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2版 - 对于莫斯科还是基辅的问题,见《战争与后勤》第五章
相关主题
战争与后勤——第五章 希特勒在俄国的赌博关于上甘岭战役胜利的关键之一
古德里安谈基辅会战:战术成功不代表战略胜利(上)“出兵越南”以血摆脱贫穷
贝文-亚历山大对朝鲜战争二次战役西线的评价生产40年 产量超4600架 出口2400架 印度想要生产线 zz
二战美军后勤的水平也一般8年内造1200艘潜艇 有900艘沉没 80%的潜艇兵没能回家
基辅悲歌美海军以两位议员的姓名命名新舰,其中一人飞过“驼峰航线”
莫斯科保卫战 (转载)tg这次对巴铁很不够意思
基辅会战 (未完)毛子就这水平了
这年头有人驾驶飞机的优点是啥?孙立人击败林彪 功高震主被蒋介石囚禁33年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战争话题: 后勤话题: 莫斯科话题: 车辆话题: 部队
进入Military2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5
发帖数: 1741
1
对于莫斯科还是基辅的问题,见《战争与后勤》第五章
在希特勒1941年6月22日投入俄国的3个集团军群中,最强大的一个是包克元帅的
中央集团军群,共49个师,分属于4个集团军(另一个集团军,魏希的第2集团军留作陆
军总司令部预备队,后来才调到前方),其中,第9和第4为步兵集团军,第3和第2为装
甲和摩托化集团军。两个坦克集群隶属于步兵集团军,采取这一措施可能是为了防止坦
克集群推进过速,以至同后面的步兵部队失去接触。中央集团军群分成两翼,“快速”
兵团分别部署在最左和最右两端。总的任务是以三个钳形攻势从正面打败敌人,最后一
个钳形攻势的合围口在斯摩棱斯克。机动作战行动到此即应暂告停顿 [ 注:关于夺取
斯摩棱斯克后再采取什么行动,当时尚无十分明确的观念。希特勒在第21号指令中表示
的意图是,在这一地区转入防御,将坦克集群派往左翼和右翼以支援友邻集团军群。陆
军总司令部坚决反对这一计划,暗中希望破坏这一计划。
打破苏联边防军的抵抗后,包克的部队在6月22日上午就迅猛推进,其两个坦克集
群,特别是右翼古德里安的第2坦克集群,很快进入俄国的纵深地区。虽然这一地区适
于坦克运动的程度比不上乌克兰,但比北路赫普纳所面对的地形要强得多。然而,道路
稀少,行军纪律又很松弛,以致大量步兵堵塞了布格河上的桥梁。直到6月25日晚,负
责保障古德里安的“重型运输队”还未能渡河,而古德里安早在6月23日就曾被迫申请
空运油料。在第9集团军的地区也发生了类似的问题,步兵同霍特的第3坦克集群补给纵
队争夺使用道路的优先权。两个坦克集群的油料消耗都很大,但因弹药消耗较少,加之
第2坦克集群在巴拉诺维奇附近及时发现了俄国一个大油库,所以油料需要能够得到满
足。给养差不多完全没有前送,部队发现依靠就地取给足可维持军需。6月26日,古德
里安和霍特在明斯克封闭了他们的第一个包围圈。与此同时,后面的步兵正在比亚韦斯
托克完成另一个较小的包围圈。7月16日,两个坦克集群再次会合,这回是在斯摩棱斯
克。虽然这些作战行动所走的距离很远,以至于战争开始仅10天就有些坦克因缺少备件
而被抛弃,但总的来说,在补给上看来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而且,这时的合围是仓促
实现的,步兵可能还需要一两个星期才能赶上来。在此期间,装甲兵团被迫几乎完全停
止运动,忙于对抗敌人的反冲击,因自己不能继续推进而焦急。由于此时的战斗带有防
御性,因而油料消耗急剧减少,弹药消耗则异常增大,不只一次地形成危机。
在此期间,从部队离边境的距离看,本来单凭铁路即可长期保证补给,但铁路方
面产生了某些问题,德军以道路为依托的作战方法,使得大量铁路未被触动,但铁路警
戒部队太少,不足于应付形势的需要。由于这一原因,加之在从德国列车向俄国列车转
载的车站常常形成堵塞,因而铁路效能大大低于预期的水平,以至于第9集团军抱怨说
,他们每天仅能接到应到列车数的三分之一。情况不是逐渐好转,而是日益恶化。到了
7月8日以后,铁路仅用来给第3坦克集群输送补给品,而第9集团军,尽管其至基地的距
离现已超过250英里,道路状况又很恶劣,还是不得不使用“重型运输队”来进行前送
。象往常一样,陆军总司令部总是要过一定时间才能理解事情的真象。7月13日,瓦格
纳还乐观地报告说,他可以保障坦克集群前进到莫斯科。但第二天他就修正了自己的估
计,说坦克集群最远只能进至斯摩棱斯克,而步兵能走的距离更小,到达德涅泊河就得
停顿。
从7月中旬起。中央集团军群的补给形势,就象是日益严重的神经病的症状。瓦格
纳和哈尔德一方面知道存在某种供应紧张情况,另一方面又确信能够在德涅泊河上建立
起新的补给基地,依托这一基地,到月底即可发起新的作战行动。他们好象听不见各集
团军请求支援的大声呼号。弹药消耗在此期间始终很高,要勉强满足其需要也只能依靠
大大削减油料和给养的补给量。第9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附近作战,但靠得最近的铁路
终点站还在波洛茨克。而且,这正是油料消耗量很大的时候:一个油料基数在正常情况
下可跑65英里,此时只能跑25-30英里。至8月中旬,第9和第2集团军的物资供应都是随
到随耗,虽然要准备新的进攻,但弹药储备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继续减少。此外,油
料补给很不充足,而且,因发动机破旧而增加的油耗还未计算在内。陷在斯摩棱斯克包
围圈中的俄军的持续抵抗,推迟了装甲兵团休整的时间。这次休整,原来古德里安以为
只要三、四天,最后几乎用了一个月。尽管如此。休整补充还是不彻底的,因为希特勒
拒绝削减汽车生产计划来提供新的坦克发动机。在此期间,虽然斯摩棱斯克被围苏军终
于被消灭,但中央集团军群仍有很重的战斗任务。整个8月,它都在抗击来自东方的敌
人的反冲击,因而弹药消耗量大,只有依靠削减给养前送量才能保障。为发起新的进攻
进行物资储备是不可能的。
包克的部队停止前进后,陆军总司令部和希特勒对下一步作战行动的看法有很大
分歧。陆军总司令部主张进军莫斯科,估计红军到此不能再退,从而不得不接受决战。
希特勒更感兴趣的却是乌克兰的小麦、顿涅茨的煤和钢、高加索的石油,以及夺取克里
木“这艘面对罗马尼亚油田的航空母舰”,在反对陆军总司令部关于向莫斯科方向继续
展开进攻的意见时,希特勒争辩说,俄国人对来自后方的威胁简直满不在乎,受到包抄
仍能继续战斗。这种看法是有事实为证的:在前一阶段的每次会战中,红军被围后都坚
持抵抗,常有大部队从薄弱的包围圈中突围出来。希特勒指出,由于苏军相对地不惧怕
包围,前一阶段德军的作战行动就显得过于冒进了。消灭俄国有生力量的途径是稳扎稳
打,将俄军赶进一个一个的小口袋,然后逐个歼灭。作为这种打法的开端,他建议先消
灭基辅附近德国人坚持称之为苏联第5集团军的部队,但事实上该处的部队至少有4个集
团军和另外两个集团军的一部。这一战役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能由南方集团军群在第2
坦克集群的配合下实施。第2坦克集群此时已最终摆脱斯摩棱斯克包围圈周围的战斗,
并至少部分地经过了休整。中央集团军群的其余部队均不参加作战,从它们的后勤状况
来看也只能如此。
根据第2坦克集群的历史记录判断,古德里安的部队在南进基辅的过程中在补给上
并未遇到多大困难。这主要应归功于8月底通到戈麦尔的那条德国铁路。另一方面,由
于后勤部门要保障这一战役,就使第2集团军的休整补充受到不利影响,该集团军处在
一条从戈麦尔到戈罗德尼亚的俄国铁路线的终端,当时物资供应正处在随到随耗,朝不
保夕的状态。这条铁路线的通过能力一开始就很低。情况刚有好转的迹象,9月12日,
洪水又阻断了从铁路终点站通往各军的道路,迫使其作战行动停顿起来。在这种情况下
,直到9月15日,第2集团军才又将其补给状况说成是“安全”的。积累储备品的工作重
新缓慢地开展起来,看来到月底似可大体完成。但一直等到10月初,后勤状况才允许军
队展开新的进攻。
在更北面,中央集团军群其他部队的情况与此类似。包克估计,为保障日常消耗
和建立进攻莫斯科的储备品,他每天需要30列火车。但盖耳克仅答应24列,而8月上半
月每日到达的列车数平均不超过18列。8月16日奥尔沙-斯摩棱斯克铁路改为德国轨距后
,情况有所好转,但每日30列火车的目标从未达到过。虽然这是侵俄战争的决定性的最
后一役,但陆军总司令部并未集中全力进行保障。8月15日,神经质的希特勒命令霍特
的第3坦克集群派出一个军前往支援北方集团军群。这一调动不仅使该军进入非常难行
的地区(在这种地区“使用坦克是很愚蠢的”),而且,由于要作一个几乎180度的大转
弯,也造成了补给上的困难。但是,这一次勃劳希契看来同意了希特勒的意见。不仅如
此,他还命令中央集团军群从“重型运输队”抽调5,000吨运力给物资储备工作遇到很
大困难的南方集团军群。由于这样令人难以置信地分散力量,第9集团军于9月14日直截
了当地宣称,它的运输力量“不足以保障即将来临的作战行动”。第4集团军司令官冯
·克鲁格亲自关心补给情况,他写道:
“集团军的补给状况,从整体上说,可以认为是有保障的……但随着距离的增大
,集团军几乎完全依赖于铁路,而铁路仅能保障日常消耗。根据运输情况,至今无法建
立较大的仓库,使部队能根据作战情况领到其所需的物资。集团军的物资是随到随耗,
油料尤其如此。”
中央集团军群的物资储备工作,因洪水中断8天后,于9月21日重新开始,至月底
大体完成。但这是靠了削减给养前送量才完成的,因而部队被迫依靠就地征粮生活。其
他短缺物资包括:汽车润滑油(这是整个运输系统的薄弱环节)、车辆、发动机、坦克备
件(根据希特勒的命令已完全停止生产),以及轮胎(每月每16辆汽车仅能补充一只)。燃
油严重短缺,使整个作战行动有在11月中途停顿的危险。产生这种情况,一则因为国内
缺油,再则因为在离基地400英里的距离上,要供应包括约70个师的6个集团军简直是不
可能的(6个集团军中有3个是装甲集团军——赫普纳的第4坦克集群此时已加入中央集团
军群)。
德军迟至10月2日才向莫斯科发起进攻,起初进展顺利,类似前一阶段的进攻战役
。霍特和赫普纳按惯例行动,作为钳形攻势的两个尖端,于10月8日在维亚兹玛会合,
包围了约65万苏军。与此同时,最南面的古德里安从右翼迂回莫斯科的防御阵地,进展
相当顺利。从10月4日起,补给方面就开始发生问题。第4坦克集群抱怨说,战役开始时
它的汽车仅50%处于堪用状态。4天后,第4集团军抗议从后方开来的油料列车数量太少
。从10月9日至11日,天气变坏,大雨把原野变成了泥淖,能使用的少量道路在往来车
辆的重压下很快就毁坏了。从这时起,在大约3周的时间内,所有各集团军都陷入进退
两难的困境,部队的生活则只能是当地能弄到什么就吃什么。希特勒的士兵在秋天的泥
淖中挣扎前进。为了取得进攻的胜利,这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此刻只有分成小股的
步兵才能行动,而且没有重武器的支援,伴随他们的只有农家的大车。
虽然中央集团军群在11月7日左右大地上冻之前一直滞留原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各
处的情况都同样地坏。实际上,局部地区的情况有过好转,至少使某些补给品得以送到
部队。此外,仔细研究军需官们的日记,可以看出各师战史隐瞒了的问题,即:造成困
难局面不仅由于遍地泥淖,同样也由于铁路效能的低下。既然铁路运输(特别是油料运
输)的危机早在严寒到来以前很久就开始了,那么,这就有助于纠正人们的一个看法:
似乎德军攻打莫斯科的失败纯粹是季节太迟所致。例如古德里安的第2坦克集群,固然
10月11日以后的道路状况造成了严重的补给困难,但与此同时,到达奥列尔的油料列车
锐减,以至于在严寒使道路变得坚硬,而且战斗情况也重新开始有利于德军时,仍然不
可能再度发起进攻。斯特劳斯的第9集团军,从10月23日至11月13日,20天内仅接到4列
油料列车,而从气候来看,11月11日才开始上冻,并且只是零下5度的轻微寒冷,随后
几天都停留在这个温度上。在从斯摩棱斯克至莫斯科的主要公路以南,第4坦克集群迟
至10月25日还在缓慢地前进,驱赶着“劣势的敌人”,并请求陆军总司令部“无情地使
用”铁路以保障其油料供应。在第2集团军,情况于10月21日开始变得严重起来。一方
面,它的补给干线,从罗斯拉夫尔到布良斯克的公路路况恶化,另一方面,它要求每天
有3列火车到达奥列尔或布良斯克,而实际到达的只有一列。魏希因此发出警告说,如
果火车不来,他的物资补给将陷入绝境。他日复一日地提出这一警告,直至月底。在所
有各集团军司令官中,只有克鲁格一人反复声称他的物资储备充足,困难在于如何将物
资送到部队。为此目的,到维亚兹玛的铁路从10月23日起通车。随后有过几天情况紧张
,但到10月28日,补给状况又被说成是“稳妥可靠”的,而且有材料可以证明当时部队
的物资储备相当充足。在这个地区,上冻比别处都早些,因而路况有所改善,使该集团
军在11月6日至8日一再说:其补给状况“即便就发起新的战役而言,也是可靠的”。11
月13日,克鲁格的乐观程度有所降低,指责艾克斯坦因的中路军需工作队损害他的利益
而过多地照顾其他集团军。所以,看来可以肯定的是,泥泞仅仅是使德军陷入停顿的因
素之一,铁路是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在斯摩棱斯克建立基地时,铁路运输曾遇到极大
的困难,它简直应付不了为展开新的进攻而提出的更高要求。
11月中旬以后,这些事实的重要性就更加明显了。此时各处都已上冻,道路已可
通行,但把在泥泞中一直陷到车轴的汽车救出来是一项困难的工作,许多汽车因此而彻
底损坏。虽然从文件规定上看,从10月11日起给各集团军群供应的完全是防冻油料,但
实际上点火系统、车用机油和散热器都常发生问题。不过,严寒造成的最大恶果还是在
铁路方面。德国机车的给水管不是造在锅炉之内,因而70-80%的给水管因结冰而破裂。
随之而来的运输危机,其严重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从11月12日到12月2日,几乎没
有什么列车到达第2集团军,造成各种物资的严重短缺,而这同道路状况是没有什么关
系的。从11月9日至23日,只有一列油料列车到达第9集团军,但送来的油料无法分发,
因为载重汽车的油箱也是空的。尽管如此,在整个这一时期内,“重型运输队”的效能
一贯地高于铁路,前送了相当数量的补给品,才使第9集团军好歹得以坚持下来。至于
第4坦克集群,在11月17日以后,简直没有从后方得到什么补给品,特别是油料。同上
个月一样,看来只有第4集团军是个例外。它的“重型运输队”运力已经下降到原建制
额的八分之一,但铁路送来的补给品大体充足。
此时,在遥远的东普鲁士,希特勒和陆军总司令部正在考虑整个形势。11月11日
晚举行了会议。会上,元首不仅进一步肯定了夺取莫斯科的意图,而且提出了一些远远
超过这个城市以外的目标。两天后,哈尔德视察中央集团军群时,负责该集团军群后勤
工作的艾克斯坦因对他提出了激烈的抗议,但该集团军群的司令官包克却不支持他的意
见,坚持认为作一次最后的努力总比在俄国露天过冬要强些。哈尔德明明知道,这次作
战的准备不足,但他还是无可奈何地同意了包克的意见。他说,如果中央集团军群试图
发起进攻,他不拦阻,因为战争中还存在运气这样一个因素。最后的进攻就这样确定下
来了,但它注定是要失败的,其原因首先在于铁路的状况糟糕。
在我们停止介绍莫斯科前方处在悲惨境地之中的德军情况以前,有必要谈一谈人
们议论得很多的冬季装备问题。据说希特勒甚至禁止他的指挥官们提到这个问题,这一
点也许属实,但尽管如此,哈尔德早在7月25日就对此问题进行过一番预先的调查。凡
是研究过历史文献的人,都会对陆军总司令部从8月初就开始发出的,有关冬季补给的
不计其数的命令、训令和通报留下深刻印象。这些文件的内容,从适当住所的勘察到防
冻油料的供应,从冬季服装到马匹的疫病处理,简直细到了无法再细的地步 [ 注:关
于冬季准备工作,有一个很好的实例,就是陆军总司令部南方集团军群军需工作队1941
年10月26日发布的181941号文件(秘密):《1941-42年冬季补给命令》,其中列举了多
达73件的单项命令,涉及了这个问题的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方面,最早的命令是8月4日
发布的。 ] 。虽然很难说这些文件究竟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但我们没有理由认为陆军
总司令部只是平白无故地搞文字游戏。再者,我们有瓦格纳及其部属留下的证据,能够
说明当时冬季装备的数量确实“充足”,但因铁路境况危急而无法前送。既然铁路连对
进攻莫斯科的准备和进攻开始后战斗的持续进行都保障不了,那么当然更应付不了前送
冬季装备这种额外的差事。所以,陆军当时是否确有冬季装备的问题,似乎不是一个主
要的问题。
结论
德国侵苏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无与伦比的一场作战行动,其后勤问题错综复
杂,工作量大得令人难以想象,而德军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却是极其简陋的。如果
说德军曾经非常接近于达到自己的目标,那与其说是由于准备工作的卓越,不如说是由
于部队及其指挥官们贡献一切力量,忍受极大艰苦,以及因陋就简,克眼困难的决心与
毅力。
要征服俄国,德军的力量从来就是不足的,这主要不是指作战部队,而是指原料
、物资储备和运输工具。据估计,如果单用汽车一种工具,为进至莫斯科(更不必说要
到达更远的,从阿尔汉格尔斯克至伏尔加河一线)所需的车辆至少是德军实际使用的车
辆数的10倍。与此同时,最终肩负着后勤主要重担的铁道兵,不仅从某种意义上说装备
很差,缺乏训练,而且数量也非常不足。铁路决不是一种有足够灵活性,能支持一场闪
击战的工具,这一点已从1914年的战争,甚至1870年的战争得到充分证明。但是,撇开
整个铁路网不说,即使德国把它的全部资力都集中在汽车上,其军队的摩托化水平,大
概也远远达不到单凭汽车就能进行侵俄战争的程度。
多亏将大部分汽车集中使用于4个坦克集群之后,加之步兵在战争初期没有太多的
战斗任务,德军才得以使其先头部队在北边到达卢加,南边到达德涅泊河,中央到达斯
摩棱斯克。至于作战行动在这些点上陷于停顿,这是在战前即已预料到的。在北方集团
军群,建立新基地的工作拖得太久,致使夺取列宁格勒的希望化为泡影。在南方集团军
群,因后方困难太多,不得不在完全没有正常基地的情况下发起新的进攻,结果德涅泊
河东岸的作战行动总是处于勉强维持的境地,终于在没有达成作战目标的情况下停顿下
来。在中央集团军群,建立前进基地用去了两个月的绝大部分时间,即使这样,还是有
些非常重要的物资(首先是备件、轮胎和发动机油)供应不足。关于轮胎供应,其数量之
小只能用“荒谬可笑”四个字加以形容。
毫无疑问,后勤状况使得中央集团军群不可能于8月底进军莫斯科,最多只能派一
支由14至17个装甲师、摩托化师和步兵师组成的兵力去执行这一任务。而这样一支部队
,即使在1941年9月,其力量是否足以突破莫斯科的防御阵地,也是大成问题的。此外
,既然莫斯科门户地区不象乌克兰那样适于机动部队作战,那么,就连第2坦克集群会
不会得到物资补给也是值得怀疑的。当然,如果陆军总司令部不把古德里安派往基辅,
将大大减少其坦克的磨损,并且有可能加快第2集团军的休整补充。不过,中央集团军
群的主力并未受到这一行动的影响,因为它们的物资补给来自另一条铁路。但这条铁路
的效能同样是很低的,因而迟至9月26日,中央集团军群的油料储备量实际上还在下降
。所以说,人们通常估计,由于希特勒定下了把占领乌克兰摆在夺取莫斯科之前的决心
,使其对莫斯科的进攻延迟了6个星期之久,这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如果说有所推迟,
充其量不过一两个星期而已。
为进攻莫斯科筹建后勤基地的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证明有些人提出的另一种
设想也是不正确的,即:希特勒不应分散其兵力沿三条不同的轴线发起进攻,而应集中
全力攻打莫斯科,这一方案从后勤角度看是行不通的,因为道路和铁路太少,无法保障
这样庞大的一支兵力。事实上,10月初集中70个师展开进攻就已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困
难,特别是在铁路运输和油料保障方面。如果兵力再增加一倍,要建立一个有足够保障
能力的前进基地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阻碍德军进占莫斯科的诸因素中,道路泥泞通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不错
,恶劣的天候确实使德军的进攻推迟了两三个星期,但必须记住,早在泥泞季节开始之
前很久,铁路运输的危机就已经发展起来了。10月间,铁路效能低得无可救药;同时,
由于国内缺油,几乎无油可以供应部队。如果没有这次铁路运输的中断,包克也许是可
以早一个星期发起攻击的。后来,当严寒到来时,其对铁路运输的影响比对汽车运输的
影响更加严重。11月间汽车运输虽然规模有限,但仍在起重要作用;而铁路运输由于机
车短缺,已减少到几乎是无足轻重的地步。
鉴于道路泥泞无疑是导致德军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人提出,德军不该把它的
后勤放在轮式车辆的基础之上,而应以使用履带车辆为主。不错,只有履带车辆才能在
10月间越过莫斯科的通路。但是,如果提出装甲师的3,000多台车辆通通都应是这种类
型的履带车辆,那就是根本不了解这一时期德国战争机器的工作情况。毫无疑问,德国
人无力生产这样多的履带车辆,即便他们有力量生产,也绝无希望供应充足的油料和备
件,因为这两项物资都是非常短缺的。的确,履带车辆所需的油料和备件数量太大,所
以一直到了今天,尽管生产能力已大大超过当年德军所能设想的最大限度,但世界上还
是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用履带车辆来运载补给物资的全部或大部。
由于1941年入侵俄国的德国国防军毕竟还是一支资源极为有限的穷军队,所以,
从后勤的观点来看,其获胜的希望首先寄托在铁轨、车轮和履带三者的正确平衡上面。
只要我们承认德军在1941年取得的胜利是一切时代中最重大的胜利之一,同时再对其后
勤体制作一番细致的考察,就可看出,他们基本上是实现了这种平衡的,他们的实际作
法可能是当时条件下的最佳解决办法。假如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因素允许德国采取
一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式来征服俄国,那么,他们可能会更多地依靠铁路来进行
保障。另一方面,如果德国有更强大的汽车工业,那么,汽车和履带车辆在战争中就可
能起更大的作用。但是,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能力开始建设一支完全摩托化军
队的交战国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
以上所述不能理解为德军的后勤计划工作和组织工作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已
经作得尽善尽美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这从下面的事例即可看出。运输系统一分为二
,分别由运输部长和军需部长掌管,而仅由总参谋长对他们的职能进行协调,这样的安
排是很不适当的,它造成无穷无尽的磨擦。军需系统的组织结构也不妥善,因为它使各
集团军群司令官没有自己的补给机构,只能夹在陆军总司令部和各集团军军需官之间左
右为难。这些军需官不接受司令官的命令,而只听从军需部长工作队的指挥。
在制订战争计划时,曾过多地指望缴获和利用俄国的铁路车辆。由于实际缴获的
机车和车厢达不到所需的数量,就不得不将俄国铁路改成德国轨距。这一工作虽然从技
术上说不算很难,但所需铁道兵的数量超过了德军的实有量,结果只得同时并用德国铁
路与俄国铁路,二者之间的转载站成为经常发生堵塞的地点,这种转载站不断地向前推
进,而堵塞问题始终未能解决。铁路修建部门和铁路运营部门之间缺乏密切协作,前者
常常忽视了后者的要求。
进入俄国后的铁路运输,其计划和管理很不完善。波兰的统治者弗兰克采取不合
作的态度,直到1941年11月,军方才得以使他接受把军用列车摆在绝对优先地位的要求
。没有足够的人员进行列车的卸载,为此不得不使用战俘。交通管制非常松懈,因而有
些列车被拦路劫走,有些完全失踪。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同当地人员交往困难。一条铁
路从完成改轨到正式通车,常常因不应有的缘故拖延了很长时间。制度缺乏灵活性,在
变更发车计划的问题上尤其如此。担任线路警戒任务的兵力严重不足。
由于野战宪兵数量太少,公路交通管制始终是个薄弱环节,有时造成相当严重的
磨擦。特别在战争刚开始时,一些预定用来补充快速兵团的箱装物资常常一连几天停在
原地不能运走。而在莫斯科会战期间,对很少几条道路的争夺达到了灾难性的地步。汽
车运输连组织得很差,陆军总司令部没有集中掌握足够的运力。部队总是试图不经过正
常的补给渠道来解决物资短缺问题,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彻底根除的弊病。另一方面,还
是这些部队,明显地表现出不愿同补给勤务部门合作,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它们建制车辆
的作用。尽管这些车辆容易受到敌人火力的损害,但其实际损失却少于负担过重的“重
型运输队”。集团军军需官在战利品管理方面不能对师实施正常的控制,以至有些部队
擅自占用大量缴获车辆,而另一些部队,特别是后勤单位,则深感车辆严重短缺。汽车
运载的各类物资比例,原来是依据错误的计算确定的,弹药太多,油料太少。结果造成
油料短缺,而弹药则不得不丢在战场上,因为载运弹药的汽车无油可加。正当包克即将
开始对莫斯科进行决定性的进攻之时,上面竟然莫明其妙地从他的“重型运输队”调出
5,000吨宝贵的运力给伦斯德。仅此一例,即可说明对载重汽车连的使用有时是很不恰
当的。
在德国国内,对汽车损失率的预计太乐观了。他们原来打算在整个战争期间对原
有运输部队的汽车不作任何新的补充。在安排生产的优先顺序时,把机动车辆(包括坦
克)同其备件分割开来也很不妥当。这是因为希特勒热衷于追求数量,并坚持认为,建
立新的运输单位较之补足原有单位的建制更为有利。因此,备件供应不足,而交旧领新
的规定也经常造成部队与补给部门之间的磨擦。修理勤务的组织也不妥善,因为德军预
计在车辆需要普遍进行一次大修之前战争就将结束,所以大部分修理机构留在了国内。
当我们列举所有这些缺点的时候,必须注意全面地看问题。后勤只是战争艺术的
一部分,而战争本身也只是人类社会之间的政治关系所能采取的众多形式之一。1941年
,德国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它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打败俄国是大可怀疑的。然而,既然希
特勒未能同英国达成政治解决,又不能用军事手段消除其危害性,那么,很难看出他还
有什么别的出路。同俄国打仗可能是一场冒险,但是,即使他们并不相信苏联的进攻已
迫在眉睫,他们仍然不会怀疑进行一场反对苏联的战争是第三帝国的生存所必需的。这
场战争的失败,原因不在后勤,而在别的方面,包括战略犹疑不决,指挥机构松散,以
及对本来就少的力量作了不应有的分散。我们一方面承认德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包括
后勤领域的成就,因而它能打到几乎望得见克里姆林宫的地方;另一方面又要看到,正
是上述的因素对它的失败起了重要的作用,其责任不在希特勒,而在陆军总司令部。对
于后勤,以及对于战略和分队战术之间的其他一切事务,元首是完全不过问的。这些事
务据说占了全部战务的十分之九,而在这些事务中所犯的错误,除个别一两点外,都要
归咎于哈尔德及其总参谋部。至于希特勒,就连他在1941年战局中所作的最重要的决定
,即不让古德里安进军莫斯科,而将其派往乌克兰的决定,在后勤方面也已证明是正确
的,它同推迟进攻俄国首都一事显然并不相干。但是,在战争中,小事情常常有大关系
。在许多这类事情上,德军受到了战争的考查和检验,结果证明是很不够格的。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2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孙立人击败林彪 功高震主被蒋介石囚禁33年基辅悲歌
日军的战斗力确实要高过中国军队太多莫斯科保卫战 (转载)
中国导弹能打到美国吗?基辅会战 (未完)
论打仗能力,林彪应该打不过彭德怀这年头有人驾驶飞机的优点是啥?
战争与后勤——第五章 希特勒在俄国的赌博关于上甘岭战役胜利的关键之一
古德里安谈基辅会战:战术成功不代表战略胜利(上)“出兵越南”以血摆脱贫穷
贝文-亚历山大对朝鲜战争二次战役西线的评价生产40年 产量超4600架 出口2400架 印度想要生产线 zz
二战美军后勤的水平也一般8年内造1200艘潜艇 有900艘沉没 80%的潜艇兵没能回家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战争话题: 后勤话题: 莫斯科话题: 车辆话题: 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