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PhotoForum版 - 上片: 中央公园
相关主题
【黑面】Chinatown刚刚偷窥了一下Joel Meyerowitz
黑白 vs 彩色【活动】向_____致敬!
八月沙滩的一个下午【回顾】纽约 2011 -2012
周末书市汇报 (Strand books, New York)【活动】我喜欢的几本摄影画册
一个想法Taking my time
有啥关于纽约市的作品集?雨天的1号公路
the timing to press the shutter【BBC纪录片:摄影演义】
最近越来越喜欢山水风光摄影了转-good post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art话题: 摄影话题: 照片话题: 作品
进入PhotoForu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f
发帖数: 5682
1
家住纽约中央公园附近,很喜欢这个公园,有事没事就去拍两张,希望能拍出些那里的
景致,恳请大家毒舌拍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g*****x
发帖数: 3283
2
太狠了。。。。。。
p***c
发帖数: 2403
3
喜欢12那种有雾,湿漉漉的绿色

【在 a*f 的大作中提到】
: 家住纽约中央公园附近,很喜欢这个公园,有事没事就去拍两张,希望能拍出些那里的
: 景致,恳请大家毒舌拍砖。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l***a
发帖数: 5114
4
LZ拍的这组,有好几个类型。
第一种 (1-5,34, 35, 36, 41)
,是树和建筑的某种interaction。这个还真不是很好操作的,一般总是楼归楼,林归
林,楼与林要相互和谐还挺难的。
在同类的一组里,最喜欢这几张。
1)
感觉这张很有层次感,同时颜色也很和谐。光的层次(夕阳的暖色和近处雪的冷色),
物的层次(幽静的树丛和远处的城市高楼林立),形的层次。
中间那个红色的位置很微妙。。。 这张看大图特有带入感。
2)
这张感觉很端庄,很多的竖线条,但又不呆板,很有形式美,那个围栏很好看,显得挺
灵动的。 不过似乎比较流于形式美,略平面,貌似没有太多让人想象的空间或者带入
感啥的。。。
3)这张是这组里最最好看的,还很耐看。。。感觉是现代童话版的感觉,不确信左边
多出来的小半栋楼是不是不露出来更好。。。
4)#41也很喜欢,地面很好看,意图比较直接,后面那栋大黄楼貌似有点紧。
这一类的其他几张,我第一眼没看出感觉,(特别是1,3和5)但同时又知道你想拍什么,
这样感觉又觉得有点太刻意,意图太明显。。。。
╮(﹀_﹀)╭
l***a
发帖数: 5114
5
LZ拍摄的第二类,是石头。 有这几张:8 17 22 23 24 29 30 32 37 40。
29 32 40酱紫的貌似看过蛮多的,但是我觉得40 最好看,很和谐。远远近近拉开了层
次,还有些栏杆前后呼应。
8挺好看的,不过和40也差不多。。。。
22 30 37 加入了人的元素,22那个人再明显些就更好看了,这张很有气势,但是稍微
有点气闷,远处的叔拔掉一棵,或者顶上有点光啥的,就更符合我恶俗的口味了。30具
备好照片的各种条件,不过我个人没太大感觉。37挺热闹的,人物之间还有呼应,在LZ
其他普遍比较冷峻的作品里比较突出。。。
23是很神奇的一张,很给我一种宁静的感觉。第一眼就喜欢。
17 是我最喜欢的一张,形态颜色的对比显得很活泼还耐看。
l***a
发帖数: 5114
6
LZ太狠了,一下贴太多。我的舌头不够用咧。。。。
(=_=)
a*f
发帖数: 5682
7
太感谢了lemma了。非常非常有帮助。
你提到“这一类的其他几张,我第一眼没看出感觉,(特别是1,3和5)但同时又知道你
想拍什么” 我好奇你觉得我想拍的是什么呢?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LZ拍的这组,有好几个类型。
: 第一种 (1-5,34, 35, 36, 41)
: ,是树和建筑的某种interaction。这个还真不是很好操作的,一般总是楼归楼,林归
: 林,楼与林要相互和谐还挺难的。
: 在同类的一组里,最喜欢这几张。
: 1)
: 感觉这张很有层次感,同时颜色也很和谐。光的层次(夕阳的暖色和近处雪的冷色),
: 物的层次(幽静的树丛和远处的城市高楼林立),形的层次。
: 中间那个红色的位置很微妙。。。 这张看大图特有带入感。
: 2)

s*****n
发帖数: 10890
8
很有意思。学习了~
z***i
发帖数: 1122
9
赞,色彩都很漂亮.
拍几砖:
有人的几张,背影比较多,个人感觉还是正面,侧面为主比较有看点,比如18,39.
有的有人的比如10,19,29,前后有重叠,如果能有高机位就好了.
20处理重叠比较好,后面的楼有点广角变形.
最喜欢有纵深感的几张:8,11,12,18,35,39
另外你知道有没有专拍中央公园景观的摄影书?
还有,你用了好几种幅面,不知有没有想过它们的利弊?
a*f
发帖数: 5682
10
多谢,专拍中央公园的摄影书好像不多,有个叫Tod papageorge的拍过以中央公园游人
为主要对象的集子,Joel meyerowitz 拍过一本纽约各个公园的集子,里面有些中央公
园景观的,但不是特别多。Joel sternfeld也在Central Park拍过,但没有专门出集子。
其实最主要就是两个幅面,4X5和3X2, 我自己觉得还是4X5最耐看。
3x2更适合比较宽广的场景,但4x5跟适合有整体感的画面。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赞,色彩都很漂亮.
: 拍几砖:
: 有人的几张,背影比较多,个人感觉还是正面,侧面为主比较有看点,比如18,39.
: 有的有人的比如10,19,29,前后有重叠,如果能有高机位就好了.
: 20处理重叠比较好,后面的楼有点广角变形.
: 最喜欢有纵深感的几张:8,11,12,18,35,39
: 另外你知道有没有专拍中央公园景观的摄影书?
: 还有,你用了好几种幅面,不知有没有想过它们的利弊?

相关主题
有啥关于纽约市的作品集?刚刚偷窥了一下Joel Meyerowitz
the timing to press the shutter【活动】向_____致敬!
最近越来越喜欢山水风光摄影了【回顾】纽约 2011 -2012
进入PhotoForum版参与讨论
b*****t
发帖数: 3928
11
在五彩缤纷的环境里,寻找整天色调比较统一接近的画面,或者说,将彩色世界,拍成
单色的,这个是有目的性的?
z***i
发帖数: 1122
12
谢谢,Bruce Davidson也有一本黑白拍人的.
我也很奇怪,中央公园这个宝地,应该是无数彩色风景摄影师为之折腰的,
alf赶紧加油!

子。

【在 a*f 的大作中提到】
: 多谢,专拍中央公园的摄影书好像不多,有个叫Tod papageorge的拍过以中央公园游人
: 为主要对象的集子,Joel meyerowitz 拍过一本纽约各个公园的集子,里面有些中央公
: 园景观的,但不是特别多。Joel sternfeld也在Central Park拍过,但没有专门出集子。
: 其实最主要就是两个幅面,4X5和3X2, 我自己觉得还是4X5最耐看。
: 3x2更适合比较宽广的场景,但4x5跟适合有整体感的画面。

a*f
发帖数: 5682
13
我看到一种说法,和画家类似,摄影师也要有自己的色彩palette, 我自己觉得我在这
方面做得很不咋地。统一的色调和单色的还是不同的概念吧。
世界是有各种色调各种景色,但摄影师的重要工作不正是筛选符合他自己需要的画面么?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在五彩缤纷的环境里,寻找整天色调比较统一接近的画面,或者说,将彩色世界,拍成
: 单色的,这个是有目的性的?

l***a
发帖数: 5114
14
这个。。。。好难回答啊,看来话不能乱讲啊。。。。。 (─.─||)
我以为哈,你一方面大概是想拍些central park的地标,比方#1的话,好像是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一角,但是你决不会拍成旅游照,所以都是比较subtle
的。 不过另一方面你的好多照片我都当abstract的看。比方说#1的N个方块,#3的暮色
树木高楼剪影vs上路面呆板的横线条,#5光影很好看,那个剪影好像也是个xx博物馆?
另外构图满好玩的,如果没有cedar hill 的小绿牌子的影子,图就倒了。
BTW, 估计我说的都不是你的本意,我也好奇,你到底想拍什么呢?分享下? :D

【在 a*f 的大作中提到】
: 太感谢了lemma了。非常非常有帮助。
: 你提到“这一类的其他几张,我第一眼没看出感觉,(特别是1,3和5)但同时又知道你
: 想拍什么” 我好奇你觉得我想拍的是什么呢?

a*f
发帖数: 5682
15
#3和#5你都说出了画面里吸引我拍摄的地方。我觉得这些画面有记录下来的意义,所以
拍下来了。#1倒不是地标,而是那种青青的色调,以及画面的整体感。我其实不怎么刻
意追求或避开地标。附赠一张在东京拍的正宗旅游地标照。

subtle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好难回答啊,看来话不能乱讲啊。。。。。 (─.─||)
: 我以为哈,你一方面大概是想拍些central park的地标,比方#1的话,好像是
: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一角,但是你决不会拍成旅游照,所以都是比较subtle
: 的。 不过另一方面你的好多照片我都当abstract的看。比方说#1的N个方块,#3的暮色
: 树木高楼剪影vs上路面呆板的横线条,#5光影很好看,那个剪影好像也是个xx博物馆?
: 另外构图满好玩的,如果没有cedar hill 的小绿牌子的影子,图就倒了。
: BTW, 估计我说的都不是你的本意,我也好奇,你到底想拍什么呢?分享下? :D

l***a
发帖数: 5114
16
酱紫的啊。。。
拍人和狗狗的,最喜欢,排名分先后。那个群狗图太好玩了:人都差不多,狗却各有不
同。总之你拍的狗都比拍人有爱的多。 :DDD
这个好像上面有些紧,而且我觉得那对拍照的父女是最有趣的。
这张很好看,但是觉得女孩子背后人有点多似的。

【在 a*f 的大作中提到】
: #3和#5你都说出了画面里吸引我拍摄的地方。我觉得这些画面有记录下来的意义,所以
: 拍下来了。#1倒不是地标,而是那种青青的色调,以及画面的整体感。我其实不怎么刻
: 意追求或避开地标。附赠一张在东京拍的正宗旅游地标照。
:
: subtle

a*f
发帖数: 5682
17
可能主要是因为在公园里的狗比在公园里的人要开心很多.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酱紫的啊。。。
: 拍人和狗狗的,最喜欢,排名分先后。那个群狗图太好玩了:人都差不多,狗却各有不
: 同。总之你拍的狗都比拍人有爱的多。 :DDD
: 这个好像上面有些紧,而且我觉得那对拍照的父女是最有趣的。
: 这张很好看,但是觉得女孩子背后人有点多似的。

k*****e
发帖数: 1235
18
最喜欢20。颜色和谐,构图匀称,情趣丰富。
l********e
发帖数: 3632
19
为啥我觉得开始几个树枝杂乱无比,毫无美感呢?
后面几张有人物的还可以。也许alf太艺术了,我不懂?
a*f
发帖数: 5682
20

不存在什么“太艺术了我不太懂“,我的目的就是记录中央公园里我觉得好看的画面。
但每个人的美感都不同,有你觉得还可以的就好。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为啥我觉得开始几个树枝杂乱无比,毫无美感呢?
: 后面几张有人物的还可以。也许alf太艺术了,我不懂?

相关主题
【活动】我喜欢的几本摄影画册【BBC纪录片:摄影演义】
Taking my time转-good post
雨天的1号公路我的Alex Webb workshop报告
进入PhotoForum版参与讨论
l********e
发帖数: 3632
21
可能我表达错了。你以前上的片子给我的印象是你算是高手一档的。忽然看到你这次贴
的这些,还有后面别人对你的评论,让我很迷惑。因为前几幅我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内
容,更让我迷惑的是后面还有很多人的评论,写出那么多文字,就更让我怀疑我自己的
理解能力了,呵呵。

【在 a*f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存在什么“太艺术了我不太懂“,我的目的就是记录中央公园里我觉得好看的画面。
: 但每个人的美感都不同,有你觉得还可以的就好。

l***a
发帖数: 5114
22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嘛。。。
你可以凭着自己的认识狠狠批评嘛,不需要委屈自己,硬要自己去理解啊。世上本来本
来有什么东西是会让所有人都喜欢的。再说,很多时候,言语能表达出来的东西,未必
准确,所谓“道可道,非恒道”~~~你说涅。 LZ说明了招“毒舌”,热烈您来点直接的
攻击会比较过瘾。
P.S. 对不起楼主哦,我们搬凳子准备看正面交锋哈。。。:D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可能我表达错了。你以前上的片子给我的印象是你算是高手一档的。忽然看到你这次贴
: 的这些,还有后面别人对你的评论,让我很迷惑。因为前几幅我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内
: 容,更让我迷惑的是后面还有很多人的评论,写出那么多文字,就更让我怀疑我自己的
: 理解能力了,呵呵。

i***f
发帖数: 10682
23
这一组在另一个站引起强烈反弹。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8.6

【在 a*f 的大作中提到】
: 家住纽约中央公园附近,很喜欢这个公园,有事没事就去拍两张,希望能拍出些那里的
: 景致,恳请大家毒舌拍砖。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l***a
发帖数: 5114
24
哪里有观看?!!

【在 i***f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一组在另一个站引起强烈反弹。
:
: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8.6

a*f
发帖数: 5682
25

http://bbsmit.org/index.php?threads/%E9%80%9B%E4%B9%B0%E4%B9%B0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哪里有观看?!!
b*****e
发帖数: 14299
26

不是这个,是下面这个帖,最后在全体膜拜德叔的高潮中结束了,哈哈哈。
http://bbsmit.org/index.php?threads/%E7%9C%8B%E6%9D%A5%E4%BF%BA

【在 a*f 的大作中提到】
:
: http://bbsmit.org/index.php?threads/%E9%80%9B%E4%B9%B0%E4%B9%B0

s*****n
发帖数: 10890
27
蓝老说的很中肯:)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这个,是下面这个帖,最后在全体膜拜德叔的高潮中结束了,哈哈哈。
: http://bbsmit.org/index.php?threads/%E7%9C%8B%E6%9D%A5%E4%BF%BA

l***a
发帖数: 5114
28
居然不注册还不让看涅。。。。
哇卡,注册了也不让看!
._.!!!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这个,是下面这个帖,最后在全体膜拜德叔的高潮中结束了,哈哈哈。
: http://bbsmit.org/index.php?threads/%E7%9C%8B%E6%9D%A5%E4%BF%BA

s*****n
发帖数: 10890
29
一群老id集体卖萌:)
可以关注一下蓝老~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居然不注册还不让看涅。。。。
: 哇卡,注册了也不让看!
: ._.!!!

l***a
发帖数: 5114
30
好想看呢,可惜花了5分钟,发现什么都看不了(没权限啥的)。这个。。。。
您能搬把帖子转过来让咱开开眼吗?
如果麻烦算了,偶就自己YY一下算了。 :《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一群老id集体卖萌:)
: 可以关注一下蓝老~

相关主题
最近拍得小朋友和自家的狗黑白 vs 彩色
joel meyerowitz 拍NY的是哪一本?八月沙滩的一个下午
【黑面】Chinatown周末书市汇报 (Strand books, New York)
进入PhotoForum版参与讨论
s*****n
发帖数: 10890
31
怕蓝老不高兴啊。。。可以常去灌水。你要看的这个版肯定权限高,原因我说了:)其
他版面就没啥限制了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好想看呢,可惜花了5分钟,发现什么都看不了(没权限啥的)。这个。。。。
: 您能搬把帖子转过来让咱开开眼吗?
: 如果麻烦算了,偶就自己YY一下算了。 :《

a*f
发帖数: 5682
32
其实类似的讨论(阳春白雪,皇帝新装)在这里也发生过很多次了。看不到倒也不是什
么遗憾的事情。蓝老在那里说了些勉励我的话我也很感激,不过更希望看到他(和德叔
)在这里毒舌我 :)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好想看呢,可惜花了5分钟,发现什么都看不了(没权限啥的)。这个。。。。
: 您能搬把帖子转过来让咱开开眼吗?
: 如果麻烦算了,偶就自己YY一下算了。 :《

b*****e
发帖数: 14299
33
这哪敢当啊,折杀我也。倒是这十几年以来,摄影版以前各位大牛们进进出出,最后都
消失了。我一直以为他们去了更好的地方,但是遍查网络,也没见什么踪迹,就是消失
了,也许就是工作,家庭所致,我等俗人终究要上班挣工钱养家糊口,而把摄影放下了
。业余爱好者似乎终究逃不出这个怪圈,希望你能够。

【在 a*f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类似的讨论(阳春白雪,皇帝新装)在这里也发生过很多次了。看不到倒也不是什
: 么遗憾的事情。蓝老在那里说了些勉励我的话我也很感激,不过更希望看到他(和德叔
: )在这里毒舌我 :)

a*f
发帖数: 5682
34
谢谢你激励我。你说的这个现象我也觉得很遗憾,坚持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我想很重要
的一点是大家互相支持。没有人愿意讨论你的片子,不论你有多少时间精力也很难坚持
下去。有交流才有动力。这倒不是俗与不俗的问题,有点追求才不至于太无聊不是么。
蓝老和德叔,我真的真的希望能常常看到你们的新片,可以看出有很多爱好者都这么想
的,那些说出来的还是少数,更多都是浅水族(我有机会在网络外接触到好几个才知道
的)。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哪敢当啊,折杀我也。倒是这十几年以来,摄影版以前各位大牛们进进出出,最后都
: 消失了。我一直以为他们去了更好的地方,但是遍查网络,也没见什么踪迹,就是消失
: 了,也许就是工作,家庭所致,我等俗人终究要上班挣工钱养家糊口,而把摄影放下了
: 。业余爱好者似乎终究逃不出这个怪圈,希望你能够。

z***i
发帖数: 1122
35
我也很好奇,fotoyard上不去了,不知他们现在在哪儿混.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哪敢当啊,折杀我也。倒是这十几年以来,摄影版以前各位大牛们进进出出,最后都
: 消失了。我一直以为他们去了更好的地方,但是遍查网络,也没见什么踪迹,就是消失
: 了,也许就是工作,家庭所致,我等俗人终究要上班挣工钱养家糊口,而把摄影放下了
: 。业余爱好者似乎终究逃不出这个怪圈,希望你能够。

i***f
发帖数: 10682
36
太惭愧了,最近好像就中心点对焦拍娃了。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8.6

【在 a*f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你激励我。你说的这个现象我也觉得很遗憾,坚持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我想很重要
: 的一点是大家互相支持。没有人愿意讨论你的片子,不论你有多少时间精力也很难坚持
: 下去。有交流才有动力。这倒不是俗与不俗的问题,有点追求才不至于太无聊不是么。
: 蓝老和德叔,我真的真的希望能常常看到你们的新片,可以看出有很多爱好者都这么想
: 的,那些说出来的还是少数,更多都是浅水族(我有机会在网络外接触到好几个才知道
: 的)。

b******g
发帖数: 3616
37
说实话,这系列照片没有一张我觉得亮眼的。
好的照片得有一个亮点,无论是主题,构图,光线,色彩通透,故事性等。楼主这些照
片不知道是用胶片还是数码。整体感觉就是画面很平,元素杂乱,色彩惨白,缺少层次。
举点具体的例子:
1,3,6这类照片,楼上有人评价为植物和建筑的interaction。在我看来就是随手摁的
照片,无非就是杂乱的植物挡住了某些隐约可见的建筑物,完全没有所谓的
interaction。而且大部分都完全没有光感,植物树干发灰。这类照片如果没有好的光
,植物和建筑又没有很大的特点的话,是没什么亮点在里面的。这样的景随处都有,完
全无法体现中央公园的一些特色或一种氛围。
再比如9,10,16,19这类雪景带人的照片。画面里杂乱元素太多,而且雪暴光得一片
惨白,没有层次。给我的感觉就是去中央公园的游客随手摁的照片。既没能渲染一种氛
围,也没有故事性可言。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一张一张的给好评。也许人和人审美差别真的很大。至少从我的角度
完全无法appreciate这类风格。拍得有点狠,完全不介意以后也来毒舌狠拍我的作品。
a*f
发帖数: 5682
38
谢谢你这么详细的批评.我觉得基于你的出发点,或者说基于你对摄影的理解做出这样
的分析和评价是很符合逻辑的,我完全能够理解.
你说"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一张找照片好评的",其实道理很简单,别人的出发点,或者
别人对摄影的理解和你有所不同.如果你觉得摄影应该只有一种理解,那你自然很难理
解为什么别人能够得出和你截然不同的结论.
具体来说,你说"好的照片得有一个亮点",这只是一种对摄影的理解.再具体一点,
你说拍树木建筑的片子"如果没有好的光,植物和建筑又没有很大的特点的话,是没什
么亮点",这也说明你期待看到有特点的植物或建筑或光影效果,后面你又提到要有渲
染氛围或者故事性,你的这些期待和理解只是一种阅读照片的出发点.还有其他很多种
对摄影的理解和对阅读照片的出发点.
不过我的确很遗憾你觉得这些景随处都有,完全无法体现中央公园的特色和氛围.不知
道你想过找一些别人在别处随手捏的照片(想必在flickr应该上随处可见)来比较一下
呢?

次。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说实话,这系列照片没有一张我觉得亮眼的。
: 好的照片得有一个亮点,无论是主题,构图,光线,色彩通透,故事性等。楼主这些照
: 片不知道是用胶片还是数码。整体感觉就是画面很平,元素杂乱,色彩惨白,缺少层次。
: 举点具体的例子:
: 1,3,6这类照片,楼上有人评价为植物和建筑的interaction。在我看来就是随手摁的
: 照片,无非就是杂乱的植物挡住了某些隐约可见的建筑物,完全没有所谓的
: interaction。而且大部分都完全没有光感,植物树干发灰。这类照片如果没有好的光
: ,植物和建筑又没有很大的特点的话,是没什么亮点在里面的。这样的景随处都有,完
: 全无法体现中央公园的一些特色或一种氛围。
: 再比如9,10,16,19这类雪景带人的照片。画面里杂乱元素太多,而且雪暴光得一片

b******g
发帖数: 3616
39
摄影不是抽象艺术。摄影是光的艺术。所以摄影作品不能以一句和你的理解不同来故作
玄虚。我从来没有说过摄影只能有一种理解。但是好的作品是有一些共通性在里面的。
一张好的照片是由画面本身来说话的,是由画面本身来传达作者思想的。如果画面本身
传达不了这个思想,要靠作者或者别人的解读,或者只有作者本身知道这个思想,那么
作品就是不成功的。
请问你的第一张照片,主体是什么?想表达什么?
我们没有打过什么交道,所以我对摄影的理解其实你也未必清楚。在MITBBS摄影版混的
时间不长,对分离出去的很多老版友也不是很熟悉。欣赏过一些版友的作品集,比如
shiftning以及算是校友的blueice,包括你的人像片。在我看来除了Danny这样的算职
业高手外,其他版友中的佼佼者都属于业余爱好者中的高手这个范畴。作品水平,审美
水平并无很大差别。不应存在一张好作品别人都看不懂的情况。人的审美固然都有不同
。一张好的作品未必人人会欣赏,但是这并不影响判断评价作品本身这个过程。有很多
照片,尽管风格我不欣赏不喜欢,但仍然会感叹是好作品。

【在 a*f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你这么详细的批评.我觉得基于你的出发点,或者说基于你对摄影的理解做出这样
: 的分析和评价是很符合逻辑的,我完全能够理解.
: 你说"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一张找照片好评的",其实道理很简单,别人的出发点,或者
: 别人对摄影的理解和你有所不同.如果你觉得摄影应该只有一种理解,那你自然很难理
: 解为什么别人能够得出和你截然不同的结论.
: 具体来说,你说"好的照片得有一个亮点",这只是一种对摄影的理解.再具体一点,
: 你说拍树木建筑的片子"如果没有好的光,植物和建筑又没有很大的特点的话,是没什
: 么亮点",这也说明你期待看到有特点的植物或建筑或光影效果,后面你又提到要有渲
: 染氛围或者故事性,你的这些期待和理解只是一种阅读照片的出发点.还有其他很多种
: 对摄影的理解和对阅读照片的出发点.

a*f
发帖数: 5682
40
我觉得我们两是很难说到一起去了,你说的几乎每一句关于摄影的话我都不同意(虽然
我理解你有那样的想法)。
“摄影不是抽象艺术。摄影是光的艺术“。
”好的作品是有一些共通性在里面的“
”一张好的照片是由画面本身来说话的,是由画面本身来传达作者思想的“
我不知道你对摄影究竟有多少研究,但你很轻易的就对摄影下了这些断言,使我觉得很
难跟你沟通。
至于我的第一张照片,我没有想拍什么主体,也没想表达什么,我的想法很简单,这个
画面很漂亮所以我想拍下来。你也许会觉得”那你和随手一按的游客没啥区别“。那也
没啥关系,这张照片在flickr上有560个view和8个人fave,其中有个叫做Alexis
Gerard的人给了这么一句comment:
I doubt anyone has done a better or more complete portrait of that park
http://www.flickr.com/photos/nnbb_alf/12262369024/
说明还是有人和我对这个画面有类似的观感的,那就足够成为我按下快门的理由了。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摄影不是抽象艺术。摄影是光的艺术。所以摄影作品不能以一句和你的理解不同来故作
: 玄虚。我从来没有说过摄影只能有一种理解。但是好的作品是有一些共通性在里面的。
: 一张好的照片是由画面本身来说话的,是由画面本身来传达作者思想的。如果画面本身
: 传达不了这个思想,要靠作者或者别人的解读,或者只有作者本身知道这个思想,那么
: 作品就是不成功的。
: 请问你的第一张照片,主体是什么?想表达什么?
: 我们没有打过什么交道,所以我对摄影的理解其实你也未必清楚。在MITBBS摄影版混的
: 时间不长,对分离出去的很多老版友也不是很熟悉。欣赏过一些版友的作品集,比如
: shiftning以及算是校友的blueice,包括你的人像片。在我看来除了Danny这样的算职
: 业高手外,其他版友中的佼佼者都属于业余爱好者中的高手这个范畴。作品水平,审美

相关主题
周末书市汇报 (Strand books, New York)the timing to press the shutter
一个想法最近越来越喜欢山水风光摄影了
有啥关于纽约市的作品集?刚刚偷窥了一下Joel Meyerowitz
进入PhotoForum版参与讨论
s*****n
发帖数: 10890
41
楼上两位的评论我都能理解。看alf的这类片子得有点background:)
to bangbing: 你喜欢的风格我感觉是商业类型的。alf的这些片子我感觉是颇有某些大
师的感觉:)比如跟joel meyerowitz 拍的大幅片子意境挺像。。。。我看的是
tuscany:inside the light。里面的一些片子比alf的还乱和无主题。这类片子就像蓝
老说的要整个系列的来看。表达的东西嘛,我觉得就是一种心境,一种朴实的感觉。
就这套片子,也跟风吐槽几句:
1)有几张片子偏色(偏品红那几张)。跟整体色调有点冲突
2)这种片子排版很重要。直接一张一张贴到版上效果是比较差的(少了整体的感觉)
。打印成一本书估计看着不错:)
3)偶尔也贴点最近拍的商业片子给大伙看看吧LOL
a*f
发帖数: 5682
42

多谢指出。具体那几张?我调调给你看看。
的确是,这个些列我还没有拍完,这组的排序也完全是随机的,等再完善了一些再做排
序工作,可能可以提高整体性。
已经不拍商业片了。时间精力实在有限,商业片话太多时间联系客户了,用来正真拍片
的时间其实很少。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楼上两位的评论我都能理解。看alf的这类片子得有点background:)
: to bangbing: 你喜欢的风格我感觉是商业类型的。alf的这些片子我感觉是颇有某些大
: 师的感觉:)比如跟joel meyerowitz 拍的大幅片子意境挺像。。。。我看的是
: tuscany:inside the light。里面的一些片子比alf的还乱和无主题。这类片子就像蓝
: 老说的要整个系列的来看。表达的东西嘛,我觉得就是一种心境,一种朴实的感觉。
: 就这套片子,也跟风吐槽几句:
: 1)有几张片子偏色(偏品红那几张)。跟整体色调有点冲突
: 2)这种片子排版很重要。直接一张一张贴到版上效果是比较差的(少了整体的感觉)
: 。打印成一本书估计看着不错:)
: 3)偶尔也贴点最近拍的商业片子给大伙看看吧LOL

s*****n
发帖数: 10890
43
1)我本来想说23,24.但现在看着又觉得还好。可能之前屏幕太烂了。。。37看着似乎
锐度太高?
3)佩服佩服。。。

【在 a*f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谢指出。具体那几张?我调调给你看看。
: 的确是,这个些列我还没有拍完,这组的排序也完全是随机的,等再完善了一些再做排
: 序工作,可能可以提高整体性。
: 已经不拍商业片了。时间精力实在有限,商业片话太多时间联系客户了,用来正真拍片
: 的时间其实很少。

o**s
发帖数: 3412
44
和LZ风格类似的摄影师生活中认识两位,一个是city college的老师,另一个是朋友的
朋友,都是相当有艺术气息,热爱艺术人。我觉得他们作品共同点是,不注重对光线的
捕捉,注重对个人感觉的倾诉和表达.
不过photo=light, graphy= writing, 所以没有好的光的照片,也许是另一种艺术ba
a*f
发帖数: 5682
45
的确眼尖,23扫出来颜色就不对,调了半天。37景深没控制好,近处两个人在焦外,所
以后期使劲局部锐化了。看来过了。多谢指出。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1)我本来想说23,24.但现在看着又觉得还好。可能之前屏幕太烂了。。。37看着似乎
: 锐度太高?
: 3)佩服佩服。。。

l***a
发帖数: 5114
46
Déjà vu ahh....
挖开老帖。。。现在看挺好玩涅。。。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hotoForum/31282109.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hotoForum/31282307.html

【在 a*f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类似的讨论(阳春白雪,皇帝新装)在这里也发生过很多次了。看不到倒也不是什
: 么遗憾的事情。蓝老在那里说了些勉励我的话我也很感激,不过更希望看到他(和德叔
: )在这里毒舌我 :)

s*****n
发帖数: 10890
47
有意思。。。alf原来也有急的时候:)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Déjà vu ahh....
: 挖开老帖。。。现在看挺好玩涅。。。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hotoForum/31282109.html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hotoForum/31282307.html

a*f
发帖数: 5682
48
三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我很幼稚的(当然现在也没好多少).那次吵架虽然闹得不
太愉快,但我学到了很宝贵的东西: yo对majia111的耐心解释,真诚建议,majia111
不获得答案誓不罢休的态度。之后我就慢慢开始变得比较唐僧了。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有意思。。。alf原来也有急的时候:)
k*****e
发帖数: 1235
49
马大师现在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马大师了。

majia111

【在 a*f 的大作中提到】
: 三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我很幼稚的(当然现在也没好多少).那次吵架虽然闹得不
: 太愉快,但我学到了很宝贵的东西: yo对majia111的耐心解释,真诚建议,majia111
: 不获得答案誓不罢休的态度。之后我就慢慢开始变得比较唐僧了。

b******g
发帖数: 3616
50
我不认识里面那个马大师。也没有你们所谓的那些看这些照片的background.我不知道
那个马大师本人的摄影水平如何,但我觉得他有些说的很多也是我想说的。
举个例子。你在Jackyu的那套las vegas照片上对他的构图进行了评价。那套图的构图
是有所欠缺的,你的评价我觉得也是到位的,基本和我第一眼看到那套图的感觉是一样
的。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hotoForum/31390859.html
但反观楼主这套图,其实构图上和Jackyu的那套存在完全一样的问题,甚至更甚。然而
就完全变成艺术了,how come?同样是对一个小区域的拍摄,你能讲出这两组照片最本
质上的区别吗?除了Alf这组是春夏秋冬以外。。。。
另外就我看过你们帖的几套图来说。Lemma的风格其实和Alf的风格至少在色调上是非常
接近的。无论是你自己的作品,还是后期google地图上那些作品。主要的特点就是颜色
偏白,光线偏平,略有color cast,通常是偏黄和青。所以我搞不清这到底是你们原创
的或欣赏的风格还是受某个或某些摄影师的作品影响。或许你们看的作品集有交集。区
别是Lemma自己的那套旅游作品构图上没有楼主这套这么极端。这莫非就是你们所谓的
“淡水”风格?
我无意引起任何口水仗。但是在我眼里,也许这组片子风格可以称做一种其他艺术形式
,它始终绝不是摄影艺术。摄影艺术是不需要经过background“训练”来欣赏的。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Déjà vu ahh....
: 挖开老帖。。。现在看挺好玩涅。。。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hotoForum/31282109.html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hotoForum/31282307.html

相关主题
【活动】向_____致敬!Taking my time
【回顾】纽约 2011 -2012雨天的1号公路
【活动】我喜欢的几本摄影画册【BBC纪录片:摄影演义】
进入PhotoForum版参与讨论
a*f
发帖数: 5682
51
你対摄影艺术有自己的理解(比如你下断言"什么绝不是摄影"),我不是说你的理解就
是错的,但我认为你的这种理解绝不是唯一的理解,什么是摄影艺术是没有正确答案的
。推荐一本书
photograph the whole story, 从各个方面各个时期介绍几乎涵盖摄影的大部分发展。
http://www.amazon.com/dp/3791347349/?tag=googhydr-20&hvadid=318
PS:
我可不觉得Jackyu不是艺术,而我的就成了艺术了。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不认识里面那个马大师。也没有你们所谓的那些看这些照片的background.我不知道
: 那个马大师本人的摄影水平如何,但我觉得他有些说的很多也是我想说的。
: 举个例子。你在Jackyu的那套las vegas照片上对他的构图进行了评价。那套图的构图
: 是有所欠缺的,你的评价我觉得也是到位的,基本和我第一眼看到那套图的感觉是一样
: 的。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hotoForum/31390859.html
: 但反观楼主这套图,其实构图上和Jackyu的那套存在完全一样的问题,甚至更甚。然而
: 就完全变成艺术了,how come?同样是对一个小区域的拍摄,你能讲出这两组照片最本
: 质上的区别吗?除了Alf这组是春夏秋冬以外。。。。
: 另外就我看过你们帖的几套图来说。Lemma的风格其实和Alf的风格至少在色调上是非常

l***a
发帖数: 5114
52
摄影艺术可能比你理解的要广义得多。。。作为普通摄影爱好者,我们能接触到的摄影
作品,首先可能来自NG那样的风光大片,或者是各类报刊里的新闻图片,再有,就是杂
志里的各种人或者物的硬照,然后大概就是各种写真和婚纱照。。。当然,lomo 小清
新之类的,最近也比较被大众喜闻乐见了。
但是摄影绝不仅仅限如此。如果要系统的了解的话,您最好也亲自去借本摄影史来翻翻
。 为了不误人子弟,我就不在这里乱讲了。一年前,这个版好像大家弄过一个推荐摄
影画册的活动,好多好看好玩的册子啊,不看个几本好可惜的。
说到这个版,版友们貌似都受 the new photography 的影响颇深。代表人物如
Eggelston、 Stephen Shore、 Joel Meyerowitz、 Joel Sternfeld... 还有Andreas
Gursky酱紫的抽象的也很有意思的。我看的书不多,alf,zhuzi,马mm和shopfan可能
看得更多。 我觉得alf可能受Stephen Shore这样的formalism影响蛮大的,这样照片和
单纯的风光片,从拍摄目的,到手段可能差别都是天差地别的。shopfan和zhuzi受很多
街拍大师的影响,shopfan更求实,zhuzi比较铺张。。。:D 我自己很喜欢Eggelston
,他拍的东西都很平凡,却偏偏很有表情,充满生命力。另外我最近的偶像是川内伦子
啊,那种带着情绪的照片,像诗一样。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不认识里面那个马大师。也没有你们所谓的那些看这些照片的background.我不知道
: 那个马大师本人的摄影水平如何,但我觉得他有些说的很多也是我想说的。
: 举个例子。你在Jackyu的那套las vegas照片上对他的构图进行了评价。那套图的构图
: 是有所欠缺的,你的评价我觉得也是到位的,基本和我第一眼看到那套图的感觉是一样
: 的。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hotoForum/31390859.html
: 但反观楼主这套图,其实构图上和Jackyu的那套存在完全一样的问题,甚至更甚。然而
: 就完全变成艺术了,how come?同样是对一个小区域的拍摄,你能讲出这两组照片最本
: 质上的区别吗?除了Alf这组是春夏秋冬以外。。。。
: 另外就我看过你们帖的几套图来说。Lemma的风格其实和Alf的风格至少在色调上是非常

a*f
发帖数: 5682
53

Andreas
谢谢lemma这么详细的说明。 版上过去关于摄影的讨论的确很热闹,最近半年萧停了一
阵,不过好像有复苏的迹象。
影响我最大的四个摄影师是(按时间顺序排序),Stephen Shore, Joel Sternfeld,
Joel Meyerowitz 和 Thomas Struth。
不过我倒不同意说看我的照片需要background"训练”。相反我觉得很多学习过摄影的
人(比如看看摄影杂志,上上无忌),相反倒容易受到一些他们所接触到摄影理论的影
响(最典型的例子是纽摄的“照片要有主题”论),产生一些片面的见解,反而可能会
影响他们观看照片的心理。
那些完全没有接触过摄影理论的人却有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观感。
majia111(aka马大师)发过贴提到她没有接触过摄影的领导很喜欢我的片子。(那篇
帖子我找不到了).bangbing你也许不知道,majia111在那次吵架之后慢慢转变成淡水
片的拥护者了。
另外yellowspring也提到他没有接触过摄影的领导对淡水片的观感: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hotoForum/31328083.html
里面说的majia111拍的加油站我找不到了,但我”推荐“的(虽然我个人其实并没有很
推崇这张照片,只是用来做个例子.) 加油站应该是这张
这里还有一片关于淡水片的老帖,里面有很多老版友的讨论,仅供参考。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1/PhotoForum/31329745_0_1.html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摄影艺术可能比你理解的要广义得多。。。作为普通摄影爱好者,我们能接触到的摄影
: 作品,首先可能来自NG那样的风光大片,或者是各类报刊里的新闻图片,再有,就是杂
: 志里的各种人或者物的硬照,然后大概就是各种写真和婚纱照。。。当然,lomo 小清
: 新之类的,最近也比较被大众喜闻乐见了。
: 但是摄影绝不仅仅限如此。如果要系统的了解的话,您最好也亲自去借本摄影史来翻翻
: 。 为了不误人子弟,我就不在这里乱讲了。一年前,这个版好像大家弄过一个推荐摄
: 影画册的活动,好多好看好玩的册子啊,不看个几本好可惜的。
: 说到这个版,版友们貌似都受 the new photography 的影响颇深。代表人物如
: Eggelston、 Stephen Shore、 Joel Meyerowitz、 Joel Sternfeld... 还有Andreas
: Gursky酱紫的抽象的也很有意思的。我看的书不多,alf,zhuzi,马mm和shopfan可能

s*****n
发帖数: 10890
54
惭愧惭愧,我也就嘴上说说而已。。。自己拍的就差多了:)
我也很喜欢川内伦子,对小清新实在有爱~~ 以后有娃了也这么去拍LOL

Andreas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摄影艺术可能比你理解的要广义得多。。。作为普通摄影爱好者,我们能接触到的摄影
: 作品,首先可能来自NG那样的风光大片,或者是各类报刊里的新闻图片,再有,就是杂
: 志里的各种人或者物的硬照,然后大概就是各种写真和婚纱照。。。当然,lomo 小清
: 新之类的,最近也比较被大众喜闻乐见了。
: 但是摄影绝不仅仅限如此。如果要系统的了解的话,您最好也亲自去借本摄影史来翻翻
: 。 为了不误人子弟,我就不在这里乱讲了。一年前,这个版好像大家弄过一个推荐摄
: 影画册的活动,好多好看好玩的册子啊,不看个几本好可惜的。
: 说到这个版,版友们貌似都受 the new photography 的影响颇深。代表人物如
: Eggelston、 Stephen Shore、 Joel Meyerowitz、 Joel Sternfeld... 还有Andreas
: Gursky酱紫的抽象的也很有意思的。我看的书不多,alf,zhuzi,马mm和shopfan可能

z***i
发帖数: 1122
55
被点名了,很惭愧,要向这里认认真真拍照的同学学习…
不知bangbing看过没有上次关于糖水和淡水的辩论的总结贴:
http://www.mitbbs.com/article/PhotoForum/31330587_0.html
我很赞同那次MOCA的发言:” 淡水片和糖水片拍到极致都会很出彩, 不过我觉得从艺
术的角度糖水片比较难到极致, 因为你先天就被摄影的对象和场景引导和控制了, 相
比而言, 淡水片追求一些经常被人忽略的美学上,或者是哲学上, 形而上的东西,
所以容易在不经意的时候打动人.”
我看了糖水片的反应就是感觉自己运气不好,朝九晚五,为五斗米折腰,我要辞职远行,去
风餐露宿,去新西兰,大溪地...看了另外一些大师,比如Stephen Shore,William
Eggleston的作品,是觉得自己眼力不好,要睁大眼睛看自己周围的世界.
另外从色彩配合这方面说,色彩和谐是个大问题,越浓艳越难和谐,这点上我倒觉得淡水
片和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相似.
最后, 看风景照我觉得一定要看print或书,淡水派的代表作应该是Stephen Shore的
Uncommon Places,这本书在Rakuten打8折时还不到$30:
http://www.rakuten.com/prod/uncommon-places/33918056.html
而且这本书其实还为我省了不少钱.我琢磨买机票去Zion,Banff的时候,看看这本书,立
刻打消了计划,出门去拍停车场和电线杆了…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不认识里面那个马大师。也没有你们所谓的那些看这些照片的background.我不知道
: 那个马大师本人的摄影水平如何,但我觉得他有些说的很多也是我想说的。
: 举个例子。你在Jackyu的那套las vegas照片上对他的构图进行了评价。那套图的构图
: 是有所欠缺的,你的评价我觉得也是到位的,基本和我第一眼看到那套图的感觉是一样
: 的。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hotoForum/31390859.html
: 但反观楼主这套图,其实构图上和Jackyu的那套存在完全一样的问题,甚至更甚。然而
: 就完全变成艺术了,how come?同样是对一个小区域的拍摄,你能讲出这两组照片最本
: 质上的区别吗?除了Alf这组是春夏秋冬以外。。。。
: 另外就我看过你们帖的几套图来说。Lemma的风格其实和Alf的风格至少在色调上是非常

z***i
发帖数: 1122
56
潜水PhotoForum版以来印象最深的几片文章:
Cajal的Gainsville系列
皮老师的四集视频教学片
州长耐心地教我们PS风光片
还有蓝老学习Eggleston的一贴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Déjà vu ahh....
: 挖开老帖。。。现在看挺好玩涅。。。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hotoForum/31282109.html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hotoForum/31282307.html

b******g
发帖数: 3616
57
糖水的定义是什么?淡水的定义又是什么?
从我自己摄影的经历来说,我个人从来不喜欢被一种“风格”局限,也不喜欢刻意去追
求或模仿一种风格。比如有一阵很多人着迷所谓小清新,所有照片都往淡饱和,粉青
color cast,逆光来调,然后一群小清新迷们看着联手称赞。比如又有一阵很多人追求
HDR的超现实风格,任何照片都来个包围曝光丢进photomatix里。又比如有人喜欢所谓
胶片味或者leica味,拍的照片都动一下白平衡来达到那个调调。当然这几个例子都是
针对题材和后期上来说的。但也有很多刻意追求的构图风格。用武侠小说的风格来说,
我觉得这些所谓“风格”其实都只是招式而已。一个真正的摄影高手是将这些融会贯通
后就会在不同的作品里融进适合主题的自己的风格,而不是模板化一些风格。
如果你们的意思是把那些色彩浓郁,光影生动的作品通称为糖水或者商业片的话,那确
实糖水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了。但我不觉得你们所定义的 “糖水片”存在容易腻,特别
是当自己也能营造出那样的效果时容易腻的看法。从我个人的风光和event摄影经历来
说,的确在进步到某一阶段后,会发现以前所喜欢的部分摄影师的作品其实也不过尔尔
,我也能拍出一样的效果。但在同时又会发现新的更好的摄影作品让我赞叹惊讶。所以
如果你觉得腻了,那么我的观点是,你在当时没有发现真正好的“糖水”作品。在我看
来尽管每个摄影家会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但一张优秀的摄影作品应该是完全脱离某
一类“通俗风格”的(比如糖水、淡水等)。
在我看来Alf的作品和Lemma的一些作品感觉就像是在模仿某个摄影家的风格一样。就有
点像有人模仿小清新的感觉,有些刻意的成分在风格里面。Alf这套中央公园看完给我
的感受就是,他很有心地在很长一段时间(比如一年)内拍摄了中央公园的各个角落,
但是看完后却没能留下任何深刻的对中央公园的印象。我不知道这类风格究竟是靠什么
样的细节来打动别人的?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被点名了,很惭愧,要向这里认认真真拍照的同学学习…
: 不知bangbing看过没有上次关于糖水和淡水的辩论的总结贴: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PhotoForum/31330587_0.html
: 我很赞同那次MOCA的发言:” 淡水片和糖水片拍到极致都会很出彩, 不过我觉得从艺
: 术的角度糖水片比较难到极致, 因为你先天就被摄影的对象和场景引导和控制了, 相
: 比而言, 淡水片追求一些经常被人忽略的美学上,或者是哲学上, 形而上的东西,
: 所以容易在不经意的时候打动人.”
: 我看了糖水片的反应就是感觉自己运气不好,朝九晚五,为五斗米折腰,我要辞职远行,去
: 风餐露宿,去新西兰,大溪地...看了另外一些大师,比如Stephen Shore,William
: Eggleston的作品,是觉得自己眼力不好,要睁大眼睛看自己周围的世界.

a*f
发帖数: 5682
58
关于糖水的定义网上有很多。我个人很少把一部片子定性为糖水,因为我觉得糖水是个
很模糊的概念。
至于”淡水“那是本版发明的一个词汇,可以算是黑话,不是什么有专业意义的词汇。
糖水这个词也是起源于黑话。其实你说的这些风格:”小清新“,hdr的超现实,胶片
味,leica味都是网友之间的黑话,都不是什么具有专业意义的词汇或风格定义。所以
我推荐你去看photography the whole story那本书。
关于对淡水的理解,我在之前的总结贴里也提到过。
http://www.mitbbs.com/article/PhotoForum/31330587_0.html
下面再次贴出,again这只是我个人对这个词的看法:
============================================
“淡水片”这个词其实是今天才第一次由蓝老提出来,似乎一下就成了流行词汇。我想
不妨就把淡水片定义为内容平淡,景色无奇的照片吧。今天GoMustang反复询问破鞋有
什么好看,Shifting大致也有同样的疑惑,他试图以文化差异来解释。之前有网友在评
论我的照片的时候也提到公园看着很普通,究竟为什么有些内容平淡不起眼的照片会让
人着迷,相对于yo和蓝老耐心的大段解释,我只是以吃货逻辑来应付,很对不起版务的
工资。不过刚刚想到用一句名言来解释我个人对淡水片的理解也许能有所帮助:
Seeing Is Forgetting the Name of the Thing One Sees - Paul Valéry
我的理解是,当你观看一样东西的时候,你是带有对这样东西的常识的(比如,你首先
想到的是这样东西的名字),只有抛开这些常识,你才能专注于纯粹直接的视觉观感。
不好意思,还得再举一个吃货的例子,吃油炸臭豆腐干,虽然闻着也不臭,但如果你想
着这个豆腐是坏掉了发了霉的豆腐,你是无法享受的,只有忘记你对所吃的东西的一切
了解,你才专注于味蕾的感受,才能真正享受美味。吃麻辣火锅也是如此,你不需要知
道汤料里都放了哪十几种调料,你只需要专注味觉享受。
很多糖水片依赖于观者知道内容的文字名称才能欣赏。比较明显的例子有灯塔,城堡的
糖水片,如果观者缺乏关于灯塔,城堡的文化背景,这些糖水片就不具吸引力。更加
subtle的例子比如这张大峡谷的片子
观者需要知道峡谷这个概念,才会觉得这张照片壮美,假设一个从不知道山川峡谷是什
么东西的人看这副照片会是什么感受呢,大约就和我们普通人看下面这副照片的感受差
不多
(人类舌头表面在显微镜下的照片)
很多淡水片追求的恰恰是观者在忘记内容名称之后对照片的纯粹观感。有的淡水片就是
在提醒观者,这些稀松平常的东西,如果我们以忘却他们的名字的心态去观看的话,是
多么的美丽动人。
当然了,这些观念绝对不代表艺术摄影的全部,事实上绝大部分照片在追求纯粹视觉观
感以外还是和关注拍摄内容的社会意义有关联的, 在观看的时候可以来回切换,先以
抛去常识的心态去体验照片的纯粹视觉体验,再去阅读照片所展现内容的社会含义,再
回到纯粹视觉体验,依此类推。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糖水的定义是什么?淡水的定义又是什么?
: 从我自己摄影的经历来说,我个人从来不喜欢被一种“风格”局限,也不喜欢刻意去追
: 求或模仿一种风格。比如有一阵很多人着迷所谓小清新,所有照片都往淡饱和,粉青
: color cast,逆光来调,然后一群小清新迷们看着联手称赞。比如又有一阵很多人追求
: HDR的超现实风格,任何照片都来个包围曝光丢进photomatix里。又比如有人喜欢所谓
: 胶片味或者leica味,拍的照片都动一下白平衡来达到那个调调。当然这几个例子都是
: 针对题材和后期上来说的。但也有很多刻意追求的构图风格。用武侠小说的风格来说,
: 我觉得这些所谓“风格”其实都只是招式而已。一个真正的摄影高手是将这些融会贯通
: 后就会在不同的作品里融进适合主题的自己的风格,而不是模板化一些风格。
: 如果你们的意思是把那些色彩浓郁,光影生动的作品通称为糖水或者商业片的话,那确

a*f
发帖数: 5682
59
关于糖水,我之前大约没有提到过,但还有一类糖水是追求视觉冲击力,那些色彩浓艳
,光影戏剧化的风光片在我看来所追求的是视觉冲击力,但我觉得他们把视觉冲击力和
视觉美观混淆了。浓艳的颜色很抓人眼球,但其实并不一定是人脑真正享受的视觉体验
。我举两个例子,例子1:大部分的家居设计都采用低饱和度并且互相平衡的色彩,高
饱和浓艳的家居设计相对较少(即使有也比较注重颜色互补以求平衡),这就是考虑到
人眼的舒适度。例二,绝大部分在艺术史上流传下来的风景画家都很控制色彩,几乎看
不到和现在糖水片类似的色彩浓艳,光影戏剧化的作品。难道画家没有浓艳的颜料,或
者他们没有见过戏剧化的光影的风景?显然不是,因为他们追求的不是视觉冲击力,他
们追求的视觉美感。
b******g
发帖数: 3616
60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并不是色彩浓艳,光影戏剧化的照片就一定能引发美感。一张能引发视觉美观的照片也
绝不是仅仅靠这两点而达成的。反过来说,有些照片低饱和看起来更令人愉悦也绝不代
表低饱和可以适用大部分题材。这和家居设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照片并不是一种让你
长时间盯着看的艺术作品。

【在 a*f 的大作中提到】
: 关于糖水,我之前大约没有提到过,但还有一类糖水是追求视觉冲击力,那些色彩浓艳
: ,光影戏剧化的风光片在我看来所追求的是视觉冲击力,但我觉得他们把视觉冲击力和
: 视觉美观混淆了。浓艳的颜色很抓人眼球,但其实并不一定是人脑真正享受的视觉体验
: 。我举两个例子,例子1:大部分的家居设计都采用低饱和度并且互相平衡的色彩,高
: 饱和浓艳的家居设计相对较少(即使有也比较注重颜色互补以求平衡),这就是考虑到
: 人眼的舒适度。例二,绝大部分在艺术史上流传下来的风景画家都很控制色彩,几乎看
: 不到和现在糖水片类似的色彩浓艳,光影戏剧化的作品。难道画家没有浓艳的颜料,或
: 者他们没有见过戏剧化的光影的风景?显然不是,因为他们追求的不是视觉冲击力,他
: 们追求的视觉美感。

相关主题
转-good postjoel meyerowitz 拍NY的是哪一本?
我的Alex Webb workshop报告【黑面】Chinatown
最近拍得小朋友和自家的狗黑白 vs 彩色
进入PhotoForum版参与讨论
a*f
发帖数: 5682
61
为什么照片不是一种长时间盯着看的艺术作品?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 并不是色彩浓艳,光影戏剧化的照片就一定能引发美感。一张能引发视觉美观的照片也
: 绝不是仅仅靠这两点而达成的。反过来说,有些照片低饱和看起来更令人愉悦也绝不代
: 表低饱和可以适用大部分题材。这和家居设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照片并不是一种让你
: 长时间盯着看的艺术作品。

s*****n
发帖数: 10890
62
我还真是盯着看,而且还是反复看好多遍。我家猫陪我看都快看睡着了 哈哈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 并不是色彩浓艳,光影戏剧化的照片就一定能引发美感。一张能引发视觉美观的照片也
: 绝不是仅仅靠这两点而达成的。反过来说,有些照片低饱和看起来更令人愉悦也绝不代
: 表低饱和可以适用大部分题材。这和家居设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照片并不是一种让你
: 长时间盯着看的艺术作品。

b******g
发帖数: 3616
63
说实话,你这段解释我真心觉得逻辑上背道而驰。我看来反而觉得所谓的“糖水”片才
是真正不需要“依赖于观者知道内容的文字名称”而存在的艺术。我在来美国之初看来
很多震撼的风景照片,我当时并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地貌,是一个什么景点,却可以为
之震撼。如果你硬要说,因为你脑海里存在了“山河湖海”的概念所以才能欣赏,那我
无话可说。。。。但按照这个逻辑,你们所谓的淡水不更是以来与观者的背景知识吗?
如果我不知道这是中央公园,我会更无法理解这套作品。
说实话,blueice的很多解释我很不认同。我认为有些作品之所以成为巨作,是有很多
历史背景因素在里面的。比如Ansel Adams拍的half dome之所以这么有名,我认为除了
艺术价值本身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说在当时其实摄影的门槛是很高的,像他
一样拥有哈苏的专业摄影师非常少,优胜美地的人也没这么多,所以当他第一个拍到月
亮和half dome一起的和谐画面的时候,让很多人为之震撼。但如果你想一下,没有
Ansel Adams,若干年后也一定有其他人拍到类似的画面的。而几十年后的今天,如果
你把所有类似照片放一起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后人拍的会比他当时那张appealing。所
以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本身的道理恰恰就是摄影是需要创新的,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而不
是一味模仿某个人的作品或某种风格,模仿淡水,模仿小清新,模仿HDR.好的作品由创
新和照片质量两方面共同决定,任何一方面不可或缺。
再者我也极不同意
”陆元敏在《上海人》序言里面就表示了对其他人远涉千里去拍别人已经拍过的照片表
示不屑,周围的人群和上班路上的苏州河成就了他。谚语也说,最好的照片就在你方圆
1英里之内。“
艺术家很多都是极有个性很张狂的人,尽管他有艺术造诣,但不代表他的每句话都是客
观的都是合理的。方圆一英里成就了他不代表别人远涉千里就得不到收获,也不代表别
人远涉千里就只能是去模仿前人拍过的作品。如果把这句话绝对得理解成我应该在周围
寻找拍摄素材而不应该去更美的远方,那就太绝对了。所以我为楼上那位看了某本书就
放弃去Zion体验大自然的版友表示遗憾。在我看来这些观点都有些偏激了。
另外,艺术这东西都是有历史局限性的,而很多时候人们会矫枉过正。举个最通俗的例
子来说,鲁迅被誉为文学大家。但我们读书的时候经常在读到他作品那些拗口的话时,
老师深入地挖掘这些有语病的话深藏的意思。直到若干年后,很多人才明白,这些其实
不过是因为当时白话文刚推行的原因而已。尽管这不影响鲁迅写这些故事的文学地位,
但说白了,后人要是也模仿这么写的话,就只能是做作了。所以我觉得得用发展地眼光
去看待前人的作品,取其精华,而认识其局限性。
我看了一些你们前面提到的几个大家的作品,我觉得其实他们不少作品对我来说还是挺
好理解的。没有看这组中央公园照片的感觉。。。。

【在 a*f 的大作中提到】
: 关于糖水的定义网上有很多。我个人很少把一部片子定性为糖水,因为我觉得糖水是个
: 很模糊的概念。
: 至于”淡水“那是本版发明的一个词汇,可以算是黑话,不是什么有专业意义的词汇。
: 糖水这个词也是起源于黑话。其实你说的这些风格:”小清新“,hdr的超现实,胶片
: 味,leica味都是网友之间的黑话,都不是什么具有专业意义的词汇或风格定义。所以
: 我推荐你去看photography the whole story那本书。
: 关于对淡水的理解,我在之前的总结贴里也提到过。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PhotoForum/31330587_0.html
: 下面再次贴出,again这只是我个人对这个词的看法:
: ============================================

b******g
发帖数: 3616
64
你会和家装一样,每天几个小时盯着同样一张照片看么?
按照你的理论就是低饱和光线平的作品从美学角度优于高饱和大冲击的作品不是么?我
觉得这观点比我排斥所谓淡水更偏激了。任何一种风格被适当的应用都会形成视觉美感
。而风景名画也绝不都是低饱和平光线的。

【在 a*f 的大作中提到】
: 为什么照片不是一种长时间盯着看的艺术作品?
b******g
发帖数: 3616
65
其实辩论了半天,都没人把这套照片“打动你的细节”真正说出来。我不喜欢虚来虚去
的讲理论。各位看客讲讲你们到底appreciate了这套作品什么吧,什么打动了你们。这
套作品除了风格上依照了MITBBS老版友们自己定义出的“淡水”风格外,创新在了哪里
,有什么独特之处。一套真正好的艺术作品,必然是得有和一个外行随手拍的作品不一
样的地方。
a*f
发帖数: 5682
66

感。
我可没有说低饱和光线平的片子就优于高饱和大冲击的作品,Alex webb和martin Parr
就是高饱和的代表。我只是说视觉冲击力和视觉美观是两回事(我也没有说视觉美感比
视觉冲击力更重要),我想指出的是似乎这两个概念被很多糖水爱好者混淆了。家装只
是一个视觉舒适感的例子。风景画家也许是个更接近的例子,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考虑
观察过风景画家的用色,构图和光线。
没有人真正“盯着”家装看10几小时,也有很多人把摄影作品作为装饰品挂起来成为家
装的一部分。艺术品的一大功能之一就是装饰作用,从绘画,雕塑到现在的很多摄影作
品。所以我问你为什么照片就不可以成为被盯着看的艺术作品。
另外我的照片在那些前面提到的摄影师的作品面前当然是一文不值。我从来没有否认这
一点,这组照片在你看来觉得毫无美感,我很理解,我也丝毫没有要改变你的这个观感
的想法。我最开始和讨论的就是向你解释为什么别人会和你有不同的观感(因为他们有
不同的摄影观),而非为什么我这组照片很牛逼。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辩论了半天,都没人把这套照片“打动你的细节”真正说出来。我不喜欢虚来虚去
: 的讲理论。各位看客讲讲你们到底appreciate了这套作品什么吧,什么打动了你们。这
: 套作品除了风格上依照了MITBBS老版友们自己定义出的“淡水”风格外,创新在了哪里
: ,有什么独特之处。一套真正好的艺术作品,必然是得有和一个外行随手拍的作品不一
: 样的地方。

a*f
发帖数: 5682
67
我这些片子这么多人讨论只有lemma和zhuzi说了点好话(当然更多还是批评), 也许他们
是客气, lemma难道说得还不清楚么, "感觉是现代童话版的感觉","很给我一种宁静的
感觉", 这是在虚来虚去讲理论还是非常直白的讲清楚了“什么打动了”她?
这里似乎没有一个人夸我这个有创新,有独特之处,或者在任何程度上接近"一套真正
好的艺术作品".
另外可能又要让你耻笑了,这些片子的时间跨度是三年,从600多张中幅胶片中选取出
来的。也许至少从数量时间上算是和外行随手拍的作品有所区别吧。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辩论了半天,都没人把这套照片“打动你的细节”真正说出来。我不喜欢虚来虚去
: 的讲理论。各位看客讲讲你们到底appreciate了这套作品什么吧,什么打动了你们。这
: 套作品除了风格上依照了MITBBS老版友们自己定义出的“淡水”风格外,创新在了哪里
: ,有什么独特之处。一套真正好的艺术作品,必然是得有和一个外行随手拍的作品不一
: 样的地方。

z***i
发帖数: 1122
68
比如某人远涉千里,是去拉萨或者Zion住上一年,拍一年的片子,
这是很有意义的project.如果这人只去三天,五天,能体验到什么就是个问题了.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说实话,你这段解释我真心觉得逻辑上背道而驰。我看来反而觉得所谓的“糖水”片才
: 是真正不需要“依赖于观者知道内容的文字名称”而存在的艺术。我在来美国之初看来
: 很多震撼的风景照片,我当时并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地貌,是一个什么景点,却可以为
: 之震撼。如果你硬要说,因为你脑海里存在了“山河湖海”的概念所以才能欣赏,那我
: 无话可说。。。。但按照这个逻辑,你们所谓的淡水不更是以来与观者的背景知识吗?
: 如果我不知道这是中央公园,我会更无法理解这套作品。
: 说实话,blueice的很多解释我很不认同。我认为有些作品之所以成为巨作,是有很多
: 历史背景因素在里面的。比如Ansel Adams拍的half dome之所以这么有名,我认为除了
: 艺术价值本身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说在当时其实摄影的门槛是很高的,像他
: 一样拥有哈苏的专业摄影师非常少,优胜美地的人也没这么多,所以当他第一个拍到月

b******g
发帖数: 3616
69
这就是个概率问题。有的人在Zion住上一年也许都没碰上他想要的天气,有的人可能就
是一次一周的履行就碰上了。就像几个月前大峡谷的大雾一样,这是许多年都没碰到的
景象,却被不少仅仅是去短途旅行的人记录下来。当然从整体上来说,一定是长住的人
获得体验更多。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了,但如果完全不准备那就根本没有几率去得到
不是吗?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比如某人远涉千里,是去拉萨或者Zion住上一年,拍一年的片子,
: 这是很有意义的project.如果这人只去三天,五天,能体验到什么就是个问题了.

z***i
发帖数: 1122
70

你说”Alf的作品和Lemma的一些作品感觉就像是在模仿某个摄影家的风格”.我不是他
们,也不能代表他们,下面只是我的一面之词.他们能自己说说最好,也请懂摄影史的同学
纠正.
我听说Alf很喜欢Atget, Stephen Shore, Joel Meyerowitz.据我所知这些人是摄影史
上很重要的一个流派. 这里面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 承前启后的摄影师,Walker Evans.
这一派特别被MOMA的摄影主任,很有影响力的John Szarkowski推崇, John Szarkowski
在Walker Evans展览册中用一句著名的话概括了他们的风格: “Evans’ work is
rooted in the photography of the earlier past, and constitutes a
reaffirmation of what had been photography’s central sense of purpose and
aesthetic: the precise and lucid description of a significant fact.”
他说这些人的风格就是“the precise and lucid description of a significant
fact.”我个人体会,看这些人的作品,和这句话一起看会有帮助,随便找几张贴在下面:
Atget
Evans
Shore
另外John Szarkowski的这种审美观在他写的两本常被做为摄影学生教材的书中发挥很
多:
如果我用这句话里的审美观来看Alf的这组作品,我的感觉是:
precise, lucid
好象有Atget的影子,lucid,但右面灯好象太靠近边缘,不够precise?
楼歪了,不够precise
人叠了,不够lucid

当然, Szarkowski 说这是“photography’s central sense of purpose and
aesthetic”,绝对了点,很多摄影师,比如William Klein, 森山,荒木都有自己的路,但
我觉得这个流派的作品很耐看,自己很喜欢看.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辩论了半天,都没人把这套照片“打动你的细节”真正说出来。我不喜欢虚来虚去
: 的讲理论。各位看客讲讲你们到底appreciate了这套作品什么吧,什么打动了你们。这
: 套作品除了风格上依照了MITBBS老版友们自己定义出的“淡水”风格外,创新在了哪里
: ,有什么独特之处。一套真正好的艺术作品,必然是得有和一个外行随手拍的作品不一
: 样的地方。

相关主题
黑白 vs 彩色一个想法
八月沙滩的一个下午有啥关于纽约市的作品集?
周末书市汇报 (Strand books, New York)the timing to press the shutter
进入PhotoForum版参与讨论
b*****e
发帖数: 14299
71
alf诲人不倦,我却没心境看大伙的讨论,只是感觉bangbing就是十年前的我的角色,
十年以后的我却懒得再参与这样的口水。本版十年以来说过了N次的事情,清者自清,
无需解释。alf等人的话,bangbing可暂且不置可否,留个备份在自己电脑上,过上几
年再看看也不迟。
当年的大讨论收藏在精华区:
http://www.mitbbs.com/bbsann2/club.faq/PhotoForum/D133015214122
bangbing如果在麦城的话,当是一个好地方,city public library里面有很多摄影方
面的书,以至于我搬家了到过两个地方都远不及麦城的摄影书多,甚是怀念。当年无聊
,也不管什么方面的摄影书,都借出来看一看,还把书名给存了一个单子,
http://www.blogbus.com/blueice2004-logs/1382839.html
当然这个单子肯定已经过时了,现在应该有更多更新的摄影书了。bangbing可以充分利
用一下,搁置争议,开阔视野。
b*****e
发帖数: 14299
72

Evans.
Szarkowski
而且John Szarkowski就是威大麦城毕业的校友啊,他自己的画册第一张就是威大校园
。bangbing可以听听老学长(太老了,都已经过世了)怎么说的。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Alf的作品和Lemma的一些作品感觉就像是在模仿某个摄影家的风格”.我不是他
: 们,也不能代表他们,下面只是我的一面之词.他们能自己说说最好,也请懂摄影史的同学
: 纠正.
: 我听说Alf很喜欢Atget, Stephen Shore, Joel Meyerowitz.据我所知这些人是摄影史
: 上很重要的一个流派. 这里面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 承前启后的摄影师,Walker Evans.
: 这一派特别被MOMA的摄影主任,很有影响力的John Szarkowski推崇, John Szarkowski
: 在Walker Evans展览册中用一句著名的话概括了他们的风格: “Evans’ work is
: rooted in the photography of the earlier past, and constitutes a
: reaffirmation of what had been photography’s central sense of purpose and

a*f
发帖数: 5682
73
多谢zhuzi,我的确是受这个流派影响最大,我自己受到的影响再往前追溯还可以到赛
尚。
也的确如你所指出的那样,这组片子里能够反映出这个流派想法的片子很有限。个人玩
票罢了。
另外多谢提醒楼歪了,这个好调。

Evans.
Szarkowski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Alf的作品和Lemma的一些作品感觉就像是在模仿某个摄影家的风格”.我不是他
: 们,也不能代表他们,下面只是我的一面之词.他们能自己说说最好,也请懂摄影史的同学
: 纠正.
: 我听说Alf很喜欢Atget, Stephen Shore, Joel Meyerowitz.据我所知这些人是摄影史
: 上很重要的一个流派. 这里面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 承前启后的摄影师,Walker Evans.
: 这一派特别被MOMA的摄影主任,很有影响力的John Szarkowski推崇, John Szarkowski
: 在Walker Evans展览册中用一句著名的话概括了他们的风格: “Evans’ work is
: rooted in the photography of the earlier past, and constitutes a
: reaffirmation of what had been photography’s central sense of purpose and

k*****e
发帖数: 1235
74
前面那个人引用的话你没有看全。
他要批判的是“不远千里去拍*别*人*已*经*拍*过*的片子”
重点是别人已经拍过的,特别是不远千里还要去,显得特别不值。
越是名胜地,拍过的人就越多,挖掘出别人没拍过的东西的概率就越小。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就是个概率问题。有的人在Zion住上一年也许都没碰上他想要的天气,有的人可能就
: 是一次一周的履行就碰上了。就像几个月前大峡谷的大雾一样,这是许多年都没碰到的
: 景象,却被不少仅仅是去短途旅行的人记录下来。当然从整体上来说,一定是长住的人
: 获得体验更多。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了,但如果完全不准备那就根本没有几率去得到
: 不是吗?

k*****e
发帖数: 1235
75
bangbing就是三年前的马大师,
现在马大师已经长进出师,坐地悟化,得道升仙了,
我还在原地踏步,还是看不懂。
人和人的差距阿,怎么就那么大呢。
多讨论讨论也是好的,也不完全是重复,
看大家讨论每次都还是有点新东西的。
虽然三年过后还是看不懂alf的图,
但是每次看讨论都还是很有意思的。
我作为"淡水"的酱油围观派,
做到三不原则,不捧,不批,不跟。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alf诲人不倦,我却没心境看大伙的讨论,只是感觉bangbing就是十年前的我的角色,
: 十年以后的我却懒得再参与这样的口水。本版十年以来说过了N次的事情,清者自清,
: 无需解释。alf等人的话,bangbing可暂且不置可否,留个备份在自己电脑上,过上几
: 年再看看也不迟。
: 当年的大讨论收藏在精华区:
: http://www.mitbbs.com/bbsann2/club.faq/PhotoForum/D133015214122
: bangbing如果在麦城的话,当是一个好地方,city public library里面有很多摄影方
: 面的书,以至于我搬家了到过两个地方都远不及麦城的摄影书多,甚是怀念。当年无聊
: ,也不管什么方面的摄影书,都借出来看一看,还把书名给存了一个单子,
: http://www.blogbus.com/blueice2004-logs/1382839.html

a*f
发帖数: 5682
76
多谢蓝老,虽说没心情看讨论,但一出马就给出特别有营养的东西。
我们这次主要是讨论摄影的众多理解,而非谁高谁低。
那次人文vs风光的讨论看下来也有收获,不过我觉得no偏颇了,可重复性的确不重要,
重要的是创新性。人文片和非人文片的争论倒是历史很悠久的,有个哥们写了本书从各
个方面(包括很多哲学上的东西)来论述这两者谁高谁低。他的观点是非人文更高级,
而这恰恰是摄影近年来开始在艺术界(拍卖市场,博物馆,画廊,个人收藏)占据重要
位置的原因。这本书争议较大,而且很晦涩。
我就贴段书评吧
http://www.amazon.com/Why-Photography-Matters-Never-Before/prod
4.0 out of 5 stars Difficult, flawed, but a must read for art (and non-art)
photography, July 19, 2009
By John Armstrong
This review is from: Why Photography Matters as Art as Never Before (
Hardcover)
This book was reviewed in the Jan 2009 issue of ArtForum by Robin Kelsey, an
art history professor at Harvard University and himself the author of
several books on photography. Kelsey criticizes many aspects of the book,
and points out some of the very same faults that people here have, including
Fried's annoying habit of talking about himself and his work and his
determination to make his theory work even when it requires ignoring,
dismissing, or rationalizing evidence that seems to go against it. Still, he
takes what Fried is saying very seriously and, in the end, recognizes the
book as an important work about photography by an important art historian
and critic.
I myself found the book a difficult and at times exasperating read but at
the same time a, for the most part, interesting, even fascinating one. It
showed me a way of looking at and thinking about photography that I had not
encountered before. The key idea is the opposition between theatricality and
antitheatricality. A theatrical work of art is one that addresses the
beholder in some way, tells him something, asks him something, presupposes
his presence. An antitheatrical work of art is one that does not do any of
this, that is fully self-sufficient, asks nothing of the beholder, does not
acknowledge his existence.
Fried talks about being both an art historian and an art critic. As an art
historian he sees the two kinds of art as both existing and one or the other
as having the upper hand vis-à-vis the other at a given point in (art)
time. Fried the critic clearly strongly prefers antitheatrical to theatrical
art, and loves to see antitheatrical art rise up and triumph over
theatrical art. He is writing about the photography he is writing about in
the book precisely because it is, to his mind, antitheatrical.
So what photography is it? Loosely speaking it is the art photography that
started to appear in galleries and museums (and in the art market) about
1980 and is still going fairly strong today. It is the photography of the
large print, particularly the art of the Canadian Jeff Wall, of the Bechers
and their students - esp. Thomas Struth and Thomas Ruff -, and a few others,
mostly European, including Thomas Demand, Rineke Dijkstra, Luc Delahaye,
and Beat Streuli (one of several videographers/filmmakers he looks at).
Fried presents discussions of the photographers in the set that focus on
specific images (many of which are reproduced, all reasonably large and in
color where the original was color) and bring in things the artists have
said about the images and their work in general in statements and interviews
. The discussions are intelligent and - at least if you like the
photographers and their works - interesting. (An exception for me was when
he gets into philosophy and starts quoting Hegel and Heidegger and
Wittgenstein.) Sometimes his single minded adherence to his theory leads him
to a complex and unconvincing interpretation where a much easier, more
natural one is available. (His discussion of Struth's museum pictures was an
example for me. I have actually seen some of them and their affect - for me
at least - is much more in line with what other critics have said than what
Fried is constrained by his theory to say.)
It is fine for Fried the critic to focus on the photography he likes - the
photography of his title, the photography "that matters as art". But surely
Fried the art historian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say something about other
photography, and particularly the photography that came immediately before
the photography he is focusing on, including that produced by the
Conceptualists and their more image-focused successors the Pictures
Generation, i.e. Cindy Sherman, Richard Prince, Sherrie Levine, Laurie
Simmons at al, and also that of John Szarkowski's MoMA establishment. The
photography "that matters" didn't come out of nowhere. It's part of the
photographic tradition. The Bechers appeared in the 1975 New Topographics
show beside Robert Adams, Lewis Baltz and Stephen Shore.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he was obligated to lay out a complete (art) history
of photography from 1960. But he could have said enough to put his
photography into context and highligh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t and the
rest. It would have been especially to the point to identify some
photography of the broader period (1960- on) that was theatrical, and let
people look at theatrical and antitheatrical photography side by side and
form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inction he is so committed to.
One last point. As he himself acknowledges, his theory of theatrical and
antitheatrical ultimately goes back to the 18th century encyclopedist Denis
Diderot. He refers to him a number of times in this book, but only in an
allusive way, and leaves it to the reader to go to his earlier book
Absorption and Theatricality: Painting and Beholder in the Age of Diderot (
1988), to find out what he (Diderot) said and how it informs his (Fried's)
theory. It would have been nice if he could have recapped the main points in
this book, and in particular to have drawn attention to the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 (Diderot's) views on painting and his views on the
theater. For as far as I can see Fried's concept of antitheaticality in
pictorial art is at heart simply the static analog of Diderot's rule of the
fourth wall in theater, which is widely known and fairly intuitive and easy
to apply to specific cases.
I'll conclude by essentially echoing what Robin Kelsey said in his review.
Why Photography Matters as Art as Never Before has its problems, but it is
must reading for anyone with a serious interest in art photography. It opens
up a whole new dimension in how to look at and think about photographs (and
not just art photographs). Hopefully others will follow up and clarify the
theory and apply it to a broader range of work. 4 stars.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alf诲人不倦,我却没心境看大伙的讨论,只是感觉bangbing就是十年前的我的角色,
: 十年以后的我却懒得再参与这样的口水。本版十年以来说过了N次的事情,清者自清,
: 无需解释。alf等人的话,bangbing可暂且不置可否,留个备份在自己电脑上,过上几
: 年再看看也不迟。
: 当年的大讨论收藏在精华区:
: http://www.mitbbs.com/bbsann2/club.faq/PhotoForum/D133015214122
: bangbing如果在麦城的话,当是一个好地方,city public library里面有很多摄影方
: 面的书,以至于我搬家了到过两个地方都远不及麦城的摄影书多,甚是怀念。当年无聊
: ,也不管什么方面的摄影书,都借出来看一看,还把书名给存了一个单子,
: http://www.blogbus.com/blueice2004-logs/1382839.html

l***a
发帖数: 5114
77
这点我完全同意你的。没有机会出去,咱才开始留意周围的花花草草的。要是能让我免
路费,放假,甩开老公和儿子,自己背10kg价值万刀摄影器材去满世界随便拍,我绝对
不会选则在家拍电线杆的。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就是个概率问题。有的人在Zion住上一年也许都没碰上他想要的天气,有的人可能就
: 是一次一周的履行就碰上了。就像几个月前大峡谷的大雾一样,这是许多年都没碰到的
: 景象,却被不少仅仅是去短途旅行的人记录下来。当然从整体上来说,一定是长住的人
: 获得体验更多。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了,但如果完全不准备那就根本没有几率去得到
: 不是吗?

l***a
发帖数: 5114
78
谢谢你,每次看你发言都挺言之有物的。我目前喜欢Walker Evans多一些,一直想去找
Atget来系统看看,时间一长就忘了。 我很奇怪冰棒为毛觉得我照片的颜色和alf像?
明明我一直坚持恶趣味的“塑料质感”和花花绿绿五彩缤纷呐。。。 人家喜欢塞尚,
我喜欢米罗,差很远很远的好不好。。。

Evans.
Szarkowski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Alf的作品和Lemma的一些作品感觉就像是在模仿某个摄影家的风格”.我不是他
: 们,也不能代表他们,下面只是我的一面之词.他们能自己说说最好,也请懂摄影史的同学
: 纠正.
: 我听说Alf很喜欢Atget, Stephen Shore, Joel Meyerowitz.据我所知这些人是摄影史
: 上很重要的一个流派. 这里面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 承前启后的摄影师,Walker Evans.
: 这一派特别被MOMA的摄影主任,很有影响力的John Szarkowski推崇, John Szarkowski
: 在Walker Evans展览册中用一句著名的话概括了他们的风格: “Evans’ work is
: rooted in the photography of the earlier past, and constitutes a
: reaffirmation of what had been photography’s central sense of purpose and

b******g
发帖数: 3616
79
我不认为我就是三年前那个”马大师“,他是以一个初学者的质疑来进行讨论。我是以
一个审美体系建立得比较成熟的摄影爱好者的基础来进行讨论。我也不认为能欣赏这种
风格就是所谓的”得道升仙“,无非就是多一种欣赏的taste而已。你的这种描述,感
觉像是把这种风格提高到一种比别的风格高的程度,仿佛只有读懂这种风格才能算摄影
进步一样。这是偏颇的。究竟他有没有”得道神仙“,还得看他现在的作品。艺术理论
这东西理论固然是有益的,但终究只是纸上谈兵。艺术理论家未必是艺术家,艺术家也
未必都懂得很多艺术理论。学习艺术理论固然是需要的,但能完美地和自己的想法一起融
入实践,才是真谛。
我会去尝试了解一下楼上几位热情推荐的书和作品。感谢你们的推荐,开卷有益。也许
今后可能会欣赏,也许不,尝试多了解其他风格始终没坏处。但我始终坚信,这种风格
即使得以欣赏也只是摄影中的一个流派,绝对不是全部,更没有高下之分。我写这段话
不是用来辩论,而是希望那些潜水的看客不要错误地解读这些讨论,你看得懂这类作品
,那么请appreciate,看不懂,你一样可以成为摄影高手,甚至摄影家。这就和有的人
创作抽象艺术,有的人创作实用艺术是一个道理。

【在 k*****e 的大作中提到】
: bangbing就是三年前的马大师,
: 现在马大师已经长进出师,坐地悟化,得道升仙了,
: 我还在原地踏步,还是看不懂。
: 人和人的差距阿,怎么就那么大呢。
: 多讨论讨论也是好的,也不完全是重复,
: 看大家讨论每次都还是有点新东西的。
: 虽然三年过后还是看不懂alf的图,
: 但是每次看讨论都还是很有意思的。
: 我作为"淡水"的酱油围观派,
: 做到三不原则,不捧,不批,不跟。

b******g
发帖数: 3616
80
这不就是之前和shifting在版上讨论过的”landscape photography"是否还有大师命题
么?
我的观点始终是没有被拍烂的landscape,只有创作思路枯竭的摄影师。这是我近期看
了一些很creative的摄影师朋友作品后的感悟。

【在 k*****e 的大作中提到】
: 前面那个人引用的话你没有看全。
: 他要批判的是“不远千里去拍*别*人*已*经*拍*过*的片子”
: 重点是别人已经拍过的,特别是不远千里还要去,显得特别不值。
: 越是名胜地,拍过的人就越多,挖掘出别人没拍过的东西的概率就越小。

相关主题
最近越来越喜欢山水风光摄影了【回顾】纽约 2011 -2012
刚刚偷窥了一下Joel Meyerowitz【活动】我喜欢的几本摄影画册
【活动】向_____致敬!Taking my time
进入PhotoForum版参与讨论
s*****n
发帖数: 10890
81
好奇一下,国人出的画册美帝图书馆也能借到?
我将是你的镜子--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
顾铮编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
真实的背后没有真实--20世纪现代摄影实践
顾铮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住在巴特,桑塔格,本雅明的照片里
章光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纪实摄影--风格与探索
孙京涛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
林永惠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陆元敏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黎朗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吴志华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刘铮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o**s
发帖数: 3412
82
Where are these?
Can you please share?

这是我近期看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不就是之前和shifting在版上讨论过的”landscape photography"是否还有大师命题
: 么?
: 我的观点始终是没有被拍烂的landscape,只有创作思路枯竭的摄影师。这是我近期看
: 了一些很creative的摄影师朋友作品后的感悟。

o**s
发帖数: 3412
83
太爱你家猫了!
我早就说过你那些艺术的东西同同不喜欢,看不懂,但超爱你家猫,你老婆,还有其他
美女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还真是盯着看,而且还是反复看好多遍。我家猫陪我看都快看睡着了 哈哈
o**s
发帖数: 3412
84
前几天发的一贴,我觉得这个人的风景照没什么色彩,但看得出对光的捕捉是下了功夫
的。不知道你们喜欢吗?这算是糖水还是淡水?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hotoGear/35042705.html
o**s
发帖数: 3412
85
其实local有很多好看的东西可以拍,风光照不一定要去什么风景点的。只是大多数风
景点对初学者来说容易出片而已。因为那些地方的构图光线已经被大师揣摩过了,大家
抄袭一下而已。
这是我家旁边小泥塘,不是死谷, by javefoto
o**s
发帖数: 3412
86
艺术真的很主观,个人喜欢的不一样。但是可能都会不由自主去模仿自己喜欢的。
如果一个人的东西你不喜欢,他的观点也自然听不太进去,反之什么都是圣经。
a*f
发帖数: 5682
87
大致看了一下,有不少喜欢的照片,不过这个相册重复太多,有些构图比较欠缺,广角
用的太多,畸变破坏了雄伟的观感.
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给照片贴上糖水或淡水的标签,这两个词本来就是黑话,用来对作
品归类没啥意义.自己喜欢最重要.
我们在这里互相评片的时候分析来分析去主要是为了给摄影者指出问题,以图互相帮助
,提高.我平常看片的时候是不会去想那么多的.

【在 o**s 的大作中提到】
: 前几天发的一贴,我觉得这个人的风景照没什么色彩,但看得出对光的捕捉是下了功夫
: 的。不知道你们喜欢吗?这算是糖水还是淡水?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hotoGear/35042705.html

o**s
发帖数: 3412
88
这个听起来怎么象精英艺术,全看不懂看不懂。
不过我喜欢你们一家旅游照片。
对我影响最深的是身边的无名摄影爱好者。
比如我跟他们去同样的地方,我的就是记录,他们的有创作有想法。

Andreas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摄影艺术可能比你理解的要广义得多。。。作为普通摄影爱好者,我们能接触到的摄影
: 作品,首先可能来自NG那样的风光大片,或者是各类报刊里的新闻图片,再有,就是杂
: 志里的各种人或者物的硬照,然后大概就是各种写真和婚纱照。。。当然,lomo 小清
: 新之类的,最近也比较被大众喜闻乐见了。
: 但是摄影绝不仅仅限如此。如果要系统的了解的话,您最好也亲自去借本摄影史来翻翻
: 。 为了不误人子弟,我就不在这里乱讲了。一年前,这个版好像大家弄过一个推荐摄
: 影画册的活动,好多好看好玩的册子啊,不看个几本好可惜的。
: 说到这个版,版友们貌似都受 the new photography 的影响颇深。代表人物如
: Eggelston、 Stephen Shore、 Joel Meyerowitz、 Joel Sternfeld... 还有Andreas
: Gursky酱紫的抽象的也很有意思的。我看的书不多,alf,zhuzi,马mm和shopfan可能

o**s
发帖数: 3412
89
我觉得色彩算是比较直接让大众喜欢的东西吧。比如夕阳落日火烧云,有时候构图差点
也凑和。
如果没有色彩,全靠光线,构图,层次,等等来达到视觉美观,难很多。
当然也有很多摄影作品似乎是不讲究视觉美观的,就让一般人更难看懂了.
http://billmattickphotography.com/
这是我曾经老师,经常参展。可怜我看不懂,上课也听不懂。

【在 a*f 的大作中提到】
: 大致看了一下,有不少喜欢的照片,不过这个相册重复太多,有些构图比较欠缺,广角
: 用的太多,畸变破坏了雄伟的观感.
: 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给照片贴上糖水或淡水的标签,这两个词本来就是黑话,用来对作
: 品归类没啥意义.自己喜欢最重要.
: 我们在这里互相评片的时候分析来分析去主要是为了给摄影者指出问题,以图互相帮助
: ,提高.我平常看片的时候是不会去想那么多的.

s*****n
发帖数: 10890
90
m9?

【在 o**s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色彩算是比较直接让大众喜欢的东西吧。比如夕阳落日火烧云,有时候构图差点
: 也凑和。
: 如果没有色彩,全靠光线,构图,层次,等等来达到视觉美观,难很多。
: 当然也有很多摄影作品似乎是不讲究视觉美观的,就让一般人更难看懂了.
: http://billmattickphotography.com/
: 这是我曾经老师,经常参展。可怜我看不懂,上课也听不懂。

相关主题
雨天的1号公路我的Alex Webb workshop报告
【BBC纪录片:摄影演义】最近拍得小朋友和自家的狗
转-good postjoel meyerowitz 拍NY的是哪一本?
进入PhotoForum版参与讨论
b******g
发帖数: 3616
91
最接地气的比如范老师拍的作品,同样的场景完全不一样的视角。
再比如
http://500px.com/photo/58345594
这个城堡几乎是被拍烂的那种,很多都是拉近了拍的。但却被摄影师找到了这么一个前
景,Marc Adams都表示了惊叹。

【在 o**s 的大作中提到】
: Where are these?
: Can you please share?
:
: 这是我近期看

k*****e
发帖数: 1235
92
我那个得道升仙不明显是个玩笑嘛?马大师跟我熟我才敢这么和她开玩笑。
虽然楼上很多高手都在自谦,说什么没有什么高下之分。我这个门外汉窃以为淡水还是
比其他门类高一点点的,艺术都是只有创新才叫艺术,传统艺术早已经被无数前辈把各
种可能性都尝试完了。再在传统里面转圈圈,不会有创新。(顶多是在个人经验里创新
,因为个人看得不够多)所以艺术才发展到现代和后现代,要明白它为什么美,至少知
识储备要有艺术史的储备。这个知识储备量的区别就是高下的区别。你比较一下看得懂
“淡水”和看不懂“淡水”的人阅片量区别,这个区别就是让我不服不行。
作为门外汉,我不知道alf的片子和stephen shore或者其他名字没听说过的大师相比,
到底是水平接近了呢,还是照猫画虎,这个我看不出来。我说的“淡水”就是指大师的
淡水。反正shore, eggleston的东西,有少数我能欣赏,大多数我没法欣赏。看不懂就
三不: 不捧不批不跟,作个酱油围观派。总比一看不懂就说这是“装逼”要强。

起融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不认为我就是三年前那个”马大师“,他是以一个初学者的质疑来进行讨论。我是以
: 一个审美体系建立得比较成熟的摄影爱好者的基础来进行讨论。我也不认为能欣赏这种
: 风格就是所谓的”得道升仙“,无非就是多一种欣赏的taste而已。你的这种描述,感
: 觉像是把这种风格提高到一种比别的风格高的程度,仿佛只有读懂这种风格才能算摄影
: 进步一样。这是偏颇的。究竟他有没有”得道神仙“,还得看他现在的作品。艺术理论
: 这东西理论固然是有益的,但终究只是纸上谈兵。艺术理论家未必是艺术家,艺术家也
: 未必都懂得很多艺术理论。学习艺术理论固然是需要的,但能完美地和自己的想法一起融
: 入实践,才是真谛。
: 我会去尝试了解一下楼上几位热情推荐的书和作品。感谢你们的推荐,开卷有益。也许
: 今后可能会欣赏,也许不,尝试多了解其他风格始终没坏处。但我始终坚信,这种风格

b******g
发帖数: 3616
93
这说法就相当于说“抽象艺术”或“现代艺术”比其他门类的艺术高那么一点点一样。
本身这种说法就带有迷信的色彩在里面。艺术从来不是靠知识储备量来分高下的,或者
说艺术本来就不能分高下。艺术家也未必就是科班出来饱读艺术史的,不然就不是艺术
而是技术了。
另外关于传统和创新这个概念也很模糊。摄影在民间推广一共也没有多少年,黑白摄影
1840年左右才开始不在实验阶段了,彩色摄影1900年以后才有,而STEPHEN SHORE是
1947年生的。从摄影开始在民间推广到他开始学摄影一共也就几十年的时间。怎么他这
种流派就变成现代艺术,而其他所谓糖水就变成传统艺术了?难道“传统”艺术在他出生
前的短短50多年就被人拍烂了?再者,他这个流派发展了几十年,你又如何知道各种继
承模仿他流派的人都在创新呢?

【在 k*****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那个得道升仙不明显是个玩笑嘛?马大师跟我熟我才敢这么和她开玩笑。
: 虽然楼上很多高手都在自谦,说什么没有什么高下之分。我这个门外汉窃以为淡水还是
: 比其他门类高一点点的,艺术都是只有创新才叫艺术,传统艺术早已经被无数前辈把各
: 种可能性都尝试完了。再在传统里面转圈圈,不会有创新。(顶多是在个人经验里创新
: ,因为个人看得不够多)所以艺术才发展到现代和后现代,要明白它为什么美,至少知
: 识储备要有艺术史的储备。这个知识储备量的区别就是高下的区别。你比较一下看得懂
: “淡水”和看不懂“淡水”的人阅片量区别,这个区别就是让我不服不行。
: 作为门外汉,我不知道alf的片子和stephen shore或者其他名字没听说过的大师相比,
: 到底是水平接近了呢,还是照猫画虎,这个我看不出来。我说的“淡水”就是指大师的
: 淡水。反正shore, eggleston的东西,有少数我能欣赏,大多数我没法欣赏。看不懂就

l***a
发帖数: 5114
94
亲,
除了抽象主义,摄影和绘画一样,有很多很多分类,那些分类,有不少是从绘画那里继
承过来的,黑白照片那会儿就有了。 除了你说的抽象主义,起码还有印象派,自然主
义,未来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超现实主义。。。。。
另外,我个人真没觉得艺术各个流派之间有高低之分,但你总得让人有个喜好之分吧?
LZ的字里行间反反复复都是 一个意思,“你不喜欢的东西,也可以允许有别人喜欢”
。如此而已。审美是有主观性的,还是有时间性的,现在喜欢,不代表会一直喜欢,反
之亦然。
还有,摄影和别的艺术一样,不一定只能给你带美或者愉快的感受。其他的感受,惊、
吓、忧伤、感动、恶心、压抑等等、也都是感受。

出生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这说法就相当于说“抽象艺术”或“现代艺术”比其他门类的艺术高那么一点点一样。
: 本身这种说法就带有迷信的色彩在里面。艺术从来不是靠知识储备量来分高下的,或者
: 说艺术本来就不能分高下。艺术家也未必就是科班出来饱读艺术史的,不然就不是艺术
: 而是技术了。
: 另外关于传统和创新这个概念也很模糊。摄影在民间推广一共也没有多少年,黑白摄影
: 1840年左右才开始不在实验阶段了,彩色摄影1900年以后才有,而STEPHEN SHORE是
: 1947年生的。从摄影开始在民间推广到他开始学摄影一共也就几十年的时间。怎么他这
: 种流派就变成现代艺术,而其他所谓糖水就变成传统艺术了?难道“传统”艺术在他出生
: 前的短短50多年就被人拍烂了?再者,他这个流派发展了几十年,你又如何知道各种继
: 承模仿他流派的人都在创新呢?

k*****e
发帖数: 1235
95
刚才你说你和当年的马大师不一样,她是初学者,你是“审美体系建立得比较成熟的”。
现在又说阅片量,知识储备是不能分高下的。
那么只能有两种推论:
要么:初学者的观点和“审美体系建立得比较成熟”的人的观点,是不分高下的。
要么:成熟的审美体系不是靠阅片,靠读艺术史来建立的。
我的逻辑癖又犯了...

出生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这说法就相当于说“抽象艺术”或“现代艺术”比其他门类的艺术高那么一点点一样。
: 本身这种说法就带有迷信的色彩在里面。艺术从来不是靠知识储备量来分高下的,或者
: 说艺术本来就不能分高下。艺术家也未必就是科班出来饱读艺术史的,不然就不是艺术
: 而是技术了。
: 另外关于传统和创新这个概念也很模糊。摄影在民间推广一共也没有多少年,黑白摄影
: 1840年左右才开始不在实验阶段了,彩色摄影1900年以后才有,而STEPHEN SHORE是
: 1947年生的。从摄影开始在民间推广到他开始学摄影一共也就几十年的时间。怎么他这
: 种流派就变成现代艺术,而其他所谓糖水就变成传统艺术了?难道“传统”艺术在他出生
: 前的短短50多年就被人拍烂了?再者,他这个流派发展了几十年,你又如何知道各种继
: 承模仿他流派的人都在创新呢?

a*f
发帖数: 5682
96
说实话,我觉得吧,棒冰说自己审美体系建立的比较成熟说明他对审美的理解还不成熟。
看完一本艺术史他的观点多半会改变。推荐Gombrich的the story of art.

”。

【在 k*****e 的大作中提到】
: 刚才你说你和当年的马大师不一样,她是初学者,你是“审美体系建立得比较成熟的”。
: 现在又说阅片量,知识储备是不能分高下的。
: 那么只能有两种推论:
: 要么:初学者的观点和“审美体系建立得比较成熟”的人的观点,是不分高下的。
: 要么:成熟的审美体系不是靠阅片,靠读艺术史来建立的。
: 我的逻辑癖又犯了...
:
: 出生

b******g
发帖数: 3616
97
你确实犯了。
阅片量从来不等于“知识储备”或者”艺术史“。一个人音乐史看再多也不见得弹得好
钢琴。历史上很多艺术家都是穷人出身,连正规的艺术学校都没好好上过,更别说饱读
艺术史了。
而你最大的逻辑问题就是在自己看不懂淡水风格的同时,却又觉得这个风格比别的风格
高那么一点点。
这个讨论到现在为止也没什么新内容了。我打算就此打住了。

”。

【在 k*****e 的大作中提到】
: 刚才你说你和当年的马大师不一样,她是初学者,你是“审美体系建立得比较成熟的”。
: 现在又说阅片量,知识储备是不能分高下的。
: 那么只能有两种推论:
: 要么:初学者的观点和“审美体系建立得比较成熟”的人的观点,是不分高下的。
: 要么:成熟的审美体系不是靠阅片,靠读艺术史来建立的。
: 我的逻辑癖又犯了...
:
: 出生

l********n
发帖数: 684
98
说说我喜欢这张的原因。总体的光和色彩都很平淡,尤其是背景。光看人物也觉得有些
淡。但这些人物放在这个总体平淡的片子里,不同人物的衣服的色彩就把人物烘托出来
了。这点就会吸引我把大部分的人物都看过来,看看到底在干什么。我个人喜欢所谓的
糖水片,但大多都不会吸引我多看几眼。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这个片子。但说实话,除
了alf拍的有人和有狗的片子,我不喜欢其他的片子。也许是我还欣赏不来。
k*****e
发帖数: 1235
99
我那个问题很容易理解,对一个事物,除了“懂”和“不懂”,还有一种状态叫做“懂
得自己不懂”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确实犯了。
: 阅片量从来不等于“知识储备”或者”艺术史“。一个人音乐史看再多也不见得弹得好
: 钢琴。历史上很多艺术家都是穷人出身,连正规的艺术学校都没好好上过,更别说饱读
: 艺术史了。
: 而你最大的逻辑问题就是在自己看不懂淡水风格的同时,却又觉得这个风格比别的风格
: 高那么一点点。
: 这个讨论到现在为止也没什么新内容了。我打算就此打住了。
:
: ”。

1 (共1页)
进入PhotoForu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转-good post一个想法
我的Alex Webb workshop报告有啥关于纽约市的作品集?
最近拍得小朋友和自家的狗the timing to press the shutter
joel meyerowitz 拍NY的是哪一本?最近越来越喜欢山水风光摄影了
【黑面】Chinatown刚刚偷窥了一下Joel Meyerowitz
黑白 vs 彩色【活动】向_____致敬!
八月沙滩的一个下午【回顾】纽约 2011 -2012
周末书市汇报 (Strand books, New York)【活动】我喜欢的几本摄影画册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art话题: 摄影话题: 照片话题: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