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明朝中后期,皇权是非常弱的
相关主题
王立军就是当代袁崇焕、千古奇冤啊薄熙来看来要和袁崇焕一个下场了
王立军就是当代袁崇焕、千古奇冤啊的帖子怎么给删了?如何看待辽,金,元,清和宋明民国的失败
明朝其实亡于三个人手上转载:逐一驳斥袁崇焕诬告毛文龙的罪证
成吉思汗是中国的民族英雄?历史真的有公义可言么?
明朝是不是最狗血的朝代?为什么明末几十万兵没有想过偷袭清后方
方舟子是民族英雄从袁崇焕杀毛文龙谈起
我眼中的的孙承宗和袁崇焕明末赶上满清大爆发,全是人才
九千岁与东林党,谁在祸国?杭州有个地方叫茅家阜,就是为了纪念毛文龙,可被金庸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袁崇焕话题: 皇太极话题: 皇帝话题: 崇祯话题: 满桂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2
发帖数: 431
1
我以前说过,红丸案和移宫案都深刻反映了这一点。
其实那时中国已经有了议会制度和权力分立制度的雏形,大臣们热爱庭辩打嘴仗,并且
对于对手有了一定的宽容度,东林党和宦官集团互相制约,基本上不再是一个人说了算
的集权制度。
崇祯一心想要改变这个其实适应历史发展的“先进制度”,打掉了权利制约的宦官集团
,结果东林党迅速膨胀,皇帝如同虚设。袁崇焕敢擅杀边境守将就是佐证。这种事情,
无论哪个朝代都是要灭九族的大罪,只能说明袁崇焕压根儿没把崇祯放在眼里。
崇祯自杀是必须的,一是悔,最重要的是节,他所受的封建士大夫教育,是不允许他苟
且偷生的,其实崇祯自杀,明并没有亡,南明小朝廷还存在了几十年,崇祯不是非死不
可,李自成放过了明太子,想必也不会杀他,崇祯其实死于自己的自尊心。
满清是打着平叛的旗号入主中原的,所以明亡以后,清没有明面上为难明朝旧臣和遗孤
,但是巧立名目杀了一些,留下一些悬案,这就是我要写的故事的主人公的主线。
G*********a
发帖数: 1
2
为啥大清皇权一下恢复了
d*c
发帖数: 1226
3
御驾亲战李贼不是更壮烈
J**S
发帖数: 25790
4
黄权还不如定于一尊吧?

【在 m*******2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以前说过,红丸案和移宫案都深刻反映了这一点。
: 其实那时中国已经有了议会制度和权力分立制度的雏形,大臣们热爱庭辩打嘴仗,并且
: 对于对手有了一定的宽容度,东林党和宦官集团互相制约,基本上不再是一个人说了算
: 的集权制度。
: 崇祯一心想要改变这个其实适应历史发展的“先进制度”,打掉了权利制约的宦官集团
: ,结果东林党迅速膨胀,皇帝如同虚设。袁崇焕敢擅杀边境守将就是佐证。这种事情,
: 无论哪个朝代都是要灭九族的大罪,只能说明袁崇焕压根儿没把崇祯放在眼里。
: 崇祯自杀是必须的,一是悔,最重要的是节,他所受的封建士大夫教育,是不允许他苟
: 且偷生的,其实崇祯自杀,明并没有亡,南明小朝廷还存在了几十年,崇祯不是非死不
: 可,李自成放过了明太子,想必也不会杀他,崇祯其实死于自己的自尊心。

m*******2
发帖数: 431
5
满人其实是有自卑感的,他们从部落游牧民族,一下子跳跃到资本主义快要萌芽的封建
制度晚期,心里是忐忑不安的,于是选择了开历史的倒车来巩固统治,清廷恢复了很多
集权制度,并且加强了封建礼教,其实满人原本礼教是很宽松的,老爸睡过了的女人给
儿子都没问题,我觉得他们严厉礼法完全源于对汉文化的崇拜和自己的自卑感。
清朝对于明朝,绝对算历史的倒退,皇权重新达到一个高峰。

【在 G*********a 的大作中提到】
: 为啥大清皇权一下恢复了
m*******2
发帖数: 431
6
那时明朝已经无以为继了。
国库虚空很久了。

【在 d*c 的大作中提到】
: 御驾亲战李贼不是更壮烈
d*c
发帖数: 1226
7
其实就是壮烈的自杀。
纣王之后,没有哪个末代皇帝是战死的吧。打不动了被俘杀掉也算战死,抹脖子上吊不算


: 那时明朝已经无以为继了。

: 国库虚空很久了。



【在 m*******2 的大作中提到】
: 那时明朝已经无以为继了。
: 国库虚空很久了。

m*******2
发帖数: 431
8
崇祯那体格,战死沙场都不够格。
崇祯确实是个很可怜的皇帝,算是一个克己奉公的好人,但是才华有限,而且明朝气数
也尽了。

【在 d*c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就是壮烈的自杀。
: 纣王之后,没有哪个末代皇帝是战死的吧。打不动了被俘杀掉也算战死,抹脖子上吊不算
:
:
: 那时明朝已经无以为继了。
:
: 国库虚空很久了。
:

n*******g
发帖数: 1
9
不错,有潜力改编成连续剧,发了发了
让坤姐演哪个角色好呢。。。
g********0
发帖数: 6201
10
第七章 杀人
在明朝,杀一个人很难吗?
答案是不难,拍黑砖、打闷棍、路上遇到劫道的,手脚利落的,也就一根烟功夫。
但要合法地杀掉一个人,很难。
因为大明是法制社会,彻头彻尾的法制社会。
这绝不是开玩笑,只要熟读以下攻略,就算你在明朝犯了死罪,要想不死,也是可
能的。
比如你在明朝犯了法(杀了人),就要定罪,运气要是不好,定了个死罪,就要杀
头。
但暂时别慌,只要你没干造反之类的特种行当,不会马上被推出去杀掉,一般都是
秋后处决。
有人会问,秋后处决不一样是处决吗?不过是多活两天而已。
确实是多活了,但只要你方式得当,就不只是多活两天,事实上,据记载,最高记
录是二十多年。
之所以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是因为要处决一个人,必须经过复核,而在明朝,复核的
人不是地方政府,也不是最高法院大理寺,甚至不是刑部部长。
唯一拥有复核权的人,是皇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你在哪里犯罪,市区、县城乃至边远山区,无论你犯的是什
么罪,杀人、放火或是砸人家窗户,且无论你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还是王侯将相
,只要你犯了死罪,除特殊情况外,都得层层报批,县城报省城,省城报刑部,刑部报
皇帝,皇帝批准,才能把你干掉。
自古以来,人命关天。
批准的方式是打勾,每年刑部的官员,会把判刑定罪的人写成名单,让皇帝去勾,
勾一个杀一个。
但问题是,如果你的名字在名单上,无非也就让皇帝大人受累勾一笔,秋后就拉出
去砍了,怎么可能活二十多年不死呢?
不死攻略一:
死缓二十多年的奇迹,起源于皇帝大人的某种独特习惯,要知道,皇帝大人在勾人
的时候,并不是全勾,每张纸上,他只勾一部分,经常会留几个。
此即所谓君临天下,慈悲为怀,皇帝大人是神龙转世,犯不着跟你们平头百姓计较
,少杀几个没关系。
但要把你的性命寄托在皇帝大人打勾上,实在太悬,万一那天他心情欠佳,全勾了
,你也没辙。
所以要保证活下来,我们必须另想办法。
不死攻略二:
相对而言,攻略二的生存机率要高得多,当然,成本也高得多。
攻略二同样起源于皇帝大人的某种习惯——日理万机。
要打通攻略二,靠运气是没戏的,你必须买通一个人,但这个人不是地方官员(能
买通早就买了),也不是刑部(人太多,你买不起),更加不是皇帝(你试试看)。
而是太监。
皇帝大人从来不清理办公桌,也不整理公文的,每次死刑名单送上来,都是往桌上
一放,打完勾再换一张,毕竟我国幅员辽阔,犯罪分子一点不缺,动不动几十张勾决名
单,今天勾不完,放在桌上等着明天批。
但是皇帝们绝不会想到,明天勾的那张名单,并不是今天眼前的这张。
玄机就在这里,既然皇帝只管打勾,名字太多,又记不住,索性就把下面名单挪到
上面去,让没出钱的难兄难弟们先死,等过段时间,看着关系户的那张名单又上来了,
就再往下放,周而复始,皇帝不批,就不能杀,就在牢里住着,反正管吃管住,每年全
家人进牢过个年,吃顿团圆饭,不亦乐乎。
而能干这件事的,只有皇帝身边的太监,而且这事没啥风险,也就是把公文换个位
置,又没拿走,皇帝发现也没话说。
但这件事也不容易,因为能翻皇帝公文的,大都是司礼监,能混到司礼监的,都不
是凡人,很难攀上关系,且收费也很贵,就算买通了,万一哪天他忘了,或是下去了,
该杀还是得杀。
无论费多大功夫,能保住命,还是值得的。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攻略不适用于某些特殊人物,比如崇祯,工作干劲极大,
喜欢打勾,一勾全勾完,且记性极好,又比较讨厌太监,遇到这种皇帝,就别再指望了。
综上所述,在明代,要干掉一个人,是很难的。
之所以说这么多,得出这个结论,只是要告诉你,袁崇焕的行为,有多么严重。
杀个老百姓,都要皇帝复核,握有重兵,关系国家安危的一品武官毛文龙,就这么
被袁崇焕杀了,连个报告都没有。
仅此一条,即可处死袁崇焕。
更重要的是,此时已有传言,说袁崇焕杀死毛文龙,是与皇太极配合投敌,因为他
做了皇太极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这种说法是比较扯的,整个辽东都在袁崇焕的手中,他要投敌,打开关宁防线就行
,毛文龙只能在岛上看着。
事情闹到这步,只能说他实在太有个性了。
在朝廷里,太有个性的人注定是混不长的。
但袁崇焕做梦也没想到,他等来的,却是一份嘉奖。
崇祯二年(1629)六月十八日,崇祯下令,痛斥毛文龙专横跋扈,目无军法,称赞
袁崇焕处理及时,没有防卫过当,加以奖励。
这份旨意说明了崇祯对袁崇焕的完全推崇和信任,以及对毛文龙的完全唾弃。
他是这样说的,不是这样想的。
按照史料的说法,听说此事后,崇祯“惊惶不已”。
惊惶是肯定的,好不容易找了个人收拾残局,结果这人一上来,啥都没整,就先干
掉了帮自己撑了八年的毛总兵,脑袋进水了不成?
但崇祯同志不愧为政治家,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地装了孙子:人你杀了,就是骂你,
他也活不了,索性骂他几句,说他死得该再吐上几口唾沫,没问题。
袁崇焕非常高兴,杀人还杀出好了,很是欢欣鼓舞了几天,但他并不清楚,他可以
越权,可以妄为,却必须满足一个条件。
这个条件的名字,叫做办事。
要当督师,可以,要取消巡抚,可以,辽东你说了算,可以,杀掉毛文龙,也可以
,但前提条件是,你得办事,五年平辽,只要平了,什么都好办,平不了嘛,就办你。
袁崇焕很清楚这点,但毕竟还有五年,鬼知道五年后什么样,慢慢来。
但两个月后,一个人的一次举动,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顺便说一句,这人不是故
意的。
崇祯二年(1629)十月,皇太极准备进攻。
虽然之前曾被袁崇焕暴打一顿,狼狈而归,但现实是严峻的,上次抢回来的东西,
都用得差不多,又没有再生产能力,不抢不行啊。
可问题是,关宁防线实在太硬,连他爹算在内,都去了两次了,连块砖头都没能敲
回来。
皇太极进攻的消息,袁崇焕听到过风声,一点不慌。
北京,背靠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通往辽东的唯一大道就是山海关,把这道口子一
堵,鬼都进不来,所以袁崇焕很安心。
关卡是死的,人是活的。
冥思苦想的皇太极终于想出了通过关宁防线的唯一方法——不通过关宁防线。
中国这么大,不一定非要从辽东去,飞不了,却可以绕路。
辽东没法走,那就绕吧,绕到蒙古,从那儿进去,没辙了吧。
就这样,皇太极率十万军队(包括蒙古部落),发动了这次决定袁崇焕命运的进攻。
这是一次载入军事史册的突袭,皇太极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华,率军以不怕跑路
的精神,跑了半个多月,从辽东跑到辽西,再到蒙古。
蒙古边界没有坚城,没有大炮,皇太极十分轻松地跨过长城,在地图上画个半圆后
,于十月底到达明朝重镇遵化。
遵化位于北京西北面,距离仅两百多公里,一旦失守,北京将无险可守。
袁崇焕终于清醒了,但大错已经酿成,当务之急,是派人挡住皇太极。
估计是欺负皇太极上了瘾,袁崇焕没有亲自上阵,他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赵率
教。
皇太极同志带了十万人,全部家当,以极为认真的态度来抢东西,竟然只派个手下
,率这么点人(估计不到一万)来挡,太瞧不起人了。
赵率教不愧名将之名,得令后率军连赶三天三夜,于十一月三日到达遵化,很不容
易。
十一月四日,出去打了一仗,死了。
对于赵率教的死,许多史料上说,他是被冷箭射死,部下由于失去指挥,导致崩溃
,全军覆没。
但我认为赵率教死不死,不是概率问题,是个时间问题,就那么点人,要对抗十万
大军,就算手下全变成赵率教,估计也挡不住。
赵率教阵亡,十一月五日,遵化失陷。
占领遵化后,后金军按照惯例,火光冲天,鬼哭狼嚎,再讲一下,不知是为了留个
纪念,还是觉得风水好,清军入关后,把遵化当成了清朝皇帝的坟地,包括所谓“千古
一帝”的康熙、乾隆以及“名垂青史”的慈禧太后,都埋在这里。
几具有名的尸体躺在无数具无名的尸体上,所谓之霸业,如此而已。
最后说几句,到了民国时期,土匪出身的孙殿英又跑到遵化,挖了清朝的祖坟,据
说把乾隆、慈禧等一干伟大人物的尸体乱踩一通,着实是死不瞑目。当然,由于此事干
得不地道,除个别人(冯玉祥)
说他是革命行为外,大家都骂,又当然,骂归骂,从坟里掏出来的宝贝,什么乾隆
的宝剑,慈禧的玉枕头(据说是蒋介石拿了),还是收归收。
几百年折腾来,折腾去,也就那么回事。
但遵化怎么样,对当时的袁崇焕而言,已经不重要了。
十一月五日,得知消息的袁督师明白,必须出马了。随即亲率大军,前去迎战皇太
极。
十一月十日,当他到达京城近郊,刚松口气的时候,却得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原任兵部尚书王洽被捕了,而接替的他的人,是孙承宗。
王洽刚上任不久就下台,实在是运气太差,突然遇上这么一出,打也打不过,守也
守不住,只好撤职,一般说来,老板开除员工,也就罢了,但崇祯老板比较牛,撤职之
后又把他给砍了。
关键时刻,崇祯决定,请孙承宗出马,任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
在这场史称“己巳之变”的战争中,这是崇祯做出的最英明,也是唯一英明的决定。
此时的袁崇焕已经到达遵化附近的蓟州,等待着皇太极的到来,因为根据后金军之
前的动向看,这里将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这是个错误的判断。
皇太极绕开蓟州,继续朝京城挺进。
情况万分紧急,因为从种种迹象看,他的最终目的就是京城。
但袁崇焕不这么看,他始终认为,皇太极就是个抢劫的,兜圈子也好,绕路也罢,
抢一把就走,京城并无危险。
其实孙承宗也这样认为,但毕竟是十万人的抢劫团伙,所以他立即下令,袁崇焕应
立即率部,赶到京郊昌平、三河一带布防,阻击皇太极。
到此为止,事情都很正常。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很不正常。
袁崇焕知道了孙承宗的部署,却并未执行,当年的学生,今天的袁督师,已无需服
从老师的意见。
他召集军队,开始了一种极为诡异的行动方式。
十一月十一日,袁崇焕率军对皇太极发动追击,说错了,是只追不击。
皇太极绕过蓟州,开始北京近郊旅游,三河、香河、顺义一路过去,所到之处都抢
劫留念。袁崇焕一直跟着他,抢到哪里就跟到哪里。
就这样,袁崇焕几万人,皇太极十万人,共十多万人在北京周围转悠,从十一日到
十五日,五天一仗没打。
袁崇焕在这五天里的表现,是有争议的,争议了几百年,到今天都没消停。
争议的核心只有一个:他到底想干什么?
大敌当前,既不全力进攻,也不部署防守,为什么?
当时人民群众的看法比较一致:袁崇焕是叛徒。
不攻也不守,跟着人家兜圈子,不是叛徒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皇太极在这五天里没闲着,四处抢劫,抢了又没人做主,郊区居民异
常愤怒,都骂袁崇焕。
朝廷的许多高级官员也很愤怒,也骂袁崇焕,因为他们也被抢了(北京城市土地紧
张,园林别墅都在郊区)
民不聊生,官也不聊生,叛徒的名头算是背定了。
所以每当翻阅这段史料时,我总会寻找一样东西——动机。
叛徒是不对的,要叛变不用等到今天,他手下的关宁军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将领
全都是他的人,只要学习吴三桂同志,把关一交,事情就算结了。
失误也不对,凭他的智商和水平,跟着敌人兜圈之类的蠢事,也还干不出来。
所以我很费解,费解他的举动为何如此奇怪,直到我想起了三年前他对熊廷弼说过
的四个字,才终于恍然大悟。
“主守,后战”
致命漏洞
袁崇焕很清楚,以战斗力而言,如果与后金军野战,就算是最精锐的关宁铁骑,也
只能略占上风,要想彻底击败皇太极,必须用老方法:凭坚城,用大炮。
而这里,唯一的坚城,就是北京。
为实现这一战略构想,必须故意示弱,引诱皇太极前往北京,然后以京城为依托,
发动反击。
鉴于袁崇焕同志已经死了,也没时间告诉我他的想法,但事情的发展印证了这一切。
十一月十六日,当皇太极终于掉头,冲向北京时,袁崇焕当即下令,向北京进发。
袁崇焕坚信,到达京城之时,即是胜利到来之日。
但事实上,命令下发的那天,他的死期已然注定。
因为在计划中,他忽视了一个十分不起眼,却又至关重要的漏洞。
一直以来,袁崇焕的固定战法都是坚守城池,杀伤敌军,待敌疲惫再奋勇出击,从
宁远到锦州,屡试不爽。
所以这次也一样,将敌军引至城下,诱其攻坚,待其受挫后,全力进攻,可获全胜。
很完美,很高明,如此完美高明的计划,大明最伟大的战略家,城里的孙承宗先生
竟然没想到。
孙承宗想到了。
他坚持在北京外围迎敌,不想诱敌深入,不想大获全胜,并不是他愚蠢,而是因为
他不但知道袁崇焕的计划,还知道这个计划的致命漏洞。这个漏洞,可以用五个字来概
括:这里是北京。
无论理论还是实战,这个计划都无懈可击,之前宁远的胜利已经证明,它是行得通
的。
但是这一次,它注定会失败,因为这里是北京。
宁远也好,锦州也罢,都是小城市,里面当兵的比老百姓还多,且位居前线,都是
袁督师说了算,让守就守,让撤就撤,不用讨论,不用测评。
但在京城里,说话算数的人只有一个,且绝不会是袁崇焕。
袁督师这辈子什么都懂,就是不懂政治,皇上坐在京城里,看着敌军跑来跑去,就
在眼皮子底下转悠,觉都睡不好,把你叫来护驾,结果你也跑来跑去,就是不动手,把
皇帝当猴耍,现在连招呼也没打,就突然冲到北京城下,到底想干什么?!
洞悉这一切的人,只有孙承宗。
所以谦虚的老师设置了那个无比保守,却也是唯一可行的计划。
然而骄傲的学生拒绝了这个计划,他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老师。
就在袁崇焕率军到达北京的那一天,孙承宗派出了使者。
这位使者前往袁崇焕的军营,只说了一段话:皇上十分赏识你,我也相信你的忠诚
,但是你杀掉了毛文龙,现在又把军队驻扎在城外,很多人都怀疑你,希望你尽力为国
效力,若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在史料上,这段话是使者说的,但很明显,这是一个老师,对他学生的最后告
诫。
孙承宗的判断一如既往,很准。
袁崇焕到北京的那一天,是十一月十七日,很巧,他刚到不久,另一个人就到了—
—皇太极。
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我曾查过当时的布阵方位,皇太极的军队在北城,而袁崇焕在南城的广渠门,虽说
比较远,但你刚来,人家就到,实在太像带路的,要人民群众不怀疑你,实在很难。
更重要的是,明朝有规定,边防军队,未经皇帝允许,不得驻扎于北京城下。但袁
崇焕同志实在很有想法,谁都没请示,就到了南城。
到这份上,如果还不怀疑袁崇焕,就不算正常了。
京城里大多数人很正常,所以上到朝廷,下到卖菜的,全都认定,袁崇焕有问题。
唯一不正常的,是崇祯。
他没有骂袁崇焕,只是下令袁崇焕进城,他要亲自召见。
召见的地点是平台,一年前,袁崇焕在这里,得到了一切。现在,他将在这里,失
去一切。
其实袁崇焕本人是有思想准备的,一年过去,寸土未复不说,还让皇太极打到了城
下,实在有点说不过去,皇帝召见,大事不妙。
如果是叛徒,是不会去的,然而他不是叛徒,所以他去了。
跟他一起进去的,还有三个人,分别是总兵满桂、黑云龙、祖大寿。
祖大寿是袁崇焕的心腹,而满桂跟袁崇焕有矛盾,黑云龙是他的部下。
此前我曾一度纳闷,见袁崇焕,为什么要拉这三个人进去,后来才明白,其中大有
奥妙。
袁崇焕的政治感觉相当好,预感今天要挨整,所以进去时脱掉了官服,穿着布衣,
戴黑帽子以示低调。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
崇祯没有发火,没有训斥,只是做了一个动作:
他解下了自己身上的大衣,披到了袁崇焕的身上。
袁督师目瞪口呆。
一年多啥也没干,敌人都打到城下了,竟然还这么客气,实在太够意思了。
在以往众多的史料中,对崇祯同志都有个统一的评价:急躁。
然而这件事情充分证明,崇祯,是一个成熟、卓越的政治家。
一年前开会,要钱给钱,要粮给粮,看谁顺眼就提谁(比如祖大寿),看谁不顺眼
就换谁(比如满桂),无所谓,只要把活干好。
一年了,寸土未复,干掉了牵制后金的毛文龙,皇太极来了,也不玩命打,跟他在
城边兜圈子,严重违反治安规定,擅自带兵进驻城下,还是那句话,你到底想干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正常人,就要解决袁崇焕了。
崇祯不是正常人,他是皇帝,一个有着非凡忍耐力,和政治判断的皇帝。
以他的脾气,换在以往,早就把袁崇焕给剁了,现在情况紧急,必须装孙子。
所以自打袁崇焕进来,他一直都很客气,除了脱衣服,就是说好话,你如何辛苦,
如何忠心,我如何高兴等。
其实千言万语就一句话:你的工作干得很不好,我很不高兴,但是现在不能收拾你。
到这个份上,还能如此克制,实在难得,如果要给崇祯同志的表现打分的话,应该
是十分。
而袁崇焕同志之后的表现,应该是负分。
说的事情没有做到,做的事情不应该做,又让皇帝大人吃那么多苦头,却得到了这
样的嘉奖,袁崇焕受宠若惊。
所谓受宠若惊,是受宠后自己吃惊,他接下来的举动,却让别人吃惊。
在感谢皇帝大人的恩典后,袁崇焕开始了一场让无数人匪夷所思许多年的演说:
他首先描述了敌情,按照他的说法,敌军异常强大,且倾尽全力,准备拿下北京,
把皇帝陛下赶出去,连继位的日子都定好了,很难抵挡。
这段话是彻头彻尾的胡说,且是故意的胡说,皇帝大人不懂业务,或许还会乱想,
袁崇焕是专业人士,明知皇太极是穷的没办法,才来抢一把的,抢完了人家即回去了,
竟然还要蒙领导,实在太不像话了。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
袁崇焕的这一表现,被当时以及后来的许多人认定,他是跟皇太极勾结的叛徒。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不太可能的,所谓勾结,总得有个理由,换句话说,有
个价钱,但问题是,当年皇太极同志,可是很穷的。
要知道,皇太极之所以来抢,是因为家里没钱,没钱,怎么跟人勾结呢?
虽说此前也有李永芳、范文程之类的人前去投奔,但事实上,也都并非什么大人物
,比如李永芳,只是个地区总兵,而且就这么个小人物,努尔哈赤同志都送了一个孙女
,一个驸马的(额驸)头衔,还有无数金银财宝,才算把他套住。
范文程更不用说,大明混不下去,到后金混饭吃的,只是一个举人而已,皇太极都
给个大学士,让他当主力参谋。
李永芳投降的时候,是地区副总兵,四品武官,努尔哈赤就搭进去一个孙女,按照
这个标准,如果要买通明代最大地方官,总管辽东、天津、登州、莱州、蓟州五个巡抚
的袁崇焕,估计他就算把女儿、孙女全部打包送过去,估计也是白搭。
至于分地盘,就更不用说了,皇太极手里的地方,也就那么大,要分都拿不出手,
谁跟你干?
当然,如果你非要较真,说他们俩一见如故,不要钱和地盘,老子也豁出去跟你干
,我也没办法。
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只要袁崇焕智商正常,是不会当叛徒的。
他糊弄皇帝的唯一原因,是两个字——心虚。
没法不心虚,跟皇帝吹了牛,说五年平辽,不到一年,人家就带兵来平你了,之前
干掉了毛总兵,在北京城下又跟人兜圈,不经许可冲到城下,这事干得实在太糙。
不把敌人说得狠点,不把任务描述得艰巨点,怎么混过去?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一糊弄,就糊弄过了。
皇帝当场傻眼不说,大臣们都吓得不行,户部尚书毕自严的舌头伸了出来,半天都
没收回去。
客观地讲,袁督师干了一件相当缺德的事,但精彩的表演还没完,等大家惊讶完后
,他又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始终认为,这句话让他最终送了命。
“我的士兵连日征战,希望能够进城修整。”
没救了。
在明朝,边防军队未经许可进驻城下,基本就算造反,竟然还要兵马入城休息,实
在太嚣张了。
当然,这个要求是有前科的,之前不久,满桂在城外与后金军大战,中途曾经进入
德胜门瓮城休息,按袁崇焕的想法,他的地位比满桂高,满桂能进瓮城,他也能进。
举动如此可疑,大家本来就猜忌你,还要带兵入城,辽东人参吃多了。
所以崇祯立即做出了答复:不行。
袁督师倒也不依不饶:那我自己进城。
答复:不行。
会议就此结束。
这一天是崇祯二年(1629)十一月二十三日,根据种种迹象显示,崇祯判定,袁崇
焕不可再用。
但除掉此人,还需要时间,至少七天。
幕后人物袁崇焕的宿命已经注定。
但他的悲剧,不在于他最后被杀,而是他直到被杀,也不知道为什么。
事实上,致他于死地的那几条罪状里,有一条是很滑稽的。
这条滑稽的罪状,来源于三天前的一次偶然事件。
三天前,是十一月二十日。
在这一天,皇太极率军发动了进攻。
这是自于谦保卫战后,京城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战斗,皇太极以南北对进战术,分别
进攻北城的德胜门和南城的广渠门。
为保证不白来,皇太极下了血本,北路军五万余人,由他亲率,随同攻击的包括大
贝勒代善,济尔哈朗等,而守卫北城的,是满桂。
南路军也不白给,共四万人,三贝勒莽古尔泰带队,还包括后来辫子戏里的主要角
色多尔衮、多铎,守在这里的,就是袁崇焕。
战斗同时开始。
袁崇焕率所部九千余人,在城外列阵迎敌。
莽古尔泰虽然比较蠢,但算术还是会的,四万对九千,往前冲就是了。
但战术还是要讲的,他先率军先冲袁崇焕的左翼,冲不动,退了。
过了一会,又率军冲击明军右翼,还是冲不动,又退了。
估计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第三次,他率领全部主力,直接扑袁崇焕。
后果很严重。
袁崇焕带来的,是明军最精锐的部队——关宁铁骑。
而且据某些史料讲,包括祖大寿、吴襄在内的一干猛人,都在这支部队里。
几乎就在莽古尔泰冲锋的同时,袁崇焕发动了反冲锋。
此战无需介绍战术,因为基本没有战术,双方骑兵对冲,谁更能砍,谁就能赢。
战斗过程极其惨烈,四小贝勒之一的阿济格的坐骑被射死,他身中数箭,差点当场
完蛋,莽古尔泰本人被击伤。
袁崇焕也很悬,为鼓励士兵,他亲自上阵参加冲锋,据史书记载,他左冲右突如入
无人之境,身中数箭,竟然毫发无伤,有如神助。
同样身中数箭,阿济格被射得奄奄一息,袁督师还能继续奋斗,秘诀在于四个字—
—“重甲难透”。
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袁督师身上的盔甲厚,箭射到他身上,一点事都没有。
在关宁铁骑的攻击下,后金军开始败退。
但八旗军的战斗力相当强悍,加上莽古尔泰脑子不好用,还有几把力气,再次集结
部队,发动了第二次冲锋。
死磕的力量是很大的,袁督师的中军被冲散,他在乱军之中被人围攻,差点被剁,
还在部下反应快,帮他格了几刀(格之获免),才从鬼门关爬出来。
稳住阵脚后,关宁军开始反击,然后又是你打过来,我打过去,一直折腾了八个钟
头,直到晚上六点,莽古尔泰终于支持不住,败退,没来得及跑的,都被赶进了护城河。
广渠门之战结束,后金累计伤亡一千余人,明军大胜。
南城胜利之际,北城的满桂正在苦苦支撑。
进攻德胜门的军队,包括皇太极的亲军主力,战斗力非常强,满桂先派部将迎战,
没一会就被打回来,关键时刻,满桂同志表现出了高昂的革命斗志,亲自上阵,并指挥
城头炮兵开炮支援。
在他的光辉榜样映照下,城下明军勇猛作战,城上明军勇猛开炮,后金军死伤惨重
,但不知城头上的哪位仁兄,点炮的时候太过勇猛,一哆嗦偏了准头,一炮直奔满桂同
志,当场就把他撂倒,遍体负伤,还在捡了条命,被人护着回去养伤了。
主帅虽然撤走,但在大炮的掩护下,明军依然奋战不已,付出重大伤亡后,皇太极
被迫撤退,德胜门之战就此结束。
这一天对袁崇焕而言,是很光荣的,他凭借自己的精兵良将,在京城打败了实力强
劲的八旗军。
更重要的是,同一天出战的满桂,是他的死敌,当着皇帝的面,一个打出去,一个
抬回来,实在很有面子。
可是他想不到,满桂同志的这笔帐,最终会算到他的身上,因为在那天战役结束时
,一个流言开始在京城流传:
开炮打伤满桂的,就是袁崇焕。
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因为满桂在德胜门作战,而袁崇焕在广渠门,今天在北京,
要跑个来回,估计都要一个钟头,无论如何,袁崇焕都是过不去的。
但袁督师背这个黑锅,也不是全无道理,他跟满桂从宁远就开始干仗,后来硬把满
总兵挤回关内,从来就不待见这人,现在满桂受伤了,算在他头上也不奇怪。
从毛文龙开始,到满桂,再到崇祯,袁崇焕一步步将自己逼入绝境,虽然他自己并
不知晓。
袁崇焕,广西藤县人,自“蛮夷之地”而起,奋发读书,然资质平平,四次落第,
以三甲侥幸登科,后赴辽东,得孙承宗赏识,于辽东溃败之时,以独军守孤城,屹然不
倒,先后击溃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护卫辽东。
后受阉党所迫离职,蒙崇祯器重再起,然性格跋扈,调离满桂,安插亲信,以尚方
宝剑杀毛文龙,奉调守京,不顾大局,擅自驻防于城下,致京郊怨声四起,后不惜性命
,与皇太极苦战,大破敌军,不顾生死,身先士卒。
我想,差不多了。
最终命运揭晓之前,袁崇焕的表现大致如此。
他并不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经过努力和奋斗,还有难得的机遇(比如孙承宗),
才最终站上历史的舞台。
他并不完美,不守规章,不讲原则,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私心很重,听话的就提,
不听话的就整(或杀)。
而某些所谓“专家”的所谓“力挽狂澜”,基本就是扯淡,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
社科院明史学会的例会上,跟很多专家讨论过多次,客观地讲,以他的战略眼光(跟着
皇太极绕京城跑圈)和实际表现(擅杀毛文龙),守城出战确属上乘,让他继续镇守辽
东,还能闹出什么事来也难说,所谓挽救危局,随便讲几句吧。
袁崇焕绝不是叛徒,也绝不是一个关键性人物,他存在与否,并不能决定明朝的兴
衰成败。换句话说,以他的才能,无论怎么折腾,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对于这个悲剧性的结论,我不知道袁崇焕是否知道,他的一生丰富多彩,困守孤城
,决死拼杀、遭人排挤、纵横驰骋、身处绝境,人家遇不上的事,他大都遇上了。
但无论何时、何地,得意、失意,他一直在努力,他坚信,自己的努力终将改变一
切。
他始终没有放弃过崇祯二年(1629)十一月二十七日,京城九门换防,一切准备就
绪。
最终的结局已经注定,无需改变,也无法改变。。
就在这天,坚定的袁崇焕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战——左安门之战。
袁崇焕列队于城外。
因为不能入城,只能背城布阵,背对着冰冷的墙砖,在京城凛冽的寒风中,他面对
皇太极,展开了波澜壮阔人生的最后一幕。
后金军用潮水般的进攻,证明了自己还想进北京抢一把的美好愿景,但关宁铁骑用
倒在他们面前的无数尸体证明,你们不行。
双方在左安门外持续激战,经过长达五个多小时的拉锯,皇太极终于支持不住,再
次败退。左安门之战,以明军获胜告终。
结束了,都结束了。
一个将军最好的归宿,就是在最后一场战役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巴顿。我
原先认为,说这句话的人,应该是吃饱了撑的外加精神失常,现在我明白了,他是对的
w***b
发帖数: 535
11
有什么可怜的,能干的大臣都被他杀光了逼死了,用了一堆庸才,他是自己找死,怪不
到别人。

【在 m*******2 的大作中提到】
: 崇祯那体格,战死沙场都不够格。
: 崇祯确实是个很可怜的皇帝,算是一个克己奉公的好人,但是才华有限,而且明朝气数
: 也尽了。

m*******2
发帖数: 431
12
你得知道当时的风气。
明朝士大夫风气极盛,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气节,东林党都是以顶撞皇帝受廷杖为荣
,你说在舍身取义这种光宗耀祖的事情上,皇上怎能落后了?

不算

【在 d*c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就是壮烈的自杀。
: 纣王之后,没有哪个末代皇帝是战死的吧。打不动了被俘杀掉也算战死,抹脖子上吊不算
:
:
: 那时明朝已经无以为继了。
:
: 国库虚空很久了。
:

w***u
发帖数: 17713
13
皇权并不弱,崇祯任上杀了多少人?换了多少首辅?
皇权确实也是弱的,就因为朱重八搞的世袭制,把整个朱家当猪养,和外界接触不多,
仓促上任的皇帝也多,即使是专业太子,也没有好的训练,太远离百姓了。还有勋贵的
世袭也是把职业军人变成大地主,再多军费也是打水漂。外戚更是垃圾中的战斗机,穷
家乍富乍贵。太监就不说了,天生变态,有能力要坑皇帝,没能力也坑皇帝。皇权这边
的主力助力可以说非常的弱。文官虽然也很垃圾,能力局限于截搭题做得好,但还是可
以秒杀皇帝这边。
朱元璋的世袭制度一搞三百年,好在明朝节奏慢,出问题慢,皇帝世袭,铁匠世袭,连
乐籍都世袭。换到20世纪,毛重八一搞就被取消了。
a******8
发帖数: 1
14
明末穿越小说太多了、都是同情汉人明末悲催的命运、又对野蛮后金入主殖民很遗憾的
写手写的、大多是主人公要逆天改命的爽文。
希望星光能不落俗套、写出自己的风格意趣和深度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杭州有个地方叫茅家阜,就是为了纪念毛文龙,可被金庸明朝是不是最狗血的朝代?
皇太极的克星----魏忠贤方舟子是民族英雄
袁承焕死的一点不冤枉我眼中的的孙承宗和袁崇焕
到底谁是米国的袁崇焕?九千岁与东林党,谁在祸国?
王立军就是当代袁崇焕、千古奇冤啊薄熙来看来要和袁崇焕一个下场了
王立军就是当代袁崇焕、千古奇冤啊的帖子怎么给删了?如何看待辽,金,元,清和宋明民国的失败
明朝其实亡于三个人手上转载:逐一驳斥袁崇焕诬告毛文龙的罪证
成吉思汗是中国的民族英雄?历史真的有公义可言么?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袁崇焕话题: 皇太极话题: 皇帝话题: 崇祯话题: 满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