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aterWorld版 - 李银河: 同性恋与艾滋病 (转载)
相关主题
中国男同性恋者32.5%爱滋病 (转载)做gay真好
广州市100个男同性恋里就有10个艾滋病感染者 (转载)河北艾滋疫情保持低流行 男男同性恋成高危人群 (转载)
广州市100个男同性恋里就有10个艾滋病感染者 (转载)浙江余姚艾滋病人增多 男同性恋感染者超异性恋 (转载)
热烈庆祝:北京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率接近10% (转载)男同性恋患者引发艾滋病危机 (转载)
一位同性恋者披露的惊人秘密 (转载)兲朝崛起了: 苏州屁精AIDS感染率达到10% (转载)
李银河-男同全人群感染率已达5%,个别地区10%-30 (转载)兲朝崛起了: 苏州屁精AIDS感染率达到10% (转载)
艾滋病同期死亡率降六成 男男同性恋成主要传播途径 (转载)全球男同性恋患艾滋病人数激增 为普通人19倍 (转载)
“男同”感染比例跃居首位同性恋会有多大的危害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艾滋病话题: 同性恋话题: 人群话题: 男同性恋话题: 传播
进入WaterWorld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c
发帖数: 7299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yStudy 俱乐部 】
发信人: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信区: GayStudy
标 题: 李银河: 同性恋与艾滋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1 15:48:32 2012, 美东)
同性恋与艾滋病
2012-11-30 13:09:00
客观地说,艾滋病的出现是使人们注意到同性恋生存状况的一个因素,但是也正因为如
此,有人抱怨“同性恋议题被艾滋病绑架了”。每当报刊上出现同性恋必定是在谈论艾
滋病,这是一个可悲的链接。因为艾滋病毕竟是一种可怕的疾病,而同性恋则不是,它
只不过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或先天生成或后天习得的一种性取向。
在1985年,中国还没有艾滋病的时候,人们被告知,这是一种男同性恋者的疾病:“近
年来,一种使人感到恐惧、厌恶、羞耻和神秘的病——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正日益
广泛和迅速地在西方国家流行开来。患此病的人绝大多数(90%)是男同性恋者。此外
,吸毒狂,血友病人,输入这种病人血液或使用其血制品的人以及与病人同用一个注射
器的人也会得此病。”
报上报道了西方同性恋组织对艾滋病歧视的抗议:“美国全国已知有13000多艾滋
病例,一半已死亡。虽然其中99%是属于同性恋者、注射毒品者、输血者或是女患者的
子女,但也有1%的病人不属于上述几种人的范围。艾滋病引起的另一个社会问题,是
对患者和验血为阳性的人歧视以及由此引起的争论。一些人权组织,特别是同性恋者组
织,不断抗议在就业、居住、就医、上学等方面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而餐馆业、牙科
、眼科医院则不愿接受艾滋病患者。”
关于艾滋病的起源:“艾滋病的‘故乡’有人认为,艾滋病起源于美国同性恋团体。
1975年前后,艾滋病被认为是世界同性恋者的特有性病,以后就在社会上慢慢地散播开
去。”
1986年估计,同性恋者占艾滋病人的70%:“据估计,世界上可能被艾滋病病毒传染的
人数约五百万到六百万之间。在发达国家,传染有艾滋病病毒的人中70%是同性恋者,
将近四分之一是吸毒者。”
1986年,伦敦同性恋者当中的艾滋病感染率是三分之一:“一位医生调查后证明,伦敦
的同性恋者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都带有艾滋病毒。有人估计,到80年代末,英国将有
100万人带有艾滋病毒,艾滋病患者将达18000人之多。人们起初以为,这种病只发生在
同性恋者中间,现在却发现已远不止于此,男女老少都可染上。”
阿根廷近六成是因同性性行为传播的:“据报道,自1982年以来,阿根廷已有500人死
于艾滋病。到去年底,全国有920人患艾滋病,2至4万人带有艾滋病病毒。40%的病人
在联邦首都,女性占1/18,58.6%是因同性恋而染病的。”
法国传播渠道中同性恋占一半:“法国艾滋病人中同性恋者比例最高,占50.15%,吸
毒者占22%,卖淫者占11.8%,输血传染的占5.2%。”
香港同性恋传播渠道开始占一半,后掉到四分之一:“在香港异性性接触与同性恋受艾
滋病病毒感染,1991年为1∶1,而1994年为3∶1。”
据说由于艾滋病的威胁,西方一些人开始公开反对同性恋:“在过去几年中,一般
地说,艾滋病患者仅限于一些脱离社会正常生活的群体,诸如同性恋者,以注射方式吸
毒的瘾君子等。但是,近年来发生的病例已不再限于上述群体,几乎涉及社会各个阶层
。在艾滋病这股‘瘟疫’冲击下,西方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对
同性恋持公开的反对态度,开始注重家庭价值观念等。” 其实,西方有许多人一直公
开反对同性恋,他们是宗教保守派;而另一些人一直不反对同性恋,也并不会因为艾滋
病就开始反对同性恋。统计表明,上述这两种人在美国各占人口的四成以上。
由于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渠道是同性恋,同性恋又被认为是道德问题,所以防病的方案最
初被宣传为“良好的性道德”和“洁身自好”:“艾滋病是由于生活方式而引起的疾病
,其传播的主要渠道是同性恋、多个性伴侣、卖淫、静脉注射毒品和母婴感染(携带艾
滋病毒的母亲传染其所生的孩子)。预防工作主要是做好关于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树立
良好性道德,保持洁身自好的生活行为。”
在1998年,中国防病第一条措施是“严禁搞同性恋”:“要想不感染艾滋病,防字
当头,乃为上策。其预防方法有以下几点:一、严禁搞同性恋。”
到2002年,针对同性恋人群的宣传干预活动开始开展:“我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防治和
干预措施。2001年,在娱乐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试点工作。2002年,在静脉吸毒人群中
开展针具市场营销试点工作;在同性恋人群中开展安全性行为的宣传和干预工作;在孕
产妇中开展阻断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试点工作。”
2004年,中国艾滋病传播渠道统计显示,通过男同性恋传播只占0.2%:“传播途径以吸
毒传播为主,三种传播途径并存。截至今年9月,全国累计报告的感染者中,吸毒人群
占41.3%,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占31.1%,异性性传播7.9%,男性同性恋人群0.2%。”
到2008年,同性传播渠道上升至5.1%:“封闭的社会,传统保守的性观念固然可以
起到阻止艾滋病蔓延的一些作用。但是今日开放的中国社会不可能完全包裹自己,阻断
与世界的交流。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石凯介绍说,前些年我国艾滋病感染者
中血液传播(卖血、输血)比例较高,从去年起发生了新的变化,性传播感染者上升到
第一位,主要是异性间传播,占40.4%,同性性传播占5.1%。”
由于80%的艾滋病毒在肠道内,肛交是导致男同性恋者成为艾滋病高危人群的主要原因
:“过去,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一直被认为是艾滋病毒载量最高的‘毒库’,在12月1日
举行的首届中国东南部艾滋病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美科学家指出,血液中艾滋病毒载
量只有2%—5%,远远低于肠道内80%的载量水平,艾滋病主要入侵淋巴细胞,肠道中
集中了很多淋巴结和淋巴细胞,艾滋病患者真正的毒库在肠道!因此,肛交行为是导致
男同性恋者成为艾滋病高危人群的主要原因。”
除传播渠道外,再看群内感染率。在2006年,男同性恋人群感染率为1-4%:“经性途径
感染呈上升趋势。哨点监测资料显示,暗娼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1996年为0.02%,
2005年有9个哨点暗娼的感染率超过1%。对男性同性恋人群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该人
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在1%—4%。部分高发地区的孕产妇和婚检人群监测表明,艾滋病
病毒感染率已达到或超过1%,达到较高流行水平。”
到2008年,男同性恋群体的艾滋病感染率已经达到4.9%:“根据卫生部监测数据,
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成为我国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上升最快的人群,该人群艾滋
病病毒感染率已由2005年的0.4%上升到目前的4.9%。卫生部表示,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加
大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干预力度。所谓男男性行为人群是指男人之间发生性行为者,
我国处于性活跃期的男性同性恋者约占处于性活跃期男性普通人群之2%至4%。对该人群
系统的干预已经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已将男男性行为人群列为艾滋病防控重点,今年
3月,卫生部印发《开展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方案》。”
男同性恋艾滋病毒感染者在所有染病者当中所占的比例超过男同性恋人群在人口中所占
的比例:“从世界范围看,全部艾滋病感染者中,75%到85%的人是因为异性间性行为
感染艾滋病。作为男同性恋人群,在全部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占5%到10%,这个数字
明显高于男同性恋者在全社会所占人口比例,不要因为这个人群可能艾滋病感染率高就
歧视他们。要想到,那样做只能加重这个人群的感染,而这个人群一旦感染率高,我们
全社会都要付出代价。女同性恋者感染艾滋病的几率非常小,远远低于异性恋人群。男
男性关系,一方面是因为遭遇歧视难以稳定地结合,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行为方式,加
上人们不能得到积极的对待和不了解信息,才使他们成为高危行为人群。艾滋病等于同
性恋,同性恋等于艾滋病是伪科学的说法。”
同性恋志愿者为防艾做了大量工作:“为了让不幸感染上艾滋病的患者们重新燃起生活
的希望,季峰两年前开通了国内首条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热线。现在,他是北京健康同
行的负责人,一周有5天在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进行志愿者服务,每个月都会组织艾滋
病新老患者沟通交流。在交流会上,新艾滋病患者可以提出自己遭遇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老患者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他们,如何走出低谷重拾希望,如何处理心理问题,以及
如何在正常的生活中保护自己,以及保护他人。”
近年来,对同性恋的歧视态度明显改变,官方的态度也转变为用爱来取代歧视:“王克
荣的手机不光为患者开通,也成了患者家属的服务热线。老许因同性恋感染艾滋病,妻
子在送他住院的路上才知情。相爱多年的丈夫不但得了艾滋病,而且是因性取向而感染
的,这对妻子的打击有多大!老许和妻子经常在电话里痛苦地向王克荣倾诉,她则用真
情和知识帮他们解开了一个又一个心结。后来,老许走出了心理阴影,他的妻子也逐渐
接受、包容了丈夫。如今,两人和睦相处,孩子也成了大学生。王克荣说:爱是可以传
递的。在她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红丝带之家志愿者队伍从几十人扩大到两万人。”
关爱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的机构纷纷成立:“黑龙江省红十字会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
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男男同性恋人群的行为干预方法。他们为减少男男同性恋之间的传播
专门成立了真爱家园,对男男同性恋人群中的艾滋病感染者给予多方面的帮助,让他们
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不要向他人传播。由报复转变成害怕传染给别人,接受过培训的
感染者在思想上得到转变。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几乎和所有当地的男男同性恋草根组织建
立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经常在一起开展活动,让他们成为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骨干。”
主流价值观开始批判对同性恋的道德歧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太容易给予艾滋病道
德歧视。一个人一旦被他人得知感染艾滋病病毒,立刻会遭到行为不检点的质疑。而这
种歧视所带来的‘病耻感’已成为歧视艾滋病的重要推手:因避讳‘艾滋病’三字,北
京某知名传染病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去年更名为‘皮肤性病门诊’,其实根本不
看皮肤病;而刚刚开始试营业的大理男同性恋酒吧,也在舆论的压力下未能正式开张…
…这种带有道德成分的歧视,极大地迟滞了艾滋病的防治。由于歧视,许多高危性行为
者不愿接受病毒检测,致使约60%的患者未被发现,这无疑增加了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风
险;由于歧视,许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活困难,而一旦失去生活来源,部分人极易从
事传播艾滋病病毒的职业;由于歧视,同性恋群体不愿公开身份,许多人迫于社会和家
庭的压力,与异性恋人群结婚,增加了他们感染和传播性病艾滋病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传统文化对家庭价值的过分强调和对同性恋的歧视,在中国造成了大量同性恋者进
入异性婚姻的现象,对一批男同性恋者的妻子造成伤害:“进入大量同性恋者往往以婚
姻作为保护伞,掩盖他们真实的性取向。如果说过去男同性恋结婚,妻子受到的只是不
幸婚姻的折磨,现在受到的则是艾滋病的潜在威胁。一位男同性恋的妻子说,她的丈夫
身高超过1.8米,月收入超过5位数。庆幸的是,老公和自己上街的时候,漂亮的女孩走
过来,他从来不看一眼。婚后,丈夫基本没什么欲望,总是拒绝。过了6年,她才知道
丈夫是个男同性恋者。在一次男同性恋研讨会上,她痛哭流涕。她的眼泪刺痛了吴尊友
的心。吴尊友担忧地说:我们无法知道同性恋妻子的感染率,因为他们不可能把另一半
叫来检查。调查显示,40%—70%的男同性恋都和女性发生性关系,艾滋病的传播会进一
步向普通人群蔓延。防艾的一项有效措施是,让高危人群浮出水面。”
中国男同性恋有大量异性性关系的特点,使得同性恋人群中的感染流向了异性恋人群:
“艾滋病传播中,同性恋人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群。国外一些同性恋者只有同性性关
系,没有异性性关系。而在我国,由于文化传统、社会观念的不同,同性恋者往往还有
自己的家庭,既有同性关系,又有异性关系。这给我国艾滋病防治带来了很大难度。因
为直肠粘膜组织非常容易破损,同性性行为感染的危险度比异性性行为还要大。” 也
正因为这种文化的背景,同性恋群内的艾滋病防治问题在中国不再仅仅是同性恋群体内
部的问题,也成为一个涉及所有人的问题。反对对同性恋的歧视,加强同性恋群体的防
病意识,是防止艾滋病在中国传播的唯一正确的态度和能够奏效的措施;而对同性恋的
歧视则不仅是对同性恋群体的伤害,也将祸及整个社会。
(本文引文全部来自《人民日报》,资料出处全部被博客自动删去,如有关注者,请读
本人即将出版的新作《新中国性话语研究》)
1 (共1页)
进入WaterWorld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同性恋会有多大的危害 (转载)一位同性恋者披露的惊人秘密 (转载)
【转】请洁身自好李银河-男同全人群感染率已达5%,个别地区10%-30 (转载)
西安发现艾滋病学生200人 七成是男同性恋 (转载)艾滋病同期死亡率降六成 男男同性恋成主要传播途径 (转载)
西安近年近200名学生感染艾滋 超七成是同性恋 (转载)“男同”感染比例跃居首位
中国男同性恋者32.5%爱滋病 (转载)做gay真好
广州市100个男同性恋里就有10个艾滋病感染者 (转载)河北艾滋疫情保持低流行 男男同性恋成高危人群 (转载)
广州市100个男同性恋里就有10个艾滋病感染者 (转载)浙江余姚艾滋病人增多 男同性恋感染者超异性恋 (转载)
热烈庆祝:北京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率接近10% (转载)男同性恋患者引发艾滋病危机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艾滋病话题: 同性恋话题: 人群话题: 男同性恋话题: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