,作的是寻章摘句的工作,也许
可以算
文化大师,但却不成系统(余英时也这么评价钱似乎,但没说不系统就是缺点)。文学
上,怀疑钱除了围城体现的语言能力和讽刺挖苦能力,到底有没有长篇小说作家那种谋
篇布局的能力。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论钱钟书不是一流学者
:
: by Jacqueline
:
: 前些年有些人对钱钟书的指责大都不着边际:指责老钱没有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
: 人家是书斋里的学者,又不是职业学运分子;说他学问做得太小,没有自己建构一
: 套思想体系云云,则完全是近年来学风虚浮的反映——人人谈思想,无人做学问,
: 整天云遮雾罩地空谈没有任何内容的大理论,误导学生。
:
: 反之,赞誉钱钟书的读者多佩服他学贯中西,通晓多门外语,旁征博引,论证

d*******3
发帖数: 8598
15
宁做wsn,不做钱钟书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撕裂中国族群,进而推断出共匪出卖民族利益钱其琛 - 如果这消息是真的
【钱学森七次鼓吹匪夷所思的粮食高产】中央看望钱其琛 遭整肃传言不攻自破
对历史的轻佻与侮慢: 虞云国评袁腾飞《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范增真恶心阿
哪位牛人来给科普下明清时是怎么打孔子的假的吧。 (转载)陈丹青的画水平怎么样?画了很多白牛。
对历史的轻佻与侮慢 ——评袁腾飞《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两名毛泽东演员分别在沈阳新郑参加活动
道术为改革裂——中国改革以来的思想、学术和主义(下)姓吴的名人
江浙一带确实人才辈出 (转载)钱静宜跟钱学森钱钟书什么关系?
前副总理钱其琛因子受贿面临极刑?此生如有幸,能亲眼所见的愿望为: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宋汝窑:天青水仙盆、 三足樽、莲花碗,唐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如能亲眼所见,此生无憾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钱氏话题: 吴道子话题: 王维话题: 学问话题: 钱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