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2版 - 向科威特推销PLZ45自行火炮的军工人员写的博客文章!
相关主题
Algeria confirms PLZ45 acquisition我高炮连因为叠豆腐块炮衣浪费2分钟输掉演习
讨论一下155mm自行榴弹炮我军炊事车为做热饭提前进场 害部队暴露被全歼
为什么北约发展155MM我们也要发展155MM?京沪航战役纲要
刀郎写歌了中国有哪些军事手段可以反制“萨德”?
中俄联合军演,中方坦承管理有差距中国反隐身雷达即将亮相巴黎航展
小破猫:看了大作, 关于火炮射程有一个问题请教 (转载)巴黎航展中国蜘蛛网雷达秒杀美军同款
撒哈拉那畔的兄弟:中阿军事合作的今与昔79式火箭手榴弹(转载)
泼点冷水:我所知道的机床行业现状这是什么车?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科威特话题: 沙漠话题: 退弹话题: 战争话题: 没有
进入Military2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v**e
发帖数: 8422
1
我国向科威特推销PLZ45自行火炮的军工人员写的博客文章!(第4页有最新文章)
出自: http://www.fyjs.cn/ 作者: 军旗飞扬 2007-3-03
转自麦钟居士的BLOG
此文初看时还以为是普通的游记,结果看到后面才发现,居然是我国向科威特推销PLZ-
45自行火炮的军工人员写的!前面一截平淡无奇,但从中间开始就有意思了,非常值得
一观。没有耐心的朋友可直接从三楼开始阅读!
[attachment=243579]
文化沙漠与沙漠文化
帐篷里的“迪瓦尼亚”与婚礼
科威特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北角,东临波斯湾,北面与伊拉克、南面与沙特阿拉伯接壤
。国土面积是北京市的1.14倍,人口是北京市的1/6。纬度与浙江省相当,但气候属热
带沙漠性。
科威特是个“四无三有”的国家。无山脉、无河流、无湖泊、无森林,有的是沙漠、石
油和第纳尔。
科威特整个是个大沙漠,没有一条河流,没有一片森林,食用淡水都要进口。20世纪40
年代以前,科威特以游牧业渔业为主,后来发现了石油,科威特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11
%,傲居世界第四,天然气储量也占世界1.8%。科威特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是“小城堡
”,因此,人们把科威特称为“金色的小城堡”。1961年独立后,经济发展很快,特别
是石油价格飞涨的近几年,科威特简直富得流油,2005年人均GDP 2.28万美元。该国货
币第纳尔是我所见过的货币中价值最高的,一个第纳尔能兑换3.4美元。科威特是个高
福利国家,国民生活十分富裕,普通公民的住宅一般都有三四百平米,比我们国家的部
长们住房面积大多了。科威特没有铁路,但公路很发达,一环、二环……七环,但没有
一个收费站。
打开搜索引擎,输进“科威特”三个字,你可以找到许多有关科威特历史、政治、经济
的资料,但就是找不见有关科威特文化的内容。在科威特你也看不到剧院,找不见卡拉
OK等娱乐场所,对于外来的人们来说,科威特的文化生活简直就像他们的沙漠一样枯燥
单调。
科威特过去是个游牧民族,帐篷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家产。因此,科威特的文化处处都打
上了帐篷的烙印。
开车到郊外,马路边不时可以看到“CAMP”的路标,表示那里可通往帐篷区。科威特没
山没水,几乎没有什么旅游景点,遇到长假,科威特人纷纷外出度假。但平时的周末没
有多少地方可去,到郊外去露营就变成了最主要的去处。他们支起帐篷,开启发电机,
全家一起在帐篷里欢度周末。
科威特人还有一种习惯,喜欢在帐篷中举行“迪瓦尼亚”(Diwaniyah),邀请亲朋好友
聚集在帐篷里,摆龙门阵,侃大山,经常至凌晨2,3点。
沙漠中还有一些周末的儿童乐园,小朋友们驾驶着小小的沙漠车,在沙漠里兜风。有时
还举行骆驼比赛。
一次,应科威特朋友的邀请,乘坐私家游艇出海打鱼。晚上住宿在一个荒岛上,其实这
也不是什么荒岛,岛上虽没有高楼建筑,平时也不大有人,但岛上支满了帐篷,帐篷里
煤气炉、电烤箱、自来水、电视机和空调器等日用家具应有尽有,户户还备有发电机,
条件相当优越。晚上住上一宿,第二天就锁门走人,也不怕小偷光临。
帐篷婚礼是科威特的又一大景观。一到周末,近郊你可以看到一座座帐篷,这些帐篷都
是婚庆公司的财产,每座帐篷三四百平米,周边放置了许多沙发,平时空置着,一到举
行婚礼的晚上,它的视廓灯就亮了起来,把帐篷勾画得像旗帜,像船帆。
我有一次应科威特朋友的邀请,出席了他儿子的婚礼。帐篷里挤满了来宾,喇叭里播放
着欢快热烈的阿拉伯乐曲,新郎和家长站在一个略为高起的台子上,接受来宾的祝贺,
然后来宾们各自寻找自己的朋友扎堆聊天。旁边还有一个小帐篷,里面准备了丰盛的阿
拉伯自助晚餐,饱食之后,能歌善舞的阿拉伯青年们跳起了欢快的大刀舞,又唱又跳,
气氛相当热烈。
可是,等了好久怎么也见不到新娘,也看不见一位女宾,我挺奇怪,问同去的阿语翻译
,他们告诉我,这是科威特婚礼的一大特色。婚礼分两个场所举行,男宾女宾不聚首,
新郎新娘不见面。这是伊斯兰文化在婚礼上的一种反映。据说,一周以后,新娘才搬进
婆家居住。
2006-12-17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更多【论坛浏览】
相关评论
作者: 军旗飞扬 发布日期: 2007-3-03
印象科威特(2)
捕鱼捉蟹度周末
2000年--2003年,我每年都要去几次科威特,周末时间有过几次捕鱼捉蟹的经历。
科威特的海岸线总共才 210公里,都是波斯湾的海岸,却有着不同的地质,有的卵石铺
底,有的淤泥满池,也有的是黄金海岸。
在我们的住地附近,是科威特湾,这就是一段淤泥海岸,不知怎么被我们的人们发现,
淤泥中蛤蜊特别多,于是我们的工余时间,就成群结队的去海边拾蛤蜊。之所以说拾,
因为科威特人不爱吃蛤蜊,所以蛤蜊很多,有时一把抓下,可以有好几个,不一会就能
满载而归。回到营地,用水浸泡浸泡,令其吐出污泥,或红烧或煲汤,味道真挺鲜美。
一周两个休息日,实在挺难打发,有人又发现,在首都科威特城的海滨,常常可以看到
有人在抓螃蟹,而且中国人居多。于是抓螃蟹又成了我们的一项蛮好的休闲活动。
每到农历十五附近,潮水大起大落,退潮之后,皓月当空,我们每人带上一支手电、一
根鱼叉、一个带盖的塑料桶,慢慢地向海中走去。走到海水一米来深时,用手电往海底
一照,就能搜索到水底的螃蟹。平时横行霸道的螃蟹,如今一见灯光,个个都挺老实,
俯首帖耳,坐以待毙,只要你瞄准螃蟹,鱼叉一戳,拎出水面,往塑料桶里一放,接着
盖好盖子,一只螃蟹就成了你的囊中之物。运气好时,还能遇见形状酷似蒲扇尾巴像根
天线的蝙蝠鱼,同样会束手就擒。碰上螃蟹多时,个把小时,一人就能收获一桶。回到
住地,立马烹饪,那真是地道的起水鲜,一顿美餐,不亦乐乎!
2002年,应科威特某学院院长邀请,我们乘坐他的游艇出海上捕了一次鱼。
穆斯林国家都是星期四、星期五双休。星期三午饭之后,我们约好在码头相见。码头上
停泊着好多游艇。在科威特,家家有汽车,奔驰、宝马等高级轿车并不稀罕,而私家游
艇才是身份的象征。
我们协助院长往豪华游艇挺上装上了淡水、柴油与食品后就出发了。
烈日悬空,万里无云,风平浪静。不大一会,科威特城的剪影已经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
。小艇进入了大海深处,环顾四周,除了蓝天、海水与太阳就只有这条小艇,此时我们
才感到了大自然里人是多么的渺小。静听八方,除了操舵机的欢歌与人们的笑语,没有
了城市的喧闹,我们又感到难得的宁静。
我们都是第一次乘坐小游艇出海,主人邀我们尝尝驾驶小艇的滋味,于是我们轮流过了
一把瘾。
一叶扁舟,万顷碧波,天连水,水连天,海天一色,孤帆远影。一幅天成的水墨画,好
个美!美!美!
这里海风拂面,没有了沙漠里炙人的热浪;这里道路宽阔,没有了红绿灯、斑马线,你
可以纵横驰骋,不必为无照驾车遇见警察而提心吊胆;这里没有船只相会,或加速,或
减速,或左旋,或右转,大海游弋,挥洒自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那种感
觉,好个爽!爽!爽!
航行约一小时,院长的侄儿,一个身材魁梧的小伙子,向海中抛下一个铁钩,小艇沿着
渐开线在那里兜圈子,转啊转啊!终于拉上了一个铁笼,直径约2米,高约60公分,铁
笼有两个大口,安装了两个圆锥形的鱼笼,口部较大,向内越来越小,铁笼内预先放置
了一些鱼饵。贪吃的鱼儿钻进了鱼笼,进去容易,出来无门。主人上周在这里布下了十
几只铁笼,全部沉在海底,隐蔽性很好,海面上不留一点痕迹。三个一组,用尼龙绳连
在一起,找着一个,其他两只也就不在话下。
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起笼。铁笼被拉上甲板,笼里或多或少有各色各样的鱼类、螃蟹等
。主人很熟练地将价值较高的鱼类捡出,将劣等鱼类击死,放回笼中作为新的鱼饵,再
将铁笼抛进海里。
起鱼笼的工作,不费脑子挺费力,几十斤重的铁笼,拉上甲板,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我
们的两位教官与主人们一起欢快地工作,配合倒还默契。可是,今天的运气不太好,可
能是“没有赶上那一拨”,所有的笼子都捞起了一遍,但铁笼里鱼蟹都不多。
今天的第二项作业是钓鱼。游艇开到另一个地区,放慢了速度,每人发了根渔竿,抛向
船尾,人们守船待鱼,等待鱼儿愿者上钩。但钓鱼与笼鱼不同,它不费力气费功夫,转
悠了个把小时,每人也仅仅收获了两三条。
斜阳照耀水面,海面波光粼粼。我们的宿营地----一个孤岛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岛上没有建筑,但帐篷林立。来到院长家的帐篷,帐篷内设施齐全。开动发电机组,烤
几条刚捕的鲜鱼,煎几个荷包蛋,熬一锅鱼汤,就着阿拉伯大饼,美美地完成了一顿野
炊。
晚上九点多,天上繁星点点,海上一片漆黑,游艇向大海深处驶去,船行十几分钟,放
慢了速度,主人开始撒网,不大一会儿, 几百米的鱼网就部署在大海之中。这就是我
们海上捕鱼的第三种方式。
撒完渔网,回到岛上时,已经是深夜十一点,我们在帐篷的地毯上美美地睡了个好觉。
第二天红日高照的时候我们才起了床。吃完早饭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下海收网。一夜过
后,网上沾满了各式各样的鱼类,但最多的还是螃蟹。我们把渔网拉到岸边,开始清理
。从网上摘下鱼还不算太费劲,但摘螃蟹就别说有多麻烦了。你想每只蟹八只脚,两个
大钳子,身上腿上浑身都是刺,这些都是动物为保护自己而设计的利器,但它们没想到
,也正是这些利器害了它们自己,一旦粘上渔网,就和尼龙丝胡乱地搅在一起,越动越
缠,越缠越紧,根本就休想脱身。渔民们利用了螃蟹的这个弱点,自以为得计,可他们
也没有想到,这却给自己后续的工作带来了多大麻烦,一个腿一个腿地理,一根线一根
线地清,急不得,快不得,弄得不好还要被扎被刺,一点脾气也没有。折腾了两三个小
时,理好渔网,已经是午饭时间。饭后,打扫完帐篷。开始返航。
归途中第一站,还是昨天布放铁笼的地区。任务还是起铁笼,取猎物,放鱼饵,最后再
把铁笼投入海中。这次,我们的运气不错,收获颇多。其中还有一些比较名贵的鱼种,
如石斑鱼等。
三四点钟,我们满载而归,过了一次不寻常的周末,不亦乐乎。
我很纳闷,茫茫大海,怎么就能一下子找到了布下铁笼的海域?怎么一下子就找到了撒
下渔网的地区?怎么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个岛屿?原来这全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的功劳。大海航行靠它,寻找铁笼靠它,寻找渔网也靠它,每次布笼、撒网时,GPS记
下了它们的坐标,出航时就把这些坐标装定为目的地,驾驶员只要按照GPS所指出的方
向前进,GPS不断地提示小艇离目的地的距离,到达目的地时GPS又自动报告,一点弯路
不会走。真神了!
2006年12月26日星期二
作者: 军旗飞扬 发布日期: 2007-3-03
印象科威特(3)
沙漠小草—献给中国兵工的歌
去年最热的七、八月份,我们曾经在这个靶场打过炮。其时气温50多度,沙漠中的地表
温度达6-70度,酷日当空,就像一个大蒸笼。无垠的沙漠一片灰黄,寸草不长。偶尔我
们在沙漠中也能看到一些羊群,骆驼群。当时我真的很纳闷,不明白它们在这荒漠上寻
求什么?总之,在我的印象中,科威特的沙漠就是一片毫无生气的死寂的土地。
2001年3月,我又一次来到这片大沙漠,却完全改变了我的印象。远远的看去,大地抹
上了淡淡的绿妆,苍鹰在天空翱翔,燕子在低空盘旋,还有那嘀嘀不休的麻雀唧唧喳喳
。驾车在沙漠中行驶,你不时可以看见一个个晒太阳的蜥蜴,瞪大了双眼警惕地监视着
你的行动,当人们向它走近时,它们立马钻进地洞,消失得无影无踪。也有些笨头笨脑
的家伙来不及进洞,于是就跟人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它跑你追,不亦乐乎。掀开掩
体和废弃的装甲车辆潮湿的阴暗处,一群蝎子翘起了尾巴,张开了尾钳,张牙舞爪地仓
皇逃窜。当你坐在草地上休息时,还有瓢虫、蚂蚁等昆虫不时地光临。
沙漠中的最大的景观是驼群与羊群。春天到了,牧草青了,正是放牧的大好季节。蓝蓝
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骆驼跑。
阿拉伯的骆驼一色的单峰驼,对它的形象实在不敢恭维。高挑的个头,细长的脖子,便
便的大腹,四条柴火棍似的细腿,一摇三晃,简直大风能把它吹倒,根本无法与我们壮
实稳重俊美的双峰驼—沙漠之舟比美。但当它们扬起脖子的时候,远看俨然像一尊尊大
炮。好几次竟然把驼群误认为是炮阵地,害得我走了好多冤枉路。
在公路上遇见驼群,你更是一点脾气也没有。喇叭声声它充耳不闻,照样大摇大摆地踱
着四方步,一点礼貌也不懂,从不会主动给你让路。“反正汽车负全责,我谅你也不敢
把我咋的。”
驼群与羊群还经常是炮阵地、弹着区的不速之客。有一次炮阵地已经做好了开炮的准备
,马上就要开炮了,可是突然接到前方通知,目标区发现羊群,暂停射击。等啊等啊!
一直等到羊群全都挪出了弹着区,才又从新开始射击,一点招儿没有。但是炮阵地的驼
群则不一样,尽管炮声震耳欲聋,它们却无动于衷,照常悠哉游哉,胜似闲庭信步。看
到这大炮与骆驼和平共处的画面,我连忙摁下了快门,记录了这难得的镜头—战争与和
平。
我真的没有想到,原本以为毫无生气的沙漠,尽然还有这么一个生机勃勃的动物大世界
,毫无河流与水源的大沙漠,居然出现了片片绿洲。这里虽然没有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风
吹草低见牛羊的壮观景色,但就这些远看淡淡的绿色,近看稀疏的小草,足以令我们陶
醉与欣慰。没有经历过严冬,不知道春光的可爱。只有在沙漠中生活过的人,对于绿色
才能有这种强烈的渴求。因为在沙漠中,绿色就意味着生命、意味着生机、意味着希望。
沙漠因为有了野草才有了绿色,有了绿色才更有生气,更加美丽。在炮阵地上,成天与
野草为伴,常常深情地盯着它们,心中情不自禁地哼起了赵本山小品中唱的那首《小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看着这些小草,我又想起了天山深处阿拉沟两岸,那光秃秃山坡上的小草以及与小草为
伴的兵工战士。在这个绵延数百公里狭长而荒无人烟的山沟里,孤苦伶仃地座落着我们
的两个兵工厂。他们属乌鲁木齐市管辖,但汽车早晨8点从乌鲁木齐出发,下午四点才
能到达。他们都是乌鲁木齐户口,可多数职工和家属根本不知道乌鲁木齐是什么模样。
他们远离社会,远离城市,军品没有任务,民品毫无竞争力,企业在无情的市场经济中
苦苦挣扎,职工在蹉跎岁月中为祖国的国防建设饱受煎熬。想到这些,我奋笔写下了这
首赞歌献给沙漠小草,也献给伟大的中国兵工。
可怜的沙漠小草,没有乳汁滋润,长得又瘦又小。植根无垠沙海,默默无闻,无人知晓。
可爱的沙漠小草,不与牡丹争富贵,不与白杨比低高,不懂得自卑,也不懂得骄傲,甘
于清贫,从不自找烦恼。
可钦的沙漠小草,大风刮不到,烈日烤不焦,贫贱不能移,从不畏强暴。任凭风吹雨打
,容颜不改,青春不老。
可敬的沙漠小草,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你把一切献给了荒漠,但不期索
取,不图回报。
可歌的沙漠小草,大地与你同在,日月与你齐辉。沙漠因你而美丽,大自然为你而骄傲。
我爱沙漠小草,因为“小草精神”正是中国兵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写
照。
(2001年3月于科威特)
作者: 军旗飞扬 发布日期: 2007-3-03
[attachment=243589]
PLZ45一直是我国重点向外推销的先进武器系统,终于在科威特打开了突破口
[attachment=243590]
出口科威特的PLZ45正在装船
印象科威特(4)
沙漠之夜
科威特没有春夏秋冬,只有旱季雨季。雨季就是他们的春天,春天正是野营训练的黄金
季节。在155系统到达科威特后的第一个春天的实弹射击训练中,我们多次欣赏过沙漠
之夜的风情,也经历过沙尘暴和暴风雨的洗礼。
3月26日是实弹射击前合练的日子,一天下来,无功而返。原因很简单,训练中通讯不
畅。对于数字化的指挥系统来说,通讯无疑是它的生命线,通信不畅就意味着系统瘫痪
。明天就要实弹射击了,我们的心情万分焦急。
天黑了,科方的指战员撤走了,无垠的沙漠中只留下我们十几位查找故障的中国人。
沙漠的夜晚一片漆黑,万籁无声,静得出奇,只有星星在天上闪耀,也有少许的灯光在
远处眨眼,不时还有电光在天边闪烁。我们的技服人员谁也没有心思去欣赏这美丽的沙
漠夜色。他们忘记了一天的疲劳,忘记了饥饿,一心一意要把通讯问题尽快查个水落石
出,明天好给科方一个惊喜。
紧张的工作开始了,刘永红架设天线,岳峰开启发电机,小青打开汽车车灯为他们照明
。当侦察车摸黑开到了15KM之外时,侦察车与指挥车之间就开始了紧张的电台通信试验
。试电台,试天线,试通话,发数据,只见指挥车计算机面板上的信号灯闪闪烁烁,应
答声滴滴答答。他们试图尽快找出毛病,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总是一次次的失败。
时至9点,闪电越来越近,频率越来越高,雷声越来越响,风也渐渐地大起来。暴风雨
就要来临了,我十分担心高高的天线会招来雷击,于是连忙跳上了指挥车,命令刘永红
立即通知侦察车关机,撤收天线,停止通讯试验。说时迟,那时快,当人们跳出车厢,
跳上车顶,忙着卸天线,撤收发电机时,先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十级大风刮得人站
都站不住脚,旋风夹带着沙石,无情地抽打着人们的脸颊,生疼生疼。接着是大雨倾盆
,越下越猛,炸雷震耳欲聋。当年过半百的教官郑津生大校等人撤收完毕,回到车厢时
,个个都成了“落汤鸡”。
雨还在下,电还在闪,雷还在鸣,风还在吼。但指挥车车厢的密封性与隔音性能很好,
车内却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感觉。挤在指挥车里的几个人,虽然大雨湿透了衣衫,又饥
又饿又累,但心全都放在工作上,小刘寻思着通信故障,老郑想着明天的实弹射击,岳
峰在与阿文王翻译热烈地讨论着指挥系统软件的阿文化。
半个小时过去了,暴风雨过去了,沙尘暴也过去了。雨过天晴,星空更加灿烂,空气格
外清新,我们的心情分外兴奋,因为我们第一次经历了沙尘暴与暴风雨的双重洗礼。但
更令我们喜出忘外的是,雷暴雨净化了科威特的电磁环境,经过雷暴洗礼后的电台,未
经修理,工作完全恢复了正常,话传少有的清晰,数传100%成功。雷暴雨啊雷暴雨,我
们得好好地感谢你,因为你帮了我们好大一个忙,不是你的光临,恐怕今晚上半夜我们
是回不了驻地了。
滂沱大雨之后,沙漠又恢复了原有的寂静。大雨并没有在沙漠中留下更多的痕迹,只是
把沙漠中原有的乱七八糟的旧车辙统统犁平,平得像一张无边的白纸。白纸上,侦察车
、指挥车像两只硕大的画笔,在飞舞,在跳跃,在纵情地作画。侦察车在白纸上划出的
一道道鲜明的车辙,在指挥车明亮的车灯照耀下,就像是些飘动的丝带,那么的清新、
那么的美丽;又像是无尽的弹链,那么的雄伟,那么的壮观。啊!这就是中国兵工在科
威特大地上留下的永恒的足迹,这就是中国兵工用汗水绘就的新的丝绸之路.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作者: 军旗飞扬 发布日期: 2007-3-03
印象科威特(5)
沙漠里的美国大兵
自从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科威特就成了美军的基地之一,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这里
则成了联军进军伊拉克的桥头堡。在HOLIDAYINN宾馆里,美国大兵川流不息,但是大街
上却很少见到美国大兵的身影。在沙漠里的靶场里,在靶场的附近,却又是另一番景色
。这里不是能看到美国大兵的站岗,看到他们的兵营。有时我们的装甲车在野外试车,
美国大兵上前阻止,不让接近。有一次,我们的同志往靶场送饭,迷路后误入了美军驻
地,被盘问了好一阵子,才得以放行。、
在靶场上,常常可以遇见美军的车队,由M 1A2坦克,有155自行榴弹炮,美国军人有时
还到我们的炮阵地参观访问。每次来阵地检查安全的都是美国人。
2002年,有一次我来到了观察所,在这个小沙包上,就我们的侦察车和美国的战车同在
。这是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美国的布莱德利战车。
他们没有请我们上车参观,只在后门口向里望了望,从外观上看了看,两车相比,差距
甚大。我们的侦察车充其量就是个具有侦察功能的仪器车,而布莱德利却是个具有侦察
功能的战车,它装备有25mm “毒蛇”机关炮、陶式反坦克导弹,披挂了各种各样的附
加装甲,看起来块头挺大,貌似笨重,不像我们的侦察车那样秀气,但跑起来比我们快
,火力比我们强,防护比我们好,综合性能明显优于我们。
此外,还有两点使我颇感兴趣,一个是它的后门是跳板式的,液压收放,乘员上下车特
别方便;二是它的计算机监视器安装在战车的后壁上,打开车门时,车外的强光不会直
射到荧光屏,因此荧光屏亮度始终如一。
从这次粗略的参观,我联想到了我们设计的不足。侦察车的任务是要深入敌后或抵近战
场前沿的,多数情况下是在没有火力支援,单独执行任务,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火力与
防护,其生存能力是很值得怀疑的。一旦被敌人发现,怎么能有效的保存自己?因此我
想,侦察车需要具有一定的火力和防护能力。
[attachment=243581]
PL45系统的侦察车其实就是普通的装甲输送车加装光电侦察仪器而已
[attachment=243582]
当然无法跟美军冲杀在战场一线、直接跟敌军对抗的专用装甲侦察车相比
在这个观察所,还遇见了一位美国女兵,个头不高,头戴钢盔,身着戎装,挎上一支
M16自动步枪,英姿飒爽,不但人很秀气,而且举止大方,性格开朗。小王首先与她搭
上话,其他小伙子和女同胞逐渐地把她围了起来,你问这,他问那,一问一答,有说有
笑,相当融洽。
她是位刚刚毕业不久的阿语专业学生,应征入伍,在科威特的美军里当翻译,合同第二
年到期,期满就可以退役。她对军事技术外行,军事机密方面的问题大家又都回避,因
此,谈话的主体只能是一些极普通极一般的问题。怎么当兵的?习惯不习惯军旅生活?
想不想家?女兵在沙漠里生活的感受等等。
这次谈话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美军的军装,特别是军装上的口袋。女兵介绍他身上的大
小口袋大约有十几个。一会儿她从一个口袋掏出了英阿字典,一会儿从上面的小口袋中
掏出了指南针,一会儿又掏出了一叠卫生纸。军装成了士兵们的大仓库,生活用品、军
需物资应有尽有。我问她,GPS如今很普及了,你们为啥还佩戴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她
告诉我,战车上都装备了GPS,但个人不是都有,因为那东西需要电池,没有了电池,
就是个废物。而指南针既轻便又便宜,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能使用。真没想到,几千年
前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在信息化时代的战场上也还大有用武之地。
美国的这位女兵,大概不会预见到,就在第二年的三月布什发动了入侵伊拉克的战争,
他还会按合同规定,如期地回到自己母亲的身边吗?
就在这个靶场,还曾经发生过一起轰动世界的训练事故。
2001年3月12日美军正在这里进行投弹训练,一架从杜鲁门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美国F/A-
18大黄蜂攻击机,向靶场投下了一枚500磅炸弹,没有飞向落弹区,却命中了正在指挥
投弹的指挥车,造成了车毁人亡的大惨案,5名美军官兵与一名新西兰少校死亡、多人
受伤。
3月26日我随前观车来到观察所观察炸点。观察所编号OP9。距离挨炸的美国空军观察
所OP0仅仅1.5公里。利用射击间隙,我们驱车来到OP0,参观了挨炸的现场。这里也是
一个海拔几十米的沙丘,沙丘上只有一个不高的塔架,其它什么也没有,每次空军打靶
都把指挥所设在这里。炸毁的指挥车已经被拉走,只看到了散热器和其它零星部件的残
骸,且多数已被黄沙淹没,根本看不出这里曾是两周前的爆炸现场。
其实OP0观察所离落弹区有二,三公里,正常情况下是十分安全的。我们在这里多次打
靶,几乎走遍了所有的观察所的山包,除了有些水泥制的掩体外,从来没有见过这里还
有什么防空洞,连堑壕都没有。回国后见到有些报纸报道,说得有鼻子有眼,什么人们
从防空洞爬出来云云,其实这都是记者们凭空杜撰出来的,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在观察所,我们的唐教官还告诉我,2000年11月中旬,155炮也在这里打靶,我们的
前观车与联军指挥车也同在OP0高地,指挥车上有美国大兵、新西兰少校,有男有女。
年轻的唐教官曾与他们友好地交谈过,并一起照了相,这些照片唐教官至今还保留着。
唐教官希望这次殉职的不要是他的这几位朋友,但恐怕这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
美军这次事故的原因,就是他们错把观察所的坐标当成了目标参数,装到了炸弹上,结
果长了眼睛的炸弹,六亲不认,直捣黄龙。这样的误伤自己的事故,无论是平时训练,
无论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战争,都是屡见不鲜。英国的旋风战斗机被“爱国者”击
落,“爱国者”导弹阵地又被F-16摧毁。
联军这些误炸事件提醒我们,越是现代化数字化的高技术装备,越要高度重视安全,切
不可麻痹大意,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酿成重大灾难。
作者: 军旗飞扬 发布日期: 2007-3-03
印象科威特(6)
国耻难忘
科威特是个很小的国家,南北不到二百公里,东西更窄,境内既无高山,也无河流,一
马平川,没有任何天然屏障。与伊拉克和沙特的边界,只能以铁丝网为界,是一个典型
的有国无防的国家。机械化部队一天就可以横扫全境。
生活富足的的科威特人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然而,过去的十多年间,战争却偏偏三次
降临在他们的头上。
1990年8月2日凌晨一点,萨达姆命令十几万伊拉克大军,悍然对科威特发动突然袭击,
下午四点攻占王宫,一天之内迅速占领科威特,科威特人有的在战争中丧生,有的当了
俘虏,来得及逃的则流亡沙特,包括他们的政府。
这是科威特自独立以来第一次遭受外来侵略,使科威特人民饱受了亡国之苦,不但给科
威特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而且使科威特蒙受了奇耻大辱,科威特人至今耿耿于
怀,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外交场合,科威特朋友经常向我们提及战争赔偿和战俘问题,希
望中国在联合国支持他们的这个诉求。
经过战后十年的恢复,科威特政府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当我们 2000年来到科威特时
,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任何战争痕迹了。
科威特有一个最大的岛屿叫菲莱克岛,在伊拉克入侵时和后来的海湾战争中,这里都曾
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岛上居民多数都已迁往大陆。至今这里仍然能看到残垣断壁,以及
建筑物上无数大大小小的弹孔。这不是科威特没有力量医治战争创伤,而是故意保留的
战争遗迹博物馆,现在已对外开放,供国人参观,目的是把他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让人们永远不忘国耻。
为了让世世代代记住这一耻辱,科威特政府还将8月2日定为全国的国耻日。
2000年7月,我们为其开办的第一期培训班结业了。科威特军方特地将结业典礼安排在8
月2日,其目的十分明显,就是为了纪念这个国耻日。一个小小的培训班结业典礼,规
格之高,仪式之隆重,实属空前。
8月是科威特最炎热的季节,这天气温52度。观礼台在一个不高的小土台上,台上搭
了一个好大的帐蓬,观礼台正前方50 米处是炮阵地,7门中国造自行炮昂首挺立在那里
。观礼台的左侧是系统其他装备的展区。在观礼台上空高高飘扬着中国与科威特两国的
国旗。
十点半,两架直升机徐徐降落在观礼台旁,科威特副首相兼国防大臣、总参谋长等在我
驻科大使与武官的陪同下走上了观礼台。科威特国防部、陆海空三军的高级将领以及英
美两国驻科军事顾问也都出席了这天的结业典礼。
这次打炮,是我自行炮运抵科威特后的第一次实弹射击,也是由科威特人自己指挥与操
作的第一次实弹射击,中科双方对此都很重视,事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11点半,射击表演正式开始,第一个科目全连齐射,只听得七门炮一声齐响,七发底凹
弹一齐飞向了一号目标,不一会前方传来了好消息,七发弹几乎同时命中目标区,弹者
密集。
接着进行第二科目,全连向二号目标转移等速射,效果也很不错。七发弹依次发射,又
依次落地爆炸。
表演的最后一个科目是直瞄射击,七门炮分别瞄准正前方1000多米的七个柴油桶依次直
接射击,其中2门炮命中,火光熊熊,浓烟冲天,蔚为壮观。观礼台上响起了热烈的掌
声。
[attachment=243586]
[attachment=243587]
表演结束后,举行了结业典礼,科炮兵司令与集团公司代表分别在典礼上讲了话。副
首相与总参谋长给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并接见了中国专家。
此次实弹演习的成功,轰动了科威特,轰动了阿拉伯世界。第二天科威特各大报纸都
整版整版地报道了这一消息,大幅大幅的照片刊登在显著的版面,纷纷赞扬中国火炮精
度好,它必将大大提高科军的战斗力。
国耻之日的炮声,告诫科威特人民牢记家仇,莫忘国耻;国耻之日的炮声,警告侵略者
,解放了的科威特,将给于一切侵略者以迎头痛击。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作者: 军旗飞扬 发布日期: 2007-3-03
印象科威特(7)
感受战争
2003年对于世界、对于中国、对于我个人各有一件大事,令人刻骨铭心不能忘怀。3月
20日世界发生了伊拉克战争,一个主权国家被外来者以莫须有的罪名用武力所推翻;4
月份中国爆发前所未有的“非典”,人们处于惶恐之中。10月11日我遭于重大车祸,重
伤住院,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原本计划3月份去科威特执行公务,签证、机票都已办妥,就是由于伊拉克战争,打乱
了计划,后来又由于“非典”,行期一推再推,直到战后3个月我才又旧地重游。在与
代表处、专家组的接触当中,我也间接地感受了这次伊拉克战争。
紧张备战
这次战争,由于土耳其方面的原因,科威特变成了联军进攻伊拉克的唯一陆上通道。波
斯湾则是最主要的海上进攻通道。二月末三月初。战争的阴影笼罩着科威特,局势越来
越紧张,但战争究竟何时爆发?战争将如何发展?战场会不会扩展到科威特?媒体上有
许多猜测,但谁也没有准。战争一触即发,各国纷纷从科威特撤离侨民,科威特人心惶
惶。战前的气氛比战争爆发之后更加紧张。
由于工作的需要,即使在战争的情况下,我们的代表处、专家组也是不能撤离科威特的
,需要与科威特同舟共济。于是在大使馆的指导下,他们在坚持日常工作的同时,一方
面进行思想动员,动员大家准备接受战争的考验,一方面积极进行备战。他们先疏散了
代表处的家属、专家组的老弱,再将留下人员编成若干行动小组,制定了撤退计划;他
们在沙特边境租用了第二驻地,准备战争爆发前先撤往这里,如果形势危急,则准备由
此撤往沙特,这里离沙特仅有十分钟的车程。为了应付战时可能发生的一切,他们储备
了充足的淡水、汽油和食品。为了防止毒气弹的袭击,他们每人配发了防毒面具,进行
了防毒训练和演习。反正一切从最坏的可能出发、准备,备战工作紧张而有秩序。
坐在海边数导弹
在战争爆发的前两天,我们专家组与代表处迁居到了临时驻地,这里在科威特的最南端
,远离了伊拉克,远离了城市,远离了军事目标,相对比较安全。我们的专家组,每天
得坐一个半小时的汽车去上班,但一回到这里,就感到了少有的轻松与安全。
临时住地就在波斯湾的海边。东望波斯湾还是那样浩淼,但不再宁静,海面上战船密布
,海空中战鹰翱翔。美军从海上向伊拉克发起的攻击多半是从这里发起的。从海上发射
的巡航导弹,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每天都有许多批次从他们的头顶上呼啸而过。
几天之后,他们就逐渐掌握了规律,每次攻击都是先导弹袭击,接着飞机起飞。
我们的同志们,过去从来没见过巡航导弹,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回事,这次他们都过足了
一次参观巡航导弹飞行的瘾。
其实,巡航导弹就是一架小型的无人驾驶飞机,它没有飞机那么大的推力,也不像飞机
那样飞得高、飞得快,;它也不像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导弹火箭那样有一个好大好漂
亮的尾焰。它一般是低空低速飞行,火光不大动静大,声音很刺耳。
每天晚上,数导弹成了他们的一个固定节目,一听到导弹的动静,大家就往外跑,坐在
海边,悠闲自在、一发一发地数着导弹。最多的一次数了47枚。等到这一拨打完,他们
又赶忙跑回宿舍看电视,电视上报道的导弹数目竟然和他们数的完全一样。敢情战地记
者们也在那里数导弹呢。他们说,这种感觉好刺激、好享受嗷!
检阅美英大兵
3月20日开战之后,专家组的工作照旧。他们每天驱车150公里到兵营上班,新兵培训照
常进行,为了保证我们的装备上了前线后少出故障,减少到前线维修的次数,代表处强
调必须加强平时的检查保养,因此此时的技术服务工作比平时更紧张。
战争爆发前,就有一个炮连到科伊边境战备值班,为了服务到第一线,战争期间我们的
技服人员先后十余次上了科伊边境。
科威特是美英联军进攻伊拉克的桥头堡,大量的美英陆军,包括机步3师等都是从这里
进入伊拉克的,因此科威特北部成了军事禁区。从专家组工作的单位到伊科边境不过几
十公里远,但检查站就有好几处,检查十分严格,没有特别通行证绝不可能接近边境。
我们的技服人员都是在科方军人的带领下才得以畅通无阻。
通往伊科边境的公路上车满为患,民用车辆几乎已不见踪影,整个马路上都是军车,绿
色的是美军,黄色的是英军,营垒分明。M1A2、挑战者主战坦克,布莱德利、沙漠武士
步兵战车,牵引炮、自行炮、火箭炮,轮式的、履带的装甲运兵车,侦察车、指挥车、
导弹发射车、抢救车、救护车各式各样应有尽有。不时还能见到一队队运油的油罐车,
运载后勤物资的军用大卡车。车上的大兵,个个全副武装,荷枪实弹,警惕地扫视着前
方。有时车辆抛锚了,后边的长龙马上停止前进,修理人员躺在车地下紧急修理,随车
的大兵分立于车辆的两侧,端着自动步枪,背靠背地警戒各自的前方。
马路上马达轰隆,车轮滚滚,马路旁有美英两军的宿营地,挖战壕,筑掩体,有的正在
紧张地进行着军事演习。天空中还有吊着罕马车的直升机在盘旋,甚至有的直升机故意
向我们乘坐的白色陆地巡洋舰俯冲寻开心。
每去一次边境,就是一次阅兵,真过瘾。如果军事爱好者们也能来此走一趟,管保他大
饱眼福,美不胜收。
这里的边境无战事
小马和小陆,两次到达科伊边境的前观站,执行安装毒剂报警器的任务,我们的侦察车
就执勤在这个边境线上。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科伊两国各自的铁丝网静静地躺在
那里,铁丝网之间原本是无人区。现在只见美英联军的坦克车辆从若干个打开的缺口源
源不断地冲进伊拉克。
未到边境之前,心里颇有点忐忑不安,一到实地倒也踏实了。这里的边境无战事,既看
不到伊拉克人的踪影,也看不到伊拉克的军事设施,更听不到枪声炮声,见到的只是从
巴士拉方向飘来的油井着火的浓浓黑烟。
(2003-9-9于科威特)
作者: 军旗飞扬 发布日期: 2007-3-03
印象科威特(8)
与科威特风雨同舟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我们的专家组,越是在战争时刻,越不能离开科威特,这就决定
了他们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必须与科威特风雨同舟。
生死考验
战后来到科威特,我最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大家是如何面对战争的?害怕不害怕,紧张
不紧张,想不想家?他们的回答各式各样,但都是一样的轻松。
其实,对于这些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第一次面临现实的战争,而且是现代化、
信息化的战争,谁的心情还能那么轻松?海湾战争中美国大兵们关于战争综合症的自述
,菲莱克岛上弹洞前村壁的战争遗迹,野营路上大道两旁一堆堆的大炮战车的残骸,这
些耳闻目睹,早已给这些在科威特生活过的人们,活生生地勾画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今天,战车滚滚,硝烟弥漫,飞机轰鸣,警报声不绝于耳,来袭导弹的爆炸声撕心裂
肺。过去在电影电视里看到过的场面,今天却身临其境,还轻松得起来吗?
人们常用炮弹不长眼睛来形容战场上的不测,其实长了眼睛的炮弹更加危险,它专找战
略目标攻击。我们专家组工作单位的附近,就曾经拦截过一发导弹。在这次战争期间,
共有20多枚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光顾过科威特,“爱国者”目前还达不到100%的拦截概
率,有一枚竟然在科威特最大的超市附近爆炸。因此,这期间,上班就意味着危险,去
不去就是对每个人的考验。
人非圣贤,战争阴影笼罩之下,谁能不想念祖国,思念亲人。但更多的还是远在万里之
外的亲人对他们的挂牵,妈妈不放心刚出校门的儿子,妻子担心老公的安全。越洋电话
成了他们沟通和交流情感的唯一渠道,绵绵的思念在其间倾诉,无尽的相思在其间奔流
。有的一打就是个把小时,有的一个月花去的电话费超过了2000元。多数的电话是亲人
的问候与嘱咐,也有哭着喊着要求亲人回国的。这些对于我们技服人员来说,哪次不是
情感的考验?
我们的代表处、专家组三十多人,来自全国十多个单位,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有男有
女,有老有少,有军人、有工人、有教授、有工程师,有退休的老专家与资深记者,还
有自由职业者,他们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各异,管理好这个团队的难度平时就是够
大的。可是在战争状态下,为了祖国荣誉,在异国他乡,他们却变得异常的团结,他们
坚守岗位,坚持工作,与科威特人民同舟共济、并肩战斗,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出色
地完成了祖国人民交给的任务。
战斗堡垒党支部
专家组成立的第二年,考虑到组里党员比较多,代表处总代表杨小青同志就向大使馆经
参处报告,建议建立专家组临时党支部。这个少有的境外党支部,不忘党的宗旨,平时
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上党课,请国内来的同志讲三个代表,讲十六大精神,在工作中
发挥了积极的保证作用。尤其在这次战争中,支委会团结党员与群众,党员发挥先进模
范作用,这个党支部成了名副其实的战斗堡垒。支部书记李忠义,在国内,就是某兵工
厂分厂的党支部书记,年近花甲,率先垂范,沉着冷静,发挥了一个老党员的模范作用
。副书记张海涛,南京炮兵学院教授,春节在国内休假,当战争迫在眉急的时刻,听到
了科威特专家组的召唤,他与其他两位年轻的党员同事,义无反顾地向战争走来,于战
争爆发前赶到了科威特,展现了中国军人赴汤蹈火、无私无畏的精神风采。
书记上前线
正当战争一触即发,各国使馆纷纷撤退侨民之时,公司李勋书记和技术服务处刘云素处
长带着祖国人民的重托和关怀,来到了科威特。
李书记此前的一次血检中,有两项与某种可怕的疾病有关的指标异常,可是还没有等查
出结果,他就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征程。刘云素是位女处长,她的孩子正处在学习的关键
时期,国内的“非典”已经有了流行的苗头,此时的家庭多么需要这样的女主人?然而
她把其他同志劝留在国内,自己却随同李书记一起欣然向战争走去。
李书记、刘处长的来到,在科威特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在科威特朋友心目中,为公司
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国际大公司的良好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讲信誉重情义的高尚的民
族风范。他们的来到,在我们队伍内部更是起到了稳定军心的重要作用。他们带来的祖
国的期望,党和人民的关怀,使大家感到温暖,倍受鼓舞,大大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决心
。正如小马、大张师傅所说的,李书记、刘处长从国内专程赶来和我们同甘共苦,我们
还有什么可怕的?
李书记和刘处长与专家组大家一起,度过了这个十分难得又十分难忘的战斗岁月。
团结战斗的代表处
公司代表处,就相当于公司派驻科威特的“大使馆”,它是公司在科威特的全权代表。
代表处总代表原军,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共产党员,刚做过椎间盘手术,没好利索
,为了祖国的外贸事业,他顾不得系统的治疗和康复,便带病走马上任。上任刚刚一年
,就遇上了这场战争。既要在战争环境下坚持工作,又要保证三十多人的人身绝对安全
,对于这位年轻的干部来说,这副担子实在是太重太重了。这位高大魁梧的山西汉子,
镇定机敏,在使馆的领导下,与代表处的同志们一起,紧紧依靠专家组临时党支部,一
方面积极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大家的情绪,另一方面,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备战工作
。李书记来到之后,在书记的指挥下,他们更加大胆积极,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组织
技服人员学习防弹衣、防毒面具的使用方法,备足食品、汽油和水,制定撤离路线和计
划,选定更安全的临时住地,……。
就在开战后的第三天,科伊边境值班的155火炮需要我们的技服人员去边境服务,这里
离战场仅一步之遥,巴士拉油井的浓烟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去边境犹如上前线,这意味
着什么显而易见。李勋书记、原军总代表义无反顾,带头踏上了去边境的征程。榜样的
力量是无形的,更是无穷的。此后的十几次去边境服务,无需再动员,没有一人胆怯,
没有一人退缩。
前往边境服务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变换,但一成不变的单位是公司代表处,每次去
边境都是由代表处人驾车、带队,这已经是条不成文的规定。年轻的共产党员贺长涛经
理,代表处分工他对口联系专家组,专家组的业务就是他的本职工作。平时的野营打靶
,他是一次不拉,有时一打一两个月,天天披星而出,戴月而归,非常劳累,打一次靶
下来能掉好几斤肉。但这位曾经的解放军军官,保持着解放军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任
劳任怨,从不叫苦。有一次,为了处理意外的炮弹留膛事故,他与专家组的教官和工程
师一起,苦战5,6天,通宵达旦,绞尽脑汁,最后安全地退出了炮弹,受到了科方的好
评。这次去边境,他更是当仁不让,先后去了7次,是去边境次数最多的人。
战争对于人们来说,确实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战争是人们
心灵的净化剂,增强团结的胶粘剂,助人成长的催熟剂,来到这群战友当中,我的思想
也得到了升华,我羡慕这些经历过战争洗礼的朋友,我敬佩他们崇高的意志和情操,他
们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不愧是当代中国兵工的优秀代表。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患难之交见真情。由于他们在战争中的优秀表现,赢得了科
威特政府与军方的赞许,为增强中科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6-3-18)
作者: 军旗飞扬 发布日期: 2007-3-03
印象科威特(9)
沙漠里的春节
春节时期不冷不热,正是科威特部队野营打靶的黄金季节,几乎每年的春节都是这样。
2002年马年春节到了,考虑杨小青总代表刚刚离任回国,原军则刚刚走马上任,我想我
应该帮帮他们,于是主动提出,春节期间去科威特,协助代表处和专家组组织好这次野
营训练的技术服务工作。这样我就在沙漠里度过了一个蛮有意义的春节。
难忘今宵
2月11日,农历大年三十,中华大地已经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气氛中。但我们这里则是野
营训练的第一天,早晨天不亮起床,麻麻亮,技服队伍就踏上了征尘。
由于今天是除夕,科方尊重中国人民的风俗习惯,给我们放了半天假。
下午3点,也就是北京时间晚8点,全体技服人员欢聚一堂,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同欣赏一
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只有此时,远离祖国的人们,似乎忘记了身在异邦,仿佛已飞
回了祖国,就坐在亲人们的身旁,尽享天伦之乐。他们一边看节目,一边嗑瓜子,与银
屏一起开怀,与舞台共同欢乐,完全沉浸在春节大联欢的节日气氛之中
中国人,特别是北方人有个风俗,谁家过年不包顿饺子。在国外的人们也不例外,晚会
还没有结束,大伙齐上阵,七手八脚,一会儿饺子包完了。北京时间晚上12点整,也就
是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的会餐开始了。啊!好丰盛的菜肴呀!小刘厨师真是拿出
了浑身解数,代办处从大使馆弄来了久违的白酒,醇香扑鼻,实在诱人!大伙举杯祝贺
,开怀畅饮,一年的辛勤,一年的寂寞,此时都已抛到九霄云外。唯独那割不断的情思
,理还乱的牵挂永远在拨动着人们的心弦,特别是相隔千里,特别是在这团圆佳节,
电话铃响了,顾总给大家拜年来啦,亲人们电话拜年来啦!钟声、鼓声、电话声,酒声
、杯声、祝福声融合成一首新春交响曲,似大海奔腾,震撼着人们的心扉,像行云流水
,滋润着游子们的心田。大家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祖国啊!儿
女们祝您繁荣昌盛,亲人啊!衷心祝你们万事如意,马年吉祥!
战斗的年初一
2月12日大年初一。从早晨6点半出发,到晚上9点10分回来,在沙漠中争整整战斗了一
天。
昨天狂风大作,晚上又刮了整整一夜,可是天一明,风停了,下了点小雨,白天风和日
丽,晚上月明星稀,不热不凉,特别宜人。这大概是大自然对中国人的特别恩赐。
一早来到营地,正是北京时间中午12点半,技服人员首先想到的是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
向祖国人民拜年。他们在无垠的荒漠中,聚集在155炮前,齐声高呼祝全国人民幸福安
康,祝祖国繁荣富强!
今天是野营训练的第二天,主要科目占领阵地,展开作业,转移阵地,夜间训练,技术
保障的事儿着实不少。一台炮车发动机乏力,清洗了柴油滤;指挥车GPS锁星失败,更
换了主板,……。
傍晚时分,部队向夜训阵地转移,夕阳在黑色的大地与蔚蓝的天空之间重重地抹上了一
道红色,霞光四射,无垠的大漠中,一列机械化的自行炮分队,正轰轰隆隆地向夕阳驶
去,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图画。
天完全黑了,部队进行夜间行军训练,实行闭灯驾驶,所有大灯全部关闭,前方一片漆
黑,只有示廓灯像萤火虫在眨眼,在游动。此时接到通知,有一台炮车由于操作方面的
原因,烧了主离合器,抛锚在途中。哈一机厂的同志摸黑进行了一次夜间用抢救车拖救
自行炮的实战训练。
今宵星光灿烂,靶场炮声隆隆。科威特与美军的许多部队都在这里进行夜间训练。
落弹区上空,一组组美军的照明弹像大红灯笼高挂天边,徐徐下落;一枚枚俄罗斯生产
的斯迈奇火箭似流星奔月,有节奏的唆唆声打破了沙漠的寂静,一道道美丽的羽焰把漆
黑的沙漠夜空绘制成了一幅亮丽的油画。
对于多年从事兵器科技工作的我来说,看到见到这样的场面,实在是一次难得的享受。
笑 傲 沙 尘暴
2月13日 大年初二的天气特坏。刮起了八级大风,黄沙漫天,天地昏黄,能见度很低。
狂风呼呼像来自北方野狼的嗥叫,挟带着砂石,肆掠地抽打着人们的脸庞,就像机械加
工的喷丸工艺,既让人睁不开眼,又让你生疼生疼。
科威特人早已习惯了这种天气,有一套防风的装具。有一种军帽就是防风帽,上有防风
镜,拉下来可以把脸和脖子全都罩住。老百姓也一样,你知道为什么阿拉伯妇女全身上
下都包得严严的,只留一双眼睛露着?原来这是防风沙的需要。你知道为什么阿拉伯男
人个个都有一块很大很大的头巾?原来这也是防风沙的需要。
可我们的技服人员却毫无这方面的准备,穿着普通的工作服,有的连帽子都没有,在沙
尘暴里一天下来,头发里、眼里、鼻孔里、嘴里、耳朵里、衣兜里到处都是沙,人人都
变成了一个沙人。
今天不但风大沙多,而且风风雨雨,变化无常。动不动下一点点黄雨,把雪白的切诺基
抹上了一层沙漠黄。一会儿,大风又把它吹干,再把这层黄沙慢慢吹落,还了汽车本来
的清白。大风夹雨把沙漠上原有的车辙全都犁平,车过之后留下了清新可辨的新车辙,
然而不一会大风又把它一次次地吹平。
就在这样恶劣的天气,科威特的炮兵在训练,我们的技服人员在工作。在炮阵地上,你
可以看到管怀建教官、陈志勇工程师有时顶着风沙,缩着脖子,低着脑袋,摇摇晃晃,
有时则背着风,退着走,在各炮与指挥车之间艰难地来回奔波。更值得一提的是,昨天
由于科方驾驶失误而烧坏的主离合器,今天必须修复,以保证明天的实弹射击。于是,
哈一机厂的王喜武、孙继武、李言平在组长李忠义的带领下,在八级大风中,在空旷的
沙漠里,无遮无盖,露天作业,整整战斗了4个半小时,吊出变速箱,换上主离合器,
再装上变速箱,水顾不上喝,干粮顾不上吃,马不停蹄,连续奋战,展现了中国兵工忘
我工作的精神风貌,实在令人钦佩。
大年初二,我们就是这样在野外工作了13个小时,经受了一次沙尘暴的战斗洗礼。
后来我写下了小诗一首《沙 尘 暴》
风疾石乱颠, 平沙入昏天, 车在风中摇, 行人舞翩跹, 风啸似狼嚎, 雷鸣复闪电. 大雨
潇潇下, 犁平万顷田. 黄沙随雨去, 沙去真金见. 莫道鬓已秋, 晚晴色更艳.
开门大吉
2月14日 大年初三,昨晚下了一场大雨,雨过天晴,空气分外清新,天空分外湛蓝,我
们迎来了又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汽车在沙漠中飞驰,却也看不到滚滚的扬尘,留下
的只是那清新的车辙。我们尽情地享受着这大自然的恩赐。
科方通知,今天6点到达阵地,7点开炮,上午有重要参观。于是,我们5点10分就抹黑
出发,6点准时到达。7点50分才打出了第一发炮弹。
10点半左右,两架直升机先后掠空而过,飞向了落弹区附近的观礼台,根据经验我判断
,今天来参观的肯定是总参谋长、国防大臣以上的大官。果然不错,前观报告,第一副
首相兼外交大臣萨巴赫亲王参观实弹射击。11点表演射击开始,科目是急速射,一发齐
射后,各炮自主射击,谁准备好了谁打,不必再下命令。4门齐发,不大一会儿,16发
炮弹,一起倾泻到了落弹区。紧接着,其他部队的火箭弹、炮弹齐发,落弹区上空烟雾
弥漫,爆炸声震耳欲聋,热闹非凡。11点半,观礼人员撤离,汇报表演圆满结束。
这是此次打靶的第一炮,也是这年的第一炮,一炮打响,开门大吉。
大红灯笼高高挂
2月15日 大年初四,伊斯兰的礼拜日,上午休息半天,下午4点半出发,进行夜间射击
训练。7点整打出第一发照明弹,9:47射击完毕。我们回到驻地已经11:10。
我们的照明弹射击顺利结束。但与初一晚上看到的美军的照明弹相比,有两点差距。一
是美军的光度比较均匀平稳,燃烧时间比较长,都在两分钟以上,且燃烧时间也比较一
致,而我们的照明弹照度虽然很亮,但烛光闪动,燃烧时间有长有短,有的落地还在燃
烧,不太好掌握。二是美军照明弹平稳下降,落速较慢,像大红灯笼稳稳地挂在天空。
而我们的落速则比较快。一个连齐射,很难抓拍到如右图所示的场景。
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了前观站,向四周望去,可以看到沙漠中的一个个白点,走进一
瞧,原来是一个个照明弹的降落伞。我驾着四轮驱动的切洛基,不大一会儿,收获了好
几个洁白的降落伞,有中国造的,也有美军的,我将美军的降落伞,送给了生产照明弹
的厂家,供他们对比分析。我也收藏了一具,留作纪念。
破五的鞭炮
2月16日大年初五,实弹射击的第三天。
下午4:35结束了实弹射击。两门装有高射机枪的炮车,驶往机枪射击区进行机枪打靶
训练。
到达目的地已是黄昏,在落日的余晖中,在绚丽的晚霞里,机枪纵情地喷吐着骄人的火
舌,赛过了节日的礼花,它那既有节奏而又清脆嘹亮的嗒嗒声,赛过了“破五”的鞭炮
。战士们个个喜笑颜开,好好地过了把瘾。我用录像机记录下了这一精彩的场面,当场
我回放了其中的一段,科军士兵特感兴趣,要我给他们复制一盘。
不寐的沙漠之夜
2月17日 今晚是第二次夜间训练,与美军协同进行。科军为美国坦克兵照明,训练结束
后,美军向科军表示感谢,并称赞中国的照明弹很好,比美军的亮度高,下次还希望用
中国的照明弹。科方受宠若惊,情绪倍增。
夜训凌晨1点结束,科军就地露营。我们技术服务人员没有露宿的设备,只能回到驻地
休息,而在前观站服务的同志离驻地很远,第二天一早又的训练,因此他们只能在沙漠
里却度过了一个难眠的沙漠之夜。
白天气温20多度,可后半夜下起了小雨,气温在10度以下。漆黑的夜空,万籁无声,伸
手不见五指,五个人挤在一台越野吉普中,坐也不是,躺又不能,关了车窗憋得荒,打
开窗户又冷得荒。
这已是他们在沙漠中工作的第八天,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本来就已经很疲劳了。而今天
又起得特别早,此时他们在沙漠中已经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又困又累,又饥又寒,
困难可想而知。
这五位同志来自五个单位,有军官,有翻译,有工程师,也有工人,王岩同志既是领队
,又是司机,他们不言苦,不叫累,团结互助,充满革命乐观主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共同迎来了沙漠的曙光。
翻译杨达聪,上海人,性格开朗。头一回参加打靶,而且头一回在前观站工作。有一发
炮弹在离他们观察站约六七百米处爆炸,把他吓了一大跳。他问卞教官炸点离他们有多
远?卞教官告诉他大约1000米,他不信。后来他深有感触地说:“一没有想到北方公司
的工作还这么辛苦,二没有想到我们的工作岗位离危险如此之近。不过,人生能有这么
一次阅历也是很难得的。”
银 龙 戏 水
2月18日是实弹射击的最后一天,主要科目是底抛发烟弹试验,
底抛发烟弹与普通的烟幕弹不一样,它不是落地爆炸发烟,形成烟幕。二是炮弹在空中
开仓,将发烟具从弹底跑出,多个发烟具落地形成烟幕。
这次是底抛发烟弹第一次在科威特试验,射击指挥软件还没有经过实弹射击的检验。张
海涛教官事前发现,射表与计算机软件都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打好底抛发烟弹,教官们
预先作了充分准备,射击结果,除试射中有两发落地抛射外,其他都很正常,特别是最
后的4发齐射炸高合适,在底抛发烟弹空抛过程中形成了条条白色烟带,尤如银龙戏水
,蔚为壮观。
这次底抛发烟弹的试验成功,不但为此次实弹演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也为155自
行炮在科威特的实弹射击填补了弹种的最后一个空白。
我们在前观看到的不仅是中国155炮的射击,还看到了美军155炮烟幕弹的射击效果。多
发齐射时,落弹区就像炸豆一样,一根根白色的烟柱拔地而起,向四周扩散形成了一道
很宽的幕墙,其间,还能看到跳飞的发烟块,拖着火光与白烟,在灰色的天空划出了一
道道白色的抛物线,又是另一种景观。
新 春 乐
(一)
隆隆炮声旧岁除
火树银花大地苏
异国畅饮迎春酒
喜看华夏展宏图
(二)
狂舞银蛇金鼓擂
行空龙马报春晖
铁骑扬鞭康庄道
熠熠金戈更增辉
(三)
披星而出戴月归
枕戈荒漠夜不寐
沙暴狂风何足惧
“爆竹”声声捷报飞
麦钟居士2007年1月18日
作者: 大螃蟹 发布日期: 2007-3-05
貌似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过PLZ45还能有多少年蹦达?再过一阵
子就该改推销05的出口型了吧?
作者: tjlzh 发布日期: 2007-3-05
我来继续补充
印象科威特(10)
细节决定成败
一个参数与一根地线的故事
2000年8月2日155自行炮第一期培训班结业典礼暨实弹射击,取得了圆满成功,但这之
前却有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打炮的前一周,按照教学计划进行了全连射击指挥系统联调训练,也就是将全连的8门
火炮与指挥车、侦察车等作战装备用有线与无线方式组成一个射击指挥网,模拟实战条
件,进行作战训练。这套射击指挥系统是我国最先进的数字化射击指挥系统,自动化程
度很高,技术含量也很高,因此训练难度也较大。训练共安排了三个白天一个夜间。
七、八月份是该国最热的天气,白天气温高达摄氏50度。在这三天里,我们的教官、技
服人员陪着外方官兵,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从占领阵地,电台架设,定位定向,上报
坐标,上报目标参数,发布气象通报,下达射击诸元,以至下达射击命令等一整套射击
指挥流程,逐一进行实习演练。但遗憾的是,三天里从来没有一次从头到尾完完整整、
顺顺当当地完成过。
第4次合练安排在7月26日夜间,这天不但气温高,而且湿度特别大。虽然已是夜晚,但
仍然闷热难忍。然而更烦心的是,我们的组网联调工作很不顺利,一次次联试,又一次
次失败。技服人员、教官们在茫茫夜幕下,在凹凸不平的沙地里,来回穿梭于指挥所、
炮阵地、侦察车之间,查找原因,排除故障,个个挥汗如雨,心急如焚。他们承受着天
气闷热与联调受挫的双重煎熬。午夜十二点了,此次夜间训练无果而终。外方官兵埋怨
情绪很大,我们的心理压力更重。
问题在哪里呢?从现象上看,一是数据通信不畅,有时信息发不下去,数据调不上来。
二是诸元计算出错,高程有时出现负数。三是8门炮联动时总有个别炮不听指挥。
这套现代化数字化的指挥系统,在此之前从来还没有进行过八门炮的联调试验,所以这
些故障以前也没有机会暴露。为了排除这些故障,许多天来,我们技服人员白天与士兵
一起训练,晚上加班查找原因,修改程序,常常通宵达旦,但始终查不出来问题之所在
。大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三天之后部队就要开赴靶场进行实弹演习了,指挥系统还
是这么个状况,怎么能行?这可是中国155自行炮交付之后的第一次打炮,外方十分重
视,副首相、国防大臣等高级将领都要来参观,我们能在这个时候掉链子吗?
夜训结束的第二天,技术服务组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强调了国内领导机关对这次试验
的希望与要求,阐明了这次试验的重大意义,成立了联调攻关小分队,动员大家奋战三
天,千方百计,攻克难关,确保演习打炮顺利成功。
三天攻关过去了一半,第二天的下午,攻关仍没有进展,大家的心情更加紧张了。这时
南京理工大学的弹道学教授赵子华提出了一个设想,他认为弹道解算出错,可能是因为
原来把弹道计算精度指标设定为误差小于十万分之一,而规定的迭代次数只有8次,如
果,在这8次迭代中仍没有达到这个精度要求,计算机将出现死循环,从而报出错误的
计算结果。赵教授建议将这个指标放宽为万分之一,这样的精度既可以满足实际需要,
又有可能降低八次迭代达不到指标要求的概率。现场指挥立即组织研究,决定采纳这个
意见,修改软件,立即验证。没想到赵教授这一招真灵,经过反复试算,证明改进成功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故障。
错算问题的解决给了大家很大鼓舞,数据通信攻关组更加紧锣密鼓紧张工作。他们将八
门火炮上的数话控制器逐台进行交叉换位试验,想通过这样的的办法,定位有故障的设
备,可是结果故障现象仍是随机出现,找不出规律。他们开始怀疑是不是设计线路本身
有问题,于是又把线路图调来反复推敲,可怎么也找不出设计方面的错误。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去,办法一个又一个被否定,脑汁绞尽,水尽山穷,虽然正是火热
的夏天,但现场的气氛却几乎降到了冰点,笑容已经从每个人的脸上悄悄地消失,留下
的的仅仅是紧锁的双眉、深沉的思索与汗水。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期待着有人能打破
这个僵局。
这时年轻的女工程师刘丽同志急中生智,她想到模拟训练器上的数话控制器与这批火炮
不是同一批产品,为什么前者没有这样的故障?于是她悄悄地将模拟训练器上的数话控
制器拆下,装到炮上进行试验,令人喜出望外,指挥车与炮车的通信通畅了,类似故障
再也没有出现。于是可以肯定问题就出在这批数话控制器上。认真对比这两台数话控制
器后,终于找到了病根,一根接地线没有接地。
故障那么复杂,原因却如此简单。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毫不费功夫。
原因找到了,大家兴奋极了。一场紧张的改造工作展开了,一台台数话控制器被拆下,
一台台焊好又装上。这里不需要动员,也不需要组织,攻关组的、非攻关组的同志们一
起上阵,拆的拆,焊的焊,传的传,装的装,紧张而有节奏,自觉而又欢快。全部改造
完成之后,已快到下班时间,但此时大家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劳,联调小分队顶着仍
然火辣辣的烈日又都钻进了晒得蒸笼似的炮车、指挥车、侦察车,开始了新的组网试验
。苍天不负有心人,这次试验出乎意料的连贯顺畅。天黑下来了,大家迈着轻松的步伐
回到了驻地,晚上美美地睡了个好觉。
7月29日我们又冒着酷暑连续进行了4次重复试验,每次都很顺利,达到了预期目的。
7月30日,野营出发的那天上午,我们请来了外方炮校的领导,为他们专门进行了一次8
门联动试验表演。当8门炮在指挥车的统一指挥下,炮塔齐转齐停,炮身齐起齐落时,
外方军官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8月2日汇报射击试验十分成功,该国领导人高度评价,各大报纸都整版地报道了这次试
验。
半个月下来,天天“桑拿浴”,大家脸晒黑了,胳膊蜕皮了,手上烫起了泡,那些带金
属框眼镜的人,眼睛四周留下了黑色的烙印。这一切的一切,如今全都抛到了脑后。我
们的心血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155的成功,我们全都沉浸
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一个参数选择不当、一根地线没有接好,就把那么多人折腾了那么长时间 ,受了那么
多苦,流了那么多汗,让你尝足了山穷水尽的苦恼,当然也让你享受了柳暗花明的喜悦
。真是出错容易,查错难。上述两个疵病,在兵器工业科研生产中,应该说是纠错成本
还算比较低的。如果一个小的细节引发了膛炸、弹道早炸或车辆重要部件的重大故障,
由于这些故障再现的概率很低,查找故障的确切原因非常困难,有的甚至根本就无法再
现。当确切原因实在找不出时,往往只能通过增加强度余量与安全余量等增加成本的办
法来消除故障。最后还得经过大量试验来证实措施的有效性。为此的付出可想而知。科
学就是如此的不讲情面,经验不足就得付出代价,粗心大意就要受到报复。
任何一个事件、一项工程都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一个细节的成功,并不等于整体的
成功,但是一个细节的失败有时却能导致整体的失败。当航天飞机发射成功时,谁也不
会把成功归功于那些鲜为人知的密封圈、隔热瓦。可是当挑战者号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
机机毁人亡之后,为失败买单的却是这小小的“O”型密封环与小小的隔热瓦。无数的
事实证明,许多的失败,并不都是总体设计的错误,也不一定是什么重大技术上的失误
,往往是由于一些细微末节的小问题引起的。我们说“细节决定成败”,并不是说工作
可以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要突出重点,也不说全局性的工作不重要,都去抓
细节吧。而是说,为了全局的成功,决不能忽略每一个具体的细节,特别是那些关系全
局的细节,因为这些微小细节的失误,就可能导致全局的崩溃。
国防科研与军品生产都是关系国家安全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需要的是求真务实一
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与严谨而缜密的工作作风。
抓大不能放小,细节决定成败。

麦钟居士
2006年9月7日星期四
[s:25] [s:25] [s:25] 退 弹 记
印象科威特(13)
(一)意外留膛
2002年3月3日起,科威特155炮兵营二连开始了每年一度的春季演习。3月7日是实弹射击
的第一天。训练十分顺利,全天的训练科目眼看就要结束了。可是就在最后一次齐射时,
其他各炮都已发射完毕,唯独8号炮没响。连长与中方教官等一起来到8号炮位,确认是因
为装填手操作失误,药包装填过浅,关闩时将药包挤破,无法继续射击,一发炮弹就这样被
留在了膛内。
其实,炮弹留膛算不什么复杂问题,炮兵射击中并不少见,操作手册中也有专门一节讲留
膛弹的处理,最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换一个新药包,重新装填,一炮打出去了事。既安全
又简便。可是,这天天色已晚,前方观测所已撤,射击无法进行。专家组建议第二天再打,
可科方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坚持进行退弹处理。中方无奈,只得勉强同意科方意见,但
特地交待,退弹一定要在中方专家的指导之下进行。
3月8日,星期五,是伊斯兰教法定的礼拜日,演习放假半天。当我们人员下午来到阵地时
,发现科方已经自行进行了退弹作业。南京炮兵学院的管怀建教官与和平厂工程师李玉
林仔细询问了退弹过程,检查了炮膛内的情况,发现退弹用的隔环套在了弹体上,有的橡
胶还塞到了弹体与炮膛之间。更为严重的是,经过科方错误的处理之后,引信的状态已不
得而知。这样一弄,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射击法已不敢再用,退弹也增加了风险。
况且155枣核弹弹型特殊,又尖又长,表面还有非对称分布的舵片,热炮情况下装填炮弹,
冷却后炮管与弹丸等于是过盈配合,抱紧力大得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此外,155火炮是
加农榴弹炮,身管长达7米,要在这么长的深孔内退出过盈配合的炮弹,不经过此次退弹的
全过程,你很难想象到它的难度。然而这繁重的退弹任务义不容辞地落到了中国专家们
的肩上。
消息传到国内,公司领导十分重视,立即发电到有关工厂,征求退弹良策,同时要求驻科威
特专家组务必确保退弹安全。
(二)使用退弹器
一场紧张的退弹攻坚战拉开了序幕。
8日晚间,人们试着用常规的退弹办法退弹。装上了退弹器,中科双方十几个人紧抱洗把
杆,像擦炮一样齐心协力,,铛铛铛 铛 ……,有节奏地撞击着退弹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可是弹在膛中却纹丝不动。
人力不成,改用机械。有人想起了汽车上的千斤顶,一头顶在指挥车上,一头通过洗把杆
顶在弹上,1.8吨的千斤顶加力后,洗把杆顶弯了,指挥车退让了,但炮弹在膛内仍岿然不
动。8日的退弹以失败告终。
9日,实弹射击训练继续进行。留膛弹静静地躺在炮管里,专家们双眉紧锁,焦急万分。
为了保证洗把杆不弯,他们自制了三个支撑环,为了加大推力,又找来了30吨级的千斤顶,
考虑指挥车车体太轻,674厂开来了40吨重的抢救车支撑千斤顶。可是当千斤顶加力后,
洗把杆倒是不弯了,然而炮车却被顶着向后移动。留膛弹依然如故。
科方军械师阿布杜拉建议中方驾驶员开上炮车,用炮管里的洗把杆直接撞击抢救车。专
家们认真研究了这个方案,认为太冒险,因为留在膛内的是一发实弹真引信,开车撞击时,
膛内的退弹器与洗把杆的方向都不好掌握,如果把引信撞坏了或撞响了都是了不得的大
事,中国专家否决了这个方案。但科方并不死心,他们自行组织实施。结果洗把杆断了,
支撑环碎了……。
下午又组织了一次中科双方的联合作战,科军士兵来了, 中国专家组的年轻人,无论是工
厂还是研究所的大家都来了, 30多人齐上阵,试图靠人多势众把弹退出来,可是留膛弹却
不同情汗水,结果仍然是无功而返。
10日又折腾了一天。
(三)自制工具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退弹的招数使了一个又一个全不见效,专家组每个人都心急如焚,原
军总代表召开了“诸葛亮”会,认真总结了前几天的经验教训,大家取得了两点共识,一
是由于科方的误操作,加上冷却后的炮管,其抱紧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原来的常规
退弹工具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自行设计与制造新的退弹工具。二是借助炮车的外力
难以奏效,必须另劈蹊径,另想办法。
于是李玉林与管怀建开始画图设计,其他人积极备料。科方在科威特的工业区找到了一
个简陋的机加车间,贺长涛同志带领管怀建、李玉林以及翻译杨达聪开始了夜战。车间
条件很差,只有几台旧车床, 刀具还不全,又没有铣床,陪我们的只有一个技师是叙利亚
人,干活全靠我们自己。为了加工4个直径152毫米的支撑环,下料就把人难坏了,直径152
毫米的实心棒料,没有下料机,只能夹在车床上用手锯锯,4个人轮流干,折腾了一夜,终于
在11日凌晨7点半完成了整套工具的加工。
3月11日,实弹射击进入了最后一天,一大早专家们满怀信心带着自己制造的工具来到了
炮阵地。这套工具是一个5米多长、外径89毫米、内径73毫米的钢管,为了增加刚度,外
面套了4个外径152毫米、厚30毫米的支撑环,钢管的一端套过引信直接与弹体的锥形部
接触,一端通过垫块与螺旋退弹器丝杠相连,丝杠的螺母抵在从炮口制退器喷火孔插入的
挡板上,企图转动丝杠前进,推动钢管,进而将炮弹顶出去。当然,实施这个方案也是有风
险的,那就是弹壁的刚度和强度够不够,如果不够,弹体发生变形或破损,会不会引起弹内
炸药的爆炸。为了慎重起见,他们请求国内协助计算并获得了批准。然而试验并不如愿
。螺旋退弹器的丝杠转动后,钢管的确在前进,然而弹还是没有动。取出钢管一瞧,钢管
的远端被弹体撑大了,退弹工作再一次受挫。
(四)摘除引信
3月12日是演习撤收的日子,回顾此次演习,一切都很顺利。部队按计划从靶场撤回了营
房,无垠的沙漠中只剩下了8号炮静静地躺在那里,孤苦零丁。负责退弹工作的管怀建教
官与李玉林工程师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这两位年轻人在历次实弹射击与训练中都
是炮阵地上最忙碌最辛苦的人,既要负责技术战术指导,又要负责排除故障,工作兢兢业
业、任劳任怨,从不叫苦。这次为了排除这发留膛弹,他们绞尽脑汁,经受了一次次挫折
的考验与折磨,人瘦了,眼圈黑了,但斗志从来没有减退过。现在,几乎所有的办法都用过
了,就剩最后一招了,那就是先摘除引信,再退弹。这是不到万不得已不用的办法。因为,
技术状态不明的引信,摘除它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大家对此方案进行了仔细研究,并找引
信装填手来仔细询问了装引信的过程,还让他重复演示,据此设计了摘除引信的工具,大
家分头准备。
退弹的挫折也牵挂着公司领导的心,他们多处求援,后来找到了石家庄军械学院火炮教研
室,该室主任非常热情,他叙述了去年他们处理122榴弹炮留膛故障的经验,最后也是摘除
了引信才退出了弹。这个消息传到科威特,更加坚定了专家组退弹的信心。
3月13日,专家组兵分两路,一路在家准备退弹的工具,一路早早来到了沙漠腹地准备摘除
引信。这一天,代办处原军总代表王岩副代表来了,炮兵营的营长连长…都来了。大家都
以十分焦急的心情,盼望着今天的成功。
专家们按研究好的方案,将钢管已经涨大的那端的内侧,用胶皮粘上,然后小心翼翼地将
钢管送向炮管深处,接近引信时再用猛劲使胶皮把引信紧紧抱住,接着用自制的专用工具
慢慢地转动钢管。嗨!奇迹发生了,引信松动了,很快引信被拧下来了。阵地上一阵欢呼
雀跃。取出引信一看,吓了一大跳。引信头部已经开花。这是在科方退弹时,已把触发引
信的火帽引爆,多亏引信的保险机构安全可靠,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五)退弹成功
现在引信摘除了,最大的安全隐患排除了。这样就不再需要顶推弹体的锥部,而可以直接
顶推弹口部。于是他们迅速安装好了退弹工具。下面的任务就是拧动螺旋退弹器的丝杠
,由于留膛弹被炮管抱得很紧,丝杠的阻力很大,拧动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扳手的力臂加
长了一次又一次,一位身材高大的科威特士兵今天有了用武之地,你看他一会儿像玩单杠
一样跳上杠杆往下压,一会儿又弯下腰用肩扛着杠杆往上抬。与此同时和平厂的孙福同
志在炮尾用撬杠不断地撬弹的尾部。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突然,螺旋退弹器失去了阻力
,留膛弹松动了。啊!成功了!管怀建教官赶忙跳上炮车,打开接弹器,并改用洗把杆小心
翼翼地把弹从炮尾顶出了炮膛,掉进接弹器。小管抱起炮弹走下炮车,大家一拥而上,把
他紧紧围住,个个热泪盈眶,炮兵营长一手抚摸着这令人烦心的炮弹,一手用手机向炮兵
司令报告了故障已排除的消息。随后他特地与管怀建、李玉林一起合影留念,感谢他们
为此付出了辛勤劳动。
3月13日上午十点半。原军总代表也把这一消息报告了北京。

麦钟居士贺长涛李玉林
2002年8月20日
l*****i
发帖数: 20533
2
感觉操作技术太复杂,傻瓜度不够啊。
s****r
发帖数: 31686
3
有信息量, 不错

PLZ-

【在 v**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国向科威特推销PLZ45自行火炮的军工人员写的博客文章!(第4页有最新文章)
: 出自: http://www.fyjs.cn/ 作者: 军旗飞扬 2007-3-03
: 转自麦钟居士的BLOG
: 此文初看时还以为是普通的游记,结果看到后面才发现,居然是我国向科威特推销PLZ-
: 45自行火炮的军工人员写的!前面一截平淡无奇,但从中间开始就有意思了,非常值得
: 一观。没有耐心的朋友可直接从三楼开始阅读!
: [attachment=243579]
: 文化沙漠与沙漠文化
: 帐篷里的“迪瓦尼亚”与婚礼
: 科威特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北角,东临波斯湾,北面与伊拉克、南面与沙特阿拉伯接壤

s****r
发帖数: 31686
4
这是大炮, 有炮兵学校学好几年操作的玩意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感觉操作技术太复杂,傻瓜度不够啊。
a***8
发帖数: 2433
5
不错, 技术人员能现场解决问题,但也说明 FMEA 不够彻底...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2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这是什么车?中俄联合军演,中方坦承管理有差距
中国二代军用越野车"勇士"将担任阅兵指挥车小破猫:看了大作, 关于火炮射程有一个问题请教 (转载)
【军事科普】8。土共履带装甲输送车族(二) (转载)撒哈拉那畔的兄弟:中阿军事合作的今与昔
南京军区举行合成坦克营夜间实弹演习泼点冷水:我所知道的机床行业现状
Algeria confirms PLZ45 acquisition我高炮连因为叠豆腐块炮衣浪费2分钟输掉演习
讨论一下155mm自行榴弹炮我军炊事车为做热饭提前进场 害部队暴露被全歼
为什么北约发展155MM我们也要发展155MM?京沪航战役纲要
刀郎写歌了中国有哪些军事手段可以反制“萨德”?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科威特话题: 沙漠话题: 退弹话题: 战争话题: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