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2版 - 战争与后勤——第七章 精于计算者的战争
相关主题
"二战"空降启示录[zz]战争与后勤——第八章 对后勤的透视
战争与后勤——序言红雪热土砥平里[转载]
战争与后勤——第一章 两个世纪的背景养一艘航母有多烧钱?
战争与后勤——第六章 从锡尔特到阿拉曼印度直升机在中国藏南坠毁视频曝光,坠毁原因竟是……
士兵作战装备进化简史:从北宋年间到21世纪如果希特勒不发动战争德国经济真的会崩溃吗?
看看志愿军的小米加步枪10万美军要花700亿?
战争与后勤——第三章 铁路的兴起库尔斯克战役德军坚持下去到底能不能占到便宜
战争与后勤——第四章 破碎了的车轮现在能运30个师进藏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集团军话题: 盟军话题: 蒙哥马利话题: 英里话题: 巴顿
进入Military2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战争与后勤——第七章 精于计算者的战争
马丁·万·克列威尔德[以色列]
计划工作的陷井
从诺曼底到赛纳河
是“齐头并进”,还是“尖刀突击”?
结论
计划工作的陷井
在前面各章中,我们有意识地集中阐述了历史上若干最壮观的机动战局,虽然其中
有的并未获胜,但从中并看不出战前后勤准备的充足与否同战局的胜负有什么必然的联
系。例如,马尔波罗向多瑙河的进军同卢弗阿的围城战相比,后者在后勤方面遇到的困
难,显然比前者多得不能相提并论,这也许就是卢弗阿之所以要把后勤准备工作摆在首
位的原因之一。拿破仑两次最成功的战局,即1805年和1809年战局,是在几乎完全没有
准备的情况下发起的,而他的侵俄之役,其准备工作的规模和彻底性,在他以前的全部
作战史中是没有先例的,但结果却未能使他免于惨败。1870年的普法战争,虽然作战准
备工作进行了好多年,但战争的爆发却是突然的,所以,战争的进程同毛奇预先制订的
计划没有多少共同之处。1914年以前德国的一代参谋军官满不在乎地用了他们的全部时
间,连圣诞节也不休息,来制订下次战争的计划,细致得无以复加,但当战争到来时,
却完全出人意外,而那些精雕细刻制订出来的计划,只不过导致失败而已。二十五年后
,德国对俄国的入侵,整个是机断行事的杰作,准备时间只有十二个月,这从战争的规
模来看是不算多的。隆美尔远征非洲之役,准备时间不到六个星期,他又完全没有经验
,但这次战局却被普遍视为军事艺术上前所未有的最精彩的表演之一。
本书叙述的战局中,有许多准备时间非常短促,所以,实施战局时,后勤保障不充
分是不足为奇的。1805年,拿破仑打算用来装备其军队的大车连一半也未筹到。1914年
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总参谋部还在实施军队大整编,包括彻底检查修订庞
大的铁路展开计划[注:其中包括将所有列车的运行速度提高一倍。]。1940年,德军
所向无敌的坦克师大部分是由马克I型和马克II型坦克组成的,这两种小型战车,原来
只打算用于训练目的。虽然德军的装备在设计时并未顾及沙漠作战的要求,但大部分比
英军的装备更适于北非战场。计划和实施这些战局的人们,可能会和当代的一位权威一
样,说“后勤计划工作的主要难题在于前置时间不好掌握”[注:见《不列颠百科全书
》“后勤”条,R.M.莱顿撰。]。设计和完善一件新装备,可能要用几年的时间,大量
生产一件现有的装备,可能需要更多的岁月;而作战的需要,更不用说政治需要,却是
可以在几周甚至几天内就发生变化的。鉴于这些事实,各个时代最伟大的军人都知道,
提前制订计划的时间是有限度的;凡是不懂得这一点的人,通常都不是最有成就的。[
注:拿破仑常说,他总是提前数月甚至数年计划他的战局,但这从来都不是事实,也许
只有灾难性的侵俄战争是例外。毛奇宣称,作战计划不应当超出同敌人的第一次遭遇。
施里芬忽视这一明智的格言吃了大亏,希特勒常说,他是“怀着梦游者的自信”采取行
动的。]
政治人物的更替和作战形势的变化,大概使得以往的大多数指挥官在进行战争时不
可能拥有在数量上和类型上都合乎理想的手段。这就是说,指挥官必须具备一定的个人
品质,例如随遇而安,足智多谋,随机应变,而最重要的是:当机立断。没有这些品质
,就连眼光最敏锐、头脑最善于分析的指挥官,也不比一具加法计算器强多少。但是,
指挥官要发挥这些个人的品质,还得有一个机动灵活的参谋部和一个不因机构臃肿而变
得僵硬不灵的指挥系统。
很难说一支军队的“头脑”和“身躯”相比究竟应该有多大,但是必须再一次指出
,首脑机关的大小同战场上的胜负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联系。例如拿破仑的帝国参谋本部
无限地扩大,最后达到1万人,简直成了一支小军队,但是,其中大部分是无用的累赘
,因为这位皇帝一贯事必躬亲。老毛奇建立的参谋机构,大概只有20多名军官。但他却
能取得一些历史上最出色的胜利。施里芬的总参谋部也许是用“人”这种难免出纰漏的
部件所能制成的最完善的机器,然而,它的战略是可疑的,而它的后勤也许比战略更糟
。1941年德国人毫不犹豫地把70个师置于一个集团军群的统率之下,而其指挥机构总共
只有800-900人,尽管如此,这并没有妨碍德国人取得一系列惊人的胜利。隆美尔常常
是在几乎完全没有参谋机构的情况下进行指挥,或是坐着他的“玛木特”无线电通信车
在战场奔驰,或是乘坐鹳式侦察机在天空巡回。
同那种准备不足,仓促集结,往往装备着数量不够,质量低劣的兵器,一旦奉命就
立即发起作战的军队相比,1944年6月攻入法国的盟国远征军代表着预见和组织的胜利
。这支军队可以自由选择发起进攻的日期,对作战中的每一个行动都在长达两年的准备
期间里作了详细计划。这支军队能够在前所未有的规模上选择、设计、研制、试验和制
造为完成即将来临的任务所需要的用人工装配的器材与设备。指挥这支军队的人们,也
许因为他们具有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实施一系列大规模海上登陆行动的经验,所以他们连
对登陆的最后一桶油料如何装卸,也都坚持要作好周密的准备。总之,这支军队为了准
备和实施作战行动,在空前未有的程度上依赖于周密的计划工作[注:据估计,每有一
项计划付诸实行,即有20项计划被废弃。]。所以有必要略谈一下这支军队的指挥机构。
攻入法国的盟国远征军,按1944年9月的编成,共47个师,分为3个集团军群(两个
美国的,一个英国的),下辖6个集团军。这些部队统由同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指挥
。这是一个美、英混合机构,它本身又分成两个分部:庞大的前进分部和更加庞大的后
方分部。两个分部之间以及它们同两国其他军种部队之间的协作,是靠一个由各种委员
会、办事机构和联络官组成的巨大网络来实现的。1943年11月,单是美国部队的后勤保
障这一个项目,就有多达562名的军官和士兵在制订计划。这些人员分布在后方司令部
和先头司令部之中,前者称为后勤地带司令部,后者称为先头区段司令部,两者相距90
英里。所以,有必要建立“快速的信使勤务”,以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这种将后方指
挥机构一分为二的体制,原来是为了解决后勤地带跨越于海峡两岸的问题而建立起来的
。但在所有人员都转移到大陆之后,过了很久仍然保留着这种体制,以至造成二者之间
的磨擦,而当先头区段司令部企图摆脱其母体的控制时,磨擦就尤其严重。此外,无论
后勤地带或先头区段,都直接隶属于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所以,在法国的美军地面
部队最高司令官布莱德雷将军,只能申请给他的各个集团军分配补给品,而不能下命令
这样作。总之,1944年的这支军队,令人想起了恐龙,不过恐龙是头小身大,而近代的
这个怪物[译者注:指1944年的盟军]却是头脑大得同身躯不成比例。
除结构外,“一支军队的头脑”的思维过程也值得评述。研究这个问题,最好是根
据由指挥文书构成的实际档案,而不是根据某些设想出来的“国民”特性。1944年,盟
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是以这样一个人为首的:他认为军人最伟大的品质就是“冷静地衡
量一个问题所包含的各种因素,从而达成岩石般坚定决心”的能力。这个最高统帅部看
来接过了毛奇的口号:“先想后闯”,但却不了解怎样在“想”和“闯”之间实现平衡
。从档案材料看,定下决心(常常是关于一些很小的事情)的程序如下:首先,就某一
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是否把某个港口用于装卸给养或油料)发布一道命令,任务按指
挥系统逐级下达,直到最后不可避免地落到某个无处再可推卸的人身上;于是,对审议
中的港口进行勘察,并就问题的各个方面写一份报告;然后,报告逐级上呈,每级领导
都批上自己的论据,从而反映出越来越广泛的意见,直到报告终于到达最高主管者手中
。根据这样积累起来的全部情报,他就可以宣布自己的决心了。这一过程看来是循序渐
进的,有条不紊的,甚至是极为合理的。至于这种办事程序的效率怎样,下文进行探讨。
但是,在开始探讨之前还要指出一点:对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的文件进行一次非
常详细的搜检,其结果至少从历史学家的观点来看是令人失望的,但正因为如此,又是
特别有教益的。在堆积如山的档案中,材料极其繁多,各式图表和统计资料,其数量之
多远远超过其他现代军队(例如1941年的德军),更不必说以往的军队了。但是,当这
些卷秩浩繁的材料经过查阅和摘抄时,在最后的分析中却很难找到真正有情报价值的东
西。为什么会这样?要待我们的探讨完成之后才能解释清楚。这里要指出的是,在本书
研究的所有各个战局中,只有1944-1945年同盟国进行的这次作战,会让人产生一个问
题:从力量对比来看,这是不是一场太易取胜的对抗赛?回答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的任务
,但问题的存在本身就是耐人寻味的。
从诺曼底到赛纳河
据说,拿破仑在波罗金诺会战前夕曾经喃喃自语道:“战争是一种残酷的事业,在
战争中,胜利属于懂得怎样在决定性的地点集中最大兵力的一方。”依靠一个人的判断
选准这样的地点,这或者是天才,或者纯粹是碰运气,但是,一当地点确定之后,投入
人员和物资就要靠基地、交通线、运输和组织,一句话,要靠后勤。
制订“霸王”行动计划的人们清楚地知道,盟国对欧洲的最后攻势,其成败首先取
决于有无集中优势兵力兵器的能力。虽然这一点与历代的指挥官面对的问题没有原则的
不同,但盟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独特的。大约从进攻前18个月开始,一个包含几千
个组成部分的计划方案就被逐步制订出来。搞这样一个方案的目的,是要全面了解可能
影响人员和资料投入速度的各种因素。制订总方案的工作进行了几个月之后,弄清了最
重要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1)进攻发起日使用的登陆艇、近海舰船、军队运输舰、货船、油船和驳船数量
。这是一定时间内能登陆的兵力兵器的最大数量的决定因素。此外,由于所有上述舰船
都必须返回基地(无论其位于何处)重新装载,所以,基地应尽可能靠近登陆地点,以
减少往返时间。
(2)海滩的大小、数量及其坡度(一个重要的考虑是:要使所有各种舰船都能尽
量靠近海岸,以免设置复杂的转载设施,否则这种设施一定会成为容易发生梗阻的环节
),以及潮、风、浪的主要情况。从海滩到内陆地区的通路十分重要。考虑到海滩不管
选择得多么好,管理如何完善,都不能长期满足所有的要求,因而决定建筑两个人工港
口作为补充,并分段将其拖过海峡。为此,登陆地点的地貌和气象条件必须适宜。
(3)在离海滩适中的距离内有无较大容量的深水港口(港口容量又取决于一系列
互相关联的因素)。当时认为,只有具备深水港口,才能保证盟军在大陆长期站稳脚跟
,而登陆艇和人工港只是一种临时的解决办法,一到冬季就不可能使用。
(4)提供空中支援的可能性。这决定着盟军阻碍敌人行动,迟滞其增援部队到来
的能力。
制订总方案之后,摩根将军手下的计划人员就开始在地图上寻找符合上述条件的登
陆地点。这时他们发现,“理想的”登陆地点是找不到的,因为方案中假设的各种条件
常常互相矛盾。有些海滩,如加来海峡沿岸的某些地点,坡度合乎理想,但被高大的沙
丘所阻,没有通向内陆地区的适宜通路。比斯开湾地区有很多良港,但又处在战斗机支
援航程之外。摩根的人试图仔细研究德国统治下的三千英里海岸线,以便找到能满足上
述各种条件的最佳登陆地点。后来,他们有了以下两点基本考虑,才没有一直找下去。
这两点考虑是:第一,发起进攻的位置必须离同盟国在英国的主要基地不太远,能使登
陆艇和其他舰船迅速往返,单这一条就把地中海和挪威排除在外,剩下的只有法国西海
岸;第二,登陆位置必须在从英国起飞的皇家空军喷火式战斗机的航程以内。这两个条
件加在一起,就把选择登陆点的范围缩小了百分之九十,只剩下法国西北部,不是加来
海峡,就是诺曼底。
从战略上看,加来海峡提供了一条最短,也最直接的攻进德国的路线,通过向巴黎
及其以东地区实施大胆的穿插,可以切断塞纳河以南全部德军的退路。但另一方面,这
里也是德军设防最坚固,又有良好的公路网和发达的铁路网,能够迅速得到增援的地区
,因此,盟军最后选定了诺曼底。诺曼底从地理形态上说,是一个向西伸入大西洋的半
岛,因而比较容易将它同法国的其余部分割断。但是,当同盟军取得了最初的立足点,
需要向大陆的内地前进时,这一点也会成为不利于盟军的一个因素。
登陆位置选定以后,制订了登陆作战头90天的无所不包的后勤保障计划,计划准确
规定了部队登陆的数量、地点、时间和方式,排空和管理海滩的程序,物资堆积所的开
设位置,变换卸载方式的时间(例如从登陆艇和海滩水陆两用车转到来自英国的“自由
”型船只,以后又转到直接来自美国的吃水深的船只),甚至还有变换包装方式的时间
(例如在进攻发起日后15天将桶装油料改为散装油料)。为了确保几十万种补给品都能
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卸载,严格规定了先后顺序,制定了各种物资(直到每一个零件)
的储存、请领、包装、前送和分配的详细程序。由于盟军打算夺取一系列港口,用于军
队的登陆和补给品的卸载,还制订了十几个港口(包括每天只能卸载几百吨物资的小港
)的修复计划,并予先计算了进行港口修复工作何时何地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这种计划
范围非常之广阔,编制时间整整用了两年是不足为奇的。
由于计划内容之广,规定之细无与伦比,人们原来可能会以为,只要计划顺利实施
,就能夺取胜利。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最初几批部队登陆时,关于有秩序地进行卸载的
全部计划就被拍岸的巨浪打得粉碎,在美军的登陆地段尤其如此,因为他们还碰到了敌
人的猛烈抵抗。由于导航上出了错,结果搞错了登陆地点和登陆顺序,使工兵部队比突
击部队先到达海滩。他们的人员、物资遭到了相当大的损失,然后又不得不在没有突击
部队保护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在进攻发起日后的几天之内,排空海滩的工作进展缓慢,
无法开辟进入陆地的足够通路,结果整个登陆地域拥挤不堪。当时,如果德国空军能够
进行袭击的话,这一定会成为他们攻击的有利目标。许多车辆的防水措施不完善,因而
造成大量损失。超载的水陆两用车需要在波浪滔滔的海水中航行10至12英里,常常在油
料耗完后沉没。由于载重汽车不足,水陆两用车不合常情地深入陆上纵深地区,结果延
长了往返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周卸在海滩上的补给品,数量仅
为计划数的一半。物资的短缺,特别是弹药的短缺,很快就变得严重起来,因而不得不
规定消耗限额。
上述困难有许多是战斗的危害所引起的,但也有一些是计划不周所致。计划者原想
让后勤各部门的工作都能完美无缺地互相配合,结果却把计划搞得过死、过细。例如每
天留作机动以备紧急需要的船舶只有100吨,还不到预定在进攻发起日后第12天卸载的
补给品重量的百分之一。虽有每天空运6,000磅紧急补给品的规定,但一般的物资补充
无法在提出申请后48小时之内完成。在卸载补给品时,由于要遵守规定得很死板的物资
卸载顺序,士兵们便要坐着小舟从一艘船飘至另一艘船,一一查明所载货物的种类,以
至造成很大的混乱和长久的拖延,而这本来是可以预料到的。舰船和登陆艇返回英国重
新装载的时间表排得太紧,没有顾及可能发生的迟误,结果造成港口的拥挤,以至不得
不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排空。在此过程中,许多单位被拆散,有的甚至就此失踪了。负责
船舶装载的机构竟有三个之多(运输指挥部、交通指挥部和装船指挥部),更加剧了港
口的混乱。但是,计划的最大弱点还在于没有充分估计到战争中不可避免的阻力。计划
的满打满算,原想杜绝浪费,实际却造成了浪费,因为补给线终端的困难是会立即在全
线反映出来的。
进攻发起日后第一天,开始安装两座人工港。这些设施非常复杂,造价高昂,拖过
海峡极为费工,后又未能满足人们的期望。其中英国的一座到达诺曼底时,百分之四十
的部件已经丢失在海中,结果其效能大大低于预计的水平。美国的人工港到达时基本保
持了完整,但刚刚投入使用,就遇到台风的袭击,简直被打成了碎片。最后,还是沉船
这种古老的办法,对保护登陆起了重大的作用。人工港的许多复杂而昂贵的设备(其中
有些是为别的行动准备的,显然只是因为它们摆在那里,就通通带来了),只不过起到
了用它们的残骸把登陆海域弄得乱七八糟的作用,以至于增大了航行的危险。制订“霸
王”行动计划的人们,在这一点上以及在别的一些问题上,显然违背了兴登堡的一句名
言:在战争中,只有简单的事物才能成功。
在登陆作战的最初阶段,不得不依靠海滩和人工港进行补给,但要确保最后胜利,
就必须夺取深水港口,予以修复,并投入使用。但是,由于陆上作战行动的发展没有达
到预期的速度,这些希望起初未能实现。例如诺曼底最重要的港口瑟堡,其开始使用的
时间比计划晚了6个星期。又过了几个星期,其通过能力才达到预定的每天6,000吨。原
定进攻发起日后第9天攻陷圣洛,实际上到进攻发起日后第48天才拿下。格朗维尔和圣
马洛,原来估计在进攻发起日后第27天即可使用,实际上直到第50天才从德国人手中夺
过来。诺曼底各登陆地点靠近布列塔尼诸港,特别是靠近布勒斯特,这一点对选定这些
地点来实施“霸王”行动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夺得这些港口比计划晚了好几个月
,此时,它们离前线已经太远,因而起不到任何作用了。其他如大田园和伊西格尼等港
口,虽然夺取比较及时,但容量太小,对盟军的补给起不了重大作用。由于上述种种原
因,6月份美军卸载的全部补给品仅达到计划数的百分之七十一,使得一系列的作战行
动——“斧头”、“红运”、“封臣”、“举手”、“剑柄”等,本已陆续发起,但在
仔细斟酌之后,完全由于后勤缘故而一一放弃。
如果说上述事实并未使盟军在法国的作战行动归于失败,那是因为,尽管海滩未如
原来设想那样得到人工港口提供的保护,但其卸载补给品的能力却远远超过了计划的估
计。不过,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抛开了一切计划。第一次突破是在进攻发起日后
第2天,当时决定不顾预先规定的先后顺序,将所有物资通通卸下。战前,海军有几个
月都不同意他们的船只在低潮时靠岸(顺便说一句,这一点对确定行动的日期和时辰起
了很大的作用),但后来他们突然发现,低潮靠岸竟然是可行的,可以把船货直接卸到
岸上,从而省掉许多舟船、浮码头、浮堤道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而这些设备的集结和
装配都是很费功夫的。这样,卸载工作的进行突破了计划的框框,有时甚至是与计划对
着干的。这就又一次证明,计划人员大大高估了人为的复杂安排的价值,而低估了决心
、常识和临机应变的作用。
后勤机构的缺点之所以没有产生太大的不利影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计划人员原
来过高地估计了物资消耗量,而实际上物资消耗不大,原因之一是作战的进展大大低于
预期的速度。至进攻发起日后第19天,盟军占领的登陆场还只达到预定面积的百分之十
。车辆向任何方向行驶都不超过三十几英里,所以油料消耗只占供应量的很小一部分。
尽管整个6、7月份陆上卸载补给品的工作一直落后于预计数字,但从进攻发起日后第24
天起,实际卸载的物资却足以保障先于规定日期登陆的增援师团。由此可见计划人员是
何等不精确。
作战行动进展缓慢,使某些补给品消耗减少,但在别的方面也引起一些问题。例如
在诺曼底丛林中,弹药(特别是小武器弹药)、手榴弹和迫击炮弹的消耗,以及军械的
损失,都比预计数更大。储存场地很小,无法分散和伪装。在狭窄的登陆场上,车辆交
通量过大,不但造成拥挤,而且很快就使不多几条道路的路况恶化。虽然在诺曼底夺到
的铁路出乎意料地保存得“几乎完整无损”,但因运输距离小,使用铁路很不合算。前
线离海滩只有20英里左右,这使各集团军和后勤地带司令部之间产生磨擦,因为前者对
自己的补给品自然不愿放弃控制而任凭后者支配。在后勤地带司令部和先头区段司令部
之间也发生磨擦,致使前者先于计划规定的日期转移到了法国大陆。
所以,1944年6-7月间作战行动进展的缓慢,确实在后勤方面引起了一些问题,但
其最终结果却是造成登陆地域内部队和补给品的密集。在“眼镜蛇”行动(在阿弗朗什
实施突破)的前夕,在1,570平方英里的地区内,共集结了19个美国师和17个英国师,
合计150万人。单是供应美国师的物资平均每天就有22,000吨。虽然几乎90%的物资仍然
要在海滩上卸载,但此刻已经查明,一旦瑟堡港开放,它将很容易地超过战前对其通过
能力所作的保守估计。由于行车距离小,油料储备达到了意料之外的高水平。在发起突
破前的战斗间隙期间,弹药补给情况也显著改善。虽然物资丰富,但盟军的补给军官们
仍然发愁,对前景作着阴暗的预测,认为到秋天将发生物资短缺(因那时的气候将不许
可在海滩卸载补给品),并思考着新的计划方案,其目的在于取得布列塔尼诸港。
后勤地带的李将军对诺曼底的物资补给情况感到不安,他对在法继续作战的前途越
来越悲观。“霸王”行动的后勤计划最初是以下述设想为依据的:德军将沿各条河流的
河岸逐次进行抵抗,打一场有条不紊的防御战。因此,预计这会使盟军的推进几乎象
1918年那样缓慢和谨慎。虽然盟军前进时后勤保障将主要依靠汽车实施(当时认为,法
国四分之三的铁路不是由于德军破坏,就是因盟军空袭而不能使用),但进军的速度将
很低,从而有可能从一条河流向另一条河流跃进式地修复铁路。这样,补给品就能有秩
序地从海滩(或人工港、或天然港)运往铁路终点站,再运往汽车终点站和集团军野战
仓库。按这种方式行动,盟军可望于进攻发起日后第90天到达塞纳河,第360天左右到
达德国边境。
但后来作战行动的发展与原来的设想完全不同。7月25日,即进攻发起日后第49天
,同盟军仍然停留在原望于进攻发起日后第15天到达的一线。如果想按计划规定的时间
到达塞纳河,那么,从这一条线到塞纳河之间的距离,就得在41天内走完,而不是计划
规定的75天。同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后勤部长克劳福德将军命令参谋人员进行一项研
究,目的在于查明这样加快速度是否办得到。结论是办不到,因为预计到进攻发起日后
第90天,运力的短缺额将达到127个军需汽车连之多,而早在进攻发起日后第80天就会
发生严重的后勤困难。这的确是对后勤能力的一个很悲观的估计。
同盟军幸运的是,一位果断的将领控制了局势。巴顿将军与他的大多数同僚不同,
他不让后勤人员的那些表格捆住自己的手脚。的确,他对后勤人员是如此地漠不关心,
以至于在1944-1945年战局中他仅见过他司令部的后勤部长两次,一次是他正式就职之
前,另一次是在战争的最后一周。巴顿的第3集团军于8月1日正式参战,两天以后,他
们踢开一切计划,开始了自己暴风雨般的战斗生涯,并且在72小时之内,经由阿弗朗什
-蓬托包尔特瓶颈地带对多达6个师的部队进行了补给。在蓬托包尔特,部队作扇形展开
,不顾作为补给干线的唯一道路仍遭到敌人反冲击,开始向东和东南挺进。8月6日,巴
顿的部队威胁拉瓦尔和勒芒。8月16日,他们到了奥尔良;三天以后,在特鲁瓦抵达塞
纳河。此外,巴顿的进军还从翼侧包抄了德军的阵地,德军企图依托这些阵地,把盟军
登陆后占领的地区限制在诺曼底,并加以分隔。巴顿的行动迫使德军在其于莫坦地区发
动的反冲击失败后迅速退却,从而使盟军其他部队——霍奇斯的美国第1集团军和蒙哥
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得以实现自己的突破,并抵达塞纳河[注:盟军在法国西北部的战
斗序列是: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在左,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在右。前者的序列
,左为克里勒的加拿大第2集团军,右为登普西的英国第1集团军;后者的序列,左为霍
奇斯的第1集团军,右为巴顿的第3集团军。]。这样,终于在8月24日肃清了塞纳河西
岸的敌人,比后勤人员认为实现不了的计划还足足提前了11天。在此期间,后勤人员就
象谚语中那把挂在狗尾巴后面答答作响的铁壶一样,一直在喋喋不休地说什么巴顿和霍
奇斯干的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失之保守通常比失之冒进要好些,这样说也许是对的。但我们这里说的情况是,预
先的估计同实际的效能差距太大,因而有必要再加些说明。其实,只要看一看计划人员
对他们掌握的人力物力所提的要求是如何之低,就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了。例如他们认
为,汽车连进行前送,一天只能跑50英里(亦即24小时内行驶的距离不超过100英里)
,而汽车连的实际效能却至少要高出30%[注:有的材料说是高出50%。]。简直令人难
以置信的是,制订计划时竟然设想法国的公路状况使得汽车从铁路终点站向部队实施补
给的距离不得超过75英里。这一过低的估计至少被超过了2-3倍。最后,一个盟军师一
天的物资消耗量是按650吨计算的,而追击部队的实际需要量只及这个数字的一小部分
,可能不超过300-350吨。
然而,即便这些估计都是正确的,还是很难理解,盟军的计划人员在他们掌握的人
力物力如此丰富的情况下,为什么会那样悲观失望。1944年8月末,在法国有22个美国
师。其中,16个师在塞纳河沿岸或其附近作战,离瑟堡约250英里;其余各师仍在诺曼
底进行登陆,或面向东方,准备进军布列塔尼。假定其离港口的平均距离为200英里,
又假定其每日物资消耗量真的达到了预计数字650吨,那么,每天需要的前送量为22×
200×650=2,860,000吨·英里。此时究竟有多少运力尚无确切数字,但早在7月25日就
有227个军需汽车连[注:这些军需汽车连每连有40辆卡车,总载重量为200吨,它们隶
属于军需部长,在后勤地带内行动。],再加上铁路运输能力相当于108个军需汽车连
,即便按条例的规定计算,总的前送能力也达到了每天3,350,000吨·英里。这还不包
括8月份新到的军需汽车连和各师自己的汽车分队。实际上,师的汽车运力非常雄厚,
随后的事件将表明,他们能到集团军后方分界线之后数百英里的地方去拖回自己的很大
一部分补给品。
虽然证据远非完备,但上述事实已足以表明,盟国从诺曼底到塞纳河的进军,不管
在战略上如何成功,甚至如何精彩,其后勤上的胆小畏缩在现代军事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把这一战局的主要条件同我们研究过的其他战局的主要条件加以对比,就更令人
感到惊异不置。不仅盟军拥有的汽车数量是任何其他军队所不敢梦想的,而且他们是在
夏季的有利天候条件下行动,所经过的道路网属于世界上最优最密之列。敌人的空中活
动极少[注:因此,在整个8月,空袭只使第3集团军损失了几千加仑油料。],友好的
地方居民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援,而不是进行破坏。尽管有这样多有利条件,盟军的进攻
仍然不得不在违反后勤人员意见的情况下实施。这就正好套用一句有名的台词:在补给
王国里,有些事情很糟糕。[译者注:莎士比亚名剧《哈姆莱特》中有一句台词:“丹
麦国里有些事情很糟糕”。]
是“齐头并进”,还是“尖刀突击”?
关于1944-1945年盟军在西北欧实施的战局,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很多,其中,关于
如果从比利时向鲁尔实施一次快速突击有无可能更早结束战争的问题,也许是最重要的
一个。论述这个问题的著作连篇累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现在我们只将几种主要观点
扼要概括如下:
(1)一种观点是切斯特·威尔莫特,特别是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本人提出的。他们
两人认为,1944年9月确曾有过这样的战略机会。只要最高统帅定下明确无误的决心,
并愿意按实际需要规定保障重点,英国第2集团军和美国第1集团军就有可能夺取鲁尔,
也许还能攻克柏林。但是,艾森豪威尔拒绝集中后勤力量保障登普西和霍奇斯。特别是
他不愿意让巴顿的第3集团军停止进攻。结果,丧失了在1944年结束战争的机会。
(2)针对蒙哥马利的责备,艾森豪威尔从战略上为自己的决定作辩护,声称以部
分兵力对“德国心脏”实施突击是过于冒险的,“除了必取灭亡外,不会有其他结果”
。后来的作者们提出了更多的理由为他的决心辩护,包括:要避免因停止巴顿的进攻而
冒犯盟国(实指美国)的社会舆论;对法国境内指挥系统的结构有分歧意见;还有最后
的但不是最小的一条理由,即后勤保障的困难。
(3)最后,利德尔-哈特提出,进军鲁尔的机会确曾存在,但未能加以利用的责
任,与其说在艾森豪威尔身上,不如说在蒙哥马利自己身上。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发现1,
400辆英国造的载重汽车发动机有毛病,这一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艾
森豪威尔确实无能为力,因为巴顿的第3集团军当时得到的补给量很小,即便让该集团
军停止进攻,也抽不出足够的车辆来保障蒙哥马利占领鲁尔。
图9 齐头并进
图10 尖刀突击
关于1944年9月初盟军面临的形势,有着种种在结论上以至细节上互不相同的说法
,但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即在此以前实施的作战行动,可以归入历史上最精彩的战例
之列。巴顿的第3集团军派出先头部队在8月20日渡过塞纳河后,十二天内走了将近200
英里,最后停止在梅斯的前方。他左边的霍奇斯第1集团军走得更远,于9月6日到达了
东比利时的阿尔伯特运河。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其前进速度在此以前本来大大低
于美国部队,现在也如波涛奔腾向前,穿过法国北部,进入比利时,于9月5日攻下了安
特卫普(该港基本保持完好),直到4天后抵达默兹-埃斯科运河才停止前进。这样的进
军速度,是闪击战的发明者们可以为之感到骄傲的,也是同盟军自己所未曾料到的。
从上一节所说的情况可以想见,这些作战行动,都是违背了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
后勤人员的意见的,因为他们曾宣称这一切根本办不到。他们曾被迫修正7月份的保守
估计,于8月11日提出了一项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认为,如果一切条件都具备,
保障4个美国师发起试探性进攻,在9月7日渡过塞纳河是有可能的。但是,就连这个结
论他们也有保留。他们提出,塞纳河南岸的作战行动应该停止,以便于保障对海峡各港
口的进攻,至于解放巴黎,则应推迟到10月末,因为要到那时才有希望利用起自诺曼底
地区的铁路运送救济物资。事实上,巴黎是8月25日解放的。到他们预定渡河的9月7日
,巴顿和霍奇斯都已在塞纳河彼岸前进了200英里。一周后,16个美国师在阿登山脉两
侧的德国边界或其附近得到来自后方的保障。当然,这种保障还不充分。还有几个师则
在布列塔尼投入了积极的作战行动。所有这些成绩,是在8月11日文件提出的那些条件
并未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取得的。参谋军官的计算同实际情况如此大相径庭,这是非常罕
见的。
在快速延伸的交通线上(美军地区的交通线由200或250英里增至400英里以上,英
军地区由80英里增至近300英里),如果不抛弃老一套的程序而采取紧急措施,补给任
务当然是无法完成的。作战部队坦克有油,人有给养,又很少碰到敌人有组织的抵抗,
所以差不多可以随心所欲地加快前进速度。后勤地带司令部则不然,它发现仓库的转移
无法跟上前线的快速推进。仓库的一个配置点刚刚选定,立刻又被抛在后面。经过几次
尝试之后(每次都耗费了很大运力),后勤地带司令部只得放弃向前转移的打算,集中
力量从诺曼底的海岸基地前送最重要的物资,而海岸基地有时离前线远达300英里。在
这样远的距离上前送补给品,所用的车辆,是从数以百计的被认为比较次要的部队(重
炮兵、高射炮兵、工兵、化学兵等)中调来,而这些部队的车辆一经调走,自身就失去
了机动性,有时连口粮标准也不得不降低。有三个新到法国的师就是这样,它们的建制
车辆都被抽走,编成了临时性的军需汽车连。给养、油料、弹药大量送往前方,其他一
切物资,特别是被服和工程器材,一概推迟供应。实施了大规模的空运,但平均每天的
空运量从未超过1,000吨,这是因为前线附近缺少机场,更糟的是,还因为飞机被抽去
参加一系列可能实施,但从未真正实现过的空降行动。在所有这些为保障前方供应而采
取的紧急措施中,最有名的是“红球特别快车”,这是由专供补给运输之用的公路单行
线组成的环行运输体系。数以千计的汽车日夜奔驰在这些公路线上。
虽然采取了这些紧急措施,送到前线的补给品数量仍然日渐减少,直到9月2日第3
集团军不得不停止前进。第1集团军勉强多走了几天,最后也停顿下来。8月的第二周,
每天给这两个集团军各前送物资19,000吨;到8月底,后勤地带司令部就只能保证前送7
,000吨,而且连这一数量是否真的送到了也值得怀疑[注:第3集团军对收到的补给品
未作任何登记,所以没有具体数字。]。前线部队的物资储备是减少到了危险的水平,
例如8月5日第1集团军存有10.5日的油料储备,9月2日减少到0.3日,一周后已完全没有
储备[注:不过,从8月23日至9月16日,霍奇斯还是收到了他所请领的油料的88%。]
。在此期间,诺曼底的物资储备,因无法送往前方,数量却在增加。虽然弹药消耗自7
月以来降低了30%-90%,但前送量远远不敷需要,以至于一个军(第20军)的申请量就
超过了分配给整个它所属的第3集团军的全部弹药数量。由于无论建立什么样的弹药堆
积所都很快被抛在后面,所以第1和第3集团军采取了建立移动仓库的办法。这些做,至
少经常还能保证一定的补给量,但运力的浪费甚大。
在前线部队和后勤保障部门之间,开始出现磨擦,甚至紧张局面,这是每当补给品
短缺时难免都要发生的。在这方面,第3集团军因采取非法手段搜罗所需物资,搞得声
名狼藉。流动筹粮队冒充其他部队的成员;列车和汽车纵队遭到拦路抢劫,或被迫改变
运行终点;运输连前送物资到部队后,其回程的油料被劫夺;弹着观察机被派往数百英
里的后方去寻找在运的油料,如此等等。在后勤地带各单位,人员和设备日夜不停地工
作,引起过度疲劳、事故、装病、逃差、偶尔还有怠工事件。对车辆不进行保养,直到
用坏为止,因而需大修的车辆数量迅速增加。补给品收发输送的统计工作,向来是盟军
后勤的一个弱点,在8月份快速进军期间情况更加恶化,结果,本来就不充裕的运力,
一部分却浪费在运送各集团军根本没有请领也根本不需要的物资上。有时还有更加严重
的浪费事件。例如2,200万只油桶到8月底丢失了一半以上。结果,这样一种普通用品的
不足,限制了整个油料补给系统的能力。各部队,特别是第3集团军,补给纪律松弛,
以致大量装备物资,特别是被服,被抛在后面,给废弃品收集连加添了极大的工作负担
。巴顿的部下不是努力缴获法国的机车和车厢,而是故意向它们胡乱开枪,正如一位作
者所说,把它们看成了“从多种意义上讲都值得一打的目标。”
在比利时作战的英国部队,其后勤形势虽然也很紧张,但不象两个美国集团军那样
困难。第21集团军群是沿海岸线在“内圈跑道”上行动,因而运输距离短些,道路也比
洛林地区更多。8月30日,当霍奇斯和巴顿的油料告急时,登普西却报告盟军最高统帅
部说,他的物资补给形势“大好”。虽然在随后的一周中英军的交通线已延长至近300
英里,但他们却减少了港口卸载量(由每天17,000吨减少到6,000吨),从而腾出了一
部分汽车连,同时又调用了许多部队的汽车,包括一个整军(第8军)的汽车,以此渡
过难关。由于进军神速,比利时的铁路网(世界上最好的铁路网)被完整无损地夺取过
来,但其使用却推迟了,因美国人未按时提供车皮。最重要的是,蒙哥马利的进军速度
较慢,不象布莱德雷的部队那样脱离了港口。正是由于推进不快,他反而能够对海峡沿
岸的一系列港口进行整顿,包括:勒阿弗尔、迪埃普、布格涅、加来和敦刻尔克,所以
,港口形势(主要指其卸载能力)甚至比一个月前预料的还好得多。
在此期间,德军这个敌人的情况如何?自盟军开始进攻以来,德军在西线的伤亡惊
人,损失了40万人,1,800辆坦克和突击炮,1,500门其他大炮,以及20,000台各种车辆
。剩下的部队,被盟军的空中和地面力量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从法莱斯、蒙斯等被包
围地区撤退,简直溃不成军。例如逃过塞纳河的第1党卫师只剩下40辆坦克和1,000名士
兵。第84步兵师还剩下3,000人,第2装甲师只剩下2,000人和5辆坦克。第2伞兵军虽然
号称一个军,却总共只有约4,000人,几乎只等于一个大型旅,除轻武器外的其他一切
武器均已丧失。根据德军自己的估计,在整个战线上盟军兵力超过德军的程度为:坦克
10:1,炮兵3:1(这一差距本身“不太严重”,但德军弹药不足),至于空军,则盟军
“几乎无限地”超过德军。此外,为阻止巴顿前进,希特勒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摩泽尔
河上。结果,据艾森豪威尔称,在阿登山脉以北只剩下相当于2个减员装甲师和9个步兵
师的兵力,而且全部是“组织涣散,丢盔卸甲,无力进行任何有份量的抵抗”。的确,
由于德军处境狼狈,所以艾森豪威尔参谋部的一个成员(可能是参谋长贝德尔·史密斯
本人)认为,“可将盟军在这一地区的兵力减少3个师,而且,只会有利于进军,绝不
会对进军产生不利影响”。总之,通向鲁尔(德国工业的心脏,其一半以上的煤和钢在
此生产)的大门是敞开着的。正如利德尔-哈特所说,这是战争中千载难逢的良机。
为了弄清这个机会之所以错过的原因,有必要追溯到1944年春天,因为盟军即将进
行的大陆战局,是在那时定下基本战略的。5月3日的一份备忘录(顺便说一句,是由英
国军官签署的)提出,作为盟军最终目标的柏林距离太远,因此,进入德国后的第一个
目标应是鲁尔。虽然肯定了通向鲁尔地区最方便、最直接的路线是走阿登山脉以北,经
列日和艾克斯拉沙彼尔,但又决定经由萨尔实施第二突击,以迫使德军分散力量,并使
其无法准确判断盟军的企图。5月27日,这一备忘录提出的原则,体现在由艾森豪威尔
签发的一道命令中。
将兵力分成数股,齐头并进,使敌人得以进行内线作战,这算不算是利用盟军在数
量上握有的压倒优势的最好办法呢?关于这个问题,此处不予论述。只需指出一点,即
:我们已经看到,诺曼底之战,后来是以完全出人意料的方式发展的。虽然初期进展缓
慢,但一当实现了突破,进军的速度就为一切人始料所不及。有鉴于此,蒙哥马利元帅
才开始重新考虑盟国的战略是否明智,并且,看来是在8月14日将考虑的结果首次告诉
了他的美国同僚。三天后,他的想法已相当具体,使他能向布莱德雷提出:“在渡过塞
纳河后,第12和第21集团军群应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由40个师组成的密集整体……然后
向北进军……右翼紧靠阿登山脉”。但是,蒙哥马利在8月23日以前一直未见到艾森豪
威尔,到8月23日他已经修改了自己的意见。那时他已认为,不必让美国第12集团军群
全部展开,在比利时境内保护英军的右翼,这一任务只由霍奇斯第1集团军的9个师遂行
即可。而第12集团军群的其余部分,即巴顿的第3集团军,应留在原地,因为盟军没有
足够的后勤力量来保障所有部队同时进军,如果企图处处保持优势,就可能处处都弱到
不能夺取决定性胜利的地步。艾森豪威尔拒绝让巴顿停止前进,相反地,他授权巴顿继
续东进,至少要抵达兰斯和马恩河畔的夏龙。虽然如此,蒙哥马利却得以让整个霍奇斯
集团军奉命在阿登山脉以北行进,与第21集团军群保持紧密联系[注:这是蒙哥马利的
一个相当大的胜利,因为美国人本来打算只给他一个军。]。但是,在艾森豪威尔看来
,向北突击的主要目标不是列日-艾克斯拉沙彼尔峡谷,而是安特卫普港。他认为,没
有这座港口,是不可能保障继续进军,深入德国的。
至此,这场大辩论的第一轮告一段落。当辩论发生的时候,蒙哥马利还正在完成其
奔向塞纳河的80英里进军,而巴顿(他要走的距离长得多)却已渡过塞纳河,正在快速
挺进。撇开关于国威民意的种种考虑不谈,艾森豪威尔不愿让他最剽悍的将领巴顿停止
前进,而把一个迄今为止并未表现出擅长追击行动的蒙哥马利突出起来,这是不足为奇
的。然而,十天之后,第21集团军群已向前急进了200英里,正在向德国边境靠近。这
大大加强了蒙哥马利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他给艾森豪威尔写信说:
1.我认为我们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关头:向柏林实施一次真正强有力的突击,很可
能达到目的,从而结束对德战争。
2.我们没有足够的后勤力量同时保障两个强有力的突击。
3.对选定的突击方向,要毫无保留地集中它所需要的一切保障力量,而其他任何
行动只能在剩余力量的保障下尽力而为。
4.只有两个可能的突击方向:一个经由鲁尔,一个经由萨尔。
5.我的意见是,在北面经由鲁尔实施突击,可能会最好最快地取得战果。
这封信的措词是很不恰当的,因为信中提到的目标——柏林远在400英里之外,而
且,下文就将看到,此时此刻的柏林显然还是盟军鞭长莫及的。蒙哥马利在几天之后又
发出了一封“补充说明”,但也无济于事。在“补充说明”中他提到了要“对德国的中
心……实施一次尖刀式的突击”。这些夸大其词的说法后来使艾森豪威尔能够在申述若
干理由之后宣称英国陆军元帅的建议是鲁莽的、考虑不周的。
9月8日,第一枚V2飞弹在伦敦爆炸,促使英国政府要求第21集团军群扫清荷兰境
内的飞弹发射场。这样,关于建议中的北侧进攻的性质和方向,就更加意见纷纭,莫衷
一是。这使蒙哥马利又一次改变他的想法,他不再主张向东突击鲁尔,而决定北进须德
海。从艾森豪威尔批准进行阿纳姆战役看来,他是支持蒙哥马利的。但是,艾森豪威尔
始终坚持一点,除非首先解放安特卫普港,否则进军德国是不可能的。
所以,蒙哥马利关于他自己究竟应该怎样行动的想法是很不明确的,虽然他想使我
们相信他有明确的观点。他最初的“密集整体”削减成了一次“尖刀式的突击”,他一
直把柏林当作突击的目标,使整个讨论越搞越混乱。但是,不能让环绕这一争论的种种
纷纭意见模糊了主要的问题,即:如果不首先解放安特卫普,要在1944年9月夺取鲁尔
从后勤上讲是否办得到?至于有关德国此时是否正处在崩溃之中的争论,同我们的问题
没有直接关系,因为不论希特勒是否能在“德国的中心”动员必要的力量,也不论其动
员的力量能有多大,通向鲁尔的大门在9月初毫无疑问总是敞开着的。因此,唯一的问
题是:盟军掌握的后勤力量是否足以保障一次夺取鲁尔的攻势。
首先,要下几个定义。为便于研究,所谓“向鲁尔发起的攻势”是指英国第2集团
军和美国第1集团军总共18个师向多特蒙德的进军,通过这一运动,实现对鲁尔的包围
。英军的出发地点可能是默兹-埃斯科运河(假定未发起阿纳姆战役),而美军则可能
从马斯特里赫特-列日地区出发。从这两个出发地点到目标多特蒙德的距离几乎相等,
约为130英里。设想德国的所有铁路运输设施均已不能使用,而向前方部队实施空运因
缺少机场也不可能。全部计算都是按载重200吨的美国军需汽车连的能力进行的,这正
是盟军最高统帅部后勤人员的作法。预定发起进攻的日期为9月15日。
假定每师每日的消耗量为650吨(此数作为美英部队的平均消耗量可能偏高),则
战役中每天补给品的总需要量为18×650=11,700吨。其中,英军的9个师占5,850吨。这
一补给量,一部分沿铁路前送至比利时境内的出发基地(2,800吨),一部分用从阿纳
姆战役转拨过来的飞机空运至布鲁塞尔(1,000吨),一部分由从诺曼底的三个美国师
调出的汽车沿公路输送(500吨),总共4,300吨。剩下的1,550吨,蒙哥马利必须用自
己的汽车从卡昂-贝叶地区前送至进攻出发地区。假定每个汽车连每天只能按规定行驶
100英里,为此目的需要46个汽车连。从进攻出发地区到多特蒙德的往返距离为260英里
,假定汽车往返时间为2天。[注:盟军计划人员在筹划向柏林进军时,汽车运行速度
用的是每天走130英里这一数字。]则战役中共需(5,850×2)÷200=58个军需汽车连
进行保障。英军此时共有140个汽车连,可能需要留下36个汽车连对加拿大第1集团军进
行补给,并用于港口清运。所以,就汽车运力而言,尽管是满打满算,但保障进军多特
蒙德是办得到的。与此相反,霍奇斯第1集团军的情况要困难得多。他的9个师每天消耗
物资5,850吨,但这时分配给他的指标只有3,500吨,连这一数量后勤地带司令部也感到
在运输上有困难。要把相差的数额从塞纳河以南200英里开外的铁路上运来,约需增加
35个军需汽车连。进军多特蒙德又需58个军需汽车连,所以总的缺额为93个汽车连。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第3集团军不再向摩泽尔河前进,而停止在巴黎-奥尔良一线上
,那么,究竟能够腾出多少汽车。关于保障巴顿的运力数量,没有具体数字,但可作一
个粗略估计。至9月15日,第3集团军至少每天得到3,500吨物资(可能还要多些),因
为巴顿属下的汽车是在后勤地带的交通线上,而不是只在作战地带之内进行输送。从上
述巴黎-奥尔良一线到巴顿的前线,距离为180英里。在此距离上输送3,500吨物资所必
需的运力,不管采取什么形式,总之相当于52个军需汽车连[注:走360英里所需的时
间按3天计算。]。
9月中旬,有一个美国军(第8军)在攻打布勒斯特。采取这一行动,原来是为了
扩大盟军后方基地港口能力,现在就显得多此一举了。这一行动之所以仍然实施,那纯
粹是为了维护威信而已。关于这一作战行动的物资消耗和运力情况,尽管照例没有具体
数字,但可作一个大致的猜测。当时,盟军在诺曼底经管的铁路已从瑟堡抵达多尔-雷
恩地区。从这一地区到布勒斯特有80英里。在这样的距离上给3个师前送补给品,起码
需要军需汽车连15个左右。
此外,上述部队都有建制汽车。虽然缺乏具体数字,但可以认为,若将有关的9个
师的车辆编成临时汽车连,可给在比利时境内的霍奇斯集团军增大补给量1,500吨[注
:这里依据的事实是:在阿纳姆战役中,艾森豪威尔通过调用3个美国师的汽车,每天
给蒙哥马利提供500吨物资。]。这样,霍奇斯进军多特蒙德的运力总需要量就可减少
22个军需汽车连,还需71个连,其中,由第3集团军调用52个,从第8军调用15个,合计
65个。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尽管属于满打满算,但保障霍奇斯进军多特蒙德是办得到
的。当然,这只能是一个探讨性的结论。[注:由于缺乏详尽资料,我们无法把物资品
种、道路状况、交通管理、车辆损坏率等等因素都考虑进来。但是,我们的计算同欧洲
盟军最高统帅部计划人员作为依据的那些计算是同样详尽的(如前文的注解所示),而
比我所见到过的关于这一题目的任何印刷材料都详尽得多。]
结论
我们根据能够找到的资料算出,1944年9月,可以筹到足够的运力保障登普西和霍
奇斯进军鲁尔。但是,现有汽车连的数量不过是许多有关因素中的一个。为完成我们的
研究,现在有必要概略地谈一谈这些因素。
如果艾森豪威尔接受了蒙哥马利的建议,集中全部后勤力量保障英国第2集团军和
美国第1集团军实施突击,那么,在法国境内的43个盟军师中,可能有12个师的汽车分
队要被调走,从而使这些师完全失去机动性。此外,来自地中海的参加“龙骑兵”行动
的7个师同主要任务无关,因而只剩下24个师。其中,加拿大第1集团军的6个师一直在
进攻海峡诸港口。这样,真正可以用于进军鲁尔的,只有18个师,这公认是个相当小的
数字,但很可能足以突破此时德军的脆弱防御。
由于在德国境内要走的距离较小,对暴露翼侧提供空中支援应该是不太困难的,如
果是进军柏林,则提供空中支援必然非常困难。在阿纳姆行动中,盟军要渡过4条河流
,而进军鲁尔则只有两条河流挡道。向东通向鲁尔的道路网极好,优于向北进入荷兰的
道路。
由于除补充日常消耗外再无运力保障在比利时境内建立大型先头仓库,所以,盟军
向鲁尔发起攻势,其主要补给基地还得留在远离数百英里的后方。这无疑会大大拖长从
请领到补给品抵达前方之间的时间,一旦发生紧急需要,就可能引起严重后果。但是,
每天650吨的供应指标简直慷慨得太过分了,而盟军在法国和比利时境内的交通线,特
别是铁路运输设施[注:虽然最初曾发生迟误,但到9月份铁路运输就达到了计划人员
起初预计的水平——每天2百万吨·英里。],又正在日复一日地迅速改善,加之德国
空军无力袭击盟军交通线,在这种情况下,冒远离基地作战的危险还是可以容许的。
有些人的意见与此不同,他们争辩说,盟军在穿越法国的进军中已经两次把战略考
虑置于后勤考虑之上[注:一次是在7月底,当时夺取布列塔尼诸港的行动被推迟,另
一次是在8月中旬,当时定下了渡过塞纳河的决心。],现在第三次这样做,不等铁路
交通线延伸到进攻出发点就发起攻势,无论如何是不行的。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
事实,即从贝叶到多特蒙德的距离,并不比巴顿从瑟堡走到梅斯的距离远。换句话说,
盟军已经在超过450英里的距离上成功地保障了它的部队,只不过是在错误的方向上而
已。
这个问题还有一个颇有意思的方面,即:与人们的通常看法相反,采纳进军鲁尔的
计划,并不需要从美国部队向英国部队转拨运力,以至引起许多麻烦[注:为支援阿纳
姆行动已经转拨的美国汽车和飞机除外。],而只需要从一个美国集团军向另一个美国
集团军调拨车辆。在比利时境内的三个指挥官——克里勒、登普西和霍奇斯当中,霍奇
斯的补给困难对蒙哥马利的计划危害最大[注:当时蒙哥马利正在抱怨霍奇斯得不到油
料。]。如果巴顿停止前进,则由此而腾出的运力自然应该拨给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
艾森豪威尔不让巴顿停止前进,就使他关于没有安特卫普就不可能进军德国的预言成了
现实,因为一直等到安特卫普港在11月底开放后,霍奇斯的补给距离才从400余英里减
少到了70英里。而英军并不需要安特卫普,因为在那个阶段他们依靠从塞纳河和海峡诸
港口进行前送也过得很舒服。
如此说来,对于未能认识最重大的问题之所在,从而未能相应地调整保障重点,要
由艾森豪威尔负责。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要做到这一点,简直非有超人的先见之明不
可。当改变盟军根本战略的想法初次提出时,巴顿正在全速前进,而蒙哥马利却在向着
塞纳河缓慢地爬行,尽管他要走的距离小得多。当时谁能想到,在随后的两周中,蒙哥
马利这位素来谨慎小心的指挥官却突然一反常态,向德国边境挺进了200英里呢?此外
,我们记得,蒙哥马利起初也并未要求巴顿停止前进。恰恰相反,他是要求巴顿保护他
(蒙哥马利)自己的进攻翼侧,为此才要求改变巴顿的进军方向,即由东进洛林改为向
东北进入比利时。等他认识到40个师执行一个“倒转的施里芬计划”在后勤上无法保障
时,正如他自己所承认的,为时已经过晚了。
蒙哥马利提出的是一些含糊不清的说法,首先是进军柏林,然后又是什么向德国心
脏实施“尖刀式突击”,这就更加妨碍了他的计划被人接受。虽然有充分的理由相信,
用18个师进攻鲁尔是有可能成功的,但要以这样小的兵力占领德国更大部分的领土就根
本不可能。至于尖刀式突击,若在仅仅130英里的距离上实施,那是可能成功的,如果
跑到400英里以外去寻找突击目标,而离得最近的基地又在300英里之外的后方,那就显
然是一种冒险,甚至是蛮干一气了。此外,这样一次突击,即便只有18个师,从后勤角
度而言也是无法保障的。当然,蒙哥马利的参谋部考虑的是仅仅使用12个师。这些师的
补给必须减少到每天400吨(有时300吨)。但就连这一数量也是蒙哥马利自己保障不了
的。艾森豪威尔说得对,这样一次行动,除了必取灭亡外,不会有其他结果。
最后,关于蒙哥马利的计划是否能代替艾森豪威尔的战略的问题,回答必须是否定
的。虽然我们的计算似能表示,筹集进军鲁尔所需的后勤保障手段从理论上讲是办得到
的,但是,就算能够及时预见到战略情况的发展,补给机关也不大可能迅速地转过弯子
来,或者说不太可能表现出必要的果断性。既然“霸王”行动的后勤计划工作从头至尾
的特点是过分保守,甚至是优柔寡断,那么,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盟军的后勤机
关是决然达不到上述要求的。这班小心翼翼在后方埋头于计算的人,当大军已在向塞纳
河挺进时,他们仍在固执地断定这一行动不可能实现,现在却希望他们突然宣布他们自
己愿意保障一次突破德国边界的“计划外”行动,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盟国远征军最
高统帅部的后勤人员算不得英雄好汉,这一点看来无可否认。但是,我们这些见过那样
多的战局因缺乏后勤保障而归于失败的人,怎么能够谴责一次毕竟是以无可争辩的胜利
(尽管可能是推迟了的胜利)而告终的战局呢!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2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现在能运30个师进藏了?士兵作战装备进化简史:从北宋年间到21世纪
用原子弹也不能把白马山上的南韩军全部消灭看看志愿军的小米加步枪
91年的伊拉克被揍得真够惨的战争与后勤——第三章 铁路的兴起
金城战役之一:战役力量对比战争与后勤——第四章 破碎了的车轮
"二战"空降启示录[zz]战争与后勤——第八章 对后勤的透视
战争与后勤——序言红雪热土砥平里[转载]
战争与后勤——第一章 两个世纪的背景养一艘航母有多烧钱?
战争与后勤——第六章 从锡尔特到阿拉曼印度直升机在中国藏南坠毁视频曝光,坠毁原因竟是……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集团军话题: 盟军话题: 蒙哥马利话题: 英里话题: 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