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谢选骏在《印度占领的阿萨姆邦是中国的边疆》里指出
相关主题
这么敏感的好事情,菌斑的将军们都没注意到印度毛派取得绝对优势 东北各邦誓要并入中国
从飞机上俯视阿萨姆印度阿萨姆邦400多万居民或沦为无国籍者
其实印度东北部和韩国基本一样汉藏人的祖先是很好看的
印度阿萨姆邦原住民与穆斯林冲突17人死印度东北部的美女
印度人也知道自己叫阿三印度人虽然可恨,但不如俄罗斯人可恨。比较一下
藏南居民要求加入中国,土共惧怕印度噤若寒蝉壮族到底是汉人还是客家人还是真的南方少民?
印度军队遭伏击死伤惨重 印媒指中国唆使叛军作乱TG最大的败笔是90年代搞什么少数民族语言电脑信息化
这次中印边境的问题很不简单啊,腹黑兔跟一个维族访问学者聊天,他说维族暴徒最痛恨维奸远超过恨汉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阿萨姆话题: 露娜话题: 印度话题: 傣族话题: 中国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e******t
发帖数: 339
1
2013年1月9日,谢选骏在《印度占领的阿萨姆邦是中国的边疆》里指出:

印度占领的阿萨姆邦是中国的有机部分——这不是谢选骏说的,而是美国学者在《
语言本能》(The Language Instinct)一书中暗示的。

该书作者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加拿大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
授,其研究曾获得多种奖项。他是公认继乔姆斯基之后的语言大师,也是世界语言学与
心智科学的领导人物。《语言本能》一出版,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

据出版社宣传:该书副标题为“探索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是本由“真正的专家
”所写的关于语言的书,可读性非常高。平克非常技巧地把一个想知道的语言问题提出
来讨论,不但从语言学、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去着手,他还有深厚的生物学知识。最主要
的是,他知道一般人对于语言学上的问题在哪里,以四两拨千斤的轻松方式,拨开云雾
见青天,把人们带出牛角尖。不管这本书将来在语言学和心理学上的影响为何,《语言
本能》这本书已经在科学普及方面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平克的这本书,无疑地会使读者
开始尊敬对这个令人惊奇的自然现象——语言。

《纽约时报书评》:这是一本令人赞赏、充满风趣,并且无懈可击的书。平克有着
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能力,可是将最困难的东西解释给一般大众听,还让人听得津津有
味。最重要的是,他从来没有看不起读者,这本书有个精神:就是基本的人道精神。这
是一本很有用,带来很多新知识但是又非常好看,使你爱不释手的书。

《科学的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书评:这是一本令人放不下手的好书
,充满了实验的结果、科学的观察、卓越的洞察力和强有力的说服力。读者同时也会感
受到平克教授的幽默;他与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作家马克·吐温是同属于大师级的人物!

而这本书之所以引起谢选骏的兴趣,是因为其中谈到了印度占领的阿萨姆邦和中国
的有机关系:

1930年,新几内亚高原生活着的上百万石器时代土著被西方文明人发现。截止1960
年,那里发现了800种土语。这些土语都可以表达抽象观念、看不见的物体、复杂的推
理。考古人类学家、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写道,谈到语言的形式时,柏拉
图和马其顿(Macedonia)养猪人站在同一个水准上,孔夫子和阿萨姆(Assam)猎人头
的青番旗鼓相当。

在这里,平克引述的考古人类学家、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又是何许人
呢?

萨丕尔(Edward Sapir,1884——1939年),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在德国出生,
他1904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从1931年直至去世,他担任耶鲁大学人类学系的主席。
他是首先考虑语言学与人类学之间的关系的语言学家之一。他的学生包括沃夫、哈斯、
惠尔和中国的李方桂。萨丕尔这个名言是在二十世纪初年说的:“在我们谈到语言的形
式时,柏拉图和马其顿(Macedonia)养猪人站在同一个水准上,孔夫子和阿萨姆(
Assam)猎人头的青番旗鼓相当。”

由此可见,在二十世纪初期,国际学术界把阿萨姆邦看作中国的边疆。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国家学术界把阿萨姆邦和中国的关系,等同于马其顿和希腊的关系;孔夫子是中国
的代表,正如柏拉图是希腊的代表。而在历史上马其顿和希腊的关系,犹如秦国和关东
六国的关系;正如“边疆与内地的关系”。

换言之:印度占领的阿萨姆邦与中国的关系,犹如马其顿和希腊的关系,犹如秦国
和关东六国的关系:是“边疆与内地的关系”。

现在被印度占领的阿萨姆邦,在印度独立以前的二十世纪初期,就已经是中国的边
疆了。

(二)

现在,根据“印度阿萨姆邦与中国渊源考”的主题,补充资料如下:

我们总是在不断的重复麦克马洪线的作用,其实,印度侵占中国藏南地区建立“阿
鲁纳恰尔邦”是另有原因的。个人认为主要的原因是“阿鲁纳恰尔邦”身后几个印度邦
的人口组成问题使印度需要建立一个军事隔离区用来保护印度的领土,于是他们自从
1962年中印战争后至今都在蚕食中国领土。

特里普拉邦:印度共产党2011年大选后最后一个掌权的穷苦联邦,人口组成大多数
是来自于孟加拉国的穆斯林,孟加拉人居多。

米佐拉姆邦:这里的基督徒占全邦人口总数的84%,印度教占7%,穆斯林占1%,主
要民族是米佐族,与中国人长相无异。2012年2月28日米佐部族约一万人举行武装暴动
反抗国大党政府对他们的压迫和镇压。印度政府派遣大批军队进行血腥屠杀,印度总理
亲自赶到阿萨姆邦指挥镇压。米佐部族武装现在成功地控制着大约七百个分散的村庄和
一些军事据点。

曼尼普尔邦:曾是两千多年的独立城邦,在血缘和文化上与中国有很大的渊源,有
本地古语史料载,其源头是古代中国齐朝国王与中亚王朝公主通婚所立,与中国人长相
无异。曼尼普尔语属于汉藏语系,民间一直维持着对龙的崇拜,这个邦的邦旗和邦徽都
模仿中国。该邦居民偏好中国饮食、电影、电视剧,而且大部分居民都不会讲印地语。
该邦武装力量曼尼普尔人民解放军(PLA)1978年9月25日建立,它是1980年代第一个在
拉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的来自曼尼普尔的武装组织。主要民族之一那加人主要为蒙
古人种,那加族也继续以武装斗争反抗国大党政府的压迫,2012年10月中旬,一支那加
族武装袭击一所警察营房,夺取了六支步枪和一批弹药,然后,转入密林中,10月20日
,约一百名用自动武器装备的那加族武装,在曼尼普尔邦的乌克鲁尔附近伏击了一支阿
萨姆步枪队的巡逻队。曼尼普尔(Manipur), 曾是两千多年的独立城邦,有本地古语
史料载,其源头是古代中国齐朝国王与中亚王朝公主通婚所立,与中国人长相无异。其
地历史丰厚,艺术发达,教育繁盛,文化自成一体,受高等教育者遍布世界各国。

当地政府1947年摆脱英殖民之后,1949年重又被印度统治,但至今仍不认同印度政
府和印度其他民族。目前那里反政府武装活动不断。印度独立后,为中央的直辖区,于
1972年从阿萨姆邦分出建立。

曼尼普尔在血缘和文化上与中国有很大的渊源。曼尼普尔王室通常被认为来自于中
国的商汤王朝。曼尼普尔民间一直维持着对龙的崇拜。在十八世纪,当时的国王因为个
人偏好强迫曼尼普尔人皈依印度教,但遇到强大的阻力,印度教也从未真正成为曼尼普
尔的民间信仰,对龙的崇拜依然以各种形式在曼尼普尔保存下来。

那加兰邦:基督教为主的邦,超过90%的人口为基督徒,主要人口为那加族,与中
国人长相无异。

梅加拉亚邦——女儿国:卡西人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母系社会,与印度大多数
民族不同,女性地位比较高,妇女在氏族和家庭内是有影响力的。加罗族据传说来源于
西藏,母系社会,伽罗人家庭由妇女治家理财,女孩有财产继承权,最小的妹妹是总管
家。整个梅加拉亚邦为群山环绕,统称西隆高原,处于雅鲁藏布江河套南部,主要宗教
为基督教。2012年阿萨姆帮的戈阿尔帕拉县的助理副警察局长带着一群官员到乡下,以
“侵占了政府土地”的罪名,把大批加罗部族人从他们耕种的土地上赶出去,约五百名
愤怒的加罗部族人奋起反抗,警察开枪血腥镇压群众,打死了三人。

阿萨姆邦:阿萨姆人是源于中国云贵高原的傣族,主要信仰印度教,种姓制度温和
,与中国人长相无异。该邦穆斯林主要来源于孟加拉国的非法移民,和印度将本国穆斯
林转移到此定居。导致了穆斯林和当地波洛族土著爆发武力冲突,40万人流离失所。

《印度时报》2013年3月13报道称,印度内政部国务部长拉玛昌德兰穆拉帕里日前
接受印度下议院的例行质询,做出书面答复:有报告显示,印度东北阿萨姆邦、曼尼普
尔邦这些叛乱分子一直利用从中国境内及中缅边境地区获得的武器弹药壮大自身的力量
,目前,尚没有已经核实的报告显示这些武装力量得到来自中国的资金支持。中国给出
了标准答案: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政府一贯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中国不会支
持印度境内的任何反政府力量。

印度1962年中印战争后至今都在蚕食中国领土,建设他的所谓阿鲁纳恰尔邦,搞移
民,因为印度惧怕中国战力的穿透能力,当中国军队到达这些印度邦的时候,印度自然
而然的就会被肢解。面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中印战争,有人认为中国应收回中国藩属国
、重要战略要地锡金,占领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地区,扼守战略高地,占领上述印度
邦,在印度西孟加拉邦边界和阿萨姆邦伦吉亚市之间这片富饶土地建立穆斯林定居点,
用这片土地加上穆斯林居多的特里普拉邦与孟加拉国置换土地,换取中国在孟加拉湾的
出海口。克什米尔地区,中国应该前进至列城,占领列城后为支点展开沿河防御;帮助
巴铁占领伯尼哈尔山口,据险防守。中国和梵蒂冈关系已然缓和,对中国任命大主教双
方已经达成协议,日后,中印将永无战争。

(三)

《印度阿萨姆傣研究断想》(江晓林)指出:

距今整整九百年前,公元一二一五年初,一支近万人的傣族队伍离开猛卯,这支队
伍的首领是猛卯王国的王子,他带领着三位王妃、两个儿子、几个贵族家庭和九千名战
士去开拓新的疆土,队伍中还有两头乘象和驮运着各种物资的三百匹云南骡子。队伍东
北行,经勐宛(今陇川)、勐那(今盈江)、勐底(今梁河)折向西北入今缅甸,渡丽
水(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翻越帕凯山Patkai Hills(今缅甸西北
),最后进入迦摩缕波Kamarupa(南亚古国,在今印度阿萨姆邦),定居在布拉马普特
拉河(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地带。此时是一二二八年,距队伍离开猛卯已经经过了十
三个年头。王子先在迪潘Tipam建国,一二五一年将国都迁至查莱碉(Charaideo),这就
是延续六百年,传三十八代的阿萨姆Assam王国(又称为阿洪王朝Ahom),猛卯王子是
阿萨姆王国的开国之君,被称为思嘎法(召隆)。阿萨姆是古孟族对傣族的称谓,至此
,阿萨姆成为这个傣族王国以及王国统治区域的名称,阿萨姆傣是居住在亚洲最西端的
傣民族。两百年前,缅甸北部的傣族几次较小规模迁徙到阿萨姆,至今,最早从云南西
迁的到阿萨姆的傣族人口已繁衍到四百余万人,已经超过中国境内的傣族。每年12月2
日,阿萨姆地区的傣族都为思嘎法举行纪念仪式,称为阿萨姆日(Asom Divas[Assam
Day]),以纪念这位傣族伟大的先行者。

了解这段历史,要清楚几个历史地理的基本情况:当时的猛卯(大猛卯)不仅仅指
今天的瑞丽市(旧称猛卯),而包括今德宏、保山、临沧和缅甸北部等地傣族居住的广
袤领域。今天缅甸掸邦地区,也还不属于缅甸的版图。当时的阿萨姆一带远非印度的领
土,最早居住着原始澳大利亚人、达罗毗荼人、基拉塔人(印度宗教经典《吠陀经》称
蒙古人为基拉塔人),中世纪这里建立迦摩缕波王国,七世纪时,鼎盛时期的迦摩缕波
王国国王鸠摩罗曾邀请三藏法师玄奘(即《西游记》中的唐僧)前往访问(见:玄奘《
大唐西域记》)。在思卡法的队伍到迦摩缕波(今阿萨姆)前,迦摩缕波王国早已衰败
,陷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中,思卡法征服了迦摩缕波各部族,建立了阿洪王朝。

傣族这段重要的西迁史,阿萨姆最早的傣文典籍《阿洪莫兰吉》记载有详细的过程
,而汉文史料则只字未载。自唐天宝战争后,中原对云南情况就很隔膜,宋立国初(乾
德五年,公元九四五年),节度使王全斌平后蜀还京师,负地图进,要求攻取云南。宋
太祖赵匡胤鉴于唐代南诏之乱,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所有也。”这就
是“宋挥玉斧”的典故,因此宋代对云南傣族的情况几乎是一无所知。明代三征麓川,
分思氏地而治之,傣文典籍荡然无存,今天已经看不到三征麓川前的任何傣文史籍,云
南傣族史料中对这次西迁有无记载,已不可知。长期以来,中国学者对阿萨姆阿洪傣与
中国傣族的血脉亲缘和历史渊源不甚了解,有关傣族的著述中几乎没有涉及这段历史。

几年前曾听说印度阿萨姆邦的傣族来瑞丽寻根,二零一三年在昆明也曾会见到阿萨
姆的傣族,只是简单地说他们祖先是从猛卯去到阿萨姆的。今年一月,阿萨姆泰学与东
南亚研究会主席、阿萨姆邦阿洪姆泰族发展委员会主席普甘J.N.Phukan博士和泰学与东
南亚研究会执行会长月旺Yu Hom女士一行三人应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邀请来云南,并
到德宏考察、访问,我初次结识他们。

月旺女士一眼看去是典型傣族老太太的模样,一口流利的傣语,她是阿萨姆傣六个
支系中的帕节支系,是二百年前从缅甸迁徙到阿萨姆的。八十四岁高龄的普甘博士不会
傣语而操英语,银发披头,个头不高,肤色黝黑,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看,更像南亚人
种,他属于阿萨姆傣中由猛卯迁徙去的阿洪傣支系。当年近万人的迁徙队伍中,除王妃
和几个贵族家庭的女眷外,绝大多数都是战士,后来都与当地原住民通婚,九百年的融
合,外貌的变化是当然的了。据国外学者的研究,阿洪傣在西迁后,对各部族“绝不攻
击,而是亲近他们”,同时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找到最适于水稻
种植的地区,使这里的粮食和人口迅速增长,而给阿洪傣带来很高的威望。尽管绝大多
数阿洪傣今天已经不会傣语,不识傣文,但他们须臾也不曾忘记自己是傣族的子嗣,坚
守傣族传统的精髓,庋藏阿萨姆王国文献,研究自己民族的历史,向往自己的故土猛卯
。普甘博士在瑞丽异常激动,二十五年前,他曾到昆明开会,想到猛卯而未能如愿,这
次终于梦想成真了。那天,正好是阿萨姆傣祭祖的日子,普甘博士当即与阿萨姆通话,
说“我是在祖先的故土,在猛卯祭祖!”下午,他们去拜谒了傣族始祖召武定的陵墓。

普甘博士此行的主要目的在于结识一批中国的傣学研究者,他一再邀请中国的傣学
研究者去阿萨姆访问,并表达想建立一种能够长期合作研究机制的愿望。

四月中旬,普甘博士和月旺女士一行应州傣学会邀请到德宏参加泼水节纪念活动,
回到昆明后,我们多次聚谈。这次来华的还有八十二岁的阿萨姆邦泰学与东南亚研究会
委员、阿萨姆邦泰族历史与文化学会主席阿图尔·博高哈因ATUL BORGOHAIN先生,七十
五岁的阿萨姆邦泰学与东南亚研究会委员吉贝斯瓦尔·莫汗J.MOHAN先生。

普甘博士介绍:阿图尔先生是阿洪傣宰相家族的后裔,莫汗先生则是阿洪傣祭师家
族的后裔,话题就从阿萨姆王国的承袭制度展开:阿萨姆王朝延续五百九十八年,新的
国君是由两位宰相从王族子嗣中选出,并经“五大臣”共同认定后方可继位,新君有王
族血脉,是思嘎法的后裔,但不一定是已故国君的嫡长。阿萨姆王国第五世、第六世、
第七世国王去世后都出现无新君继位的空缺期,最长达七年之久,这是因为五大臣对由
谁继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在国君空缺的时期,国政由五大臣共同管理。王国的两位宰
相也只能由两个宰相家族(布哈哥哈因家族和布高哈因家族)中任命,是家族世袭制。
阿洪傣在西迁时,佛教尚未传入猛卯傣族地区,而是信奉原始宗教,西迁队伍中的祭师
实际上是与鬼神沟通,以求顺利的“精神领袖”。到阿萨姆后,祭师也是从世袭的祭师
家族中产生的。当年西迁队伍中的几个贵族家庭就包括宰相家庭和祭师家庭,现在阿洪
傣信仰印度教,但原始宗教在民众中的影响仍然不小,这与佛教传入德宏傣族地区后原
始宗教与之并存的情况很相似。

我们对傣族社会历史的研究更多地是依据元代以后的史料,唐代以前有关云南傣族
先民的汉文典籍很少,自唐天宝至整个宋代,资料极为罕见,元建立云南行省,逐渐形
成土司制度,直至明、清,三代王朝对傣族区域实行的土司制可以视为古代的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必然有中央王朝的制约和影响因素,此前的傣族社会、政治情状,由于史料
匮乏,我们不甚了解。思嘎法率众西迁始于南宋宁宗嘉定七年,虽然自澜沧江至伊洛瓦
底江的整个金齿(傣族)区域在大理国势力范围内,其实大理国体制对金齿地区社会政
治制度的影响是很微弱的。思嘎法在阿萨姆立国,带去了一整套典章制度,是大猛卯傣
族社会制度的翻版,延续六百年的阿萨姆王国,完整保存了内容丰富的阿萨姆傣文文献
,是我们了解早期傣族社会政治制度的一把钥匙。以君王承袭为例,如果我们详细了解
阿萨姆王国国君承袭制度,并与国内傣族古代传说的一些线索作比照研究,那就基本可
以认定古代傣族政权的继位制度。依此方法,开展对阿萨姆王国官制、兵制、法律、劳
役、婚姻、葬仪等制度的研究,也可以让我们对傣族古代一系列典章制度的认知有突破
性的进展。

阿萨姆傣文典籍《阿洪莫兰吉》中有阿萨姆王国多次遣使到猛卯“朝贡”和猛卯回
赠礼品的记载,内容详细到何时,由何人率领,带何种贺礼回猛卯,而猛卯又回赠了那
些礼品,这些史料揭示了阿萨姆王国与猛卯长期的密切往来,这也是国内学界所不知道
的重要史实,值得认真研究。

南方丝绸之路又称蜀身毒道,起源很早,对其记载始见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
传和大宛列传,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出使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归来,说在大夏看到蜀
布、邛竹杖,问从何处来,大夏人说是商人从身毒(古印度)贩卖来的。张骞想:“大
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是千里,有蜀(今四川一带地)物
,此去蜀不远矣。”张骞出使西域,目的在打通西北丝绸路,后来发现南方丝路早已存
在,于是他建议汉武帝派人探寻此路,后因途中受阻,未果。日本史学家藤田丰八通过
《诗经》、《庄子》、《楚辞》等书的研究,认为南方丝绸路可能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
的周朝初年已经开通。历代记述南方丝绸之路的古籍颇丰,如《魏略》、《魏志》、《
后汉纪》、《后汉书》、《南海寄归内法传》、《一切经音义》、《蛮书》、《皇华四
达记》、《旧唐书》、《新唐书》、《岭外代答》、《宋史》、《元史》等,其中樊绰
《蛮书》和贾耽《皇华四达记》对沿路的途程、地名、城镇、国家都有记载。对这些地
方的具体位置,百余年来中外一批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考据,如法国汉学家伯希和《
交广印度两道考》、陈序经《藏缅古国初探》、岑仲勉《中外史地考证》、方国瑜《中
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但由于古今地名的变化,不同语言的差异,对音、节译等等因
素,我们对滇西到阿萨姆的这条古丝绸路途经的各个地点仍然不甚了然。阿萨姆傣文典
籍记载了从猛卯到阿萨姆迁徙的具体路径,可知,古代南方丝路进入缅甸、印度的路径
与今天不同。通过对阿萨姆典籍和中国史料、中外学者著述的综合研究,有望对南方丝
绸路所经线路和古、今城镇、河流、山脉有明晰的了解。

民俗学(folklore / folkloristics)是一门针对风俗习惯、口承文学、传统技艺
、生活文化及其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意义的学科。一
个民族民俗的产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审美意识、生活环境、
生产方式等背景。对阿萨姆阿洪傣与中国傣族民俗的比较研究,是这两地傣族同源、同
族的有力证据,这项工作可以派生出一系列子课题,如原始宗教仪式比照研究、傣锦纹
样比照研究、传统酿酒技术比照研究、传统稻作比照研究、传统民居比照研究、服装服
饰比照研究、纹身比照研究、传统工具比照研究等等,甚至连蔬菜品种的比照研究也极
有意思,据普甘博士等人介绍,阿萨姆的许多蔬菜品种在印度其他地方没有,而与他们
在瑞丽吃的却是一样的,思嘎法率队西迁时,三百头云南骡子驮载了大量猛卯的工具、
物产、粮食和蔬菜的籽种,至今酿酒一直都是用当年带去的酒曲。

两地的学者各自在本土对同一个课题进行田野考察、拍摄、记录、研究,完成后通
过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交流,最后综合加工成为比照研究的最终论著,这样的方法可以
节省经费开支,克服语言等障碍,更快地出成果。但对两地还应进行实地考察,对双方
的实际有切身的感受,贴近的观察,但这是在本土研究结束后才做这样的考察,能更快
、更有效、更敏感地发现其中的异同。

在有关阿萨姆文献的研究中,涉及到阿萨姆傣文文献、翻译为英语的英文文献、汉
文文献和中国及欧美国家研究者的论著,对国名、人名、地名所述多有不同,应甄别考
证。这一点在“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一节中已有论述,不赘。

关于思嘎法西迁及建立阿萨姆王国的时间,也存在这类的问题。本文所述的阿萨姆
傣迁徙时间,是按照阿萨姆傣文典籍《阿洪莫兰吉》的英译本再翻译为汉文,年代也按
英译本,但对照《阿洪莫兰吉》原书,其纪年是以干支纪年,与英译本的公元纪念并不
吻合(有几十年的误差)。按《阿洪莫兰吉》记载,思嘎法与思可法是表兄弟关系,对
照方国瑜先生《麓川思氏谱牒笺证》,傣文记载年代与汉文史料又有一百年的差异,这
两个差异叠加起来,有一百五十年左右之多,已经跨越宋末、元,到明朝初年。目前我
们尚不清楚这种差异是傣文文献纪年有误,还是英译时换算为公历的错误,还是汉文史
料记述的错误,这是在研究中要特别加以注意的问题。

(四)

《露娜的故事——印度阿萨姆邦乡村考》指出:

露娜是我在印度尼赫鲁大学的硕士同学,她来自印度东北阿萨姆邦(Assam)的小
镇拉克普(Lakinpur)。去年底,受露娜邀请,我和她一起在印度新德里车站踏上了开
往东北乡镇的火车。露娜的故事,与他们成长的这片土地一起,向我展开了它们柔软而
强韧的一面。

下辖7个邦、散布着200多个不同民族的印度东北部,因其敏感的地理位置和错综复
杂的族派矛盾,历来是印度人谈之色变的火药桶,但它同时也是印度文学中褒美的田园
梦对象。相比南部都市的繁华,这里的乡村还保留着近乎纯朴的面貌,贫穷与落后的背
后,是印度式乡镇长久植根于土地,却又急欲脱将而出的挣扎。比起被文学化了的田园
梦,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于坚忍之中的深重和勇气,更能让人直抵印度乡土最真实的脉搏。

火车开往阿萨姆邦,两个印度人两种理想

我们的目的地是神秘的阿萨姆邦(A s s a m),说阿萨姆邦神秘,有两层含义。
首先,它地处印度东北,是尼泊尔、锡金、不丹、中国、缅甸和孟加拉国包围起来的倒
三角要地,先后被来自泰国的阿訇王朝(Ahoms, 1228-1826年)和来自西藏-缅甸的扣
可王朝(K o c k ,1540-1587年)统治。英国人到印度后,发现阿萨姆丰富的自然资
源,尤其是茶叶种植大大有利可图,于是把阿萨姆归入了英殖民时期的孟加拉行省(
Bengal Presidency)。由此,阿萨姆才成为了“印度”概念的一部分。所以,阿萨姆
在文化上、人种上都与我所熟识的以德里为中心的印度北部非常不同。单从相貌上来说
,印度北部主要是古时从伊朗迁来的雅利安人种,五官突出,轮廓分明;而阿萨姆主要
是蒙古人种,和中国人长相非常相似。

由于历史、文化上迥然不同的渊源,阿萨姆邦在很多方面和印度主流文化格格不入
,独立运动此起彼伏,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阿萨姆自由联盟U L F A。他们主张以暴
力革命换取独立,制造了好几起针对政府的爆炸行动。印度政府把其列为恐怖主义,对
其进行封缴。由于爆炸中有很多平民死亡,U L F A在阿萨姆也民意渐失,其首领逃到
孟加拉国,又被孟加拉国警方追捕。随着U L FA的衰落,其他相似的独立组织又应运而
生,因此阿萨姆邦常被印度人看作定时炸弹,外国游客也很少涉足。这是阿萨姆神秘的
第二个原因。

我们乘坐的火车一路穿越了恒河平原的乌塔尔邦(Uttar Pradesh)和比哈尔邦(
Bihar),驶过西孟加拉邦北部的狭长地带,终于在第2天日暮时分进入了阿萨姆邦。路
旁的景色转眼间换成了热带风光:低矮的茅屋和高耸的槟榔树以及广袤的田野,远处茂
密油绿的热带森林绵延无边。这一切都得益于丰沛的降雨和东西向穿越阿萨姆全境的布
拉普特拉大河(Brahmputra)。

水是制约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西北部的哈尔亚那邦(Haryana)和旁遮普
邦(Punjab),英国人留下的灌溉系统加上1970年绿色革命期间推行的农业现代化措施
,使得这片面积不足印度1/30的土地负担了超过全印1/5的粮食产量。但在印度,水患
却是常事,露娜告诉我,2007年布拉普特拉大河的洪灾,把她家那一带农民自家储藏的
粮食全淹了。政府的救济既不公平也不及时,让他们承受了巨大损失。

每当谈到政府,露娜总是义愤填膺。在悠然漫长的火车旅途中,她总让我给她讲中
国,讲共产主义。她对中国的所有具体认识都来自我,这个班里惟一的外国人。她惊讶
于中国人熟练地操作电脑、对网络世界的熟稔,中国人的爱好广泛,可以边学习边写作
赚稿费,画画、拉小提琴,还像苏格拉底一样总在提问,对她视为垃圾的印度民主如此
好奇······她当然明白我只是一个个体,我的生活方式是个人化的,但显然,她
向往共产主义,在她的家乡人眼里,中国是榜样。

露娜似乎非常想让大家知道,她带着一位中国客人。我们对面坐了一对说孟加拉语
的夫妇,露娜说他们很可能是从孟加拉国偷渡过来的。1947年印巴分治后,开始有大量
孟加拉难民涌入印度阿萨姆和西孟加拉邦。上世纪60年代末,年轻的英迪拉·甘地刚开
始领导国大党,由于缺乏政治经验受到党内外质疑,国大党也因此分裂。为了赢得大选
,甘地对孟加拉非法移民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很快颁发给他们合法居民身份,以获
得这部分选票。这一政策在选举获胜后也留下了后遗症,这些孟加拉难民不仅抢了当地
劳工的饭碗,还四处搭建难民区。到了上世纪70年代,阿萨姆反对非法移民的学生运动
声势浩大,进而发展成独立运动的雏形。直到今天,由于大量移民带来的身份认同缺失
、自然资源紧张仍困扰着阿萨姆的发展。

露娜正向那对夫妇介绍我的中国背景,邻座的一个阿萨姆商人闻讯而来。他说他正
在用从一个中国商人那里学来的模式管理他的员工,给他们两倍于其他公司员工的工资
、但要求3倍于别人的产值,不达标就炒鱿鱼。这个方式非常奏效。而此前他的员工总
是懒散。和露娜不一样,他对中国的好感,在于他认为中国人知道如何将利润最大化,
比实行计划经济长达40年的印度人(中国只有30年)更懂得市场。但他鄙视共产主义,
说印度那些共产主义政党执政的邦,如西孟加拉邦、泰米尔纳度邦和喀拉拉邦的状况都
很糟。这和露娜说的正相反,露娜认为那些邦比其他地方治理得好多了。露娜说,他不
是穷人,自然观点不同。

郭哈第城,印度版的贾樟柯映像

露娜家不通火车,我们要在首府郭哈第城(Guwahati)转乘长途汽车。火车到达已
是傍晚,我们决定在露娜的朋友波丽家借住一晚。我和露娜每人花10卢比(约合人民币
1.5元)乘坐私营的老式货车从火车站去郊区的波丽家。那辆标准载客5人的车里足足塞
进了15个人,车顶还拴了行李,售票的小伙子挂在车外,一只手扒住行李架,一只手到
处招揽顾客。一路尘土飞扬。波丽在泥泞的道路旁等待我们到来。她用手电照在伸手不
见五指的土路上,带我们找到了家门。

第2天早上不到6点,大家都起床了。波丽的父亲是一名在郊区政府工作的水电工,
母亲是家庭妇女。10年前,波丽父亲以很低的价格买下了这片郊区土地,自己盖了房子
,全家从农村搬迁过来。随着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扩张,土地价格飞涨。波丽一家虽没有
富裕的收入,但还拥有自己的土地,生活不至于窘迫。

清晨的郭哈第城上空笼罩着一层灰蒙蒙的雾气,不远处隐约露出起伏的山脉,山前
可见一台台采矿机的剪影。从这里南去100公里,就是希隆高原(Shillong),那里居
住着改信基督教的母系部落。波丽和露娜两家都是印度教徒,他们决定利用在郭哈第城
的一天时间,带我去看一看阿萨姆两座著名的印度教神庙。

传说,印度教的毁灭之神湿婆(Shinva)的妻子雅格娜(Yagna)是一名刚烈女子
。有一次,湿婆神受了侮辱,雅格娜一气之下跳进油锅以示愤怒。等湿婆神把爱妻捞出
来时,雅格娜的身体裂成了8块,分别落在了印度次大陆8个不同的地方,而代表生育的
腹部则掉在了阿萨姆,阿萨姆因此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相传雅格娜腹部掉落的那个地
方,就是如今的卡玛卡亚神庙(Kamakhya)。

卡玛卡亚神庙在郭哈第城西,我们先要坐车从郊区进城。坐在四面透风的公车上,
就像走在印度版的贾樟柯电影里。这座正在兴起的城镇,到处是尘土、令人窒息的污染
,混乱与希望并存。在一个停靠了无数车辆的环岛下车之后,我们走进了城市的街道,
密集的商铺蜂拥而至,人口密度陡增,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工程和垃圾,更大的灰尘。
露娜自豪地告诉我,这里就是郭哈第城,阿萨姆的首府。我们换了一辆公车,和每天都
走在“城市化”这一伟大进程中的人们一起,颠簸着。贾樟柯电影的镜头不断浮现,在
中国人和印度人的面孔上,看到的是同样的表情。这是一种共有的命运。

香火旺盛的卡玛卡亚神庙和郭哈第城一样拥挤,信徒赤脚走在狭小的庙堂里。外面
拴着准备宰杀的小羊羔。象征女人生育的卡玛卡亚神庙每个月都“来月经”,届时羊羔
们就要血染池塘。露娜说,两年多前,她第一次去献血。那是在2008年10月,独立组织
UL FA在郭哈第法院附近制造了一起严重爆炸,将近300人死伤。由于血库告急,当地政
府和民间机构只能组织人们为抢救伤者献血。

神庙外到处是摆地摊的生意人和沿街乞讨的流浪者,周围的墙上贴着各种政治标语
,有画着镰刀斧头的毛主义宣言、也有反对暴力革命的学生联盟传单。就在我们抵达当
天,阿萨姆又发生了两起爆炸。露娜指着街道另一头隐约可见的堤岸告诉我,那就是布
拉普特拉大河。布拉普特拉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游是中国境内著名的雅鲁藏布江,
中游横穿印度阿萨姆,下游进入孟加拉国,冲击成肥沃的孟加拉三角洲,由孟加拉湾入
海。我们在岸边坐渡船前往河中央一座小岛神庙乌玛纳达(Umananda),相传是湿婆神
和爱妻做爱的地方。

露娜在每一处神庙虔诚供奉神灵,祈求和丈夫一起迎来光明的未来。露娜的丈夫拉
杜尔比她大3岁,都是拉克普人。5年前,他们相爱了。但这段爱情遭到露娜家人的强烈
反对。因为拉杜尔出身农村,没上过大学,而露娜接受了高等教育,学习优异。露娜家
认为,自己女儿将会有更好的前程,要在城市立足,这个小县复印店老板配不上她。在
阿萨姆邦农村,女人结婚后就成了家庭主妇。露娜家坚决要求她和拉杜尔断绝来往,甚
至暴力相逼,打到了拉杜尔家门口。两个相爱的年轻人一气之下,私定终身。丈夫的家
庭友好地接纳了露娜,露娜却失去了自己的家庭。

后来露娜考上印度最高学府尼赫鲁大学的研究生,来到德里,和丈夫两地分居。这
是她半年来第一次回家。一路上,她不停和丈夫通电话,甜蜜之情溢于言表。从神庙出
来,我跟着露娜来到郭哈第城最热闹的市场,和老德里的集市很像,满满四个街区都是
卖服装、布料和小商品的店铺地摊儿,人挤人游动在其间。我从没见过露娜这样大方地
花钱。在德里,她连一杯3卢比的茶都要掂量三分,这回,700卢比的阿萨姆纱丽“美克
拉茶达”(Mekhla-Chadar),挥手就拿下3件,还给丈夫买了一身800卢比的传统礼服
,一反她一贯的消费理性。

整个傍晚,波丽一家都在为露娜梳妆打扮。她要以最完美的姿态出现在久别重逢的
丈夫面前。波丽和妹妹帮她穿起新买的乳白色“美克拉茶达”。这种阿萨姆纱丽有着独
特的折叠和穿戴技巧,一块长方形的滑面布料经过3个姑娘的反复修饰,把露娜娇小结
实的身材包裹凸显得恰到好处。露娜戴上塑料仿制的珍珠项链和耳环,涂上厚厚的眼线
和口红,看起来成熟了好几岁。

我们坐当晚8点的长途汽车,不同于拥挤的街道、庙堂,郭哈第长途汽车站很大,
空间开阔得像布拉普特拉暗涌的河面,就连飞扬的尘土和垃圾在这里都没那么令人难以
忍受了。车站最前面立了一个阿萨姆独角兽的雕像。这种原本生活在整个恒河平原的野
兽,由于大规模捕猎数量骤减,如今只剩3000多头,其中大部分在阿萨姆。它也成为了
阿萨姆的象征。这个气势非凡的汽车站让我相信,郭哈第城是通往印度整个东北部的大
门。

我们要坐10个小时的汽车到拉克普。12月的夜晚寒气逼人,露娜买的是没有暖气的
车票。凌晨1点,汽车在中途补给休息。黑夜被浓雾填满,几步开外的路灯被晕染成一
片昏黄。我开始担心,这样的能见度怎么赶夜车?此时露娜在我身旁,睡得安详。

拉克普镇,田园诗下隐含危机

剧烈颠簸中,我被露娜叫醒,“到拉克普了,马上下车!”昏睡中,我隐约看见窗
户外浓雾绕着的槟榔树。不一会儿,我们就被长途汽车撇在了清晨6点的乡村公路上。
环顾左右,雾散开的地方,一座座小巧的乳黄色房子掩映在墨绿的芭蕉叶中,小村静谧
犹如梦境。乳白色的浓雾一头,露娜和一个骑摩托的男子拥抱在一起。许久,才招手叫
我过去。我终于见到了她的丈夫拉杜尔,他很害羞,不会讲英语,只微笑地看着我。那
真是一个很普通的印度地道农村青年。

露娜丈夫一家人都不会英语,我们用简单的印地语交流,他们平常都是用阿萨姆本
地语。露娜家院子很宽敞,前院是两层粮仓和储放农具的棚子,后院是厕所、井和晾衣
竹竿。房子是一层的,有一间客厅、一间厨房、一间餐厅、3个大卧室,由宽敞的走廊
相连。屋里的陈设简洁、齐全,几乎都是必需品。拉杜尔的爸妈、哥嫂,还有他和露娜
小两口一大家人共住一间卧室,平时吃饭都在一起。只有大儿子的媳妇可以下厨房做饭
,露娜只能打下手。

露娜一到家就换上了粗布纱丽,卸了妆,头发包起来,摇身变成家庭主妇。年轻人
都忙开了,我就自顾自地走街串巷,这天有个家族聚会,后院里的主妇们正在准备午餐
。我被其中一个女人吸引了。她是这一家长子的媳妇,今天她家摆宴。她最动人的地方
,在于对自己美貌的浑然不觉。她就那样自然地站在井边,把儿子往腰间一挎,一只胳
膊托住他的小屁股,两手伸在前面麻利地洗衣服。在一群粗俗的媳妇之间,她是那样随
和地与人交谈,羞涩地微笑。她的美被粗布纱丽和白头巾层层锁住,却从周围人对美的
无知与无视中顽强地钻出来。不一会儿工夫,她洗完衣服,井边已换了一个刷锅的主妇
,其他人也准备出一整筐切块儿的冬瓜、一小筐芋头、一大筐圆白菜和青菜,只差水萝
卜、胡萝卜和小黄瓜还没弄好。旁边一个男人已挖出了两个烧柴的土坑,火升起来了,
菜就要下锅。亲戚们陆续到来,小孩子越聚越多,喊成一片。

我走到房子另一头,十几个家族中的男性长者在院子空地上搭起了白布帐篷,围坐
一圈,齐唱经文。空地中间是简陋的神龛,那天原来是一位家族先人的忌日。他们坐在
铺开的方形棕榈叶上,轮流向神龛磕头祈祷。每个男人都围着白布,黝黑、精瘦、头发
浓密,有时嚼一嚼槟榔,喝几口清茶。过了一会儿,女性长者也零星加入进来。老人们
齐唱的声音自然悠扬。

放眼望去,这座村庄满是绿地,庄稼繁茂。收割季节刚过,大片农田留着金色的胡
茬子。几头牛散落各处。收割之前,牛是不让下地的,以免坏了收成。印度教徒奉牛为
神,坚决不吃牛肉,还有很多富人捐钱支持“护牛运动”。但农村里耕地、拉车都用牛
。露娜家两头牛的背骨上,有浅浅的血痕,肩胛突出的那块骨头被磨得湛湛滴血。前一
阵子收割季节,牛儿可能用得太狠了,现在终于可以休养生息一阵子。

阿萨姆地处热带,和云南处同一纬度。拉克普向北不到30公里就是喜马拉雅东段南
麓。而阿萨姆地势低洼,常年降雨充沛、土地肥沃,一年可种三季。但是,拉杜尔家和
村里大部分人家一年只种一季,就是7月雨季播种到12月收割,其他时间土地闲置。个
别人家种两次,几乎没人种三次。拉杜尔家有将近10亩土地,还只是村里平均水平。家
里6口人,爸妈和嫂子是全职劳动力,拉杜尔和哥哥在县城有工作,兼职做农活。从劳
动力角度讲,一年耕作3次并不现实。农忙时,爸爸会雇佣佃农,不过雇佣期只有一两
周。

这里有地农民的生活实在是惬意。一天里,人们大部分时间在喝茶闲聊、参加各种
宗教集会、乡亲之间走街串巷,只有少部分人干活。人们守着大片土地,全心享受着自
给自足、阳光普照的日子。村里也有一些无地农民,生存境遇要惨得多,靠给人打短工
过活。比如这几天收割季节刚过,有土地的家庭为了庆丰收,轮流请亲戚来家里吃丰收
宴,那些住在不远县城里的亲戚都会带着一家人开车来聚餐。无地农民就被雇来做饭。
听露娜说,一开始,每家都有大片土地,但有些人家孩子生得太多,土地越分越小,到
最后,就只剩下一间房大小。

我很难把眼前这番富庶的乡村景象和露娜在德里过的那种穷酸日子联系起来;更难
把这里田园诗般的生活和主张暴力的毛主义思想联系起来。晚上,乡亲聚在拉杜尔家看
电视,阿萨姆当地新闻正播放独立组织UL FA领袖在孟加拉被警方追捕的消息。领袖在
逃亡期间发表了一篇宣言:“我们要在阿萨姆建立独立的共产主义共和国,让所有人平
等生活······”拉杜尔的哥哥说,他们同情ULFA,因为他们为穷人争取权力。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在阿萨姆从事乡村发展非政府事业的Jenny Liang
。她创办的NGO“蚂蚁”致力于帮助农民获得发展的技能与机会。她说,我所观察到的
矛盾现象是因为,虽然农民自给自足的日子看起来很富庶,但由于缺乏交易,手里没有
钱,一旦发生意外,比如洪灾、地震、劳动力损失等等,村民就会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而且,阿萨姆缺乏工业、经济落后,中央财政拨款少,政府既没钱也没能力有效地帮
助农民。所以,像她一样的很多社会工作者都选择通过非政府组织的渠道来改善农民生
活。

一场迟来的婚礼,牵引出家族理想

打破这种乡村安宁的是第2天下午,露娜父母及家人的到访。自从女儿和拉杜尔私
奔后,露娜家多次到拉杜尔家来要人,还阻挠拉杜尔的生意。虽然事先有了心理准备,
但当露娜爸妈和3个表姐妹出现在村口时,露娜还是紧张得面色发白,索性躲进卧室。
当时,拉杜尔和哥哥都在上班,家里只有女人。妈妈把露娜一家请进客厅,把我介绍给
他们。他们礼貌地和我打招呼。露娜的爸妈一看就是县城来的,穿着、做派和浑身缠着
粗布的乡下人很不一样。我想象中,两家人一见面就会短兵相接、大打出手。可事实上
,他们一起坐在客厅里,互相虽不怎么说话,但是乡亲们在房子里走来走去、有说有笑
,气氛并非尴尬。

这样僵持了一会儿,露娜被拉出来见父母。谁想到,一见面,露娜就放声大哭。这
哭的威力使人群乱作一团,谁都不敢上前劝阻。露娜的父母背向另一边,唉声叹气。就
在此时,我另一个住在拉克普的朋友卢帕来接我,临时安排我在她家住一晚。拉克普是
个小镇,露娜家的事情人尽皆知。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不是件值得宣扬的事情。毕竟,
这里并不开放。

卢帕家在县城,她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大学老师,一个名副其实的中产家庭。这
次她带了3个在尼赫鲁大学认识的德国留学生回家,这消息震惊了整个拉克普,所到之
处引起众人围观。镇上的亲朋好友都邀他们去做客,当晚我也跟着去了几处邻家。那条
街住的都是老师和公务员,都有两层别墅、一个大院子。家里放着各种印度出版发行的
英文刊物,有全国性的《今日印度周刊(India Today)》、《开放周刊(Open)》,
也有东北部区域性的《今日东北部(The Northeast Today )》,还有阿萨姆当地的《阿
萨姆通讯(The Assam Tribune)》、《阿萨姆时报(Assam Times)》等。几乎每家都
是两个孩子,全部在接受教育。

当时媒体的头条都是关于新近的两起爆炸。我问卢帕的妈妈对此怎么看,这位政治
学教授坚定地告诉我,这里没有人支持他们,谁会支持恐怖主义呢?我说,很多村民就
支持,他们说独立组织在为穷人说话。她笑了笑,“穷人?印度所有政治派别都说自己
是为穷人说话。”我问她在联邦政府大选中投了谁的票,她说,没有一个领袖让她满意
。但和那些主张极端主义、族群主义的地方政党相比,她还是把票投给了主张经济发展
的国大党。“当然,国大党也是腐败成性。”她摇了摇头。

奈保尔(V.S Naipaul印度裔英国人,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他著名的印度
三部曲之二《印度:受伤的文明》中,批判被歪曲的甘地主义。1975年他访问印度时,
正值印度的民主危机,英迪拉·甘地宣布印度进入紧急状态,宪法被冻结。他看到那些
谈论着拯救印度的甘地主义者把贫穷奉为神圣,拒绝发展,试图用老旧的习俗代替国家
机器。他认为,甘地思想在特殊时期唤醒了殖民地的自我觉醒,带领印度走向独立,却
无法把印度带出贫穷,因为他把落后和不思进取合法化了。奈保尔结束那次访问后15年
(上世纪90年代),印度政府由于严重的财政危机而不得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变计划
经济为市场经济,经济增长开始直逼中国。但增长带来的两级分化又造成了尖锐的社会
矛盾。在污染严重、乞丐遍地的郭哈第城和风景如画、邻里融洽的拉克普镇之间,也许
奈保尔会重新思考关于发展的论述。然而,露娜和她的爸妈、丈夫以及丈夫一家,却从
未怀疑过他们“从农村到城市、从穷人到富人”的理想。

在我出发前,一位老师听说我要去露娜家,和我谈起了这件事。他说,印度传统是
女方出嫁妆,露娜私奔过去,她父母嫁妆费不用出了,丈夫家却要损失一大笔钱。但他
们两家还争得这样死去活来,是因为露娜是他们走出拉克普镇的惟一希望。尼赫鲁大学
毕业生的身份足以让一个出身贫寒者在大城市里立足,从而带活一个家族。

此次旅行结束的那个春天,露娜和拉杜尔在拉克普镇举行了迟来的婚礼。露娜的家
人终究妥协了。3年的生活僵局、双方家庭的对抗以及经济上的窘境都不曾让这段感情
褪色。这样,露娜和拉杜尔的婚姻才算得到社会的承认,尽管婚礼上露娜的家人还是缺
席了。蜗居在北京的公寓楼里,我不断回想在广阔的阿萨姆乡村度过的短暂时光。和北
京、德里这样的大城市相比,拉克普只是一个小镇,城乡两种文明之间的差距与中国一
样愈发清晰,也许,从印度小村镇走出来的露娜在面对急遽膨胀的都市繁华时,也希望
寻找某种乡土的情感皈依。
w***u
发帖数: 17713
2
有点搞笑啊。完全没考虑中国这个词的时间定义。
古越族比中国古老,当时占的地域也非常辽阔,从现在的上海划条线到阿萨姆邦以南都
差不多都是。当代名字里,布x(布僮、布依、布侬、布岱...)、泰(傣、泰、布岱)
、僚(老挝,老龙...),掸(掸邦,暹罗,阿萨姆...),还有国内所谓的黎侗水等族,都
是遗留。从浙江到贵州广西省界的古越人被汉族南迁完全同化。和一般人认同不同的是
,越南号称和骆越相关,却不是台语族的。
e******t
发帖数: 339
3

阿萨姆邦有很多都是四川人,在蜀国南征后过去;但当时西(四)川人也是从华北山东
过去,因此阿萨姆邦也要很多北方人。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有点搞笑啊。完全没考虑中国这个词的时间定义。
: 古越族比中国古老,当时占的地域也非常辽阔,从现在的上海划条线到阿萨姆邦以南都
: 差不多都是。当代名字里,布x(布僮、布依、布侬、布岱...)、泰(傣、泰、布岱)
: 、僚(老挝,老龙...),掸(掸邦,暹罗,阿萨姆...),还有国内所谓的黎侗水等族,都
: 是遗留。从浙江到贵州广西省界的古越人被汉族南迁完全同化。和一般人认同不同的是
: ,越南号称和骆越相关,却不是台语族的。

B*********4
发帖数: 1387
4
若欲取之,必先与之。这是放长线钓大鱼的方式。将来连本带息一起拉回来。有时候吃
亏就是占便宜。蒙古,满清,莫不如此。二战日本幸亏战败了,不然今天就是第57个民
族。
f****e
发帖数: 24964
5
不是中国人,应该是泰缅人

【在 e******t 的大作中提到】
: 2013年1月9日,谢选骏在《印度占领的阿萨姆邦是中国的边疆》里指出:
:
: 印度占领的阿萨姆邦是中国的有机部分——这不是谢选骏说的,而是美国学者在《
: 语言本能》(The Language Instinct)一书中暗示的。
:
: 该书作者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加拿大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
: 授,其研究曾获得多种奖项。他是公认继乔姆斯基之后的语言大师,也是世界语言学与
: 心智科学的领导人物。《语言本能》一出版,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
:
: 据出版社宣传:该书副标题为“探索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是本由“真正的专家

e******t
发帖数: 339
6
中国人,孟获后代就是中国人,关键是藏南很多都是蜀国移民,而蜀国则是华北地区的
移民。


: 不是中国人,应该是泰缅人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中国人,应该是泰缅人
s****e
发帖数: 7018
7
难道是媒体在造势吗?
要搞印度吗?阿三可是有核武器的
A****s
发帖数: 932
8
So what? 波士顿以前是英国的,柯尼斯堡以前是德国的,整个中国曾经是蒙古的。整
天折腾这些东西,有意思吗?
d*c
发帖数: 1
9
这简直就是扯淡的学问。
教授都是这么头脑不清的人么?
e******t
发帖数: 339
10
波士顿现在也是英国的。


: So what? 波士顿以前是英国的,柯尼斯堡以前是德国的,整个中国曾经是蒙古
的。整

: 天折腾这些东西,有意思吗?



【在 A****s 的大作中提到】
: So what? 波士顿以前是英国的,柯尼斯堡以前是德国的,整个中国曾经是蒙古的。整
: 天折腾这些东西,有意思吗?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跟一个维族访问学者聊天,他说维族暴徒最痛恨维奸远超过恨汉人印度人也知道自己叫阿三
刚听说老江崩了, 可靠吗?藏南居民要求加入中国,土共惧怕印度噤若寒蝉
求推荐红色歌曲,尤其是大跃进文革时期的印度军队遭伏击死伤惨重 印媒指中国唆使叛军作乱
如果tg在清真寺里建党支部 那我是大大的支持这次中印边境的问题很不简单啊,腹黑兔
这么敏感的好事情,菌斑的将军们都没注意到印度毛派取得绝对优势 东北各邦誓要并入中国
从飞机上俯视阿萨姆印度阿萨姆邦400多万居民或沦为无国籍者
其实印度东北部和韩国基本一样汉藏人的祖先是很好看的
印度阿萨姆邦原住民与穆斯林冲突17人死印度东北部的美女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阿萨姆话题: 露娜话题: 印度话题: 傣族话题: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