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德国教授:希望中国不要培养假中医……中国把自己的宝贝当垃圾丢掉了!
相关主题
一个最高学历是大专的人这次应该能上院士了中医的养生、整体论也是胡扯
为啥要全盘否定中医?当我们争论中医是否科学的时候。。。
国内又出李洪志了矮子打老婆 - 中医哪能当伪科学
方黑先搞清楚肘子对中医的基本态度我老来总结下中华文化中中医和武术的逻辑
真是给了方舟子一记响亮的耳光啊反中医嗓门吊的最高的往往是那些对医学一窍不通的人
我觉得应该取消中医学院,但是 (转载)现在中医还有人学吗?
方舟子博士评论青蒿素怎么那么多烂中医帖子
西医中医有什么好辩论的,看疗效啊中医就算是有效的,也是瞎猫碰死耗子碰上的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中医话题: 科学话题: 中国话题: 西医话题: 医学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更新时间:2015-08-15 04:48PM[纽约时间]
波克特,一位谦和友善、年逾古稀的德国老人,一位受人尊敬的汉学家。他给自己起了
个中国名字:满晰驳,取意为「以饱满的责任感反驳西方明晰科学的不足」。
他曾任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在欧洲,他不仅是著名汉学家,而且是一位中
医学家。他的名片上印着:「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中医理论基础教授」,「中国中医
科学院、国际中医规范辞典执行主编」。
他精通德文、法文、英文、拉丁文以及俄语等,中国话讲得相当不错。他的藏书甚丰,
收藏的中文书籍有近万册。四书五经,老子、孟子,唐诗宋词,红楼、水浒,以至平妖
传,大同书无不研读。他读更多的,还是包括《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在内的诸多
中医典藉及现代中医著作。
他的《中医基础理论》一书,风靡欧美,被译成多种文字,并多次出版。他在德国慕尼
里创办过「国际中医社团」,开展专题研究,并多次在世界各地举办学习班、报告会、
学术交流会。数十年里,矢志努力,耕耘不懈。
在一次专访中,他谈到了这样几个问题:
1、希望中国不要培养假中医
波克特:德国是使用植物药最多的欧盟国家,占领了欧洲草药市场的70%左右。据调查
,58%的德国人服用天然药物,85%的德国人认为天然药物有效,毒性低。可是现在到德
国和其他欧美国家的中医师,大多数水平不高。有的人到中国进修中医几年甚至几个月
就开中医诊所,真正能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诊病治病的中医师不多,许多中医师不会望闻
问切。他们其实是假中医。
中医是一门科学,希望中国要严格掌握培养标准,不要培养这样的假中医,这对中医在
世界的传播影响很不好。真正好的中药也不容易买到,有些还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药
效得不到保证,这很影响中医药在国外的声誉。
2、中医是成熟的科学
波克特:国外是有许多人认为中医不科学。奇怪的是,居然也有许多中国的中医们对中
医的科学性表示怀疑。我在世界许多地方讲演,我一再强调中医是一门成熟的科学。这
是我几十年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什么叫科学?在我看来,科学必须符合以下三条标准:
一、以正面经验为基础。「正面经验」是针对确凿的事实而取得的实际效果。正面的事
实与主观的臆测是相对立的,离开了事实,科学便失去了形成的必要条件。所以「正面
经验」,是经验的事实资料的积累,能够重复和验证的。
二、陈述的单一性。即在一定的上下文意中,具体名词术语的含义是单一的。所陈述的
内容都是有一致规定的,并排除其他含义,那怕是稍微相似的含义。
三、经验资料的严格、合理的综合。「严格的」,是指不是任意的、含糊的和近似的;
「合理的综合」,是指从收集到的经验资料中建立起合乎逻辑的联系。这种合乎逻辑的
联系,就是这个学科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能使人们对未来事物迅速做出有把握
的灵活推断,并使原有的结果再度产生。
按照这三条标准,可大致将二十世纪的各种科学分为精密科学、原始科学和伪科学。少
数学科属于精密科学,如物理、化学、天文学几乎完全符合三条标准,是精密科学。多
数学科只符合第一条,可称为原始科学。离开了取得正面经验的确凿事实,则应称为伪
科学。
在现代医学(西医)中,绝大多数是原始科学的知识,只有一小部分是精密科学,其中
还有较大的伪科学的成份。与此相反,中医除了还有一部份是原始科学和伪科学的残余
外,就绝大部分或者主体而言,应当称得上是精密科学。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等中国古代医书的传世,表明中国
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而且很早就有自己的药物学专
著,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
我的好朋友、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李致重先生在他的《中医复兴论》里说:中医
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方法论,以证候为研究对象,形成了以藏象经络、病因机理为核心
,包括诊法、治则及方剂、药物理论在内的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医认为
人体与自然界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中医辨证论治所形成的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
是中医最突出的特色,也是西医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这些结论性的观点,我完全认同。
中医是一种内容最丰富、最有条理、最有效的一种医学科学。而西医学的发展只有几百
年的历史,大踏步发展只有几十年。应当看到,它是藉助物理学、化学的方法和理论,
作为自身使用的技术才发展起来的,事实上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药理学基础。
从根本上说,西医学还只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医学或动物医学,还远没有发展到真正意义
上的人类医学。它将针对老鼠的实验结果应用于人类。须知,人类与老鼠毕竟有天壤之
别啊。当然,西医在物理、化学方法基础上发展的医疗技术是很可贵的,但技术与科学
是两回事。
西方医学已进入方法学的死胡同,它不能像中医那样对个体机能失调作出精确的、特异
的判断,并进行治疗。西医盲目用药的现像很普遍,动不动就用抗生素、激素,经常服
用很容易造成药物依赖,破坏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抗生素、激素的滥用,使高血压、心
脏病、血栓等等病症随处可见。
我开始是学西医的,而且在慕尼黑大学医学系当过老师,也有行医资格。如果不了解西
医,我就没有资格批评西医。当然,我决不是说西医一无是处,这里我是从科学与技术
的比较上讲的。从长远来看,中医应该比西医有更广阔的前景。因此,中医药学不仅是
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3、中国把自己的宝贝当垃圾丢掉了
波克特: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自己把自己的宝贝当作垃圾忽视甚至丢掉了。这是令人十分
痛心的。
中医药在中国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对中医学的科学原理认识不够。就像刚才
讲的:居然也有许多中国的中医们对中医的科学性表示怀疑,这是问题的实质。中国至
今没有为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没有从全人类福
祉出发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注。
近一百年来,许多人固执的相信用西医的方法可认发掘和提高中医,这样做的结果,使
中医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中国的有关主管部门和许多医生,表现出不可
理喻的民族虚无主义,不承认自己民族医学的科学性,不认真评价并确定中医的价值,
一味追求时髦,用西医的标准和术语改造中医,扼杀中医。
可悲的是,当前这种状况还在继续恶性循环:在中国,虽然有「中西医并重」的行政规
定,但在医疗的事实上,中医不能和西医享有同等的学术地位。专门研究中医的机构少
,经费少,更危险的是研究方法的偏谬。研究人员没能对中医基本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进
行深入的研究,不能用深刻而又令人信服的论据去证实中医药的科学特点。
在中国,对中医的歧视处处可见。中国的西医师有157万人,中医师只有27万。在综合
医院中,中西医的比例约为1:9甚至5:95。更奇怪的是,在中医研究机构和中医学院也
存在这个问题,中医院中,病历90%是用西医诊断学和病理学的术语写的,能用传统的
中医学理论和方法来诊病和开方的,一种说法是不到一万人,而且这些人年事已高。果
真这样,那就悲惨了!
种种迹象表明,中医正在不断走下坡路,走向衰落。这种倾向如不迅速而有力地加以扭
转,这个曾在理论上、实践上达到最成熟、最有效的水平的医学,将成为过时的东西。
这不但对中国人民是不负责任的,而且对世界人民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中医的衰败不
仅是医学上的问题,也是一个严竣的社会问题,会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
美国2003年的卫生医疗费用是1.5万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2004年的国民生产总
值。中国13亿人,如果没有中医,谁能支付起那么高的医疗费用呢?到过欧美的人就会
知道,欧美的医疗效果并不一定好,许多病的治疗上并不满意。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
人跑到欧美做中医呢?中国要保证老百姓的医疗,当然更不能缺少中医。
(责编:小明)
X*******G
发帖数: 14887
2
老教授脱离中国生活了。
中医现在是中国有钱人的服务,中国普通百姓只能被抗生素滥用。
v*******e
发帖数: 11604
3
因为不存在真中医。。。
l****t
发帖数: 36289
4
跟我老观点一致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中医就算是有效的,也是瞎猫碰死耗子碰上的真是给了方舟子一记响亮的耳光啊
哪讲述中医真实疗效 - 类风湿关节炎我觉得应该取消中医学院,但是 (转载)
中医理论怎么解释唐氏儿?方舟子博士评论青蒿素
中医理论对DNA RNA怎么解释?西医中医有什么好辩论的,看疗效啊
一个最高学历是大专的人这次应该能上院士了中医的养生、整体论也是胡扯
为啥要全盘否定中医?当我们争论中医是否科学的时候。。。
国内又出李洪志了矮子打老婆 - 中医哪能当伪科学
方黑先搞清楚肘子对中医的基本态度我老来总结下中华文化中中医和武术的逻辑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中医话题: 科学话题: 中国话题: 西医话题: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