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南传菩萨道(下)---明昆三藏持者大长老
相关主题
南传菩萨道(上)---明昆三藏持者大长老关于如何知道自己的修行次第
南传菩萨道谛观入门必读-马哈西禅法
[合集] zt如何修行安般念到入禅印证心灵真谛 -- 坦尼沙罗尊者 ZZ
十事--维基百科Why bad things happen
显如法师:分别与执著Quote of Ven. Nanavira (about 圣默然)
佛灭後的「大师」(转载)意向的坚持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阿育王传之优波鞠多因缘(8)一言蔽之论修持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法师与僧宝[合集] 大乘,南传佛教的主要区别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大长老话题: 持者话题: 波罗蜜话题: 明昆话题: 三藏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g
发帖数: 867
1
http://www.suyuan.org/fbyd/test/200611/82.html
南传菩萨道(下)
原作者:明昆三藏持者大长老
The Ven. Mingun Sayadaw
缅译英:乌哥烈及乌叮灵
U Ko Lay and U Tin Lwin
英译中:敬法比丘
作者简介
本书的作者是缅甸已故的Bhaddanta Vicittasarabhivamsa,一般上人们都称他为明昆
三藏持者大长老。
他于1911年11月11日出生于Thaibyuwa。八岁时,他被送去Min-gyaung寺读基本佛学。
十岁时,他在那间寺院出家为沙弥,授戒师是U Sobhita大长老。
十年后,他去到Sagaing,明昆山的法流寺深造。在1930年时,他受了具足戒。当他的
授戒师,即第一代法流寺住持在1937年去世时,他成了该寺的住持。
大长老在1953年成了缅甸有史以来的第一位三藏持者(Tipitakadhara)。他
a*******g
发帖数: 867
2
南传菩萨道(下)
第一章:布施波罗蜜
关于布施波罗蜜,巴利文经典里的《佛种姓经》已清楚地阐述须弥陀菩萨训诫自己先修
布施波罗蜜,因为过去诸菩萨也是这么做。很明显的,在十波罗蜜之中,布施波罗蜜占
了最优先修习的地位。
然而,在《相应部‧俱偈品》中有一首偈:“Sile patitthaya naro sapabbo…
”──「具戒有慧人……」
在此偈中,佛陀解说若某人投生时三因具足[1],而慧根又已成熟,他只要勤修戒、定
、慧,就能解开欲爱之网结。在此佛陀只提及戒定慧三学,他对修习布施甚至些许的暗
示也没有。
同时,整部《清净道论》即是注释《相应部‧俱偈品》上述偈文的论著,但在其
中却完全没有提及布施波罗蜜。而且导向涅槃的八正道只有戒定慧之道,而无布施之道
。因此,有些人误以为佛陀认为布施并非要素,是无助于证悟涅槃的,反而是造成不断
在轮回中生死的因素,因此不应该修习布施。
缅甸明敦王的有名大臣乌良在其书《解脱之味》中极端地解释说佛陀只是向非常平凡的
俗人才教布施。
有很多佛教徒对「不应该修习布施」这一观点感到很愤怒;也有很多人对乌良所写的「
佛陀只是向平凡的俗人才
a*******g
发帖数: 867
3
第二章:持戒波罗蜜
牦牛
在缅甸原文里,作者详尽地形容我们译为「牦牛」之camari。他引据许多权威的看法来
排除把camari视为是一种鸟类的看法,他也引据曼德勒(Mandalay)的无畏住大长老与
毛淡棉(Mawlamyine)的东钵大长老的看法,说牠是牦牛,是一种西藏运载货物的动物
,也可食用其乳与肉。用其尾巴制成之扇是皇族的象征。
即使是只有一条尾毛被草丛挟住,为了保护不使它受到损坏,牠甚至不惜牺牲性命,也
不肯挣扎去开脱它。须弥陀隐士以牦牛的模范来训诫自己,为了持清净戒也不惜牺牲性
命。
持戒各方面之杂记
如同布施波罗蜜,这些杂记将根据《清净道论》以回答下列问题之方式来呈现:
一、什么是戒?
二、为何称之为戒?
三、什么是戒的相、作用、现起和近因?
四、什么是戒的利益(功德)?
五、戒有多少种?
六、什么是污染戒的因素?
七、什么是净化戒的因素?
一、什么是戒?
有许多种心与心所法可被定义为戒,它们是:
一、在戒绝杀生等身语恶行时生起之思,或在向长辈、老师等实行应做的义务时生起之
思。
二、三种离心所,即正语(离语恶行)、正业(离身恶行)、正命(离邪命)。
三、无贪心所。
a*******g
发帖数: 867
4
第三章:出离波罗蜜
在此出离与解脱的涵义相同。解脱有两种,即解脱生死轮回与解脱欲欲,前者是后者之
果。只有修习至解脱欲欲之后才能解脱生死轮回。佛陀开示《佛种姓经》是为了解说如
何解脱生死轮回;他把三有[18]比喻为监狱。
出离波罗蜜的内涵
根据《行藏注疏》,从论藏的角度来看,出离波罗蜜是在舍离欲欲和三有时生起的善心
及其心所。《大义释》中形容了两种欲欲,即事欲(欲乐的目标)与烦恼欲(欲获取欲
乐目标的烦恼)。于出离波罗蜜,解脱欲欲是指解脱这两种欲欲。
如何有正念地获得解脱
《大义释》里解释了如何有正念地解脱烦恼欲:
「贪欲!我已经看到你的来源,你源自我的欲贪思惟。我将不会再想要任何欲乐目标。
那么,贪欲就不会再生起。」
关于这点,我们必须明白三种邪思惟与三种正思惟。
三种邪思惟是:
一、欲贪思惟,即想象欲乐目标为可喜之物。
二、瞋恨思惟,即想要伤害别人。
三、伤害思惟,即想要折磨别人。
三种正思惟是:
一、出离思惟,即是想要解脱欲欲。
二、无恨思惟,即是以慈心对待别人。
三、无害思惟,即是以悲心对待别人。
在深入地检验之下,烦恼欲的来源是属三邪思惟之一的欲贪思惟。只要还想获取欲乐目
a*******g
发帖数: 867
5
第八章:决意波罗蜜
决意的巴利原文是adhitthana。若有人想修决意波罗蜜,那么他的决意必须是坚定与稳
固地深植于心中。这是为何当须弥陀菩萨在省察决意波罗蜜时,他把它比喻为一座不受
狂风动摇的岩岳。
这比喻很清楚地显示决意是指心中对已决定去做的事绝不动摇。因此,若有人想要证悟
道果智或一切知智(即想要成佛),那么他对修行以证悟它们的决心必须稳固如岩岳般
地深植于心中。
各种决意
经典里提及各种不同的决意。
关于布萨的决意
《律藏‧大品》里的布萨犍度提及三种布萨,即:僧伽布萨、组合布萨和个人布
萨。「僧伽布萨」是在满月及新月那一天,至少四位比丘在戒堂里所进行的布萨。其中
一位比丘会诵出别解脱戒,其它比丘则恭敬地聆听。这布萨被称为「诵经布萨」。
若当天只有两位或三位比丘,他们应该实行「组合布萨」,因为至少需要四位比丘才能
组成僧团,所以在只有两或三位比丘的时候,他们必须先宣说动议;若只有两位比丘的
话则不需要动议,然后每位比丘都以巴利文宣说自己的戒是清净的。所以它也被称为「
遍净布萨」。
若只有一位比丘的话,他就必须实行「个人布萨」。在他还没有这么做时,若还有时间
的话他应
a*******g
发帖数: 867
6
up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合集] 大乘,南传佛教的主要区别显如法师:分别与执著
美东有没有南传师傅?佛灭後的「大师」(转载)
俺对佛教流派的感觉阿育王传之优波鞠多因缘(8)
几句粗话,不好听法师与僧宝
南传菩萨道(上)---明昆三藏持者大长老关于如何知道自己的修行次第
南传菩萨道谛观入门必读-马哈西禅法
[合集] zt如何修行安般念到入禅印证心灵真谛 -- 坦尼沙罗尊者 ZZ
十事--维基百科Why bad things happen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大长老话题: 持者话题: 波罗蜜话题: 明昆话题: 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