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Soccer版 - 再转一遍那个张路18年前文章重发的帖子:少儿足球的问题(
相关主题
昨天考证出啥时候开始叫韩国队的了吗?阿巴之战总结
[中国足坛]中国足坛最伟大球员沉浮录 转贴天涯看看海东02年说的话
体育总局将对校园足球每年拨款增至5600万袁伟民判死刑!彭伟国判死刑!黎兵判死刑!
京媒:归化穆里奇丢不起那人 接纳马布里也不接纳他黎兵这个球员怎么样?
新足协格局全面向政治局架构靠拢国足还没因为日韩
周宁不惧老纳范志毅当后卫的时候拿过甲A最佳射手
如果你是80年代初看球(II)懂球的给说下国足为什么提高不上去
[合集] 大家觉得施拉普纳那界国家队怎么样看刚才谁贴的巴乔集锦,想起有关射门的一句经典。。。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少儿话题: 足球话题: 训练话题: 比赛话题: 竞赛
进入Soccer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x**w
发帖数: 7947
1
问题20年前明眼人就看的很明白了。20年后还是这样。日本人韩国人看见问题就改了;
我国球迷就骂20年,没人理。
=======================
前 言
1993年,举国上下都在热盼当年6月的世界杯外围赛,坚信施拉普纳能够带领中国
队冲出亚洲。而我基于对我国少儿足球基础的了解,对此不抱任何希望。
当时和毕熙东、汪大昭、苏祥新、王俊共同在足球报开《京华新村》专栏,编辑让
重点写国家队,我有意反其道而行,5个月连发9篇文章,不提国家队,只讲青少儿,系
统地分析了我国少儿足球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18年过去了,这些问题有些已经改了(很少),有些仍然存在,有些曾经改了现在又
有地方在恢复——如呼吁搞全国比赛,如从小学就掐尖子搞三集中等。我最担心的就是
,有些人借着从上到下开始重视少儿足球的好形势,又拾起过去导致中国足球基础崩盘
的那些歪招,再走已被证明是失败的老路。
中国足球从少儿这块走上正路以后计算,最少要15~20年才可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如果不走正路,就只能向后顺延。
让更多的人了解正路,别重回老路,这就是我重发这些旧作的原因。
重整河山待后生
1993年1月18日
中国足球目前的热点是职业化,甲级队的身价扶摇直上,好像深圳去年夏天的股票
。不过此时不可头脑发热,陶醉于莺歌燕舞之中,须防“牛市”过后“熊市”来临。
要想球市长盛不衰,还得靠货真价实,还得看球员们脚下的功夫,每思及此,不免
生出一些担忧。
眼下这批当打球员的水平大家有目共睹,职业化的刺激或可如强心针般起些作用,
但毕竟有限了。真正的希望应在于足球后备力量,在于青少年。而我们的青少年足球水
平如何?笔者参与的《全国少年儿童足球训练与竞赛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向各省市成
年和青少年队教练发出的问卷反馈表明,大部分教练均认为我国足球后备力量人数少,
质量也不高。
不能说国家不支持,国家在这一代青少年身上投的钱比任何一代都多。也不能说教
练员工作不力,那些青少年队教练们都是各省市同行中的佼佼者,他们抛家舍业,多少
年风吹日晒摸爬滚打带出一支队伍,可谓熬费苦心。更不能怨这批队员。他们刚10岁上
下便离开父母的呵护,离开正规的学业,常年累月泡在足球场上,付出了整个青春年华
,谁又不想为中国足球做出点贡献?
那么问题何在?谁将对目前这个状况负责呢?说来说去是个体制的问题。不合理的
少年儿童竞赛体制是造成后备力量危机的根源。
笔者将在后几期就我国少儿训练竞赛体制问题作一系列分析,希望大家在轰轰烈烈
之余也关心一下这个冷僻的角落。尽管它很难引人入胜,但却是中国足球发展的根本之
所在。在当前中国足坛的一片亮色中涂抹这灰色的一笔可能不合时宜,却也是理论研究
者的责任。如果股票发行者们不反复宣传玩股票的危险一面,那么当上海故事骤跌时那
些希望破灭的股民们一定会唾而骂之。曲突徙薪的建议不一定总是受到欢迎,但毕竟比
亡羊补牢要明智,故而聪明人不会不理解的。
少儿足球竞赛的误区
1993年2月8日
比赛是吸引少年儿童参加足球活动的最好手段,因为比赛中激烈的竞争、对抗和无
穷的变化最充分地体现了足球的本质,正是刺激孩子们兴趣和想象力的所在,也正是足
球魅力之所在。
遗憾的是我们的不少少儿比赛却变了味儿。少儿足球比赛被附加了许多本不应属于
它的负载,例如学校的荣誉,某省市的荣誉,甚至国家的荣誉;例如教师的、教练的乃
至官员们的政绩和奖金等。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功利主义的欲求刺激之下,本应是兢兢业
业踏踏实实地为中国足球打基础的少儿竞赛工作便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现象。
年龄上弄虚作假者有之,资格上冒名顶替者有之,训练上拔苗助长者更比比皆是,
把本应是一块净土的地方弄成了少数人追名逐利的场所,至于什么提高足球技术水平,
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培养输送人才,乃至有益少儿身心健康之类的崇高目标统统被
跑到了脑后。近十年来国内少儿足球赛中弄虚作假成风,且愈演愈烈禁而不能止,以至
不搞点手段就根本不可能拿成绩,真正扎扎实实打基础,老老实实按规矩办事的得不到
肯定,真正发育良好功底扎实有前途的苗子干不过冒牌的假货。照这个样子干下去,后
备人才的技术水平、思想水平、道德水平怎么弄高得了?中国足球的水平又怎么能上得
去?
我们至今仍沾沾自喜于在世界和洲际少儿比赛中拿了个什么名次,在那里大肆宣传
,其实是怎么回事自己心里清楚。世界足球强国对此种少儿比赛给予过多大重视?临时
凑个队拉出来就打,不过是为增加个锻炼机会,并不想让它干扰正常的训练组织和训练
过程,哪像我们长期集中,专业化训练,必欲取之以谢天下,结果越搞越不行,越搞越
没了基础。少年时的英雄到了成年难成大器,只能看着人家在世界大赛上笑傲江湖。
急功近利的思想和作法为害不浅,不少国人不去想想如何脚踏实地地钻研,如何勤
奋刻苦地工作,却把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如何投机取巧走捷径上,搞假冒伪劣产品的比搞
发明创造的人还多,本事还大,赚钱还快,使得搞真东西的,搞发明创造的,抓产品质
量的倒没了饭碗,这实在是中国的一大悲哀。此种浮躁之风如不能止,则误国误民也误
了足球。假冒伪劣在国内固可称一世之雄,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一到国际市场便原形
毕露。而足球恰恰是要在国际竞争中经受长期考验的。说句泼冷水的话,如果少儿竞赛
的现状不能迅速改观,则中国足球再过十年、二十年也长进不到哪儿去,别说是请个施
拉普纳,就是把贝肯鲍尔和克鲁伊夫都请来困在一块儿也是白搭。
打假刻不容缓,少儿竞赛的改革更是百年大计,办法并非没有,关键是看中国足协
有没有决心、勇气和魄力,有没有把这个问题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有没有点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的风格。
三集中的悲哀
1993年2月22日
世界足坛流派多多,体制多多,但各国专家、教练在后备人才培训问题上的意见却
异乎寻常地一致。大家都认为,应当让孩子在启蒙阶段有一个自发地自由活动的时期,
而不应施以刻板的正规训练。其意图在于广泛普及,发现人才,培养兴趣和创造性,天
才是从这中间自然产生出来的。
唯一反其道而行的就是我们。
多少年来,我们都在以计划经济的方式管理少儿足球,而且越管越细,越管越死,
越管越不景气。请看今日之学校,之胡同,之体育场,竟是谁家之天下?没有了踢球的
孩子,我们又靠谁去圆那个足球之梦?
为了应付比赛夺取锦标,各省市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一种近乎自杀的政策——搞三集
中的足球训练班。所谓三集中,就是把一个地区或城市中分布于各个学校的足球尖子集
中到一起,集中食宿、训练和学习。从表面上看,这些耗子有了更好的条件,更好地教
练,更多的训练时间,按说应当出他几颗巨星了吧?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自从80年代兴
起此种训练体制以来,我们的球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为什么?三集中害人不浅!首先,男孩子不过15岁很难看得出谁好谁差。而我们不
少地方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定苗子搞集中,要说能选得准那才叫奇怪。把那
些不是苗子但一时称雄的孩子选来,把本来有限的人、财、物力倾注于此,别的球队自
然无法抗衡,只有作鸟兽散,那些真正有天赋的孩子因此而在未露头角时便被人为淘汰
,再也得不到一试身手的机会,这是多么大的浪费与不公啊!
再看入选的孩子,长年累月和足球泡在一起,泡“皮”了,泡“痞”了,泡得对足
球失去了兴趣,找个机会就想“拜拜”,所以才有了中国球员的“早衰”现象。即使他
们仍有兴趣,但在同龄人中独霸一方无对手,一打就灌人家十几比零,技术便难能精进
,傲气却油然而生,这种无竞争体制所培养出的少爷作风我们难道领教得还少吗?至于
大量本不该专这一行的孩子因此而荒废学业,成年后半途流落事业难成的悲哀又向谁去
诉说?
最可悲的是,大家都知道三集中的弊端,却又都按捺不住地去争着搞三集中,明知
是毒药还要伸着脖子往下吞,其中不知是何种动力在驱策?
现在我们又集中了最好的一批少年球员准备送去巴西,我们又办起了国家级的少儿
足球学校。真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小时候胖不算胖”
1993年3月15日
要问“球星是怎么来的?”回答会有两种,一曰“天生的”,一曰“练出来的”。
于是有人感叹中国无天才,活该找不到球星;也有人不管是不是材料,差不多有胳膊有
腿儿的抓来就开练。
单纯的天才论会导致消极被动,无所作为;而相信训练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也只是导
致盲目性的,事半功倍,实际上,球星是优越的先天条件与合理的科学训练结合的产物
,忽视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造就出真正的球星。
从总的倾向看,目前我国少儿足球训练工作中对选才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我们的选才往往只局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在几所学校,千把孩子中试上一试便定
了终身,而在视野之外的孩子即使再热爱足球,再具有天赋也失去了机会,从此便与足
球无缘,很难说有多少人才这样被埋没了。我国小学生数以亿计,而其中能有幸参加足
球人才选拔的至多不会超过十万,选才面不过千分之一,委实可怜。
还有年龄问题。有些教练和家长出于某种原因(当然是不可告人的),私改孩子的年
龄,以大充小。这样的孩子在同龄队伍中数年内自可纵横天下无敌手,只是一到成年年
龄优势失去效应便销声匿迹,不见了踪影。君不见历年“希望杯”、“幼苗杯”、“萌
芽杯”、“贝贝杯”打得热火朝天,而当年英雄今安在哉?
更难办的是早熟问题,有一类孩子属于早熟型,在童年和少年时期,他们在身材、
身体素质、运动成绩、技术水平和智力水平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孩子,因此很容易被“
伯乐”们相中并选入队伍。可青春发育期一到,这些早熟者很快便停止发育,各方面都
止步不前,而其他孩子却后来居上,超过他们。更有一些发育期长的孩子,他们在儿童
时期往往在各方面都不突出,但别人都停止发育后他们还有很强的后劲,最后成为各方
面的尖子。真正的运动人才往往在这一类孩子中,而我们不少人却认识不到这一点,早
早地把他们淘汰出局,使他们再无一显身手的机会,这样的悲剧即使在现在仍在全国到
处可见,中国不只有多少球星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之中,难怪千呼万唤不出来!
去年足球报评出的中国足球先生吴群立大概算得上大器晚成的典范,北京队近年来
输送国家队的主力李辉、杨朝晖、魏克兴、高洪波等也都是16-17岁后才逐渐显出头角
。所幸的是他们遇到了有头脑的教练,才免遭夭折之厄运。
故而引句老北京的俗话作为本文的题目,信哉斯言!
好钢用在刀刃上
1993年3月22日
“从儿童抓起”的口号我们喊了不少年,各级体委在少儿足球训练方面的投资也相
当不少,仅以北京市为例,一年用在这方面的拨款就在50万以上。然而收效甚微。
我们必须考虑,我们的投资方向是否有问题?换句俗话——我们的钱花得是不是地
方?
从调查中了解到,不少省市在少儿足球方面的投资除少量竞赛费用外,大部分都用
在体校教练员的训练补贴和少儿运动员的营养补贴、服装补贴上。竞赛费用是必需的,
教练员领取补贴也理所当然,但给参加训练的少儿运动员发补贴就大可不必。
文革前体校学生基本上没有补贴,服装自备、吃饭自理,比赛服谁上场谁穿,笔者
当年就是这么过来的,大家练得也很起劲。文革后补贴数额日增,原因可能是群众普遍
生活水平低,怕学生营养不良,同时也藉此吸引生源。但这些年来,群众生活水平普遍
提高,谁家孩子也不缺吃穿,,每月30-40元的补贴对不支持孩子踢球的家长已无吸引
力,而支持孩子踢球的家长就是每月倒贴钱也心甘情愿,且无大困难,我们为什么不能
把这些钱省下来呢?
省下钱来干什么?给在中小学普及足球运动、带队训练的体育老师们,他们其实最
辛苦。一般中小学校体育老师课最多,且风吹日晒,体力消耗很大,加上每天两次出操
,课余的体育活动及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已经是负担沉重。如果在这些之外再带
上一支球队或推动足球运动,那要付出多大的精力!
然而这些在基层为中国足球事业默默耕耘的园丁们得到了什么?且不说各方面的不
理解与阻力,体育教师地位的低下,积劳成疾造成的伤病,等等,仅只收入一项就足以
令人心寒。有人给我们算过一笔账,体育老师带学生一节自习课,坐在教室里舒舒服服
,学校发给5元补贴,带足球队一次训练课,摸爬滚打连喊带叫2小时,体委给一元多训
练补贴。两相对照何等悬殊。久而久之,除了个别事业心极强且有拼命精神的人,谁还
能坚持下去?所以现在在基层中小学搞足球训练的教师是越老越少了。
难怪我们的中小学足球越来越不景气,越来越不普及,水平越来越低,尖子越来越
少。
要扭转这种局面,体委必须和教委联合起来,共同提高中小学足球教练的待遇。体
委尤应打破系统的界限,把原用于给学生的补贴转而投向在中小学为培养足球人才打基
础的体育教师们。没有园丁的积极性,中国足球就没有根,没有萌芽,没有幼苗,更没
有希望。请有关决策者们考虑,把我们有限的资金用到最该用的地方!
来点配合意识
1993年4月5日
发展足球是谁的事?要拿这个问题问大家,十之八九会回答——是体委的事。作为
各级体委的领导对此更认为理所当然,责无旁贷。有时候坏事就坏在这里。
我国少儿足球越来越成为体委独家经营的领域。体委目的单纯而明确——出高水平
运动员,于是全力以赴抓提高,抓输送。体委只为自己用得着的人掏钱、出力,于是也
就只能事事都自己掏钱,自己出力。
教育系统没有积极性。你体委出不出尖子与我们的目标无关,我们也犯不着为你劳
神费力。何况你一个劲抓尖子,搞三集中,把普通学校的普及活动冲得稀里哗啦,我不
给你拆台就算客气了,还谈什么支持?
在这里,表面上看是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矛盾,实质上是提高与普及的矛盾。
面对少儿足球日益萎缩的现状,体育界、足球界应当反思。为了完成培养优秀人才
的主要目标,我们是否也有必要转变观念?
要搞好少儿足球,必须占领学校这一阵地,因此必须得到教育系统的支持。体育界
不能希望像过去一样由上面发个红头文件,命令大家都开展小足球运动,必须以自己的
实际行动主动寻求教育界的配合。在思想上要明确:在学校开展足球活动不仅仅是为完
成体育界的任务,也是为了完成教育界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出高水平的足球人才,
更是为了增强广大少儿的体质,活跃他们的文化生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行动上要注意普及与提高并举,踢球与学习与品德教育齐抓。
在措施上关键要把一部分资金从抓尖子转向撒大网。从给学生转向给老师,从给体
校转向给学校。这部分资金比重不一定很大,但其意义和影响却不可低估,必然会得到
教育系统的响应,诱发广大学校和教师们抓少儿足球的积极性。同时为重新求得均衡发
展,应注意弱化少儿足球的提高工作,强化普及工作。
只要把教育界被压抑已久的积极性重新激发出来,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少儿足球工
作者的难题如资金、场地、师资、管理、与学习的矛盾、后备人才不足等都会迎刃而解
。试看那些少儿足球蓬勃发展的地方,哪里不是得到教育界强有力支持的?
变抓“点”为抓“面”
1993年4月19日
此前数文集中笔墨针砭少儿足球训练、竞赛体制之时弊,此文则要提些建设性意见。
既然目前我国少儿足球训练体系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小学阶段的普及太差,规模萎缩
,就应当痛下决心从这里入手解决问题。
要抓普及,必须有人去做工作,指望各级体委、教育局或足协派出大批人手开展这
项工作不现实。如此何人可用?实际上人是有的。例如许多体校教练,现仍在沿袭50年
代一人带一队的方式,耗时十年八年只集中培养那么十几二十个孩子,到头来不知有几
人成才。两三轮下来,年过半百,业绩无多,等闲白了少年头。这等效率低下,效益低
下,何等可惜!
还有一些中小学教师,有爱球之心,有过人之技,为环境所限,无法施展,不也是
一种人才的浪费?
如果转变一下体校教练员的职能,由各省、市足协将其任命为某一区域的足协督导
员(或叫别的什么),将原归他使用的少儿训练补贴费和这一区域的竞赛统拨下来,令其
在所辖区域内推进小学足球普及活动,局面似可有所改观。
足协督导员们变过去的抓一个点为今后的抓一大片,他们可做如下工作:1、组织
各小学校间常年的足球比赛。2、监督指导各小学的足球训练比赛活动。3、培训、指导
辖区内小学带队教练及裁判提高业务水平。4、根据业务工作考核情况发给带队教练津
贴和奖金。5、组织辖区内学校队员的短训、轮训和集训。6、发现、重点培训并向上一
级训练机构推荐人才。
体委官办体系如此,其它各类少儿足球俱乐部也可参照此一模式开展工作。如果大
家都这么干,又何愁中国足球后继无人。
对职业队或专业队的事,地方足协今后将很难插得上手,也没必要去凑那个热闹。
地方足协的工作重点赢转向青少年,其核心力量应是广大基层的督导员、教练员和教师
,前述措施不但有利于少儿足球的发展,亦将有利于地方足协的实体化建设。没有此类
深刻的改革,足协的改革永远只能浮在表面。
少儿足球竞赛改革的方向
1993年5月10日
要在我国普及少儿足球,就必须在改革训练体制的同时配套地改革竞赛体制。从某
种意义上说,竞赛体制对训练体制起一种导向作用。
少儿足球竞赛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比赛是训练的杠杆。没有比赛,训练就没有导师,没有动力,没有兴趣。
曾有人鼓吹过少儿训练不能打比赛,结果最后自己也不得不抛弃这种“理论”。
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人把少儿比赛看得过于重要,搞得过于隆重,导致不少地方拼
了命地甚至不择手段地去争冠军、争名次。过早地三集中,掐尖子,搞成人化训练乃至
弄虚作假等种种弊端皆出于此。
或问:比赛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不是叫人无所适从了吗?其实如果我们的思维
不走极端,合理的“中间道路”还是有的。
少儿比赛要打,而且要多多的打。这种比赛应当是训练性的或游戏性的,没有或少
有成绩、名次的要求及压力,以培养孩子对足球的兴趣,加深对攻防对抗的认识,同时
有针对性地改进技术,提高水平。国际足联可口可乐训练班的教材要求,少儿训练每次
课的最后都应有不同形式的比赛。对比起来,我国少儿训练中的比赛比重过少了。为什
么我国球员技术华而不实,怕对抗,怕紧逼?为什么我国球员临场意识和心理素质水平
不高?难道不是少儿时比赛过少造成的吗?
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注意减少比赛的负作用,其方法是降低比赛的重要性,缩小其
范围,减少宣传(尤其是对名次的宣传),不给或少给奖励,把少儿比赛真正变成训练的
一种形式。不要在小学时就搞集中式的全国比赛,让大家去为那个唯一的全国冠军拼命
,应当多搞本市的、本区的比赛,尤其应当搞成分散式的常年比赛,辅以校际间、班际
间的非正式比赛,让每个小球员一年能打上30至40场比赛,让每个学校都有这样一批小
球员,相信我们后备力量的数量与质量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偏师借重施教头
1993年5月24日
施拉普纳终于要面对真正的考验了。
辞去吉凶难测。足球场上一切都可能发生。所以任何预测都带有撞大运的性质,尤
其是当我们对对手的情况知之甚少时。
尽管人们曾对施教头寄予厚望,甚至曾有各种溢美之词,但谁也不敢在现在给他打
保票。同样,尽管人们对国家队近期的表现颇多微词,对施教头也越来越不客气,但谁
也不能排除中国队创造奇迹的可能。决战在即,我们宁愿相信施教头怀中还有几条锦囊
妙计,不到关键时刻不开封;我们宁愿相信中国队挟哀兵之势放手一搏,或可重演一回
绝处逢生的历史;我们宁愿相信经临行前数日的调整将息已恢复大运动量训练积累的疲
劳,全队或可进入状态高峰,令人刮目相看;我们更宁愿相信中国队长期无固定阵容和
固定套路的局面会激发出队员的竞争心与创造性,使他们在比赛中更加积极主动,机智
灵活。当然,所有这些假设都只是一种良好的祝愿,一切要由比赛来证明。
无论结局如何,它总能证明些什么。
无论结局证明了什么,有一点结论早已明确——即使是洋教练,并且是如施拉普纳
这样赫赫有名的洋教练,指望他们率领中国队一飞冲天进而一举扭转中国足球的颓势,
这仍然是心存侥幸的作法,很难说有多大把握。即使机缘凑巧冲了出去,也并不能从根
本上解决中国足球的痼疾,充其量鼓鼓士气而已。
中国足球要实现真正的腾飞,还得靠中国足球界自己,靠长期的艰苦努力,靠脚踏
实地从最平凡的事情做起,靠抓体制改革抓后备力量培养,靠充分调动所有积极因素团
结一心集思广益,所有这些都非洋教练所能解决。
惟其如此,笔者今年以来不论施拉普纳,只写少儿足球改革,希望有人在注意表面
上的热点的同时也分一点余兴关心一下地底悄然滚动的岩浆,那才是造成火山喷发轰动
效应的基础。至于此次国家队之成败进退,则实在不是决定性的。尽管笔者未能免俗,
也要评头论足一番,但这里决非主战场。
真正的战场在我们国内,真正的敌人是我们自己。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S*******r
发帖数: 11017
2
看不出来
张老师还满有水平的
2001年我准备出国的时候在北京出入境管理处大厅见过他真人
真高啊。。。
D***e
发帖数: 48486
3
早年北京体科所的副研究员,相当于副教授

【在 S*******r 的大作中提到】
: 看不出来
: 张老师还满有水平的
: 2001年我准备出国的时候在北京出入境管理处大厅见过他真人
: 真高啊。。。

x**w
发帖数: 7947
4
这贴没人看。都讨论什么体力激战术教练足协,下次还是一样结果。
专业的z大师那个踢球动力调查贴里面也反映了冰山一角。他给的为什么踢球选项里面
,没有最简单的“喜欢足球”这一项。
这个明白事的张路,带北京国安很多年了,说句实在话北京队至少精神面貌一直还可以
。不过估计他也做不了更多。
1 (共1页)
进入Soccer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看刚才谁贴的巴乔集锦,想起有关射门的一句经典。。。新足协格局全面向政治局架构靠拢
听的一个说法,老马其实责任没那么大周宁不惧老纳
德国要杯具了, 被天朝足协看好,如果你是80年代初看球(II)
郝海东:今夜我们都是西班牙人[合集] 大家觉得施拉普纳那界国家队怎么样
昨天考证出啥时候开始叫韩国队的了吗?阿巴之战总结
[中国足坛]中国足坛最伟大球员沉浮录 转贴天涯看看海东02年说的话
体育总局将对校园足球每年拨款增至5600万袁伟民判死刑!彭伟国判死刑!黎兵判死刑!
京媒:归化穆里奇丢不起那人 接纳马布里也不接纳他黎兵这个球员怎么样?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少儿话题: 足球话题: 训练话题: 比赛话题: 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