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aterWorld版 - 证据!连环证据直指铊毒真凶
相关主题
Dr. Fink' email is very close to the trueth, I think看看nova888是如何用歪曲的转述替铊作粉的。
尼罗河朱令案系列之十,诊断骗局之独处藏贼 (转载)[全面总结帖]到目前为止最接近现实的推理
清华投毒案——诊断骗局之神话先知有些人在美国那么多年,连英文都看不懂了
朱令铊毒案真相挖掘(三)再论贝志城伪造专家电邮
朱令案,必须给天下一个真相!童宇峰同学看到什么新证据了,这个倒戈太搞笑了
请sw亲友团或孙粉帮我解一下疑惑谁是朱令案的背后黑手?
证据来了,1996年美国神经外科大夫说朱令案件[合集] 美国医生又来电,可证明化验的铊就是清华的
我现在也不相信孙维是凶手了。[合集] [全面总结帖]到目前为止最接近现实的推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dr话题: patient话题: thallium话题: university话题: aldis
进入WaterWorld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n**e
发帖数: 2026
1
核心提要:尼罗河在《证据!远程诊断追查铊毒真凶》一文中证明贝志城展示给央视记
者的“专家电邮”是伪造的,构成他涉嫌朱令案的第一证据环节。这里,尼罗河根据
Robert A. Fink医生的文章揭示贝志城涉嫌朱令案的第二证据环节:所谓美国医生
Robert A. Fink和John W. Aldis在北京时间1995年4月12日之前提出了铊中毒诊断是撒
谎。这两个证据环节相互印证,直接指向一个重大疑点:贝志城从一开始就知道朱令是
铊中毒!
尼罗河《证据!远程诊断追查铊毒真凶》首次揭示了贝志城伪造专家电邮,构成贝志城
涉嫌朱令案的证据链上第一个环节。随后尼罗河查证的焦点集中在这样一个问题上,是
谁,在什么时间第一个作出铊中毒的诊断,或者非正式地第一个提到铊中毒的诊断。
贝志城在东方时空《朱令的十二年》电视访谈中说:“十号发了那是个周一,周三我就
给朱令他爸爸打电话,看到提问里还有说是铊中毒。”。 “周三我就给朱令他爸爸打
电话,”,也就是北京时间1995年4月12日,贝志城就明确发布了铊中毒诊断信息。那
么我们查证的目标就缩小到从北京时间4月10日到12日两天时间。
在The First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Telemedicine Trial to China: ZHU Ling
’s Case 网页上列出了84名专业人员作出了正确的诊断。其中,在4月12日之前作出正
确诊断的人名单如下 (原始文件拷贝见附件1):
1. Steve Cunnion, MD, PhD, MPH, the Uniformed Services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
2. Frank Bia, MD, MPH, Professor of Medicine, Yale University
3. Dr. Neil Kay
4. John M. Friedberg, M.D., Neurologist, Berkeley, CA 94705
via Robert A. Fink, M. D., F.A.C.S., Neurological Surgery
5. Dr. Martin Wolfe, Tropical Medicine Consultant.
via John Aldis, M.D, MPH, FACS, U.S. State of Department
6. Dr. Aldis, M.D., AAFP, MPH & Tropical Medicine, U.S. State Department
7. Prof. Leslie H Bernstein
via Carole Shmurak
8. Jacquie Heller
根据贝志城们的记载,美国加州神经外科医生Robert A. Fink作出正确诊断的时间是4
月11日。尼罗河查到了一篇Robert A. Fink医生本人撰写的文章《The Tao of the
Internet》(全文拷贝见附件2)。从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太平洋夏令时间4月
11日也就是北京时间4月12日,他才在他的网络邮箱中看到从北京大学发出的求救信。
On April 11, 1995, I found in my Internet mailbox a message, in “fractured
” English, from a young graduate student at Beijing University in China. It
was a message of desperation. It concerned the plight of a fellow graduate
student in chemistry, a 21-year-old woman who la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of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UMC).
那么Robert A. Fink医生看到这封信后采取了什么行动,他又是在什么时间作出了铊中
毒的诊断呢?这封信上说得很清楚。
One of the earliest possible diagnoses which came to the mind of the author
(and several others of the “outsiders”) was that of heavy metal poisoning
(the alopecia was the “clue”). We asked if tests had been performed for
heavy metals and were assured that such had been done early on. We later
discovered that these consisted only of a screen for arsenic!
笔者(还有其他几个外界人士)最早想到的可能的诊断是重金属中毒(脱发是线索)。
我们询问是否对患者进行了重金属检测,很确切的被告知这种检查早就做过。后来我们
发现只查了砷!
接下来,Robert A. Fink医生的文章里出现了一个具体的时间点,美国太平洋夏令时(
PDT)1995年4月12日(April 12, 1995)也就是北京时间(CST)1995年4月13日。
By April 12, 1995, the patient’s condition had not changed, and a repeat
lumbar puncture revealed an elevated protein (248 mg.%) and 6 leukocytes.
The impression of Guillain-Barre syndrome was reinforced, despite messages
from the “outsiders” that this picture was not consistent with Guillain-
Barre.
直到1995年4月12日,病人的状况没有改变,重复了一次腰穿发现脑脊液蛋白升高(
248mg%)和6个白细胞。这再次加强了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印象,尽管来自外界人士的信息
认为病人表现与格林巴利不符。
那么Robert A. Fink医生究竟是什么时间想到铊中毒的,文章接下来写道:
At about this same time, the author and John W. Aldis, M.D., a physician
working in the U. S. State Department, and formerly the Embassy physician in
Beijing, conceived of the idea of thallium poisoning, this after Dr. Aldis
was sent an article by Rose Miketta, M. D., a physician with Searle
Pharmaceutical Company, explaining the neurotoxic effects of thallium. We
again suggested that the patient be checked for thallium poisoning. This
recommendation was further backed by others, including Dr. David Bullimore (
4/26) at St. James’ Hospital in England, and several other physicians in
the United States.
大概就是这个时间,笔者和John W. Aldis医生,一个为美国国务院工作的内科医生,
前任北京美国大使馆医生,想到了铊中毒。此前,在Searle药物公司工作的内科医生
Rose Miketta给John W. Aldis医生发来一篇文章解释铊的神经毒性。我们再建议给病
人作铊中毒检测。这一提议得到了其他人的支持,包括英国St. James医院的David
Bullimore医生(4/26)和其他美国医生。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Robert A. Fink医生对朱令诊断的行动时间表,北京时间4月
12日看到求救信,中间想到过重金属中毒,4月13日与协和医院的医生进行了沟通又倾
向考虑格林巴利(多发性神经根炎)。真正考虑到铊中毒的时间是在这个时间点之后而
且是经过专业人员的内部沟通之后。很明显,贝志城们撒谎了。Robert A. Fink和John
W. Aldis医生并没有在4月12日之前作出铊中毒的诊断。
回到贝志城的这句话:“十号发了那是个周一,周三我就给朱令他爸爸打电话,看到提
问里还有说是铊中毒。”。“提问里还有铊中毒”既是口误也是事实。尼罗河在《再论
贝志城伪造专家电邮》一文指出,贝志城发求救信是两次,第一次是4月10日,而第二
次是北京时间4月12日5点48分。第二次求救信主题栏中除了与第一次一样有Urgent!!!
Need diagnostic advice for sick friend,加上了(?thallium poisoning)——?铊中
毒。从4月10日到12日早上5点48分之间的时间里,贝志城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有人也许要解释说,协和医院神经科某位主任医生第一次给朱令看病怀疑过铊中毒,贝
志城有可能得到这个信息所以知道去问外国专家。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但是已经被贝
志城本人否认了。贝志城在《朱令的十二年》电视片中明确表示,他一开始根本就不认
识Thallium这个英文单词。贝志城说:“英文叫Thallium,我们拿回宿舍就查了字典,
怎么还冒充这么一个东西来”。他连thallium都没有听说过,又怎么会根据协和有人怀
疑过铊中毒在4月12日早晨5点48分第二次发出的求救信中将铊中毒正确翻译成thallium
poisoning?
Robert A. Fink医生的文章还提供了两个与朱令案情相关的线索。第一点,美国医生不
是神仙,他们和全世界各国的医生一样遵守循证医学的原则,首先要获取他们需要知道
的进一步检查结果,而不是仓促发表自己的诊断意见。基本可以肯定,没有医生在看到
求救信的第一时间就作出铊中毒的诊断,除非事先受到提示。第二点,Robert A. Fink
医生的文章证实,协和医院的医生完全有能力与美国医直接交流。例如美国医生给协和
医院传真有关论文,John W. Aldis医生本人直接认识协和的医生。所以贝志城发动同
学大张旗鼓翻译专家电邮完全是“此地无银”的诡异表演。
尼罗河在《证据!远程诊断追查铊毒真凶》中证明贝志城展示给央视记者的“专家电邮
”是伪造的。构成他涉嫌朱令案的第一证据环节。这篇文章,尼罗河根据Robert A.
Fink医生的文章揭示了贝志城涉嫌朱令案的第二证据环节:贝志城公布的美国医生
Robert A. Fink和John W. Aldis在北京时间1995年4月12日之前提出了铊中毒诊断,不
是事实是撒谎。贝志城第二次发出求救信直接询问是否铊中毒将这这两个证据环节链接
在一起相互印证。正是因为第一封求救信发出后两天之内,贝志城收到的回复邮件中没
有人想到铊中毒,不得已才在第二次发出的求救信中直接提出了铊中毒的问题。最后又
不得不造假把美国医生Robert A. Fink和John W. Aldis作出铊中毒诊断的时间点移到
他通知朱令父亲的时间之前。他在央视电视片中不出示“专家电邮”原件,就是因为害
怕观众看出日期上的问题。所有证据直接指向一个重大疑点:贝志城并不是根据专家电
邮向朱令父亲打电话报告铊中毒诊断的消息,而是一开始就知道朱令是铊中毒!
尼罗河揭示的双重证据已经逼近了朱令铊毒案的真凶。每一个关心朱令案的正直善良之
士,如果你亲自查证尼罗河提供的事实无误,如果你认为尼罗河根据这些事实得出的结
论符合常识和人类通用逻辑规则。请把尼罗河的文章转载出去,把真相告诉更多的人。
一起推动中国警方重启朱令案司法调查。
附件1:
The First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Telemedicine Trial to China:
ZHU Ling’s Case
http://web.archive.org/web/20000816192018/http://www.radsci.ucla.edu/telemed/zhuling/
The following is a list of 84 persons who made the correct diagnosis by
themselves or by their friends who were consulted in the order of being
receiv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students between April 10 and April 26, 1995.
4/10 Steve Cunnion, MD, PhD, MPH
the Uniformed Services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
S***[email protected]
4/11 Andi/Cleveland State Univ. Ohio
Frank Bia, MD, MPH, Professor of Medicine, Yale University
Dr. Neil Kay
John M. Friedberg, M.D., Neurologist, Berkeley, CA 94705
via Robert A. Fink, M. D., F.A.C.S., Neurological Surgery
Dr. Martin Wolfe, Tropical Medicine Consultant.
via John Aldis, M.D, MPH, FACS, U.S. State of Department
(Dr. Aldis, M.D., AAFP, MPH & Tropical Medicine, U.S. State
Department, was the doctor for U.S. Embassy to China 1989-93.
He knew many doctors personally at PUMC and he actually saw
Zhu Lingling at PUMC in March. He has been highly involved
in the case and coordinated some of the international efforts.)
Prof. Leslie H Bernstein
via Carole Shmurak
Jacquie Heller
附件2:
The Tao of the Internet
by Robert A. Fink, M. D., F.A.C.S.
On April 11, 1995, I found in my Internet mailbox a message, in “fractured
” English, from a young graduate student at Beijing University in China. It
was a message of desperation. It concerned the plight of a fellow graduate
student in chemistry, a 21-year-old woman who la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of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UMC). PUMC is
a medical school established by the Rockefeller family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as the model for Abraham Flexner’s seminal
report on medical education, perhaps, “the most American of non-American
medical schools”. A reconstruction of the young woman’s case history to
that date is as below:
In early December, 1994, the patient complained of abdominal pain, cramping
, and extremity pain. Extensive tests, including autoimmune studies, thyroid
tests, pelvic and abdominal untrasound, skull x-rays, and bone marrow
examination were all normal. It was noted that the patient had some
abnormalities of her nails, but this was not reported further. She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as discharged, improved.
She subsequently returned to work (in a chemistry lab); we still do not know
what chemicals she was working with. An “afterthought” was listed in the
report, this a piece of data which was to become critical in the diagnosis
of this woman’s condition; and that was the fact that, shortly after the
onset of the abdominal symptoms on December 8, 1994, the patient’s scalp
hair fell out, and she “became bald”.
After a period of improvement (and some re-growth of hair), the patient
returned to the hospital with signs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the
extremities, rapidly progressive disturbances in sensorium (and recurrent
alopecia), developed multiple cranial nerve palsies, became comatose, and
required a ventilator. She also showed muscular spasms, described as “
oculogyric crises”, and a tracheostomy was performed. Lumbar puncture and
MRI studies of the brain were normal, and studies for viruses, including
Lyme Disease, were negative.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shotgun”
antibiotics with no improvement.
At that point, the author corresponded with the sender of the “distress
message”. I learned that a number of other physicians, including peopl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Great Britain, Singapore, Thailand,
Indonesia, and other countries, were also communicating with the student-
sender and several other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The students in China
have Internet connections but, (as we later learned), hospitals and
physicians do not. We were forced to engage in our later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s either by facsimile, which is tightly controll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r by sometimes circuitous person-to-person
connections.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over the Internet to the students often
did not reach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s who were treating the patient. This
was due to the complex hierarchy of the Chinese culture, in which accepting
information from “students” is almost as alien to Chinese professionals
as is dealing with “outsiders”. This lack of direct communication has
proven to be the most significant negative factor in this equation.
One of the earliest possible diagnoses which came to the mind of the author
(and several others of the “outsiders”) was that of heavy metal poisoning
(the alopecia was the “clue”). We asked if tests had been performed for
heavy metals and were assured that such had been done early on. We later
discovered that these consisted only of a screen for arsenic!
By March 16, 1995, the patient had been in coma for several weeks; and,
despite normal cerebrospinal fluid findings, a diagnosis of Guillain-Barre
syndrome was made by the Chinese physicians. By April 12, 1995, the patient
’s condition had not changed, and a repeat lumbar puncture revealed an
elevated protein (248 mg.%) and 6 leukocytes. The impression of Guillain-
Barre syndrome was reinforced, despite messages from the “outsiders” that
this picture was not consistent with Guillain-Barre.
At about this same time, the author and John W. Aldis, M.D., a physician
working in the U. S. State Department, and formerly the Embassy physician in
Beijing, conceived of the idea of thallium poisoning, this after Dr. Aldis
was sent an article by Rose Miketta, M. D., a physician with Searle
Pharmaceutical Company, explaining the neurotoxic effects of thallium. We
again suggested that the patient be checked for thallium poisoning. This
recommendation was further backed by others, including Dr. David Bullimore
at St. James’ Hospital in England, and several other p hysicians in the
United States. Yet, two weeks passed before the Chinese physicians decided
to perform the thallium study. It required an intervention by personnel at
the American Embassy in Beijing, and personal contacts between Dr. Aldis and
several o f the PUMC doctors (whom Dr. Aldis had known from his days in
Beijing), and faxes of articles directly to the hospital, before the test
for thallium was finally run. The results were striking. The patient had
levels of thallium in blood, urine, cerebrosp inal fluid, hair, and nails
which were more than 50 times higher than “normal”! As to the source of
the thallium, this remains unknown; but certain laboratory chemicals contain
thallium; and, in the Orient, there are several industrial compounds (
including several brands of rat poison) which contain thallium (its use is
generally outlawed in the western world).
Once the diagnosis was established, the next problem was encountered.
Several of us, using the Internet and other online databases, searched the
literature for the optimum method of removing thallium from the body. A
number of methods were cited; but to xicologists at the New York and Los
Angeles Poison Control Centers felt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was
that of administration of the dye Prussian Blue (ferric ferrocyanide) and
renal hemodialysis, with addition of potassium chloride. Then came the
problem of obtaining the Prussian Blue (a common industrial chemical which
was eventually found in China). Underlying this difficulty was the fact that
, once again, advice from “outsiders” was suspect by the Chinese.
Finally, after many phone calls, faxes, and other communications (the
doctors at PUMC would not deal with the students, who had Internet
connections), including the involvement of the patient’s family (several of
whom were known political figures locally) , the Prussian Blue-hemodialysis
regimen was started on May 5, 1995, this almost one month from the initial
proposal of the diagnosis of thallium intoxication and some forty days after
the patient had lapsed into coma and had become apneic.
I wish that I could report a “happy ending” here. The patient responded
rapidly to the treatment, and, within 15 days after the institution of
treatment, the patient’s thallium levels in blood, urine,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had decreased to near-zero (although certain other tissues, such as
nails and hair, will retain the metal for many weeks and will slowly “leach
out”). Sadly, the patient’s neurological condition has not improved to a
significant degree. She now has been partially weaned from the ventilator,
and seems to recognize her parents; but she does not as yet have full
consciousness, nor does she exhibit much in the way of voluntary or
purposeful activity. The long period of brain intoxication in this case
appears to be the reason for her lack of further progress to date and the
prognosis for recovery remains guarded.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geometric growth in the use of online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 The new field of “Telemedicine” is rapidly
being advanced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with computer review of case
histories, imaging studies (many of which are digital in their native form),
and other medical data becoming almost “routine” in making judgments, for
example, as to the transport of seriously ill or injured patients to
tertiary medical centers. In our own area, patients are transported on a
daily basis, from small facilities out in the “hinterland” to major urban
medical centers. Physicians at outlying hospitals have, through a simple
computer/modem connection, access to specialists and centers 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The growing use of ISD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telephone lines has made the transfer of complex information, including full
-resolution MRI and CT scans, into a rapid and seamless procedure. The
global Internet renders such “connectivity” a relatively inexpensive
reality to be enjoyed by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and patients throughout
the world.
Despite this availability of technology (and, in the case of this
unfortunate student), however, the finest advances in global communication
cannot surmount centuries of tradition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is
cas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delay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rge volume of
collective knowledge which was brought to bear on behalf of a young woman;
and sadly in this instance, was probably “too little and too late”. As
with other problems in this world, it still comes down to the “human factor
”.
As we advance the cause of “Telemedicine” and other interactive
technologies, we must never lose sight of the fact that, behind these
wonderful machines are the minds and hearts, and prejudices, of the human
beings who run them. It is in this “human arena” where we need to place
our educational emphasis, so that the marvels of the modern digital age can
be used for the advancement of our species and of the world as a whole.
AUTHOR’S NOTE:
This paper is dedicated to Zhu Lin, the 21-year-old student who is the
subject of the case report. Acknowledgement is also gratefully made to John
W. Aldis, M. D. (U. S. State Department); Xin Li (telemedicine fellow at
UCLA Medical Center); Dr. Ashok Ja in (USC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and Los Angeles Poison Control Center); Dr. R. Hoffman and his colleagues (
New York City Poison Control Center); Dr. David Bullimore (University of
Leeds, England); and the myriad other people who labored on behalf of a
young woman, critically ill halfway across the world.
http://www.rafink.com/tao.php
x***s
发帖数: 851
2
支持一下。4月12号的求救信就写铊确实蹊跷。是贝先和洋大夫提出来的。贝如何知道
怀疑是铊?追真凶的网友,最该做的是呼吁贝公开所有邮件,这个比让公安公布案卷要
快和实际得多。可惜,贝缩头不再提起这些邮件。
p******n
发帖数: 75
3
【美国太平洋夏令时间4月11日也就是北京时间4月12日】
笨蛋,太平洋时间和北京时间都可以同时在4月11日,太平洋时间在4月11日早,北京时
间在4月11日晚,有8个小时时间这两个时区同时在4月11日。
尼罗河缺德医生余下的推论全是无本之木,不值一提。
s*****o
发帖数: 787
4
等着看这里的牛人们分析吧~
n*****m
发帖数: 9872
5
分析个头
你们爱吵就去吵去吧,看有几个人相信,哈哈

【在 s*****o 的大作中提到】
: 等着看这里的牛人们分析吧~
s*****o
发帖数: 787
6
就知道你直接无视
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和分析做鸵鸟,然后编写一堆对自己有利的故事,孙黑的惯用手段

【在 n*****m 的大作中提到】
: 分析个头
: 你们爱吵就去吵去吧,看有几个人相信,哈哈

N*******3
发帖数: 2589
7
当时如果不是
贝朱令早就不明不白挂了。
如果贝是凶手的话有什么必要把朱令救过来?就为了陷害孙维?
l*****8
发帖数: 16949
8
确实很可疑。原来以为被只是在关于孙维的事情上大嘴巴,现在看起来这个人确实很可
疑。
如果被不是凶手的话,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把时间记错了。不知是否能排除这个可能。
发现版上大部分孙黑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愿意接受自己不喜欢的分析和证据。特别是
看到长的分析,不看内容,先看结论。如果是和自己观点一致,就顶,如果和自己的看
法不一致,就碰一砣粪。至于分析有没有道理,那是不重要的。
d********1
发帖数: 3828
9
北大的投毒案要不是凶手告诉医生是铊中毒受害者可能也挂了。

【在 s*****o 的大作中提到】
: 就知道你直接无视
: 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和分析做鸵鸟,然后编写一堆对自己有利的故事,孙黑的惯用手段

S**W
发帖数: 93
10
haha,根本就没人愿意看。。。因为太不可信了。。。

【在 n*****m 的大作中提到】
: 分析个头
: 你们爱吵就去吵去吧,看有几个人相信,哈哈

相关主题
请sw亲友团或孙粉帮我解一下疑惑看看nova888是如何用歪曲的转述替铊作粉的。
证据来了,1996年美国神经外科大夫说朱令案件[全面总结帖]到目前为止最接近现实的推理
我现在也不相信孙维是凶手了。有些人在美国那么多年,连英文都看不懂了
进入WaterWorld版参与讨论
L******g
发帖数: 1371
11
我以前都是说 拿钱发帖死全家
现在直接说,楼主死全家。
n*****b
发帖数: 2235
12
这里没什么牛人
你去天涯看看

【在 s*****o 的大作中提到】
: 等着看这里的牛人们分析吧~
s*****o
发帖数: 787
13
请阅读《白马酒店》

【在 N*******3 的大作中提到】
: 当时如果不是
: 贝朱令早就不明不白挂了。
: 如果贝是凶手的话有什么必要把朱令救过来?就为了陷害孙维?

n*****b
发帖数: 2235
14
是一本好书
我建议所有关心朱令案的人都读一下

【在 s*****o 的大作中提到】
: 请阅读《白马酒店》
h**h
发帖数: 298
15
这个分析貌似很严谨啊,赞态度
h**h
发帖数: 298
16
抓这个没啥意思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美国太平洋夏令时间4月11日也就是北京时间4月12日】
: 笨蛋,太平洋时间和北京时间都可以同时在4月11日,太平洋时间在4月11日早,北京时
: 间在4月11日晚,有8个小时时间这两个时区同时在4月11日。
: 尼罗河缺德医生余下的推论全是无本之木,不值一提。

h**h
发帖数: 298
17
看牛人怎么说吧

【在 s*****o 的大作中提到】
: 等着看这里的牛人们分析吧~
k*********l
发帖数: 1218
18
你们为什么老喜欢把一件事情单独的看,然后无限放大,我早就说了,你要把所有的事
情连在一起看,就太好解释了
既然贝看过白马酒店,那么只要回信的人有人提到ta这个词,贝就会很敏感,因为他看
过小说,知道有这个毒物,当有第二个人提到的话,那就绝对把比重提高好多了
我先不讨论实际回来的医生多少比例说ta,就贝看过白马酒店,和知道一些症状(钓头
发),他特别直觉的相信就是ta中毒也是很好理解的。并且这是一个化学系的女生。。
。。。。 重金属中毒时很好联系起来的。还有很多时候,也许是一种潜意识,直觉。
我对好多事情的判断,直觉其实很多时候有主观的,但是你自己不记得了为什么会做这
样的判断,也许就是因为1年以前你看过白马酒店,这里面的一些情节在你的脑神经里
做了一些random的联系,但是你自己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做这样的判断。。。(潜意
识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a**5
发帖数: 1
19
我仔细看了这个长篇分析的,虽然贝说“周三我就给朱令他爸爸打电话,看到提问里还
有说是铊中毒。"这话哪里就不合道理了?收到了几种诊断,“还有说是铊中毒”,就
是事实阿。最后化验不是也等到了20几号嘛。
V********n
发帖数: 3061
20
这个分析靠谱啊!
相关主题
再论贝志城伪造专家电邮[合集] 美国医生又来电,可证明化验的铊就是清华的
童宇峰同学看到什么新证据了,这个倒戈太搞笑了[合集] [全面总结帖]到目前为止最接近现实的推理
谁是朱令案的背后黑手?证据!远程诊断追查铊毒真凶
进入WaterWorld版参与讨论
g***x
发帖数: 1587
21
贝自己说的,他读到"白马酒店"是在朱令中毒案很多年以后的事了。他在当时没读过
这本书,所以你的说法不成立。

【在 k*********l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们为什么老喜欢把一件事情单独的看,然后无限放大,我早就说了,你要把所有的事
: 情连在一起看,就太好解释了
: 既然贝看过白马酒店,那么只要回信的人有人提到ta这个词,贝就会很敏感,因为他看
: 过小说,知道有这个毒物,当有第二个人提到的话,那就绝对把比重提高好多了
: 我先不讨论实际回来的医生多少比例说ta,就贝看过白马酒店,和知道一些症状(钓头
: 发),他特别直觉的相信就是ta中毒也是很好理解的。并且这是一个化学系的女生。。
: 。。。。 重金属中毒时很好联系起来的。还有很多时候,也许是一种潜意识,直觉。
: 我对好多事情的判断,直觉其实很多时候有主观的,但是你自己不记得了为什么会做这
: 样的判断,也许就是因为1年以前你看过白马酒店,这里面的一些情节在你的脑神经里
: 做了一些random的联系,但是你自己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做这样的判断。。。(潜意

k*********l
发帖数: 1218
22
但是洗地的也说了,怀疑贝是凶手,因为他早就看过白马酒店,所以现在洗地的又矛盾了
1。贝是凶手,他早就看过白马酒店了
2。贝是凶手,他在大家还没有说ta的时候,就告诉是砣了
3。OK,那把这个1+2和在一起看,就是我的解释,所以就解释通了。所以我说你们要联
在一起看这个事情
我不知道洗地的自己脑子里想清楚了没有,想要说什么
今天我看完了la times 那个头版的讨论,21页阿,就为了讨论这篇文章没有放在la头
版?
1。你说la头版不是头版,对妥当居然是这么天大的一件事情,哈哈
2。你怀疑别人说谎,造假,你就拿出你的证据,还非要别人拿出证据,以下是la 讨论
的联接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1/Military/39665379_0_1.html
这个讨论让我们都清楚看清了,砣的命门了

【在 g***x 的大作中提到】
: 贝自己说的,他读到"白马酒店"是在朱令中毒案很多年以后的事了。他在当时没读过
: 这本书,所以你的说法不成立。

o********n
发帖数: 1060
23
洗地的5点下班真准时。。。
T*U
发帖数: 22634
24
老贝一在国内,二跟清华没关系。
LZ吸地党可以换马甲了,这个马甲费了。
T**O
发帖数: 409
25
贝说自愿作嫌疑犯,希望重开此案调查。但他他极力否认自己是嫌犯。
看来,贝氏真凶无疑!
分析到位,鼓掌三分钟
l*******g
发帖数: 27064
26
靠谱个屁,你以为孙铊铊家真是吃干饭的
再说了,既然被诬陷,孙铊铊为什么抵制重启调查???
I*M
发帖数: 937
27
2005年小百合被封以及后来被强制实行实名制的时候,我还跟一些校友一起悼念过小百
合的逝去。现在看看mit上这些无聊的混水,我还真就支持实名制了。至少不用被一堆
自以为是的马甲写出来的前呼后和漏洞百出自娱自乐的烂帖子看得心里堵得慌。
我要向这些孙铊水军问一遍以前在mit上问过一些支持或反对同性恋结婚的诸位版友的
同样的一个问题,你们真以为在这里上窜下跳胡搅蛮缠或者发表什么逻辑缜密的至理名
言会对这个社会做出的一些举措产生哪怕那么一丁点的影响么?拜托,请别老把自己或
者一个mitbbs当成个事儿了。
不过,顺便再说一遍我前几天说过的话,如果法律无法行使它应有的责任,我愿意来当
绿箭侠,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h*****9
发帖数: 4028
28
孙铊的亲友团们别NC了,故意诬陷贝转移视线,生个子女不是没屁眼就是残废。还是积
点德吧。
s***k
发帖数: 2117
29
4月12日只是有回信提到鉈中毒的可能,看贝的回忆里也没说那时就确信是鉈中毒,当
时这个可能是被协和否定了,不然也不会拖到4月28才化验。尼罗河的文章显示是别有
用心,用偷换概念的手段,达到诬陷之目的。
c********i
发帖数: 942
30
牛B,现在都直接论证贝是真凶了。水军水军,真的相信网络上有这么一个庞大的行业
和利益集团了。
相关主题
清华投毒案——诊断骗局之鱼目混珠尼罗河朱令案系列之十,诊断骗局之独处藏贼 (转载)
请朱令基金会公布所有委员的legal name清华投毒案——诊断骗局之神话先知
Dr. Fink' email is very close to the trueth, I think朱令铊毒案真相挖掘(三)
进入WaterWorld版参与讨论
p******n
发帖数: 75
31
哈哈,孙家一帮子傻逼,不去官方正式渠道申自己的“冤”,专门在网上放嘴炮和群众
对骂,百般抵赖,以为别人都是傻子。
结果呢?越是网战不休,孙家就越是被动,越来越多的无关人士觉得这群傻逼的行为完
全不make sense。这叫自挖坟墓。

积点德吧。

【在 h*****9 的大作中提到】
: 孙铊的亲友团们别NC了,故意诬陷贝转移视线,生个子女不是没屁眼就是残废。还是积
: 点德吧。

v*x
发帖数: 1370
32
在水版见到如此侠义之士,真有喜感。还无聊出了人生哲理。

【在 I*M 的大作中提到】
: 2005年小百合被封以及后来被强制实行实名制的时候,我还跟一些校友一起悼念过小百
: 合的逝去。现在看看mit上这些无聊的混水,我还真就支持实名制了。至少不用被一堆
: 自以为是的马甲写出来的前呼后和漏洞百出自娱自乐的烂帖子看得心里堵得慌。
: 我要向这些孙铊水军问一遍以前在mit上问过一些支持或反对同性恋结婚的诸位版友的
: 同样的一个问题,你们真以为在这里上窜下跳胡搅蛮缠或者发表什么逻辑缜密的至理名
: 言会对这个社会做出的一些举措产生哪怕那么一丁点的影响么?拜托,请别老把自己或
: 者一个mitbbs当成个事儿了。
: 不过,顺便再说一遍我前几天说过的话,如果法律无法行使它应有的责任,我愿意来当
: 绿箭侠,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v*x
发帖数: 1370
33
如果仅就usenet保存的资料,没有铊中毒集中诊断,相反有不少其他诊断,还有同意协
和的。蔡的第二封信特地挑出铊中毒,还加上贝妈的电话,明显是跳到前台主导这场戏
的架势。从犯罪心理来说是合理的。

【在 s***k 的大作中提到】
: 4月12日只是有回信提到鉈中毒的可能,看贝的回忆里也没说那时就确信是鉈中毒,当
: 时这个可能是被协和否定了,不然也不会拖到4月28才化验。尼罗河的文章显示是别有
: 用心,用偷换概念的手段,达到诬陷之目的。

k****a
发帖数: 7077
34
贝志诚涉嫌的其它迹象呢?可是丫活在阳光下说,来吧,拿俺开刀!
你们查出朱令只有一次中毒的可能性了么?病情会不会有时隔三月之久的反复?
你们为什么要搞个统一口径啊?不做亏心事,却怕鬼上门。
懂刑事侦查的基本过程么?傻啊,知道吗?

【在 v*x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仅就usenet保存的资料,没有铊中毒集中诊断,相反有不少其他诊断,还有同意协
: 和的。蔡的第二封信特地挑出铊中毒,还加上贝妈的电话,明显是跳到前台主导这场戏
: 的架势。从犯罪心理来说是合理的。

l*****s
发帖数: 672
35
这也是为什么让我坚信孙铊是真凶的原因。。。
有些义务水军,再无聊,也不会假装这样的细节
这只能是孙铊身边或者孙铊本人,
而写这样的帖子,基本上就是断子绝孙的垃圾才能写出来,
也只有这样断子绝孙的垃圾才能下毒。。。。

【在 c********i 的大作中提到】
: 牛B,现在都直接论证贝是真凶了。水军水军,真的相信网络上有这么一个庞大的行业
: 和利益集团了。

l*****s
发帖数: 672
36
果然是饭桶帮铊老大。。。

【在 T**O 的大作中提到】
: 贝说自愿作嫌疑犯,希望重开此案调查。但他他极力否认自己是嫌犯。
: 看来,贝氏真凶无疑!
: 分析到位,鼓掌三分钟

l*****s
发帖数: 672
37
脑残,自己在开贴就说了,4月12作出诊断铊的名单。。。
在The First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Telemedicine Trial to China: ZHU Ling
’s Case 网页上列出了84名专业人员作出了正确的诊断。其中,在4月12日之前作出正
确诊断的人名单如下 (原始文件拷贝见附件1):
1. Steve Cunnion, MD, PhD, MPH, the Uniformed Services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
2. Frank Bia, MD, MPH, Professor of Medicine, Yale University
3. Dr. Neil Kay
4. John M. Friedberg, M.D., Neurologist, Berkeley, CA 94705
via Robert A. Fink, M. D., F.A.C.S., Neurological Surgery
5. Dr. Martin Wolfe, Tropical Medicine Consultant.
via John Aldis, M.D, MPH, FACS, U.S. State of Department
6. Dr. Aldis, M.D., AAFP, MPH & Tropical Medicine, U.S. State Department
7. Prof. Leslie H Bernstein
via Carole Shmurak
8. Jacquie Heller

【在 v*x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仅就usenet保存的资料,没有铊中毒集中诊断,相反有不少其他诊断,还有同意协
: 和的。蔡的第二封信特地挑出铊中毒,还加上贝妈的电话,明显是跳到前台主导这场戏
: 的架势。从犯罪心理来说是合理的。

t*********d
发帖数: 3398
38
楼主傻逼。
p******n
发帖数: 75
39
这是很明显的。
2006年天涯的id“周游四方”抛出所谓的贝志城撒谎论,贝志城求爱不成情杀论。2009
年天涯黑客门后大批id的真身现原形,“周游四方”幕后铊哥孙晓辰那红通通的猴子烂
屁股就露了出来。
这些个什么nile, DeepThroatCN, I23, water123, shouruo之流是个什么货色?老邢其
实清楚得很哪。一露真容就必然先露出孙家的猴子烂屁股。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也是为什么让我坚信孙铊是真凶的原因。。。
: 有些义务水军,再无聊,也不会假装这样的细节
: 这只能是孙铊身边或者孙铊本人,
: 而写这样的帖子,基本上就是断子绝孙的垃圾才能写出来,
: 也只有这样断子绝孙的垃圾才能下毒。。。。

x***s
发帖数: 851
40
你这话说的。你们应该去官方渠道为朱令申冤,到白宫请愿干啥?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孙家一帮子傻逼,不去官方正式渠道申自己的“冤”,专门在网上放嘴炮和群众
: 对骂,百般抵赖,以为别人都是傻子。
: 结果呢?越是网战不休,孙家就越是被动,越来越多的无关人士觉得这群傻逼的行为完
: 全不make sense。这叫自挖坟墓。
:
: 积点德吧。

相关主题
朱令铊毒案真相挖掘(三)证据来了,1996年美国神经外科大夫说朱令案件
朱令案,必须给天下一个真相!我现在也不相信孙维是凶手了。
请sw亲友团或孙粉帮我解一下疑惑看看nova888是如何用歪曲的转述替铊作粉的。
进入WaterWorld版参与讨论
C**********r
发帖数: 8189
41
赞。现在看来,Jodi甩了铊们几条街了。

【在 k****a 的大作中提到】
: 贝志诚涉嫌的其它迹象呢?可是丫活在阳光下说,来吧,拿俺开刀!
: 你们查出朱令只有一次中毒的可能性了么?病情会不会有时隔三月之久的反复?
: 你们为什么要搞个统一口径啊?不做亏心事,却怕鬼上门。
: 懂刑事侦查的基本过程么?傻啊,知道吗?

w********t
发帖数: 12853
42
Very Good !
坚决支持伟大正确光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公安激活朱令案件,提审贝志诚,公开法
庭辩论,公布历史档案,同时传唤孙维,金亚,薛刚等清华同学,教师,当年涉案警察
,作为证人出庭。
抓出真凶,大快人心 !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核心提要:尼罗河在《证据!远程诊断追查铊毒真凶》一文中证明贝志城展示给央视记
: 者的“专家电邮”是伪造的,构成他涉嫌朱令案的第一证据环节。这里,尼罗河根据
: Robert A. Fink医生的文章揭示贝志城涉嫌朱令案的第二证据环节:所谓美国医生
: Robert A. Fink和John W. Aldis在北京时间1995年4月12日之前提出了铊中毒诊断是撒
: 谎。这两个证据环节相互印证,直接指向一个重大疑点:贝志城从一开始就知道朱令是
: 铊中毒!
: 尼罗河《证据!远程诊断追查铊毒真凶》首次揭示了贝志城伪造专家电邮,构成贝志城
: 涉嫌朱令案的证据链上第一个环节。随后尼罗河查证的焦点集中在这样一个问题上,是
: 谁,在什么时间第一个作出铊中毒的诊断,或者非正式地第一个提到铊中毒的诊断。
: 贝志城在东方时空《朱令的十二年》电视访谈中说:“十号发了那是个周一,周三我就

T**O
发帖数: 409
43
好坏话听不出,脑子被他毒了?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果然是饭桶帮铊老大。。。
C**********r
发帖数: 8189
44

盾了
不管贝有咩有嫌疑,人家都愿意去公安局自首了。孙小姐要是有这个觉悟就好了。
话说有这个觉悟也不会躲在阴暗角落,骂骂受害者和家属,骂网民了。

【在 k*********l 的大作中提到】
: 但是洗地的也说了,怀疑贝是凶手,因为他早就看过白马酒店,所以现在洗地的又矛盾了
: 1。贝是凶手,他早就看过白马酒店了
: 2。贝是凶手,他在大家还没有说ta的时候,就告诉是砣了
: 3。OK,那把这个1+2和在一起看,就是我的解释,所以就解释通了。所以我说你们要联
: 在一起看这个事情
: 我不知道洗地的自己脑子里想清楚了没有,想要说什么
: 今天我看完了la times 那个头版的讨论,21页阿,就为了讨论这篇文章没有放在la头
: 版?
: 1。你说la头版不是头版,对妥当居然是这么天大的一件事情,哈哈
: 2。你怀疑别人说谎,造假,你就拿出你的证据,还非要别人拿出证据,以下是la 讨论

p******n
发帖数: 75
45
你这话说的。白宫请愿为什么就不是官方渠道了?
共产党是烂五毛的唯一官方渠道,可不是我们的唯一官方渠道。

【在 x***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话说的。你们应该去官方渠道为朱令申冤,到白宫请愿干啥?
x***s
发帖数: 851
46
人家白宫是给美国人和美国政府沟通的渠道,你愿意死皮赖脸去请愿没人拦着。可惜,
没人搭理你们。你还是回国找正当官方渠道管用。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话说的。白宫请愿为什么就不是官方渠道了?
: 共产党是烂五毛的唯一官方渠道,可不是我们的唯一官方渠道。

h****n
发帖数: 3447
47
能第一时间就指出是铊中毒就是凶手?我只需要10秒就知道是铊中毒。
判断凶手的关键是确定谁能偷到铊并有投毒条件,而不是谁第一时间知道是铊中毒。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核心提要:尼罗河在《证据!远程诊断追查铊毒真凶》一文中证明贝志城展示给央视记
: 者的“专家电邮”是伪造的,构成他涉嫌朱令案的第一证据环节。这里,尼罗河根据
: Robert A. Fink医生的文章揭示贝志城涉嫌朱令案的第二证据环节:所谓美国医生
: Robert A. Fink和John W. Aldis在北京时间1995年4月12日之前提出了铊中毒诊断是撒
: 谎。这两个证据环节相互印证,直接指向一个重大疑点:贝志城从一开始就知道朱令是
: 铊中毒!
: 尼罗河《证据!远程诊断追查铊毒真凶》首次揭示了贝志城伪造专家电邮,构成贝志城
: 涉嫌朱令案的证据链上第一个环节。随后尼罗河查证的焦点集中在这样一个问题上,是
: 谁,在什么时间第一个作出铊中毒的诊断,或者非正式地第一个提到铊中毒的诊断。
: 贝志城在东方时空《朱令的十二年》电视访谈中说:“十号发了那是个周一,周三我就

n*********a
发帖数: 1956
48
https://petitions.whitehouse.gov/how-why/frequently-asked-questions
Who can participate in the We the People platform?
Anyone 13 or older can create or sign a petition on WhiteHouse.gov. In order
to participate in the We the People platform on WhiteHouse.gov, users must
create a WhiteHouse.gov account and verify their email address.
https://petitions.whitehouse.gov/response/accountability-alleged-violations-
international-humanitarian-and-human-rights-sri-lanka
Accountability for the Alleged Violations of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nd
Human Rights in Sri Lanka
Whitehouse petition只为美国公民服务云云,不过是一群傻逼意淫出来的子虚乌有的
规则,哈哈,还有一个星期30天期满whitehouse才会计票,然后才会回应,傻逼们回家
慢慢生气去吧

【在 x***s 的大作中提到】
: 人家白宫是给美国人和美国政府沟通的渠道,你愿意死皮赖脸去请愿没人拦着。可惜,
: 没人搭理你们。你还是回国找正当官方渠道管用。

w*p
发帖数: 16484
49
原创?真有功夫深挖证据啊,佩服佩服。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核心提要:尼罗河在《证据!远程诊断追查铊毒真凶》一文中证明贝志城展示给央视记
: 者的“专家电邮”是伪造的,构成他涉嫌朱令案的第一证据环节。这里,尼罗河根据
: Robert A. Fink医生的文章揭示贝志城涉嫌朱令案的第二证据环节:所谓美国医生
: Robert A. Fink和John W. Aldis在北京时间1995年4月12日之前提出了铊中毒诊断是撒
: 谎。这两个证据环节相互印证,直接指向一个重大疑点:贝志城从一开始就知道朱令是
: 铊中毒!
: 尼罗河《证据!远程诊断追查铊毒真凶》首次揭示了贝志城伪造专家电邮,构成贝志城
: 涉嫌朱令案的证据链上第一个环节。随后尼罗河查证的焦点集中在这样一个问题上,是
: 谁,在什么时间第一个作出铊中毒的诊断,或者非正式地第一个提到铊中毒的诊断。
: 贝志城在东方时空《朱令的十二年》电视访谈中说:“十号发了那是个周一,周三我就

T*******e
发帖数: 4928
50
良民呀,真是给领导省心呀。“正当官方渠道”不是已经“管用”了十九年吗?

【在 x***s 的大作中提到】
: 人家白宫是给美国人和美国政府沟通的渠道,你愿意死皮赖脸去请愿没人拦着。可惜,
: 没人搭理你们。你还是回国找正当官方渠道管用。

相关主题
[全面总结帖]到目前为止最接近现实的推理童宇峰同学看到什么新证据了,这个倒戈太搞笑了
有些人在美国那么多年,连英文都看不懂了谁是朱令案的背后黑手?
再论贝志城伪造专家电邮[合集] 美国医生又来电,可证明化验的铊就是清华的
进入WaterWorld版参与讨论
l*****8
发帖数: 16949
51
智商真的是硬伤啊。
愿意?等他去自首了你再来说不迟。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 盾了
: 不管贝有咩有嫌疑,人家都愿意去公安局自首了。孙小姐要是有这个觉悟就好了。
: 话说有这个觉悟也不会躲在阴暗角落,骂骂受害者和家属,骂网民了。

c****n
发帖数: 1646
52
这么明显,那孙维也要告他诽谤,
19年来,孙家蒙受了多少冤屈啊。

【在 l*****8 的大作中提到】
: 智商真的是硬伤啊。
: 愿意?等他去自首了你再来说不迟。

l*****8
发帖数: 16949
53
我在等贝起诉肘子。
反过来说,如果孙声称愿意自首,但实际什么也没做,你们几位是不是也会感激涕零?

【在 c****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么明显,那孙维也要告他诽谤,
: 19年来,孙家蒙受了多少冤屈啊。

b*******r
发帖数: 361
54
感谢自证团队的觉悟性。

【在 l*****8 的大作中提到】
: 智商真的是硬伤啊。
: 愿意?等他去自首了你再来说不迟。

n*********a
发帖数: 1956
55
方肘子算个屁,一个主流媒体根本不理会的无正当职业的二流子而已。
说贝志城的英文不行,铊方肘子自己的英文就惨不忍睹,真是个笑话。贝志城所说的“
美国朋友”,不过是UCLA的李新,方肘子逮着个贝志城放的一个屁就闻个没完,还大叫
"真凶之屁“,真TMD的神经病一个。

【在 l*****8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在等贝起诉肘子。
: 反过来说,如果孙声称愿意自首,但实际什么也没做,你们几位是不是也会感激涕零?

p*******k
发帖数: 488
56
那你说北大铊毒案,为何凶手要带受害人就医?复旦下毒案凶手为何发信息提醒中毒?

【在 N*******3 的大作中提到】
: 当时如果不是
: 贝朱令早就不明不白挂了。
: 如果贝是凶手的话有什么必要把朱令救过来?就为了陷害孙维?

p*******k
发帖数: 488
57
你没看到贝志诚声称他是在那些回复求救信的医生提到《白马酒店》这本书才看得,并
不是在朱令案之前就看过的。

【在 k*********l 的大作中提到】
: 但是洗地的也说了,怀疑贝是凶手,因为他早就看过白马酒店,所以现在洗地的又矛盾了
: 1。贝是凶手,他早就看过白马酒店了
: 2。贝是凶手,他在大家还没有说ta的时候,就告诉是砣了
: 3。OK,那把这个1+2和在一起看,就是我的解释,所以就解释通了。所以我说你们要联
: 在一起看这个事情
: 我不知道洗地的自己脑子里想清楚了没有,想要说什么
: 今天我看完了la times 那个头版的讨论,21页阿,就为了讨论这篇文章没有放在la头
: 版?
: 1。你说la头版不是头版,对妥当居然是这么天大的一件事情,哈哈
: 2。你怀疑别人说谎,造假,你就拿出你的证据,还非要别人拿出证据,以下是la 讨论

p*******k
发帖数: 488
58
你没看懂。作者的意思是说贝在给朱爸爸打电话之前,从时间上推理,他还没有收到提
出铊中毒的医生回邮。这就是矛盾。贝一再强调是医生提出铊中毒的诊断,而且还说朱
令案之前并没有看过《白马酒店》,所以应该对铊中毒一无所知。而这个一无所知的人
,居然在美国医生给出诊断之前就告诉朱爸爸是铊中毒。岂不奇怪?!

【在 a**5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仔细看了这个长篇分析的,虽然贝说“周三我就给朱令他爸爸打电话,看到提问里还
: 有说是铊中毒。"这话哪里就不合道理了?收到了几种诊断,“还有说是铊中毒”,就
: 是事实阿。最后化验不是也等到了20几号嘛。

p*******k
发帖数: 488
59
你更NC,这个排名第一的CUNNING医生可是在他的文章里提到给中国公安部的报告指朱
令案是求爱未遂杀人,毫无疑问贝志城是这个求爱未遂最大的嫌疑人。
我期待CUNNING医生给出当年这一说法的证据。

Ling
Health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脑残,自己在开贴就说了,4月12作出诊断铊的名单。。。
: 在The First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Telemedicine Trial to China: ZHU Ling
: ’s Case 网页上列出了84名专业人员作出了正确的诊断。其中,在4月12日之前作出正
: 确诊断的人名单如下 (原始文件拷贝见附件1):
: 1. Steve Cunnion, MD, PhD, MPH, the Uniformed Services University of Health
: Sciences
: 2. Frank Bia, MD, MPH, Professor of Medicine, Yale University
: 3. Dr. Neil Kay
: 4. John M. Friedberg, M.D., Neurologist, Berkeley, CA 94705
: via Robert A. Fink, M. D., F.A.C.S., Neurological Surgery

p*******k
发帖数: 488
60
支持技术贴!骂楼主的SB们除了谩骂,啥人话都说不出!
相关主题
[合集] [全面总结帖]到目前为止最接近现实的推理请朱令基金会公布所有委员的legal name
证据!远程诊断追查铊毒真凶Dr. Fink' email is very close to the trueth, I think
清华投毒案——诊断骗局之鱼目混珠尼罗河朱令案系列之十,诊断骗局之独处藏贼 (转载)
进入WaterWorld版参与讨论
d*******p
发帖数: 1559
61
贝志诚是求爱者?还未遂?怎么可能呢。贝志诚只是朱令的初三同学,上大学以后根本
就没联系了,只在路上见过一面,根本没有这个可能。
贝志诚唯一的问题是,多年来始终没有公布这位Steve Cunnion的首先正确给出铊中毒
诊断的回信,这封信是非常有历史意义的一封信,不知道小贝是怎么搞的,这么要紧的
东西也不拿出来。

【在 p*******k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更NC,这个排名第一的CUNNING医生可是在他的文章里提到给中国公安部的报告指朱
: 令案是求爱未遂杀人,毫无疑问贝志城是这个求爱未遂最大的嫌疑人。
: 我期待CUNNING医生给出当年这一说法的证据。
:
: Ling
: Health

p*******k
发帖数: 488
62
朱令"铊中毒"救助发起人作客网易[聊天实录]
贝志城:我没有在坚持,可以说一个很个人的情况......我和一个女孩聊起来,她是朱
令高中关系很好的女同学,她说也有几年没有去看朱令可,因为我们不太敢面对他,我
也很惭愧,我和一个女同学聊起来的时候她和朱令的关系也很好,她说我们不太敢面对
她,因为你和她以前很好,...
贝早期在四通利方论坛的一个帖子里面有暗示朱令曾经是他的女神。
贝提到朱中毒的前几天去过北大朱到北大一起玩,一起上口语课。见截图:http://bbs.tianya.cn/post-free-3287295-1.shtml

【在 d*******p 的大作中提到】
: 贝志诚是求爱者?还未遂?怎么可能呢。贝志诚只是朱令的初三同学,上大学以后根本
: 就没联系了,只在路上见过一面,根本没有这个可能。
: 贝志诚唯一的问题是,多年来始终没有公布这位Steve Cunnion的首先正确给出铊中毒
: 诊断的回信,这封信是非常有历史意义的一封信,不知道小贝是怎么搞的,这么要紧的
: 东西也不拿出来。

T*******e
发帖数: 4928
63
满篇胡扯。明明第一个指出铊毒的不是Robert A. Fink医生,尼罗河
故意拿着Robert A. Fink医生的信来说事。
看完几个尼罗河的贴子,我有个很深刻的想法,人从小一定要培养阅读和
逻辑分析的能力,要不然像尼罗河一样,胡搅蛮缠,跟个街头泼妇似的。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核心提要:尼罗河在《证据!远程诊断追查铊毒真凶》一文中证明贝志城展示给央视记
: 者的“专家电邮”是伪造的,构成他涉嫌朱令案的第一证据环节。这里,尼罗河根据
: Robert A. Fink医生的文章揭示贝志城涉嫌朱令案的第二证据环节:所谓美国医生
: Robert A. Fink和John W. Aldis在北京时间1995年4月12日之前提出了铊中毒诊断是撒
: 谎。这两个证据环节相互印证,直接指向一个重大疑点:贝志城从一开始就知道朱令是
: 铊中毒!
: 尼罗河《证据!远程诊断追查铊毒真凶》首次揭示了贝志城伪造专家电邮,构成贝志城
: 涉嫌朱令案的证据链上第一个环节。随后尼罗河查证的焦点集中在这样一个问题上,是
: 谁,在什么时间第一个作出铊中毒的诊断,或者非正式地第一个提到铊中毒的诊断。
: 贝志城在东方时空《朱令的十二年》电视访谈中说:“十号发了那是个周一,周三我就

d*******p
发帖数: 1559
64
朱令去北大上外教口语课不是和贝志城,是和她的高中女同学据说是胡雪逸的,小贝一
个男生,怎么可能进入朱令的女生宿舍楼呢。
小贝的唯一问题是,在新语丝发帖不严谨,没有注明哪些话是自己的,哪些话是别人的。

【在 p*******k 的大作中提到】
: 朱令"铊中毒"救助发起人作客网易[聊天实录]
: 贝志城:我没有在坚持,可以说一个很个人的情况......我和一个女孩聊起来,她是朱
: 令高中关系很好的女同学,她说也有几年没有去看朱令可,因为我们不太敢面对他,我
: 也很惭愧,我和一个女同学聊起来的时候她和朱令的关系也很好,她说我们不太敢面对
: 她,因为你和她以前很好,...
: 贝早期在四通利方论坛的一个帖子里面有暗示朱令曾经是他的女神。
: 贝提到朱中毒的前几天去过北大朱到北大一起玩,一起上口语课。见截图:http://bbs.tianya.cn/post-free-3287295-1.shtml

e*****d
发帖数: 168
65
谣言都是别人讲的,真的都是自己讲的
贝就没开过口

的。

【在 d*******p 的大作中提到】
: 朱令去北大上外教口语课不是和贝志城,是和她的高中女同学据说是胡雪逸的,小贝一
: 个男生,怎么可能进入朱令的女生宿舍楼呢。
: 小贝的唯一问题是,在新语丝发帖不严谨,没有注明哪些话是自己的,哪些话是别人的。

1 (共1页)
进入WaterWorld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合集] [全面总结帖]到目前为止最接近现实的推理朱令案,必须给天下一个真相!
证据!远程诊断追查铊毒真凶请sw亲友团或孙粉帮我解一下疑惑
清华投毒案——诊断骗局之鱼目混珠证据来了,1996年美国神经外科大夫说朱令案件
请朱令基金会公布所有委员的legal name我现在也不相信孙维是凶手了。
Dr. Fink' email is very close to the trueth, I think看看nova888是如何用歪曲的转述替铊作粉的。
尼罗河朱令案系列之十,诊断骗局之独处藏贼 (转载)[全面总结帖]到目前为止最接近现实的推理
清华投毒案——诊断骗局之神话先知有些人在美国那么多年,连英文都看不懂了
朱令铊毒案真相挖掘(三)再论贝志城伪造专家电邮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dr话题: patient话题: thallium话题: university话题: al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