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NewYork版 - 美国世纪大审判—震撼的美国法律 辛普森案(转自网络,经校内的 (转载)
相关主题
华人220大游行为何无用? (转载)Zimmerman案始末(长,慎入) (转载)
黄光裕涉嫌新罪被立案侦查 内幕交易罪暂停起诉清官薄熙来 (转载)
选上啦选上啦检方的意见对路虎男很不利
有没有人收到过陪审员问卷如果没有这两个人,Lien 不知道会被 run over 多少次
非公民/被抽中jury/但无法参加/并掉了court的信怎么办?...检方调查走私香烟案 意外发现这是个家庭旅馆
传前纽约州众议员孟广瑞可能认罪在美华人被反复折腾后的反思 (转载)
纽约自杀华裔女校长遗书曝光:学校背叛了我在美华人被反复折腾后的反思 (转载)
长岛严打淫业 104男嫖客遭起诉国宝银行案曝光怪现象:华人收入低 为何买得起房?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辛普森话题: 陪审团话题: 证据话题: 法庭话题: 被告
进入NewYork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g*******a
发帖数: 31586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ruomu (ruomu),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美国世纪大审判—震撼的美国法律 辛普森案(转自网络,经校内的朋友指点得知是林达写的,仅供参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29 16:01:10 2011, 美东)
说在前头:对法律、文化、种族等等有兴趣的话就看下去,特别长,但是看完绝对不后
悔!
今天,是美国人称为“世纪大审判”的前美国橄榄球球星辛普森的宣判日。之所以
被称作世纪大审判,那是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案子让全体美国人这么关注过。
我曾经经历过一次美国大选,人们等待新总统的选举结果都远没有这样紧张的气氛
。新闻界事后报道说,在宣布前后的这十分钟里,全美国的人几乎停止了一切活动,不
工作,不上课,不打电话,不上厕所,人人都在听辛普森的判决。
在亚特兰大的哈茨夫国际机场,由于大家都看电视,使达美航空公司的数班飞机延
迟登机,一名工作人员在宣判的关键时刻催大家登机,结果一百多名旅客一起大吼,叫
她" 闭嘴"。
在迈阿密的银行里,出纳员停止点钞,排队的长龙消失,大家都看电视去了。
纽约证券交易所虽然没有停止交易,但在一点钟之后变得非常缓慢,到一点十分,
在显示股价的标示板上,多打出了一行字"辛普森被判所有罪名无罪",之后,交易才恢
复正常。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平时充满交易员震耳欲聋的喊叫声,在宣判的那几分钟里,完全
鸦雀无声。
首都联邦政府的高级官员们,平时你很难让他们承认,有什么事情会比他们手头的
公事更重要,但是这一天,一度各机关部门几乎停摆,从白宫到国会和联邦各部门,原
定下午一点钟举行的许多有关国家政策的简报,听证和记者会,不是延期就是取消,只
为了等待辛普森的审判。人们用各种方法获得消息。
首都的自行车邮递员利用无线电从公司调度那里获得结果,一路喊叫着告诉行人。
这在美国是异乎寻常的一刻,最千差万别,最各行其是的美国人,居然同一个时刻
,全国一致,千千万万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做着一件完全相同的事情。
尽管我和许多美国人一样,久久无法从巨大的震动中回复常态。这一宣判,包含的
内容太多太多。不管你对于这个案子有怎样的了解,我都必须在这里写一写它,等你读
完了之后,你就不会再感到奇怪,为什么在天天都有谋杀案发生的世界上,美国人会这
么关注这个案子,以至于被美国人称之为“世纪大审判”。
去年六月,在洛杉矶的高级住宅区发生了一桩重大谋杀案。死者为一名三十多岁的
女人和一名二十多岁的男性年轻人,都是白人。事情一发生就十分轰动,因为两名死者
之一,是这幢房子的女主人,名人辛普森的前妻。辛普森是一名黑人球星,当我们来到
美国的时候,他已经从球场上退役了。退役之后他还拍过一些电影,所以也可以算是一
名影星。我们当时既没有看过他打球,也没有看过他的电影,可以说是在美国少有的"
辛普森盲"。我们是在此案发生之后,才"补上这一课"的。
在这里还不得不稍微谈一谈美国人的运动。绝大多数的美国人都是球迷。他们迷的
品种不多,主要就是称为美式足球的橄榄球,棒球和篮球。说实话,刚从东方来到这里
,觉得橄榄球实在是野蛮人的运动,尤其是看到几十个人扑在一个球上,在地上滚作一
团的时候,真想不通美国人怎么会喜欢如此愚蠢的游戏。直到后来亲眼看到了运动场上
的橄榄球,才体会到了那种特有的激动和刺激,也开始学会欣赏它的运动技巧。我必须
说明的是,美国人的"运动观"好象和中国完全不同,一般的老百姓很少关心美国在世界
运动会上得了什么金牌,也从来没有类似"冲出美洲,走向世界"这样的口号。他们最感
兴趣的事情,莫过于自己所住的城市或是州的运动队在全国联赛上的成绩。出类拔萃的
球星在人们的眼里活脱脱就是一个"美国英雄"。所以,当辛普森案出来之后,我们的朋
友迈克再三向我们说明:你们要知道,他在大家眼里,是一个"美国英雄",而且,他以
前给人们的印象始终是一个善良的好人。
可是,案件轰动的原因还不在于被谋杀者之一是他的前妻,而是不久之后洛杉矶警
察局宣布他为杀人嫌疑犯。此案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开始轰动的时候,我们并没有
象一般美国人那么激动。因为我们毕竟没有他们那么深的"辛普森情结"。但是,这个案
件还是吸引了我们注意。一方面,我们不可能不受到周围朋友的情绪感染,另一方面,
这个案子几乎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你就是找个编剧刻意去编,大概也不过如此了。
一开始案发是在夜晚十点半左右,被害的女主人妮可.辛普森的邻居听到一只狗非
常悲哀的叫声。然后,住在同一个小区的一名散步者发现一条狗,爪上带有血迹,十分
固执地要领他去什么地方。他跟随而去,最后在妮可家铁门内的花园甬道上,发现了被
害者的尸体和满地的鲜血。他于是报警,事情就这样开始了。
吸引我们注意的另一个原因,是被害的那个年轻人。他在临近的一个餐馆当侍者,妮可
当晚曾在那家餐馆吃饭,却把眼镜遗忘在餐桌上。这个叫高德曼的年轻人是接到妮可的
电话好心去给她送眼镜的,照后来大家公认的说法,"他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出现在
一个错误的地点"。不论这个凶杀案是何起因,是何人所为,高德曼都是一个令人无法
忘怀的冤魂。照片上的高德曼看上去很年轻,很单纯。
辛普森的住宅就在附近。案发之后,当警察试图找他通知案情时,发现他已经
按他原来的计划去了芝加哥。最后,警察设法找到他住的旅馆,电话向他通报案情,要
他赶快回来。就在短短的几天里,警察宣布有足够的证据将辛普森列为杀人嫌疑犯。我
想,洛杉矶警察局到底还是顾及辛普森的声望,并没有马上将他逮捕归案,而是答应他
参加前妻的葬礼,之后,限时让他自己前去投案。警察局的这一例外宽容,又使该案平
添一个戏剧化的情节。
辛普森本人一直否认有罪,他一再宣称他爱他的前妻,绝不会作出这样的事情
。在葬礼上,人们通过电视揣度着他的表情,也看不出个所以然。问题是葬礼之后他并
没有去投案,一时间连警察也搞不清他去了那里。时限一过,只得把他宣布为重大通辑
犯。但是很快,高速公路上就发现了他的白色福特重型车,他的朋友驾车,他坐在后座
。警车追上去,他们并不停车,但似乎也无意逃跑,只是不紧不慢地开着。当时,我也
是很偶然地打开电视机,正好撞上追踪的现场直播。天上是直升飞机,公路上是整整齐
齐的一排警车跟在他的白色福特车后面,出现一番洋洋大观的追捕景象。由于车速很慢
,并不显得紧张,倒显得有点滑稽。电视台还同时播放一些心理学家的分析,说他有可
能自杀,有可能持枪,有可能最后开枪拒捕,等等。整整几个小时,全美国都在"跟踪
追看"。我想,福特汽车公司肯定做梦也没有想到有这么好的免费广告机会。最后,这
辆车下了高速公路,直奔他的家里。那里当然也已经候满了警察。门外也聚集了无数兴
高采烈看热闹的人群,大多数都是他的球迷,不少人还叫着他的名字表示相信他的无辜
。对于唯恐天下不乱,等着看出一场好戏的人来说,这场追踪的结果十分平淡,那些危
险的可能性都没有发生。经他的好友下车与警察几番交涉之后,他被允许进屋,喝了一
杯桔子汁,就束手归案了。对于洛杉矶警察局来说,他们总算松下一口气来,因为,由
于他们对于名人的网开一面而造成的这场意外追踪,已经使他们饱受了各方的攻击。
直到这个时候,我们对该案还是十分漫不经心,因为根据当时的报纸报导,警
察在案发的当晚就在辛普森的家里发现有一系列的物证,再说,辛普森和妮可分居后,
前者始终无法释怀,屡有冲突的记录。用我们所习惯的语言来说,这叫:杀人动机明确
,证据确凿。我实在看不出辛普森还有什么"戏"。既然如此,接下来的事情也就是过过
堂,判掉拉倒了。尽管事情是发生在"名人"身上,但是,看上去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凶杀
案。可是,谁知道,好戏还没有开场呢
在辛普森从芝加哥回来的一个小时里,当时警察局还没有宣布辛普森为嫌疑犯,他
就已经给美国最著名的律师之一夏皮罗打了电话,聘请他作为他的律师,并且马上就组
建了此后名满全美的"梦幻律师团"。找律师,这是美国人遇到预期可能出现的麻烦时,
作出的几乎象是条件反射一样的反应。这是美国的特点。美国经过漫长的以法治国的年
月,法律的"品种"已经非常齐全,大到宪法,小到专业法规和规定生活中种种细节的法
,样样俱全。国家有联邦法,州有州法,郡有郡法。一方面,一个人在美国遇到的任何
问题麻烦,几乎都可以归到某一条或几条法律条文中去解决。法律成为美国生活一个最
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一个普通人在没有律师的帮助下,已经不可能搞清楚所有
的这些法律上的关关节节。社会上庞大的律师队伍自然应运而生。
美国人对于律师又恨又爱的心情,我曾经在我的一个朋友身上看到过。他曾经
因车祸受伤,痊愈后有后遗症,所以打官司寻求赔偿。他属于穷人之列,日子当然过得
还是挺好,但是没有很多的富余钱。每一次收到律师的帐单,他都愤愤不平,一次一次
地对我们说," 一次电话咨询居然要了我80元","谈一次话竞然要50元",虽然这些帐
单是讲好事成之后再付的。然而他不但离不开律师,而且还知道律师会帮他的大忙,因
为律师完全有把握替他争取到至少十万美元的赔偿,而如果没有律师对各种法律条文的
知识,他可能连一个大子儿也拿不到。
美国有一个笑话,说是在法学院一年级的课堂上,老师问学生律师的责任是什么,
全体学生都回答说,是为主持正义;到了二年级,以这个答案作答的学生已经大大减少
;到了毕业班上,当老师问出同一问题而只有一个学生回答为主持正义的时候,引起了
全班的哄堂大笑。这个笑话的取意是非常直观的。律师的收入非常高,总是让人看了心
里不平衡,对律师要钱不要正义的指责很多。当然,律师和其他职业一样,也有一个职
业道德的问题。但是,究竟什么是律师的职业道德,律师在整个司法制度中究竟起什么
作用,律师的责任到底是什么,这是我在经历了辛普森审判之后,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象夏皮罗这样的名律师,确实只有辛普森这样的"明星""请得起。在美国,最能够
迅速致富的就是"明星"了,但是谁也不会嫉妒。因为明星都要有点招数的,尤其是球星
,绝不是光靠运气就能当上的。接着,辛普森又请了另一名黑人名律师卡可伦。很快,
他的律师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小小的律师团,拥有全美国最优秀的几十名高级律师。同时
,由地方女检察官克拉克,黑人检察官达顿为首的一个检方律师团也组建起来了。这两
个律师团,一个代表被告,一个代表原告,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性质上的差别呢?通过
辛普森案,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在美国,检方和辩方是完全平等对抗的两个梯队。美国
的法庭和运动场没有什么区别,检方和辩方就象两支均势力敌的运动队。因为根据美国
的法律,不论嫌疑犯被控的罪行有多么严重,不论检方手中掌握的证据看上去是多么的
有力,在他被宣判有罪之前,都必须假设他是无罪的。"无罪假定"在美国的司法制度中
是极为重要的一条。正是这一条,决定了检方和辩方从道义上的平等地位。正因为在宣
判之前,假定被告是无罪的,律师也就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理直气壮地进行辩护。如果
没有这一条,被告律师一出场就矮三分,就根本谈不上"公平"二字,被告也就很有可能
轻易沦为"待宰的羔羊"了。
所以,在被告不认罪的情况下,检方的责任是陈列证据,证明控告可以站得住
脚,以期找出真正的罪犯。而作为辩方,是竭力对检方的证据提出疑点,甚至推翻检方
的证据,以期维护有可能被冤枉的被告的清白。因此,在道义上,双方丝毫没有贵贱高
下之分。检方即使手中掌握确凿证据,你所能做的,只是让证据说话,而不能有哪怕是
些微的表示,以暗示双方有道义上的差异。如果检察官有任何抬高自己在道义上地位的
迹象,比如说,宣称自己是伸张正义,而暗示辩护律师是为罪犯开脱等等,都是违反了
"公平游戏"的原则,是严重犯规的行为。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美国非常彻底的司法独立。不论是什么性质的案件,
美国政府无权干预任何一个审理过程。所以,首先是双方都没有来自上方的压力。其次
,是法庭上的对抗双方在道义上完全平等,这就确立了他们在法庭上公平抗衡的前提。
如果双方都力量很强,唇枪舌战,逻辑推理,巧妙调动证人,就会变成一场非常有看头
的智力角逐。难怪美国有许多电影故事片的大段场景都是在法庭上。
在美国法庭这个"运动场"上吹哨子的裁判,就是法官。他所起的全部作用就是
维持秩序,也就是当双方在对抗的时候,维护"游戏规则"。双方的证据是否可以呈堂,
提出的证人是否可以出庭,向证人的提问是否恰当,在法庭上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什
么,在有一方犯规的时候叫停,等等,这些都是法官的责任。但是,真正在案子里最终
决定输赢的,却不是法官。在审判中,法官只是活像个球场上辛辛苦苦监视双方是否犯
规的裁判。而且在整个审理过程中,他确实在不断地吹哨叫停。法官跟运动场上的裁判
一样,他的水平一是体现在对于游戏规则的熟悉,还有就是对抗衡的双方"吹哨吹得公
正"。他的水平绝不是体现在给被告定罪时能够" 明察秋毫"。在这些案子中,美国法官
并不是断生死的"青天大老爷",断案根本就不是他的事儿,他也压根儿就没那份权力。
那么,最终到底是谁在掌握被告的生杀大权呢?是最最普通的美国平头大百姓,即陪审
团。
美国的宪法修正案,即权利法案,它的第五条,第六条和第七条都有涉及陪审团制
度的内容。它的第五条是这样规定的:"非经大陪审团提起公诉,人民不应受判处死罪
或会因重罪而被剥夺部分公权之审判;惟于战争或社会动乱时期中,正在服役的陆海军
或民兵中发生的案件,不在此例;人民不得为同一罪行而两次被置于危急生命或肢体之
处境;不得被强迫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自证其罪,不得不经过适当法律程序而被剥夺生命
,自由或财产;人民私有产业,如无合理赔偿,不得被征为公用。"
宪法修正案的第六条如下:"在所有刑事案中,被告人应有权提出下列要求:
要求由罪案发生地之州及区的公正的陪审团予以迅速及公开之审判,并由法律确定其应
属何区;要求获悉被控的罪名和理由;要求与原告的证人对质;要求以强制手段促使对
被告有利的证人出庭作证;并要求由律师协助辩护。"
第七条是这样的:"在引用习惯法的诉讼中,其争执所涉及价值超过二十元,
则当事人有权要求陪审团审判;任何业经陪审团审判之事实,除依照习惯法之规定外,
不得在合众国任何法院中重审。"
其实,你我都早就听说过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但是只有在到了美国之后,在了
解了陪审团制度的种种细则规定,并且看了陪审团判案,尤其是看了辛普森案件这样惊
心动魄的大案审判之后,我才真正理解陪审团"是什么"和当初设立它的"为什么"。
你在上面的宪法修正案中已经看到了,一般的民事和刑事案件,只要你提出要求,都可
以由陪审团审理。而重大案件,尤其是有可能导致死刑的案件,则必须通过陪审团审理
。但是,选陪审团有什么标准呢?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只要是案发地法院的管区之内,
年满十八岁以上的美国公民,都可以当陪审员。但是,实际上远不是那么简单。
首先是与案子有关的人员,包括与原告或被告有联系的人不得入选。有一些职
业有可能产生思维倾向的,比如律师,医生,教师等等,也不得入选。初选陪审团时,
法官为了公正,使建立的陪审团能够真正代表最普遍意义上的人民,他的选择会从选举
站的投票名单或者电话号码本上随机地选择。初选的名单总是远远地超出所需要的人数
。比如在辛普森一案中,陪审团的初选是在去年九月底完成的,共选出了304名候选人
,最终所需要的只是12名陪审员和12名候补陪审员。这是因为初选之后,还有一次严格
的删选,除了我前面列举的不得入选者必须删除之外,其余的候选者还必须经过非常严
格的审查,主要是删除一些由于环境和经历所造成的有心理倾向的候选人,以避免可能
造成的不公正判断。
辛普森案一出来就被称之为"世纪大审判"。主角是名人,美国一流的律师团,
检方也摆出决一死战的最强阵容。法官的确定都必须同时被双方所接受,经过双方再三
讨论同意,由日裔法官伊藤出任。伊藤的公正无私是出了名的,他的妻子恰好是承办此
案的洛杉矶警察局的警官,他居然还能被极其挑剔的辩方律师所接受,可见其声誉好到
什么程度。
第二轮的陪审团的删选进行了近两个月,可见其困难和慎重的程度。候选人首
先要接受法官的审查,比如,有一名女候选人曾经有过被丈夫虐待的经历,由于辛普森
曾经打过他的前妻,所以,这名候选人的资格立即被法官取消了,以免她在作判断时触
景生情,不由自主地"公报私仇"。除了法官的审查,候选人还要接受辩方律师和检方的
审查。由于最终的判决将出自这些陪审员之口,双方谁也不敢掉以轻心,他们都有否决
权,所以稍有疑惑就被删除了。这也是初选选出了三百多人的原因。
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双方的律师团都只有否决权,而没有"绝对录取权"。这
就是说,任何一方都只能说不要哪一个,而不能说非要哪一个做陪审员的。任何一名入
选的陪审员都必须同时得到双方的认可,这很不容易。尤其在这个案子里,被告是黑人
的运动英雄,而他被害的前妻是一个白人,你很难说陪审员种族成分就完全不影响他的
判断。另外,由于被告和一名被害者之间是离异的夫妻,因此,普遍认为,陪审团的性
别比例也可能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因素。不管怎么说,到去年11 月,陪审团终于建立起
来了。其中大多数是黑人。
在美国,各个州对于是否允许电视台进入法庭是有不同规定的。有些州是绝对
不允许的。在这种情况下,法庭上既不准录像,也不准录音,甚至也不可以拍照。因此
,电视观众就只能在新闻节目中听到一些简单介绍。这也为一批画画的提供了一种专门
的职业,因为新闻媒体为了弥补电视观众对法庭审理的视觉了解,总要雇一些艺术家画
现场速写。有些州的法律使现场的电视传播具有可能性,但是,必须考虑辩方和检方的
意见,最后,由法官裁决。加利弗尼亚州就属于此列。好在伊藤法官批准了辛普森案的
电视转播,使所有的人都有了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去了解这个国家的司法制度是如何
运转的。但是,电视转播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规定,就是不可以"暴露"陪审员。
法庭的四大要素,检方,辩方,法官,陪审团都好不容易齐全了,但是还不能开庭
,因为要由法官先决定哪些证据可以呈堂,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证据都可以真的算
证据的。这话可怎么说呢?实际上,这个问题在我以前的信中已经提到过了,你还记得
在阿巴拉其山区受到地方治安警察无理搜捕的那对年轻夫妇的故事吗?在那个故事里,
我已经提到过宪法第四修正案,以及最高法院依据这个修正案所定出的"排斥原则"。我
又一次体会到,美国的权利法案中的每一个字都不是白写的。只要你能够找到条文对得
上号,你就可以切切实实地用它来保护自己的自由和权利。
这一个过程叫审前听证。在审前听证开始的时候,被告也必须先回答法官提出
的是否认罪的问题。如果承认有罪,一般都可以事先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作一些有限的
讨价还价。在电视机前,我们看到辛普森无精打采地回答说,不认罪。于是,听证开始
。辛普森的辩护律师一开头就提出,在辛普森案发的当天晚上,警察在他家里所找到的
一大堆证据,都不能作为合法证据在法庭上提供给陪审团。他们的依据正是宪法修正案
的第四条:"人人具有保障人身,住所,文件及财物的安全,不受无理之搜索和拘捕的
权利;此项权利,不得侵犯;除非有成立的理由,加上宣誓或誓愿保证,并具体指明必
须搜索的地点,必须拘捕的人,或必须扣压的物品,否则一概不得颁发搜捕状。"
我前面说过,妮可分居以后和辛普森依然住得很近。当警察接到报案,查看现场之
后,很快就去了辛普森的家。他当时已经离家去了芝加哥,警察在他的家里,发现了一
些证据,然后才据此取得搜捕状,这确实是非常规的做法。在美国,一般来说,没有非
常确定的理由(猜测,推理和怀疑都根本不是理由),警察是根本拿不到搜捕状的。许多
案子,警察都因此而束手无策。那么,如果警察违规作业,在无搜捕状的情况下私闯民
宅进行搜查,并且成功地如愿拿到了证据,这时怎么办呢?铁证如山之下,罪犯是否就
可以得到惩罚,警察的违规在成功破案的事实面前是否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呢?这在美国
是绝对行不通的。我以前的信中曾经提到过,权利法案的核心就是防止美国政府剥夺人
民的自由和权利,如果以"成败论英雄",岂不是鼓励警察违反宪法。如果出现制造借口
为非作歹的警察,老百姓还有什么力量可以把他们抵挡在门外呢?所以,如果警察未持
有搜捕状进行搜查和逮捕,那就是违宪,即使拿到天大的证据,也只有一个结果,证据
作废,放案犯回家。
所以,在开庭之前,法官首先要判定,警察在案发当晚第一次进入辛普森的家
是不是合法,如果不合法的话,那么所有在他家发现的证据都不能在审判的时候在法庭
上出现,这就是"排斥原则"。也就是从理论上讲,"非法证据"被"排斥"掉之后,在整个
案子里唯一有权决定辛普森是否有罪的陪审员们,就不会知道曾经在辛普森家里找到过
什么东西。这样,这些找到的东西也就等于不存在,如山的铁证也就在顷刻之间化整为
零了。你是否觉得,这简直是不可思议?我当时尽管已经知道这个宪法修正案和"排斥
原则",但是还是觉得很新鲜,因为这毕竟是一个谋杀的刑事案件。在我的想象之中,
对于一个重大杀人案,真是唯恐证据不足,天底下哪有这号事儿,逮着证据还让它作废
的呢?
对于被害者的家属,这一点显然也是难以接受的。在整个案子的审理过程中,
最使美国公众在感情上无法平静的,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被害年轻人高德曼的双亲。出
现在电视机前的老高德曼完全是一个心碎而有尊严,强忍悲痛寻求正义的父亲形象。他
长得很高,显得清瘦憔悴,他的妻子,被害者的继母,靠在他的一边,看上去非常弱小
和无助。她看上去是在竭力克制自己,他们在巨大的丧子之痛面前所表现的互相支撑几
乎打动了所有的人。在辩护律师提出警察取证非法,证据不应呈堂之后,高德曼的父亲
发表了短短的讲话,他指责辩护律师是心里有鬼,如果律师确信自己的被告无罪,就应
该让陪审团看到所有的证据。所有的人都对被害家属的愤怒深表理解和同情,但是所有
的人也都认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如果法官判决警察为非法取证,那就只有让证据作
废。我早就说过了,美国人只认宪法,因为宪法是整体人民的自由保障。他们已经习惯
于为此支付代价。
还要向你介绍的是,辛普森的陪审团从宣誓就任开始,就隔离了。一般的案子
,如果影响不是太大的话,陪审员通常是可以回家的。但是,如果案子引起轰动,新闻
界无孔不入的报导会使陪审团受到极大的干扰。一般在挑选陪审员的时候,就最好挑选
那些对案情毫无所知的人,这样,他们所得到的全部信息,就是法庭上被允许呈堂的证
据,在判断时不会受到新闻界的推测和不合法证据的影响。这也是辛普森案挑选陪审团
特别吃力的地方,因为在陪审团被选定和隔离之前,证据和舆论已经漫天都是了。你几
乎已经找不到一个人说是没有大量看过有关报导的。但是,被选中的陪审员都会被告之
,只有呈堂的证据才是算数的。至于在他们隔离之后公布的证据,如果被法官宣布为非
法的话,陪审员根本就不会知道。
所以,自从陪审员宣誓就任之后,他们所能够知道的信息远远少于一般的普通老百姓,
甚至也远远少于被告。他们被允许知道的东西只限于法官判定可以让他们听到和看到的
东西。既使在法庭上发生的事情,只要遇到法官认为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之后才能决定的
情况,都会先把陪审员请出法庭。但是作为被告,他有宪法所保证的面对一切与他有关
证据的权利。因此,被告是始终在场的。陪审员不可以看报纸,不可以看电视新闻,所
以那些庭外发生的事情,比如辩护律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被害者家属的声明等等,他
们都一无所知。而被告却有权知道这一切。陪审员在这一段时间里,上食品店买吃的,
都有法警跟着,以保证他们不与外界接触。在整个案子结束并移交给他们决定之前,陪
审员不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案情。总之,一切都为了使他们不受到各界的情绪和非证据
的影响,以维持公正的判决。因此,你可以这样说,在这一段时间里,陪审员的自由比
该案的嫌疑犯还要少得多。因为受到宪法修正案的保护,被告有权面对全部证据和整个
审理过程,因为他是当事人,没有人可以瞒着他什么东西,而使他糊里糊涂地就给判了
。陪审团却只可以面对非常有限的合法证据。这个案子实在是比较特别,由于双方的激
烈角逐,审理过程特别长,导致陪审员被隔离的时间居然长达9个月。
还有一点也是很有意思的,你如果问我,在美国,什么场合上是必须穿得西装
革履,一点马虎不得的?我想,那首先就是你如果当了被告,面临一个比较需要认真对
待的案子,出现在美国的法庭上的时候。在美国,人们的穿着打扮实际上是非常随便的
。但是,一个人哪怕他从来也没有穿过西装,在当了被告上法庭的时候,肯定会考虑要
去买一套。因为在前面我已经介绍过,在判决之前,对被告是"无罪假定",因此哪怕是
最危险的被告,美国政府没有权力强迫被告在法庭上穿囚服,更不能戴刑具,以免陪审
团在判决之前对被告有"罪犯形象"的先入之见。被告也都会充分运用自己的权利,精心
打扮一番,以最"正人君子",最"体面"的形象出现在陪审团面前,以争取"形象分"。这
样,在美国的法庭上,检方和辩方的最后一点有可能形成不平等的感觉也消除了。在法
庭上,上面坐着穿着特定大袍子的法官,法官的对面,并列地坐着检方的律师团和被告
及他的律师团,两组人员座位排列是完全平等的。从视觉上看,都是服装整齐,旗鼓相
当的。他们的后面是旁听席,法官的左侧是证人席。某一侧溜墙根的座位坐着从不开口
,形色各异的一群,这就是法庭上真正掌握生杀大权的陪审团。
我再回到预审阶段的证据裁决。伊藤法官最终裁定,在辛普森家里发现的证据都是
可以呈堂的合法证据。为什么呢?因为作为证人的警察一口咬定,案发的当天晚上,他
们从案发现场出来,直扑辛普森的家中,并不是对这位被害人的前夫产生了丝毫的怀疑
,而是相反,他们考虑到他与被害者曾经有过的亲属关系,有可能也遭遇了同样的不幸
,或者说,生命也可能正处于危险之中。再说,与辛普森当时同住的,还有辛普森的孩
子,他们的安全也在警察的严重关注之中。在辛普森的家门前和门口停着的辛普森汽车
车门上发现血迹,更令人担心里面可能发生什么问题。由于这一切都是处于紧急状态,
所以他们是作为紧急状态处理,这才进入他的住宅。此后发现血手套等重大证据,据此
取得搜捕状,正式开始搜查。所以,整个程序是完全合法的。辩护律师抗辩说,警察是
在撒谎,他们根本一开始就是把辛普森当做嫌疑犯,一开始就是去非法搜查的。这时,
法官的裁判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你可以看到,这个时候他的"吹哨"对被告非常非常重要。
但是,有一点是必须指出的,法官在这种时候的裁决是很谨慎的,一是要有法
律依据,二是要公平。否则的话,就会留下"小辫子",后患无穷。在整个审判结束之后
,只要有这样的"小辫子",不服的一方就可以提到上诉法庭去,据此推翻审判结果。甚
至法官还有可能因此而成为被告,葬送自己的前程。我们就曾经看到过一名女法官在一
个案件的审理之后,被该案的被告起诉,反过来自己坐上被告席的。
这一次,在伊藤的判决之下,辛普森的律师团一开局就受了一个不小的挫折。
那么为什么辛普森的律师团不惜一切要拼命阻止这些证据上法庭,为什么我会在一开始
就觉得辛普森特别"没戏"呢?因为从他们家搜出的证据看上去实在太有力了。比如说,
从他卧室的地毯上,拣到有明显血迹的袜子,血迹的基因测试与被害者相同。在树丛里
拣到一只浸着血的皮手套,和现场留下的那只刚好成一对。在他的白色福特车里发现有
血迹,地面上也有血迹,等等。你说,是不是被告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
我们的美国朋友迈克在辛普森的律师名单一出来是就说,这下有好戏看了,他
们是绝不会放过一丝一毫对被告有利的机会的。我当时真的大不以为然,我说,这么一
大堆证据,律师就是有天大的本事,还能让他脱身了不成?迈克说,也许。这个"也许"
,在英语里是有百分之五十可能性的意思。我当时没说什么,心里想,走着瞧吧,名律
师就能把证据给吃了不成。所以当预审阶段辩护律师提出那些证据是"非法取证"的结果
,要求作废,而且眼看着差一点真的给作废了的时候,我才开始提提神,不再对这个案
子掉以轻心,因为律师真的把证据一口吃给下去的可能性,我已经看到了。我要留神看
看,证据上了堂以后,律师还有什么招数。
真没想到,后面精彩情节迭起,让搞新闻的几乎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对于美国司法制度中"无罪假定"有兴趣,可是也担心:一个"犯罪事实"是否最终演
变成一场"法庭上的游戏"呢?
实际上,我确实应该先讲清楚,"无罪假定"也罢,检方与辩方的公平角逐也罢
,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实际上这又回到了最初你所提出的问题:美国人到底有什么样
的自由?因为,美国人认为,在法庭正式宣判之前,这个嫌疑犯只是一个"嫌疑"犯。他
有可能在最后被铁一样的证据被判罪名成立,因而从一名"嫌疑犯"变为一名"罪犯",从
而失去一个美国公民所应该享有的自由和权利。但是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通
过公平的法庭辩论,最终发现证据不足,使这名"嫌疑犯"洗清不白之冤。"无罪假定"和
公平审判,正是为了保护一个普通人能够拥有有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的自由和权利。
美国人并不认为被告就已经等于是半个罪犯了。相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嫌
疑犯或者说被告,是意味着一个公民正处于一个非常被动和不利的地位。美国的司法制
度在寻找罪犯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保护一个普通美国人在处于这种不利地位的时候所拥
有的自由和基本权利。美国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被告面临的检查官与警察,往往是
代表着美国的地方政府,甚至是联邦政府的的力量,他们有着巨大的财力物力搜罗证据
,维持诉讼。而一个普通人处于这样一个特殊地位上,如果还不从制度上加以保护的话
,那么,被冤枉,甚至被政府或者执法人员陷害的可能性都是很大的。因此,你可以看
到,在十条宪法修正案之中,有五条涉及保护涉嫌案犯的美国公民的权利。
所以,你可以这样说,在美国,审判是一场遵循规则的"法庭上的游戏",但是对于
美国人来说,这并没有任何贬义,因为对于他们,这仅仅意味着公正对待一个普通人,
尽管他处于"被告"这样一个倒霉的地位。最后犯罪事实是否能确认,还是要看检察官能
否拿出充分的,足以说服普通老百姓的证据,陪审团即是老百姓的代表。
你的信中谈到,理论上能够理解的情况,在事实上是否就会遇到问题。更何况
,我前面提到的是两个理想状态,即:罪犯被证实有罪,以及嫌疑犯被彻底洗清不白之
冤。但是,实际上我们会遇到大量的非理想状态,就是案情是复杂的,判断是困难的。
这也是辛普森案的意义。这个复杂的案件就是让所有的人面对一个困难的事实,看一看
在这样的情况下,理论是不是仍然起作用,从理论所设计出来的司法制度是否起作用。
所以,我们再回到辛普森这个案子。在审判开始之前,大家都在紧张地等着看
检察官会提出什么样的罪名指控,同时寻求什么样的刑罚。因为美国各个州对于各项罪
名的确立是有严格的规定的。比如说,一级谋杀罪,二级谋杀罪,误杀罪等,量刑标准
当然也不同。我觉得,对于各种罪名的严格定义确实是十分必要的。记得在你寄来的"
读书"杂志上,有一篇文章的名字好象叫"把羞耻当羞耻,把罪恶当罪恶",历数种种"不
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情况,我当然都赞同。只是再进一步细究,在多元文化和时代大
变迁之中,确有"耻"和"非耻"界限不清的情况,比如说同性恋,耻与非耻即使在美国也
仍在争论不休。当然,这不是我提到的那篇文章的讨论范围。我想说的是,在解决这类
问题之前,有一个简单问题至少是可以先解决的,就是"把谋杀当谋杀"。这话听上去好
象有点怪怪的,可是有时候也挺现实,比如说,你我都见过好多"被迫害致死"这样的词
儿,你说那屈死的主儿不是想告也显得缺点条文,显得有点理亏吗?
再说辛普森,如果检察官提出的是"一级谋杀罪"的罪名指控,按照加利弗尼亚州的法律
规定,你就一定要提出充分证据,不仅证明嫌疑犯杀了人,还必须证明他是预谋杀人。
这是因为,陪审团最后作出的判断并不是"有罪"或是"无罪",而是"罪名成立"或是"罪
名不成立"。如果检方只提出一种指控,陪审团的判定就称为"全肯定或全否定"判定。
也就是说,如果你提出的只是"一级谋杀罪"指控,你又只能证明杀人而不能证明预谋,
陪审团仍然会说,"一级谋杀罪的罪名不成立",如果检察官没有提出其它指控,唯一的
指控又被否定,案犯就可以回家了。所以,对于检察官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技巧性的问
题。如果提出一级谋杀罪的指控,最后罪名成立的话,杀害了两条性命的罪犯就可以得
到较重的处罚,比如说,死刑,或者,无期徒刑,不准假释等。但同时,检察官的风险
也大得多。如果提二级谋杀罪,即指控他是在争吵之类恼怒中,一时性起无法控制而杀
了人,对于检察官来说,寻求"罪名成立"当然压力要小得多,但是,可以寻求的处罚也
就轻得多了,不仅刑期较短,而且关一段时间之后案犯就可以设法申请假释了。这对于
检察官来说,显然心有不甘。辛普森案的检察官经过再三推敲和权衡,终于对他提出两
项一级谋杀罪指控,也就是说,指控他对于被害的两个人都是一级谋杀。
检察官的指控当然是有他们的理由的,他们提出,在夏天戴着皮手套,携带利
刃(两人都是被利刃割断脖子而死),穿戴暗色衣帽(现场拣到一顶暗色帽子)以及在现场
停放逃脱工具(指辛普森的汽车里发现血迹),这都说明他是有预谋的。当时,我听到检
察官寻求的是两项一级谋杀罪的时候,觉得这个指控是有一些疑问的,或者说,检方这
样做是有些担风险的。首先是非常偶然地出现在现场的那个年轻人,你很难说服陪审团
,说是辛普森是"预谋"要杀他。其次,"如果辛普森是个预谋杀人犯的话,"当时我们所
有的美国朋友都在开玩笑地说,"那么,他就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一个。"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你想想看,在天天都可以在电视里看到好几个破案故事片的美国,哪一个打算逃
脱的预谋杀人犯会用这种方法杀出一地血来,然后带回一大堆证据,撒得自己家里到处
都是呢?如果是辛普森干的话,这种情况看上去更象是一种情绪失控的冲动。
另一个问题就是检察官是否要求死刑。在美国,各个州的法律不同,有些州根本就没有
死刑。比如说,前年在纽约,有一名黑人在地铁里突然开枪滥杀,造成多名无辜旅客的
伤亡。但是由于纽约州当时没有死刑,就只能判处多年监禁。不久之后,该州又恢复了
死刑,但是这名罪犯已经不能重新改判了。辛普森案所发生的加利弗尼亚州是有死刑的
,但是按照美国的法律规定,检察官必须在审判之前就提出是否寻求死刑,而不是在被
告确定有罪之后再考虑这个问题,这也给检察官的决定带来很大难度。因为在美国,是
否应该有死刑这回事,一直是一个非常严肃争执久远的议题。有非常多的人反对死刑。
美国有许多人质疑死刑是否人道,是否能真正地遏止犯罪,同时,由死刑的问
题还牵扯出许许多多的其他问题,比如,判定死刑的界线,究竟那些人应该处死?社会
是否有能力承担死刑犯的庞大上诉费用的问题。因为在美国,要以法律剥夺一个人的生
命是非常谨慎的。即使处于死刑,也要允许犯人有充分的再三上诉的机会,因此,每个
死刑犯在宣判到执行,其平均等候时间长达十年左右。还有大量的宗教教徒和民权活动
人士在质疑死刑的道德问题。由于在宪法修正案的第八条里,规定法院对罪犯不得以残
酷和异乎寻常的方法来惩罚,因此一度美国曾经考虑死刑是否违宪,并且曾在1972年,
联邦最高法院布死刑为违宪。但是到1976年,又在"死刑必须很适当地执行" 的前提下
,重新作出接受死刑的决定。此后,各个州相继恢复死刑,今年三月七日纽约州州长所
签署的死刑法,是美国第38个恢复死刑的州。但是,尽管如此,所有这些已恢复死刑的
州,在执行死刑法的时候都非常慎重。为了确保不错杀无辜,这些州的州政府都必须成
立一个独立的律师团,专为死刑犯进行辩护和协助他们上诉。美国在1967到 1977年之
间,没有任何死刑案,此后到1993年,全国虽有2716名罪犯被判死刑,然而,真正执行
的还不到三百名。也就是说,在26年中,美国只有不到三百名的罪犯被真正处死。而且
关于死刑的讨论还仍在继续。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检察官必须考虑到,如果一开始就对辛普森这样一个曾
经是黑人体育英雄的人寻求死刑,很可能就会使陪审员在考虑被告的"罪名成立"时,心
理压力太大,从而"下不了手"。因此,最终检察官放弃了提出要求死刑,我想,应该说
这是比较明智的。
当正式审判开始的时候,照例需要被告当着陪审团的面再回答一次,是否自认"罪
名成立"。一般来说,被告都是简单回答"罪名成立",或是"罪名不成立"。可是,谁也
没有想到,辛普森不但一反预审时无精打采的摸样(预审时陪审团不在场),而且提足中
气斩钉截铁地答道:"罪名百分之一百的绝对不成立!" 这种出乎意外的夸张修辞,在
法庭上可能是属于首创,其目的当然是一开头就给陪审团留个强烈印象。一时间,在法
庭之外被大家传为笑柄。那些天你在美国到处可以听到大家在说"百分之百的绝对"如何
如何。不管怎么说,随着被告的否认罪名,"世纪大审判"就这么开始了。
美国的审判过程中最冗长,也是最有味道的部分就是听证了。因为听证过程就
是双方律师,也就是两支"运动队"的竞技对抗过程,先是由检方提供证据和证人,然后
,由辩方提供证据和证人。一开始,我们想当然地以为,在法庭上最狼狈的人肯定应该
是被告,结果发现是大错特错了。我们在美国的法庭上看到,最狼狈的其实不是被告而
是证人。你会说,证人不就是提供证据吗?怎么会被搞得狼狈呢?这是因为,不论证人
提供的是正面还是反面的证据,不论他提供的证词是想说明被告有罪还是没罪,他都要
在陪审团面前经受得住反对一方的诘问。在一个证人出庭作证的时候,他必须接受双方
的提问。不论是检方还是辩方,向证人提问都是最具技巧性的工作。如果你是检方的证
人,那么,检方的提问一般是比较好应付的,但是,辩方的提问就完全有可能叫你吃不
了兜着走。反之亦然。
在美国的法庭上,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证据和证词,因此,任何证据都要经过
反复推敲,检方所作出的血样化验报告,辩方都会提出要一份血样另请专家进行测试。
证人的每一句话,也有可能被陪审团作为定罪的重要依据,因此,证词的可靠性,证人
本身的可靠性,当然都在律师质疑的范围之内。所以我们看到,如果把美国法庭比作"
运动场"的话,证人就是运动双方竞争和游戏的那只"球"。
在作证过程中,检察官和辩护律师所能做的事情就是提问。提什么问题,怎么
提法都大有讲究。与证人观点一致的一方,必须通过提问和证人的回答,使一旁的陪审
团相信证词是可靠的。而另一方,却恰恰相反,他必须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地提出一些证
人感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或者让证人的回答出现矛盾,或者刺激证人的感情薄弱点,使
证人在情绪激动时证词出现漏洞,甚至于直接对证人本身的信誉和可靠性提出质问。在
这种情况下,毫无法庭经验的证人当然很有可能被问得狼狈不堪。
但是,并不是任何问题都可以问的。有些问题在"犯规"之列,是不准提出的。
什么问题能问,什么问题不能问,全靠法官掌握。这个时候,法官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一方在向证人提出问题的时候,另一方是在不断对"问题"本身的犯规提**的。"**"一
提出,法官马上要"吹哨",宣布对这个"问题"本身是否通过。如果通过,证人可以回答
,如果不通过,证人就必须拒绝回答。那么,什么问题是属于犯规的呢?最常见的是"
与案情无关"的问题,比如说,证人本人的信誉和道德品质经常会受到质疑,这一类问
题一提出,提供证人的一方肯定要"**",以保护自己的证人,这时,全看法官判断了。
如果法官判"与案情无关",质疑就被半路堵回去了,证人就可以松口气,如果法官认为
这一提问对鉴定证人本身的可靠性,以及对鉴定他证词的可靠性都有关,那么,证人就
得倒抽一口冷气,好好准备应付一些咄咄逼人的问话了。
还有一些诱导性的问题也是不允许的,比如说,你不能先确定一个事实,问证人是
不是这样。这也是犯规的。同一个问题,有时候从一个角度去问是可以的,而换一个角
度问就犯规了。在美国的法庭上,是相当紧张的。提问的一方总是尽量提一些问题,诱
使证人讲出对自己一方有利的证词,对方就几乎一直在对各种问题的提法提出"**",法
官就不断地在对每一个"**"作"通过"或"否决"的判定。一旦法官的判定出来,**一方可
以再一次对法官的判定加以"**",这时,法官再重复一次他的判定时,会简单讲出他作
出判定的理由。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律师和法官的要求都是很高的。他们不仅要熟悉法律条文
,还必须熟悉各种判例,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过,在美国,前案的判例也是后案审判的依
据。因此,律师在"**"时,常常提出某个法律条文或以前的某个判例作为依据,说明自
己"**"得有理。法官在这种情况下,当然首先是要对这些条文判例都反应得过来,然后
,还要马上从自己的熟悉的判例中找出自己反驳的理由。这时,**一方若是再不服,也
只能"当场服从裁判"了。整个过程:提问,**,判定,再**,再判定及说明依据,都象
是在运动场上激烈比赛中的裁决过程一样,一分钟或数分钟之内快速完成的。因为一切
都"有规有矩",绝对服从"裁判"的权威,所以非常顺畅和有秩序,很有节奏感。
在美国法庭上,最大的犯规莫过于"争执" 了。法庭之所以能够这么有秩序,
在陪审团面前"不准争执"的规定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审理过程中,提问的一方是在与证
人对话,"**"的一方是在与法官对话,检辩双方一般是相互不对话的。一旦出现他们之
间的对话,通常带有"争执"意味,法官会在这样的"苗子"刚刚冒出来的时候就马上叫停
,有时会立即判处罚款。这时,检查官和辩方律师只好当场掏出支票本先付罚款,200
美元的罚款当场交出,"争执"消除,正常的程序再继续下去。辛普森案的审理过程中,
检辩双方都因为"争执"而被法官当场罚过款。
在向证人提问时,也绝对不允许"争执"。与证人的全部对话只能以提问的形式出现。即
使提问的一方发现证人明显是在那里说谎,他也不能直接对证人说,你这是说谎,因为
这不仅已经不是"提问",而且是一种"争执"。在这种情况下,提问者能够做的,就是以
继续提问的方式戳穿证人的谎言。一般来说,都能够达到目的。何况证人出庭时都要宣
誓说实话,说谎在理论上犯了伪证罪,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所有的律师也都有一套把肯
定句变为疑问句的本事。
在辛普森这个案子中,最长的一个阶段是由检方提供证据证人,这一个阶段持
续了大概有半年,几乎每天都进行。你在国内的相关报导中一定也看到了,情况对于这
位足球明星显得非常不利。首先他提不出最重要的所谓"不在现场"的证明。案发当天晚
上,妮可在十点钟左右给母亲打过一个电话,从这个电话到辛普森在自己家里接一名出
租司机的电话,这段时间为45分钟。这是辛普森最关键和引起争议的一段时间。辛普森
自己声称这段时间他是在家里独自睡觉,因此,提不出证人。在这种情况下,检辩双方
争论的焦点,就是辛普森是否来得及在这段时间里完成所有动作。对于这一点,他们始
终持有不同意见。辩护律师一直宣称,时间是不够的。因为是用刀,相对需要时间,而
且他还必须来回于两个住宅之间。两个健康的成年人也不可能束手待毙,毫无搏斗,妮
可也许由于是女性,显得弱一些,高德曼却是一个健壮的年轻人。
但是,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杀得顺利的话,时间也许是够的。同时却也给所有
的人留下一些疑问,一是时间到底够不够,二是作为一个预谋杀人犯的话,辛普森为什
么冒险给自己只安排非常短的作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必须开车来回,杀人,然后
更衣灭证(凶器和凶手所穿的衣服鞋子始终没有找到)。他必须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一切,
因为他后面的时间安排把自己给堵死了——他不仅没有证人证明他"不在现场",反而还
约了一个豪华出租车到他的住所接他去机场。如果是一个预谋杀人案,这种安排也是很
不近情理的。
正因为他预订了出租车,才出现了对他又是十分不利的出租车司机的证词。司
机的证词说,到他家门外的时候是十点二十二分,打电话进去,没人接电话。等候一段
,几次打电话,仍然没人接。他与老板联系是否要离开,得到的指示是"继续等候"。然
后,他在黑暗中看见一名身材与辛普森相似的黑人走进辛普森的家。后来,看到出现灯
光,他再打电话,半分钟到一分钟左右,辛普森接电话,告诉司机他睡过了头,马上出
来。人们听了这样的证词,完全可以这样想,辛普森杀人误了乘车的点儿,是匆匆赶回
来假装睡过了头的。但是,即便如此,有关"最愚蠢的谋杀犯"的"笑话" 在人们头脑里
依然挥之不去,因为,如果按照他与司机约定的时间,他几乎根本不可能"按时"回来,
他为什么要愚蠢到事先约一个人到家里来,以证明自己事发的时候不在家呢?
司机作为一个证人,过关还是比较顺利的。他的基本证词都得到他的移动电话
的电话记录的证实,因为他曾多次和他的老板联系。而其他一些收集证据的警察局证人
都受到辩方律师十分苛刻的盘问。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一个是佛曼,正是他拣到两只
血手套作为关键证据的。他不是洛杉矶警察局重案组的成员,他只是碰巧了那天当夜班
,接到报警电话是他先到的现场。最初的一些证据,包括辛普森白色福特车上的血迹,
那两只血手套,等等,就是他发现的。此后,重案组的人一赶到,他把案子交出去,就
再也没他的事儿了。所以,你可以看到,他牵进这个案子里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显然他
在该案里的地位却十分重要。他是辩方假设的有可能因种族歧视而栽赃的主要目标,因
此,这一段听证对他来说过得相当艰难。但是,佛曼在这一阶段的表现基本上还是令检
方满意的。尽管他受到被告律师的反复盘问,他还是能够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似
乎没出什么大漏子。对于如何发现一些重要证据,他都能一一道来,没有什么破绽。对
于被告律师指责他有种族主义的言论,他也断然加以否认。他非常坚决地回答说,在以
往的至少十年里,他从来没有用过"黑鬼"这个字眼。
另一个在法庭上十分狼狈的,是一个冯姓的华裔警官。他是搞技术的。亚裔在
美国的各种机构里,担任技术方面的小头头的相当多。重案组接手之后,就是由他负责
收集证据。因此,他也是一个本案"罪证可靠度"的重要证人。
本案的血样证据显得很重要的原因,是辛普森接到警察报告他前妻死亡的电话
后,从芝加哥赶回来的时候,带着一个被割破的手指。他自称是在旅馆被打破的玻璃杯
割伤的。但是,检方要证明的是,在他的汽车和现场发现的血滴中,有辛普森的基因,
也就是说,要证明他的手指是在去芝加哥之前,是在杀人现场割破的。
在一开始他接受律师盘问的时候,冯警官十分从容,问他收集证据的全过程,
他回答得信心十足,看上去也没有什么漏洞。他实在是小看了名律师的细致。实际上,
当时取证的全过程都是有录像的,这是警察局的工作录像,根据宪法第六修正案,被告
有权面对自己的全部证据,所以这些录像在被告律师那里都有一份拷贝。
在审理过程中,每当某一方提出,他们又找到一份新的证据的时候,都要把陪
审团请出法庭,然后讨论该项证据是否合法是否可以呈堂。然而被告是一定有权出席的
。证据是不可以在法庭上搞突然袭击,一下子突然拿出来的。所有的证据都必须按规定
提前一段时间交到法庭,向对方公开这些证据以及证据所准备说明的问题。这样,在决
定呈堂之前,对方就有一段充分的准备时间,研究证据并进行反调查,寻找它的漏洞,
考虑用何种策略在陪审团面前把这份证据驳倒。这既是原告和被告双方都拥有的权利,
也是公平审判的组成内容之一。如果没有按规定的时间提前向法庭提交证据,就是犯规
了,证据就会被法官拒绝呈堂。在这次审判中,辩方和检方就有过证据交晚了而给作废
掉的情况。因此,所有的证据双方是都有一份拷贝的。这也是律师们面对证人个个胸有
成竹,可以提得出一大堆问题的原因。
我想,如果下一次这位冯警官如果还有出庭的机会的话,他非把这些录像全看到能
背出来不可,因为,后一段的听证真是叫他无颜以对江东父老了。
对他的第一阶段的听证结束后,被告律师马上就在法庭上放开了警察局取证的
工作录像。反正放出来的和当初冯警官的作证有多处不符。基本上都是技术细节问题,
比如说,他曾经说,取证时是按操作规定作了戴橡皮手套等防污染措施,但在录像里却
不是这样。再比如,他说某一重要证据是他自己亲自收集,录像里却是技术级别还不够
的助手在那里操作。另外,取到的血样没有及时送检,在高温的车内放置过久无人看管
等等。总之,此类问题一大堆。在法庭上尝到自己信口开河苦果的冯,愁眉苦脸,与录
像里的踌躇满志,洋洋得意恰成鲜明对照。问题是被告律师并不满足于把冯定位在一个
"马大哈"的形象上,他们直追冯的个人品质问题。他们要通过提问,使陪审团留下这样
的印象,冯前面第一阶段的证词,不是时日已久,记忆不清说错了,也不是信口开河不
负责任,而是有意撒谎,是有意掩盖警察局草菅证据,甚至有可能偷换证据的真相。他
们要让陪审团明白,冯不仅是一个撒谎者,而且还可能是一个阴险的,居心叵测的,刻
意掩盖事实真相的家伙。当不善的提问如洪水滔滔般涌来时,证人真是很难招架得住,
有一度,冯看上去简直是比被告还要象被告,用狼狈不堪来形容是绝对不过分的。
由于冯涉及的物证特别多,所以听证的时间也特别长。经过好多天,当长长的
作证过程终于过去的时候,冯又让所有的人经历了一个戏剧性的结尾。当他结束听证,
好歹离开证人席的时候,他走过检察官的座席,非常尴尬地和检察官握了一下手。这完
全可以理解,他本来是检方提供的证人,检方当然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作为一个负责
取证的技术官员,至少能向法庭和陪审团提供有力的证词,证明检方向法庭提供的证据
,取证过程是科学的而公正的,没有被调包可能的,但是冯却使他们大失所望。同时,
正由于他接触的证据特别多,一旦捅开这个漏洞,影响非同小可。作为一名犯罪方面的
专业工作者,冯当然知道自己闯的祸不小。如今木已成舟,双方握手道别的心情当然都
很复杂,但是却很好理解。让人出乎意料之外的倒是冯和辩护律师的分别场面。
当冯尴尬地与检察官握别,然后经过被告律师的席位时,却出人意料地表情轻松
并且热情地与他们握手拥抱,场面之"感人",成为当天辛普森案报导的最大热点。但是
在美国谁也说不上他是吃错了什么药,才会对几天来向他发动猛烈攻势的敌手如此"言
欢"。只有在这里的一些东方人才认为"也可以理解",也许他是有"不打不相识"的东方
式逻辑,也许是表示"你们也是为了工作,不是对我有仇,我不怪罪你们"的东方式宽容
。谁知道呢?但是,这样一个场面,天知道会对陪审团造成什么影响,这是所有的人真
正关心的焦点。因为法庭上煞费苦心的一切,不就是为了给陪审团留下一个印象吗?
接下来,有大量枯燥的基因化验证据。这些证据谁懂都没用,上了法庭,就是要陪
审团能够搞清楚并且相信。因此,除了展示证据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专家上法庭,
向陪审团上基因课,向他们解释什么是基因,什么是DNA,等等。
我是一直很相信科学证据的,这也是我一开始就觉得辛普森难以解脱的原因之
一。就在审了一半的时候,我从电视里看到一个几年前发生的真实案例。这个案例让我
久久不能忘记。
那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妇女,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婴儿突然急病,她送他去医
院,医生检查之后,宣布孩子是中毒,而且医院化验结果显示婴儿所吃进去的毒药,是
一种类似汽车冷却液的东西。于是,医院向警察局报了警。在美国如果是涉及到儿童的
犯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鉴于没有其他人接触过中毒的婴儿,孩子又一直是这位母亲
在喂,这名妇女一下子摆脱不了干系。孩子抢救过来之后,就被社会专门机构暂时收养
,与父母隔离开,等候调查,每个星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去看望。同时,对孩子中毒的
事件展开调查,警察获准在他们家里进行搜查,在他们家的厨房吊柜里,确实发现了一
个空的冷却液的罐子。由于汽车的普及,在美国家家都有冷却液,但是由于冷却液有毒
,一般确实不会放在厨房里。这时,孩子的祖母,父亲和母亲都去暂时收养孩子的地方
探望,孩子救过来以后,看上去十分健康,临走前,孩子的母亲单独抱着孩子在接待室
里,门半掩着,孩子的祖母看到她用奶瓶给孩子喂了奶。
当他们回到家里以后,接到通知,孩子再一次以同样的中毒症状病危,最后抢
救无效,孩子死了。这位妇女被地方检察官以一级谋杀罪起诉入狱。入狱之后,在等候
审判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又有了身孕。她始终否认自己有罪,可是除了她的丈夫,其他
人都将信将疑。
在法庭上,最有力的证据是医院的报告,证明最后化验发现,临死前,孩子的
血液中总共还有约半汤勺的毒液。这位妇女有一名律师,他的辩护策略显然不能使人信
服。最后,她被判有罪,处以终生监禁。她不服判决,开始上诉。这时,她生下了第二
个孩子。孩子一生下就和父亲一起生活,过了不久,第二个孩子发生了同样的中毒症状
。孩子的父母又忧又喜,尽管孩子又有问题,但是至少证明这和这位妇女无关。但是检
察官不同意以第二个孩子发生的情况否认前面的起诉。也许是什么人为了救出那位母亲
,存心又给第二个孩子喂了冷却液呢?
这时,她雇用了第二个律师。当时她自己经历了漫长的灾难之后,已经心灰意
懒。律师在同意接下这个案子之前,也对她到底是否毒死自己的儿子吃不准。她又由于
前一个律师办案失败,对律师失去信心。因此,一开始,他们之间的沟通并不好。但是
当那名律师真正相信了她之后,全力以赴展开调查,最后他找了许多医学专家,发现冷
却液在体内的半衰期是一个小时,也就是说,每过一个小时就会有一半被排出体外。这
样的话,根据那位妇女最后一次喂奶的时间,到孩子抽血化验的时间间隔这样计算,如
果化验时还能确定孩子体内有半汤勺冷却液的话,他妈当初得给他一下子灌下去六加仑!
这份证明一出来,检察官马上把起诉给撤了。经过医学专家对她的第二个孩子
的反复鉴定,证实他们的孩子有一种非常罕见的遗传疾病。发病的症状就活象是中毒。
而医院的化验室当初肯定是先入为主,马虎从事了。至今,这名妇女还保留着对医院化
验室起诉的权利。
这个案例至少使我了解到,一个看上去已经掌握了科学证据的案子,并不是意味着
律师就没有事情可做了,更不是意味着就不会再发生冤假错案的可能。
在辛普森案审理期间,还发生了一起这样的案子,一名二十多岁的妇女被控抢劫,由受
害者作形象辨认确定是她。这类案件,受害者的指认,往往成为关键的证据。她本人不
仅提供不出不在现场的证明,而且根本说不出事发的时候自己在什么地方。她否认有罪
,但是,最终还是被判有罪入狱。在她坐牢大概七个月左右的时候,真正的罪犯因其他
案件被捕,同时供认了这桩抢劫。这时,大家才发现,这两个妇女长得非常相象。
事实上,嫌疑犯表示认罪的情况是最皆大欢喜的。当然,也有一些罪犯虽然不
认罪,但是却明显属于"垂死挣扎",比如,有大量证人目睹其犯罪,证据确凿,当场人
赃俱获的。就象我在前面提到的,在纽约地铁开枪滥射的那名黑人,他手持半自动步枪
,在车厢的走道上边走边射,总共造成六人死亡,十九人受伤。他也是在法庭上宣布不
认罪的。同时,他不要律师,要求为自己辩护。由于事情发生在拥挤的地铁上,证人(
包括受伤的幸存者)很多,这个牙买加移民却在自我辩护□□ 称,所有的证人都是因为
他是黑人而在陷害他。尽管他不否认枪是他的,但是他辩称是别人从他手中拿走了枪,
杀了人再把枪还给他的。他在法庭上也是西装笔挺,侃侃而谈,以奇怪的逻辑自比是圣
徒受难,但是我相信当全体陪审团员一致通过,认定他的六项一级杀人罪"罪名成立"的
时候,肯定不会有丝毫的心理负担,也不会有任何人相信他是被冤枉的。
困难的是那些没有证人亲眼看到犯罪过程,嫌疑犯则坚决否认有罪。在这种情
况下,要确认罪犯有时是非常困难的。你从刚才我提到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有时即使有
证人,都会发生指认错误。有化验报告,也有可能产生偏差。但是对于涉嫌的这一个公
民,就很可能要为一个证据上的偏差而付出一生的自由作为代价。你必须理解这一点,
在美国这样一个把公民自由看得高于一切的国家,是没有一个人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的。一个无辜的人失去自由,是美国人认为最不可容忍的事情了。
当辛普森案冗长的作证阶段把全美国都搞得失去耐心的时候,有一天,我和一
群美国朋友在一起聊到正在进行的审判,大家开始取笑法官,取笑律师,拿这场审判开
玩笑。后来,其中一个名叫戴尔希的白人女孩说,不管大家怎样取笑这场审判,但是有
一点是肯定的,如果到最后还是确定不了辛普森是否有罪,那么,就会有两种错判的可
能:一是他真的杀了人而被放掉,二是他没杀人而被判了无期徒刑。在这两种情况下,
我宁可他是杀了人而被放掉了,也不愿意看到他是有可能被冤枉的,却待在牢里。对于
这一点,所有在场的人都表示同意。
但是,有几个地方他们显然是成功的,首先是指出了取证过程的操作不规范,血样
保管有漏洞,提出辛普森被警察抽去作化验的血少了一些(暗示有人利用了这份血样去
栽赃,给栽赃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还提出辛普森作案时间的疑问。另外,给陪审团留
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场面,就是让辛普森试戴在现场拣到的那双血手套。尽管检方此后调
动了一切手段证明手套的本来的尺码是合适的,只是有些缩水了,但是在法庭上,辛普
森吃力地把两只大手硬撑进显然偏小的手套,我相信这样一个景象比任何说明给人留下
的印象都更为强烈。
尽管如此,当检方的证人纷纷作证完毕的时候,并没有给人一种形势明朗的感
觉,也丝毫看不出辩方有绝对取胜的迹象。在美国,被告被警察掌握了一大堆证据,却
反过来指责警察是栽赃,这种情况毕竟还是罕见的。如果被告的律师不拿出点什么绝招
来的话,很难取信于陪审团。同时,形势不明朗的状态,对检方也是一个不详之兆,因
为这说明检方的证据仍处于被挑战的过程之中。
在这一段时间里,辛普森本人也尽了他最大的努力在外界争取同情。他设立了
一个免费的热线电话,以收集寻找凶手的线索,以巨款悬赏捉拿凶手,同时他还在牢里
写了一本书为自己辩解。从我的感觉,这些举动收效甚微。人们依然将信将疑。
当时,在我周围的美国人中间,很多人都倾向于认为辛普森也许是杀了人,大家的依据
主要还是凭感觉,觉得除了他之外,实在找不到另外一个人有这样说得过去的杀人动机
和那么多疑点。同时,他们也多数认为辛普森最后能够"脱身",因为他们都熟悉美国的
司法制度,感觉检方提供的证据没有达到无可挑剔的程度。因此,作为这样一个重大案
件的定罪,很可能是不够的。
由于时间拖得非常长,陪审团的隔离时间已经到了创记录的水平。在此期间,有十
名陪审员由于种种原因,或是被取消资格,或是主动要求离开了陪审团。幸而,十二名
陪审员之外,还有十二名候补陪审员。自始至终,候补陪审员是和正式的陪审员一起参
加法庭的审理活动的。每当一名陪审员因故离开的时候,就有一名候补的顶上去。一旦
候补的全部顶完,再有人必须退出的话,审判就可能由于陪审团的人数不足而宣告失败
,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因此,所有的人都在捏把汗,已经审了那么久,可千万别到最后
关头因为陪审团人数不足给弄砸了。好在,剩下的这些人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陪审员是法庭中最神秘的一群人。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手中所掌握的"生杀大
权"所引起的神秘感,另一方面,法庭上的摄相机镜头已经扫到了所有的人,一切都是
公开的,只有陪审员从来没有在大家面前出现过。因为这是不允许的。因此,每当有一
个陪审员"从神秘中退出"的时候,总是有一大群记者跟在后面。一般来说,他们都遮面
而过,匆匆钻进汽车,就从此不再露面了,因为他们不愿意由于这样一段陪审员的经历
而影响自己和家庭的平静生活。但是,也有一旦卸下这个身份,解脱了法律约束,就回
答记者提问,甚至接受电视台采访的。看着这些陪审员,我有时会大叫起来:美国人就
让这样的人决定一个大案的判决啊!我算是服了,这完完全全就是从马路上随意找来的
普通人,普通得让你想不通:一个世界上最科学发达,工业先进的国家,怎么会把所有
大案的判决权就交给了甚至可以是文盲的老百姓,却让一大帮法学博士在一旁干瞪眼!
被告律师所提供的证人很少,与检方的听证时间相比,这一段听证时间也显得
很短。但是,出来了好几个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大师。其中有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也许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特别留意一名华裔证人,事实上,他的出场也引起了所
有人的关注,因为这位李博士是世界有名的高级犯罪学专家。他是辛普森的律师夏皮罗
的朋友,他们的相熟是很自然的。夏皮罗是名律师,手上经过的都是大案,而李博士是
著名犯罪学家,从技术的角度给过夏皮罗很多的帮助。他曾经为许多大案提出关键性的
证据。这些证据,有用于为罪犯定罪的,也有帮助了嫌疑犯解脱的,他只是站在科学的
角度提出科学证据,这就是他的工作。正是他这些科学的研究成果和不偏不倚的科学态
度,受到相关领域的普遍尊重。在辛普森从芝加哥刚刚回到洛杉矶时,他就接到了夏皮
罗要他在科学证据方面协助的请求,并且在其后答应了出庭作证。这一类专家的作证都
是要付报酬的,但是他显然很重视华人珍惜名誉的传统,在出庭之前,就宣布把五万美
元的出庭报酬捐给了洛杉矶警察局作为教育基金。他为什么捐给为检方工作的洛杉矶警
察局呢?因为他作证的主要内容是洛杉矶警察局的取证工作有问题,尤其是主要取证警
探的水平太差。巧的是,备受辩方律师攻击的主要取证警探也是个华裔。出身于台北警
校的李博士本身是美国康州州警察总局刑事鉴定化验室主任,也就是说,他是司法部下
属单位的一个雇员。联邦和州的司法部是管对刑事案件起诉的,他却千里迢迢地从美国
东北部赶到西南部来为另一个州起诉的重大杀人嫌疑犯作证。这在美国是非常正常的一
件事情。提供科学证据,不论是为被告,还是为检察官,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是
完全一样的,不同的是为辛普森这样的名人作证,可以获取的报酬要高得多,可这次他
把预定的报酬捐给了法庭上的对手。不过,即使他不捐这钱,他也不会受到任何来自外
部和自己心理上的压力。相反,在辩方宣布他将出场作证后,每天电视上专家们的评论
是一片赞叹仰慕,好象在等待一位大明星的出现。
他曾经受辛普森的律师夏皮罗的委托,为辛普森作过身体检查,以证明他身上没有
任何搏斗的痕迹,法庭上出示了这些检查的照片。他还根据犯罪现场的照片作了一些推
论。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他在分析了一张现场照片之后,认为其中的一个痕迹"有可能"
是"第二双脚印"。这如果被证明是真的,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因为现场除了被害者之
外,只发现过一个人的脚印,尽管作案者的鞋子始终没有找到,但是脚印的尺寸与辛普
森的一致,而且被确定,那是一双只有富人才会问津的昂贵的鞋。检方认为,辛普森作
案是一个人干的。李博士的发现就是一个"合理的怀疑"。刑事法律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
则,被告只要提出"合理的怀疑"即可,不必作出证明,这叫做"没有证明的负担";而相
反,检方则必须提供证明以"超越合理的怀疑",这叫做"具有证明的负担",或者说" 证
明的负担在检方"。
因此,检方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这一点被突破,他们也再一次请出犯罪专家,以
否定李博士的推抡。在法庭上,检方也从他的工作录像中挑出他的操作不规范之处。这
时,法庭之外又出现了意外情节。李博士在遭到反驳之后,在自己的实验室开起了记者
招待会。他对记者说,自己的结论和反驳他的专家并没有什么大的冲突,因为他当初在
法庭上说的就是"有可能是第二双脚印",他从来也没有说过"肯定是"。同时,他还对检
方挑出了他的操作不规范的毛病十分恼怒,指责检方在他操作过程中不配合,不向他提
供应有的装备,使他根本找不到手套等,只能违规操作。他还对记者说,他后悔自己卷
入此案。此举显得急于在为自己的证词辩解,一时间舆论大哗。一般来说,证人的作用
就是在法庭上的证词,作证成功不成功也都在法庭上了结了。在法庭之外,你再为自己
的证词作什么解释,陪审团听不见,对于这个案子等于是没起作用。但是,这番话对于
庭外的民众显然是有影响的,对辩方显然不利。辩方律师肯定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招。
我觉得这也是华人重个人声誉的心理起作用,他显得最关心的,是自己长期以来建立的
良好声誉不要因此受损。李博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陪审团是无法知道的,但是作为世界
著名的犯罪学家,他在法庭上作了种种分析之后所作的结论,对陪审团应该有很大的影
响。他针对检方所提出的血液证据说,"在这些情况下,我所能得出的唯一看法是,事
有蹊跷。"
而真正戏剧性的情节,是出在拣到血手套的警官佛曼身上。谁也没有想到,世
界上有这么巧的事情,这位作为检方关键证人的佛曼,居然在近十年里,断断续续地让
一个剧作家录下了他的大量言论。这是因为那名剧作家要收集洛杉矶警察生活的素材,
通过朋友介绍,付费让佛曼录的音。你不得不佩服辛普森雇的那些律师,他们怎么就把
这些证据搞到了手。这是整个漫长的审判的最后阶段,起了这样一个高潮,一出来就差
点把法官给赶出了局。
因为伊藤法官的妻子是洛杉矶警察局的高阶官员,曾经是佛曼的上司。在佛曼的录
音里,不仅有大量攻击黑人的言论,还有许多贬抑西班牙裔,犹太人以及妇女的言论,
其中包括对这位法官妻子的抨击。于是,检方提出法官本人也被卷入了这个案子,这些
录音中涉及他妻子的内容,有可能使法官在判断是否允许这些录音呈堂的时候受情绪影
响而作出不公正裁决。因此,要求法官出局。伊藤也在法庭上含泪承认,听到对他妻子
的攻击,他也会象常人一样,感到深受伤害。这下真是热闹了。好不容易坚持下来的这
场审判,由于历时弥久,已经受到不少非议。陪审员退下来十个不说,现在连法官也要
保不住了。最后,经过两天的激烈争辩之后,检方终于作出决定,在事先洗去录音带有
关法官妻子的内容,不再要求法官回避。大家总算松下一口气来。
陪审团在这一段时间当然被请出了法庭,这一段风波,他们是不知道的。
在陪审团不在场的情况下,先在法庭播放了一次佛曼的录音带,以确定这些录
音是否可以和哪些可以放给陪审团听。放录音带的那天,法庭上气氛凝重,鸦雀无声。
佛曼的录音带不仅回响在法庭上,而且回响在整个美国,震动了所有的人。你可以感觉
到,这是一个"牛哄哄"的家伙,好吹嘘而且厚颜,他毫不掩饰他对黑人的仇视,夸耀自
己的滥用职权。最严重的是,他以完全肯定的态度描述了警察作伪证和栽赃的违法行为
。五个月前,他在这个法庭上,曾经发誓说真话并且宣称自己十年来没有提到过"黑鬼"
这个词。但是,现在在同一个法庭上,你可以听到,他宣称洛杉矶市政府里的黑人都该
一起枪毙掉。在十四个小时的录音中,他不止四十次用了"黑鬼"这个词。这一切,相信
你在国内的有关报导中都已经看到了。
这段录音对于美国所有的人都是一个震动。我以前给你的信中曾经提到过,事实上,现
在即使是三K党,也会避免在他们的宣传中使用直接的种族污辱性的语言,因为在美国
种族问题上,三十年来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由于非常复杂的种
种因素,种族问题依然是美国的一个敏感问题。听到这段录音,黑人当然感到愤怒,大
多数并不是种族主义者的白人,也感到十分尴尬
但是,当最直接的感情上的风潮过去之后,大家最集中的话题当然就是,佛曼的录
音会给这场审判到底带来什么。我想,这应该先说说在此之前究竟是什么样的局面。我
曾经在上封信里提到过我周围的美国人的一般看法。实际上,每一天晚上,还有大量的
法律专家们针对当天的发展作出许多权威性的评论。对于整个审判中发生的种种情况,
随着时间的拖长,分歧和争论不断在增加,但是在佛曼的录音带出来之前,多数的法律
专家都认为,这一案件会因为陪审团意见不统一而无法作出判决。
你也许会问,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因为美国的法律规定,不论陪审团最后作
出什么样的裁决,是"罪名成立" 也罢,是"罪名不成立"也罢,都必须是陪审团全体陪
审员一致的意见。只要是意见不能取得一致,就意味着"无法作出裁决",就必须宣布这
一次的审判"宣告失败"。在审判失败之后,检方必须立即作出决定,是重新再一次审判
,还是撤销起诉,就以"审判失败"结案算了。如果选择前者,那么一切已经来过一遍的
程序都必须从头再来一遍。当然,如果有的话,双方都可以向法庭提供新的证据,没有
新的证据,也可以改变进攻的策略。我又要拿运动场作比喻了,审判失败说明这场球给
踢和了,那么就再踢一场,决个胜负。
在辛普森案件出来之前,就有一个非常轰动的兄弟二人枪杀亲生父母的大案。
他们的父母有巨额的财产,看上去杀人动机明确。但是,这两个人高马大的兄弟,承认
杀人的同时却不同意自己被起诉的"一级谋杀罪"。他们在法庭上声泪俱下,说是他们的
父母长期对他们性虐待,最近他们怀疑父母要对他们"灭口"。他们是为了自卫,在惊恐
之下才"先下手为强"的。这种说法成立的话,罪名和刑期都不一样,几年之后一假释,
就可以出来享受遗产了。这个案子审了很久之后,就是因为陪审团意见不统一,宣布审
判失败的。最近正在重新开审。
审判失败之后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撤销起诉了。有时是因为检方认为再审也不可
能使陪审团一致同意他们所提出的罪名,就认输放弃了。有时则纯粹是出于经济原因,
检方不愿意或者不可能再承担庞大的诉讼开支,因而放弃。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是对被
告有利的。至于判决本身一定要陪审团全体一致通过才能算数,这一条显然也是"慎之
又慎"的规定。在我看来,这只是进一步表现了美国司法制度"宁可放过一千,不可错杀
一个"的原则。
为什么大多数法律专家在佛曼录音带出来之前会认为陪审团意见会不一致呢?这正
反映了这个案子本身的复杂性。一方面它有大量的科学证据,另一方面,它又有许多疑
点和逻辑上不够通顺的地方。在事后,李博士甚至直接谈到,一般的这样的案子能够找
到的
NA之类的科学证据都是不多的,而这个案子的
NA证据"多得叫人起疑"。因此,专家都估计陪审团会产生确信大量物证的一派
,和认为该案疑点太多的另一派,专家认为他们很难通过相互说服而达到统一。但是在
佛曼的录音出来以后,多数专家的意见趋于陪审团会一致作出无罪判决。专家作出这项
判断时,并没有强调这是因为陪审团的种族比例。在最后的陪审团中,有九名黑人,一
名拉丁裔和两名白人。那么事实上,究竟什么是佛曼录音所带来的变化呢?有两个变化
是非常确定的:录音使检方最重要的一名证人从可信变为绝对不可信,录音使辩方提出
的不太可能发生的警察栽赃神话变得有可能。第一条的依据是佛曼第一次的证词显然有
谎言,第二条的依据是佛曼强烈的种族主义倾向,使人相信他可能有对辛普森栽赃的动
机。
在美国的司法制度中,对陪审员如何判案是有一套规范的。比如说,一切以法
律为依据,要以证人物证为凭据,不可轻信双方的律师,不可以参与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要确信证据毫无问题才可以作罪名成立的判定,等等。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即使某陪
审员自己认为有可能是辛普森作的案,但是,只要是证据有疑问,他仍然会根据法律对
陪审员的要求,作出"罪名不成立"的判定。
在双方的公平角逐中,检方在这个问题上的失败明显是在实力上敌不过辩方,
或者说,工作没有做到家。因为,从表面上看,双方的对抗游戏是在法庭上的唇枪舌箭
,但是实际上,显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这样一个大案有着巨量的幕后工作,双方都
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收集证据,这里包括有关自己一方证人和对方证人的所有情况。象
佛曼的录音,是这一关键证人的关键信息,如果当初是由检方而不是辩方获得了这份资
料,检方有可能根本不会让他作为自己一方的证人出庭。这份录音是在与佛曼私交非常
好的一名女剧作家手里,她住在北卡罗兰纳州,和洛杉矶的距离比上海到新疆还要远。
这份录音又完全是私人之间的交易,知道的人应该非常少。检方没有掌握这一情况,看
上去是情有可原的,可是你没有拿到,对方却拿到了,这就无法原谅自己。美国的法庭
就象一个寻求公平的竞技场,任何一方,如果在关键时刻出现后方空虚,只有活生生看
着对方进球,悔断肠都没有用。
这些录音是在十年当中,断断续续录成的。采访的地点通常是在幽静的饭馆里。采
访双方居住的地方相距这么远,能够持续十年的往来和合作,说明他们的关系是很深的
。在法庭上,她曾经被问到她与佛曼之间的关系,她明显地结巴了一下,然后回答,是
一般的合作关系。检方律师对这名证人当然讨厌之极,所以在庭外,检方律师说过,她
要是再这样说的话,我就要在法庭上公布她给佛曼的情书了。之所以我提到这一点,也
是想让你了解,辩方能够得到这份录音带存在的消息,以及能够使这份纯私人性质的录
音变成一份"证据",是做了不知多少工作的。
这名女剧作家出现在法庭上的时候,是以辩方证人的身份出现的。实际上,她
并不是辛普森案的直接证人,她只是有关佛曼和录音带的证人。当被告律师提出录音带
的证据之后,法庭照例又要对这一证据是否应该呈堂,避开陪审员展开一场激烈的法庭
辩论。这位女剧作家就是在陪审团不在场的这种情况下出的场。
检方只能试试看亡羊补牢,于是拼死阻止录音带向陪审团播放。在混战一场的
时候,高德曼的父亲再一次在法庭外发表讲话。他质问辩护律师,这到底是审判辛普森
还是审判佛曼。检方也援引"与本案无关"的条例进行抗辩,说佛曼是不是种族主义者,
和辛普森有没有杀人根本没关系,他是种族主义者也并不说明他就会去栽赃。但是,要
说这份录音与本案完全无关,已经是非常困难了。
为了慎重处理佛曼的录音,伊藤法官决定再一次把佛曼传来听证。当然,陪审团是
不在场的。佛曼又一次来到了法庭,这一天,法庭上也是气氛凝重。这时,他已经不再
是一名警察的身分,录音带一曝光,他马上就申请退职了。可以说,作为这场案子的证
人,他已经远不是在法庭上被"审"得狼狈的问题,他几乎是声败名裂,丢了工作,前途
茫茫。他这次走上法庭,已经是一个在全国声名狼藉的种族主义者的象征。引人注意的
,是他带了一名他的律师同上法庭。现在是他自己遇到了麻烦,他也需要律师为他出主
意,保护他自己的权利。
佛曼求助于律师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他自己一定远在录音带公布之前
,就知道自己遇到了大的麻烦,所以,一直有两名律师为他工作。他的录音带一曝光,
其中的一名律师就宣布辞职了。许多人猜测,他是不愿意再为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雇主
服务,也有可能,他觉得对这样一个"死老虎",他已经无计可施了。
辛普森案使我们不得不又一次想起那个法学院学生的笑话,以及这个笑话所引
起的有关律师职责的思考。律师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一个社会角色呢?我想,律师只是类
似于一个咨询加上服务的机构,他只是向客户提供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信息和服务。
他和顾客之间只是一个平等的交易过程,顾客付费,律师提供服务,任何一方不满意的
话,都可以解除契约。由于律师咨询内容比较特殊,使这一行业比其他技术咨询行业增
添了更多的感情色彩和社会内容,但是实际上,把过多的社会责任压在这个角色头上,
不仅是不公正的,而且还有可能使这个职业产生畸变。所以说,直接地寻求和追求社会
正义,本来就根本不是一个律师的职责。
律师是有他的职责的,他的职责就是,不论他的顾客是什么人,在收取顾客费
用的同时,就提供尽善尽美的法律服务,使他的顾客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的公民权利。当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在必要的时候,都能够通过这样的法律服务充
分享有了公民权利,真正的社会正义就已经得到体现了。
其实,对于你我来说,这个道理是非常容易想通的。我们都经历和目睹过不同
历史阶段对于"正义"的不同社会理解和不同个人理解。如果律师的责任是伸张"正义"的
话,那么你指望他伸张的是哪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正义",他本人又倾向于哪一类社会
群体的"正义"理解呢?如果律师都被要求去"伸张正义"的话,大量的个人就会由于得不
到应有的法律保障而失去他们的合法公民权利,他们最基本的自由,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和家庭幸福,都有可能被风靡一时的所谓"正义"一口吞掉。
因此,不论是尚在未决之中的重大杀人嫌疑犯"活老虎"辛普森也好,"死老虎"佛曼也好
,作为一个律师竭诚为他们服务,都没有违反律师的职业道德。
佛曼在法庭上只待了四分钟。这短短的几分钟,却把法庭变成了检方的"滑铁
卢战场"。佛曼接受了被告律师的一系列提问,其中包括"你在此案初审听证时所说的证
词,是不是完全真实的?""你有没有提交过捏造的警方报告?"最致命的一个问题是"在
此案中你有没有栽赃和假造证据?"在这些问题提出时,检方几乎是不停地跳起来"**"
这些提问,但是,问题都被当裁判的法官通过了。每当佛曼接到一个问题,他就把头侧
向一边,悄悄向他的律师咨询。然后,他回过头来,快速并且简单地答道:"我要求引
用我的宪法第五修正案权利。"他用这句话象神符一样抵挡了所有的问题。这到底是这
么回事呢?
我曾经在前两封信里,在介绍陪审团的时候,提到过美国的宪法修正案,即权利法
案的第五条。这短短的十条法案,其中每一句话对于一个美国公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说不准在什么关键时候就能维护你的基本权利。实际上,佛曼只引用了权利法案第五
条中的一句话,就是人民:"不得被强迫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自证其罪"。这一句也被扩大
为:不能强迫一个人说出对自己不利的证词。而这一条更普遍的应用,是你和许许多多
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一句话,所有看过美国电视连续剧"神探亨特"或其他美国匪警片的
人,都会记得,每当"神探"们抓住嫌疑犯的时候,不管如何跑得上气不接下气,都会一
边气喘嘘嘘地给犯人带手铐,一边背诵同样的一段话,它的第一句就是"你有权保持沉
默"。被捕的人有什么"权利"保持沉默呢?这就是宪法第五修正案所给予每一个公民的
权利。你有权保持沉默,不说出对自己不利的证词,同时要求一个律师,由他协助你摆
脱困境。有一次我和好朋友劳拉聊起来,我说,警察要是忘了把权利告诉犯人,那会怎
么样呢?她毫不犹豫地说,那只好放他回家了。
恰到好处地运用权利法案第五条,可以在美国非常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在这里有厚厚的一本书,书名就叫"运用第五条",专门介绍公民如何在各种情况下借
此保护自己的。"运用第五条",是所有的美国人都非常熟悉的法律术语。
实际上,佛曼警官并不是这个案子中第一个"运用第五条"来保护自己的人。在
这个案子刚刚开审不久,有一个被告的证人为辛普森作证,她是辛普森邻居的女佣,是
一个从南美过来的移民,来的时间不久,只会说西班牙语,法庭还特地给她配了一名翻
译。当时,她说在一段关键时间里,就是检方认为辛普森是开车出去杀人的那一段时间
里,她记得自己看到过辛普森的车停在家门外。最后,在检方的追问下,大家觉得她对
时间的记忆不准确,所以对案子没有形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检方对于
这个证人的出现感到非常紧张,定了一系列的策略要把她"攻下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
策略就是攻击她的可信度。
检方因此收集了有她的全部资料,然后在法庭上要她回答,为什么她在进入美
国国境的时候在表格上填的出生年月,和她的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不相符合。对于一个
从贫穷的南美国家来美国移民的人,很可能为了能在美国留下来,在一些类似出身年月
的问题上搞点小花样,这是很常见的情况。但是检方就是要利用一切可趁之机,使得陪
审团认为这是一个不诚实的证人,证词也就不可信了。但是,检察官的问题刚刚提出来
,伊藤法官马上叫停,然后,对这个毫无美国法律知识的南美女佣说,回答这个问题对
你有可能不利,你有权"运用第五条",不回答这个问题,你也可以找一个律师,让他告
诉你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结果,检方也就不再提这个问题了。
因此,在佛曼当时的情况下,律师给他的建议就是,引用宪法修正案第五条的
权利抵挡所有的问题,因为他已经有无可抵赖的大量证据在辛普森的辩护律师手里。例
如,他第一次的法庭证词显然有谎言,人们如果愿意,至少可以追究他的伪证罪。他的
录音里已经有不少他拿来夸耀的捏造警方报告的事例,等等。现在,他如果当庭回答这
些问题,不但那些答案肯定属于"对自己不利的证词",甚至可能是"自证其罪"。同时,
他的回答,一定还会引来辩方律师一大串穷追猛打的进一步提问。这样,他本人的形势
将会变得无法预料,弄不好还会引一场官司上身,真正地由一个证人变成一个被告。面
对极为险峻的形势,他当然首先选择自保。他的律师受他雇用,当然首先考虑的也是保
护他的利益。他已经不可能再去管什么辛普森案的检察官的困境,他顾自己都顾不过来
了。
那么,也许你会问我,那个南美女佣和佛曼警官明知自己不是"无懈可击"的,在法
庭上会遇到麻烦,那么他们能不能因此而选择回避,不上法庭作证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这样的话,就侵犯了被告受到宪法第六修正案所保护的权利,我前面已经介绍过,
在第六修正案中是这样规定的,"在所有刑事案中,被告人应有权提出下列要求:要求
由罪案发生地之州及区的公正的陪审团予以迅速公开的审判,并由法律确定其应属何区
;要求获悉被控的罪名和理由;要求与原告的证人对质;要求以强制手段促使对被告有
利的证人出庭作证;并要求由律师协助辩护。"这位南美女佣和佛曼都是对被告有利的
,如果他们拒绝出庭,被告方面可以要求法庭出传票强迫他们到庭作证,以保护被告的
宪法第六修正案的权利。
前面提到的那个为佛曼警官录音的女剧作家,也属于同样的情况。鉴于她和佛
曼的多年私交,她当然知道,她作为辩方的证人出庭,对于佛曼是多么不利。而且,交
出录音带之后,她知道自己在一般人眼里总是一个"见利忘义"私德可疑的形象,她当然
巴不得隐姓埋名,至少不要再在这个案子里抛头露面了,最好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那个女
作家就是她。因此,一开始她是拒绝了辩方的要求的。在这种情况下,辩方有权利要法
庭出传票命令她出庭。辩方律师的依据,就是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六条中的一句:"被告
人应有权……要求以强制手段促使对被告有利的证人出庭作证。"当时伊藤法官表示,
他无权这样做,因为他无权命令另一个州的居民来他这个法庭作证,而必须由她所居住
的北卡罗兰纳的法庭出一张传票。可见,她的出庭一方面是辩方律师大量工作的结果,
另一方面更是被告受到宪法修正案保护的结果。
由于宪法第六修正案的存在,使得美国保护证人的问题变得特别严重。在现代
技术发展的情况下,不仅可以录音,甚至还可以做到录像,这一切是否可以取代证人呢
?录音和录像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一部分的,但是,如果这些证据是牵涉到一个证人的话
,被告仍然有权利根据宪法第六修正案要求与证人当面对质。如果证人由于某种原因不
能出庭的话,那么,被告虽然还是有可能被判下来,但是,在上诉的时候,他多半就可
以逃掉了。因为美国的上诉法庭并不是把案子再重审一遍,而是审查这个案子有没有不
符合法律程序的地方。如果被告在上诉的时候提出,他的宪法权利在审理过程中没有得
到保护,那么,上诉法院是有充足的理由驳回地方法院的判决的。
结果证人常常成为一个案子的关键,少了一个证人就输了一场官司。对于检方来说,经
常有这样的问题,案子破了,真相大白水落石出了,可是证人或是死了,或是跑了,你
拿不出证人,只好眼巴巴地看着罪犯逍遥法外。所以保护证人非常重要。尤其是象贩毒
集团这样大的集团犯罪,经常以杀害证人作为逃避法律惩罚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的司
法部门因此有庞大的保护证人计划。不但要在审判之前确保证人的安全,甚至还要保护
证人事过之后的安全。重大案件的证人,一般在审理之后都由美国司法部门负责帮助他
和家属"消声匿迹",安全地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每一个这样的证人,
都要花去上百万的美元。在美国电影里,你也常常可以看到反映这种情况的故事。
我们再回到辛普森案。佛曼警官的关键是,当辛普森的律师问他:"在此案中
你有没有栽赃和假造证据"的时候,他的回答竟然也是:"我要求引用我的宪法第五条修
正案权利"!你说人们将会如何解读这句话呢?最直接最明白的解读就是:如果佛曼直
接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的话,这个回答将会对佛曼不利,或者说,他的回答将会使他"
自证其罪"。也就是说,在辛普森案中,他是栽了赃了,制造了假证据了。如果他如实
回答了这样的问题,他将无法逃脱由于栽赃而被起诉,这将对他不利。而他引用他的宪
法第五修正案的权利之后,他不"自证其罪",别人要证明他有罪也就非常困难。佛曼的
这句话一出口,我认为,检方从理论上已经全盘皆输。
尽管事实上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就是他这样回答,只是为了抵挡更多的问题滔滔而
来,只是他的律师的一个策略。他的律师确实是聪明的,佛曼以不变应万变的回答,使
他在法庭上只待了四分钟就下去了。他只要对任何一个问题有实质性的回答,他就很难
如此轻易脱身。
但是,人们无法不考虑佛曼在"栽赃"问题上引用的第五条的最直接含义。那天
从法庭上出来的黑人律师考克伦,活像一个从战场上得胜归来的将军,站在法庭的门口
就当场发表了讲话,让大家好好想想,检方提供的最主要证人,当问他是否栽赃的时候
,他居然要"运用第五条"!这说明了什么?这时,黑人组织"伊斯兰之国"又给考可伦律
师派了几名彪形大汉作保镖,看上去着实有点滑稽。
当时的法学院教授们评论说,佛曼所采用的立场是"完全在意料之中的",检方
"只能指望别让陪审团听到佛曼的回答。只要陪审团听到了,检方的一切努力将会万劫
不复。最低限度的影响,就是陪审团不会相信和佛曼有关的一切事情。"的确,陪审团
此时还被蒙在鼓里,外面都翻了天了,他们却一无所知。接下来,检方所要做的,确实
都在围绕着如何阻止有关佛曼的一切被送到陪审团面前。当然,在我看来,这就象预审
阶段辩方曾经试图阻挡证据呈堂一样,总显得有点勉强。但是,他们部分地做到了。首
先是,伊藤法官宣布,既然佛曼决定用"第五条"回答一切问题,就没有必要再让他在陪
审团面前再来这么一遍,也不告诉陪审团,佛曼不再出庭的原因是因为他"运用第五条"
,但是,要求陪审团把他的不出庭,列为检验他的可信度的因素之一。伊藤法官不把佛
曼"运用第五条"的情况告诉陪审团,他的考虑显然是不想让佛曼一个含义并不绝对明确
的回答,一下子就毁了检方的全部证据。同时,伊藤法官决定,佛曼长长的录音,只挑
选两段放给陪审团听。在佛曼四十一次谩骂"黑鬼"的录音中,陪审团只能够听到两次,
而且是在不太刺激性的语句中。也没有同意辩方所要求的,播放录音中描述警方捏造理
由抓人,销毁证据等部分。法官的理由是,辩方律师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佛曼确
实在辛普森案件中栽赃,因此并没有为播放具有爆炸性的证词提出所需的根据。伊藤依
然认为,辩方有关佛曼栽赃的"这个假设在法理和逻辑两方面,都还需要大为加强,这
样空泛的说法,还不能提到陪审团面前作为证据。"
应该说,伊藤法官是在竭力维持裁判的公正,他又使陪审团通过录音了解了佛
曼初审阶段证词不实的真相,以及他的种族主义的倾向,又不让他过去十年与本案没有
非常直接的关系的夸夸其谈,由于其刺激性而对审判形成超出合理范围的影响。辩方对
这样的裁决可以说是愤怒之极。一方面,陪审团在作出判决之前,将再也没有机会知道
,佛曼对栽赃的问题采取了"运用第五条"的态度,因为凡是没有被批准呈堂的信息,任
何人都不允许在陪审员面前透露,另一方面,他们期望甚高的录音带被大大的打了折扣
。但是,也只能服从裁判。作为弥补,他们又提供了一些证人。这些证人都清楚地向陪
审团证明了佛曼对黑人仇视和对黑白通婚的憎恶。当天的听证结束之后,检方就承认,
他们打了一场败仗。
我相信你看到这里,一定对我屡屡把美国的法庭比作运动场不再感到奇怪了。
说实话,这种双方均势力敌的阵势,平等顽强的对抗,以及裁判为保证公平审判所作的
努力,常常使我们惊叹不已。
辩方提供证人证据的阶段,相对于检方的听证阶段,是要短得多了。人们经过漫长
的听证,终于等到了结辩的来临。在结辩开始之前,还有几件事我想提到的,一是辛普
森本人决定放弃上证人席作证的权利。这个权利,是在宪法第六修正案里规定的,即,
"被告应有权……与原告的证人对质",但是这一举动有时对被告有利,有时却是有风险
的,因为当被告走上证人席的时候,检方也有权利对他大量盘问,除了问到与案情有关
的问题,还会尽可能质疑他的个人品质问题,使陪审团对被告留下一个坏印象。因此被
告是否为自己作证,一般都由他的律师根据利弊为他分析和决策。二是伊藤非常出人意
料地同意了辛普森在陪审团不在场的情况下,发表了很短的,为自己辩解的讲话。尽管
这段话只有一分多钟,而且陪审团也不在场,但是法官的这一决定使检察官气得双手发
抖,因为这不是作证,检方无法对他提问。被告律师提出这一要求一定也是经过精心考
虑的。这一做法由于并不犯规,所以他们也估计法官有可能会同意。虽然法官对法庭上
的一些情况有决定权,但是所有的法律专家对伊藤这一决定的评价都是:"极不寻常"。
在结辩之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裁决,就是法官同意了检方的要求,让陪审团
不受"全肯定或全否定"判定的影响,如果陪审团发现辛普森是出于冲动而不是出于预谋
杀害两名被害人的话,他们也可以将被告判为"二级谋杀罪"。法律专家们都认为,这一
裁决是检方"非常重大的胜利",原因是陪审团有了更大的空间去达成合议,甚至可能会
使陪审员改变态度。
可是,我觉得检方的这个要求很难说就是明智的。因为"一级谋杀罪"和"二级
谋杀罪"有着逻辑上的差异。当初检方坚决提出"一级谋杀罪"的唯一指控时,曾经强调
了辛普森是"在夏天带手套,携带利刃,穿戴暗色衣帽",并且针对这种指控配上了物证
,如皮手套,暗色绒线帽……等等。但是,现在检方的要求恰恰证明他们自己都对这种
说法没有信心,何况在要求陪审团也转而考虑"二级谋杀罪"的时候,那些只能和"一级
谋杀罪"相匹配的物证又该如何处理呢?陪审团在这种情况下,反而完全有理由质疑物
证的可靠性。
不管这么样,在距离初选陪审团整整一年的时候,结辩开始了。所谓结辩,就
是检辩双方分别向陪审团总结自己的证据,陈述自己的观点。由于在整个听证过程中,
双方律师在证人面前只有提问的份,他们表达自己意见的方式只能是间接的,因此,这
是双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完整地表达自己,直接地争取陪审团的支持。这最后一锤
子是很体现律师水平的。一般都尽量动之于情,晓之于理,因为陪审团毕竟是一些大活
人,就看谁能把他们给说动了。
检方集中向陪审团重复了证据,这包括,妮可所住的公寓后门发现的血迹,
NA测试与辛普森的血型相同 (570亿人中间才有一个这样的血型);现场发现名
贵鞋的鞋印,尺寸与辛普森的相同;作案者戴的一双稀有的皮手套(一只在现场,一只
在辛普森的屋后),辛普森曾经拥有过一双同类型的手套;此外,还有辛普森汽车里有
血脚印,他的卧室里有带血迹的袜子。
在结辩时,检方不得不严厉批评了佛曼,但是强调,"佛曼是一名种族主义以
及他在证人席上对此问题说谎的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未能证明被告是有罪的。如果陪
审员因为一名警察的种族主义态度而不理睬如此有力的证据,这将成为一个悲剧。"
在检方提到辛普森割破的手指的时候,过分卖力的电视转播录像师把镜头摇向
了辛普森的手指。伊藤法官马上命令拔去电源插头,致使转播中断。因为录像师的这一
举动有可能使电视观众看到辛普森的笔记本,这严重违反了"被告与其律师之间的交流
必须保密"的规定,这一规定也是为了保护被告的合法权利。然后,法官马上向负责转
播的的机构——电台及电视新闻协会处以一千五百美元的罚款,罚款之后,又重新恢复
了转播。
在检方结辩的时候,还有一个插曲。女检查官克拉克十分动情地向陪审团讲诉她自
己如何面对如山铁证始终相信辛普森是此案凶手,决心克服种种困难,将他绳之以法。
在克拉克讲述的过程中,被告律师三次从椅子上跳起来**。最后一次,被告律师**的矛
头已经是指向法官,**法官没有公平对待他的**,终于迫使法官宣布休庭,把陪审团暂
时请出法庭。看来检查官克拉克确实是"犯规"了,在经过讨论重新开庭的时候,法官下
令检查官克拉克在此后的结辩中,不准再说" 我"如何如何,不许使用"我"这个词。在
她保证不再这样做之后,结辩才继续下去。被告律师认为,她前面的这种叙述方式是在
暗示陪审团,她自己是在"伸张正义",在为被害者"讨还公道",在"道义"上拔高检方而
贬低辩护方。用这种方法来影响陪审团,这在美国的法庭上是一种明显的犯规,怪不得
辩方律师十分愤怒,连连**。
在检方的结辩中,黑人律师达顿是受到一致好评的,他的发言集中要点,极富感情
。达顿还很年轻,他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很正直很忠于职责。对于什么是律师的职责这样
一个的话题,在辛普森案期间已经不再如笑话那样轻松。这个话题对于美国一般老百姓
,对于法学院学生,对于象达顿这样严肃的律师,都成为越来越沉重的困扰。他看上去
象个理想主义者,相信自己是在为被害者的家属讨还公道,他在这个案子里承受了额外
的压力,因为他自己是一个黑人,却在试图把一个"黑人英雄" 送到无期徒刑的大牢里
,不少相信辛普森无罪的黑人都指责他"出卖黑人兄弟",但是这只使他感到难过却并不
使他感到困扰,真正使他困扰的是,在他奋力在"讨还公道"的过程中,他看到和他一样
的律师,正在他的对立面上工作,而且,眼看着要"拼不过他们了"。他在这个案子审了
一半的时候,发表过十分伤感的讲话他说,自己如果重新选择的话,很可能不会再去做
一个律师。在美国,实际上人们都有着很沉重的"追求正义"的心理负担。看着完全站在
对抗立场的双方律师的这场"球赛",很多美国人也一头扎在"正义"这个概念圈子里出不
来。
辩方律师的结辩是有别于检方的。律师卡可伦明确对陪审团表示" 我们不需要证明
什么"。这是在美国法庭上,对抗双方最大的区别。检方必须拿出铁证来,而辩方不需
要任何证据,需要的只是提出疑问。所以,在最后,卡可伦是以十五个问题来结束他的
结辩的。美国司法制度对于要求判一个人有罪的检方,严格到近乎苛刻的地步。在我看
来,也是在贯彻"宁可放过一千,不可错杀一个"的原则。在辩方的结辩中,律师直指物
证受到污染和警方涉嫌栽赃。冯警官和佛曼再一次受到攻击,他们被形容成"一对行骗
的恶魔",主攻对象当然是佛曼。但是辩方律师有大量的夸张的,煽动种族情绪的言辞
,比如说,称佛曼和希特勒一样,是一名"灭绝种族的种族主义者"。我觉得,正是辩方
律师所采取的这个策略,搅混了这一锅水,在一个相当清楚的审理逻辑上蒙罩了一层迷
雾。
接近尾声,人们的情绪都显得激动不安。辩方的"种族策略"更是在那里添乱。
法庭外,被害者高德曼和辛普森的家属分别发表了针锋相对的谈话。高德曼的父亲是犹
太人,他说,把言辞中含有种族主义倾向的佛曼,比作杀害了千百万犹太人的希特勒,
根本是比喻不当。他还说,卡可伦雇佣的保镖是来自"伊斯兰之国",他就没什么资格谈
种族主义的问题。这里我略为解释一下,老高德曼这样说,是因为"伊斯兰之国"是法拉
肯领导的,他就是我以前提到过,马康姆.X的女儿始终怀疑他是杀害自己父亲凶手的那
个人。法拉肯在美国是出了名的反犹太民族的另一类种族主义者。辛普森的家属则也发
表谈话,为辛普森的律师辩护。种族话题终于越炒越热,新闻界也不断公布黑人和白人
对辛普森"是否有罪"不同观点的比例。法庭外,开始聚集一些民众,有的高叫"释放",
有的则回应"有罪,
NA",还有人大叫:"让陪审团裁决,这是美国!"
检方最后为结辩安排了一个戏剧性的高潮,一边播放妮可以前在辛普森冲到她
家里时,她向警方报警的录音,在她惶恐不安的声音背景下,银幕上,是巨幅的两名受
害者满身是血的尸体照片。总之,在这几天里,检辩双方都已经充分运用了他们有可能
利用的一切办法,包括各种展示手段,去说服陪审团。历时九个月,聆听了 127名证人
的审判,终于走向判决。伊藤法官给予陪审团最后的指示。这些指示主要是美国法律对
于陪审团的规定。法庭上一片肃静,伊藤法官一字一句地,清楚地念了两遍。其中有,
法律规定,陪审团在合议之前,不得互相讨论案情;在合议之前,不得对案子形成固定
的看法;陪审员必须按法律判断,而不能参杂自己的好恶;陪审员不得轻信双方的律师
,要以证据为依据;陪审员不得由于对双方律师的印象好坏而影响对证据的判断;在双
方的证据出现矛盾的时候,必须倾向于相信证明被告罪名不成立的证据。给我印象最深
的,就是上面的最后一条。在辛普森的案子里,始终没有出现过直接的证据,所有双方
提供的证据,都是所谓外围的"情况证据"。这时,最容易出现双方证据有矛盾的情况,
而美国的法律,在这种情况下,是站在保护被告的立场上的。
法官给出这些指示以后,这个案子就正式交给陪审团了。对于陪审团的研议时
间,专家的猜测都在十天半月不等。在这段时间里,已经没有律师什么事儿了。如果陪
审团对于法官最后的指示不清楚,或者对法律上还有什么问题,法官会给他们法律上的
指导。除此之外,法官也丝毫不能再给这个案子任何影响了。对法官来说,案子已完全
交出去了。由于大家对于研议时间的估计比较长,因此法庭几乎是空的,就连从不离开
的高德曼的家属都不在场,法庭上只有辛普森和他的一名不太唱主角的律师在陪伴着他。
可是,就在不到四小时的时候,这十二名陪审员表示他们已经作出裁决,然后
,神情严肃地进入法庭,把装着裁决的密封信封交给了伊藤法官。辛普森面容凝重地盯
着他们看,他当然也想看出一点蛛丝马迹来。但是,他们之中只有两个人向他这个方向
投了一眼,其他人的眼光都避着他。一般分析,陪审员避开被告的目光,十之八九不妙
,所以,当辛普森离开法庭的时候,看上去脸色阴沉。法官决定第二天早上十点钟拆封
宣布。
当天晚上,全美国的人都在猜,什么是陪审团的裁决。所有的情况细节都被专
家搬出来分析了又分析,但是,依然莫衷一是。
我记得就是在辛普森案裁决宣布的那天晚上,我开始给你写这个案子的。我现在还
记得周围所有的人在那天经历的冲击。洛杉矶的上午十点,是美国东海岸的下午一点,
所以,那天我和周围的朋友都度过了一个非常心神不宁的上午。我曾经经历过一次美国
大选,人们等待新总统的选举结果都远没有这样紧张的气氛。新闻界事后报道说,在宣
布前后的这十分钟里,全美国的人几乎停止了一切活动,不工作,不上课,不打电话,
不上厕所,人人都在听辛普森的判决。在亚特兰大的哈茨夫国际机场,由于大家都看电
视,使达美航空公司的数班飞机延迟登机,一名不识时务的工作人员在宣判的关键时刻
催大家登机,结果一百多名旅客一起大吼,叫她" 闭嘴"。在迈阿密的银行里,出纳员
停止点钞,排队的长龙突然消失,大家都去看电视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虽然没有停止交
易,但在一点钟之后变得非常缓慢,到一点十分,在显示股价的标示板上,多打出了一
行字"辛普森被判所有罪名无罪",之后,交易才恢复正常。平时充满交易员震耳欲聋喊
叫声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宣判的那几分钟完全鸦雀无声。首都联邦政府的高级官员
,平时你很难让他们承认,有什么事情会比他们手头的公事更重要,但是这一天,一度
各机关部门几乎停摆,从白宫到国会和联邦各部门,原定下午一点钟举行的许多有关国
家政策的简报,听证和记者会,不是延期就是取消,只为了等待辛普森的审判。人们用
各种方法获得消息。首都的自行车邮递员利用无线电从公司调度那里获得结果,一路喊
叫着告诉行人。
这在美国是异乎寻常的一刻,令美国人自己都无法想象。最千差万别,最各行
其是的美国人,居然同一个时刻,全国一致,千千万万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做着一件完全
相同的事情,"所有的例行事物都被巨大的好奇心所吞没"。
尽管我和许多美国人一样,想到过会是这样的结果,但是我也和他们一样,久
久无法从巨大的震动中回复常态。这一宣判,包含的内容太多太多。
美国的司法制度当然也是希望寻找罪犯,希望伸张"正义和公道"的,但是与此同时,它
承认它面临这样一个困难,就是在案情复杂的情况下,它做不到"不错判一个好人,也
不放过一个坏人"。因此,它并不强求一定要找出罪犯。同时,在对一名被告判断困难
的时候,它倾向于"错放",而不是倾向于"错判"。这就是我以前自己总结的"宁可放过
一千,也不可错杀一个"的原则。.法庭上"罪名不成立"的解读,是"证据不足,不能定
罪",而不是"此人清白无辜"。因此,它首先寻求的是"公正的审判"。在审理的过程中
,检方的"寻找罪犯","寻求正义"是不可以放到台面上来的,不能造成任何一方以道义
上的强势压过另一方。只要双方在法律的规范下,通过公平抗衡,得出了判决,那么,
这个制度就认为这个社会的"正义和公道"是得到了伸张的。在辛普森这个案子里,我认
为,这个制度要求检方,也就是打算把一个公民送到无期徒刑的大牢里去的一方,在提
供证据的同时,取证必须科学,严谨;提供证人的时候,证人必须可靠。这样的要求,
应该说是合理的。达不到这个要求,就是证据尚不充分,因此把这个被告放回家了,你
也没什么可说的。
这样的司法精神是建立在权利法案的基础上的。它的出发点就是保护公民的自
由和权利不受侵犯。我已经介绍过,权利法案的制定,它的目标是针对政府的,尤其是
针对联邦政府。它主要是防止美国政府和政府的执法人员侵犯公民权,甚至滥用职权,
陷害平民。一个被告,当他面临审判的时候,他立即面对着一个极大的强势。这里我想
谈一谈有关辛普森"金钱买正义" 的指责。在该案结辩之前,洛杉矶政府宣布,到当时
为止,属于政府的检察部门,已经用了八百零五万一千七百三十九美元,这些钱当然来
自当地的税收。这笔费用还不包括洛杉矶警察局的调查开支。
从这里你可以看到,我所说的一个平民被告面临强势,实在不是一个什么轻松
话题。警察和检察部门可以动用以千百万计的金钱来对一个平民进行调查和诉讼,他们
有可能是象达顿律师那样看上去正直的理想主义者,至少有章有法;也有可能是象佛曼
那样甚至比佛曼更糟,既有某种偏见又没有职业道德的执法犯法者,陷害栽赃都有可能
。即使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可能在某种信念的引导下,打击一个和他信念不同的平民
。而当一个政府,或是政府的某一个部门,当他们出于某种原因,对某一个体或者某一
群体的平民看不顺眼,想要"治治"的话,他们手里可以运用的,有的是巨大的财力和这
种财力所可能调动的力量,尽管这些钱本身是来自人民。因此,你可以看到,一个平民
如果沦为被告,在政府这样的强势面前,如果出现品质低劣执法人员,有法不依,而且
利用这个强势"仗势欺人"的话,那么这个被告被诬告,被陷害,被夸大罪行,被非法凌
辱的可能性,都是很大的。如果宪法和司法制度还不明确地宣布保护被告的合法权利,
并且坚决执行"公平审判"的话,这个社会还会有什么"正义和公道"可言呢?
辛普森并没有公布他为了应付这场官司到底用了多少钱。但是一般的判断都是他已
经早就用完了他的钱。他必须用将来挣的钱来归还欠债了。不管他用了多少钱,我觉得
首先要搞清楚"金钱买正义"这句意义不明确的话,到底指责的是什么。我想问的是辛普
森是到哪里去买来了正义,他是送钱给检察官,法官或是警察了吗?是从他们那里去"
买"正义了吗?显然不是这样。他是花了巨款,但是买的是律师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
,他用这笔钱得以能够在全国各地收集证据,并且以此在法庭上公平地与对方据理抗争
。这里我看不出有什么问题。相反,需要做的不是抑制辛普森的"金钱买正义",而是应
该考虑如何资助其他的平民也能同样正当地"买到正义"。
在美国,这方面的工作是必须做的,因为宪法第六修正案明确规定,被告有权
利"要求由律师协助辩护"。"神探亨特"在向被抓住的嫌疑犯背诵了"你有权保持沉默,
如果你放弃这个权利,任何你讲的话都有可能在法庭上成为对你不利的证词"之后,就
是背诵"你有权请一个律师……"如果一个平民请不起律师的话,那么,他会告诉你,法
庭将会为你指派一名律师。宪法规定请律师是被告的权利。在美国律师有是一种收费的
服务业,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呢?一般是法庭规定律师都必须有一定的小时数的义务服务
。这就是法庭指派律师的来源。我以前告诉过你的如"美国公民自由联盟"这样的民间组
织,也有为平民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他们经常能够得到一些非常好的律师作义务服务
。对于一些民事案件,比如牵涉婚姻,住所,福利等等,美国联邦政府有一个联邦法律
服务公司,为请不起律师的人提供免费律师。这个公司去年经手了170万个讼诉。但是
,这个公司不管刑事案件。
在美国,一个被告可以主动放弃你请律师协助的权利,但是不可以因为没有钱
而被迫失去这样的权利。去年洛杉矶大火,不知烧掉了多少人家的房屋森林,结果闯祸
的是一个刚刚从南美偷越边境过来的中国人。但是,他还是有权拥有一个法庭指派给他
的律师,最终我记得判的刑期很短,虽然造成的损失惊人,因为他是烧火取暖,属过失
犯罪,并不能因为他是一个非法移民,就夸大罪行,或加重处罚。
法庭指派的律师,当然不会都象夏皮罗,但是如果你有证据说明法庭给你派的
律师不尽职的话,你可以据此上诉,推翻原判,我以后再给你讲点这样的故事。不管怎
么说,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法律服务,这是一项整个社会必须逐步去做的
工作。在真正做到这一点以前,应该说,能够"买到正义"的人数越多,越表现了一种社
会进步。
在美国,也和其他国家一样,大量的普通平民是善良的,在看到社会上出现犯罪现象的
时候,总希望法律对于犯罪的惩治是行之有效的。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会希望"从重,从
快,从严",使得这个社会能够迅速安定下来。同时,也有一些善良的平民,他们觉得
刑事案件永远是一件"打击坏人",只有"坏人"才会卷进去的事情,而自己属于" 好人"
之列,严刑峻法,快速判案,即使产生误差,造成的也是坏人倒霉,和自己是没有什么
关系的,自己永远不会需要一个保护被告的法律。
但是,事实上,一个国家的法律是针对它的整体人民的,只有当它对所有的人
是公正的时候,任何一个"个人"才有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拥有安
全感。相反,如果一个社会纵容对一部分大家认为是"坏人"的人草率处理,表面上看起
来有可能是维护了"好人"的利益,但是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已经隐含了对每一个人
的公民权利的威胁。在一定的气候下,无视公民权,践踏公民权的"细菌",就会以人们
意料不到的速度突然迅速生长,危及每一个"个人"," 好人""坏人"通通无法幸免。
美国的权利法案以及司法制度对于被告的保护,至今还不能完全防止冤假错案。比
如说,假设佛曼的录音带是完全真实的话,里面就提到不止一个品质恶劣的警察制造伪
证,陷害被告的案例。辛普森案一结束,司法部长就下令对洛杉矶警察局进行调查。但
是,权利法案和司法制度的设计,正是为了尽可能减少这种现象,更是为了使美国在过
去,现在和将来,都杜绝发生大批人死于冤狱或者困于冤狱的可能。它的一个基本原则
,就是不以社会安全为借口,非法剥夺一个公民的自由和权利。牺牲任何一个"个人"的
自由权利以及家庭幸福,以此作为换取社会利益的代价,这种做法的合理性是不被美国
的宪法精神所承认的。它不承认任何一种社会要求可以高于一个公民对于自由幸福和合
法权利的要求。
记得我很久以前读到过一个笑话,说是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在谈什么是最幸
福的时刻。那些来自英,法,美的人谈的幸福时刻,都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使我至
今不忘的是一个来自斯大林肃反时期的苏联人。他说,当你早晨被一阵敲门声惊醒,打
开门发现一个人站在门口说,"伊凡.伊凡诺维奇,你被捕了",你却能对他说,"对不起
,伊凡.伊凡诺维奇住在隔壁",这才是"最幸福的时刻"。当政府的权利没有任何限制,
以至于膨胀到了百姓都要把这样的时刻当作"幸福时刻" 的时候,也许街上盗贼是很少
的,犯罪率是很低的,社会是"安定的",法律是绝对不保护坏人的,但是这样的法律也
同样是不保护好人的。
对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争议也非常多。它在美国的司法制度中是看上去最薄弱
的一个环节。我尽管以前知道有这么回事,可是到了美国以后,发现他们居然是在"玩
真的",随机抽样,来的人五花八门,人种肤色各异,有业无业不论,有知识就有知识
,没文化就没文化,也觉得够悬乎的。在美国,最强大的就是法律队伍了,法律博士一
大堆,为什么偏偏要找一帮"外行"来作"法官之上的法官"呢?更何况,这是一个出了名
的"现代国家",怎么会"落后"到依靠"乌合之众"来判案的地步呢?我曾经和朋友迈可讨
论过陪审团。他说,在这里,所有理解赞同这个制度的人,都知道它的弱点,我们从来
不认为它是一个完美的制度,我们只是找不到一个比它更好的制度罢了。这正象美国人
有时候开玩笑的说法:如果你不把陪审团制度和其它国家的制度相比的话,它真是糟透
了。
辛普森案宣判后,克林顿总统看完电视,回到办公室就写下以下声明:"陪审
团已听过证据并作出它的判决。我们的司法制度要求尊重他们的决定。在这一刻,我们
应该想到这个可怕罪行受害人的家属并为他们祈祷。"美国司法部长则在辛普森宣判后
,针对陪审团制度发表了这样的讲话,"我并未发现任何认定他们(陪审团)需要改革的
立论基础。我们有陪审团已经好多好多年了,在考虑改变此一制度时,我们应该非常,
非常小心。"
那么,为什么美国人在世界上众多审判制度中,独独选中陪审团制度,而且守
着不肯放呢?当然,你也知道,陪审团制度并不是美国人的发明,它的产生远早于美国
的诞生。在中世纪的英国,司法相当黑暗,监狱形同地狱,屈打成招比比皆是。十二世
纪以后,逐步建立了陪审制度。美国独立之后,建国者们即将陪审制度作为宪法的一部
分肯定下来,此后的宪法修正案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杰佛逊就认为
,这种审判制度在维护民主所起的作用上,比选举权还要重要。确立这样一个制度,它
的立法精神就在于防止联邦政府和政府的官员滥用职权,践踏人民的基本自由。
固然,陪审团制度是有明显的弱点,我曾经提到过,所有的"法制"都会有"人制"的
困惑,最初的立法,审理的过程,最终的判定,都有"人"的参与。前人立法之后,有后
人修正的可能。在执法的过程中,有不同的人对于法律条文的不同解释。你可以看到,
一些同样的法律条文,在不同的国家可以解释和实行得风马牛不相及。在辛普森案的审
理中,法官对于具体情况的处理,每天都受到大量法律专家的评判。最终的一个"生死
断定",总是由"人"来作出,由法官也罢,是法律专家也罢,是陪审团也罢。在辛普森
案这个案子里,我们就看到,尽管双方律师充分出示了各自的证人证据,但是,即使是
法律专家,也是各作各的判断,不同的法官,不同的法律专家,照样会判出不同结果来。
例如,我前面提到过的全美首屈一指,世界著名的华裔刑事科学鉴定专家李博士,在审
判结束时,他的办公室铃声没有断过,全美的新闻机构排队等着在电话里了解他的看法
。他就认为,他对判决不感到完全意外,他说,他以纯科学的眼光来看,洛杉矶检察部
门有关辛普森的证据并不能使人心服,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就是检方对被告作案的"时
间顺序凑不拢,失去基本逻辑基础"。他认为,辛普森不太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连杀两
人,再回家更衣销毁证据。他同时表示,还有其他物证也有重大嫌疑,比如命案现场的
第一保存采证过程就极为重要,而以他的专业标准来看,"检方物证的可信度极为离谱"
。但是,我们当然相信,也有其他的法律专家,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因此,并不是说,是法律专家断案就是绝对的。这毕竟不是计算机算题,信息
输进去,一按电钮,"啪"一下结果就出来了。陪审团制度的设计,强调整个审理过程是
完全由专业的律师按规定操作,由精通法律法规的法官控制"公平审理过程"。当该摆出
来的所有合法证据,都已经摆在大家面前,双方律师该说的都已经说了之后,然后按照
法律有关判定的指示去合议出一个一致的判断。这个制度的设计立论认为,如果一切是
清清楚楚,一目了然的,一般常人的智力已经足以判断。如果证据是矛盾的,有疑问的
,判案的法律指示已经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判被告"罪名不成立"。如果一切是
有争议的,法律也规定审判将宣告失败。因此,这个时候,关键的问题已经不是判案者
是不是专业人员的问题,而是判案者是否公正的问题了。这个公正,是指判案者首先绝
对没有陷害被告的动机,并且尽可能不受任何其他影响,而仅仅以证据为依据去进行判
定。在陪审制度起源的英国都已经用得不多的时候,美国人之所以坚持用陪审团制度,
而不用其它任何制度替代,这是因为陪审团制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陪审员是
最不受任何人操纵控制的。
顺便我想告诉你,辛普森案的法庭里,作为被告的体育明星是一个公认的"大
款",名律师的报酬也大概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检察官虽然是公职人员,年薪也应在
二十万美元之上。伊藤法官的薪水我无法估计,只知道法庭配给他的那把椅子,就值六
千美元。而法庭上的陪审员却只有一天几美元的补贴,他们出现在法庭上,与钱没有关
系。在美国,被选上的人去法庭做陪审员,是一项必须去尽的公民义务,其重要性和服
兵役一样。在大学里都有规定,凡是有陪审员任务的学生,可以不参加考试。
陪审员独立于政府之外,独立于司法系统之外,独立于任何政治势力之外。他
们的判断,就是一般民众放在法律对陪审团的规定之下都会作出的判断。他们召之即来
挥之即去,法庭为他们保密,使他们没有心理负担。他们只要自己不想出头露面,可以
永远不被周围的人知道自己的角色。所以最没有除了他们应该考虑的证据之外,非考虑
不可的其他因素。当然,这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这个社会是自由的,普通民众是不受
任何控制的。老百姓在一般的情况下,是象一盘散沙的,在没有和外国打仗的时候,是
不拧成一股绳的。美国恰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
所以,如果宪法和司法制度的出发点,是保护公民的自由,保护被告的合法权
利,那么,陪审团制度确实有它难以替代的优越性。
我想起来就没法不觉得惊奇,你要知道,当初制定宪法和权利法案的那些美国开国
者们,他们本身并不是"人民",而是手中握有政府权力的当权者。二百二十年前的北美
,还是一块非常野蛮的土地,动不动就要掏出枪来决斗的,却有这样的"思想"在那里闪
闪发光。当时美国还很不稳定,各个州松松垮垮,自行其是。这些好不容易打下江山的
开国元勋,不好好考虑考虑如何巩固政权稳定江山,把不听话的州都好好收拾一番,不
认真严肃法纪政纪,该杀的杀该抓的抓,使社会迅速安定下来,却在那里担心手里的权
会不会一不小心用过了头,担心即使自己小心翼翼没出什么岔子,自己的后任,甚至后
任的后任会不会"走了火"。因此,开国伊始,他们认认真真讨论的头等大事,居然是如
何立法保留老百姓手里的枪枝武器,保护他们的民间武装,让他们拥有最彻底的自由,
甚至建立一个保护被告合法权利的司法制度。有了这么一个开头,你还想指望美国人看
上去规规矩矩,整整齐齐吗?他们两百多年来,政府和老百姓,就这么乱中有序地互相
习惯了。静下心来想想,真是觉得不可思议。
你一定记得前面的那些信里,每当我在一个方面回答了你的的问题,介绍了美
国人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利,我就要同时告诉你,他们为此支付了什么样的代价。让你对
这些代价有清楚的了解,是我写这些信的真正出发点。我们在世界各地,在不同的时代
,都看到过这样的情况,总有一些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向那些对于各种需求饥肠碌碌的
民众,描绘不同食谱的美味午餐。于是这些人有了众多的追随者,甚至在他们的帮助下
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这时候,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往往会不幸地冒出来。一种情况是,这
是一份虚假的许诺,人们被土豆加牛肉的食谱所吸引,得到的午餐却是树皮加草根,令
人大失所望。另一种更普遍的情况是,这是一份真实的午餐,可是,当人们被引到餐桌
前,才发现一个早该想到的简单真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们还未享受到,已经
先被昂贵的代价所吓倒,不知那个当初引他们走向餐桌的家伙是有意还是还是无意,他
竟然从来没有提起过这样的代价。这是不公平的。
本案所反映的最大问题是,美国社会在观念上的种族对立仍然明显。判决前后,不同的
美国人态度的对立更令人吃惊。据判决前的一项问卷调查,74% 的白人认为被告有罪,
而77% 的黑人则认为无罪。宣判后的调查依然与此类似。就全体人口的抽样调查,67%
的人认为判决不公,28% 的人则认为公正(这与美国人口中黑人的比例比较接近),5%
的人不确定。
美国广播公司(ABC )的另一项调查表明,37% 的白人同意宣判结果,83% 的
黑人表示赞同。不少美国人对陪审团这一制度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提出怀疑。被害人的父
亲在刑事判决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泣不成声地说:控方并未打输官司,而是我们的国家输
了,正义没有得到伸张。判决后ABC 的一项调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陪审团换成一半
白人,一半黑人,结果会怎样?48% 的白人和49% 的黑人都认为结果会不同。宣判后另
一项调查也表明,70% 的白人和18% 的黑人仍认为被告有罪。24% 的白人和64% 的黑人
则认为警方制造了假证据。
事实上,美国的多数白人仍然坚持认为被告有罪。判决出来以后,检察官克拉
克对有线新闻网CNN 记者说:尽管自由主义者不想承认这一点,但一个以黑人为主的陪
审团不可能在此类案件中作出公正判决。此话引起了媒体轩然大波。
与刑事判决大相径庭的民事判决就在刑事审判结束以后,被害人一方即表示要
打民事官司,在民事审判庭上寻求公正。
一年以后,加州高等法院的一个民事审判庭开始审理此案。这一回,陪审团中
有9 名白人,没有一名黑人。经过4 个月的审判,陪审团于2 月5 日作出裁决,辛普森
对其前妻尼科尔及其男友戈德曼的谋杀负有责任,并判辛普森向戈德曼的父母赔偿850
万美元。5 天以后,同一陪审团再度判辛普森支付2500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费。这样,
他要为民事责任支付总计3350万美元的赔偿。尽管辛普森的律师表示他可能无力支付这
笔巨款,他将因此而欠下930 万美元的债务。但原告认为辛普森具有潜在的支付能力,
他每年仅从出售他的名字、商标等获得的收入就可达300 万美元。
民事审判结果与刑事审判大相径庭,而两次审判陪审团的人种组成又成了关键
之点。这一报道再度引起轰动,以致报道的程度和收视率大有压倒克林顿总统当天发表
国情咨文之势。而戈德曼的父亲则表示:在两年半之后,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我们感
谢上帝。
辛普森回家了,也是坐的白色汽车,电视一路跟踪,顶上有十二架直升飞机在追随
,使人想起一年前的追捕场面。他跑了,永远地跑了。就是你明天发现一把凶刀,上面
有他清清楚楚的血手印,就是明天有人拿出一盘录像带,上面有辛普森杀人的全过程,
也统统没有用。检察官再也不可能向他提出另一场起诉,因为在美国的宪法修正案的第
五条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民不得为同一罪行而两次被至于危及生命或肢体之处境",
这在美国的法律术语中叫做"两次困境",将一个公民置于" 两次困境" 是违宪的。权利
法案的这一条,限制了政府的执法人员对一个公民无休无止的纠缠。因为宪法的制定者
认为,必须防止这样的情况:一个执法人员没有充分证据却要判一个人有罪,当陪审团
宣布"罪名不成立"之后,执法人员不甘心,明天弄到一点什么,重新起诉,后天有些借
口,又重新起诉,反正你别想太平。禁止"两次困境"就彻底杜绝了这种可能。对于一个
罪行,刑事起诉只以一次为限。要成功,检察官就必须在一次起诉中成功。如果被判无
罪释放了,只有当他又一次犯罪被你抓住,你才可能再一次对他起诉,否则,你只能看
着他永远地逃离你的手掌心。
但是,当人们以复杂的心情,又一次在电视里,看着一辆载着辛普森的白色汽
车在公路上向家里开去的时候,宪法保障公民所拥有自由和权利的代价是非常清楚的。
如果辛普森是有罪的,他已经永远地逃脱了。"宁可放过一千,不可错杀一个",这里,
不错判错杀一个无辜公民的代价,就是可能有一千个罪犯被放跑了。这种代价是多方面
的,不论从哪一方面去探究,都是沉重的。
如果辛普森是杀人凶手,两名被害人的公道就再也无法讨还,正义再也无法得
到伸张,老高德曼苍凉悲愤的声音将永远使有良心的美国人不得安宁。在"放掉一千"的
同时,人们必须面对许许多多被害人哭泣的冤魂。人们将时时会怀疑,他们在检察官输
掉一场场官司的时候,他们是不是象老高德曼所指责的,正在输掉一个国家?
如果辛普森是凶手的话,他放回家之后,大概也不会再去杀人。但是,谁能保
证那些由于没有足够证据而被放掉的"一千",甚至远不止一千的嫌疑犯,回家以后会干
些什么呢?"放"得越多,当然危险就越大,社会就越不安宁,这几乎是最简单的一个逻
辑。每一个人都在为此支付代价。
实际上,美国人为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除了付出精神上和安全上的巨大代价
之外,他们人人还在付出金钱的代价。你已经看到了,辛普森一案,仅仅审理费用就达
八百多万美元,如果加上警方调查取证的费用,不会低于一千万美元。你不要以为这是
因为辛普森是名人,才审得时间特别长。加里佛尼亚州的一个华人妻子,被控谋杀丈夫
来自大陆的情人和她的孩子,已经审了很久,被华裔称为"小辛普森案",目前已经宣告
陪审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一审失败,案子悬搁。由于检察官不肯放弃,最近即将开始
重新审理,至少又是一倍的时间。这个时间当然就是金钱。不管最终的判决将是什么,
陪审员应该说是谨慎的,他们至少不会因为涉案的都是外国人和少数民族,就草草判掉
算了。他们当然不但知道重新审判要花钱,还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钱是从哪里来
的呢?我以前已经告诉过你,美国政府不拥有任何企业,它的每一分钱都是老百姓,包
括这些陪审员,交给政府的税金。
从今天的报纸上,我们看到,爱荷达州的一名中国留学生被控两个一级谋杀罪
。他杀害了同是从中国来的一对留学生夫妇。他一直没有认罪,检方在起诉的时候要求
判他死刑,在开审前的最后时刻,他终于认罪了。我曾提到过,在这种情况下,他可以
得到法庭给他的一个交换条件,换取一个略轻一些的刑罚。结果他有可能被判处不得假
释的无期徒刑。当记者采访死者家属的时候,他们谈到很不理解美国的司法制度。对于
中国人,杀人偿命,一命抵一命,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对于美国人来说,一种罪行有
一个量刑的上下限。在这个限度之内,都是合理的。罪犯认罪,可以省下大量的人力财
力,在限度之内的减刑是可以接受的。我想被害者家属也一定没有想到,案子拖长的话
,有可能耗去美国老百姓辛苦工作挣来的成百万,成百万的美元。事实上,美国人依然
要用自己的税金把他养在牢里,尽管不论是凶手还是被害者,都不是美国人。他们为这
块土地选择了这样的原则,就必须为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切支付代价。有时候,这个代
价是指金钱,有时候,这个代价,甚至是生命。
明确了代价之后,仍然选择尊重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为最高目标,这是需要勇气
的。而且,有时候,甚至可以说,必须是有能力支付代价才能得到的。
Y******u
发帖数: 1912
2
Some of Simpson's supporters changed their minds in the years following his
trials to his innocence, as he seemed to dodge the civil jury's verdict for
the victims' families[43] and appeared not to search for the "real killer"
as he had promised to do
In September 2007, Simpson was arrested in Las Vegas, Nevada, and charged
with numerous felonies, including armed robbery and kidnapping. In 2008 he
was found guilty and on October 23 was sentenced to 33 years in prison with
a possibility of parole after 9 years.
t*******y
发帖数: 11968
3
法克, 这么长我都看完了
g*******a
发帖数: 31586
4

你对我的祟拜由此可见一斑

【在 t*******y 的大作中提到】
: 法克, 这么长我都看完了
y*e
发帖数: 9799
5
为什么您不追我的文呢??

【在 t*******y 的大作中提到】
: 法克, 这么长我都看完了
g*******a
发帖数: 31586
6

可能因为您不够肥吧

【在 y*e 的大作中提到】
: 为什么您不追我的文呢??
a*o
发帖数: 25262
7
据说捉他的时候,电视台直播连频道都互相弄错了。。成千上万的人在看。。警察也无
能为力,只能跟着他。。。哈哈。。。youtube 还有片段
s**********0
发帖数: 1956
8
這。。也太長了吧。。。。。
1 (共1页)
进入NewYork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国宝银行案曝光怪现象:华人收入低 为何买得起房?非公民/被抽中jury/但无法参加/并掉了court的信怎么办?...
点点烛光,追悼无辜逝去的同胞!(活动小记)传前纽约州众议员孟广瑞可能认罪
失恋了,呜呜纽约自杀华裔女校长遗书曝光:学校背叛了我
记得刚来纽约被黑人劫道长岛严打淫业 104男嫖客遭起诉
华人220大游行为何无用? (转载)Zimmerman案始末(长,慎入) (转载)
黄光裕涉嫌新罪被立案侦查 内幕交易罪暂停起诉清官薄熙来 (转载)
选上啦选上啦检方的意见对路虎男很不利
有没有人收到过陪审员问卷如果没有这两个人,Lien 不知道会被 run over 多少次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辛普森话题: 陪审团话题: 证据话题: 法庭话题: 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