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2版 -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二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特点
相关主题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序+第一章 高技术战争对后勤保障的影响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六章 高技术战争物资保障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五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1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十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动员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五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2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后记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九章 高技术战争技术保障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七章 高技术战争交通运输保障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pdf东北军区创造志愿军后勤保障奇迹:顽强把物资送到前线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三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指导思想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十一章 高技术战争后方防卫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十二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指挥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八章 高技术战争卫勤保障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四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原则当女王不再统治万顷波涛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后勤话题: 战争话题: 保障话题: 作战话题: 物资
进入Military2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定向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等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使用,正在改变武器装备的性能、
后勤保障的手段和军人的思维方式,迫使人们竞相发展高技术,研制更先进
的高技术武器,以新的武器系统,新的作战样式、新的战略战术进行战争。
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需要,保障高技术战争的胜利,后勤保障和后勤指挥
也在进行深刻的变革,正在逐步转变传统的后勤保障及后勤指挥的模式和方
法,使后勤保障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战争后勤保障的新特点。
一、作战后勤保障地域逐渐缩小,后勤支援保障空间逐渐扩大
所谓作战后勤保障地域,是指在交战地区直接为交战部队组织实施后勤
保障活动的空间范围。所谓后勤支援保障空间,是指直接作战地域之外从事
与作战后勤保障有关的后勤保障活动范围的总称。战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
化和国际形势的相对缓和,全球规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日益减少,战争的形
态转而在一些热点地区进行小规模、低强度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作战地
域也仅限于某一局部地区。随着作战地域由过去世界范围内的世界大战的广
大地域逐步转向局部的热点地区,后勤直接保障的作战地域,也逐步转向局
部热点地区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后勤直接保障的作战地域也在逐步缩小。
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军队武
器装备的技术越来越复杂,武器装备研制牵涉面越来越大,作战指挥与后勤
保障日趋复杂,以致军队作战行动与保障活动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尽管后
勤直接保障地域在逐渐缩小,但与后勤保障有关的支援军队作战后勤保障活
动的空间却在逐渐扩大。
一是高度立体化的战场,增大了后勤支援保障活动的空间。高技术在军
队武器装备上的广泛应用,使现代战场的范围由陆地、海洋、空中扩大到外
层空间,作战部署和作战行动由平面变为立体,以不同性能的武器和火力构
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立体交战体系。要搞好这种高度立体化的战场保障,必
须积极改善后勤技术装备,发展陆地、海上、空中和外层空间补给手段,把
原来的平面线式保障变革成全面、快速、有效的立体网络保障,做到部队在
哪里作战,后勤就在哪里保障,确保高技术战争的胜利。美军在海湾战争中,
以1000多架运输机和直升机,300多架空中加油机和10多所空中医院,几
百艘运输补给船只和2艘医院船,以及20多万地面后勤人员和大量先进的地
面后勤技术装备,组成了与陆海空天电五位一体相适应,跨海越洋遍布美国
本土、西欧、中东地区、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全方位的网络
保障,其后勤保障活动空间之大,超过了以往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
二是部队机动能力的提高,扩大了后勤支援保障的空间。随着高技术在
军事装备方面的广泛作用,不仅为军队提供了大量先进的作战飞机、坦克、
直升机、自行火炮、军舰,增强了作战部队的机动力,而且为后勤提供了大
量先进的战略运输飞机、战略海运船只和各种技术性能优越的野战运输汽
车,使整个部队的远程机动能力大大提高。如美军本世纪可在1天内向世界
任何一个地区运1个旅的兵力,10天内向欧洲空运4个陆军师、30个战斗机
中队、1个海军陆战旅的兵力,30天内增援10个师的兵力和协同作战的海空
军部队。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减少在海外驻军的军费开支,正在逐步缩减海外
军事基地和军队,而组织装备精良的快速反应部队屯驻国内,一旦有事,迅
速将作战部队通过战略海空运输运达突发事件地区。马岛战争中,英军远程
机动1.3万公里到达南大西洋海域。海湾战争,美军也远程机动1.1-1.5
万公里到达海湾地区。同时,在战场上为迷惑对方,达成战役战术的突然性,
部队也要经常进行机动。在如此频繁,尤其是远程战略机动中,后勤必须在
广阔的海洋上组织装卸、油水补给、护航、修理等方面的保障,在辽阔的天
空组织空中加油和地面场站组织补给、修理等方面保障,使后勤保障不仅从
平面到立体,从海洋到空间,而且成为从一国到多国的跨国保障。
三是作战保障的复杂化,使后勤保障的内容多元化,扩大了后勤支援保
障空间。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装备上的运用,虽然大大提高了其作战性
能,但其作战保障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尽管其作战地域只限于某一地区,
但作战的各种工程、通信、交通、电子、侦察、情报、维修等保障却波及广
大的后方地域,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因而作战的后勤保障工作也遍及作战
地域之外的各个地区,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在某一地区作战,在某一地区组
织油料、弹药、给养补给、装备抢修和伤员救护的传统保障模式,如海湾战
争中的美军飞机维修零部件补充采用了自动化补给系统,某个零件的补充先
由操纵人员打开电脑查询修理所仓库是否有,如果没有,电脑自动通知美国
本土的有关仓库,有关仓库电脑接收信号后,自动取货,并就近送往立即直
飞中东的运输机。如国内仓库无货,电脑立即通知有关厂家生产后运往前线。
这一工作过去仅限于在前线修理所储备和使用,而现在却要跨洋过海1万多
公里自动补给。这不仅扩大了战场以外后勤保障活动的空间,而且也扩大了
保障这些活动正常运转的保障工作的范畴。再如反击飞毛腿导弹的爱国者导
弹,飞毛腿导弹发射后,首先是卫星或预警机发现目标,将目标信号通过卫
星传递到本土的情报中心处理之后,再通过卫星将信息传递到预警机或地面
卫星接收站,然后再传递到爱国者导弹的发射中心处理后,组织发射。尽管
其时间很短,但其空间却远远超出了作战地域。后勤要保障预警机、卫星接
收站、各种情况处理中心正常运转,就必须在这些机构附近开设相应的保障
机构进行工作,从而使后勤保障活动扩展到战场以外的广大地区。
四是后勤力量来源的多元化,扩大了后勤支援保障的空间。军队武器装
备现代化的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一个主权国
家,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必须以国家经济实力为后盾,将本国最先进的高
技术运用于军队的武器装备。高技术战争,实际上是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进
行的比综合国力、比科学技术的竞赛。无论高技术战争规模大小,都将涉及
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国家有关的经济和科学技术部门全力以赴的支援,才能
取得战争的胜利,从而使后勤保障从战场扩大到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各个
部门。海湾战争中,美军为保障海外的50多万军队作战,政府有80多个经
济和技术部门负责为军队筹集作战装备与物资,38家航空公司、几十家海运
公司和7个州的铁路部门为军队提供运输工具,73家公司提供食品、服装和
药品,1/3的企业为军队生产了达284.6亿美元的装备物资。同时,由于高
技术装备的专业化上产和技术上相互渗透,增大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使
许多武器零配件和物资器材还必须依赖有关国家生产供应,因而使高技术战
争后勤保障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其保障活动范围的空间从本土走向世
界。马岛战争中,英国曾从美、法、德、日等几十家公司订购了大量装备器
材,满足了作战需要。海湾战争,美国从英、法、德、日、加、澳、新加坡
等十几个国家的1000多家公司订购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装备物资。此外,还
广泛使用有关国家的机场、码头和后勤补给基地等后勤保障设施。
二、战争物资消耗逐步增大,战场物资储备逐步减少
军队技术装备的不断现代化,尤其是高技术装备的逐步增多,使军队作
战物资消耗日益增大。
50年代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人均日消耗物资29公斤,比40年代的第二
次世界大战增加近50%。60年代的越南战争,美军人均日消耗物资117公斤,
为朝鲜战争的3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6倍。70年代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以
军人均日消耗弹药曾高达25O公斤,为60年代美军在越南的2.14倍,第二
次世界大战的12.5倍。80年代的马岛战专,英军仅油料人均日消耗达270
公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3.5倍。90年代的海湾战争,美军地面作战部
队人均日消耗为200公斤左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0倍;海军航母编队人
均日消耗达1100-1380公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55倍至69倍,据不完全
统计,美军半年的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中50余万人共消耗各类物资约3000
余万吨,相当于苏军1000多万军队在4年之久的卫国战争中消耗的6000余
万吨物资的一半左右。今后,至少本世纪末以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
技术装备越来越多,作战物资的消耗将会越来越大。
为了保障作战的巨大消耗,各国军队都采取在战场加大物资储备的办
法,以战场上的储备量大于消耗量的战场储备,保障军队的作战行动。因此,
一般在既设战场都事先构筑有大量的地面和地下物资储备仓库,并根据预定
的战略目标与任务、作战可能持续时间与消耗、补给可能,大量储备各种物
资。对于临时占领或进入阵地的部队,则采取紧急加大储备的办法,保障作
战需要。然而战争往往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是战争发生的地点往往是
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平时储备了大量物资的地方往往没有发生战争,而一
些没有储备物资的地方则突然发生了战争,迫使有关部门不得不临时从各地
调运物资,从而造成了后勤保障工作的忙乱和被动。二是战争的进程往往也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的战争的进程大大超出预定的进程,或比原定时间
大大延长,需要重新在战场不断进行物资储备,以保障持久作战需要;或比
原定时间大大缩短,战场原来储备的大量物资堆弃在战场上,要么花巨大的
运力运出战场,要么丢弃在战场。但无论哪种办法,都将造成巨大的人力物
力浪费。美军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就是如此。尤其是在越南战场上,由于
美军对战场形势估计不足,在越南南部储备了大量供其持久作战的武器装备
的物资。当越南人民迅速取得抗美救国的战争胜利,美军仓促从越南撤离时,
不得不忍痛丢弃近千万吨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器材,使之成为越南人民的战利
品。因此,做到既保障作战需要,又尽量减少战场储备,长期以来成为困扰
许多军事家和后勤工作者的一个难题。然而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中
运用,正在为解决这一难题开辟可靠的途径。
一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为模拟、预测未来战争消耗提供了依据。模块
技术、模拟技术、大型微型集成电路等微电子技术、仿真技术和预测科学技
术的发展,使作战模拟科学和军事预测科学发展逐步完善,日趋成熟。目前,
许多类似实战的作战过程、战场情况可以通过建立各种作战模型进行模拟和
仿真试验,从而大大减少实战过程的失误。各种物资器材的消耗,也可以通
过各种作战模拟和仿真试验,根据不同的战争规模、样式、目的与要求、消
灭和摧毁的目标、武器装备的性能,精确计算出各种不同作战规模与样式的
物资消耗量,并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在一定时间对作战物资供应、消耗与补
给的影响,预测未来不同作战规模与作战物资可能的消耗量,从而有计划地
进行生产、运输和储备,防止盲目生产和储备。这一点,在武器装备和物资
器材随科学技术发展换代周期加快、价格日益昂贵的高技术时代尤为重要。
英军进入80年代之后,充分利用微电子技术的成果,对可能突发事件地区和
快速反应部队所需要的物资,曾反复多次进行精确的模拟和科学计算,并据
此进行储备。马岛战争中,英军根据预先的模拟计算,有计划有目的地采购、
储备了保障特混舰队需要的适量的物资,既保障了远征马岛作战的需要,又
在特混舰队撤离马岛时没有在战场遗留过多的物资,大大减少了损失浪费。
二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建立全球性的自动化补给系统提供了前提条
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各国军队建立自动化指挥系统提供了技术条
件,而且也为物资补给实行自动化提供了前提条件。目前,一些实现了后勤
指挥自动化和建立了物资补给自动化系统的发达国家的军队后勤部门,由于
其信息收集、资料编辑、统计、计划、分配过程的自动化,并采用最优先方
法与最优路线实施补充,大大缩短了拟定运输计划、调度车辆、运输物资的
时间,提高了有关物资需要量、现存量、运交量等数据信息的全面性和可靠
性,因而减少了补给层次和物资在各个补给层次中的周转量,以及战场物资
储备。美军建立自动化物资补给系统后,物资补充环节减少,海外的作战师
可直接向本土的仓库申请补给。如美军“赛其”防空自动指挥系统的一个供
应器材仓库建立物资自动化补给系统后,使库存量减少到原来的75%,物资
器材的品种减少为原来的57%。美军第7集团军采用自动化物资补给系统
后,使部队的库存量减少到原来的1/10,物资品种减少到原来的1/8。海湾
战争中,美军为了既保障部队作战物资补给需要,又尽量减少战场上的物资
库存量,使用了日本汽车公司制定的电脑管理,尽量减少库存,根据“产量
的需要订购零件”等先进管理办法。空军还花2亿美元购买日本先进的电脑
系统建立空军物资自动化补给系统,不仅使战场仓库和本土仓库库存物资降
至最低点,而且还做到了95%的物资补给行动是无人操纵的,从而大大节省
了人力,避免因战场物资库存过多而造成的损失。
三是高技术后勤装备的发展,为实施远程快速补给提供了物质基础。要
做到既保障战场作战的物资补给需要,又尽量减少战场物资储备,必须要有
现代化的远程快速运输工具,将各种物资从深远的战略后方,乃至世界的各
个地区,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运到所需要的作战地区。为此,一些
发达国家军队不惜花费巨额资金研制和发展远程快速运输工具。如运输飞机
的发展趋势是:单机运输量大,美军的C-5A银河运输机载重量为120-140
吨,C-17A运输机载重量为78吨,独联体的伊尔76运输机载重量为40吨,
An-225MRIJA运输机载重量达250吨;航程远,大部分在5000-1万公里左
右,有的可达1.5万公里;空中加油机发展配套,美军仅加油机就达800余
架,目前,美军拥有战略运输机1000多架,日运量为480万吨英里,一次可
运19万人和3.7万吨物资。海运船只发展的趋势是:单船吨位大,一般在2
-5万吨左右;航速快,大部分在24-26节,有的高达33节;综合保障能
力强,能同时开设若干综合补给站。目前,美军拥有战略海运船只近2000
艘,总运载量近5000万吨。海湾战争中,美军凭借其大量先进的战略海空运
输工具,根据作战需要和战场物资消耗情况,有计划地及时将作战物资运到
海湾地区,从而保障了作战物资补给需要,基本上做到战场物资无多余库储
备。其中空军的战场物资储备接近于零。从目前总的发展趋势看,一些发达
国家军队正在向战场无储备补给方向发展。
三、高技术战争的后勤既要保障速战速决,又要准备保障持久作战
高技术战争的交战双方,尤其是首先发起进攻的一方,力求在最短的时
间内,以最小的代价速战速决,达成既定的目的,获取战争的胜利。
一是巨大的消耗要求高技术战争必须速战速决。高技术战争使各种物资
消耗增大,武器装备损坏增加,因而使交战国的财力消耗增加,国家承受巨
大的财政压力。第四次中东战争,交战双方消耗财力108亿美元、平均每天
约为6亿美元。以军入侵黎巴嫩头50天耗资50亿美元,平均每天约1亿美
元。马岛战争耗资37亿美元,平均每天5000万美元。海湾战争,美军耗资
600多亿美元。平均每天约3亿美元,其中作战行动阶段每天耗资11亿美元
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财力消耗,不仅一般国家的财力难以负担,就是像美
国这样的头号经济大国也难以支持旷日持久的战争。因此,高技术战争一般
都力争速决,以减少国家财政的开支。
二是维护国家安定与安全的利益迫使高技术战争必须速战速决。高技术
战争的巨大消耗,对交战双方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但为了保障战争胜
利,国家又必须动员一切经济力量支援战争。因此,建立战时生产体制,扩
大军品生产,压缩民品生产,必然增加国内政治上不稳定的因素;要保障战
争需要,必然增加税收,加重人民负担;持久的战争必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许多家庭家破人亡,使人们的心理难以承受战争的压力。所有这些都迫使战
争的指导者以有效的方式尽早结束战争,避免陷于持久的战争泥潭。
三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需要高技术战争速战速决。科学技术的发展推
动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使现代社会开始步入和平与发展的时
代。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已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然而高技术
战争的巨大破坏性却与人类的愿望背道而驰。战争不仅给人类带来巨大灾
难,使一些交战国经济遭受巨大破坏和损失,甚至会导致一些国家经济发展
严重倒退。海湾战争中,中东6国共损失社会财产8000多亿美元,其中,伊
拉克4000多亿美元,社会经济发展倒退了20年。同时,战争使交战国人民
流离失所,大量难民涌入邻国,促使民族矛盾激化,不仅给交战国带来了灾
难,而且祸及邻国,造成一些地区长期不稳定,动乱四起。
综上所述,要求速决是高技术战争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战争的客观实际
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于制约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在一定条件下,有
的高技术战争可能在短时间内按照预先的计划结束,有的高技术战争则可能
出人意料之外地延长,乃至长期打下去。因此,作为保障战争胜利的后勤部
门,既要创造条件保障部队速战速决,又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做好保障
部队持久作战的准备。只有这样,一旦持久作战的情况发生,后勤保障才能
争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在后勤保障上准备持久作战,
一是因为战争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往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实践证
明,战争一旦发动,交战双方都力求制服对方。首先发动进攻的一方力求速
决,以减少损失,而遭到进攻的一方则力争顶住进攻一方的第一个浪头,争
取时间调整部署,聚积力量,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尔后消灭对方。尤其是被
进攻的一方处于弱者的劣势地位时,更想以持久战来粉碎对方速决战的企
图,以求从劣势向优势转化,争取主动。如果交战双方的后勤事先没有保障
军队持久作战的准备,一旦这种持久作战的局面发生,将使军队处于十分被
动、乃至被消灭的危险境地。二是战争是政治、军事、经济的竞赛,并不完
全取决于军事的较量。如果交战双方一方各方面的实力部很强,而另一方则
较弱,战争则可能在较短时间内结束。如马岛战争、海湾战争、格林纳达战
争、空袭利比亚战争,英军和美军的对手都是弱小的科学技术不发达和经济
实力不强的国家,因而战争在较短的时间内结束。如果交战双方在政治、军
事、经济上都势均力敌,如果英军和美军碰上强大的对手,恐怕战争就不像
马岛战争、海湾战争那样迅速结束和轻而易举地取胜。所以从战争指导上讲,
既要保障速战速决,又要保障持久作战。实战证明,只有有了保障持久作战
的充分的后勤准备,后勤工作才能争取主动。马岛战争和海湾战争,英军和
美军尽管遇到的对手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但为了应付僵持作战、久战不决
的局面,英军和美军在后勤保障方面都作了保障军队6个月作战的准备。
准备保障持久作战,并不是说将所有保障军队持久作战的人力、物力、
财力,都准备于战场和现存于战略后方。如果这样做,战争没有延长而又没
有形成持久作战的局面,这些业已准备的人力、物力、财力可能会造成巨大
浪费。为解决这一矛盾,一些国家军队在战争的后勤准备方面,采取了有备
无患、分级准备、逐次投入办法。有的将后勤保障准备工作分为应急保障准
备、初期保障准备、中期保障准备、远期保障准备;有的分为一、二、三、
四级保障准备。应急保障准备和一级保障准备,是为随时保障部队应付突发
事件第一个浪头而准备的,其保障时间为7-15天。这种保障将所需要的物
资器材大部分储备于预定战场或特机地域仓库。初期保障准备和二级保障准
备,能保障战争开始后一定时期内的需要,时间大体为1个月左右。这种保
障准备,将后勤所需的物资、器材、装备储存于预定战场或战略后方。中期
保障准备和三级保障准备,大约准备保障军队3个月作战的需要,并将主要
作战物资储备于战略后方或与有关企业签定生产合同,有关企业储备技术图
纸、原材料,随时准备根据军队作战需要和预先签定的合同组织生产。远期
保障准备和四级保障准备,大体准备保障军队6个月作战的需要,以计划准
备为主。军队根据战争需要,事先做好6个月左右作战需要的后勤保障计划
准备,如动员计划、物资储备、军工生产等。战中根据战争发展的实际情况
进行调整修订,组织实施。这样,军队后勤既可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战争速决,又可根据战争发展变化对军队持久作战进行保障。
四、传统的军需物资器材保障任务相对减轻,技术保障任务逐渐加重
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逐渐普及,乃至在战场上广泛使用,不仅会引起作战
样式的变革,而且也将引起后勤保障内容逐步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战争后勤
保障,已经经历了冷兵器时代以保障粮草为主,热兵器时代以保障枪弹为主,
机械化时代以保障飞机、坦克、火炮的油料和弹药为主,核时代以保障核、
核燃料为主的过程。目前,战争正在向以电子智能武器为主的高技术时代过
渡。由于大量精确制导武器、智能武器出现于战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和后勤技术装备来维护保养这些高技术装备,以保障这些高技术装备在战场
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后勤保障工作将从过去以保障传统的军需物资器
材为主,逐步向以保障高技术装备的维修保养和供应高技术装备所需精密仪
器、电子器材设备、计算机软件、技术咨询等软件和技术保障为主。使技术
保障在后勤保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成为能否维护部队战斗力和保障部队
战斗力再生产的关键。同时,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也将使后勤技术装
备发生新的变化。由光纤维、电子计算机、通信卫星、全息摄影、电视、传
真、录像、录音等设备组成的后勤指挥与控制系统,已在后勤指挥中广泛运
用。机器人、人工智能汽车、轮船、汽垫船、运输飞机等,后勤保障工具,
已开始运用于后勤保障的实践活动。光能、热能、核能、氢能等新能源也开
始使用。仓库自动化管理已普遍使用于存贮实践,隐形后勤技术装备已开始
出现,新的后勤材料、服装已相断问世,电子后方防卫监视系统已逐步运用。
所有这一切、也使后勤技术装备从手工工具、机械化工具,逐步向电子化、
智能化过渡。这样,一些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的自动化后勤保障
系统,如负责物资补给的物资自动化补给系统、负责交通运输自动化交通调
度系统,负责征召预备役飞机、船只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负责医疗救护的
医疗自动化系统,负责民力动员的民间支援自动化系统等相继问世,并开始
应用后勤保障的实践,后勤不仅要以大量的技术力量保障作战部队的高技术
装备正常维护使用,以及提供各种技术咨询服务,而且还要以大量的技术力
量保障后勤高技术装备的正常维护使用,使后勤自身的技术保障任务也越来
越重。
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增大了后勤技术保障任务,使后勤在编制结构方面
将发生较大变化。
一是后勤技术保障装备增多。要完成后勤技术保障任务,不但要有与后
勤技术保障任务相适应的技术人才,而且要有与后勤技术保障任务相适应的
后勤技术装备。如果后勤技术保障装备水平和数量不适应后勤技术保障任务
的需要,就难以保障作战部队高技术装备的正常运转。后勤技术保障任务的
增加,必然要求后勤技术保障装备相应增加,以便与日益增加的后勤技术保
障任务相适应。为此,后勤技术保障装备首先要与作战装备同步发展,避免
出现作战装备腿长,后勤技术保障装备腿短的不平稳的现象。国外许多军队
在发展高技术装备时,都首先考虑到了后勤技术保障装备与作战的同步配套
发展,并将其列入军队装备的发展规划和编制序列。其次,在发展后勤技术
保障装备时,注意了装备本身的系列化、通用化、整体化的发展,避免了过
去后勤技术保障装备各自为政、不配套、通用性能差、整体效益不好的短处。
如美国陆军的装甲运输车系列、野战装甲修理车系列等,在海湾战争中发挥
了很好的作用,第三,在新的后勤技术保障装备尚未装备部队之前,许多国
家对现有后勤技术保障装备进行了普遍的技术改造,将先进的微电子技术用
于老后勤技术装备,既弥补了后勤技术保障的不足,节省了经费,又提高了
效益。
二是从事后勤技术保障的人员增多。后勤技术保障任务的增加,不仅使
后勤技术保障装备逐步增多,而且使从事后勤技术保障的人员也逐步增加,
因而正在改变后勤人员的整体结构。一些发达国家军队的后勤人员中,从事
后勤技术工作的人员目前已占整个后勤人员的50-70%,其中从事后勤技术
保障的约为30-40%。参加海湾战争的英军第一皇家装甲师3.5万人,作战
人员只有2700人,其余的为各类保障人员,其中近1/3为技术保障人员。今
后随着我军高技术装备的逐步增多,后勤技术保障人员也将逐步增多,面临
日益加重的后勤技术保障任务和后勤技术保障人员增加的需要,一些发达国
家军队非常重视后勤技术人员的培养。在培养途径上,采取军队与地方相结
合,以地方院校培养为主的办法。美、英、法、德等国家在地方大学工科院
校,都没有专门为军队培养技术人员的系或专业,根据军队需要进行招生。
在储备人才的方法上,也采取以地方储备询主的办法,对此,一些国家建立
健全了后勤预备役制度,将与军队后勤技术保障有关的人员进行预备役登
记,并分为一、二、三类,战时根据需要进行征召。海湾战争,美军80%的
后勤技术保障人员是征召的后勤预备投人员。在军队现役后勤技术人员骨干
的保留上、采取延长服投年限、提高工资待遇等方法,保留一些高技术装备
的后勤技术人员。如美军的飞机机械师最高军衔是上尉,但最高服役年龄为
63岁,工资可相当于准将。
三是后勤技术保障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后勤技术保障任务的增大,不
仅使后勤技术保障装备和人员进一步增加,而且使后勤技术保障专业化朝着
越来越细的方向发展,后勤技术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组织、指挥与协调更
加困难。从宏观上讲,有的国家军队后勤技术保障,已分为专门负责作战装
备技术保障的作战装备(有的称战斗装备)技术保障系统,和专门负责后勤
技术装备保障的后勤装备(有的称后勤支援装备)技术保障系统,即作战与
后勤支援技术保障两大系统。从微观上讲,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门类越来
越多,专业越来越细。由于军队高技术装备几乎涉及到整个自然科学的各个
领域,如微电子科学与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与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科
学与光电机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材料科学与新材料技术,
能源科学与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与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与
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科学与辐射技术,医药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
要保障与这些科学领域有关的高技术装备发挥其战斗性能,就必须有与这些
科学领域有关的技术人员来对高技术装备进行维护、保养、修理。因此,从
事高技术装备技术保障的专业人员自然也就专业门类多,专业分工明确而细
致。
五、后勤保障在前,部队行动在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军事名言,深刻揭示了军事与后勤的关
系,指出了后勤保障在军事行动中的地位作用。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
在不断改变着军事思想和作战样式,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规律并没
有改变,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有人曾在马岛战争
之后提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已经过时,并提出了所谓的“兵马先行,
粮草后动”的理论。如果说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兵器时代,军队装备简单,
后勤保障内容单一,在情况紧急时,可能会出现“兵马先行,粮草后动”的
情形。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军队高技术装备越来越多的当今时代,军队
每一行动都无法离开后勤保障。没有后勤保障的先期行动,军队的一切活动
都寸步难行。因此,在军队作战行动对后勤保障依赖越来越大的高技术战争
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更加重要。军队的每一个行动都离不开后勤保
障这个先行官。实践证明,只有后勤保障这个先行官为军队的每一个行动开
好道,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部队要开得动,首先必须依赖于后勤保障,做到
部队未动,后勤先动。所谓开得动,是指军队能够按照命令按时离开营区和
到达预定集结地域或待机地域。由于高技术战争条件下部队的高技术装备很
多,如各种先进的作战舰只、舰载机、飞机、坦克、装甲、车辆、雷达、通
信、防化等技术装备,要一声令下能立即出动,后勤必须首先对各种技术装
备进行全面检修、测试。加油,使各种技术装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才能按
时出动。海湾危机发生后,美国空军为保障各种作战飞机和运输机飞往海湾
地区,驻本土和欧洲各基地的后勤人员在布什宣布出兵海湾前3天便开始了
后勤保障工作。圣安东尼奥、拉克拉门托等7个空军基地昼夜加班抢修各种
飞机,使大部分飞机在部队行动前恢复了战备状态。从战略上讲,突然事件
发生后,为保障军队作出快速反应,军队后勤首先要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进
行民力动员、军工生产动员等计划,筹划军队作战所需要的物资,补充军队
动员扩编所需要的武器装备、物资器材。只有这些工作完成后,部队才能开
得动。否则,部队缺编人员和装备器材,后续补给没有保障,是无法开得动
的。马岛战争中,英军在阿军重返马岛后,后勤立即征用民用船只,征集物
资器材,征召后勤后备役人员,向国家经济部门提出武器装备生产计划。经
过3天的紧张准备,才保障特混舰队起航。如果没有后勤紧张的准备和保障,
英军特混舰队根本无法远征马岛。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队的机动更加依赖于后勤保障,往往是部队未动,
后勤先行。从战略上讲,要把部队迅速运往事件突发地区,首先要组织大规
模的战略空运和战略海运。这就要后勤根据战略海、空运的需要,调集战略
海空运的船只和飞机。没有相应的战略海、空运输工具,部队要想机动到预
定作战地域只是空话。同时,还要准备装卸载的机场、码头、人员、工具、
机械,以及装卸地域人员生活保障、物资补给等。在组织和保障机动的过程
中,要组织对运输工具的技术保障与补给、人员的生活供应、装备的维护等。
海湾危机发生后,美军为在短时间将作战部队和物资运到海湾地域,采取海、
空运输并举的方针。为此,美军事运输司令部除紧急调用军事运输司令部的
300架战略运输机外,还紧急调用了空军后备队、空军国民警卫队和民航后
备队的几百架战略运输机。为使F15战斗机从美国本土直飞中东地区,美军
还调了302架空中加油机对其进行空中加油,使其在途中加油6-12次后直
飞海湾地区。从战役战术范围内看,部队的机动也要后勤先行。如机动道路
的选择与维护枪修、机动途中油料、食品、水等补给站和修理站的开设等,
后勤部队要先于部队机动之前进行准备。海湾战争中,美军在地面战争开始
前,后勤为保障空降101师学入伊拉克境内切断伊军退路,首先出动300多
架运输直升机在伊拉克境内80公里的纵深开设了一个后勤补给基地,及时保
障了空降101师向伊拉克境内机动和作战的需要。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队作战更依赖于后勤保障,要求做到军队作战,
后勤先上。美国《国防后勤学》一书指出,军队作战的规模以及作战持续的
时间,首先取决于后勤保障的程度。随着科学的发展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逐
步增多,军队作战消耗的物资越来越多,武器装备损坏越来越大,人员伤亡
越来越严重,因而对后勤保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部队作战,首先要有武器
装备和物资器材,这都是作战之前后勤必须计划和筹措的工作。有了武器装
备和物资器材,如何运到所需的地方去,也是后勤要先于作战行动必须做的
事情。为了保障部队应付突发事件,许多国家还在可能预定作战地域事先储
备一定数量的物资,这也是先于作战行动的后勤工作。为了保障需要,后勤
还要在作战没有开始之前,筹划和储备物资,进行事先补给;准备技术修理、
卫生救护、交通运输力量;筹措作战经费;进行民力动员等。这些事先准备
工作做得如何,对保障作战胜利至关重要。所以德国名将隆美尔讲:“事实
上,在双方还没有下手之前,会战的结果在军需官手里早已决定了。”①为了
保持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持续作战力,后勤同样也要先于作战行动做许多
工作。如根据作战发展变化及可能的趋势,继续筹措下一阶段作战所需的物
资器材和各种保障力量,进一步进行民力动员,协同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军工
生产,进行下一阶段预定战场后勤准备等等。总之,作战行动的每一步,都
必须有后勤为其作好先期的保障准备工作。如果后勤工作不先上去,作战行
动就难以维持下去。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作战,给部队的生存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使部队的
生存更增加对后勤保障的依赖性,要求做到部队欲生存,后勤欲先供。高技
术的发展,尤其是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声电光武器在战场的使用,
对部队生存造成了更大威胁。部队每到一个地方,不仅要为部队事先进行吃、
住、穿、用、医方面的准备,而且还要事先为部队准备进行防护用的各种药
品、食品、服装、器具;不仅要事先准备到达作战地域正常需要的各种物资
器材和保障力量,而且要事先准备到达作战地区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所需要的
特殊物资器材和保障力量。美军在海湾战争中,针对中东沙漠的特殊自然地
理环境,以及伊拉克可能使用化学武器的情况,事先为部队准备了防暑、防
病和防寒药品、防化服装、野战食品、野战供水设施,战场伪装器材、沙漠
野战服等物资器材,大大减少了非战斗减员,较好地维护了部队战斗力。
综上所述,高技术战争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后勤行动在先。良好的后勤
保障是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因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高技术战争
中更为重要。
六、保障直接作战时间缩短,保障作战准备时间延长
高科技的发展,给高技术战争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直接作战时间正在缩
短,作战准备时间却在延长。
(一)直接作战时间正在缩短的原因
一是因为高技术战争的综合影响,要求缩短战争进程的时间。如前所述,
进入80年代以来,尽管局部战乱不断,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
流,三足鼎力的大三角格局已经打破,多极化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在这种
大的国际环境下,各国人民都希望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发展本国的经济文
化,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都不希望战乱,即使战乱已起,也不愿战争持久,
而希望战争尽快结束。正因为如此,作为战争指导者,在主观指导上都力求
在战略上速决,避免陷入持久战的泥潭,以免出现不战不和,或像美军在越
南、原苏军在阿富汗那样久战不决的消耗战的被动局面,特别是高技术战争
消耗惊人,长期作战,经济上承受不起,因而力求打速决战。
①《隆美尔战时文件》第379-380页。
二是高技术战争武器装备的发展,能够缩短战争进程的时间。高技术装
备具有机动性能好、命中精度高、杀伤威力大等特点,在实战中可以以较小
的代价和耗费达到消灭对方有生力量、摧毁对方防御工事的目的。据国外报
道,美军在海湾战争对伊拉克的空袭中,大量使用威力强大的新型飞机、新
型精确制导炸弹、导弹、炮弹,以及电子武器,大大提高了空袭的杀伤力和
破坏力。例如B-52轰炸机所带炸弹大于1艘战舰或4-5架重型强击机,一
次能投弹20吨,改进型可投弹27吨;F-117A隐形轰炸机,不易被雷达发
现,可投907公斤激光制导炸弹,战斧巡航导弹采用数字式景像匹配区域相
关图作为制导,射程可达1300公里,命中精度概率误差不超过4米,有166
个子母弹头,能全方位、多目标控时起爆,破坏力极大;铺路-2型激光制
导炸弹,抗干扰能力强,受气候影响小,昼夜能用,一般命中概率为75%,
误差7.5米;战列舰上的9门406毫米舰炮,射程达40公里,每发炮弹近1
吨重,是当今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巨型舰炮。由于广泛采取了卫星照像、红外
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激光精确制导技术、雷达自动导航技术,和大量杀伤
威力大的常规炸弹、导弹,不仅在38天的战略空袭中基本上摧毁了伊拉克的
防御工事,后勤设施、交通运输,为美军胜利奠定了基础,而且美军损失极
小。据有关资料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空军飞机损失率为40-
60%;美军在朝鲜战争中飞机损失率为44%,越南战争间为30-35%;以色
列空军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飞机损失率为80%。而这次海湾空袭,多国部队
飞机损失率只为0.3%,美军为0.2%。这里除美军掌握制空权和伊拉克反击
不力的因素外,高技术兵器的防护性能好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因素。如果多国
部队和美军不用先进的高技术飞机、炸弹、导弹和精确制导技术,而像第二
次世界大战那样使用一般的常规兵器和弹药进行战略空袭,要达到上述战略
目的,美军的飞机和机组人员损失将增加10倍,弹药和航空油料的消耗将增
加5倍,战略空袭的时间将延长3-6个月。
三是高技术战争的实践证明,可以缩短战争进程的时间。本世纪80年代
以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如马岛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美军空袭
利比亚、美军人侵格林纳达战争、海湾战争等,虽然还不能完全反映未来高
技术战争的发展趋势,但显露出了高技术战争的某些特点,使战争进程的时
间大大缩短。如地面作战,由于高技术兵器的机动力、突击力、火力大大增
强,从而使战斗的快速性、准确性、破坏性也大大增加,作战的时间大为缩
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使用高技术装备的武装反坦克直升机,24架直升机
在30分钟内全歼伊拉克军队一个坦克师。而使用一般常规技术装备,进攻一
个坦克师的防御阵地,至少要有3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兵器,消耗大量物资器
材和大批人员伤亡的代价,以及一天以上的作战时间,才能达成这一目的,
又如岛屿登陆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的瓜岛登陆作战达半年
之久;冲绳作战登陆与上陆战斗达3个月之久;而英军马岛登陆作战,从特
混舰队本上起航(4月5日),经过长达1.3万公里的航行,到登陆成功占
领全岛,仅用了71天时间。其中战略空袭与封锁海上运输线22天(5月1
日-5月22日),登陆作战到占领全岛27天(5月21日-6月14日)。海
湾战争中,美军战略空袭38天,地面作战仅100个小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类似斯大林格勒等这样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时间都在3-6个月左右。未
来战争即使不使用高技术核武器、化学武器,而是高技术常规武器,战争进
程的时间也将会明显缩短。
(二)后勤准备工作时间长的原因
由于战争进程的时间,也就是直接作战时间逐渐缩短,作为保障战争胜
利的后勤工作,在战争中用于直接保障军队在战争中作战的时间也自然随之
缩短。但是,后勤直接保障战争时间的缩短,并不意味后勤保障任务比过去
轻了,而是更繁重、更复杂、更艰巨了。因为要保障军队速战速决,缩短战
争进程的时间,首先必须事先有准备,而且是建立在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基础
之上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
只有有了准备,才能恰当地应付各种复杂的情况。战争的实践表明,现代化
的技术装备越复杂,技术要求越高,要求准备的工作就越复杂,准备的时间
也越长。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周密的准备工作,现代化的高技术装备就
不能发挥其优越性,甚至可能造成战争的夭折与失败。因此,高技术战争的
后勤准备工作和直接作战的后勤保障工作,就像十月怀胎与一朝分娩的关
系。如果没有十月怀胎的充分的后勤准备工作,就不可能有顺利保障战争胜
利的一朝分娩。如果十月怀胎的过程中准备不足,工作不细,就可能出现流
产、夭折、早产,根本不可能有一朝分娩的婴儿哇哇坠地。由此可见,现代
化的高技术装备愈先进,后勤准备工作愈复杂,准备的工作的时间则可能愈
长,其主要原因:
一是高技术物资消耗量越来越大,物资品种数量越来越多,因而增加了
物资筹措的难度,需要准备的时间越来越长。以海湾战争与原苏军第二次世
界大战比较,原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高兵力达1200万人,美军在海湾
战争中最高兵力为55万人,是原苏军兵力的1/22;原苏军在长达4年之久
的卫国战争中,大约消耗各种主要物资6600万吨左右,美军在半年之久的海
湾危机中消耗各种物资3000多万吨,约为原苏军的50%,可见高技术战争
的消耗之大。面对如此之大的消耗,如果没有事先的订货、采购、储运工作,
将所需要的物资准备就绪,是无法保障战争需要的。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同时,随着高技术装备技术越来越复杂,其物资的品种越来越多。目前许多
国家为减少物资品种供应,对技术装备的零部件采取标准化、通用化的措施,
收到一定效果。然而这种措施只对通用常规兵器有效,对越来越复杂、技术
越来越先进的高技术装备、机械、电子、仪表等却收效甚微。因为这些高技
术装备、机械、电子、仪表及其软件精密而复杂,通用性差。所以尽管各国
军队采取了许多有效地措施来减少物资品种,但物资数量品种的总数却未见
减少,而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如美军60年代军队物资供应的品种曾达400
万种,后来采取一些措施曾减到300万种,但80年代末又上升到400多万种。
其中所不同的是常规武器装备的物资品种在逐步减少,而高技术装备的物资
品种在逐步增加。由于物资品种增加.其生产厂家也自然多起来。且许多高技
术装备的零部件是由许多生产厂家,甚至是跨国生产的,这就给高技术装备
的生产、采购、运输,以及零配件的供应带来一系列复杂的协同关系,而解
决这一复杂的协同关系需要有一个过程,因而需要时间。美军在海湾战争中
所使用的高技术装备的零部件,涉及到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上千家公司和企
业。因此,美军在战前不得不派许多人员到世界各地去采购物资,花几个月
的时间进行战争的准备。
二是高技术战争技术装备的复杂性,需要准备的时间越来越长。高技术
装备由于结构复杂,零部件多,精密仪器多,进入临战时不仅需要进行大量
的检修工作,而且需进行极为仔细的测试工作。否则,稍有疏忽,就会造成
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我国1992年3月为澳大利亚发射的通信卫星工作,虽然
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准备和测试工作,只因连接点火的线路某一处焊接毛病
没有检查出来,结果火箭没能升空。这是平时发射通信卫星,如果是战时进
行核反击而火箭发射不能升空,就会给战争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乃至遭到
失利。有些高技术装备零部件多达几万乃至10多万个,需要许多部门分批进
行检查测试,十分费工费时。此外,有些高技术装备进入战备发射状态,也
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面对这种大量而复杂的临战准备工作,一些国家
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提高检修测验装备的自动化水平、研制综合检测试装
备,提高后勤保障手段的现代化水平等,缓解这一矛盾。然而高技术装备结
构日益精密和复杂的发展趋势,又抵消了人们的这种努力,使后勤装备工作
的繁重性、复杂性,以及由此而需要大量时间的矛盾不仅难以缓和,而且有
愈加激化的趋势。
三是高技术战争的事发地点往往出于意外,临战准备阶段需要紧急筹措
战争所需的各种物资,因而战争后勤保障准备的时间越来越长。第二次世界
大战前,交战双方往往因为边界纠纷、领土争端、民族矛盾、经济利益等问
题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逐步形成敌对关系,因而事前对可能发生战争的
地区、作战对象都有所预测,并作了相应的准备。尽管战争经历了由公开宣
战到不宣而战的过程,但战争大部分是在预有准备的情况下和预有准备的地
区进行的。战后,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和战争形态的变化,
使战争的事发地点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战争常常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
方打起来。战后,美苏都把争霸的重点放在欧洲,在欧洲集结重兵,但在欧
洲却没有发生双方的武装冲突。然而在双方根本没有想到发生战争的加勒比
海地区、中东地区、南大西洋,却发生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军入侵黎巴嫩、
美军空袭利比亚、美军入侵格林纳达、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等大规模的军事
冲突。正如英国人在马岛战争之后所说的那样,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同意想
不到的敌人,打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战争,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取得了意想
不到的胜利。美国在海湾战争前,战略重点一直在欧洲,其次是亚洲。其地
面作战师,只有第24机械化步兵师是针对中东沙漠地区作战的,其它部队毫
无在沙漠地区的作战准备。当海湾危机爆发后,美军的后勤保障遇到了前所
未有的难题。如怎样在短时间内把几十万军队、几千辆坦克,上千万吨物资
从本土运到中东?沙漠地区作战,部队野战需要的帐篷、沙漠作战服、野战
口粮、防暑防冻药品器材,伪装器材、饮水等衣、食、住、用的特殊物资如
何迅速解决?适应沙漠地区特殊需要的运输汽车、装甲输送车、运输直升机、
作战坦克,以及沙漠地区武器装备维护保养设备怎样解决?都需要从零做
起,在战前进行大量的极为繁重而艰巨的准备工作,为此,除美陆海空军后
勤全力以赴地投入战前准备工作外,美国政府不得不动员国家政府机关的80
多个部门、全国1/3的企业,以及英、法、德、意、日等十多个国家的有关
公司、企业进行临战的保障准备工作,诸如紧急生产爱国者导弹、反渗透净
水装置、无火焰食品加热器、沙漠直升机、沙漠伪装网等武器装备、器材。
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保障战争胜利缺一不可的事情。而要完成这些工作,都
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时间。
为适应保障直接作战时间缩短,保障作战准备时间延长这一发展趋势,
许多国家军队后勤在战略指导上非常重视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准备
与保障的关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后勤思想、组织、物资、器材、
经费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为争取后勤保障主动权打下基础。二是处理好“长”
与“短”的关系,在“长”上下功夫,在“短”上使劲作文章,所谓在“长”
上下功夫,就是在较长的准备阶段中,周密而细致地做好各项后勤准备工作,
力争使各项后勤准备工作符合战争的需要,不出疏漏。所谓在“短”上使劲
作文章,就是要以成败在此一举的决心,集中后勤力量,全力以赴,不惜一
切代价保障战争胜利。
七、战略运输线相对延长,战略后方补给任务加重
运输线,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军队作战行动的生命线。科学技术
的发展虽然使交通线在战争中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但使其战场运输线(即
战役战术范围内的运输线)和战略运输线距离的长短悄悄地发生变化。其表
现为战场运输线在渐渐地缩短,战略运输线相对延长,战略后方补给任务加
重。
战场运输线渐渐地缩短,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战争
形态发生了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技术在军事中的运用,战
争形态已从第二次大战之前的全面世界大战逐渐变为战后以局部战争为主。
由于局部战争受政治外交的制约性强,投入的兵力有限,作战地域也限于某
一有限的热点地区,使战场容量受到限制,因而作战规模和空间也十分有限。
战场空间的限制,自然使战场后勤保障活动地域受到限制,战场后勤与作战
地域之间的距离出随之缩短。所以战场运输线的距离相对缩短。这从根本上
改变了过去全面战争,尤其是世界大战中宽正面、大纵深的战场空间。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西欧战场波及62个国家,战线绵延几
百公里,战场运输线长达几百公里到2000多公里。如苏德战场初期是从波罗
的海到黑海之间3000公里地段全面开始的,在其后双方组织的一些大规模会
战中,作战正面和纵深都在几百公里和1000多公里以上,战场运输也在几百
公里到1000多公里。战后,尤其80年代以来发生的一些局部战争,如马岛
战争,作战海域不过10万平方公里左右,陆地作战地幅不足两万平方公里。
战场补给线最远不过100海里,岛上补给线几十公里。以军入侵黎巴嫩,作
战地幅只有几万平方公里,战场补给线100多公里。美军入侵格林纳达,作
战地幅仅300多平方公里,从海上到陆上的战场补给线只有几十公里。海湾
战争,多国部队的作战地幅也只有10万平方公里左右,战场运输线最近的只
有几十公里。
高技术战争使战争进程加快。交战双方凭借其先进的高技术装备,可在
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预定的政治目的,夺取预定的战略目标,一旦预定的政治
目的和战略目标达成,即收兵回师,不需要像过去那样,在广阔的地域进行
大规模的旷日持久的交战。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加快了战争的进程,
而且也使双方决战的直接战场的空间大大缩小,因而在战场上直接从事运输
保障的空间也随之缩小,所以战场运输线也因此而缩短。
高技术的发展,使作战部队本身的机动能力和运输能力提高,携运的物
资大大增加,独立保障能力增强。进入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都十分重
视提高作战部队自身的运输能力,采取了改进运输车辆性能,增加运输车辆
数量,以及配编运输直升机等措施,不仅使部队仓库轮子化,而且使部队后
勤所运行的物资数量增加。这样在紧急情况下,作战部队可依靠自身携运的
物资保障一定时间作战的需要,无需后方进行大规模前送,从而使战场运输
线距离大大缩短。美军为提高作战部队的运输能力,缩短战场运输距离,为
作战师装备了大量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5-7吨的中型、12-15吨的重型卡
车,以及装甲运输、弹药补给、油料补给、野战救护和野战抢修等系列补给
车辆。此外,师还有一个空运联队,装备有32-48架C-130运输机,155
架重型潭输直升机和突击支援直升机。
独联体军队也在大力研制和装备新型运输车辆,提高作战部队运载能
力。目前,其1个摩步团有运输车122辆,可运载物资540吨;摩步师有运
输车534辆,可运载物资2292吨;集团军有运输车1412-4236辆)可运载
物资5200-1.6万吨。此外,集团军还有20架直升运输机,师有18架直升
运输机。
高技术战争战略运输线相对延长的原因:从保障部队快速反应的要求
看,应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组织直达运输。高技术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事
发突然,战争节奏快,发展变化迅速。要保障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快速反应,
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部队和物资运到所需要的地方。这就
要求后勤在远距离,高速度地调运部队和物资的过程中,尽量简化手续,减
少中间环节和层次,省去中途的转运卸载工作,对前方部队实施快速保障。
为此,力求把部队和物资直接从战略后方运到边境地区,或从本上直接运往
海外的事发地区,这就省去了战区或战役这个中间环节,使运输从战略后方
或本土直达第一线作战部队或海外一线部队,从而使战略运输线自然增长
了。美军为适应高技术战争条件下补给的需要,在后勤供应体制改革中取消
了海外战区这个环节,海外作战师可直接向国内战略后方申请补给物资,国
内战略后方仓库根据部队的申请,直接从国内将物资空运或海运到所需部
队。
从高技术战争物资的来源看,由于高科技的发展,使高技术产品生产国
际化,高技术装备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生产更依赖于国际社会,从而形成了互
相依赖的国际市场。因此,高技术装备生产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需要在国际
市场上采购,从而使高技术战争物资来源多元化、国际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当战争爆发后,为保障持续作战需要,不得不到世界各地有关国家去紧急采
购原材料和武器装备的零部件,从而使战略后方运输线遍及五大洲。两伊战
争中,双方为获取作战需要的物资,派出大量采购人员去美洲、欧洲和远东
地区购买军火,尔后不远万里运到战场,第四次中东战争,苏美为支持交战
双方作战,也曾采取大规模的战略空运措施。阿根廷为保障作战需要,曾派
200多人去北美、欧洲和中东地区采购军火向国内运输。海湾战争中,美军
除从1万多公里的本土向中东运输物资外,还在世界各地的20多个国家采购
物资运往中东,其距离也大部分在7000-1万公里左右。
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发生的地点看,大多在远离战略腹地的边境地区、
远离大陆的海洋或远离本土的海外战区,这种地缘关系从客观上拉大了战略
运输线的距离。随着战争形态的改变,使战争由国与国之间的全面对抗,逐
渐转变为集中于某一热点地区,特别是边缘地区的局部对抗,作战地区一般
距交战国的腹地较远。如两伊对抗的边境地区,距本国战略后方均在800公
里以上。某些大国为谋求海外利益,一般都在远离本土的地区发生武装对抗,
这样自然使战略后方运输线增长,如马岛战争,英军战略运输线长达1.3万
公里,阿根廷距马岛最近距离为511公里,距远在北部的战略后方1500-3000
公里左右。美军空袭利比亚时,战略运输长1万公里;入侵格林纳达,运输
线也长达3000多公里。海湾战争,空中运输线为1.12万公里,海上运输线
东线为1.5万公里,西线为2.15万公里。我国某些可能发生对抗的局部热点
地区,战略运输线都比较长。
由于战略运输逐渐延长,自然加重了战略后方的补给任务。因此,在高
技术条件,能否保持畅通的战略运输线,是实施对前线作战部队快速、准确、
有效补给的前提条件,也是能否保障战争胜利的关键一环。可见,在高技术
条件下,交通运输线仍然是军队作战的生命线。为适应战略运输线逐渐增长
这一发展趋势,一些发达国家的军队除重视发展地面部队的野战运输能力和
直升机运输外,还非常重视发展战略运输能力,并为此制定了五花八门的发
展规划,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同时,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制和
发展战略运输工具,以提高远程战略运输能力。目前,战略运输机正朝着运
载量大(一般为40-120吨,有的多达250吨)、航程远(一般为1万公里
左右)、耗油少、性能可靠的方向发展;可将各种重型装备随同部队一起运
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战略海运船只朝着运载量大(一般在2-5万吨)、航
速快(一般为24-33节)、综合保障能力好(一般可开设8-15个综合补给
站)、自卫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的方向发展。美军有的大型运输船,一次
可装运一个步兵师95%的重装备,包括183辆M1型坦克和120架直升机,
随时运往世界上任何需要的地方去。
八、后勤保障力量来源多元化,使后勤保障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高技术战争,尽管其作战规模有限,但后勤保障组织实施复杂,任务十
分繁重,需要国家经济部门、外交、外贸、科技各条战线,乃至国际统一战
线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这种后勤保障依赖于整个国家综合实力,乃
至国际支援的发展趋势,使后勤保障力量来源呈多元化的趋势。因此,高技
术战争仅靠军队后勤系统难以完成保障任务,必须依赖国家各个部门、各条
战线,乃至国际援助,使后勤保障模式正在由传统的封闭型向开放型方向发
展转变,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作战经费来源多元化。高技术战争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作战消费巨
大。而巨大的作战消费需要国家提供巨额的经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
及高技术装备价格的日益昂贵,战争的巨大消耗不仅使一般国家难以承受,
而且连一些世界最富的国家也难以承受。对此,为保障战争的巨大消耗,一
些交战国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求经费的来源。一是国家提供。主要是调
整国家财政支出比例,增加国防开支经费,为此一般采取增加税收,提高物
价,发行国家债券措施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及动用国家外汇储备和战备
经费储备等。二是动员国内人民捐赠。如发布战争动员令,号召国内人民群
众有钱捐钱,有物捐物,将私人财产、黄金首饰、珠宝、收藏贵重文物等捐
赠给国家,以解决战争经费不足。三是找盟国或有关国际银行贷款,解燃眉
之急。四是请求盟国援助,海湾危机前后,美国为解决战争经费不足问题,
曾先后派国务卿贝克、财政部长布雷迪到中东、远东、欧洲等地游说,请求
有关国家援助。在积极的外交活动下,最后商定美军在海湾战争中费用的60
%由海湾6国提供,20%由日本、德国提供,而美军只提供20%。截止1992
年3月为止,沙特等国家已为美军提供530亿美元(其中实物折价52.99亿
美元),占其承诺提供经费549.49亿美元的96.7%。上述筹措战争经费来
源的方式,无论是国家提供,人民捐赠,还是世界有关银行贷款,或盟国援
助,都需与国家有关部门,以至通过外交部门做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不仅
涉及到国内经济的许多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而且还涉及到广泛的国际统一
战线工作和外交工作,以及与此有关的国家和有关国家的外交,金融和经济
部门。其工作量之大,涉及面之宽,是可想而知的。
作战物资来源多样化。战争的巨大消耗和高技术装备的复杂性,使军队
作战物资来源多样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一是国内供应。尽管过去的战争也是
以国内供应为主,但由于过去科学技术不够发达,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不
高,所需物资的品种与数质量有限。而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不仅武器装备
的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而且所需物资的数量与品种多,质量要求高,所涉
及的部门由过去的交通、商业、军需生产部门,扩展到今天的国民经济几乎
所有的部门,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尽管战争是在边境、海洋、或海外某
一热点地区进行,而国民经济几乎所有的部门,都不同程度以不同的方式在
支援前线作战。海湾战争中,美军只动用了其总兵力的1/4在前线作战,而
后方则有1/3的经济部门或企业在为前线生产军需品。二是就地取给。由于
现代高技术战争战场运输线渐渐缩短,战略运输线相对延长,使战略运输任
务日渐加重,运输成本日益增加。为尽量减少战略后方运输任务和降低战争
费用,交战双方在物资来源方面,都力求能在战区或作战地域内筹措物资,
一般不再从国内战略后方运输。马岛战争中,尽管马岛资源有限,英军为减
少战略后方运输,在登陆马岛后,曾大量捕杀岛上的羊,解决肉食供应问题。
阿军也曾大量利用岛上有限的居民房屋作为宿营地,还利用岛上仅有的一艘
飓风号船只进行短途运输。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几乎全部使用了沙特等国家
的机场、码头等后勤设施和6个海水淡化工厂。食品、帐篷、水也大部分就
地解决。同时,将几个炼油厂的生产线进行改装,用于生产地面部队作战需
要的通用油料等。据美军公布,美军在海湾地区就地取给的物资达50亿美元
左右,占美军整个海湾战争物资消耗的1/10。三是外贸采购。科学技术的发
展,一方面使各种技术装备的结构越来越精密,相互保密的程度越来越高,
因而通用性差越来越大,战场缴获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利用率越来越低,取之
于敌已不能成为解决物资来源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高技术武器发展的国际
化趋势,使不少零部件需要从有关国家进口。尤其是一些第二和第三世界国
家,有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和物资器材基本上是从发达国家进口的。因此,无
论是战争准备阶段,还是战争进程中,都必须派出大规模的军火采购团,赴
有关国家采购武器装备、物资器材和零部件。第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
马岛战争,交战双方都曾不同程度地通过外交、外贸等途径采购作战装备和
物资器材。就连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国家,在海湾战争中,国内生产也难以
满足战争物资需要,也不得不到有关国家采购防化服、电子计算机、救护器
材等。作战物资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不仅使后勤筹措物资的方式、方法越来
越多,增大了工作量,而且使组织指挥协同的面越来越宽,协同的形式越来
越多,组织工作越来越复杂。
人力资源多元化。一是高技术武器杀伤威力增大,增加了人员的伤亡,
需要从各方面征召战争所需要的兵员,使作战兵员构成有国际化的趋势。从
第四次中东战争到两伊战争、马岛战争和海湾战争,双方都有大量外籍人员
在作战部队和后勤部队从事某些特定的工作。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
国部队,参加国家多达43个,直接出兵的国家达29个。二是高技术战争后
勤保障任务复杂,需要各方面大量的人才。为此,有关部门不得不征集动员
与后勤保障有关的各种后备役人员,海湾战争中,美军在海湾地区工作的
24.5万后勤人员中,有80%是从几乎涉及所有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部门的后
备役人员征召的。三是高技术战争武器装备来源的多元化和后勤保障任务的
繁重性,必然使后勤保障人员来源多元化。马岛战争和海湾战争,英美军都
雇用了大量外籍船只和海员执行战略运输任务;英军还租用了美军的空中加
油机、机组人员和地面场站技术人员为其服务。海湾战争中,美军雇用了大
量滞留在海湾地区的外籍劳工、海湾6国的司机及其人员,为其后勤保障服
务。为解决医疗救护力量不足,美军还通过外交手段,请日本、新加坡、罗
马尼亚、波兰、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派出了几千人的医疗队和救护飞机、
医院船等。这种人力资源的多元化,不仅使后勤指挥协同工作要与国家有关
经济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与政府外交部门打交道,并通过外交途径获取人
力资源,从而使后勤指挥协同从军事扩展到经济,从军内扩展到地方,从国
内扩展到国外,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宽广。
科学技术来源的多元化。后勤的装备与物资,在许多方面具有军民通用
的性质,因而来源也大部分是国家的经济部门。在过去世界大战和长期军备
竞赛的冷战中,高技术往往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而在今后长期相对稳定的
和平时期,经济建设是各国战略重点,因而先进的科学技术往往是首先应用
于经济建设部门,然后才应用于军事部门。加之长期的和平环境,军事工业
订货减少而转产民用生产,各国军工生产都走军民结合的道路,为国家经济
建设服务,使几乎所有的军工产品都来自于民用工业部门或已转产为民用工
业的原军事工业部门。因此,后勤装备与物资的许多科学技术将依赖于民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用这些部门的科学技术水平装备起来的民用工业部门
和农牧业部门。同时,要使后勤技术装备研制的水平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军
队,不仅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国内各有关部门科学技术发展最新成果的信
息,还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世界各国与后勤有关的科学技术情报资料。这样
使后勤有关的科学技术的来源,不仅涉足国内科学技术的各个部门,而且还
涉足世界各国有关的科学技术部门。后勤科学技术来源的多元化,使后勤组
织指挥协同成为几乎与所有有关科学技术部门进行全方位的组织协调工作。
后勤保障力量来源的多元化,使后勤保障几乎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
外交的各个领域,组织好与各方面的协同已成为能否完成后勤保障的至关重
要的环节。
九、敌人对后方破坏更加严重,后勤的生存与战争成败攸关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技术装备的日益现代化,使高技术战争对后勤保障
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大。而后勤保障力量的源泉又依赖于国家的经济实力。高
技术战争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后盾的后勤保障能力的竞
赛。谁拥有这方面的优势,谁就能克敌制胜。谁失去了这方面的优势,谁就
会兵败国破。因此,在高技术战争中,战争的指导者都想削弱对方的经济和
科技实力,以及直接为军队作战服务的后勤保障力,从而达到制胜对方的目
的。对对方国民经济和后勤保障力的破坏,越来越成为达成战略目标的战略
手段,并在逐渐上升为决定性手段。所以,高技术战争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
虽然作战的目标是在前方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要达到迅速消灭前方敌人
的有生力量这一目标,必须首先攻击对方的后方目标,摧毁对方赖以支持战
争的国民经济、后勤保障设施和直接为军队服务的后勤保障力,以较小的代
价换取大的胜利。未来高技术战争,交战双方对对方后方破坏将更加严重,
国家经济和军队后勤的生存将成为关乎战争胜败的重大战略问题。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交战双方都始终把破坏对方的后勤补给作为
主要攻击目标。战争一开始,埃军出动大批飞机,对以军在西奈半岛的交通
枢纽、3个山口,及其以西的后勤设施、补给仓库进行了空袭。叙军也出动
了大批飞机对以军的港口和后勤基地进行了空袭,并在地面作战中把进攻以
军的后勤基地作为重要目标,曾给以军以巨大威胁。以军在战争开始后,集
中大量航空兵对埃军渡河的部队和后方基地实施了大规模的空袭,但由于埃
军防护严密而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同时以军又对叙利亚的后方进行了空前规
模的空袭,摧毁了大批的炼油厂、贮油库、军火仓库,使叙军的运输线被破
坏,结果在前线欲血奋战的叙军得不到补给,战况急转直下,以军得以反击
成功,在突破1967年原停火线,侵占戈兰高地得手后,又以7个装甲旅、4
个机械化旅和1空降旅乘隙偷渡运河,先后占领费义德、阿布苏苇尔机场,
包围了埃军第3军团的苏伊士城后勤基地,切断了运河东岸第3军团的补给
线,使2万多埃军得不到弹药、油料、给养、水和血浆供应,陷入了濒临覆
灭的境地,最后不得不罢战言和,致使战争初期取得的胜利成果付诸东流。
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英军把皇家辅助船队与商船队船只,以及皇家
空军运输机看作是特混舰队的生命线,以2/3的作战舰只和相当数量的空军
作战飞机为后勤船只警戒、护航,以部分防空兵器在补给船和运兵船周围组
成防空火网,从而保障了运输船只安全。在参战的52艘商船中,只有一艘“大
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船被击沉。同时,英军把“疲惫守军,断其补给”,
作为顺利地夺取马岛的重要战略措施。战争一开始,英军采取的第一个作战
行动就是对马岛实行海空中封锁,对阿军进行“后勤绞杀战”。在英军特混
舰队到达马岛之前,即令在南大西洋活动的4艘核潜艇前往马岛实施海上封
锁。在特混舰队到达马岛后,对马岛周围200海里实施海空封锁,以飞机、
舰只重点空袭和炮击马岛阿军的港口、机场、仓库,并集中力量打击向马岛
运输物资的飞机和船只,使马岛守军补给中断。登陆前后,又以空袭和派兵
偷袭的方法,炸毁了全部机场、仓库,使马岛守军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下不战
而降。阿军联合参谋部在其公报中不得不承认,“阿军只是由于无法补充作
战物资才遭失败”。与此相反,阿军没有集中海空军兵力进行反封锁斗争。
海军保守被动,与空军协同不够,没能打破英军的海上封锁。空军拥有数量
上的优势,但由于其反封锁战略指导上的错误,只集中力量打击英作战舰只,
而没有集中力量攻击英军生死攸关的庞大的后勤补给船队。对此,美国报刊
认为阿军战术上的一个重大失误是,如果阿军出动飞机和潜艇打击英军的补
给船只,会给英军更大损失,甚至可能扭转战局。英军特混舰队司令约翰·伍
德沃德认为,阿军没有攻击其补给船只,“这也可能是敌军所犯的一个最大
错误,因为护卫舰和驱逐舰是我们能够迅速替换的两个军种。”英军马岛登
陆地面司令穆尔也说:“上帝的恩典在于..阿军飞行员攻击的是护卫舰,
而不是两栖舰只,要不然我们就什么也干不成了”。阿军陆军参谋学院在战
后总结其教训时也指出:“战争开始后,我们的首要任务本应打击敌海上运
输线,甚至用民用飞机发射反舰导弹去打击敌正在向东航行而无舰只护航的
补给油船。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做”。马岛战争第一次体现了高技术战争作
战目标在前方,攻击目标在后方的发展趋势,显示了后勤在高技术战争中极
为重要的地位,并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许多卓有见识而头脑敏捷的军事
家、战略家及时看到了这一点,提出了许多不同于过去战争的新理论,认为
未来高技术战争的成败在后勤,重视自己的后勤,保卫自己的后勤和国家经
济潜力,破坏对方的后勤和国家经济潜力,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美
国前海军部长小约翰·莱曼1983年2月3日在美国众议院作证时说:“‘外
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这句话的正确性在福克兰群岛冲突中又一次得到
了证实。这次战争的结局可视为呵军后勤的失败和英军后勤的一大胜利。”
1991年的海湾战争,地面战争只有4天,而战略空袭却长达38天。美
军之所以采取这种战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首先摧毁伊拉克的国家经济潜
力,工业生产基地、军队后勤基地、交通运输道路和后勤设施这些赖以支持
战争的潜力,以及重要的军事目标和防御工事,从根本上切断伊军的供血源
泉,使伊军不战自溃。为此,美军平均每天出动2600多架次飞机,投弹1
万余吨,消耗航空油料4.5万吨,对伊实施战后规模最大的空袭行动。美军
对伊拉克后方空袭强度之高,大大超过了它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的水
平。
··美军在3年的朝鲜战争中投弹68万吨,平均每年22.6万吨,每月
平均1.9万吨,相当于海湾战争开始第一天(2月17日)3个小时美军的投
弹量;8年的越南战争投弹750万吨,平均每年93万吨,每月平均7.7万吨;
42天的海湾战争共投弹50多万吨,平均每月35.7万吨,其每月投弹量为朝
鲜战争的19倍,越南战争的4.6倍。美战略空袭的结果,使伊拉克的战略后
方遭到严重破坏,军力损失一半。据统计,伊军地面指挥机构被摧毁60%,
通信系统损坏75%,防空系统受重创达75%,44%的机场严重毁坏,战略后
方的化学工厂、核工厂、军火工厂、炼油厂、油井等工业生产设施基本被摧
毁,弹药库、油料库、给养库被炸毁200余个,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上的
36座桥梁被炸毁33座,两河流域以南的科威特地面部队后勤补给线被切断,
每天到达前线的补给车辆由战前的1000辆减少到不到100辆,在科威特境内
的几十万部队的后勤补给基本中断,前线士兵多日仅靠一点饼干度日,前线
部队处于弹尽粮绝的绝境,导致了军事上的失利。
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后勤成为交战双方攻击的主要战略目标,
而且也使后勤成为一个特殊的战场。这个特殊的战场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
中,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威胁破坏,和更加繁重、艰巨的反破坏斗争任务。
一是各种高技术性能侦察情报系统的综合运用,使后勤目标的透明度增
大,传统的隐蔽伪装手段难以达到目的,增大了后勤隐蔽伪装和防护的难度。
加之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后勤目标一旦被发现,就意味着被消灭。
二是敌人对后勤的破坏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持续时间长,手段多,规
模大,后勤遭受损失的程度要比过去战争严重。
三是作战机动装备的增加,增大了部队的机动性,使后勤随时可能成为
机动部队和部种特种部队打击的对象。对此,后勤既要集中力量保障作战,
又要随时提防和打击来袭之敌。
四是交通运输线上反封锁、反破坏的任务更加艰巨,敌人可能以空袭、
空降、敌特、海空封锁等多种手段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纵深的综合破坏,
瘫痪交通运输线。
五是广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实施地球物理战,如人工降雨、降雪、
制造人工飓风等灾害,改变战场环境,用人为的自然灾害破坏与前方的联系,
以加重对后勤破坏的程度,瘫痪后勤保障活动。
六是对后方实施强大的电子干扰破坏,使后勤指挥失灵,调度不畅,打
乱整个后方的秩序,使后勤保障处于混乱状态。
七是散布计算机病毒,使后勤计算机系统瘫痪,各种数据库和数学模型
遭到破坏,增加后勤指挥的盲目性,降低后勤指挥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使后
勤指挥无法保障战争需要。
敌人对后勤破坏更加严重,是高技术战争必然发展趋势。这一发展趋势
表明,高技术战争对后勤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关系越来越密切,后勤保障在
高技术战争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
总之,今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将从各个方面影响并
引起军事领域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也将从各个方面、以各种形式影响高技
术战争,以及为其服务的后勤保障的各个方面。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高
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与规律,及其发展变化给后勤保障带来的影响,才
能制定相应的战略对策,争取后勤保障的主动权,保障高技术战争的胜利。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2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当女王不再统治万顷波涛 (转载)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pdf
土共露出狰狞的面目zt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三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指导思想
印媒:中国打造境内外密集铁路网围堵印度 (转载)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十二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指挥
《装备制造》: 新武重时代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四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原则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序+第一章 高技术战争对后勤保障的影响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六章 高技术战争物资保障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五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1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十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动员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五章 高技术战争后勤准备-2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后记
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九章 高技术战争技术保障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第七章 高技术战争交通运输保障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后勤话题: 战争话题: 保障话题: 作战话题: 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