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干煸人大”:一位“人大校友”的回顾与反思
相关主题
文革电影经典回顾]--枫--真实的文革武斗反思电影人大百余名学生拦泔水车报警 怀疑与地沟油有关
这次搞不定昌平警方,人大以后别混了辽宁原书记王珉被查当日还在两会驻地吃早餐
雷阳如果不是人大校友,估计这事早就被湮灭了吧清华校庆来了一位曾经叱诧风云的老校友
嫖娼死那个,我觉得是家属的又一轮炒作国务院:将制定税收政策引导住房消费
人大校友干清华校友干的想吐财政金融银行系统面临大整肃,风雨欲来
人大校友没组织营救东哥吗?俄罗斯已越发老态龙钟
这次人大的校友们怎么帮忙啊?财政金融腐败不除,中国军事上定要吃败仗
要言论自由:没有危害每个人 全民联署外交部出来发言支持国防部, 很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人大话题: 回顾话题: 反思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2017-06-11干春松 文化纵横 微信号whzh_21bcr
功能介绍
《文化纵横》杂志,倡导文化重建,共同思想未来,精心为您提供深度阅读。
✪干春松/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
《文化纵横》微信:whzh_21bcr
[导读]近日“伍继红事件”的发生,使得“人大校友”再次出现在中国的舆论场中。
其实,各式各样的校友会在中国早已是遍地开花,为什么“人大校友”会从中脱颖而出
,引起社会舆论的聚焦与关注?这反映出人民大学这所高等学府的哪些特质?从中又能
看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何种运行逻辑?作为“人大校友”以及曾经的“人大老师”,
北京大学的干春松教授在近期出版的文集《偶开天眼觑红尘》中,推出了“干煸人大”
系列文章,以平易但又不失深度的语言,提出了他对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现状的回顾与
反思,或对我们理解“人大校友”的登场及其未来,有所启示。
▍人民大学算几流大学
在人们热衷于讨论北大和清华是否被扫成二流大学的时候,我们讨论人大属于几流学校
,不知是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如果放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人大属于中国的超一流学校似乎是无可争辩的,据说当时
北京高校的基本排列顺序是“人北清师”。最典型的标志就是1956年,当人大从干部培
训学校走向正规大学,曾经有过一次数量不小的提前招生,把许多本来准备投奔北大的
年轻人截流了,从而奠定了现在人大当家学者的基本阵容。
早年,人民大学算是一座干部培训学校
得政治之先的人大也受政治之祸,人大被解散了。我问过许多人,他们都说不清楚到底
是谁做出了解散人大的决定,据说从现在的档案中也无法查到相关资料。但一个大背景
是,毛主席说过,“大学还是要办的,但主要是理工科大学”。反正中国有太多事说不
清,这也只是许许多多的“说不清”之一。人大解散之后,老师作鸟兽散,有些去了清
华,有些去了北师大,还有一些去了北京经济学院,也有一些去了南开,比如方克立和
陈晏清。
人大复校之后,许多老师回到人大,但是人大原址已被第二炮兵所占领。最先招进来的
人几乎没地方吃饭和上课,好在人大有露天上课的优良传统--在人大的前身陕北公学,
学生们估计就是拿着马扎露天上课的。因为这个,人大还曾发动了北京第一次小规模的
学潮,要求获得基本的办学条件。
从声誉来讲,人大已然不再具有政治上的优越性,但似乎还有一些余威。在我入学的
1983年,全国有八个状元报考了人大。人大的声誉亦有一些地域上的差异,在20世纪80
年代,我的老家浙江省高考文科高分考生无一例外报考复旦,理科似乎以中国科技大学
为首选,北大和清华随后,接着才是人大。
当年,我以529分在浙江省排文科第56名,当时复旦在浙江招30人,北大招20人,我们
那时是先知道成绩后报志愿,我的班主任老师说复旦和北大应弄走前50名,报人大则比
较有把握,这样,我就报了人大,我同班考得最好的黄连友上了复旦。
考虑到当时的交通条件和经济条件,我估计,浙江人对于复旦的好感主要是因为地缘因
素。而中国科大因为成立少年班的原因,使理科生们相信那是最好的。到了90年代中后
期,在浙江考生心中,北大和清华已全面压倒了复旦和中科大。
在北方,人大可能一直是仅次于北大和清华的第三号学校。不过,在90年代中期之后,
人大的声誉呈不断下滑趋势,人大自身的问题当然是其一,最关键的是所谓“985工程
”的第一批院校名单中没有人大。于是,在这种类似于官方排名的学校实力榜上,人大
便被挤出前十了。
接着,清华大学开始恢复文科,秉承其前梅贻琦校长的“大学即大师”的理念,清华不
但从全国各地收罗“明星式”人才,还特别从人大和社科院甚至北大挖人,加之人大一
些老师在此期间投向北大,在这场人才大转移的运动中,人大便与中国社科院一起成为
最大的输家。因而,有些报刊和网站将人大视为声誉下降最快的学校。
使人大声誉受损的还有各类民间的高校排名系统,在种种以量化数据为标准的排列中,
人大这所文科大学因为规模、科研经费和院士等原因,最低的时候被排到30多位,以至
于在海南的校友甚至起诉了那些排名的“公司”和机构。
人大的校内也被一种压抑和悲愤的情绪所感染,有些士气低落。这种排名多少也感染到
考生,我老家浙江的人(即使是文科)开始认为,浙江大学是好于人民大学的学校。
在北大和清华被确立为中国大学的标志之时,人大开始发愁自己应在什么位置。
或许人大需要一个舆论家和鼓动家,纪宝成正是这样一个校长。纪宝成的策略是十分实
用的,先有大楼后有大师,毕竟大师不是说有就有的,但大楼是可以盖的,因此人大开
始大规模的建设,并将校内的老师迁往世纪城。这应该是所有政绩中最值得记载的,至
少现在人大的年轻老师可能是北京高校中住房最宽敞的。
另一方面,人大着手恢复学校声誉,最重要的事件便是江泽民视察人大。虽然从实际的
经济效益上并未实现目标,但是在将人大定位成人文社科一流高校这一点上,还有一定
价值的。另外,人大不断地举办一些有新闻效应的事件,比如命名50周年,办孔子研究
院、国学院,都成为一时之新闻热点。
但依我看,人大并未充分想清楚自己的未来定位。在李岚清主持的高校合并风潮中,人
大一度也想跟北京理工大学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并,但均未有下文。虽然高校合并被
视作一个失败的试验,但人大在规模上未能有所拓展依然使主事者隐隐作痛。
校领导也曾一度奢望,让人大与北大、清华一样,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排头兵,无奈,
就算北大和清华也起色不大,更何况以人文社科为主的、创新更难的人大,所以,人大
喊出的口号从一开始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改成了“人民满意的大学”。
其实,“人民满意”是一个自我摧残式的口号。当全国的中小学生将北大和清华做为暑
期朝圣的大学而过“人大之门不入”的时候,“人民满意”便是很有讽刺意味的。
前几天去美国使馆签证,我曾经不怀好意地问一个美丽的签证官“知道人民大学吗?”
学过很长时间汉语的她很直接地回答,“不知道”。
我心中的疑问更强了:人大到底是几流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名之惑
现在的家长很注意给孩子取名,往往是翻烂了字典还难以确定。这的确是件难事:既要
有特点,又不能跟人重名,仔细的家长还得查一下生辰八字,以求孩子能顺利成长,这
更是难上加难了。
做为一个大学而言,名称当然也很重要。以“中国人民”作为一所大学的名字,难说是
好是坏。
就一开始的情况来说,“中国人民大学”是一个响亮而有特殊意义的名称。1949年之后
,“人民”的含义相当的政治化,比如国家称之为“人民共和国”,政府称之为“人民
政府”,冠以“人民”之名,一方面是反映国家和政府的服务对象,同时也体现了国家
和政府的性质。而在许多的机构前面冠以“人民”的名义,则意味着其本身的重要性和
国有性质,比如中国人民银行。
这样看来,“中国人民大学”之名体现了它与新生政权之间的特殊关系和其独一无二的
政治地位。因为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人民大学”,如吉林大学的前身名为“东北人民大
学”,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其他“人民大学”,也不知道这些大学之间有无行政意
义上的关联。
刘少奇、周恩来出席了人民大学的开学典礼,而吴玉章出任首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他
可能是当时行政级别最高的校长了--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大学的政治地位。
每每出入拥挤狭小的人大校园,很多人都会为一段传说而慨叹:中央曾决定把白石桥以
北到黄庄的区域都划给人民大学,而友谊宾馆只是人民大学的校内招待所,至于为什么
最后落得只剩双榆树这么小的一块地方,有很多种传说。有一种说法是说吴玉章觉得学
校没必要那么大,我认为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家根本无力承
担如此大规模的学校的建设。文革期间,人大被撤消,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恢复,中
国人民大学的名称依然响亮。
即使有人恶意地称人民大学为“第二党校”,在我看来,也能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人大的
特色,一来它培养的学生中去政府机关工作的人比较多,二来其延安背景与党的历史之
间有着独特的关系,当然,有一些人比较左也是原因之一。
但是,随着环境愈加开放,人大的处境变革有些尴尬。这时候“人民”变成了包袱,因
人民大学原来的英文名称“People'sUniversity”在国外被视作夜大学或是培训学校之
类,所以被迫改成现在的拼音“RenminUniversity”。而延安背景则意味着其海外校友
的缺失和国外对于人民大学的了解几乎为零,即使在今天,人大的学生和老师在海外也
经常遇到不被了解的痛苦,其国际声誉和国内声誉的反差实在是太大。而由于人民大学
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学校,相对而言,学生在国外工作的机会稍少一些,估
计这种现象还会持续一些时间。
在私下,我们也常论及给人大改名的设想,比如将“人民”去掉,改作“中国大学”,
但据说1949年之前有一所大学就叫“中国大学”,是一所烂大学,而且国际上似乎也没
有以国家命名学校而品质比较好的例证。
从1949年后消失的民国时期名校中择一个名字,也是一种“很有趣”的考虑。“燕京”
当然不错,但与北大关系密切,事实上,北大在获得了燕京大学校园的同时,也获得了
燕京其他的一些遗产。还有一所大学的名字挺好,就是“辅仁”,现在台湾的辅仁大学
办得也不错,但这些都只是饭后谈资而已。
人民大学之名的另一个缺陷是简称比较麻烦,不如北大、清华、复旦之类。我以前住在
人大的时候,打车回家,司机问去哪里,我说“人大”,有的司机不知是存心还是真不
知道,会问我是去北京人大还是全国人大,的确,人民代表大会也简称“人大”,这使
得人民大学简称的品牌单一性受到很大的伤害。不过,在每年两会召开的时候,有一些
人大的学生组织会弄一个“人大代表人大行”,算是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例子。
▍人民大学的校徽及其他
2004年的一则调查表明,在全国大学的校徽中,人大校徽已成为“最受公众喜欢”的一
个。《中国青年报》当年11月22日的报道是这么说的:“在主办方收到的77247份有效
问卷中,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徽以34%的获选率独占鳌头,北大、清华则分别以33%、32%
的获选率分列二、三位。”
根据这篇报道提供的背景材料可知,此次调查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校园频
道联合开展,执行时间为2004年9月27日至10月25日,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的77247份有效问卷,受访者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69%。
该报用“异军突起”形容人大校徽的当选。
现在的许多调查都让我不大相信,就校徽的设计而言,我至今认为鲁迅先生为北大设计
的那个有点像“哭”字的校徽,是最深入人心的。但人大现在的校徽,相比我在人大上
学时那个宝塔山下、延河边再加上1937字样的校徽,还是要好得多。
这枚校徽是由校友章叶青设计的,据说还有很深的文化含义:以三个并列的篆书“人”
字图形为基础,并结合学校中英文校名全称及建校时间,其中三个“人”字分别寓意“
人民、人本、人文”,即人民的大学、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以人文为主的特色;三“人”
并列,又隐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成众”、“携手劳作”、“同行并行”
等意。
这么多的意思,要是没人专门讲解是不行的,而事实上却无必要,因为校徽主要是一个
视觉形象,容易让人记住就行。对这个校徽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就我听到而言,主要
是这三个人都站不直,有点奴颜卑膝的样子,而且后面的人把手搭在前面人的臀部,也
有点儿那个。
人大标志物的另一个重点就是校名的题写。人大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正式成立时,被认为
是我党在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受重视程度当然不容置疑,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
导人亲临出席,还派吴玉章来担任校长,但不知为什么毛泽东没有题写校名。因为当时
的许多大学均由毛题写,如北大、清华等清朝和民国时期成立的学校,都改由毛题校名
。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不好乱猜。只是今天看见一个贴子,说因为毛将人大看成刘的
学校,所以故意不题写,并在文革中撤消了之--这当然只能算一则八卦。
在我上学那会儿,也就是八十年代初,人大的校名是由华国锋题写的,字不算好看,但
略带舒体的感觉也算雄健,不过不知为何,学生证上的校名却是集毛的字而成,可能是
因为北大和清华都是毛体,所以也需要有毛体的校名来提升一下。
后来华国锋下台了,再用他的字有些不合适,所以改用吴玉章老校长的字,也算温润,
却失了霸气。最近人大盖了个体育馆称作“世纪馆”,我觉得用的是毛泽东的字集在一
起而成的。不知是否有意恢复点儿什么。明德楼上也有三个大字,看着也是集毛体,但
不知是否属实。
这块石碑据说是人大校友所赠
人大还有一个标志,就是门口的实事求是碑。这块石头据说是校友送的,树在人大门口
也无不可,因为按风水的说法,大门里面也不能什么挡着的都没有。但问题是这块石头
和上面的字多少有些模仿中央党校的那块,这样一来,“第二党校”似乎是自己就默认
了。其次现在的人喜欢恶搞,这实事求是经常被念成“足球是宝”。因为人大进门之后
,分成左右两边道路,有好事者,便说人大人不喜欢实事求是,不是左倾,就是右倾。
人大一直继承陕北公学艰苦朴素的传统,因此对于学校的标识等建设相对滞后,至今一
本像样的校史也没有,以前有成仿吾老校长的《战火中的大学》和这两年出的《使命》
,均是凝重有余而生动不足,读来更像是一个机关的历史,而不是一座自由、灵动、创
造、生活的大学。这大概是一所大学人文滞后的恶果吧,可我有时又想,单拿作家群而
言,这可是培养了张洁、苏叔阳、王小波的学校啊。
顺便对人大某网站上出现的校友录提点意见,不要眼睛里只有那些成为政府官员和公司
老总的校友,显得太衙门气和铜臭气。人民大学首先是一所大学,不是干部培训学校和
经理培训班。人大标识的改变,除了这些有形的,更需要那些无形的,而无形标识的提
升,是一件更长远的事情。
▍人民大学,为啥受伤的总是你
人民大学,算是中国大学里的一个很奇特的标本。
我刚进人大的时候,我们读的校史是成仿吾老校长的《战火中的大学》,说的大约是从
延安的陕北公学到华北大学的过程。这本书的许多内容我忘了,反正很乱。人大的学生
一般都知道“有陕公,中国不会亡”这句毛主席的名言,反正我不知道陕北公学最重要
的毕业生有哪几位。
陕公肯定是个干部培训学校。我记不住书里是否介绍了这个学校上课的情形,或者成校
长压根就没写。只记得校友里面有王昆和田华之类的演员,大概是有文工团吧。我也没
细究过陕北公学跟鲁迅艺术学院之类延安学校的关系。根据我粗略的想象,大概是陕北
公学培养文职干部,抗日军政主要培养军事干部。反正后来有了一个“综合性”的华北
大学,沿着解放的足迹,一路走来。
至于陕北公学、华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之间的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这颇有一些疑
问,因为延安大学、北理工甚至中央音乐学院之类的机构都可以建立起一种逻辑上的关
系。以前我们说,这些学校是从人大分出去的,其实倒不如说,人大和这些学校是一个
妈生的孩子。
但这个历史很是拿不出手,因为大学首先是一个教育机构,而这些学校受条件限制,甚
至没有能力开设系统的课程,最多只是培训班的水平。因此,跟北大、西南联大等这样
的学校相比,几乎说不出个子丑寅卯。
1949年之后的思想改造和意识形态建设,呼唤建立一个新型的大学,总之,人民大学应
运而生了。似乎一度曾有宏大规划,我们经常听说和谈论的是,从白石桥到黄庄的地盘
都是人大的,友谊宾馆是人大的苏联专家公寓。如今,此类传说更多只是惆怅,就仿佛
一个炒股票的人,说他要是买了某支股票,现在肯定发财了。也听闻有人说,之所以人
大没有按照原先的设想建设,是因为在1956年特殊招生之后,很快赶上了经济困难时期
,所以人大被圈定在现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中,就好比一个大块头的孩子遇到变故所
以没长好。这导致的后果是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尖锐对立,即人大的人心比天高,命比纸
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大拥有一个绰号叫做“第二党校”,不光因为这里是马列主义宣
传员的产出地,还因有许多工农干部来培训,又跟党校培训的人差一个档次,所以“二
”。这是一个很令人感慨的称号:即使是党校,也是第二,似乎无论做什么都不能得其
正位。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清华和北大闹得比人大凶,但是,不明就里,最终被解散的却是人
大,这是我至今没想明白的事。有人说,因为人大的开学典礼是刘少奇来的,人大便跟
着他在文革中倒了霉。这显然过于八卦,但是,中央为啥要解散这个自己办起来的大学
呢?没听说他比别人多做了啥,也一样的去江西(当时北大和人大的下放地都在江西)
,但许多老师回来之后,就变成北师大、北京经济学院(现在的首都经贸大学)的老师
,因为他们的家没了。
后来辛苦复校,啥都没有,倒是有陕公的遗风,我还经常拿个马扎听一些露天的教育课
。人大的老师和同学似乎都不能忘记曾经的辉煌,许多学生依然以很高的分数进了人大
。如果说1956年的提前招生确立了人大80年代的师资队伍,那么80年代学生的发展状况
可能决定了人大未来的发展空间。
但人大似乎做啥都很难,国家投入少,这一点大家经常以“文科学校”之由自我安慰,
但是学校的地很小,每次都千辛万苦把本来属于自己的地搞回来,而北大把东西两边的
地都占了,清华甚至占了更多的地方。每每有人说起人大那个几乎远至河北省的新校区
时,我心里充满酸楚:为啥为了一个发展空间,人大非得走那么远的路。
985高校的第一批名单没有人大,人大总是一片痴心地望幸。每当我在报纸上看到历代
领导人和人大的关系如何如何密切,我总疑惑那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么他们是在
杀熟吗?
近十年里,人大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当然也有许多争议,以至于有巡视组选择了人大。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我不知道这个选择的理由是什么?是党对自己创办的学校的爱护
,还是,因为动不了别的学校?我当然相信以已经发现的所有的问题,以及即将要发现
的问题,但是我的问题恰好是,为啥偏偏要先拿人大做样本,人大获得的国家的财政支
持最大吗?人大的经费最多吗?人大的自主招生最火爆吗?因为人大的八卦多吗?
这个结局,或许是天命,人大的声誉因为个别人的贪婪而被损害,同时被损害的是人大
上下为了人大的崛起而付出的努力,甚至是未来发展的机遇。
《偶开天眼觑红尘》
人大的人务实,没有什么理论兴趣,比较喜欢宣传已经成型的理论。虽是一个政治性强
的学校,但是也没出过什么顶天立地的大官,大多是一些个忠臣良吏而已。所以,真要
有个事,也不顶事。人大的人,总是不服,总是认为自己是被谁谁应许了的,总是自作
多情。这六七十年真正好的时候不多,偶尔的跳跃总会招致灾变。要么天灾,要么人祸。
大约是被诅咒了吧。
本文摘编自《偶开天眼觑红尘》(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感谢作者授权刊发,图
片来源于网络,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版权方。
Z**********g
发帖数: 14173
2
人大不错了,北京Top 3
l*****y
发帖数: 2522
3
人大和中科大相似,都是五十年代由共产党办的大学,文革时,同时受难被赶出北京,
文革后,都曾红火过一段时间,现在,也都同受武书连排名所害。
两者都吃学科单一的亏,一个是文科,一个是理科,规模都做不大,不过,这对难兄难
弟合起来到是不错,就叫“中国人民科学技术大学”。
z**********e
发帖数: 22064
4
人大没有被赶走,而是停办了。
还有中央财经大学(那时候叫中央财政金融学院)。

【在 l*****y 的大作中提到】
: 人大和中科大相似,都是五十年代由共产党办的大学,文革时,同时受难被赶出北京,
: 文革后,都曾红火过一段时间,现在,也都同受武书连排名所害。
: 两者都吃学科单一的亏,一个是文科,一个是理科,规模都做不大,不过,这对难兄难
: 弟合起来到是不错,就叫“中国人民科学技术大学”。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外交部出来发言支持国防部, 很好人大校友干清华校友干的想吐
联俄和联美将有路线之争, 以中国国家利益来作衡量人大校友没组织营救东哥吗?
黄海军演外交国防部态度鲜明,咋没见财政金融口吱个声?这次人大的校友们怎么帮忙啊?
财政金融这帮人除了认钱还把国家利益当回事吗?要言论自由:没有危害每个人 全民联署
文革电影经典回顾]--枫--真实的文革武斗反思电影人大百余名学生拦泔水车报警 怀疑与地沟油有关
这次搞不定昌平警方,人大以后别混了辽宁原书记王珉被查当日还在两会驻地吃早餐
雷阳如果不是人大校友,估计这事早就被湮灭了吧清华校庆来了一位曾经叱诧风云的老校友
嫖娼死那个,我觉得是家属的又一轮炒作国务院:将制定税收政策引导住房消费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人大话题: 回顾话题: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