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od_CHN_Hist版 - 国粉必读:为什么大师都出在民国 (转载)
相关主题
朱自清拒美国救济粮饿死真相:胃病吃不下东西 (转载)香港危急 大陆民众网络声援令中共惊恐
“梁效”的成立与终结蔡正国自传
破解林彪坠机事件的台湾特务一百两银子是个什么概念?
“梁效”的成立与终结鲁迅属于中产的智识阶级——我算清了鲁迅一生挣的钱
范达人:“梁效”的成立与终结紫石英号事件 (转载)
国粉必读:为什么大师都出在民国习仲勋在中南海扪心自问:我一辈子没有整过人
加拿大安大略省小学教师抗议冻薪今起轮流罢工现在没有学生运动,说明后清真正民主了
井底望天:慢谈中国政治改革之八我家60年来生活水平的提升/降低 (1)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乡村话题: 教师话题: 小学话题: 小学教师话题: 学校
进入Mod_CHN_Hist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n
发帖数: 25644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losingbell (玩笑别太过,要不都是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国粉必读:为什么大师都出在民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31 00:45:52 2013, 美东)
【为什么大师都出在民国】1、教育完全免费,包括在最艰难的抗日时期。2、教育经费
,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 3、教师薪水:县长一个月20块银洋,而国小老师
一个月40块银洋,民国时期对教师待遇的重视和投入,足以让今天的我们望尘莫及,汗
颜不已!4、政府不插手和干预教育,有较宽松自由的环境!
w****n
发帖数: 25644
2
发信人: youyongchang (ni ma),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国粉必读:为什么大师都出在民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31 06:42:54 2013, 美东)
公知就是五毛。
一个小学教师40块银元,真敢开牙。以下是美国人当时做得调查。公知干爹的统计,它
们应该信。
根据1930年代初在协和医院工作的美国教授 Bernard E. Read在北平郊区农村做的调查
,那里一个贫农家庭一年的现金收入,不包括他们的实物收获,是185元 。 毫不奇怪
,小学教师们会怨声载道,心生绝望了。
下面就是1934年他们对张钟元调查问卷的一些回答: 待遇太薄,专靠教师生活未能度
日。 入息微薄,月入仅给,偶有意外,措手无及。 待遇菲薄,苟非家有资产在,决不
能安心教育。 不能维持老家庭,产生新家庭,人生前途,觉无进展的希望。 永无加薪
的希望。怎样好呢? 我们小学教员的生活,毫无意趣,终朝每日忙碌着,所得薪金,
不足以慰籍,灰心万分。(张钟元,1935:8:193) 小学教师,特别是乡村小学教师的经
济窘况是当时报章杂志上热门的话题,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同情。 如1926年9月28日上
海的《晨报副镌》发表了署名百忧的一篇题为“牛马生活的小学教员”的文章,极言小
学教员,特别是乡村小学教员之困窘: “丁此乱世,中国知识阶级可谓困苦极了,而
其中以教育界为尤苦。不待说了,小学教员更是苦中的苦者。什么左手按住肚皮右手画
黑板呀,什么典质度日借贷为活呀,什么形色憔悴若有重忧呀,什么“梦中犹呼快发薪
”呀:看了这些话,北京小学教员的生活也便够瞧了!然而地狱十八层,苦者之中尚有
最苦者,这就是乡村小学教员了。” 许多人因此对小学教育深感忧虑:“小学教员之
痛苦,实较甚于任何之职业,工作之时间最多,精神之消耗最甚,而报酬所得独薄,此
为一般之事实,非吾人之故甚其词。个人之生活无所取给,仰事俯蓄无所资赖,安望能
枵腹以从公?此小学前途所以呈黯淡色彩也”(林振镛,1930: 9)。
对小学教师们来说,更让他们无法容忍的是,即使这份微薄的收入也难以保证,欠薪和
减薪是家常便饭,对乡村教师更是如此 (林振镛,1930)[25]。许多当代的调查都表明
,除了收入低,经济困难以外,小学教师抱怨最多的是欠薪和减薪。
1935年4月25日,浙江的《东南日报》刊登了一封署名“苦教员”给某县教育局的信,
信中这样说: 我们XX县小学教师的待遇向来就很微薄(普通每月二十元左右)自从前
年打了一个九折,就觉得不敷应用了,到了去年,又是一个八折,九折后再打八折,一
共不是成了七二折吗?估定是二十元的收入,岂不是只剩十四元四角了吗,扣去了六元
的膳食,余下的八元四角,叫我们怎样的支配呢? 可是教育当局,不顾我们的死活,
一扣再扣,扣了又欠,欠到现在已经有十个月了,(去年六月下半月起至今年四月十五
日止)难道我们做小学教师的,饭都不要吃的吗?衣都不要穿的吗?我们的家庭,也随
着我们饿死吗?欠了人家的钱还可以不还吗?将来的衣食向哪里赊欠呢?(张钟元,
1935:8:187)
经常的欠薪和减薪在许多地方引发了教师罢教索薪的风潮,成为二、三十年代严重的社
会冲突。
为了制止这样的事件,省教育厅宣布了惩罚措施:对组织和领导罢教者,一经发现,立
刻开除教职。参与罢教者将受到扣薪处罚,参与罢教1天,扣3天薪水;一学期内参与罢
教2天者,扣10天薪水;参与罢教3天以上者,立即开除(江苏省教育厅审编室,[1932]
显然,这样的措施只能引起更多的反弹,进一步激怒和疏离乡村小学教师,使他们对当
局萌生更多的敌意,对现实怀抱更多的不满,而对革命心生更多拥抱。
让乡村教师对现实失望怨恨的不仅是低收入带来的生活穷困,乡村学校恶劣简陋的工作
条件也极大地摧毁了他们的士气和热情。
当时的乡村小学大都破败狭小,经费严重不足,又远离文化中心,教师工作繁重,教学
资料和器材缺乏。
一旦进入这个环境,就永无出头之日,既不能指望经济上的改善,也没有职业上的升迁
机会。
在民国时期,大多数乡村小学只有一个或最多两个教员,师生的比例是1比25至30 (见
表15),这样的教学负担应该不算重。但是在只有1~2个教员的学校,他通常要从一年
级教到四年级,并讲授所有的课程,所以事实上,他的工作是很繁重烦琐的。无怪乎,
在许多当时的调查中,小学教师都抱怨他们的工作负担太重:
学校经费少,不能多请教员。往往一人兼多种教科和职务,未免顾此失彼。
工作忙,待遇薄,希望当局者设法补救,俾小学教师稍得一点愉快!
工作太忙,责任太重,如何设法?尚乞有以教之!
小学教师用心实苦,工作时间亟宜减少,而待遇则宜增多。反之则太不平等,请行政当
局注意!。
除了教学繁重外,教学条件差也是教师们经常抱怨的问题。大多数乡村小学都设在陈旧
湫隘的村庙里,全校几十个学生们不分年级挤在一两间阴暗的屋子里(黄迪,1936:10
:405)。
学校有限的经费主要用于支付教师的薪水,没有什么可用于购买和添置教学资料和设备。
虽然1933年,南京政府教育部就规定,学校经费中70%用于支付教职员薪资,30%应用
于教学资料设备及校舍维修 (于述胜,2000:234-35)。 但没有一个学校能达到这个要
求。
原因很简单,学校经费严重不足。当时中国的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是世界上主要国家中
最低的,仅区区8.64元,与当时同样贫穷的印度大致相当,而只有美英德等发达国家的
二十分之一 (申报年鉴, 1936: 1192)。
这有限的教育经费只能用于支付已经低得不能再低的教师薪资(商丽浩,2002:274-
275)。
1935年对南京市郊43所乡村小学的调查表明,平均来说,这些学校92.4%的经费用于支
付薪资.
美国社会学家Sidney Gamble 1930年代初在华北农村的实地调查发现的情况与南京市郊
小学的情况一样。“除了教师的薪水,学校的支出很少。在1932年,一个村庄小学花费
了18元炭火费,3.6元餐费,2.4元购书,还有20元杂费。另一个学校付了24元给校工,
花了10元购书,4元购置教具,另外24元杂费 (Gamble, 1963: 107)。 社会学家黄迪
对北平郊区的实地调查也证实了同样的情况。黄说,当地一所乡村初小每年所需经费在
200元左右,其中最大的支出是教师的薪金,约150元,再除去校役的工资20-30元,用
于教学需要的图书教具就所剩无几了(黄迪,1936:10:402)。
由于缺乏经费,绝大多数乡村小学徒有四壁,根本称不上是一个教育学习机构。表7是
安徽和县12所乡村小学的资产调查。这些学校中有2所是完全小学,开设在集镇上,并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乡村学校,这两所学校的资产毫无疑问应是最多的。但总体上看,这
些学校的物质条件和所拥有的资产都十分可怜。校舍简陋,校场狭小,教具图书严重缺
乏。为了便于了解表中所列教具图书等资产的货币价值的含义,我们应该知道,在当时
,一本400页左右的平装书售价1元。也就是说,这些学校中图书最多的也只不过区区几
十本,而最穷的5所学校一本图书也没有。
可以肯定,它们的情况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当时中国绝大多数乡村小学的情况不会比这
好到哪里去。张钟元1934年对8省的问卷调查中,许多乡村教师抱怨学校贫穷困难的教
学条件: 乡村学校经济困难,教育书籍很少备置。 校内关于各科参考书甚少,偶遇难
题,不得解决,教学极感不便,但限于经费关系,亦无法添置。 乡野农村,教具设备
,每多不齐,教学时常生困难。(张钟元,1935:8:193。另见邰爽秋,1921: 3: 41,赵
石萍,1935: 18: 462)
生活工作在穷乡僻壤,远离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乡村教师成了被遗忘被孤立的的一
群(余家菊,1920;杨效春,1921)。现代通讯实施,如电话和无线电,对绝大多数农
村来说,是闻所未闻;就是报纸杂志,如果能看到的话,通常也是过期几天或几个星期
的。
在这样的学校里,他们没有书籍读物可以充实自己,也没有同事可以交流切磋。如一个
乡村教师所抱怨的:“乡村中买不到,又借不到书报杂志,没有人能指导切磋。”
虽然,上级教育机关和一些高校在寒暑假时会在大中城市中心举办一些教师研修班,但
学校经费支绌,而他们自己则入不敷出,这样的职业进修机会对他们来说顶多只是望梅
止渴.
在乡村中国,十九世纪末以来现代教育的发展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教育者群体,他们是公
共学校的教师,他们的人数众多而且在不断增长,他们接受的主要是现代科学(自然科
学和社会科学) 而不是儒家经典的训练。
绝大多数乡村教师是二十来岁的男性,他们多来自家境贫寒的农家,他们的年龄和背景
使他们精力充沛并不满现状,而他们所受的教育训练和他们从事的职业,使他们成为乡
村中拥有并传播现代知识的先锋阶层。
但这些并不必然使他们成为激进的革命者,使他们变得激进和革命的其它重要因素是他
们的穷困恶劣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以及他们周遭闭塞落后的环境。这些与他们所接
受的现代科学教育和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形成极为强烈的对比。他们的收入微薄,自顾不
暇,遑论仰事俯畜;他们的工作繁重烦琐,工作条件艰苦。困守穷乡僻壤,他们被剥夺
了几乎一切生活上和职业上的改善机会,完全被孤立和边缘化了。
最让他们失望和绝望的是,在1920至1930年代中国贫穷落后、经济衰颓凋敝的环境中,
他们看不到任何出路:他们既无力继续求学以改变自己的处境,也找不到能够体面地补
偿他们所受的教育、并满足他们期望的其它工作[28]。
b********n
发帖数: 349
3
嗯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文革十年造成了文化的断层现象
b********n
发帖数: 349
4
我觉得是文革弄的文化断层的原因
1 (共1页)
进入Mod_CHN_Hist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我家60年来生活水平的提升/降低 (1)范达人:“梁效”的成立与终结
民运不得人心的关键是不懂如何利用毛泽东的旗帜国粉必读:为什么大师都出在民国
民主一日不实现 中国学生运动一日不停止加拿大安大略省小学教师抗议冻薪今起轮流罢工
WISCONSIN要禁止集体谈判权, 老师在示威, 学校关闭了(罢教?)井底望天:慢谈中国政治改革之八
朱自清拒美国救济粮饿死真相:胃病吃不下东西 (转载)香港危急 大陆民众网络声援令中共惊恐
“梁效”的成立与终结蔡正国自传
破解林彪坠机事件的台湾特务一百两银子是个什么概念?
“梁效”的成立与终结鲁迅属于中产的智识阶级——我算清了鲁迅一生挣的钱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乡村话题: 教师话题: 小学话题: 小学教师话题: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