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Thoughts版 - 【长篇转载】世界是一个游戏 灵魂在此迷失
相关主题
物理学和哲学 - 第九章量子论和物质结构 (转载)[合集] 人生在世什么是最大的快乐呢?
创世记第三节话说,这个臭美基因是怎么来的?
你拥有物质,还是被物质所拥有世界
开放社会:历史的 终结抑或无穷的探索(二)Re:科学、哲学与信仰的战争
物理学和哲学 - 第四章量子论和原子科学的渊源 (转载)二谈东西方文化(1)
unidentified_title嗑药是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
熵(3)续[合集] 嗑药是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
Re: 科学,逻辑和上帝 -- J星,小康创世记第一节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世界话题: 物质话题: 宇宙话题: 宗教话题: 人们
进入Thought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r
发帖数: 26
1
在偶然听到一个大约八九岁的男孩跟他妈妈说这番话时,我感到十分震
惊。连这么小的孩子都在思考生命的真相,对于世界有如此深刻的理解,难道
不让我们这些整天沉迷于物欲之中、无暇思考宇宙人生的成年人感到汗颜吗?
相信在许多人儿时的心中,都曾经萌生过对浩瀚宇宙的好奇和幻想。我小
时候就经常在夏日的夜晚,坐在屋前晒谷坪里乘凉,看那繁星点缀着夜空,缥
缈的银河像轻纱浮在苍穹之上,心中充满了这样的疑惑:天上有些什么?
仰望星空,在同样的夜色下,不知古往今来有多少的诗人哲人,曾感叹过
天地的广袤与生命的卑微,感伤过人生的短暂与时间的绵长,心中思索着那个
亘古的疑问:
天地因何存在?人类从哪里来?
s****r
发帖数: 26
2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却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个世界。
多数人根本不会去想“世界是什么?它从何而来?”的问题,而哲学家、科
学家、宗教学家们虽然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却至今没能如愿。长期以来,
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存在着许多分歧,一直争执不下。观念上的差异有时后果严
重,小则引起争议,大则引发摩擦,甚至酿成流血冲突。
我们来看看人们的分歧主要有哪些。
第一个大的分歧是:世界是虚幻的,还是实在的?
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两个和尚看见一阵风吹动了高高挂起的幡,于
是争论起来,一个和尚说:“是风在动!”另一个和尚说:“不是风在动,是幡
在动!”六祖慧能听到了,走上前去说:“既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是你
的心在动!”这个故事生动地表达了一种观点:眼前的一切并不真实,世界只是
你心中的影像而已。
《心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
“色”指的不是女色,而是你眼中看到的世界上的各种现象。“色即是空”的意思是说
,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只不过是一些表象,眼前的一切都是虚幻的。我们
经常会听到“四大皆空”的说法,那是因为古印度人相信,“地、水、火、风”
是组成世界的四大基本元素,所以,你如果认为整个世界都是虚幻的,那么这种
观点就可以叫“四大皆空”。
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儿也认为,世界不是真实的存在,它只是我们心中的
幻影。但他又认为,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的存在应该是确定无疑的,因为如果连
你都不存在的话,那么你怎么还会懂得去思考、去怀疑呢?所以他说了一句名言
叫“我思故我在”。
对没有研究过哲学的人来说,要理解上述说法,恐怕都有点费劲,更别说赞
同了。多数人会想,眼前的世界看得见、摸得着,怎么能说它是虚幻的呢?感官
确定地告诉我们,世界是真实的存在,其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实物,我们所处的是
一个真实的物质世界。
物质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
“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许多古希腊的哲学家也有类似的
思想。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整个世界就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泰勒斯认
为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阿那克西美尼则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
到了近代,认为世界完全是由物质构成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占据了主导
地位,这与“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不无关系。
s****r
发帖数: 26
3
“物质恒定”的说法其实很早就有,并不罕见。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
家德谟克利特说:“任何存在的东西都不会消失”,我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
如果世界是虚幻的,那“我”为什么还会
存在?但如果连“我”都不存在,那么在思考
这个问题的人又是谁呢?笛卡儿一边说世界是
虚幻的,一边又说“我”的存在是确定无疑
的。这两种说法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但其实
暗藏着这样一个推断:精神比物质更为真实。
10
之也说:“聚散变化,而基本体不为之损益”。
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质量”的概念,用它来衡量物
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18世纪的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首先提出了“质量守恒”的概念。他在写给
列昂纳德•欧拉的信中这样说:“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是这样的:一种
东西失去多少,另一种东西就获得多少。因此,如果某个物体增加了若干物质,
另一物体必然有若干物质消失。”他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燃烧,生成了白色的
氧化锡,经过测量发现,容器里物质的总量在煅烧前后没有发生变化。于是他提
出,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在当时,这一说法没有引起科学界的
注意。
1775年,拉瓦锡在对氧气进行研究时发现,燃烧的物体增加的质量,恰好等
于氧气减少的质量。随后他通过一系列精确的定量实验,证明物体在化学反应中
虽然会改变形态,但参与反应的物体,其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拉瓦锡用化学实
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定律也从此开始被广泛接受。
这个定律认为,世间万物的总质量是恒定的,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从
这一点出发,人们很容易想到,既然物质的总量是恒定的,永远都不会减少,那
么它就应该是永恒的存在,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又被称为“物质不灭定律”。
有了这一定律的支持,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直到
19世纪在科学界占据了统治地位。
然而,进入20世纪之后,这种观念遭遇到了严重的挑战,首先是它的基石
“质量守恒定律”被推翻了。人们发现,这个定律虽然适用于化学反应,但却不
是世界的普遍规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表明,物体的质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物
体在作高速运动的时候,它的质量会明显增加。后来,人们在粒子加速器中观察
到,电子和质子在速度提高到十分接近光速时,其质量会增加几十倍甚至更多,
它证明爱因斯坦说的没有错。
s****r
发帖数: 26
4
不过这还不算什么,速度增加时质量跟着增加,只是现有的物质增加了质量
而已,并没有变出新的东西来。更让人吃惊的是,事实证明我们真的可以变出
东西来。在实验室让2个高能质子以极快的速度相互碰撞,得到的并不是一堆碎
片,而会是3个质子、1个反中子和若干个π介子,这些粒子的总质量会大于碰
撞前质子的质量。就像魔术师把2个苹果放进空空的箱子里,用力摇晃了一阵之
01 免费的午餐11
后,打开箱盖,从里面拿出了3个苹果、1个香蕉,还有一堆樱桃—东西确实变
多了。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能够解释这种现象。它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质量和能
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新生成的物质来自于高能质子中蕴含的能量。按照这一理
论,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能量竟然可以被看作是同一种东西的不同状态。简单地
说,能量是无形的物质,而物质是浓缩的能量。就像冰是固态的水,而水蒸汽是
气态的水,它们形态迥异,但本质上都是水。
后来人们又发现了一个原先很难想象的问题,那就是并非所有的粒子都有质
量。比如光,它是由一个个“光子”组成的,但光子却没有静质量,它只能在运
动中存在,一旦它停止下来,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再后来人们还发现,“夸克”
和“胶子”也是没有质量的,而且它们不像光子那样只在运动中存在。这些现象
从质量的定义来看是不可思议的。质量是物质多少的量度,从逻辑上看,没有质
量就意味着没有物质,世间怎么可能会存在没有质量的粒子呢?
最初的时候,人们很清楚物质指的是什么—它是实体的东西,可以用质量
的大小来衡量;但现在,什么是物质却变得难以确定了。既然能量可以转化为物
质,那么能量是否也可以叫物质呢?很多人确实是这么认为的,把能量也归入到
物质的范畴。但是近年来,在已知的物质和能量之外,人们还发现宇宙中似乎存
在着大量未知的暗物质、暗能量,这样一来局面就更加混乱了。
s****r
发帖数: 26
5
我们知道,能量是无形的,它不是实体性的东西。从某种角度来看,甚至可
以把它仅仅当成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实体性的
位于瑞士日内瓦近郊的欧洲核子研
究组织,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
速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它
被安装在地下100米深处1个周长27千米
的圆形隧道内,于2008年9月10日正式投
入运作。它是一种能将质子加速后对撞
的高能物理设备,质子在其中可以被加
速到接近光速。
012
物质竟然可以转变为非实体的能量,实在的物体可以转化为虚化的现象。仅仅从
这一点来看,物质的实在性难道不就很可疑吗?
为了坚持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有人把物质的定义修改成“不依赖于意识的
客观存在”。按照这种定义,只要是在世界上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就都可以叫做
物质,这样一来,谁还能说世界不是物质的吗?“物质”变成了“存在”的代名
词,那么“世界是物质的”这句话的意思,就相当于“世界是存在的”。这样的
定义有什么意义呢?
按照这个定义,时间、空间、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历史事件这些不依赖于
意识的客观存在,也就都可以叫物质了,这样一来就让人更难搞清什么是物质
了。
连物质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坚持说世界一定就是唯物的?
所以,虽然在惯性思维的作用下,这种观念仍然在许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在
一些专门的学术领域比如物理学界,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表示了怀疑。
感官提供的信息告诉我们,世界是实在的,质量守恒定律曾经为此提供了有
力的理论依据,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但现在连这个定律自己都出了大问
题,那么世界到底是虚幻还是实在的呢?
第二个大的分歧是:世界是无限的、永恒的,还是有限的、暂时存在的?
人们曾经倾向于相信世界是无限的、永恒的。因为如果说物质是世界的本
原,那么我们要如何解释作为世界本原的物质自己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所以人们
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宇宙中,这样物质
就是永恒的存在,我们也就不需要再回答物质如何起源的问题了。
s****r
发帖数: 26
6
但在宗教哲学中,却往往存在不一样的观点。哲学与宗教很难截然分开,一
些宗教的创始人,其实同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比如乔达摩•悉达多。他有一个
很奇特的世界观,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并不是唯一的,而是有着很多很多的世界,
每个世界都是有限的。这些世界都有生有灭,只是暂时的存在,它们都要经历
“成、住、坏、空”四个阶段,也叫做四个“中劫”,四个“中劫”合起来是一
个“大劫”,每个大劫就是一个世界一生一灭的完整过程。
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哪个更接近事实呢?我们可以在“宇宙大爆炸理
论”中找到答案。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这种理论的形成过程。
1666年,牛顿发现白光其实是一种复合光,它在通过三角形棱镜时,能分解
成彩虹一样的多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做“色散”,分开的单色光依次排列而成的
光带叫做“光谱”。
牛顿做了一个三角形的玻璃棱柱镜,利用它来研究光的颜色。
他把房间封闭成漆黑,在窗户上做一个小孔,让适量的日光射进
来,又把棱镜放在光的入口处,使折射的光能够射到对面的墙上
去。这样在墙上出现了一个彩色光斑,颜色的排列依次是红、橙、
黄、绿、蓝、靛、紫,牛顿把这个颜色光斑叫做“光谱”。
对于三棱镜实验中白光的分解现象,牛顿认为应该这样解释:
白光是由各种不同的单色光组成的,玻璃对每种光的折射率不同,
所以当光线通过棱镜时,它们会以不同的角度折射,结果就被分解
成了多种颜色的光谱。
014
后来人们将望远镜聚焦在一个单独的恒星或星系上,观察从那里射来的光线
的光谱。根据“多普勒效应”,通过分析这些光谱,可以确定这些星体相对于我
们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是在朝着我们而来,还是在离我们而去。假如它们在离
去,那么我们接收到的光,波长将较长,光谱会向红端移动,这叫“红移”;反
之则会向蓝端移动,叫“蓝移”。
20世纪20年代,当人们利用这一原理来观察那些遥远星系时,原本预料会发
现同样多的红移和蓝移光谱,因为当时人们以为星系是随机运动的。然而事实出
人意料,人们在对银河系外的其他星系进行观测时发现,除了少数离我们最近的
星系外,几乎所有河外星系都表现出红移来,它们都在离我们而去,而且离得越
远的星系,离开我们的速度越快。
在观测结果的基础上,人们想到了这样一种可能—宇宙不仅是有限的,而
且正处在不断的膨胀之中。这一想法颠覆了人们之前对于宇宙的认识。人们以前
或者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或者虽然认为宇宙是有限的,但却从来没有想到过它还
会膨胀。
上图为电磁波谱。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无线电波、微
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都是电磁
波,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频率和波长不同。无线电波的波长
最长,频率最低;伽马射线的波长最短,频率最高。人们的
眼睛能够看到的电磁波叫“可见光”,它在整个电磁波谱中
只占据了一个很窄的波段。
01 免费的午餐015
对这一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时,人们产生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如果
宇宙一直都处在膨胀之中,那么把这个过程倒过来看,岂不是说宇宙在最初的时
候,是从一个无限小的点开始的?这一想法最终促成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诞生。
大爆炸理论认为,很久以前我们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之后它始终保持
着膨胀的趋势,就像一个从那时一直被吹到现在的气球。这一理论令人匪夷所
思,当时没什么人相信,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然而科学家们拿出了有力的证据。
大爆炸理论预言,宇宙诞生时大爆炸的余波至今应仍在宇宙中回荡。1964年,美
国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偶然中发现了宇宙背景微波辐射,证实了这一说
法。这个发现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后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了大爆炸理论,宇宙学家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逐渐
接受了这个奇怪的观点。这一理论表明,宇宙大约诞生于137亿年前,世界有起
始,极可能也有终结,并不是永恒的存在。不可思议的是,悉达多似乎早已清楚
了这一点。
s****r
发帖数: 26
7
大爆炸理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困惑。气球内的空间是有限的,这个我们很
容易理解,因为气球有一层膜,把气球内、外的空间隔离开来了;但宇宙是有限
的,这要如何理解呢?难道我们的宇宙也有一层膜,把宇宙内、外的空间隔离开
来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宇宙外的空间中有些什么呢?假如不存在隔离膜,那
么宇宙中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真空,它与宇宙外的空间又有什么区别?我们该以什
发出光线的星体,如果在朝着远离我们的方向运动,那
么我们接收到光线的波长就会变长,光谱就会向红端移动,
反之就会向蓝端移动。所以,通过观察星星发出光线的光
谱,就可以确定它是在靠近我们,还是在远离我们。还可以
根据红移或者蓝移的程度,确定它们的速度。
016
么来确定宇宙的边界,又凭什么说宇宙是有限的?宇宙有尽头吗?如果我们能够
来到宇宙的尽头,能不能看到它的边界?
这些难以回答的问题,让现代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想破了脑袋也找不到
答案。
第三个大的分歧是:世界的生成需要原材料吗?它是完全在虚无中诞生的
吗?
人们普遍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原”就是“最初的来源”,可以简
单地把它理解为“最基础原材料”的意思。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不管制造什么
除了哈勃红移、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之外,支持大爆炸理论的主
要证据,还有宇宙间轻元素的丰度比。大爆炸理论认为,在宇宙诞
生后的最初几分钟里,宇宙间发生了核聚变反应,它的最终产物主
要是氢原子和氦原子,这一过程叫“太初核合成”。按照计算,如
果大爆炸的理论是对的,那么宇宙间的物质就应该主要是由25%的
氦和75%的氢组成,这一推断后来得到了观测结果的证实。
以上证据给了大爆炸理论有力的支持,然而客观地说,仅凭这
些就想要证明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那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大爆
炸理论中还有一些关键问题没办法解释,比如在大爆炸之前有些什
么?在宇宙之外又是什么?大爆炸为什么会发生?只有这些问题得
到了圆满的回答,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大爆炸理论到底意味着什么。
01 免费的午餐017
东西,都需要有原材料。生产面包要有面粉作原材料,生产水泥要有石灰石作原
材料,没有原材料就不可能造出东西来。这种观念在我们的脑子里是如此的根深
蒂固,以至于在神话小说《西游记》中,连孙悟空要变出一群猴子,也要先拔一
把毫毛来作原材料。
正是从这样的逻辑出发,人们认为世界的生成也照样需要原材料,而构成世
界的基础材料就是物质。
2500多年前,老子却在《道德经》中阐述了一种全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世
界的诞生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并不需要任何的原材料来制造宇宙。他是这
样写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
无。”
这两种观点到底谁对谁错呢?我们还是从宇宙大爆炸理论中寻找答案。
大爆炸理论起初说大爆炸始于“奇点”,它是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
大、温度无限高的点。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认为,在奇点处是有东西的,只不过
是被无限地压缩了,或者以无形的能量形式存在,所以它并没有脱出“物质本原
说”的范畴。
后来人们进一步意识到,世界其实完全是在虚无中诞生的。包括时间、空
间、物质在内的整个世界,都是从大爆炸开始的,在大爆炸之前,什么东西都不
存在。世界的生成完全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不需要物质作为原材料,也不可
能用物质来做原材料。不管你是把实在之物当作是物质,还是把能量也当作是物
质,或者把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存在都当作是物质,这都无所谓,因为在世界生成
之前,它们统统都不存在,不可能拿来充当创世的原材料。美国物理学家艾伦•
古斯这样形容说:“宇宙就是一份免费的午餐。”
两千多年前的古老哲学似乎又一次证明了它的价值。
以上这些应该足以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以前对于世界的认识,已经跟不上科
学的发展。世界由物质构成的观念虽然曾经主宰过人类的思维,但现在该是对它
进行重新考量的时候了。
最近几十年来,宇宙大爆炸理论逐渐完成了从假设向科学理论的过渡。但这
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学说,其中还存在许多疑问,它背后所蕴藏的哲学意义,更是
还远未被充分挖掘出来,所以人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理论将给我们对世界的
认识带来多大的冲击。
s****r
发帖数: 26
8
时至今日,大爆炸理论已经成为了多数宇宙学家们的共识。假如大爆炸理论
是正确的,那么前面提出的三个分歧都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也就是说,宇宙是
虚幻的、有限而暂时的、无中生有的。关于后两点,前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但
第一点又是怎么推出来的呢?
道理很简单,其实只要我们确定世界来自于虚无,它的创造不需要原材料,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假如站在宇宙之外观
察,当你看到宇宙从虚无中诞生时,就像一个全息影像突然在你眼前冒出来,你
还会认为它是实在的吗?或者换一个角度来问,实在的东西,能够凭空变出来
吗?
看到这里,相信已经有很多朋友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要冲上来反驳说,
既然宇宙大爆炸理论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证实,并且现在也仍然有很多人反对它,
那么由它推导出来的结论也就不足为信了。请不要着急,你现在品尝的,只是大
餐前的一道开胃小菜,序幕已经拉开,好戏才刚刚开始。
从大爆炸理论出发,我们对以上三个问题,有了一个虽然很清楚但却还不太
肯定的答案。不过更多的疑惑随之而来:宇宙为什么能从虚无中诞生?宇宙是
137亿年前诞生的,那么在宇宙出现之前有些什么呢?如果宇宙诞生之前什么也
没有,那么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大爆炸?如果世界不是实在的,为什么我
们又能真实地感觉到它的存在?
现有的科学理论,完全无法解释这些问题。因为严格地说,这些事情的发
生,根源并不在我们这个世界,所以你不可能找到直接的证据来对它们进行解
答。
想知道为什么吗?往下看,你会明白这一切。
s****r
发帖数: 26
9
“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
在”,这种说法对吗?
我们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分析一下这句话的逻辑是否正确。
想要了解篮子里面有些什么东西,显然需要把里面的东西都掏出来看看,最
后才能作出判断。我们来想象一下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最初你从篮子里掏出了梨子、香蕉、芒果、葡萄、苹果……你发现这些都是
水果,于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篮子里都是水果。这时候你的心中非常清楚,
“水果”指的是“多汁而可口的植物果实”,而在这一阶段掏出来的东西,确实
都证实了你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越发坚定了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断是绝
对正确的。
接下来你继续掏,但掏着掏着,突然间掏出一个包菜来,这跟“篮子里都是
水果”的说法显然有矛盾。但此时这个观念已经在你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变成
了一种惯性思维,所以你的第一反应不是“我错了”,而是“原来包菜也是水
果”!
后来你又从篮子里掏出了一本书、一个化妆盒、一卷纸……难道这些都是水
果吗?这时候你的脑子彻底乱了!但对你来说,“篮子里都是水果”的观念已经
难以抹去,所以干脆这样规定:凡是篮子里找得到的东西,都叫水果!
我们不难从上面这个例子看出,先肯定“篮子里都是水果”这个结论,再来
确定“水果究竟是什么东西”,这样的逻辑顺序显然存在问题。
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就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
的。他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空间中存在着一堆的物质。这里所讲的“物质”显然
是指像原子这样的实体,因为那时候人们能够看到的,除了实体性的东西之外确
实别无它物。早年的物理学家们普遍也是这么认为的,牛顿通常用短语“物质的
量”来指称质量,他的这种说法实际上意味着,质量是对物质的最终量度,在这
种概念身上充分体现了物质的实在性,因而不可能存在没有质量的物质。
01 免费的午餐021
人们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认定世界是物质的,此时物质的概念对于他们来
说是很清楚的。然而后来才发现存在没有质量的粒子,而且实体物质可以用无形
的能量来转化,这要怎么解释呢?时间、自然法则、社会结构等也都是世界的组
成部分,假如说世界是物质的,那么它们又算什么呢?这时候人们的思维已经混
乱,有人干脆就说,凡是存在的东西都叫做“物质”。
我们是否该认真地思考,这样的逻辑能成立吗?
s****r
发帖数: 26
10
前面提到的三个分歧,更多的是属于纯粹的哲学问题,因而感兴趣的人不会
太多。接下来看看第四个大的分歧:世界是被创造、被控制着的,还是自然生
成、不受控制的?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每个人的信仰和精神寄托,关系到每个人的人
生和命运,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成为宗教和科学人类历史上这两大思想体系的分水
岭。总体上来说,宗教坚持的是“神创论”,认为有神存在,世界是神创造的,
由神在控制着(不是所有的宗教中都有创世的说法,甚至有些宗教并不承认神灵
的存在);而科学支持的是“演化论”,认为没有神,世界是自然生成的,并没
有谁在控制,世界只是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而然地演化着。
在宗教与科学之间,科学的思想占据了上风。美国的宪法禁止公立学校向学
生教授“神创论”,我国的学校教育也弘扬科学观念,批判宗教思想。在这样的
背景下,多数现代人从理性上来说还是支持无神论,相信世界是自然生成的。
按照通常的说法,宗教起源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恐惧。自从人类懂得
创世与演化
02
02 创世与演化029
思考以来,就不再满足于对感官刺激作出被动的反应,而试图主动去理解这个世
界。原始人在天灾和疾病面前毫无抗拒之力,因而对自然心存敬畏,在无法更好
地解释自然现象的情况下,只能把一切都归结于超自然的神灵,认为好日子是神
灵的恩赐,而灾难是神灵降下的惩罚。当然,这种说法的正确性其实是有待商榷
的,至少它说的并不全面。
后来人们进一步放飞思绪,开始探究世界的成因,创世神话在各民族中流传
起来。在古希腊神话中,世界开始于“凯奥斯”。这是一种混沌状态,虚空中产
生了大地之神盖娅、黑暗之神厄勒布等原始神,在一大群神灵诞生的同时,世界
创生了。《圣经》中的创世神是耶和华,他用7天的时间创造了世界和人类。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神灵信仰主宰了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
到了欧洲的中世纪,教会不仅控制了人们的思想,还一度掌握了国家,神权由此
达到了顶峰,但随后开始走下坡路。
宗教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往往声称自己的教义是神谕,因而是绝对正确
的,容不得丝毫的怀疑和更改。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早
期传教者基于见识水平所限,对于世界的描述很难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随着时间
的流逝,一些早期的教义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显得十分可笑。就像《圣经》中的
“摩西十诫”,告诉人们“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但到了现代,不
能打别人老婆的主意这条戒律仍然适用,仆婢就已经不存在,而且居住在城市里
的人,也不会去贪恋别人的牛驴了。
这是宗教身上存在的一个大麻烦,时间过得越久,社会现实情况变化越大,
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越深入,宗教的教义没办法与时俱进地调整,人们对它的怀
疑就会越深。
早在公元前6世纪,希腊的哲学家色诺芬尼就开始质疑神灵的真实性。他指
出,神完全是人们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所以埃塞俄比亚的神是扁鼻子的
黑人,而色雷斯的神却红头发蓝眼睛。后来,以奥古斯丁和公元13世纪意大利的
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一批神学家,曾尝试完善基督教的教义,希望让它能在
理性方面也站得住脚,但他们的努力在科学新发现面前付之东流。16世纪,波兰
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让人们对教会的理论体系产生了怀疑;而19世纪,英国
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打破了“上帝造人”的
说法,这对于信仰上帝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
相关主题
unidentified_title[合集] 人生在世什么是最大的快乐呢?
熵(3)续话说,这个臭美基因是怎么来的?
Re: 科学,逻辑和上帝 -- J星,小康世界
进入Thoughts版参与讨论
s****r
发帖数: 26
11
创世说的观点普遍认同世界是基于某种原因被创造出来的。这种观点很容易
让人产生这样一个推断:世界是被一次性创造出来的,所以,一切种类的东西都
是在创世的时候就出现了,教会一直持此观点。然而人们从进化论出发,发现新
物种是世界诞生之后,在很长的时间里逐渐产生的,后来,人们发现行星、恒
星、星系等也都是如此。这表明,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逐渐演化而来的,
而不是神灵一步到位的创造。
这样一来,“演化”的观念就推翻了“创造”的观念,进化论取代了创世
论。神灵的光环日渐衰退,科学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工具,专家代替主教
掌握了世界的解释权。科学家们相信,是自然规律而不是神灵在主宰着这个世
界,而科学研究工作就是要分门别类地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在宇宙演变过程中
存在的这种规律性。
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更加巩固了它的权威地位,也同
时进一步动摇了人们的宗教信念,宗教在理性领域的思想阵地日渐萎缩,只能困
守一隅。不久前曾听一位基督教徒朋友这样说:“我相信上帝,但我不相信《圣
经》上说的是真的。”连许多虔诚的教徒,都开始认为《圣经》其实只具有寓言
意义。
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科学虽然凭借其实用性在理性阵地占据了优势,但
却不能彻底终结人们的宗教信仰,也始终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像前面那位朋
友,尽管他承认《圣经》里说的不可靠,但却仍然相信上帝的存在。这种现象从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
神,传说她在池塘边照着水中自己的模
样,用泥土和水捏成了人。很显然,用
这种方式造出来的人类是一次成型的。
人类一造出来就是人类,而不是其他非
人类的物种,然后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才
变成人类。
02 创世与演化031
一个侧面反映出科学自身也有缺陷,其中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因而不能完
全取代宗教的作用,尤其在精神领域更是如此。
以上这些论述也许会让你产生一个很强烈的印象:宗教与科学之间是完全对
立的。多年以来,许多人在潜意识中确实这么认为,冯友兰就曾经这样形容说:
“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
这种观念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教会早期阻挠过科学的传播,一些早年的科
学先行者曾遭到迫害,所以知道这段历史的科学工作者们,往往会对宗教抱有一
定的成见;另一方面,科学新发现带来的观念冲击,摧毁了许多人坚守已久的宗
教信念,于是宗教人士们往往会认为,是科学破坏了他们的信仰。
事实上,宗教与科学并不一定非要相互否定,它们都有自己的短板,因而完
全可以相互补充。爱因斯坦在谈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时,就曾经说过意味深长的
一句话:“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
宗教的理论如果在理性方面完全站不住脚,缺乏事实的支持,显得空泛甚至
谬误,只是一味地要信徒们无条件奉献自己的信仰,那么怎能指望信者众?所
以,现在许多人在尝试用科学来解释宗教,教皇庇护十二世就曾经宣布,可以用
宇宙大爆炸理论来回答上帝如何创世的问题。但在另一个方面,科学也有自己的
缺陷,它对物质世界倾注了过多的关注,对于精神领域的研究相对比较欠缺,在
被割裂的视野中得出了许多关于世界的片面认识。所以,假如不能给科学以正确
的引导,只是一味地利用它的强大威力,那么就反而有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
伤害。
科学与宗教的谁是谁非,并不像它们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仔细推敲,从
严格意义上说,我们其实并不能证明科学在对创世问题的回答上就比宗教更加正
确。因为宗教提供的答案虽然未必正确,但却至少十分明确;而科学却连一个确
定的答案都没有,所有的线索都只是延伸到“奇点”为止就断了,而对于“在此
之前有些什么”之类问题的探索,成为了科学的禁忌,物理学家往往都以“探讨
这个问题没有意义”的含糊其词来搪塞。
科学实际上并没有明确回答过“世界来源于何处”的问题,所以根本就谈不
上它与宗教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谁更正确。但就像喊“狼来了”的孩子在说了两
次谎之后,就再也没有人相信了一样,宗教在其他方面透支了信用,导致许多人
在这个问题上同样习惯性地排斥它的说法,而宁愿相信科学那支离破碎的解释。
s****r
发帖数: 26
12
双方的观点都不能合理地解释世界上的各种现象,因而都不是足够地令人满
意。在综合了诸多线索之后,我们想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世界既不是简单地由
神创造的,也不是完全由自然生成的,而是存在着第三种可能性。
在接下来相当长的篇幅中,我们首先要针对现有的科学理论,来探讨一下世
界为什么不是自然生成的。但首先要声明的是,在科学与宗教之间我们没有任何
偏好,否定现代科学的一些说法,并不代表就一定会盲目赞同宗教的意见。
话题先从生命科学的领域开始说起吧。
科学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生物学家们似乎站在了与宗教战斗的第一线,
放羊的孩子两次喊“狼来了”,把大人骗了过去,结果没有狼。
所以当他第三次喊的时候,大人们都说:“这孩子又在骗人了!”于
是没有人去救他,但这次狼真的来了,把他的羊全吃了。这个故事通
常被用来教育孩子们不能说谎。但实际上,我们还可以从中得到另一
个教训,那就是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人们很容易绝对化,凭经验把某
个东西看成是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坏”;绝对的“对”,或
者绝对的“错”。而在现实中,更多的情况却是对的东西不一定就全
对,错的东西也不一定会全错,就像放羊的孩子虽然说过两次谎,但
不能就此认定他说的都是谎话。
02 创世与演化033
他们比其他任何学科的学者都更加坚持世界是物质的。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对美
国科学院院士的调查中,不信神的生物学家比重高达94.5%,居于各学科之首。
而让人意外的是,19世纪时物理学家们曾普遍相信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20
世纪以后却越来越肯定精神在物理事件中的作用。英国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这
样说,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发现让物理学家们开始意识到,对于实在的最基本方面
需要作出全新的界定,“他们于是学着以完全出人意料的、全新的方法来解决问
题,而这些方法似乎是违背常识的,它们更接近神秘主义而不是唯物论。”
正是基于这一情况,戴维斯甚至说:“我认为,与宗教相比,科学能为人指
出一条更为确切的通向上帝的道路。”在他看来,物理学与宗教其实描绘的是同
一幅世界的场景,只是前者能比后者勾画得更加清晰。
很显然,生物学家与物理学家在对世界本质问题的判断上分歧越来越大,他
们正走在背道而驰的路上,但却因为学科之间的相互隔离,大家都只关注自己的
研究领域,因此倒也还算是相安无事。心理学家哈罗德•莫洛维茨对此有一个精
彩的点评:“双方就像两列逆向飞驰的火车上的乘客,彼此都没有注意到对面车
上正在发生什么。”
生物学家们的态度与进化论的巨大影响力有关,当年正是进化论向教会掷出
了致命的一枪。达尔文原本只想做个虔诚的牧师,但在环球考察时的所见所思,
让他“逐渐不再相信基督是神的化身,以致最后完全不信神了”。他旗帜鲜明地
抨击神的权威,在《物种起源》绪论的首页就断言:“物种不是被上帝分别创造
出来的,而是跟变种一样,由其他物种演化而来。”
s****r
发帖数: 26
13
[未完待续】
有兴趣的朋友请与本人联系1123795752,本人提供作者原版电子书。
l****c
发帖数: 65
14
从这里说的来看,科学也并没有在现在给出一个明确的所谓权威的解释,而是在不断地
探索之中,科学从来没有说不能否定原来的假设,也从来没有说某种假说是绝对正确的
,不能推翻的,只要有新的发现, 认识都会可能再近一步。当然,有时候,有了新的
发现,推翻了原来的认识以后,会产生更多的疑惑,但是这就是理性科学探索的性质,
就算现在没有明确答案,也不是说以后就不可能找到答案。从人类的认知历史上来说,
在我们现在这个认识的局限面前,也许持着不可知论也是一个比较理性和科学的层次,
就像几百年前人们认为地球其实是绕着太阳转的一样,当时觉得不可思议无法证实,
现在却是一个trivial的事实。
宗教还有一个致命点在于各个宗教的不同的教规,理论,以及普遍存在的排他性,不仅
仅是排除科学,各种宗教(特别是一神教)之间的互相排斥,也让人对某一种宗教的解
释产生怀疑。 每个宗教的产生发展都受到自身文化历史的影响,由于西方近几百年经
济的高速发展使其占领了世界的文化主流地位(这其中科学技术以及科技影响下的工业
化功不可没),使得早已在西方文化中扎根的基督教似乎有了比其他宗教更显眼的代表
性。 但是如果仔细看看,世界上各种宗教,很多不同的对世界的解释,很多互相都排
斥异端, 谁的解释才是正确的?是看信的人多少吗?如果这样,靠长期的武力侵略扩
张,或者因为经济的主流地位造成某个教的Dominance, 那它的教义又比其它教义正确
到哪里?
或者,从不可知论角度来说,每个宗教的解释都是正确的,因为没有一个所谓正确答案
。。。
s****r
发帖数: 26
15
在偶然听到一个大约八九岁的男孩跟他妈妈说这番话时,我感到十分震
惊。连这么小的孩子都在思考生命的真相,对于世界有如此深刻的理解,难道
不让我们这些整天沉迷于物欲之中、无暇思考宇宙人生的成年人感到汗颜吗?
相信在许多人儿时的心中,都曾经萌生过对浩瀚宇宙的好奇和幻想。我小
时候就经常在夏日的夜晚,坐在屋前晒谷坪里乘凉,看那繁星点缀着夜空,缥
缈的银河像轻纱浮在苍穹之上,心中充满了这样的疑惑:天上有些什么?
仰望星空,在同样的夜色下,不知古往今来有多少的诗人哲人,曾感叹过
天地的广袤与生命的卑微,感伤过人生的短暂与时间的绵长,心中思索着那个
亘古的疑问:
天地因何存在?人类从哪里来?
s****r
发帖数: 26
16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却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个世界。
多数人根本不会去想“世界是什么?它从何而来?”的问题,而哲学家、科
学家、宗教学家们虽然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却至今没能如愿。长期以来,
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存在着许多分歧,一直争执不下。观念上的差异有时后果严
重,小则引起争议,大则引发摩擦,甚至酿成流血冲突。
我们来看看人们的分歧主要有哪些。
第一个大的分歧是:世界是虚幻的,还是实在的?
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两个和尚看见一阵风吹动了高高挂起的幡,于
是争论起来,一个和尚说:“是风在动!”另一个和尚说:“不是风在动,是幡
在动!”六祖慧能听到了,走上前去说:“既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是你
的心在动!”这个故事生动地表达了一种观点:眼前的一切并不真实,世界只是
你心中的影像而已。
《心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
“色”指的不是女色,而是你眼中看到的世界上的各种现象。“色即是空”的意思是说
,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只不过是一些表象,眼前的一切都是虚幻的。我们
经常会听到“四大皆空”的说法,那是因为古印度人相信,“地、水、火、风”
是组成世界的四大基本元素,所以,你如果认为整个世界都是虚幻的,那么这种
观点就可以叫“四大皆空”。
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儿也认为,世界不是真实的存在,它只是我们心中的
幻影。但他又认为,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的存在应该是确定无疑的,因为如果连
你都不存在的话,那么你怎么还会懂得去思考、去怀疑呢?所以他说了一句名言
叫“我思故我在”。
对没有研究过哲学的人来说,要理解上述说法,恐怕都有点费劲,更别说赞
同了。多数人会想,眼前的世界看得见、摸得着,怎么能说它是虚幻的呢?感官
确定地告诉我们,世界是真实的存在,其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实物,我们所处的是
一个真实的物质世界。
物质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
“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许多古希腊的哲学家也有类似的
思想。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整个世界就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泰勒斯认
为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阿那克西美尼则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
到了近代,认为世界完全是由物质构成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占据了主导
地位,这与“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不无关系。
s****r
发帖数: 26
17
“物质恒定”的说法其实很早就有,并不罕见。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
家德谟克利特说:“任何存在的东西都不会消失”,我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
如果世界是虚幻的,那“我”为什么还会
存在?但如果连“我”都不存在,那么在思考
这个问题的人又是谁呢?笛卡儿一边说世界是
虚幻的,一边又说“我”的存在是确定无疑
的。这两种说法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但其实
暗藏着这样一个推断:精神比物质更为真实。
10
之也说:“聚散变化,而基本体不为之损益”。
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质量”的概念,用它来衡量物
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18世纪的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首先提出了“质量守恒”的概念。他在写给
列昂纳德•欧拉的信中这样说:“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是这样的:一种
东西失去多少,另一种东西就获得多少。因此,如果某个物体增加了若干物质,
另一物体必然有若干物质消失。”他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燃烧,生成了白色的
氧化锡,经过测量发现,容器里物质的总量在煅烧前后没有发生变化。于是他提
出,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在当时,这一说法没有引起科学界的
注意。
1775年,拉瓦锡在对氧气进行研究时发现,燃烧的物体增加的质量,恰好等
于氧气减少的质量。随后他通过一系列精确的定量实验,证明物体在化学反应中
虽然会改变形态,但参与反应的物体,其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拉瓦锡用化学实
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定律也从此开始被广泛接受。
这个定律认为,世间万物的总质量是恒定的,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从
这一点出发,人们很容易想到,既然物质的总量是恒定的,永远都不会减少,那
么它就应该是永恒的存在,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又被称为“物质不灭定律”。
有了这一定律的支持,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直到
19世纪在科学界占据了统治地位。
然而,进入20世纪之后,这种观念遭遇到了严重的挑战,首先是它的基石
“质量守恒定律”被推翻了。人们发现,这个定律虽然适用于化学反应,但却不
是世界的普遍规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表明,物体的质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物
体在作高速运动的时候,它的质量会明显增加。后来,人们在粒子加速器中观察
到,电子和质子在速度提高到十分接近光速时,其质量会增加几十倍甚至更多,
它证明爱因斯坦说的没有错。
s****r
发帖数: 26
18
不过这还不算什么,速度增加时质量跟着增加,只是现有的物质增加了质量
而已,并没有变出新的东西来。更让人吃惊的是,事实证明我们真的可以变出
东西来。在实验室让2个高能质子以极快的速度相互碰撞,得到的并不是一堆碎
片,而会是3个质子、1个反中子和若干个π介子,这些粒子的总质量会大于碰
撞前质子的质量。就像魔术师把2个苹果放进空空的箱子里,用力摇晃了一阵之
01 免费的午餐11
后,打开箱盖,从里面拿出了3个苹果、1个香蕉,还有一堆樱桃—东西确实变
多了。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能够解释这种现象。它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质量和能
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新生成的物质来自于高能质子中蕴含的能量。按照这一理
论,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能量竟然可以被看作是同一种东西的不同状态。简单地
说,能量是无形的物质,而物质是浓缩的能量。就像冰是固态的水,而水蒸汽是
气态的水,它们形态迥异,但本质上都是水。
后来人们又发现了一个原先很难想象的问题,那就是并非所有的粒子都有质
量。比如光,它是由一个个“光子”组成的,但光子却没有静质量,它只能在运
动中存在,一旦它停止下来,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再后来人们还发现,“夸克”
和“胶子”也是没有质量的,而且它们不像光子那样只在运动中存在。这些现象
从质量的定义来看是不可思议的。质量是物质多少的量度,从逻辑上看,没有质
量就意味着没有物质,世间怎么可能会存在没有质量的粒子呢?
最初的时候,人们很清楚物质指的是什么—它是实体的东西,可以用质量
的大小来衡量;但现在,什么是物质却变得难以确定了。既然能量可以转化为物
质,那么能量是否也可以叫物质呢?很多人确实是这么认为的,把能量也归入到
物质的范畴。但是近年来,在已知的物质和能量之外,人们还发现宇宙中似乎存
在着大量未知的暗物质、暗能量,这样一来局面就更加混乱了。
s****r
发帖数: 26
19
我们知道,能量是无形的,它不是实体性的东西。从某种角度来看,甚至可
以把它仅仅当成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实体性的
位于瑞士日内瓦近郊的欧洲核子研
究组织,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
速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它
被安装在地下100米深处1个周长27千米
的圆形隧道内,于2008年9月10日正式投
入运作。它是一种能将质子加速后对撞
的高能物理设备,质子在其中可以被加
速到接近光速。
012
物质竟然可以转变为非实体的能量,实在的物体可以转化为虚化的现象。仅仅从
这一点来看,物质的实在性难道不就很可疑吗?
为了坚持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有人把物质的定义修改成“不依赖于意识的
客观存在”。按照这种定义,只要是在世界上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就都可以叫做
物质,这样一来,谁还能说世界不是物质的吗?“物质”变成了“存在”的代名
词,那么“世界是物质的”这句话的意思,就相当于“世界是存在的”。这样的
定义有什么意义呢?
按照这个定义,时间、空间、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历史事件这些不依赖于
意识的客观存在,也就都可以叫物质了,这样一来就让人更难搞清什么是物质
了。
连物质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坚持说世界一定就是唯物的?
所以,虽然在惯性思维的作用下,这种观念仍然在许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在
一些专门的学术领域比如物理学界,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表示了怀疑。
感官提供的信息告诉我们,世界是实在的,质量守恒定律曾经为此提供了有
力的理论依据,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但现在连这个定律自己都出了大问
题,那么世界到底是虚幻还是实在的呢?
第二个大的分歧是:世界是无限的、永恒的,还是有限的、暂时存在的?
人们曾经倾向于相信世界是无限的、永恒的。因为如果说物质是世界的本
原,那么我们要如何解释作为世界本原的物质自己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所以人们
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宇宙中,这样物质
就是永恒的存在,我们也就不需要再回答物质如何起源的问题了。
s****r
发帖数: 26
20
但在宗教哲学中,却往往存在不一样的观点。哲学与宗教很难截然分开,一
些宗教的创始人,其实同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比如乔达摩•悉达多。他有一个
很奇特的世界观,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并不是唯一的,而是有着很多很多的世界,
每个世界都是有限的。这些世界都有生有灭,只是暂时的存在,它们都要经历
“成、住、坏、空”四个阶段,也叫做四个“中劫”,四个“中劫”合起来是一
个“大劫”,每个大劫就是一个世界一生一灭的完整过程。
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哪个更接近事实呢?我们可以在“宇宙大爆炸理
论”中找到答案。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这种理论的形成过程。
1666年,牛顿发现白光其实是一种复合光,它在通过三角形棱镜时,能分解
成彩虹一样的多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做“色散”,分开的单色光依次排列而成的
光带叫做“光谱”。
牛顿做了一个三角形的玻璃棱柱镜,利用它来研究光的颜色。
他把房间封闭成漆黑,在窗户上做一个小孔,让适量的日光射进
来,又把棱镜放在光的入口处,使折射的光能够射到对面的墙上
去。这样在墙上出现了一个彩色光斑,颜色的排列依次是红、橙、
黄、绿、蓝、靛、紫,牛顿把这个颜色光斑叫做“光谱”。
对于三棱镜实验中白光的分解现象,牛顿认为应该这样解释:
白光是由各种不同的单色光组成的,玻璃对每种光的折射率不同,
所以当光线通过棱镜时,它们会以不同的角度折射,结果就被分解
成了多种颜色的光谱。
014
后来人们将望远镜聚焦在一个单独的恒星或星系上,观察从那里射来的光线
的光谱。根据“多普勒效应”,通过分析这些光谱,可以确定这些星体相对于我
们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是在朝着我们而来,还是在离我们而去。假如它们在离
去,那么我们接收到的光,波长将较长,光谱会向红端移动,这叫“红移”;反
之则会向蓝端移动,叫“蓝移”。
20世纪20年代,当人们利用这一原理来观察那些遥远星系时,原本预料会发
现同样多的红移和蓝移光谱,因为当时人们以为星系是随机运动的。然而事实出
人意料,人们在对银河系外的其他星系进行观测时发现,除了少数离我们最近的
星系外,几乎所有河外星系都表现出红移来,它们都在离我们而去,而且离得越
远的星系,离开我们的速度越快。
在观测结果的基础上,人们想到了这样一种可能—宇宙不仅是有限的,而
且正处在不断的膨胀之中。这一想法颠覆了人们之前对于宇宙的认识。人们以前
或者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或者虽然认为宇宙是有限的,但却从来没有想到过它还
会膨胀。
上图为电磁波谱。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无线电波、微
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都是电磁
波,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频率和波长不同。无线电波的波长
最长,频率最低;伽马射线的波长最短,频率最高。人们的
眼睛能够看到的电磁波叫“可见光”,它在整个电磁波谱中
只占据了一个很窄的波段。
01 免费的午餐015
对这一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时,人们产生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如果
宇宙一直都处在膨胀之中,那么把这个过程倒过来看,岂不是说宇宙在最初的时
候,是从一个无限小的点开始的?这一想法最终促成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诞生。
大爆炸理论认为,很久以前我们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之后它始终保持
着膨胀的趋势,就像一个从那时一直被吹到现在的气球。这一理论令人匪夷所
思,当时没什么人相信,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然而科学家们拿出了有力的证据。
大爆炸理论预言,宇宙诞生时大爆炸的余波至今应仍在宇宙中回荡。1964年,美
国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偶然中发现了宇宙背景微波辐射,证实了这一说
法。这个发现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后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了大爆炸理论,宇宙学家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逐渐
接受了这个奇怪的观点。这一理论表明,宇宙大约诞生于137亿年前,世界有起
始,极可能也有终结,并不是永恒的存在。不可思议的是,悉达多似乎早已清楚
了这一点。
相关主题
Re:科学、哲学与信仰的战争[合集] 嗑药是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
二谈东西方文化(1)创世记第一节
嗑药是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创世记第二节
进入Thoughts版参与讨论
s****r
发帖数: 26
21
大爆炸理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困惑。气球内的空间是有限的,这个我们很
容易理解,因为气球有一层膜,把气球内、外的空间隔离开来了;但宇宙是有限
的,这要如何理解呢?难道我们的宇宙也有一层膜,把宇宙内、外的空间隔离开
来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宇宙外的空间中有些什么呢?假如不存在隔离膜,那
么宇宙中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真空,它与宇宙外的空间又有什么区别?我们该以什
发出光线的星体,如果在朝着远离我们的方向运动,那
么我们接收到光线的波长就会变长,光谱就会向红端移动,
反之就会向蓝端移动。所以,通过观察星星发出光线的光
谱,就可以确定它是在靠近我们,还是在远离我们。还可以
根据红移或者蓝移的程度,确定它们的速度。
016
么来确定宇宙的边界,又凭什么说宇宙是有限的?宇宙有尽头吗?如果我们能够
来到宇宙的尽头,能不能看到它的边界?
这些难以回答的问题,让现代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想破了脑袋也找不到
答案。
第三个大的分歧是:世界的生成需要原材料吗?它是完全在虚无中诞生的
吗?
人们普遍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原”就是“最初的来源”,可以简
单地把它理解为“最基础原材料”的意思。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不管制造什么
除了哈勃红移、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之外,支持大爆炸理论的主
要证据,还有宇宙间轻元素的丰度比。大爆炸理论认为,在宇宙诞
生后的最初几分钟里,宇宙间发生了核聚变反应,它的最终产物主
要是氢原子和氦原子,这一过程叫“太初核合成”。按照计算,如
果大爆炸的理论是对的,那么宇宙间的物质就应该主要是由25%的
氦和75%的氢组成,这一推断后来得到了观测结果的证实。
以上证据给了大爆炸理论有力的支持,然而客观地说,仅凭这
些就想要证明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那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大爆
炸理论中还有一些关键问题没办法解释,比如在大爆炸之前有些什
么?在宇宙之外又是什么?大爆炸为什么会发生?只有这些问题得
到了圆满的回答,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大爆炸理论到底意味着什么。
01 免费的午餐017
东西,都需要有原材料。生产面包要有面粉作原材料,生产水泥要有石灰石作原
材料,没有原材料就不可能造出东西来。这种观念在我们的脑子里是如此的根深
蒂固,以至于在神话小说《西游记》中,连孙悟空要变出一群猴子,也要先拔一
把毫毛来作原材料。
正是从这样的逻辑出发,人们认为世界的生成也照样需要原材料,而构成世
界的基础材料就是物质。
2500多年前,老子却在《道德经》中阐述了一种全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世
界的诞生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并不需要任何的原材料来制造宇宙。他是这
样写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
无。”
这两种观点到底谁对谁错呢?我们还是从宇宙大爆炸理论中寻找答案。
大爆炸理论起初说大爆炸始于“奇点”,它是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
大、温度无限高的点。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认为,在奇点处是有东西的,只不过
是被无限地压缩了,或者以无形的能量形式存在,所以它并没有脱出“物质本原
说”的范畴。
后来人们进一步意识到,世界其实完全是在虚无中诞生的。包括时间、空
间、物质在内的整个世界,都是从大爆炸开始的,在大爆炸之前,什么东西都不
存在。世界的生成完全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不需要物质作为原材料,也不可
能用物质来做原材料。不管你是把实在之物当作是物质,还是把能量也当作是物
质,或者把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存在都当作是物质,这都无所谓,因为在世界生成
之前,它们统统都不存在,不可能拿来充当创世的原材料。美国物理学家艾伦•
古斯这样形容说:“宇宙就是一份免费的午餐。”
两千多年前的古老哲学似乎又一次证明了它的价值。
以上这些应该足以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以前对于世界的认识,已经跟不上科
学的发展。世界由物质构成的观念虽然曾经主宰过人类的思维,但现在该是对它
进行重新考量的时候了。
最近几十年来,宇宙大爆炸理论逐渐完成了从假设向科学理论的过渡。但这
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学说,其中还存在许多疑问,它背后所蕴藏的哲学意义,更是
还远未被充分挖掘出来,所以人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理论将给我们对世界的
认识带来多大的冲击。
s****r
发帖数: 26
22
时至今日,大爆炸理论已经成为了多数宇宙学家们的共识。假如大爆炸理论
是正确的,那么前面提出的三个分歧都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也就是说,宇宙是
虚幻的、有限而暂时的、无中生有的。关于后两点,前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但
第一点又是怎么推出来的呢?
道理很简单,其实只要我们确定世界来自于虚无,它的创造不需要原材料,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假如站在宇宙之外观
察,当你看到宇宙从虚无中诞生时,就像一个全息影像突然在你眼前冒出来,你
还会认为它是实在的吗?或者换一个角度来问,实在的东西,能够凭空变出来
吗?
看到这里,相信已经有很多朋友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要冲上来反驳说,
既然宇宙大爆炸理论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证实,并且现在也仍然有很多人反对它,
那么由它推导出来的结论也就不足为信了。请不要着急,你现在品尝的,只是大
餐前的一道开胃小菜,序幕已经拉开,好戏才刚刚开始。
从大爆炸理论出发,我们对以上三个问题,有了一个虽然很清楚但却还不太
肯定的答案。不过更多的疑惑随之而来:宇宙为什么能从虚无中诞生?宇宙是
137亿年前诞生的,那么在宇宙出现之前有些什么呢?如果宇宙诞生之前什么也
没有,那么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大爆炸?如果世界不是实在的,为什么我
们又能真实地感觉到它的存在?
现有的科学理论,完全无法解释这些问题。因为严格地说,这些事情的发
生,根源并不在我们这个世界,所以你不可能找到直接的证据来对它们进行解
答。
想知道为什么吗?往下看,你会明白这一切。
s****r
发帖数: 26
23
“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
在”,这种说法对吗?
我们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分析一下这句话的逻辑是否正确。
想要了解篮子里面有些什么东西,显然需要把里面的东西都掏出来看看,最
后才能作出判断。我们来想象一下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最初你从篮子里掏出了梨子、香蕉、芒果、葡萄、苹果……你发现这些都是
水果,于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篮子里都是水果。这时候你的心中非常清楚,
“水果”指的是“多汁而可口的植物果实”,而在这一阶段掏出来的东西,确实
都证实了你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越发坚定了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断是绝
对正确的。
接下来你继续掏,但掏着掏着,突然间掏出一个包菜来,这跟“篮子里都是
水果”的说法显然有矛盾。但此时这个观念已经在你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变成
了一种惯性思维,所以你的第一反应不是“我错了”,而是“原来包菜也是水
果”!
后来你又从篮子里掏出了一本书、一个化妆盒、一卷纸……难道这些都是水
果吗?这时候你的脑子彻底乱了!但对你来说,“篮子里都是水果”的观念已经
难以抹去,所以干脆这样规定:凡是篮子里找得到的东西,都叫水果!
我们不难从上面这个例子看出,先肯定“篮子里都是水果”这个结论,再来
确定“水果究竟是什么东西”,这样的逻辑顺序显然存在问题。
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就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
的。他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空间中存在着一堆的物质。这里所讲的“物质”显然
是指像原子这样的实体,因为那时候人们能够看到的,除了实体性的东西之外确
实别无它物。早年的物理学家们普遍也是这么认为的,牛顿通常用短语“物质的
量”来指称质量,他的这种说法实际上意味着,质量是对物质的最终量度,在这
种概念身上充分体现了物质的实在性,因而不可能存在没有质量的物质。
01 免费的午餐021
人们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认定世界是物质的,此时物质的概念对于他们来
说是很清楚的。然而后来才发现存在没有质量的粒子,而且实体物质可以用无形
的能量来转化,这要怎么解释呢?时间、自然法则、社会结构等也都是世界的组
成部分,假如说世界是物质的,那么它们又算什么呢?这时候人们的思维已经混
乱,有人干脆就说,凡是存在的东西都叫做“物质”。
我们是否该认真地思考,这样的逻辑能成立吗?
s****r
发帖数: 26
24
前面提到的三个分歧,更多的是属于纯粹的哲学问题,因而感兴趣的人不会
太多。接下来看看第四个大的分歧:世界是被创造、被控制着的,还是自然生
成、不受控制的?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每个人的信仰和精神寄托,关系到每个人的人
生和命运,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成为宗教和科学人类历史上这两大思想体系的分水
岭。总体上来说,宗教坚持的是“神创论”,认为有神存在,世界是神创造的,
由神在控制着(不是所有的宗教中都有创世的说法,甚至有些宗教并不承认神灵
的存在);而科学支持的是“演化论”,认为没有神,世界是自然生成的,并没
有谁在控制,世界只是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而然地演化着。
在宗教与科学之间,科学的思想占据了上风。美国的宪法禁止公立学校向学
生教授“神创论”,我国的学校教育也弘扬科学观念,批判宗教思想。在这样的
背景下,多数现代人从理性上来说还是支持无神论,相信世界是自然生成的。
按照通常的说法,宗教起源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恐惧。自从人类懂得
创世与演化
02
02 创世与演化029
思考以来,就不再满足于对感官刺激作出被动的反应,而试图主动去理解这个世
界。原始人在天灾和疾病面前毫无抗拒之力,因而对自然心存敬畏,在无法更好
地解释自然现象的情况下,只能把一切都归结于超自然的神灵,认为好日子是神
灵的恩赐,而灾难是神灵降下的惩罚。当然,这种说法的正确性其实是有待商榷
的,至少它说的并不全面。
后来人们进一步放飞思绪,开始探究世界的成因,创世神话在各民族中流传
起来。在古希腊神话中,世界开始于“凯奥斯”。这是一种混沌状态,虚空中产
生了大地之神盖娅、黑暗之神厄勒布等原始神,在一大群神灵诞生的同时,世界
创生了。《圣经》中的创世神是耶和华,他用7天的时间创造了世界和人类。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神灵信仰主宰了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
到了欧洲的中世纪,教会不仅控制了人们的思想,还一度掌握了国家,神权由此
达到了顶峰,但随后开始走下坡路。
宗教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往往声称自己的教义是神谕,因而是绝对正确
的,容不得丝毫的怀疑和更改。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早
期传教者基于见识水平所限,对于世界的描述很难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随着时间
的流逝,一些早期的教义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显得十分可笑。就像《圣经》中的
“摩西十诫”,告诉人们“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但到了现代,不
能打别人老婆的主意这条戒律仍然适用,仆婢就已经不存在,而且居住在城市里
的人,也不会去贪恋别人的牛驴了。
这是宗教身上存在的一个大麻烦,时间过得越久,社会现实情况变化越大,
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越深入,宗教的教义没办法与时俱进地调整,人们对它的怀
疑就会越深。
早在公元前6世纪,希腊的哲学家色诺芬尼就开始质疑神灵的真实性。他指
出,神完全是人们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所以埃塞俄比亚的神是扁鼻子的
黑人,而色雷斯的神却红头发蓝眼睛。后来,以奥古斯丁和公元13世纪意大利的
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一批神学家,曾尝试完善基督教的教义,希望让它能在
理性方面也站得住脚,但他们的努力在科学新发现面前付之东流。16世纪,波兰
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让人们对教会的理论体系产生了怀疑;而19世纪,英国
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打破了“上帝造人”的
说法,这对于信仰上帝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
s****r
发帖数: 26
25
创世说的观点普遍认同世界是基于某种原因被创造出来的。这种观点很容易
让人产生这样一个推断:世界是被一次性创造出来的,所以,一切种类的东西都
是在创世的时候就出现了,教会一直持此观点。然而人们从进化论出发,发现新
物种是世界诞生之后,在很长的时间里逐渐产生的,后来,人们发现行星、恒
星、星系等也都是如此。这表明,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逐渐演化而来的,
而不是神灵一步到位的创造。
这样一来,“演化”的观念就推翻了“创造”的观念,进化论取代了创世
论。神灵的光环日渐衰退,科学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工具,专家代替主教
掌握了世界的解释权。科学家们相信,是自然规律而不是神灵在主宰着这个世
界,而科学研究工作就是要分门别类地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在宇宙演变过程中
存在的这种规律性。
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更加巩固了它的权威地位,也同
时进一步动摇了人们的宗教信念,宗教在理性领域的思想阵地日渐萎缩,只能困
守一隅。不久前曾听一位基督教徒朋友这样说:“我相信上帝,但我不相信《圣
经》上说的是真的。”连许多虔诚的教徒,都开始认为《圣经》其实只具有寓言
意义。
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科学虽然凭借其实用性在理性阵地占据了优势,但
却不能彻底终结人们的宗教信仰,也始终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像前面那位朋
友,尽管他承认《圣经》里说的不可靠,但却仍然相信上帝的存在。这种现象从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
神,传说她在池塘边照着水中自己的模
样,用泥土和水捏成了人。很显然,用
这种方式造出来的人类是一次成型的。
人类一造出来就是人类,而不是其他非
人类的物种,然后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才
变成人类。
02 创世与演化031
一个侧面反映出科学自身也有缺陷,其中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因而不能完
全取代宗教的作用,尤其在精神领域更是如此。
以上这些论述也许会让你产生一个很强烈的印象:宗教与科学之间是完全对
立的。多年以来,许多人在潜意识中确实这么认为,冯友兰就曾经这样形容说:
“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
这种观念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教会早期阻挠过科学的传播,一些早年的科
学先行者曾遭到迫害,所以知道这段历史的科学工作者们,往往会对宗教抱有一
定的成见;另一方面,科学新发现带来的观念冲击,摧毁了许多人坚守已久的宗
教信念,于是宗教人士们往往会认为,是科学破坏了他们的信仰。
事实上,宗教与科学并不一定非要相互否定,它们都有自己的短板,因而完
全可以相互补充。爱因斯坦在谈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时,就曾经说过意味深长的
一句话:“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
宗教的理论如果在理性方面完全站不住脚,缺乏事实的支持,显得空泛甚至
谬误,只是一味地要信徒们无条件奉献自己的信仰,那么怎能指望信者众?所
以,现在许多人在尝试用科学来解释宗教,教皇庇护十二世就曾经宣布,可以用
宇宙大爆炸理论来回答上帝如何创世的问题。但在另一个方面,科学也有自己的
缺陷,它对物质世界倾注了过多的关注,对于精神领域的研究相对比较欠缺,在
被割裂的视野中得出了许多关于世界的片面认识。所以,假如不能给科学以正确
的引导,只是一味地利用它的强大威力,那么就反而有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
伤害。
科学与宗教的谁是谁非,并不像它们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仔细推敲,从
严格意义上说,我们其实并不能证明科学在对创世问题的回答上就比宗教更加正
确。因为宗教提供的答案虽然未必正确,但却至少十分明确;而科学却连一个确
定的答案都没有,所有的线索都只是延伸到“奇点”为止就断了,而对于“在此
之前有些什么”之类问题的探索,成为了科学的禁忌,物理学家往往都以“探讨
这个问题没有意义”的含糊其词来搪塞。
科学实际上并没有明确回答过“世界来源于何处”的问题,所以根本就谈不
上它与宗教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谁更正确。但就像喊“狼来了”的孩子在说了两
次谎之后,就再也没有人相信了一样,宗教在其他方面透支了信用,导致许多人
在这个问题上同样习惯性地排斥它的说法,而宁愿相信科学那支离破碎的解释。
s****r
发帖数: 26
26
双方的观点都不能合理地解释世界上的各种现象,因而都不是足够地令人满
意。在综合了诸多线索之后,我们想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世界既不是简单地由
神创造的,也不是完全由自然生成的,而是存在着第三种可能性。
在接下来相当长的篇幅中,我们首先要针对现有的科学理论,来探讨一下世
界为什么不是自然生成的。但首先要声明的是,在科学与宗教之间我们没有任何
偏好,否定现代科学的一些说法,并不代表就一定会盲目赞同宗教的意见。
话题先从生命科学的领域开始说起吧。
科学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生物学家们似乎站在了与宗教战斗的第一线,
放羊的孩子两次喊“狼来了”,把大人骗了过去,结果没有狼。
所以当他第三次喊的时候,大人们都说:“这孩子又在骗人了!”于
是没有人去救他,但这次狼真的来了,把他的羊全吃了。这个故事通
常被用来教育孩子们不能说谎。但实际上,我们还可以从中得到另一
个教训,那就是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人们很容易绝对化,凭经验把某
个东西看成是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坏”;绝对的“对”,或
者绝对的“错”。而在现实中,更多的情况却是对的东西不一定就全
对,错的东西也不一定会全错,就像放羊的孩子虽然说过两次谎,但
不能就此认定他说的都是谎话。
02 创世与演化033
他们比其他任何学科的学者都更加坚持世界是物质的。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对美
国科学院院士的调查中,不信神的生物学家比重高达94.5%,居于各学科之首。
而让人意外的是,19世纪时物理学家们曾普遍相信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20
世纪以后却越来越肯定精神在物理事件中的作用。英国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这
样说,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发现让物理学家们开始意识到,对于实在的最基本方面
需要作出全新的界定,“他们于是学着以完全出人意料的、全新的方法来解决问
题,而这些方法似乎是违背常识的,它们更接近神秘主义而不是唯物论。”
正是基于这一情况,戴维斯甚至说:“我认为,与宗教相比,科学能为人指
出一条更为确切的通向上帝的道路。”在他看来,物理学与宗教其实描绘的是同
一幅世界的场景,只是前者能比后者勾画得更加清晰。
很显然,生物学家与物理学家在对世界本质问题的判断上分歧越来越大,他
们正走在背道而驰的路上,但却因为学科之间的相互隔离,大家都只关注自己的
研究领域,因此倒也还算是相安无事。心理学家哈罗德•莫洛维茨对此有一个精
彩的点评:“双方就像两列逆向飞驰的火车上的乘客,彼此都没有注意到对面车
上正在发生什么。”
生物学家们的态度与进化论的巨大影响力有关,当年正是进化论向教会掷出
了致命的一枪。达尔文原本只想做个虔诚的牧师,但在环球考察时的所见所思,
让他“逐渐不再相信基督是神的化身,以致最后完全不信神了”。他旗帜鲜明地
抨击神的权威,在《物种起源》绪论的首页就断言:“物种不是被上帝分别创造
出来的,而是跟变种一样,由其他物种演化而来。”
s****r
发帖数: 26
27
[未完待续】
有兴趣的朋友请与本人联系1123795752,本人提供作者原版电子书。
l****c
发帖数: 65
28
从这里说的来看,科学也并没有在现在给出一个明确的所谓权威的解释,而是在不断地
探索之中,科学从来没有说不能否定原来的假设,也从来没有说某种假说是绝对正确的
,不能推翻的,只要有新的发现, 认识都会可能再近一步。当然,有时候,有了新的
发现,推翻了原来的认识以后,会产生更多的疑惑,但是这就是理性科学探索的性质,
就算现在没有明确答案,也不是说以后就不可能找到答案。从人类的认知历史上来说,
在我们现在这个认识的局限面前,也许持着不可知论也是一个比较理性和科学的层次,
就像几百年前人们认为地球其实是绕着太阳转的一样,当时觉得不可思议无法证实,
现在却是一个trivial的事实。
宗教还有一个致命点在于各个宗教的不同的教规,理论,以及普遍存在的排他性,不仅
仅是排除科学,各种宗教(特别是一神教)之间的互相排斥,也让人对某一种宗教的解
释产生怀疑。 每个宗教的产生发展都受到自身文化历史的影响,由于西方近几百年经
济的高速发展使其占领了世界的文化主流地位(这其中科学技术以及科技影响下的工业
化功不可没),使得早已在西方文化中扎根的基督教似乎有了比其他宗教更显眼的代表
性。 但是如果仔细看看,世界上各种宗教,很多不同的对世界的解释,很多互相都排
斥异端, 谁的解释才是正确的?是看信的人多少吗?如果这样,靠长期的武力侵略扩
张,或者因为经济的主流地位造成某个教的Dominance, 那它的教义又比其它教义正确
到哪里?
或者,从不可知论角度来说,每个宗教的解释都是正确的,因为没有一个所谓正确答案
。。。
m*********9
发帖数: 137
29
好文!
n********n
发帖数: 8336
30
作者不懂宗教。
相关主题
假如连引力都是有速度上限的话创世记第三节
我比爱因斯坦对宇宙的认识更加深刻你拥有物质,还是被物质所拥有
物理学和哲学 - 第九章量子论和物质结构 (转载)开放社会:历史的 终结抑或无穷的探索(二)
进入Thoughts版参与讨论
P*****s
发帖数: 2150
31
啥身宗教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作者不懂宗教。
n********n
发帖数: 8336
32
精神世界

【在 P*****s 的大作中提到】
: 啥身宗教
P*****s
发帖数: 2150
33
不全是吧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精神世界
n********n
发帖数: 8336
34
对。只是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

【在 P*****s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全是吧
1 (共1页)
进入Thought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创世记第一节物理学和哲学 - 第四章量子论和原子科学的渊源 (转载)
创世记第二节unidentified_title
假如连引力都是有速度上限的话熵(3)续
我比爱因斯坦对宇宙的认识更加深刻Re: 科学,逻辑和上帝 -- J星,小康
物理学和哲学 - 第九章量子论和物质结构 (转载)[合集] 人生在世什么是最大的快乐呢?
创世记第三节话说,这个臭美基因是怎么来的?
你拥有物质,还是被物质所拥有世界
开放社会:历史的 终结抑或无穷的探索(二)Re:科学、哲学与信仰的战争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世界话题: 物质话题: 宇宙话题: 宗教话题: 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