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有我这样一位爹爹
相关主题
:主力是中学生?恒旭:胡德平正重演乃父被Z及其余孽过河拆桥的悲剧
梁思礼是梁启超亲生的么国务院“一正四副五委员”几近敲定
北京生源的神化人民日报海外版:高房价吞噬中产阶层中国梦
听到一位意大利白人对老川的评价人的一生就是为了钱和逼活着,你们同意吗?
玉簫聲斷人何處 ?(转载)三大禁军换将 习近平偏爱南京军区干部
红黄蓝幼儿园虐童,黑恶的力量来自哪里内地八省人事调整 重用“海归”引瞩目
自闭症个体的过度系统化能力金字塔社会”的黑如何标本兼治
中国人在中宣部和自媒体的夹攻下已经失去了共情能力中国历史没有音乐绘画,只有野味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梁启超话题: 孩子话题: 父亲话题: 梁思成话题: 共情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n
发帖数: 15
1
有我这样一位爹爹,是你们人生难得的幸事”
世人都知梁启超。
都知作为“历史人物”的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是政治活动家,思想启蒙家,“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力。
也许,世人未必都知梁启超,作为父亲的梁启超。
他育得一门九子,三位院士,满门俊秀。
他曾对孩子们说,“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是你们人生难得的幸事。”
什么样的爹,有底气这样说?从《梁启超家书》中,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梁启超家书》,收录了1912年-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在海外生活或求学的孩子们的
近百封亲笔信。主要是与子女们谈心、谈学问、谈做人。
同样是当爹,你有底气这样对你的孩子说吗?若能跟梁启超学几招,或许会增几分你的
底气。我们不妨拆解一下梁启超的当爹之道。
2
父爱,也需要表达
父爱,往往是无言的、深沉的。
朱自清的《背影》,湿润了多少人的眼眶。
在越过栅栏的蹒跚中,在买橘子的温情中,在“到那边来信”的叮咛中。
父爱一点一点儿地渗出来,温情而压抑。
梁启超的父爱,是随着情感的流动喷涌而出,浓烈而直接。
梁启超写给孩子们信,就常称“Baby,大宝贝,小宝贝,一大群可爱的孩子们”。
醉酒后会在纸上写满了“我想我的思顺(梁启超大女儿)”“思顺回来看我”等话。
更常常对孩子们说:“我爱你们”、“我想你们”、“我想我的孩子,想得厉害”、“
我在病中想他,格外想得厉害”。
1925年五月,孩子们正远渡重洋,一路从新月初升直到月圆时,想念孩子的梁启超,遥
想他们一定在船上念 “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便在晚上到院子里徘徊
,更写信对孩子们说,“我对着月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简直就像一位似李白似的浪漫诗人,率真极了,动人极了。
他也曾对孩子们表白,“你们须知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感情,十二分热
烈。”
这可是一百年前的中国!
那时候,大多数的父亲还背着长辫子,身着长马褂。
So,梁启超当爹之道的第一招,就是把父爱表达出来!
而且是坦然直接,直抒胸臆的表达。所以,你还有必要克制内敛深沉吗?一百年前的爹
爹都能这样对孩子说,你还有什么说不出口的?
其实,现代心理学认为,如果父母心理成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表达对孩子的爱。
做父亲者,要大声说出对孩子的爱。爱的表达与传递,会让孩子内心充盈,不易缺爱,
也更愿意向他人传递爱。
3
更高级的父爱表达,其实是共情
父亲对孩子爱的表达,直接而坦诚的方式,是一个级别。
设身处地与孩子共情,是更高的级别。
所谓共情,是一种同理心,是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孩子的情感、思维,并能够将这种共情
传递给孩子。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
因母亲对林徽因的新派作风不甚喜欢,梁思成的长姐梁思顺受母亲影响也不太喜欢林。
身为父亲的梁启超,能充分共情到儿子的痛苦,料定思成一定受了很多夹板气,于是多
次写信给女儿思顺,协调“姑嫂”关系。
林徽因的父亲被流弹击中身亡后,梁启超又是设身处地地理解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痛苦,
第一时间写信,给他们最大的心理支撑。
他提醒思成,“你要自己十分镇静,不可因刺激太剧,致伤自己的身体”
“徽因遭此惨痛,唯一的伴侣,唯一的安慰,就只靠你。你要自己镇静着,才能安慰她
”。
更让思成传话徽因,“今后你就是我女儿,你在外留学的学费我会负担,不必担心。”
极力地鼓励林徽因拿出勇气,安之若命,发挥才干,将来好替中国艺术界做点贡献。此
后,又单独给林徽因写长信,开解劝慰。
二女儿梁思庄一次考试,只得了第十六名。
梁启超立即想到女儿肯定会大伤自尊,一定会为此着急。甚至去信帮女儿“找借口”,
“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
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
啧啧啧,这样的话,简直是教科书级的共情了。
梁启超当爹之道的第二招,就是共情,充分的共情!
作为父亲,有时,你甚至不必为孩子解决具体的问题。单是对孩子心理变化的敏锐洞察
,设身处地表达你的理解,都能给孩子巨大的心理支持。
4
爱与教育,融为一体
有些父亲对孩子,只有宠爱。
如曾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天一事件。
这样的父亲,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有些父亲对孩子,严加教育。
如前段时间一位父亲,竟用摩托车“拖行”不好好学习的孩子。这样的父亲,太过严厉
,少了些爱的滋养。
朱自清自己虽写下《背影》,让人为父爱动容。但他自己做父亲,却是太过严厉苛责的
一类。他曾说,“我是个彻头彻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强,做父亲更是不成。”
因忍受不了两岁孩子哭闹,他曾把妻子骗出去,偷偷把孩子打了一顿,下手还有点辣。
甚至被自己的父亲教育,“我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他才好。”朱自清为这句话哭
了一场,自责为什么不像父亲的仁慈,为什么忘记父亲怎样待自己的。说自己“从前只
一味地责备孩子……却未免是可耻的残酷了!”
梁启超则很平衡。
用他的话说,就是 “挚爱,却绝不溺爱。”
他擅长将爱与教育糅为一体,爱中有教育,教育又体现着爱,将爱与教育融为一体。
So,这是梁启超当爹之道的第三招!
学习、交友、专业选择,这些可以说是父亲教育子女时,绕不开的话题。
有多少父亲,一提到孩子的学习,就是谈排名?一提到孩子的交友,就是谈少花心思交
朋友,多花心思搞学习?一提到孩子的专业,就是谈就业前景,谈未来方向?
同样是当爹,梁启超是如何将爱与教育相融合的呢?
先看学习。
二女儿思庄,是梁启超口中的小宝贝庄庄。
刚去加拿大读书的思庄,没有能立马进入大学,情绪有些沮丧。
梁启超去信,“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 “求学问不是求文凭”。
他不止关心是否立即考上,而是首先关心孩子沮丧的情绪,更又顺势引导她,专心打好
基础,尽管把学习的墙基筑厚,这才是学习的真谛。
看交友。
由于母亲对思庄较为严厉,梁启超特别希望她能在兄弟姐妹的影响下,变得开朗活泼些。
1926年8月,思庄前去费城旅行。
梁启超得知后,由衷的为女儿高兴,并鼓励她“多走些地方(独立的),多认识些朋友
,性质格外活泼些。”但也提醒庄庄, “择交是最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不可和轻
浮的人多亲近。”
再看他如何教育孩子的专业选择。
当思庄面临专业选择时,梁启超去信,循循引导。
“明年便要选定专门了,你现在打算选择没有?”“我想你们弟兄姊妹,到今还没有一
个学自然科学……不知你性情到底近这方面不?”
“我很想你以生物学为主科,因为它是现代最进步的自然科学……截止今日,中国女子
还没有人学这门,你来做一个‘先登者’不好吗?”
“姊姊哥哥们当然会替你调查妥善,你自己想想定主意罢。”
尤其是,得知梁思庄对生物并无兴趣后,梁启超赶紧去信,“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
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
倍。你离开我很久,你的思想发展方向我不知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你应
该自己体察作主,用姐姐哥哥当顾问,不必泥定爹爹的话,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
治学之路,所以赶紧寄这封信。”
后来梁思庄选择了图书馆学这一专业,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没有一个命令口吻,全是探询、建议的问句。
充分声明,家人全力支持,主意自己拿定。
更多次声明,选择专业一定要“性之所近”,尊重自己的心性、想法、喜好所在。
这似乎值得许多父亲反思。
我们是否曾以自己父亲的身份,而对孩子的事情横加干涉?
我们是否在孩子违背自己意愿时,气急之下说出“我是你爸,你就得听我的”之类?
我们是否曾以自己阅历更丰的理由,而以此压制孩子的立场,比如“我走的路比你过的
桥都多”之类?
5
忍住干涉,守住边界
他教育孩子,似乎从不以“爱”的名义加以干涉。而是由爱生出更多尊重,平等。
尊重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则不容易。
许多父亲,一旦遇到孩子人生中的重大事情,或孩子与自己想法大相径庭时,就容易丢
掉尊重。
守住尊重的关键,是忍住干涉,守住边界。
这也是梁启超当爹之道的第四招。
梁启超的大女婿,叫做周希哲,是一位外交官。
梁启超对他的个性才能熟悉,亦了解他在工作中的苦恼。便委婉提出了对女婿周希哲职
业发展的建议。他认为希哲具有实业才能,做官可能会耽搁其经商机会,建议其往实业
发展。虽然提出建议,但梁启超却谨慎地强调,“但此亦不过吾一时之感想,姑供汝夫
妇参考耳……并非目前立刻要实行”。
梁思成17岁时,梁启超带他到自己的老友林长民家中,说是去见见他的女儿。梁思成当
然知道父亲的用意,虽然他并不急于恋爱,但还是应父亲之意从北京南长街的家里前往
景山附近的林家。
当梁思成在林家书房,见到这位14岁的女孩,略带稚气又飘逸若小仙子,顿时产生了深
刻的印象。他们后来在双方家长的同意下,开始交往,并自然熟悉起来。
看起来,梁启超似乎为梁思成的婚姻做了选择。
事实上,与梁思成同时代的其他人,他们几乎都是包办婚姻。
比如,郭沫若,比梁思成大9岁,包办婚姻。在洞房才发现原配夫人竟然还是裹脚,愤
然离开。
徐志摩,比梁思成大4岁,包办婚姻。据原配夫人张幼仪说,两人婚前徐志摩曾看过她
的照片,当时大为恼火,骂道“乡下土包子”,然而还是不得不结为夫妻。
张学良,与梁思成同岁,婚姻也是张作霖一手包办。
而梁思成与林徽因,从相识到最后结为夫妻,将近交往10年时间,共同海外求学4年。
梁启超对儿女的婚姻大事,只是做出了介绍而已。
他研究了一套自己的独特方法,就是先通过自己的留心观察,选定一个合适的人,为孩
子做出介绍。仅仅是介绍。最后的决定在孩子们自己。
为孩子的婚姻尽心观察,选定一个人,再将最终选择权交给孩子。这在当时,应该已经
算得上是界限十分清晰的父亲。不过,这似乎是很费心力的方法。他曾问女儿,“好孩
子,你说我往后是少管你们闲事好呀,还是多操心呢?”
纪伯伦有一首诗《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虽和你们同在
,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时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其实,如果我们真的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当做一个拥有自己独立思想的灵魂,尊
重就不会成为问题,边界就自然容易守住。
6
行胜于言,讲道理不如做榜样
弗洛姆说,“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梁启超当爹之道的第五招,是行胜于言,注重当榜样。
以自己的人格品质为孩子做模范,培育孩子们的品格精神。
他的号“任公”,取意“以天下为己任”。
从政治立场上看,梁启超的一生是多变的。但其初心,其实从未曾变过。
他曾说,“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一贯的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
从早起的戊戌变法,思想启蒙,到退出政坛后的学术、文化救国,他始终将自己投身于
推动国家民族进步的各项活动之中。
梁启超最小的儿子,著名航天专家梁思礼曾说,子女们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很多宝贵的
财富,但最最宝贵的东西是“爱国”。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常聚在梁思成家里,谈论战局。
每次临别时,梁思成总担任“指挥”,一丝不苟地打着拍子,指挥大家齐声高唱“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向前走,别回头,生死已到最后关头。”
1947年,梁思成正在美国讲学,当时许多朋友劝他举家赴美。他明确表示,无论中国的
政局如何,他都将留在自己的祖国。
对于深处苦难与落后中的国家与民族,怀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梁启超最突出的品格之一。
他一贯的主张是,对于国家和社会,人人都需要尽力。无关环境,无关职业,更无关功
名,能做一分是一分。
晚年面对当时动乱的时局,梁启超常有悲观情绪。
1927年的一封信,甚至说到“据现在情形还是不来的好,也许我就要亡命去了。”
即使如此,他仍然起劲地讲学,每周有5天演讲,而且做得兴会淋漓。
他总是守着自己的“得做且做”主义, “所以一样的活泼、愉快”。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抗日战争时期,梁思成梁思永等在后方极端困难的环境下,抱病坚
持学术工作的精神。可以说,子女们完全遵从了梁启超“随便环境怎么样,都有我的事
情做”的人生信条。
梁启超认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与职业也无关。
梁启超打过一个比方,认为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的成就是一样。“只
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
他有一次对清华研究院的学生也说过,“无论你在什么地方,你总是社会的一分子,你
也尽一分子的力,我也尽一分子的力,力就大了”。
更殷切地对孩子们说,“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梁启超的爱国情怀,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气。
家人因他生病,劝他减少讲学工作,他却以此教育孩子们,“中国病太深了,症候天天
变……将来能否在我们手上救活转来,真不敢说。但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永久的(比
个人长的),我们总是做我们责任内的事,成效如何,自己能够看见,都不必管。”
他的一生,在人格修养上,以曾国藩为榜样。他曾以曾国藩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训诫孩子们,“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作甚?着急他作甚?……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
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当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付诸行动时,总不免会遇到困苦与挫折。
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则会消磨掉人的斗志。
梁启超不仅对苦难泰然处之,甚至视苦难为财富。
他曾说,“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
也期望孩子平常心看待挫折,甚至去主动吃苦,告诫他们“人生惟常常受苦乃不觉苦,
不致为苦所窘耳。”
思成车祸后,出国留学计划受到耽搁。梁启超反而认为他的处境一向太顺了,“小挫折
正是磨炼德性之好机会”。
梁思成回国后,梁启超建议他去东北大学开创事业,“我想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
苦路上走”,觉得这比去温柔乡的清华园强多了。
还有两件事上,也可以看到梁启超面对挫折时豁达的品格。
1923年,梁思成与弟弟梁思忠被军阀金永炎的车撞伤,肇事者迟迟才来道歉,家人气急
欲诉诸法庭,梁启超却“见人已平安,已经心满意足,不欲再与闹”。
另一件事,由于梁启超在协和医院接受手术后病情不见好转,协和医院被推到风口浪尖
,广受质疑,梁启超则公开写信替协和辩解,被传为佳话。
行胜于言,言行一致。
梁启超如此立身立世,亦以此培育孩子们的品格。
梁启超七个在海外学习、学业优异的子女,没有一人留在国外,全部学成归国。
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各有所长。在各自的岗位,能做一分是一分,只为以己之力,报效
社会,报效国家。
7
做父亲:你也可以有底气说出这句话
梁启超的当爹之道,概而言之,就是懂表达,会共情,用父爱滋养孩子,爱与教育,融
为一体,引孩子成长成才,忍住干涉,守住边界,让孩子勇敢做自己,行胜于言,身体
力行,做孩子精神品格的榜样。
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父亲的角色不能缺如,也无人能代替。”
世上的父亲,各有自己对角色的不同诠释。
梁启超的诠释,真无愧于他所说的“有我这样一位爹爹,是你们一生难得的幸事”。
真希望世上更多一些父亲,无论学历如何、职位如何、经历如何,都能从梁启超的当爹
之道中,学得几分,悟得几分,待到某个时候,也可有底气对孩子们说:
有我这样一位父亲,是你们人生难得的幸事。
t**x
发帖数: 20965
2
美国完败
新四军养人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有我这样一位爹爹,是你们人生难得的幸事”
: 世人都知梁启超。
: 都知作为“历史人物”的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 他是政治活动家,思想启蒙家,“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力。
: 也许,世人未必都知梁启超,作为父亲的梁启超。
: 他育得一门九子,三位院士,满门俊秀。
: 他曾对孩子们说,“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是你们人生难得的幸事。”
: 什么样的爹,有底气这样说?从《梁启超家书》中,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 《梁启超家书》,收录了1912年-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在海外生活或求学的孩子们的
: 近百封亲笔信。主要是与子女们谈心、谈学问、谈做人。

h***n
发帖数: 1275
3
中文写的东西很少有不disgusting的
梁启超这人人品有严重问题,在当时受不少人非议, 包括背叛康有为的事
他是交通系和安福系的党魁,在北洋时代,权势熏天,子女躺着都能成这家那家,要有
一个是数学家,物理学家,那算是真本事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中国历史没有音乐绘画,只有野味玉簫聲斷人何處 ?(转载)
中国十大骗人专业(zz)红黄蓝幼儿园虐童,黑恶的力量来自哪里
习近平两大文胆曝光 "神童"搭配"老兵"(图)自闭症个体的过度系统化能力
国内大学怎么会有个什么图书管理专业中国人在中宣部和自媒体的夹攻下已经失去了共情能力
:主力是中学生?恒旭:胡德平正重演乃父被Z及其余孽过河拆桥的悲剧
梁思礼是梁启超亲生的么国务院“一正四副五委员”几近敲定
北京生源的神化人民日报海外版:高房价吞噬中产阶层中国梦
听到一位意大利白人对老川的评价人的一生就是为了钱和逼活着,你们同意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梁启超话题: 孩子话题: 父亲话题: 梁思成话题: 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