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Rock版 - 伤花怒放
相关主题
完善摇滚 (老文章了, 再贴一遍吧)中国第一摇滚网站
摇滚是资本主义音乐摇滚乐队招新,【快来看看!】
中国摇滚三十年三十首经典回顾真唱不光是为了摇滚 Re: 真不真唱其实无所谓
帮忙瞅一眼93年,在柏林的中国摇滚的现场
摇滚乐,要谁去滚?<扭曲的机器>乐队贝斯对快乐男生姚政的看法
六十年代的摇滚文化(转)中国还是应该放弃摇滚
(转载)是谁踩了摇滚的尾巴?都是什么样的人在玩摇滚?
王晓峰同志的发迹史 (2)国内的摇滚乐啊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摇滚话题: 摇滚乐话题: 革命话题: 乐队话题: 埃尔维斯
进入Rock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h
发帖数: 1022
1
绪言 何为摇滚
形态各异的扬声器巨墙之后,变幻莫测的聚光灯罗网之中,鼓手鬼斧
天工般地敲打,吉它扣人心弦地拔响,舞台英雄或嘶哑或高亢的声音唱
起,千万歌迷的狂呼响彻云霄--摇滚张扬登场!
如果说90年代之前的中国,摇滚还只是崔健孑然独立的呼喊,是青
年们从《伊甸园之门》出发萌生的向往和想象,如今,它却响彻在每一家
舞厅、每一部随身听,探头于每一家电台、电视台和大报小报,甚至成
了最大众化的口头禅,成了任何一个时麾青年表明自己不曾落伍的口头
招贴。而与此同时,无数的人依然在疑惑何为摇滚。
如果非要用定义来限定摇滚,其结果往往令人啼笑皆非。让我们来看
看那些“摇滚专家”的把戏:
格雷尔.马库斯是闻名瑕迩的摇滚名著《神秘列车》的作者,他认为
摇滚无非是“一种美国文化”,比如埃尔维斯.普莱斯利无非是“把作
为美国人的感受戏剧化,把这种感受的含义、价值和美国生活的利弊作
形象表达。”
卡尔.贝尔兹则在他那本《摇滚故事》中视摇滚为“民间艺术”,一
种下意识的俚语表达方式。
查理.勒特称摇滚为“城市之声”,认为它是都市少年们创造的新音
乐呐喊。
b****h
发帖数: 1022
2
第一章
命运风景:去势或毁灭的星辰
摇滚的历程一如任何艺术的发展一样,充满着种种传奇,其中固然不
乏千山之颠的辉煌与河汉中心的灿烂,但那些身陷围击之中的末路英
雄,更值得人们感慨之余作再三之思。在这些永远值得记取的故事之
中,当以摇滚之王埃尔维斯.普菜斯利和摇滚之父艾伦.佛雷德的经历
最具启示性。
1992年,在美国即将发行普菜斯利纪念邮票的前夕,曾经举行过
全国性的民意调查,以决定邮票采用其前期形象还是后期形象。压倒性
的结果是:要早期的“猫王”。
此一结果似乎并没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但了解摇滚史的人们无不仰
天长叹。
埃尔维斯.普菜斯利更为人熟知的花名是“猫王”,但1935年他
的降生之地却是美国密西西比州图佩罗的一个贫困家庭,即使后来他们
一家搬到了孟斐斯城,所住和依然是穷街陋巷。这种家庭给普菜斯利的
好处是,他可以不受管束的接受黑人音乐的影响,因为在美国南部的有
钱白人眼中,他们这种贫困的“白垃圾”与黑人是同样的劣等货,任其
与黑人厮混而无人干预。高中时期的埃尔维斯并未显示出什么过人之
处,但他
b****h
发帖数: 1022
3
第二章 革命(1):温柔的颠覆之声鸣响

仿佛是一夜之间,60年代美国青年们从“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以
非暴力作为“目标基础、信仰前提和行动方式”的立场,转向了“气象
员”和“黑豹党”的“抗议和游行无用,革命暴力是唯一途径”的姿态,
这一转变如何发生,人们很难清楚描述;同样,我们也难以确定一开始只
是一种大众流行新宠物的摇滚乐何时被打了“革命”的标识,然而,这一
标识却随处可见。在描述当代音乐时,摇滚乐历来被称作一场革命;在论
述摇滚乐本质时,众多的人也将其概括为“革命”;即使是鄙视摇滚乐的
丹尼尔.贝尔诸人,也认为摇滚乐起码是“表演‘革命’”。
如果将反抗现存体制作为“革命”的起点,摇滚乐的确在不断革命。从
它一诞生便引发的无数次“骚乱”开始,摇滚乐没有停止过这种“革命”
步伐。从一代新人的心灵被朴素的早期摇打动并不再老老实实地呆在座位
上之时,摇滚便被描述为“3R”(即Rock,Roll,Riot摇、滚、乱),
其最大特征是青少年们故意同国家机器、政权和体制的最直接代表──警
察作对
b****h
发帖数: 1022
4
第三章 革命(二):快感冲锋
摇滚的社会变革方向还只是其“革命”性的一个方向,作为这种革命
性前身的另一个革命倾向,即摇滚在艺术形式上的革命,在审美原则上的
革命,在艺术与道德关系上的革命同样深具启示性。
摇滚在艺术上构成了一种新的尝试或新的冲击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高雅”艺术家们对摇滚的攻击和摇滚全新的努力方向说明了摇滚在艺术
上的革命性(参见第四章)。而从艺术角度对摇滚的攻击除了认为它是低
劣而庸俗的之外,也有许多认为它是不道德的,是一种艺术上的堕落。
1954年,当摇滚还停留在节奏布鲁斯的怀抱中时,它就曾遭受
迎头痛击。当时一首叫“轰隆隆”的歌风靡一时,这首先由黑人乐队“和
弦”演唱,后来被白人乐队“平头”翻唱的歌曲视许多视为第一首摇滚歌
曲。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彼德.波特对发行此歌的唱片
公司大加谴责,认为他们是向青少年灌输不道德品味,因为此歌充满“淫
荡和粗野的声调”,“如同麻醉品一样肮脏”。从此之后,类似指责将一
直伴随摇滚的历程。
同样是在1954年,美国“音乐出版商保护协会”指责刚萌芽的摇
滚乐“表现低下
b****h
发帖数: 1022
5
第四章 铁壁清音:刀丛中起飞的希望鸟
摇滚受人指责并奋而抗争有历史有时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而其中最
耐人寻味的莫过于它在美国和西方世界是“革命”的象征,是“共产党
的阴谋”;而在真正的“革命”国家眼中,它却被斥责为“没落”的典
型,是“资产阶级的下流货”。
在西方的各种反动势力眼中,摇滚乐的革命倾向是张狂的,而这种张
狂是源于共产党有组织的控制和操纵。此一说法的集大成者,无疑于原
教旨主义的美国基督都十字军著名牧师大卫?诺贝尔。1965年,他出版
了臭名昭著的《共产主义、催眠术和“披头士”:共产主义利用音乐的
解析》。这本小册子的主题是,摇滚乐是苏联的一个大阴谋,其目的是
在暗中败坏美国青年,使他们在于共产主义的斗争中未战先衰。“控制
论战争是最重要的武器,我们可不能制造出神经受阻的后代。把你的
‘披头士’和摇滚乐唱片扔到垃圾堆里去吧,我们一直无愧于基督教国
家的称号,别让那四个留着乱糟糟头发的跨掉派损害我们后代的情感和
智力,并最终损害我们的国家。”基督教十字军的创始人比利?詹姆斯?
哈吉斯也随声附和道:“‘披头士’为代表团的跨掉派的一伙是共产党
的一伙”。也正是在1
b****h
发帖数: 1022
6
第五章 拒绝高雅:缔造新经典
名声或大或小的“高雅”音乐家们(无论他们按中国的划分方式被称
作“严肃”音乐家、“美声”或“民族”音乐家,或是像西方式的统称
古典音乐家,或是与摇滚乐相比而突然“高雅”起来的前期流行乐手)
是反对摇滚的最为坚定的力量之一。尽管他们曾经不止一次地相互心存
门户之见,而且对摇滚摆出的姿态林林总总,或高傲得对其不屑一顾,
或愤怒得难以自已,但他们的目的绝对相同:与摇滚不共戴天。
“高雅”音乐家们对待摇滚的常用招术便是“预言”(抑或是诅咒
?)它的夭亡。这一招数的始作俑者之一是著名指挥家莱斯?埃尔加
特,他将摇滚乐视为一场流行病,认为青年人很快便会将其抛在一边。
在他发表这番看法的1955年,“摇滚”一词还刚刚发明,许多人对其还
一无所知。而单簧管演奏家巴德?德?弗郎斯在断言摇滚正在死亡的同
时,宣传音乐将很快回到爵士乐和“高雅”的大众音乐上去。
歌唱家托尼?贝内特则担心50年代蜂涌而起的争议恰恰会使摇滚乐受
益,但他认为摇滚无非是一种暂时的音乐现象,青年人很快便会弃之而
去。他还预言只有美国才对摇滚作出更多批评,其他国家则已经将其作
为“
b****h
发帖数: 1022
7
第六章
世界音乐:让柔情粉碎喧嚣

在摇滚所遇到的敌人之中,“民族主义”是又一强手。有时候,它比意识形态更加
具有号召力,毕竟,强烈的“爱国主义者”比偏激的理想主义者更为常见。
从摇滚冲击美国开始,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或先或后或大或小地经历着民族音乐的危
机,这种危机多是一种事实,有时也是一种被夸大了的观念。
最为典型的危机出现在南美。阿根廷素以探戈为荣,而摇滚的传播导致的便是所谓
“探戈危机”。在爱国人士的眼中,摇滚的传播造就了没有探戈热情只有摇滚热情的
下一代,使“民族特色”丧失殆尽。一个专事探戈音乐的制作人、作曲家及演员协会
呼吁一切公共场所都应加强民族音乐的播出。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长更是在1957年2月美
国摇滚风靡之时断然下令禁止一切以摇滚伴奏的舞会,因为他担心这种非民族化的东
西“会破坏道德规范及良好修养,会使人堕落并造成集体歇斯底里,最终
b****h
发帖数: 1022
8
第七章 激情之旅:自我的废墟
摇滚现场表演是最早被置于重炮轰击之下的摇滚现象之一。1955年3月,美国康涅狄
格州纽黑文市的几个年轻人在一场摇滚音乐会后发生了争吵,其中几人后来被拘留。
此事成为以“秩序”的名义向摇滚开战的滥觞。当地警方的一名负责人就此宣布:
“在快速摇滚节奏中,青少年们会完全变成疯子。”
1956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将纽约的一场摇滚音乐会描述成一场狂乱,从此之
后,摇滚行当所遭到的最猛烈的攻击不再是其“淫猥的歌词”,而是频频举行并越来
越走红的现场演出。
1956年3月,“骚乱”在麻省理工学院升级。一共有3000人花费了各自的10美元参
场摇滚乐会,这帮年轻哥们都以为可以彻夜共舞,但演出场地却过于狭窄,听众随着
节目的进行离舞台越来越近,在场的7个警察害怕出事,要求将节目减半。组织者照办
之后,听众愤而掀翻了几张桌子,20名警察飞奔而至。9分钟的骚乱换来的是全美国对
摇滚又一场大攻势。
然而,“秩序”的前所未有的挑战者却是全世界第一部摇滚电影——《昼夜摇滚
》。这部1956年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摄制的片子只有极少的情节,比尔?哈利、“
b****h
发帖数: 1022
9
第八章 上帝也疯狂:神圣反摇滚十字军

不出任何人的意料,宗教势力一直是反对摇滚的最坚决和最不动
摇的生力军。它对摇滚的反对自摇滚产生起就不曾放松,而且此
一反对一直延续至今,但花样却不断翻新。
在摇滚刚刚萌生的50年代,加拿大一名宗教人士便将摇滚称为
“三R”(即Rock、Rol1、Regret),第三个R是悔恨,“你曾在摇滚
之后有过这种感觉吧。你难以入睡,因为你知道这种音乐与放纵
只不过是对你的愚弄和欺骗。”爱尔兰的天主教杂志更是认为,
教会的“敌人”是用摇滚歌曲“作为不道德宣传的 工具。”美国
芝加哥的一名主教在摇滚刚开始流行时便宣布, 在天主教学校里
不准播放这类音乐。一位天主教头面人物更是宣称:“在音乐之
中明显地存在着神与恶魔的界线,前者鼓舞人心、宏扬美德,后
者使人堕落、败坏德行。”
在一家音乐杂志上,一名天主教徒坚决主张实行音乐检查制度,
因为在他看来,摇滚是恶魔的
b****h
发帖数: 1022
10
第九章 毒与噪: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之争
在摇滚与反摇滚的拉锯战中,有两个主题直接涉及在现代生
活中随处显现的理性与非理性之争,这就是毒品与“噪声”的
问题。
资料表明,摇滚并不是第一种与毒品挂钩的音乐形式,爵士
乐就曾经与毒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不应遮掩的是,摇滚更
为公开地与毒品搭上了种种关系。在摇滚领域之中,最先同毒
品有关联的是“滚石”等英国乐队,而在嬉皮文化浪潮中,则
有更多的美国乐队堕入其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聚集 在
旧金山等地,以“迷幻摇滚”或“幻觉摇滚”知名的“感恩而
死”、“鸟儿”、“善变使者服务社”、“杰弗逊飞机”等乐
队。据说 “感恩而死”乐队的名字就来自于吸毒之后的灵感,
而“杰弗逊飞机”一词本来就可以用来指抽大麻的烟杆。这自
然是反摇滚势力求之不得的事,他们一直在等待着这样的机
会,以便让摇滚落入万劫不复之地。
1966年(当
b****h
发帖数: 1022
11
结 束 语
永不遁世:摇滚在操练中

从80年代中期起,曾经被责骂为“不道德”的摇滚乐终于用一个
又一个震惊全世界的“良知复兴”行动实现了它超越既定道德目
标的最终目的:向全新的、毫无滞碍的道德理想行进。这些行动
也绝不仅仅是“良知复兴”,它是摇滚从被缚中抗争的全部历史
的象征,又是自60年代以来再一次向世界证明着摇滚可以改变世
界。
让人回味不已的是,“良知复兴”正好是在摇滚因MTV、重金属
诸问题而陷入坐大的保守主义的道德围攻之时。摇滚的反抗采用
的是它一贯的立场:不做单纯的道德争议,而是直接超越它,用
行动中体现的新道德说话。鲍勃?吉尔多夫这位爱尔兰乐手首先发
起了“乐队救援”,使全世界的目光都留意到了非洲的惨境。由U
2、“警察”、乔治?迈克尔、大卫?鲍伊等巨星参与录制的《他们
b****h
发帖数: 1022
12
附 录:
摇滚大事记

1951年
艾伦?弗雷德的“月亮狗布鲁斯”节目开播,他以“摇滚” 一
词来称呼一种在此之前已经开始散发出独特魁力的音乐。摇滚
正式诞生。
比尔?哈利翻唱吉米?普林斯顿1949年的《摇动关节》,使摇滚
开始长征。
1952年
艾伦?弗雷德的克利夫兰演唱会因众多观众未能入场而 导致摇
滚史上第一场“骚乱”。
1953年
埃尔维斯?普莱斯列走进太阳公司,花费4美元录制《我的欢
乐》送给母亲,从那以后便是别人花费无数个4美元买他的
歌。
1954年
“比尔?哈利及营星”乐队录制《昼夜摇滚》。
“平头”乐队的《轰隆隆》成为第一支摇滚热门金曲。
1 (共1页)
进入Rock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国内的摇滚乐啊摇滚乐,要谁去滚?
8月27日在北京怒放摇滚演唱 (转载)六十年代的摇滚文化(转)
申请ROCK摇滚版版副 (转载)(转载)是谁踩了摇滚的尾巴?
【我的摇滚之路】征文活动王晓峰同志的发迹史 (2)
完善摇滚 (老文章了, 再贴一遍吧)中国第一摇滚网站
摇滚是资本主义音乐摇滚乐队招新,【快来看看!】
中国摇滚三十年三十首经典回顾真唱不光是为了摇滚 Re: 真不真唱其实无所谓
帮忙瞅一眼93年,在柏林的中国摇滚的现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摇滚话题: 摇滚乐话题: 革命话题: 乐队话题: 埃尔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