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Talk版 - 谣言的本性
相关主题
不要被谣言牵着鼻子走
言论自由与谣言
不能被谣言牵着鼻子走
不要让孩子在谣言中生活
荒唐离奇的谣言
谣言起于乱者而止于智者
利益熏心,无事不逐利
财新传媒声明
财新传媒有关郭文贵的声明
财新传媒声明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谣言话题: 传播话题: 社会话题: 他人话题: 制造
进入Talk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7
发帖数: 199
1
谣言并无真实性可言,往往会被真实的信息所揭露。其扩散最初仅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
传,互联网兴起后,电子邮件、博客等成了谣言新的流传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即
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等成为谣言传播的主要方式。因谣言一般是凭空想象或故意编造的传
言,制造这种传言的行为被称作“造谣”,传播该传言的行为被认为是“传谣”。
从谣言的性质看,它不是自然人正常情况下使用语言进行相互交流的行为。自然人
说话是与他人,包括个体、多人或社会进行交流的首要方式,在网络上发表文字图片等
信息,理所当然的是自然人的交流行为。自然人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的网络
环境表达看法,其目的都是与他人进行交流。然而,制造、传播谣言不属于通常我们理
解并接受的自然人使用语言的正常交流。例如,2011年2月10日江苏省响水县谣言称,
陈家港化工园区大和化工企业要发生爆炸,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陆续产生恐慌情绪,并
离家外出,引发多起车祸,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由此可见,制造、传播该谣言的
目的,不是正常的与他人交流对事实的看法,不是表达、分享或者传播个人的情感、想
法、意愿、建议的行为,而是制造社会恐慌。
从谣言的内容来看,它不属于受保护的合法信息。按照联合国信息自由大会达成的
共识:个人有寻求、接受和传达信息的自由,但应当受到尊重他人权利、受法律对所有
人的自由、财产和安全保护的限制。网络谣言及其传播具有跨时空、快速性、迷惑性、
模糊性、甚至破坏性的特点,其目的不是采集、传播信息,而是虚构事实以引发社会关
注。例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
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3月16日开始中国个别地方出现谣言,说受日本核辐射影响国
内盐产量将出现短缺。谣言传播后在多数省市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更有商家趁
机抬价。再如,2010年山西地震谣言,导致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引发不必要的
社会恐慌。可见,通过互联网散布的谣言,引发社会恐慌、危害社会稳定,是不合法的
信息。
从法律的观点来看,传播谣言不属于言论自由范畴。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公
民有言论的自由。在互联网新技术时代,公民通过在即时通信工具和微博等平台发表文
字、图片等信息,是表达自己对社会、事物和他人个人观点的新方式。按照《牛津法律
大辞典》的定义,言论自由是指公民在任何问题上都有以口头、书面、出版、广播或其
他方式发表意见或看法的自由,但受尊重公共利益、他人利益的限制。我国宪法学界主
流观点也认为,言论自由的宪法基本权利,属于政治权利的范畴。谣言是捏造的虚假事
实,是无事实根据的传言,不存在对基于事实提出个人看法的基础,可见,制造、传播
谣言的行为,在法律上不属于行使言论自由。这也是世界各国都对网络谣言依法予以惩
处的法理学基础。
从宪法的角度来看,谣言严重危害社会的公共利益的,应当依法禁止。我国宪法第
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
、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各类网络谣言,有的针对公众所关心
的问题捏造事实,有的故意编造虚假信息制造社会恐慌,有的故意损害生产者、经营者
的商誉,有的故意损害他人的名誉、隐私,还有的是故意煽动、制造和破坏社会管理秩
序。制造、传播这类谣言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2008年的
“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导致生产者、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严重受损就是明
证。
d********u
发帖数: 1048
2
谣言自古有之,要用法律武器打击造谣者、传谣者
1 (共1页)
进入Talk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财新传媒声明
财新传媒声明
[转载] Re: 打破“错批一个人,多生几亿人”的神话!中国人死的少了,自然人多!
要不这样做,就像捐款时候做match
“自心生魔”的深層原因解析
邪教破坏信徒基本人权
网站网民支持制止谣言谎言在网上传播
[转载] 近期我国社会谣言传播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对策
我爱美国-一个没有谣言的国度
zt:谣言面前我敢“亮剑”,法轮功又在“遥遥”领先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谣言话题: 传播话题: 社会话题: 他人话题: 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