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我的所有的野鸡分析
相关主题
艹,赔惨了!米国获得渤海优质油田开采权
不仅2700亿美元的原油啊,中国和老毛子在2014年还签了4000亿美中石化135亿元收购加拿大Daylight能源公司
我国致密性油气田开发获重大突破南海石油地质储量230亿吨 被称为中国波斯湾2010年10月02日
海疆油气态势图:大蓝海与大博弈我国石油公司9 日将在南海独立勘探开发深水油气
外交部就越南指责中方干扰其南海勘探表态中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9:38在南海正式开钻
外交部:越船只拖中国渔船倒行,中方要求越南停止在南海一切侵权中海油:美公司欲参与南海油气招标
越南将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 (转载)开发勘探油田花了多少人的口粮,邓小平最清楚
南海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为何至今没有大量产出呢?菲律宾启动第五轮能源合同招标 涉及南沙礼乐滩zt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石油话题: 油田话题: 油气话题: 项目话题: 开发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m
发帖数: 14194
1
我的所有的野鸡分析,都得到了这个人的讲述的东西的验证。
一句话,中国石油行业完蛋了。
我对大庆油田成本的估计还是比较靠谱的。
http://www.mitbbs.com/pc/pccon_6913_557495.html
我曾经说过,2010年以前我们走出去的海外项目基本都是成功的,但之后成功的项目就
越来越少了。原因之一我觉得与当时中石油的一些主要领导有关系,因为太自信看不清
形势。现在因为国际油价大幅度下降,找到的新项目无论国内国外都在亏损,但国外的
项目要好于国内。
童晓光忆「中国油气工业走出去」:2010年是分界线
发表日期: 2017-05-03 09:11
能源口述史
童晓光忆「中国油气工业走出去」:2010年是分界线
发表日期: 2017-05-03 09:11 来源: 中国能源报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发生了从石油出口国到石油净进口国的转变。这一转变对我
国石油工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全局性影响,开发利用国外油气资源成为必然。
事实上,就在上世纪80年代末,童晓光就根据局势变化,提出油气工业需要“走出
去”,他认为“中国最终还得需要世界的能源”。石油工业迈开脚步走出国门,经历了
哪些坎坷和艰辛?又获得了哪些成就和荣誉?
近期,《中国能源报》采访到82岁高龄的童晓光院士,他给记者讲述了其亲历的我
国油气“走出去”战略从萌芽到实施,再到重大收获的精彩故事。
童晓光
童晓光 石油地质和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实施跨国油气战略的第一倡
议者,为推进我国石油工业“走出去”做出突出贡献。参加过大庆、辽河、塔里木等盆
地的石油勘探,渤海湾盆地、东部和全国的石油地质研究。指导过国外二十多个项目的
勘探,并对国外数百个项目进行评价。曾任中国石油(8.060, -0.04, -0.49%)天然气勘
探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地质师,现为高级顾问,教授级高工。
1978年,辽河断陷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童晓光是
第一完成人;1979年,辽河曙光古潜山油田发现,获石油部油田发现奖,为第一完成人
;1983年中国东部陆相盆地地质岩性油藏分布规律及远景预测研究,获石油部科技进步
一等奖,为第三完成人;1985年,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勘探理论与实践研究
,获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为主要参加者;1991年,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规律与勘探
方向研究,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第一完成人;2003年苏丹穆格
莱特盆地1/2/4高效勘探的技术与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第一完成人;2005
年,苏丹麦卢特盆地快速发现大油田的配套技术与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第
一完成人。
“走出去”的萌芽建议
1988年,我就有了推进国际石油勘探工作“走出去”的想法。为什么要建议“走出
去”?当时大庆油田5000万吨原油年产量已经进入第12个年头(1976年,大庆油田原油
年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大关,进入世界特大型油田行列),虽然渤海湾盆地石油开采
也正处于高峰期,当时中国的石油产量不仅足够国内使用,每年还可以出口2000万吨。
但与此同时,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国内油气开发上,从每年已有
储量和产量看,储采比在不断降低,中国石油产量增长越来越赶不上石油需求的增长速
度(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综合分析下来我认为,中国最终还得需要世界的能
源。
当时,有两次出国考察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一次是在1985年,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亚蒙·哈默博士邀请我们去考察。当时
,这家公司正好在哥伦比亚发现了一个大油田。这次考察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哥伦比亚
油田的开发并不困难,中国也有能力“走出去”,勘探开发哥伦比亚等国的海外油田。
这也是我们此次美国考察之行的一致感受,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如何能拿到这些资源。
第二次是在1988年,我受邀在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第73届年会做一个学术
报告(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专业地质学家组织,目前AAPG已
拥有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34000多名会员——编者注)。当时,很多石油资源国都在
该年会上布设了展厅,将其国内油田的地质条件、资源条件,包括合作方式等一一展示
出来。这些资料给我们提供了“走出去”从事跨国油气勘探开发的方向和途径。
AAPG会议结束回国后,我撰写报告并向时任石油部(同年9月,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
气总公司,1998年又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统称为中石油)部长王涛等
做了汇报,这也是我第一次提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的建议。王涛部长当时
并没有立刻作出批示,只回复我:“你这个想法很好,但是现在塔里木油田的开发更重
要,你先去塔里木油田吧。”1989年,我以指挥部总地质师和地质研究大队队长身份参
加了塔里木油田会战。这件事情暂时就被搁置了。
1991年,我又被调回北京工作。因为王涛部长当年在中石油的年终会议上作了一个
报告,“开发海外”被列为当时中石油的三大战略之一。之后我就以中国石油天然气勘
探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地质师、中石油国际合作局副局长身份,集中全力开展“走出
去”相关工作。
当时我主要负责海外新项目的评价。1992年我开始对利用国外油气资源的必要性和
可能性进行研究,基本结论是中国油气资源总量较丰富,而人均相对贫乏,必须利用国
外资源。世界油气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丰富,有许多合作勘探开发机会。从
1993年开始,我以内部参考和文章的形式将上述观点发表,起到了舆论先导作用,也引
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随后利用国外油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渐成为我国石油界和
经济界的共识。
苏丹:首战告捷
那时“走出去”的地方有很多,但最成功的地区首属苏丹。
1995年河南省政府相关部门与中石油中原油田组团一起去苏丹做了调研,回来后他
们提出了“走出去”开发苏丹穆格莱特盆地6区块油田的建议。
在此之前,美国雪佛龙公司已经在6区块勘探了很长时间,他们在那儿打了一批井
,但认为没有勘探开发前景,选择了退出。中原油田一行那次考察回来先向我作了汇报
,之后我们又一起向王涛部长作了汇报,但在是否要参与开发苏丹6区块项目问题上,
总公司迟迟下不了决心。之后我自己又做了一番调查,重点研究了雪佛龙公司在AAPG上
发表的一篇学术文章,认为开发苏丹6区块还是有希望的。王涛部长又一次听完我的汇
报后,终于下定决心,苏丹6区块项目成为中国第一个走出去的海外石油勘探开发项目
。我们对6区块开展了一番整体研究,在当时我们认为资源前景最好的东部凹陷开展了
一系列地震工作,选定井位,试油时一举获得成功。直到现在6区块每年仍有300多万吨
的油产量。这次收获极大增强了我们“走出去”的自信。
事实上,虽然6区块是我们第一个做成的“走出去”项目,但并不是苏丹最好的区
块。真正的主体是苏丹穆格莱特盆地1/2/4区块,该区块才是中国第一次跨出国门进行
的大规模石油勘探。
苏丹穆格莱特盆地1/2/4区块此前在美国雪佛龙公司历时15年的勘探中,已经发现
可采储量4亿桶,但因美国和苏丹当时发生地缘政治矛盾,雪佛龙公司最后还是选择了
退出。
1995年,苏丹总统巴希尔访华,希望中国公司到苏丹勘探开发石油,帮助苏丹建立
自己的石油工业体系。1996年,中石油参与国际竞标,获得了对苏丹上述区块项目的开
发权,同年6月,中石油与三家伙伴公司共同组建了联合作业公司——大尼罗河石油作
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中中石油占股40%、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占30%、印度国家石油公
司占25%、苏丹国家石油公司占5%。中石油苏永地等地质专家设计的钻井位置成功率很
高,随后的工作推进得非常快,也非常成功,我们1997年开始油田开发作业,1998年开
始建设长约1506公里、管输能力1250万吨/年、始于苏丹中南部的黑格里格油田,途经
喀土穆,直达苏丹港的原油管线,1999年8月就把油运到了海边。
从雪佛龙公司手中接管这个盆地以后,我们在5年内发现了新增可采储量8亿桶,最
终使之成为了一个年产1500万吨的大油田。这期间,我首次提出了穆格莱特盆地的被动
裂谷盆地的地质模式和成藏模式,指导1/2/4区块勘探,还分别对断块圈闭的侧向封堵
性和油柱高度相关性进行研究,对主力优质储层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确定有效储存的深
度下限,确保了所发现的油田为高产油田。之后凯康槽东西两侧均有了重要油气发现,
成为油田建设的新基地。我作为上述项目第一完成人的课题研究,获得了2003年的国家
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苏丹还有一个开发很成功的区块就是苏丹东部的迈卢特盆地,该盆地位于苏丹3/
7区块,是中非裂谷系的第二大沉积盆地,也是中非裂谷中勘探程度较低的盆地之一。
在我们进入前的1975-1985年10年间,美国雪佛龙公司曾对其进行过勘探,当时钻
了3口井,虽然能产油,但是油流很少,由于油层薄、丰度低,不具有商业开采价值,
雪佛龙公司最终选择了退出。之后虽然有一些小公司对其开展了一些零星作业,但都没
有进展,勘探开发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我们于2000年开始投标研究,当年11月,中石油中标该区块石油勘探开发项目,很
快就与苏丹开展了勘探开发方面的合作,组建了合资公司,在该合资公司中,中石油拥
有41%权益,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拥有40%,苏丹国家石油公司拥有8%,中石化拥有6%
,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拥有5%。但最初的勘探开发工作并不是以我方为主,工作重点也
是围绕着当时正在产油的三口井附近继续找油,虽然也有油产出,但产量都不高。
我参与其中后,决定在原来基础上向北勘探,经过更加周密细致的研究后,根据当
时的地震工作成果,我们彻底弄清楚了迈卢特盆地北部凹陷的地质构造,随后当时的中
石油副总经理、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总经理吴耀文安排我部署打井方案。我与
项目地质人员研究后很快就定出了北部凹陷Palogue构造的井位。2002年8月,我们开始
做准备工作, 10月开始钻第一口井,12月份就出油了,产量非常高,单井达到800吨/
日。之后项目很快就顺利展开了,Palogue油田产量超过1000万吨/年。可以说,该油田
是中国在海外发现的储量最大的以完整盆地为对象的风险勘探项目,达到了世界级大油
田的标准。这个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在2005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应该说苏丹上述两个区块的油气开发都很成功,当然,现在情况不是很好,2011年
苏丹分成南北苏丹之后,南苏丹国内形势持续恶化,武装冲突不断,我方油气开发许多
工作开展难度陡增。但仅从我们的工作而言,确实是成功的。
哈萨克斯坦:中亚“桥头堡”
1997年,在开发苏丹项目同期,我也主要负责中石油“走出去”在哈萨克斯坦开发
的第一个油气项目,即阿克纠宾私有化项目,该项目评价、投标、谈判和签约是我主持
完成的,实践证明评价书中对油田产量的预测与实际结果十分一致。
1995年5月,哈萨克斯坦政府发布政府令,宣布一系列油气生产和炼油企业实行私
有化,国外公司可通过购买哈国油气企业的股份,取得油气田的开采和经营权。在分析
了前苏联各国的油气资源潜力和投资环境之后,中石油将哈萨克斯坦定为优先进入地区
之一,阿克纠宾油气公司股份私有化项目是一个良机。1997年6月,中石油购入60.2%股
份接管阿克纠宾油气公司,拉开了中亚油气合作的大幕,2003年又购入哈萨克斯坦拥有
的另外25.12%的股份。阿克纠宾项目是当时中石油在中亚—俄罗斯地区的第一个大型投
资项目,被称为中石油开拓中亚业务的“桥头堡”。
我们中标阿克纠宾油气项目的原因是投标时给出的标价要比其他竞标者高一些。当
时有意参与竞标的还有埃克森美孚、阿莫科、德士古及加拿大、俄罗斯公司等,其中埃
克森美孚的标价为2.4亿美元,而我们的标价是3.2亿美元。
为什么我们要给出较高的标价?参与竞标前,我们通过调研发现,这个项目一共有
3个油田,但是阿克纠宾公司的许可证只有两个油田,分别是“扎那若尔”和“肯基亚
克”盐上油田。“扎那若尔”是当时的主力油田,年产量200余万吨,开发方案井还没
有打完,但是已经生产了2000多万吨石油了,不过剩余储量还很大。“肯基亚克”盐上
油田是一个老油田生产的时间更长,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生产了,是稠油油田,产量
仅约20万吨/年,已经进入衰减期。第三个油田即“肯基亚克”盐下油田,当时是没有
许可证的。因为当地政府对“肯基亚克”盐下油田评价很低,当时的作业公司对其评价
也低,所以只有两个油田在生产。
因此,其他公司投标时,只是指定了有许可证的“扎那若尔”和“肯基亚克”盐上
油田,但是经过大量调研,我们恰认为“肯基亚克”盐下油田的前景很好。按中石油技
术经济评价组当时的结论,油田范围内已经完钻的近40口井,地质储量超过0.77亿吨(
总地质储量约为1.11亿吨)的主力层系石炭系为块状底水油藏,油层分布稳定,作为C1
级(相当于我国的控制储量级别)应该是可信的。所以,我们当时与哈政府协商后指定,
我们的标书要包括上述所有三个油田。这也是我们愿意多出8000万美元竞标的原因,目
的就是要拿下“肯基亚克”盐下油田。
1997年中石油中标上述项目后,我们先是基于该项目原来基础,在最初3年时间主
要围绕已开发油田开展工作,并将这两个油田的产量从最初的200万吨/年,增加到超过
500万吨/年。2000年,开始开展“肯基亚克”盐下油田相关工作。我们进入后留下来继
续工作的阿克纠宾公司地质人员也一个劲儿劝阻我们“不能打井”,因为这个油田的地
质条件很特殊,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确实没敢贸然打井。
直到1999年9月召开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阿克纠宾项目油田开发及前期评
价部署方案评审会,对肯基亚克盐下油田也没有作出明确结论,2000年3月完成的油田
开发可行性概念设计中,提出的6个开发方案,最高年产量也仅约110万吨。我负责地震
工作,经过大量研究后,最终我们决定在三维地震的基础上开始以石炭系为目的层进行
钻探和测试,其结果大大超出原来设想。
从盐下油藏后来的开发生产情况看,1997年中石油技术经济评价组对该项目的评价
结果是正确可行的,通过进一步复算,主力石炭系0.77亿吨的C1级石油地质储量是落实
、可靠的。肯基亚克盐下油田从2002年3月第一口井开钻,11个月完井后获得日产原油
100吨, 2004年,肯基亚克盐下油田产量达到近200万吨。阿克纠宾油气项目的油气当
量产量也从中石油接管最初的200多万吨,到2004年达到532万吨。
后来我们又与哈签订了5个合作项目,权益产量达到约1000万吨/年。还有一个在里
海北部的卡沙甘古油田,原油地质储量48.5亿吨,中石油占股8.33%。
中东南美:多点开花
中东是世界上油气最丰富的地区,中东的合作项目多属服务合同项目。与中国合作
最多的国家是伊拉克,虽然伊朗油气非常丰富,但要比别的国家强势,尽管如此,现在
我们也有了年产量几百万吨的油气生产项目。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合作项目与鲁迈拉油田合作项目。
在油价比较高的时候,最成功的项目应该是艾哈代布油田。此项目是伊拉克战争后
中国的第一个石油合作项目。其实早在1997年,中石油就与伊政府签署了开采艾哈代布
油田的协议,但之后由于伊政治环境变化,协议中断。2008年11月,中国绿洲石油公司
和伊拉克国有的北方石油公司在巴格达签署了艾哈代布油田开发与服务合同(绿洲石油
公司是中石油和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的下属合资企业,伊拉克的合同是服务合同)。恢复
生产之后,仅用4年半时间,就建成了年700万吨的原油产能,可以说艾哈代布项目是效
益最好的,最初每桶油约有6美元的收益,目前降到约3美元。
鲁迈拉油田是伊拉克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第六大油田。中国的鲁迈拉项目是英国
BP公司转给中石油的,目前产量超过2800万吨/年。中石油在该项目中股权占到46%,BP
公司47%。还有一个项目是在2013年,中石油收购埃克森美孚公司下属公司持有的伊拉
克西古尔纳-1期(紧邻中石油参与作业的鲁迈拉油田北部)32.7%权益,但项目规模不太
大。签订于2010年初、年产量为700万吨的伊拉克哈法亚的服务合同项目,中石油占股
45%,目前每年有265万吨份额油。
目前看来,南美地区勘探最成功的还属2013年中石油与中海油联手中标的巴西桑托
斯盆地的利布拉油田项目,但在该项目里中石油只占到10%的股份,中海油也有10%,由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40%股权)在运作。
到目前为止,巴西的盐下海上深井勘探(2000米埋深)打了6口井了,油层厚度最低
的有200多米,最高到300多米。在2007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全球油气资源研究
及油气资产快速评价技术”研究中,我们彻底摸清了全球板块演化的全部历史过程和相
关油区的构造。桑托斯盆地是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开裂的产物,两个板块在白垩系时开
始慢慢分开,最初是湖泊,到第三系就变成海了。南美与非洲分开之后,形成了好多盆
地,桑托斯盆地是其中之一,油气产量肯定会很高。
现状:项目很多,成功者少
事实上,经过20多年的跨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石油在海外的油气作业产量已超过1
亿吨,权益产量超过5000万吨。中石化、中海油在海外的产量规模也很大,还有一批较
小的国家石油公司和民营企业的跨国油气经营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截至2012年底,以“
三桶油”为首的中国石油企业在全球49个国家累计参与投资了170个油气项目,累计投
资超过1540亿美元,形成了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南美、北美和亚太等油气生产
区,建成了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油气跨国战略通道。
我曾经说过,2010年以前我们走出去的海外项目基本都是成功的,但之后成功的项
目就越来越少了。原因之一我觉得与当时中石油的一些主要领导有关系,因为太自信看
不清形势。现在因为国际油价大幅度下降,找到的新项目无论国内国外都在亏损,但国
外的项目要好于国内。
国内如大庆油田,在目前的油价条件下,也陷入了亏损,大庆油田已经持续高效生
产了57年,从2015年被迫开始了减产计划,像大庆这样的老油田一是生产时间太长,二
是一直都在高速甚至掠夺式开发,现在面临的开发环境越来越恶劣,开采成本势必会越
来越高,目前桶油成本已经高于50美元。华北油田也是典型,稳产1000万吨/年多年的
辽河油田虽然基本稳定,但目前面临的问题也是稠油开发成本很高。
国外如中东油田也开发了很多年,但是产量还是基本稳定的。西方跨国石油公司人
少效率高,如埃克森美孚只有8万人,他们的钻井、地震作业等都是外包服务,公司自
己的技术人员也没那么多,埃克森美孚几百人就可以负责该公司全球的石油开发。而中
国的石油央企都是一体化发展,中石油仅总部的勘探院就有1000多人。中国的一个油田
就像一个小社会,每个油田都有一个研究院。大庆油田现在有24万员工,辽河油田也有
10万人。
现在来看国际油价大幅上行的可能性很小,因为相比以前需求上涨速度下降,更重
要的是技术进步带来了产量增加。油价不涨,势必就要亏损。
我国油企国际化发展虽已有一定规模,但当前仍缺少话语权。与此同时,国际化高
端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也影响了海外油气项目运营与发展。“走出去”一方面
需要油公司进一步建立健全海外油气发展的保障机制;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层面进一步
加强体制机制保障,加大鼓励石油公司海外发展的资金支持,同时强化沟通与协调机制
,避免石油公司相互间恶性竞争。
目前中国石油产约占需求量的35%,其余65%要依靠进口,今后进口量可能还要加大
,石油进口问题将长期存在,中国石油“走出去”应是长期战略。随着“一带一路”战
略的实施与国际产能合作的加快推进,中国的跨国油气勘探开发事业也必然仍将是其中
关键环节。
a*******m
发帖数: 14194
2
他的文章里最关键的是下面这几句话,你自己好好想想,看看吧。
领导都这球性,下面的人能好的了吗?
我曾经说过,2010年以前我们走出去的海外项目基本都是成功的,但之后成功的项目就
越来越少了。原因之一我觉得与当时中石油的一些主要领导有关系,因为太自信看不清
形势。现在因为国际油价大幅度下降,找到的新项目无论国内国外都在亏损,但国外的
项目要好于国内。
L****8
发帖数: 3938
3
因为太自信看不清形势
啥意思

【在 a*******m 的大作中提到】
: 他的文章里最关键的是下面这几句话,你自己好好想想,看看吧。
: 领导都这球性,下面的人能好的了吗?
: 我曾经说过,2010年以前我们走出去的海外项目基本都是成功的,但之后成功的项目就
: 越来越少了。原因之一我觉得与当时中石油的一些主要领导有关系,因为太自信看不清
: 形势。现在因为国际油价大幅度下降,找到的新项目无论国内国外都在亏损,但国外的
: 项目要好于国内。

a*******m
发帖数: 14194
4
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那可是真的自信,哈哈哈!

【在 L****8 的大作中提到】
: 因为太自信看不清形势
: 啥意思

L****8
发帖数: 3938
5
来点干货 到底在说啥呢

【在 a*******m 的大作中提到】
: 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那可是真的自信,哈哈哈!
g********0
发帖数: 6201
6
你先搞清楚石油行业是谁的地盘再来喷好么?

【在 a*******m 的大作中提到】
: 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那可是真的自信,哈哈哈!
V********n
发帖数: 3061
7
你们谁是石油行业的?我朋友有一块地上面有三个油气聚集点,周边有好几个油田,想
要找人合作勘探开发,你们谁对勘探熟悉的?私信我加我微信,聊聊吧。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菲律宾启动第五轮能源合同招标 涉及南沙礼乐滩zt外交部就越南指责中方干扰其南海勘探表态
越南太鸭霸:越南自己带头在中越争议海域钻井勘探外交部:越船只拖中国渔船倒行,中方要求越南停止在南海一切侵权
新疆本地油企迎红利参与油气勘探开发的上下游越南将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 (转载)
李克强:希望科威特向中国开放油气勘探 愿参与科铁路建设南海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为何至今没有大量产出呢?
艹,赔惨了!米国获得渤海优质油田开采权
不仅2700亿美元的原油啊,中国和老毛子在2014年还签了4000亿美中石化135亿元收购加拿大Daylight能源公司
我国致密性油气田开发获重大突破南海石油地质储量230亿吨 被称为中国波斯湾2010年10月02日
海疆油气态势图:大蓝海与大博弈我国石油公司9 日将在南海独立勘探开发深水油气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石油话题: 油田话题: 油气话题: 项目话题: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