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佛教为何吸引国人[余秋雨]
相关主题
鸠摩罗什大师详传伪楞严经吹嘘燃指供佛的功德
鸠摩罗什与中国佛教zt部派佛教与大乘
Re: 佛教的一些书籍 (转载)宣化上人讲解<四十二章经>
Re: 佛教的一些书籍 (转载)索达吉堪布:为什么学佛?
Re: 佛教的一些书籍 (转载)为什么学佛?
Is this true? I want to go为何佛教发源印度大兴于中国
什么是佛 --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开示义净法师的故事(2)
Re: 佛教的一些书籍 (转载)体光老和尚开示大乘小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佛教话题: 罗什话题: 长安话题: 灭佛话题: 传入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n
发帖数: 650
1

云冈石窟研究院长张焯先生来信,他们正在对“昙曜五窟”前的树荫广场进行拓建,
决定在21窟以西的坡道上放置两块巨石,并在其中一块巨石上镂刻“西天梵音”四个字。
这四个字,他们希望由我来书写。我立即理纸磨墨,恭恭敬敬地握笔书写。写完,面北遐
想,满脑都是一千五百年前的万里黄沙。
“西天梵音”,当然是说佛教。站在云冈、龙门、敦煌、麦积山的惊世石窟前,我想
,中国文化的苦旅步伐,再也躲不开僧侣们的深深脚印了。

佛教传入中国,并被广泛接受,这件事,无论对中华文明、印度文明,还是对亚洲文
明、世界文明,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人类文化史上,能够与之相比的事件,少而又少。
这是一种纯粹的外来文化,产生地与中国本土之间,隔着“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
。在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本来它是无法穿越的,但它却穿越了。
这还不算奇迹。真正的奇迹是,它穿越后进入的土地,早就有过极其丰厚的文化构建
。从尧舜到秦汉,从周易到诸子百家,几乎把任何一角想得到的精神空间都严严实实地填
满了,而且填得那么精致而堂皇。这片土地上的民众,哪怕仅仅是钻研其中一家的学问都
足以耗尽终身。而且,一代接一代地钻研上两千多年,直到今天仍觉得深不可测。面对这
样超浓度的文化大国,一种纯然陌生的异国文化居然浩荡进入,并且快速普及,这实在不
可思议。
不可思议,却成了事实,这里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原因。
研究佛教是怎么传入的,是一个小课题;研究佛教怎么会传入的,才是一个大课题。
怎么会?轻轻一问,立即撬动了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底层结构。因此,历来很少有
人这样问。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我们现在运用的“公元”这个纪年概念的前后。按照中
国的纪年,也就是在西汉末和东汉初之间。
历来有一些佛教学者出于一种宗教感情,或出于一种猜测性的“想当然”,总想把传
入的时间往前推,那是缺少依据的。例如有些著作认为在尧舜时代佛教已经传入,这比佛
教在印度诞生的时间还早了一千多年,显然是闹笑话了。《列子》说周穆王时已经在崇拜
佛教,还说孔子把佛奉为大圣,也都无法成立,因为直到周穆王去世之后的三百五十多年
,释迦牟尼才出世呢。至于孔子奉佛,更毫无证据。也有人说张骞出使西域时已取到了佛
经,于永平十八年返回。但我们知道的那个张骞在这之前一百八十多年就去世了,莫非另
有一个同名同姓的人?而且,司马迁在《史记》中曾经认真地写到过张骞出使的事情,为
什么没有提到?
比来比去,我觉得还是范晔在《后汉书》里的记载比较可靠。那个记载说,世间传闻
,汉明帝梦见一个头顶有光明的高大金人,便询问群臣,有个大臣告诉他,那应该是西方
的佛。
汉明帝在位的时间,是公元五十八年至七十五年,不知道那个梦是哪一天晚上做的。
需要注意的是,他询问群臣时,已经有人很明确地回答是西方的佛了,可见佛教传入的时
间应该更早一点。接下来的时间倒是更加重要的了,那就是:汉明帝在公元六十四年派了
十二个人到西域访求佛法,三年后他们与两位印度僧人一起回到洛阳,还用白马驮回来了
经书和佛像。于是,译经开始,并建造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对于一个极其深厚的宗教来说,光靠这样一次带回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在汉代朝野,
多数人还把佛教看成是神仙方术的一种。但在西域,佛教的传播已经如火如荼。这种状况
激发了两种努力:一种是由东向西继续取经,一种是由西向东不断送经。这两种努力,组
成了两大文明之间的深度交流。那些孤独的脚印,殊死的攀越,应该作为第一流的文化壮
举而被永久铭记。
朱士行是汉族僧人向西取经的创始人。他于公元二六○年从长安出发,在无人向导的
情况下历尽艰难到达遥远的于阗,取得经卷六十万言,派弟子送回洛阳,自己则留在于阗
,直至八十高龄在那里去世。
由西向东送经弘法的西域僧人很多,最著名的有鸠摩罗什、佛图澄等。我很久以来一
直对鸠摩罗什的经历很感兴趣,因为他的经历让我知道了佛教在中国传播初期的一些不可
思议的事情。
当时从西域到长安,很多统治者都以抢得一名重要的佛教学者为荣,不惜为此发动战
争。例如长安的前秦统治者苻坚为了抢夺佛学大师道安,竟然在公元三七九年攻打襄阳,
达到了目的。道安当时年事已高,到了长安便组织翻译佛经,他告诉苻坚,真正应该请到
长安来的,是印度僧人鸠摩罗什。鸠摩罗什的所在地很远,在龟兹,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库
车。
鸠摩罗什当时只有四十来岁。苻坚看着道安这位已经七十多岁的黑脸佛学大师如此恭
敬地推荐一个比自己小三十岁的学者,心想一定错不了,就故伎重演,派一个叫吕光的人
率领重兵长途跋涉去攻打龟兹。吕光的部队是公元三八三年出发的,第二年果然攻克龟兹
,抢得鸠摩罗什。正准备带回长安向苻坚复命,半途停息于凉州姑臧,也就是今天的甘肃
武威,吕光忽然听到了惊人的消息,苻坚已经死亡,政局发生了变化。
在半道上失去了派他出来的主人,显然没有必要再回长安了,吕光便留在了武威。他
拥兵自重,给自己封了很多有趣的名号,例如凉州牧、酒泉公、三河王、大凉天王等,似
乎越封越大。尽管他本人并不怎么信佛,但知道被他抢来的鸠摩罗什是个大宝贝,不肯放
手。鸠摩罗什也就在武威居留了整整十六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鸠摩罗什学好了汉文
,为他后来的翻译生涯做好了准备。还有青年学者从关中赶来向他学习佛法,例如后来成
了著名佛学大师的僧肇。
接下来的事情仍然有趣。
苻坚死后,入住长安的新帝王也信奉佛教,派人到西凉来请鸠摩罗什。吕光哪里会放
?或者说,越有人来要,越不放。不久,又有一位新帝王继位了,再派人来请,当然又遭
拒绝,于是新帝王便出兵讨伐,直到抢得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就这样在一路战火的执持下
于公元五世纪初年到了长安,开始了辉煌的佛经翻译历程。他的翻译非常之好,直到今天
我们阅读佛经,很多还是他的译笔。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惊愕的情景:在我们西北方向的辽阔土地上,在那个时代
,一次次的连天烽火,竟然都是为了争夺某一个佛教学者而燃起!这种情景不管在中国文
化史还是在世界文化史上,都绝无仅有。由此可见,这片土地虽然荒凉,却出现了一种非
常饱满的宗教生态,出现了一种以宗教为目的、以军事为前导的文化交流。
就在鸠摩罗什抵达长安的两年前,另一位汉族僧人却从长安出发了,他就是反着鸠摩
罗什的路途向印度取经的法显。这两种脚印在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的逆向重叠,分量
很重。其中使我特别感动的是,法显出行时已经是六十五岁高龄。他自己记述道,一路上
,茫茫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望人骨以标行路”。
人骨?这中间又有多少的取经者和送经者!
人类最勇敢的脚步,往往毫无路标可寻;人类最悲壮的跋涉,则以白骨为路标。
法显在自己六十七岁那年的冬天,翻越了帕米尔高原(葱岭)。这是昆仑山、喜马拉
雅山、天山等几个顶级山脉交集而成的一个天险隘口,自古至今就连极其强壮的年轻人也
难于在夏天翻越,却让一位白发学者在冰天雪地的严冬战胜了。这种生命强度,实在令人
震惊。
我自己,曾在五十四岁那一年从巴基斯坦那面寻路到那个隘口的南麓,对这位一千六
百年前中国老人的壮举深深祭拜。我去时,也是在冬季,还同时祭拜了比法显晚二百多年
到达这一带的另一位佛教大师玄奘。那时玄奘还年轻,大约三十多岁。他说,在艰苦卓绝
的路途上只要一想到年迈的法显前辈,就什么也不怕了。
从法显到玄奘,还应该包括鸠摩罗什等等这样的伟大行者,以最壮观的生命形式为中
华大地引进了一种珍贵的精神文化。结果,佛教首先不是在学理上,而是在惊人的生命形
式上契入了中华文化。平心而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是缺少这样壮观的生命形式的。有时
看似壮观了,却已不属于文化。 四
那么,中华文化承受得起佛教吗?
本来,作为民间传播的宗教,不管是本土的还是外来的,都不存在承受得起还是承受
不起的问题。因为承受以接受为前提,不接受也就不承受了。但是,中国自秦汉以来已经
是君主集权大国,这个问题与朝廷的态度连在一起,就变得相当复杂和尖锐。我们前面说
到过的那位道安就明确表示,“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说明朝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佛教的兴衰。
开始,东汉和魏晋南北朝的多数统治者是欢迎佛教的,他们一旦掌权就会觉得如果让
佛教感化百姓静修向善,就可以天下太平。正如南朝宋文帝所说:“若使率土之滨,皆纯
此化,则吾坐致太平,夫复何事”(见《弘明集》)。其中,公元六世纪前期的南朝梁武
帝萧衍态度最为彻底,不仅大量修建佛寺、佛像,而且四度脱下皇帝装,穿起僧侣衣,“
舍身为奴”,在寺庙里服役。每次都要由大臣们出钱从寺庙里把他“赎回”。而且正是他
,规定了汉地佛教的素食传统。
与南朝相对峙的北朝,佛教场面做得更大。据《洛阳迦蓝记》等资料记载,到北魏末
年,即公元五三四年,全国佛寺多达三万余座,僧尼达二百余万人。光洛阳一地,寺庙就
有一千三百多座。大家不妨闭眼想一想,这是一个多么繁密的景象啊。唐代杜牧写怀古诗
时曾提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人们读了已觉得感慨万千,但北朝的寺
院,又比南朝多了几倍。
但是,正是这个数量,引起另外一些统治者的抗拒。他们手上的至高权力,又使这种
抗拒成为一种“灭佛”的灾难。
几度“灭佛”灾难,各持理由,概括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全国出现了那么
多自立信仰的佛教团体,朝廷的话还有谁在听;二,耗巨资建那么多金碧辉煌的寺院,养
那么多不事生产的僧侣,社会的经济压力太大了;三,更严重的是,佛教漠视中国传统的
家族宗亲关系,无视婚嫁传代,动摇了中华文化之本。
第一个灭佛的,是北魏的太武帝。他在信奉道教后对佛教处处抵触,后来又怀疑长安
的大量寺院完全处于朝廷的可控制范围之外,可能与当时的盖吴起义有联系,便下令诛杀
僧众,焚毁佛经、佛像,在全国禁佛,造成重大浩劫。幸好他一死,新皇帝立即解除了他
的禁佛令。其实,生根于中国本土的道教本身也是深厚善良、重生贵生、充满灵性的宗教
,不存在灭佛的意图。太武帝借道灭佛,只是出于一种非宗教的权力谋略。
一百三十年后,信奉儒学的周武帝以耗费民众财力为由下令同时禁绝佛、道两教,其
中又以佛教为最,因为它的“夷狄之法”,容易使“政教不行,礼义大坏”。
又过了二百七十年,在唐代的会昌年间,唐武宗又一次声称佛教违反了中国传统的伦
理道德,大规模灭佛,后果非常严重,在佛教史上被称为“会昌法难”。
三次灭佛,前后历时四百年,三个都带有一个“武”字的皇帝,把中国传统的政治文
化对于佛教的警惕,发泄得淋漓尽致。后来在五代时期周世宗还采取过一次打击佛教的行
动,但算不上灭佛。
由于警惕的根基在文化,有些文化人也介入了。例如唐代大文人韩愈在“会昌法难”
前二十几年就以一篇《谏迎佛骨表》明确表示了反佛的立场。他认为佛教、道教都有损于
儒家“道统”,有害于国计民生。他说,佛教传入之前的中国社会,比佛教传入之后更平
安,君王也更长寿。他最后还激动地表示,如果佛教灵验,我在这里反佛,一定会受到惩
罚,那就让一切灾祸降到我头上吧!
韩愈因此被皇帝贬谪,在半道上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样杰
出的诗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了。
韩愈是我很尊重的一位唐代散文家,我喜欢他文笔间的朴厚气势,但对他全盘否定佛
教、道教,却很难认同。
捍卫儒家“道统”的激情,使韩愈在这方面的论述带有明显的臆断式排他倾向。例如
他对佛教传入前后的漫长历史的总体判断,以及他误以为佛教是在炫耀信奉者的长寿,或
追求一种惩罚性的灵验等等,都是意气用事的草率之言。他不明白,他所排列的从尧到孟
子的所谓“道统”是一种理论假设,而一个泱泱大国的广大民众却需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这种宗教信仰在实际展开时,往往伴有特殊的非理性仪式。儒家学者再高明,也只是整
个社会结构中极小的一部分,不应该以自己的思维逻辑来框范天下。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体光老和尚开示大乘小乘Re: 佛教的一些书籍 (转载)
Re: 佛教的一些书籍 (转载)Is this true? I want to go
玄奘弟子辩机是否和大唐公主有恋情?(ZZ)什么是佛 --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开示
一代高僧鸠摩罗什的传奇人生Re: 佛教的一些书籍 (转载)
鸠摩罗什大师详传伪楞严经吹嘘燃指供佛的功德
鸠摩罗什与中国佛教zt部派佛教与大乘
Re: 佛教的一些书籍 (转载)宣化上人讲解<四十二章经>
Re: 佛教的一些书籍 (转载)索达吉堪布:为什么学佛?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佛教话题: 罗什话题: 长安话题: 灭佛话题: 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