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Parenting版 - 耶鲁教授陈志武: 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老师? (转载)
相关主题
快四岁娃学校report说low leadership今天送娃去上学..
男孩的身高低怎们办?跟早产有多大关系?看了seekloveinus的科普文,一点感想
四年级老二进principle office 家长去领人 (一并谢建议)大家觉得养孩子累吗
教论语当初我要是多走些路,多运动些该多好
这种孩子应该怎么教?如何教不到4岁的小娃大度,不要暇眦必报
嫁老外就后悔送女儿留学,这种爱好自私我该让女儿提前上Kindergarten吗?
[讨论]大家觉的相比而言,小孩是班里最大的好,还是最小的好请问:8,9岁的女孩子喜欢什么
怕大妈们没看到这个。十岁了,上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中国话题: 子女话题: 06话题: 2016话题: 评论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g
发帖数: 7460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ilhaNew (h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耶鲁教授陈志武: 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老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15 05:45:42 2016, 美东)
耶鲁教授陈志武: 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老师?
2016-06-10 13:48:23
土笋冻
土笋冻真诚,是我做人的底色; 美好,是我想看到的画面首页 文章列表 博文目录
(zt) 耶鲁教授陈志武: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老师?
2016-06-10 陈志武
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老师,为什么?又该如何改变此现象?耶鲁教授说有二个方面
:一方面中国必须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把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重点放在“做人”
的通识与思辨训练上;
另一方面中国要走出儒家名分等级秩序的文化制约,不能再把“顺从听话”机器人作为
我们的楷模。
最近,两件事再次引发我对中国教育的担忧。一是,前不久跟一位美国名牌大学金融教
授谈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他说他们今后可能不再招收中国博士研究生了。
这不是种族歧视问题,他自己也是中国人,而是因为过去多年的中国学生,开始学习成
绩都好,后来做博士论文研究时虽然未必突出,但还可以,可是等到毕业上学术市场找
教职岗位时,都表现不好,没办法找到一流大学教职。所以,他们不想再浪费时间培养
中国学生了。
实际上,不只是他们大学有这个打算,即使我所在的耶鲁和其他大学,也讨论过同样的
问题,虽然我们没有决定完全停招中国学生,但从那以后,就有意识地少招或者偶尔不
招。
以2015年为例,美国的前30名金融系毕业的博士中,来自中国的不少,但找教职岗位最
成功的是去了加州理工学院,那个大学当然不错,可是,这么多中国博士生中没有一个
被前10名或前15名金融系招聘。
由于这些博士都毕业于顶尖金融院系,这一结果很让人失望,各学校投入的资源和教授
精力那么多,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二是,在美国金融和硅谷高科技行业中,印度裔高管远超华裔。大家熟悉的谷歌、微软
、Adobe、软银、花旗集团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在这种级别的美国公司中似乎想不
起一个中国人CEO。公司副总裁一级的印度人就更多了。
而且,不只是美国企业界里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反差这么大,在大学里也如此。比如,几
年前美国主要商学院中,有12个在选拔招聘商学院院长,其中有10个给了印度裔聘书,
没有一个给中国裔。尽管后来一些印度裔谢绝了,但这本身也反映出中国和印度之间在
教育、文化上的差距。
中国人天赋好,又聪明勤奋,但为什么结果会如此失望,跟美国、印度和其他国家的人
差别那么大呢?答案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包括中国父母对子女的
养育方式;另一方面是儒家文化,尤其是坏在我们推崇的“顺从听话”和孝道文化上,
这些文化烙印实际是中国人一辈子的包袱,走到哪里都无法丢掉,到哪里都吃亏。
先谈教育
这么多年教过的中国学生中,真正因为自己喜欢而研读经济学、金融学的是极少数,绝
大多数是因为父母的压力和安排。既然他们都不是因为自己真实的兴趣而为,出现上面
我们谈到的,那么多读金融博士、经济学博士的中国学生最后在职场上表现一般甚至更
差,就不足为奇。赶鸭子也许可以上架,但上不了高架的。
中国父母都关心子女教育,即使没有百分之百的“望子成龙”,也想儿女去尽可能好的
学校,将来有一份好的职业与收入,能够一辈子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就有了众多中
国父母起早摸黑,不分周中周末,一年到头为了子女上学的事情奔波,甚至常年离开丈
夫、家人和朋友到外地或国外陪子女上学。
也为了让子女上“最好”的学校,经常想尽办法找关系、开后门,使用所有能想到的招
法,就是为了子女能得到“最好的教育”,为了不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在专业方
面,都倾向于要求甚至不惜逼迫子女学金融这样光鲜的专业,或者学会计这样容易找工
作的实用专业。
可是,很多父母可能从来没有问过,更没有想过“什么是最好的学校”“什么是最好的
教育”。学过优化理论的人都知道,“好”“不好”“较好”“最好”这些价值判断都
只能是相对的,必须首先搞清楚的是“相对于谁”“相对于什么”,因为不存在没有度
量指标、没有参照系的“好”和“最好”。
于是,在不问不想的情况下,往往是根据父母自己认为“好”的标准去选择“最好”的
学校和专业,等于让子女去过一种父母认为好但子女自己未必认为好的职业和生活。有
时候,这实际上是迫使子女去实现父母自己没有能实现的专业梦。
或者,就是一窝蜂随大流,去追求大家都认为最好的哈佛、耶鲁或者北大、清华。如果
你问他们“为什么哈佛耶鲁好、北大清华好”时,他们也说不上来。
好与不好,只有基于子女的个人兴趣、偏好、个性和天赋才有意义。
否则,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很容易造成天赋与人才的浪费,结果只会是子女学习、工作
没有热情,无精打采,每天因为在做自己没有感觉的学习或工作而特别累,而且会时常
抱怨,对生活、工作失去兴趣。
在任何社会中,人才资源是各项资源中最为重要的。因此,把每个人的兴趣和天赋跟其
专业尽量配置得一致,是整个经济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也是决定一个国家整体资源配
置效率的最关键因素。
经常有朋友咨询子女教育的事情,一个普遍的说法是:“我就想女儿读完大学,立即读
研究生,拿到硕士博士学位、完成学习任务后,再去工作、结婚成家。”
我就问:“为什么非要有读硕士、博士的任务呢?为什么不能大学毕业后先工作几年,
让他比较一下工作和读书的差别,感受一下自己到底喜欢工作还是学习,喜欢什么专业
、什么工作呢?”
他们当然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读硕士博士”的问题,因为他们觉得反正大家都要子女读
研究生,所以理所当然自己的孩子也要读。他们没想到也许自己的子女根本就不适合读
研究生,也可能对学术和读书没任何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他们去读书,对子
女是劳命,对父母是伤财,对社会是浪费资源。
这些朋友就说:“万一他去工作后不再想回学校读书了,那不就不好了吗?”我说:“
如果是那样,那就更说明大学毕业后先工作是对的!否则,他们会浪费那么多青春在自
己不喜欢的事情上!”
在物质产能过剩、物质这么丰富的今天,温饱不再是个问题。父母可以给子女最重要的
礼物是给他们提供经济条件,让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选自己有激情的事业。把自己的
喜好强加给子女的父母显得太自私、太不尊重子女,这包括学校、专业、工作和婚姻恋
爱。
职业和做人
下面这个故事很流行:一家硅谷公司招来三个实习生,分别是中国人、印度人和美国人
。美国实习生只求把事情做完就好,一到下班立马走人。他对一些问题尽管一知半解但
也能侃侃而谈,一分钟可以讲完的问题,能讲五分钟。中国实习生很努力,活干得最多
最好,但不爱多说话。
印度实习生工作做得没有中国实习生精细,但也不差。虽然讲话带有口音,但最爱发问
,擅长表达自己。在实习期间,学到东西最多的是中国实习生,但是,最后人们最能记
住的是那位印度学生。
这个故事当然是中国人喜欢讲的,因为中国人看重“硬本事”、看轻“软本事”;按照
这种我们熟悉的价值观,这个故事实际是想抬高中国人、贬低印度人,也包括贬低美国
人,很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因为我们这种看重“硬本事”的文化取向造就了中国人只能干
苦力活、不能像印度人那样在硅谷和美国大学等领域成为领袖人物;也正因为美国和印
度社会既看重“硬本事”也看重“软本事”,所以,反馈到文化和教育领域,就变成了
不只是要强调数理化,也要强调人文社会科学,在判断人才时不只是看他的硬技能,也
看他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看他是否是一个风趣的人。
实际上,这里关键还是在于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问题。教育有两项主要功能:一是
为了职业,一是为了做人,尤其是为了做一个有意思、有趣味、有意义的人。职业培养
是为了饭碗,而“做人”的教育是为了让人不只是职业工具,而更重要的是做人。
许多朋友一听到自己子女想学历史、文学、艺术,或者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就很
生气,认为这些“软本事”没任何用,不便于找工作,等等。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
“软本事”恰恰是使一个人更加有意思、有趣味的基础。
世界需要“硬本事”的人,但世界是由那些能说会道、知识渊博的人领导的。即使我们
走出企业领导、政府领导阶层,在社会生活中,那些除了职业以外还了解我们历史、社
会、政治和经济是怎么来的人也是更加有趣的人,同时更可能是社会中的成功人士。
也谈文化
之所以中国人跟美国人、印度人的差别这么大,也当然跟中庸和孝道文化紧密相关。在
中国长大的过程中,父母等周边的人都教你“乖乖听话”、听长辈的话。不管走到哪里
,只要见到比自己年长的,都要小声讲话,要顺从听话,不能挑战长者和权威的言论。
由于三纲五常,长辈、年龄是中国社会名分等级秩序的最重要组织维度,这种等级秩序
压制个性的表达,使我们长大后本能地安静、讲话谨慎又谨慎。美国社会是另一极端,
没有鲜明的基于年龄、长幼的等级秩序,大家以理服人,而非以年龄大小压人,所以,
就更加促长美国人辩论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
印度则是介于中国和美国之间,他们对长辈也会敬重,但不像中国社会那么绝对,再加
上印度被英国殖民统治100多年,多少也淡化了印度人对长者的顺从程度,不再像原来
那么论年龄,而是更加讲理,以理服人。这些文化特点是上面三个硅谷实习生故事背后
的重要原因。
中庸逻辑要求你不能声张,不能过多表达自己,什么都要适度。即使是讲道理、辩论,
也不要那么认真,那么“打破沙锅问到底”,什么事情“差不多”就行了。这种文化熏
陶出来的人,当然倾向于不会表达,即使表达或者争辩,也不会太认真,否则,内心会
感到不自在,会内疚。
再加上这些年在中国,许多做母亲的不知道溺爱会害了孩子,让自己孩子永远长不大。
比如,在我原来任教的一个大学里,一位中国教授已经30岁出头,没有结婚成家。尽管
他已经拿到终身教授职位,但还是不成熟,因为他母亲还是每天跟着他、盯着管着他的
一举一动,结果她儿子就没机会长大成人。
根据六年前我女儿用的一本美国中学教材的一些研究估算,中国大学生的成熟度平均比
美国同龄人要低3.5年左右,原因就在于儒家文化和中国父母育子方式,在该放手的时
候不能放手让孩子独立。
而成熟度跟领导力又高度关联,没有成熟就无法有领导力,就难以竞争谷歌、微软、花
旗等公司的CEO岗位。
许多人在解释为什么中国学生在美国不能更成功、中国人不如印度人那么突出的时候,
都喜欢以中国人英语差、印度人英语好作为主要理由。
语言当然是中国人的弱项,但实际上更根本的原因不是语言,而是儒家的名分等级秩序
,这个秩序使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被持续不断地压抑,任何有个性的表达和质疑都
会招致重罚,以至于等我们长大成型时,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只会做事、不会作声的人,
只有干苦力的“硬本事”,没有“软本事”。
今天的世界已经高度一体化了,为了让我们的后代有机会在国际竞争中更能胜出,一方
面必须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把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重点放在“做人”的通识与思
辨训练上;另一方面要走出儒家名分等级秩序的文化制约,不能再把“顺从听话”机器
人作为我们的楷模。
(zt 转帖)
陈志武info: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85690/5122350.htm
留连 发表评论于 2016-06-14 23:54:18
大多数教授(全世界)只是靠个职位混碗饭吃而己。中国人不傻,但又不会忽悠(如印度
人及许多白人),只能一走了之。那些教授们没得可骗,就报怨。如敢公开辨论,不见
得能赢。
Dataoying34 发表评论于 2016-06-14 23:27:48
教育是培養人才,而不是奴才。更不是馴服工具。
freemanli01 发表评论于 2016-06-14 22:04:20
回复 '三竹斋' 的评论 :
trump & Hillary 真是都不行,不过这正说明美国需要Leader的时候,却没人站出来。
让这两个人站出来了。不太理解。
如果这个世界都是柏拉图、尼采、爱因斯坦水平的,这个世界就不需要leader了,每个
人都可以是自己的Leader. leader变成执政官、行政管理者就行了。
Leader的基本要素就是给这个世界上搞不清该干什么的人分配活干。老中如果只知道抓
着活自己干,那就不是Leader了。
再一个就是Leader在公共利益需要的时候,能搞站出来。马云就是这样的人。这一点我
觉得马云为国人争光,很有inspiration。 马云能把硅(普通人才)变成芯片(优秀公
司的原件),而大部分Leader只不过把芯片(优秀人才)组装一下。
马云知道干什么,谁来干,一般的工程师只知道怎么干。
中国要多些马云,就会越来越好。没问题。
要传递干什么、谁来干,必须忽悠,只知道怎么干的,就不必忽悠了。
ingodwetrustforever 发表评论于 2016-06-14 18:57:49
本人在大学带过几个印度学生,总的来说,印度学生能忽悠,实干性比中国学生差太多
,中国学生不善于交流,相对来说本地长大的孩子还是挺好的!
锦西 发表评论于 2016-06-14 18:30:26
是一篇实事求是的文章。实干,勤学,应用,都需要天赋和机遇。还得加上人品。
apple1998 发表评论于 2016-06-14 18:10:37
这个陈教授的话很无聊,通篇贬低中国人,好像他自己不是中国人,好像他自己素质就
有多高。说得很多都不是事实,实际上美国的大学里面华人教授的比例远超华人在美国
人口中的比例。我同意国人应该不断反省提高自己,但不是像这个这样胡乱评论,语无
伦次,还在耶鲁当教授,看起来名牌大学教授也不过如此而已。国人以前是英语不行,
主要是文革的影响,现在80年代以后出生的英语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而美国人的素质
在下降,华人的地位实际上这些年已经提高不少。
left123right 发表评论于 2016-06-14 16:19:54
作为一个教授, 整天讲一些小学生才讲的话,自己是真不知自己的肤浅.
caoholly 发表评论于 2016-06-14 15:54:26
这个陈教授,一边回国捞金捞资本,又一边踩国人。他这篇在 mitbbs上被人骂的不轻
啊!
诚信 发表评论于 2016-06-14 15:16:42
典型的隔靴搔痒,没有触及根本。
蓝天白云915LQB 发表评论于 2016-06-14 15:03:52
本文有理有据,很有道理,中国人应该想想自身的问题,不改变自己,抱怨别人歧视,
抱怨英文不好,怨这怨那,有用吗?做人就不能抱怨,当家长的都不懂的怎么做人,还
指导孩子,贻误后代。
15healthy_北美 发表评论于 2016-06-14 14:57:22
一针见血!
left123right 发表评论于 2016-06-14 14:09:40
这个陈支物整天拿耶鲁做招牌乱指点. 名校招了这样的人怎不后悔?
三竹斋 发表评论于 2016-06-14 12:53:57
什麼狗屁leadership ability? 其實就是那麼一類人。 這類人一般都閒不住, 個人修
養品味品行很差 (donald trump,hillary clinton, etc), 但是本性愛詐唬, 世界
很大,比他們更弱智的數不清。
柏拉圖 尼采 有多少人讀過?
freemanli01 发表评论于 2016-06-14 11:21:38
Leadership的根本特征之一就是分享,分享自己的Vision、文化和技能。老中技术人员
的分享心态不够,就不能做Leadership.闷头只想自己的技术专长,是想甩掉别人,而
不是让别人跟随,这思路本身就是和Leadership的思路背道而驰的。不能做高管是自然
的结果。
只想自己特长的人可能做manager,而且是僵硬的管理者。不可能是Leader.
Leader首先要有的就是宽广的胸怀,爱人、容人。中国人里,确实佩服马云的领导风格

绝对运动 发表评论于 2016-06-14 10:40:57
话说到这了我就说完吧。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老师的可能原因之一就是你们这些被
招的没有做好工作,影响了后来人。多做专业研究,少拿招牌忽悠中国人。为后来人做
铺垫,而不是自命不凡,高高在上,指手画脚。
儒家早被老毛丢到粪坑了,哪来儒家,只有拜金。
houmom 发表评论于 2016-06-14 10:23:05
中国人不能在美国大公司做ceo而印度人可以,是因为语言文化不同,这有什么好说的
。印度人是英殖民地,他们的英语相当于方言。日本人韩国人也很少在西方国家公司做
高层,但丰田本田东芝三星现代华为小米阿里巴巴。。。不是东亚人领导的?知道楼主
是转贴,no offense所以每次看到类似检讨文章就觉得好笑。
美国人到日本公司中国公司做高层的也很少,印度人更少。
当然应该不断反省提高,但不能乱找原因,乱找原因会丢掉自己好的,学了别人差的。
自己好的一定要坚持,这往往是立足之本,然后学习别人的长处进一步提高自己。
主流媒体 发表评论于 2016-06-14 09:09:53
好文章!!看到本质的东西了!
你用中国儒家等级那一套想在美国公司当高管,门也没有!
绝对运动 发表评论于 2016-06-14 08:55:31
通篇胡扯。你弄几个非洲人到清华北大读博,就能在中国好大学找到教授职位。然后说
非洲文化问题。不能因地因时制宜,也敢做应用科学。整个一纸上谈兵的书生。有硬本
事的中国人迟早会成为脊梁。别妄自菲薄。误导家长。别以为掂着个耶鲁招牌就可以在
专业领域外胡说八道,教别人怎么做父母,先把自己孩子管好了。
蓝天白云915LQB 发表评论于 2016-06-10 14:48:46
中国的虎妈,狼爸,推妈,很难改变自己的观念,永远自我感觉良好,现实多少残酷的
现实摆在那里,就是看不见,不改变自己,永远培养不出出类拔萃的孩子,不是英文水
平问题,是观念问题。
d****g
发帖数: 7460
2
http://som.yale.edu/zhiwu-chen

【在 d****g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发信人: smilhaNew (ha), 信区: History
: 标 题: 耶鲁教授陈志武: 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老师?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15 05:45:42 2016, 美东)
: 耶鲁教授陈志武: 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老师?
: 2016-06-10 13:48:23
: 土笋冻
: 土笋冻真诚,是我做人的底色; 美好,是我想看到的画面首页 文章列表 博文目录
: (zt) 耶鲁教授陈志武: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老师?
: 2016-06-10 陈志武

d****g
发帖数: 7460
3
我来摘个要
一,兴趣
也为了让子女上“最好”的学校,经常想尽办法找关系、开后门,使用所有能想到的招
法,就是为了子女能得到“最好的教育”,为了不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在专业方
面,都倾向于要求甚至不惜逼迫子女学金融这样光鲜的专业,或者学会计这样容易找工
作的实用专业。
好与不好,只有基于子女的个人兴趣、偏好、个性和天赋才有意义。
否则,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很容易造成天赋与人才的浪费,结果只会是子女学习、工作
没有热情,无精打采,每天因为在做自己没有感觉的学习或工作而特别累,而且会时常
抱怨,对生活、工作失去兴趣。
在任何社会中,人才资源是各项资源中最为重要的。因此,把每个人的兴趣和天赋跟其
专业尽量配置得一致,是整个经济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也是决定一个国家整体资源配
置效率的最关键因素。
在物质产能过剩、物质这么丰富的今天,温饱不再是个问题。父母可以给子女最重要的
礼物是给他们提供经济条件,让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选自己有激情的事业。把自己的
喜好强加给子女的父母显得太自私、太不尊重子女,这包括学校、专业、工作和婚姻恋
爱。
二,做人
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因为我们这种看重“硬本事”的文化取向造就了中国人只能干
苦力活、不能像印度人那样在硅谷和美国大学等领域成为领袖人物;也正因为美国和印
度社会既看重“硬本事”也看重“软本事”,所以,反馈到文化和教育领域,就变成了
不只是要强调数理化,也要强调人文社会科学,在判断人才时不只是看他的硬技能,也
看他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看他是否是一个风趣的人。
许多朋友一听到自己子女想学历史、文学、艺术,或者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就很
生气,认为这些“软本事”没任何用,不便于找工作,等等。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
“软本事”恰恰是使一个人更加有意思、有趣味的基础。
世界需要“硬本事”的人,但世界是由那些能说会道、知识渊博的人领导的。即使我们
走出企业领导、政府领导阶层,在社会生活中,那些除了职业以外还了解我们历史、社
会、政治和经济是怎么来的人也是更加有趣的人,同时更可能是社会中的成功人士。
三,文化
由于三纲五常,长辈、年龄是中国社会名分等级秩序的最重要组织维度,这种等级秩序
压制个性的表达,使我们长大后本能地安静、讲话谨慎又谨慎。美国社会是另一极端,
没有鲜明的基于年龄、长幼的等级秩序,大家以理服人,而非以年龄大小压人,所以,
就更加促长美国人辩论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
中庸逻辑要求你不能声张,不能过多表达自己,什么都要适度。即使是讲道理、辩论,
也不要那么认真,那么“打破沙锅问到底”,什么事情“差不多”就行了。这种文化熏
陶出来的人,当然倾向于不会表达,即使表达或者争辩,也不会太认真,否则,内心会
感到不自在,会内疚。
四,成熟度
根据六年前我女儿用的一本美国中学教材的一些研究估算,中国大学生的成熟度平均比
美国同龄人要低3.5年左右,原因就在于儒家文化和中国父母育子方式,在该放手的时
候不能放手让孩子独立。
而成熟度跟领导力又高度关联,没有成熟就无法有领导力,就难以竞争谷歌、微软、花
旗等公司的CEO岗位。

【在 d****g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som.yale.edu/zhiwu-chen
r*g
发帖数: 3159
4
我对这四点的认同是4,3,2,1。
陈教授做着耶鲁教授,开着对冲基金,国内出书演讲,对他的层次,子女兴趣可以排第
一。大多数第一代移民,前后不靠,还在为生存挣扎,没有安全意识,当然操心的是子
女的谋生问题,而不是兴趣。

业方
找工
工作
时常

【在 d****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来摘个要
: 一,兴趣
: 也为了让子女上“最好”的学校,经常想尽办法找关系、开后门,使用所有能想到的招
: 法,就是为了子女能得到“最好的教育”,为了不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在专业方
: 面,都倾向于要求甚至不惜逼迫子女学金融这样光鲜的专业,或者学会计这样容易找工
: 作的实用专业。
: 好与不好,只有基于子女的个人兴趣、偏好、个性和天赋才有意义。
: 否则,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很容易造成天赋与人才的浪费,结果只会是子女学习、工作
: 没有热情,无精打采,每天因为在做自己没有感觉的学习或工作而特别累,而且会时常
: 抱怨,对生活、工作失去兴趣。

d****g
发帖数: 7460
5
TRUE。而且完全可以学一个实用的职业,同时加强234。

【在 r*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对这四点的认同是4,3,2,1。
: 陈教授做着耶鲁教授,开着对冲基金,国内出书演讲,对他的层次,子女兴趣可以排第
: 一。大多数第一代移民,前后不靠,还在为生存挣扎,没有安全意识,当然操心的是子
: 女的谋生问题,而不是兴趣。
:
: 业方
: 找工
: 工作
: 时常

n****f
发帖数: 3580
6
误解。 只有有兴趣,才能走得更远。
由于中国第一代移民的勤奋, 中国二代移民基本不用操心衣食问题。
我目前的感想是, 把自己有兴趣,有特长的做到极致,才是最好的,即便是一些最不
引人注目特长,比如看孩子。 还知道某个人对推孩子上大学有兴趣,有心得,现在也
搞了个个人business, 帮别人推孩子。
总之感觉在美国机会很多, 只要有长处, 不怕出不了头。

【在 r*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对这四点的认同是4,3,2,1。
: 陈教授做着耶鲁教授,开着对冲基金,国内出书演讲,对他的层次,子女兴趣可以排第
: 一。大多数第一代移民,前后不靠,还在为生存挣扎,没有安全意识,当然操心的是子
: 女的谋生问题,而不是兴趣。
:
: 业方
: 找工
: 工作
: 时常

f*c
发帖数: 687
7
嗯,陈教授写得不错。建议修改修改投到《读者》杂志。

【在 d****g 的大作中提到】
: TRUE。而且完全可以学一个实用的职业,同时加强234。
f**********g
发帖数: 4709
8
咱总结。每一点我都非常认同。
最后一点特别有意思,根据我的观察,中国小学生的成熟度远高于美国小学生,而中国
高中毕业生的成熟度要低于美国高中毕业生。这应该归罪于高考制度吗?可是这是中国
目前最可行的大学入学制度了。

业方
找工
工作
时常

【在 d****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来摘个要
: 一,兴趣
: 也为了让子女上“最好”的学校,经常想尽办法找关系、开后门,使用所有能想到的招
: 法,就是为了子女能得到“最好的教育”,为了不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在专业方
: 面,都倾向于要求甚至不惜逼迫子女学金融这样光鲜的专业,或者学会计这样容易找工
: 作的实用专业。
: 好与不好,只有基于子女的个人兴趣、偏好、个性和天赋才有意义。
: 否则,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很容易造成天赋与人才的浪费,结果只会是子女学习、工作
: 没有热情,无精打采,每天因为在做自己没有感觉的学习或工作而特别累,而且会时常
: 抱怨,对生活、工作失去兴趣。

h**w
发帖数: 4510
9
简单的总结,就是“中国人”的“成材率”低, 学校培养中国人不划算。 而这个成材
率低的统计看来不是只是第一代移民,就是第二代移民也是如此。 这个第二代移民的
问题可怪不到中国的教育制度或高考身上。
这个和所谓藤校的“歧视”亚裔也是一脉相承。 说穿了, 就是藤校心里明白, 一堆
高 sat的亚裔, 其实出了校门也就是泯然众人。
1 (共1页)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十岁了,上图这种孩子应该怎么教?
求建议,pre-k,这个算bully吗?嫁老外就后悔送女儿留学,这种爱好自私
小孩被歧视了么?[讨论]大家觉的相比而言,小孩是班里最大的好,还是最小的好
问下意见怕大妈们没看到这个。
快四岁娃学校report说low leadership今天送娃去上学..
男孩的身高低怎们办?跟早产有多大关系?看了seekloveinus的科普文,一点感想
四年级老二进principle office 家长去领人 (一并谢建议)大家觉得养孩子累吗
教论语当初我要是多走些路,多运动些该多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中国话题: 子女话题: 06话题: 2016话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