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od_CHN_Hist版 - 诗人郭沫若的1958年:十天内“跃进”出一百多首咏花诗 (转载)
相关主题
天安门事件真相——把“四人帮”利用《人民日报》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由毛泽东和蒋介石的第一首诗看他们的人生追求
老照片:纽约1938,中国美女抗日游行募捐高岗秘书谈“高岗事件”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郭沫若:外蒙古本来就不属于中国高岗夫人李力群回忆往事
郭沫若两个儿子惨死经过(zz)陈云把李力群强配给高岗(图)
Re: 郭沫若奏一文科生咋当上中科院首任扛把子的? (转载)[ZGPT]贺子珍曾自责:我不去苏联就不会有江青这祸害精 (转载)
郭沫若的悲剧人生(上)——从激情昂扬的诗人到暗渡陈仓的政客[ (转载)反右后的北大
郭沫若的悲剧人生(下)——狂热迷信专制权力的文化吹鼓手 (转载)【转】上官云珠临死一声大喊:我没勾引毛主席
unidentified_title黄钟:宪法视角下的毛泽东与刘少奇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郭沫若话题: 1958话题: 诗作话题: 一首话题: 逃向
进入Mod_CHN_Hist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诗人郭沫若的1958年:十天内“跃进”出一百多首咏花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7 11:37:59 2016, 美东)
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4759845.html
杨建民
2011年05月27日15:28
本文摘自《温故》之十六,原标题为“1958年:诗人郭沫若”

1958年,是共和国史上一个特别的年份。
当时人们的行为及思想,可以“热狂”二字形容。那么,当时人们热狂到一个怎样
的程度呢?除去现在留下的那些亩产过万甚至数万的荒唐数字;两年超英国钢产量,数
年全面赶超英国的口号;除去千万人齐上阵,敲盆砸锅“大炼钢铁”,消耗大量资源,
只留下许多铁疙瘩和至今仍常可见到的土高炉遗迹……在思想文化领域,它留下些什么
呢?
在当时的文化人中,郭沫若是一个相当充分的代表。他不仅担任过政务院副总理、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还是全国文联主席;就在1958年2
月,经毛泽东任命,他又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一职……政治、学术、文艺等方面的显赫
位置,使他的言论有相当的分量和影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许多知识界人的心情
。所以,从观察郭沫若的作品入手,也许能够对当时情境中人们的精神状态,有一定的
了解和把握。
1958年的热狂,是在1957年之后出现的。1957年的“反右”运动对中国知识分子的
打击,相当沉重。在心理上,许多人多年之后还是一个难释之结。在“反右”刚刚过去
不久的1958年,人们心中的惊恐状态,也是我们今天读郭沫若诗歌不得不加以考虑的。

1958年元月的上中旬,郭沫若正在国外参加会议及访问中。这次外出的时间很长。
头年11月初,他便以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团长和中国代表团成员身份,随毛泽东到莫斯科
,参加十月革命节的庆祝典礼。在此期间,他随毛泽东前往红场拜谒过列宁、斯大林陵
墓;又随毛泽东出席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的,“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祝大会,参加
了红场阅兵式;并陪同毛泽东会见苏联各界著名人士……之后,又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
份,参加在埃及开罗召开的亚非人民团结大会;又经匈牙利,飞罗马尼亚,再到莫斯科
,直到20日才返抵北京。
回京不过数天,郭沫若就写下了那首产生很大影响、如今却颇遭诟病的诗作《题毛
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
在一万公尺的高空,
在图104的飞机之上,
难怪阳光是加倍地明亮;
机内和机外有着两个太阳。
不倦的精神呵,崇高的思想,
凝成了交响曲的乐章;
像静穆的崇山峻岭,
也像浩渺无际的重洋。
诗尾注明写作时间为“1958年1月25日”。
这首写于该年年初的诗作,不过是郭沫若当年所作众多此类诗中的一首。当年2月
,郭沫若到京郊西红门乡曙光农业生产合作社参观,并即席挥毫作诗一首:
一九五四年初现曙光,
一九五八年跨过长江,
今后是永不下山的太阳,
把西红门乡造成天堂。
这样的文字,运用了一点点诗歌手段,但毕竟没有实质内容,所以只好拣一些熟词
大话,“长江”“太阳”“天堂”来填充。今天看来,很难有打动人的地方。
郭沫若当年的一些诗作,有些干脆就直取报纸上的口号,拿来敷衍一番。3月25日
,郭以“红透专深”为题,填了一首“调寄十六字令”:
红!双反之火正熊熊,烧五气,努力学工农。
透!锻炼须从劳动受,新八路,今日又从头。
专!技术革新在眼前,学科学,战向地球宣。
深!铁杵磨成绣花针,向党组,交出一条心。
从选题就可知晓,这种作品缺乏深切感受。所以最终只借了词的体式,其他几与诗
无干。最后一句,大约是为了照顾平仄,连“一条心”这样话都说出来了。
5月6日,郭沫若又写下一首《毛主席在江峡轮上》:
主席的智慧正在转坤旋乾,
高峡出平湖,为时已不太远。
料想巫山神女,在暗中喜欢,
看到主席的精神真是饱满。
这只是其中的一节。大约郭沫若此时已读到了毛泽东1956年写的《水调歌头》,所
以直引了其中“高峡出平湖”的句子。“巫山神女”“暗中喜欢”,颇有些不类,但似
乎此时诗人只顾无限崇敬,已急不择言了。当年5月,郭沫若率领全国文联组成的、有
叶圣陶、萧三、吴作人等参加的参观团,到张家口访问。“前后十五日间,受到各地大
跃进气势所启发”,写出许多诗。这批诗,后来以“遍地皆诗写不赢”为题,发表在《
诗刊》第六期上。
这些诗,夸饰之辞略类于前,不过其中有些实录,倒可反映出当时的一些情状。譬
如:“葵花杆子成塔尺,空酒瓶制水平仪。仅仅学习个把月,满乡都是技术师。”从中
,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大跃进”中人们过于急迫的心情和技术的异常简陋。这两方面合
拍,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历史已经给了我们相当严厉的回答。
在这样的热狂心态与情境中,一切个人的孤寂及感受,当然没有容身之地。就连古
人表露这种心迹的作品,此时也会被拿出反照一番。郭沫若当时的一首和李清照《声声
慢》的词,便是这种反调之作。滑稽的是,郭沫若不仅“但一反其意,以反映当前‘一
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高潮”,连词牌也改成了“声声快”:
轰轰烈烈,喜喜欢欢,亲亲热热密密,
六亿人民跃进,天崩地裂。
一穷二白面貌,要使它几年消灭!
多益善,看今朝,遍地英雄豪杰。
八大煌煌议决,
十九字,已将路线总结。
鼓足干劲,争赴上游须力!
多快更兼好省,
要增添,亿吨钢铁。
加紧地将社会主义建设!
8月27日,为庆贺《体育报》创刊,郭沫若赶写了《体育战线插红旗》一首。在陈
述了“大跃进”中其他行业的一些虚夸数字后,郭沫若又不失时机地献上自己对毛泽东
的颂扬:
请看我们的毛主席不是四次游过长江?
这样惊人的记录在古今中外是闻所未闻。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在体育运动方面,我们也抱定着这样的决
心……
写到最后,以领袖对领袖的称颂作结: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就是万能”,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没有不可能的事情!
……
9月2日,郭沫若一组《跨上火箭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诗中录了几个水稻产
量的数字,但后来报纸上又有更高的数字出来,郭沫若即给《人民日报》写信加以更正
:“不见早稻三万六,又传中稻四万三……”
这样让人眼晕的数字,是郭沫若从报纸上实录下来的,并没有运用诗人的夸饰和想
象手段。由此也可知郭诗是在怎样的氛围中产生的。
12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郭沫若的一篇短文《读了“孩子的诗”》。文中引
了一首孩子写的诗,口气也颇大:“别看作者小,诗歌可不少,一心超过杜甫诗,快马
加鞭赶郭老。”
为回答此诗,郭沫若也写了一首:“老郭不算老,诗多好的少;老少齐努力,学习
毛主席!”
这首诗可以澄清一段公案。以前有人引“诗多好的少”来描述郭沫若的作品,殊不
知这正出自郭本人之笔。说明在其心里,对自己作品还是有清醒认识的。“学习毛主席
”,作为诗句,虽过于直白,但可以反映郭的心情。后来郭沫若还专门写出《学习毛主
席》一文,发表在第二年年初的《中国青年报》上,以表达自己重新入党的心情。

以上一类集中反映时代热狂情境,反映郭沫若对毛泽东虔敬态度的诗作,是当年诗
歌写作的主体。这些诗大部分收在1959年出版的《长春集》里,但收入后来较为流传选
本的并不多。这大约说明,时间自有其严峻判断。
但是,我们这里所介绍的诗作,还远非郭沫若1958年的创作全部。当年他还有“百
花齐放”一组百余首诗作,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没有一一记述。
2月25日的《诗刊》第二期上,发表了郭沫若“牡丹”“芍药”“春兰”三诗。刊
出之后,有朋友就对郭沫若说:“跃进一下,就作足一百首来!”郭沫若一口应允:决
心来完成这个“小”任务。所以便于3月30日开始,写以《百花齐放》为总题的咏百花
诗。
一百首诗,在当时的郭沫若,几乎不算什么(当年他的《女神》,收数年诗作,不
过五十来首)。仅用了十天,便大功告成。
4月3日,《人民日报》开始发表这组“百花齐放”,每期若干首,一直到6月27日
才结束,共发表一百零一首。其实郭沫若不止写了这些,“实际写了一百零五首。我把
油桐花、真珠兰、王莲和金银花四首抽掉了……”
十天之内,“跃进”出一百多首咏花诗,质量若何呢?我们不妨摘录几首来读读:
波斯诗人曾经把我们比成酒杯,
但他错误地只用来作自我陶醉。
我们今天是要为大跃进而干杯,
高呼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万岁!
黄河之水今后不会再从天上来,
高峡出平湖,猿声不再在天上哀。
最大的变异要看黄海变青海!
全民振奋,真真正正是大有可为。
这是题为“咏郁金香”的一首诗。形式上虽还齐整,但内容太敷衍,没有一些花之
精神,而让其高呼“万岁”,尤显得不伦不类。
偶尔有些诗句,还有点清新:
脉脉的清泉浸出自幽谷的岩隙中,
空气是十分清冷,苔藓是十分蒙茸。
我们深愿回到故乡,倾听清泉的琮,
在亲爱的邻里中高唱着东风的歌颂。
如果不是最后一句“高唱着东风的歌颂”,这首写春兰诗的下半段也还有些自然风
味。郭沫若1958年的诗,只有极个别的,脱开了政治社会的情境,进入到较纯粹的状态
。但那的确是一刹那,诗也就极短小:
晨来南水泉,
泉水清且涟。
人影在水,
鱼影在天。
这是郭沫若在参观访问时,于清晨一瞬之间,见景生情写出的,时间是5月28日。
这首诗,有汉魏民谣的自然风味。不求句子齐整,五言四言,交相呈现,朴素而鲜明。
笔者遍翻了收录当年诗作的几个集子,这样的诗仅此一首。
当年的诗作,还有一些内容不大相类的。例如写于4月19日的《咒麻雀》。在“多
快好省”的要求下,麻雀吃了些粮食,似乎不合于“省”字,即被排进消灭之列。当年
如何对待麻雀,郭沫若这首诗略有介绍:
你真是些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
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
轰打毒掏齐进攻,最后放把烈火烧……
除此之外,当年8月31日,《人民日报》还发表了郭沫若一首《四害余生四海逃》
的诗。在这首诗中,郭沫若想了个妙主意:让余生的苍蝇逃向英国,麻雀逃向美国,蚊
子逃向日本,老鼠逃向西德。当然,为何如此,诗中自有说辞:
中文虽叫苍蝇,英文是叫“福来”。
可见英国绅士,表示忠诚拥戴。
故意将英文“fly”译成“福来”——有福来也。这就是郭沫若让苍蝇逃往英国的
理由之一。
至于让麻雀逃向美国,是因为到那里之后:
要吃就有粮吃,要游就有园游。
吃成便便大腹,散步华尔街头。
其余如让老鼠逃向西德,也有分说。其结尾颇有趣:
西德如果不收,美帝一定欢迎。
英雄能识英雄,惺惺惯惜惺惺。
末尾二句,说得十分俏皮。将六言诗运用得如此自如,确乎显现出郭沫若的功力。
1958年,是中国一个特别的年份。而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对于了解那个时代,领会
当时人们的心情,似乎不可或缺。当然,从中我们也可清晰看出,人难能脱逃现实情境
,这批诗歌便是证明。但同时,人又无法不对自己的过往承当后果。今天人们对郭沫若
作为的种种评价,也许不是他能料想到的。历史通过时间进行的判断,常常显得格外严
肃,这就不是人们所能左右的——包括郭沫若这样富有才华、有渊博历史学养的人物。
1 (共1页)
进入Mod_CHN_Hist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黄钟:宪法视角下的毛泽东与刘少奇Re: 郭沫若奏一文科生咋当上中科院首任扛把子的? (转载)
刘少奇突袭毛泽东郭沫若的悲剧人生(上)——从激情昂扬的诗人到暗渡陈仓的政客[ (转载)
香山农场:为中央首长特供农产品郭沫若的悲剧人生(下)——狂热迷信专制权力的文化吹鼓手 (转载)
毛泽东与丁玲亲密无间unidentified_title
天安门事件真相——把“四人帮”利用《人民日报》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由毛泽东和蒋介石的第一首诗看他们的人生追求
老照片:纽约1938,中国美女抗日游行募捐高岗秘书谈“高岗事件”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郭沫若:外蒙古本来就不属于中国高岗夫人李力群回忆往事
郭沫若两个儿子惨死经过(zz)陈云把李力群强配给高岗(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郭沫若话题: 1958话题: 诗作话题: 一首话题: 逃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