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止观--维基百科
相关主题
佛教的六波罗蜜大脑“上帝区”的发现 (ZT)
有一个问题请教各位达人[合集] 慧命经中对佛经的大段引用与解释
非是较量长短瑜伽师地论读书会圆满感言
孙伦西亚多--关于修行的介绍(转贴)给dancooper:我理解的世界的本质
弥陀疏钞请入弥陀愿海
净空法师开示 三十七道品一位菩萨戒比丘诽谤大乘佛法的忏悔书(邪见害人不浅)
圆觉经 8: 辩音菩萨大乘和小乘佛教的区别?
推荐当自信大丈夫 - 临济录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止观话题: 名观话题: 名止话题: 奢摩话题: 不二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y
发帖数: 33185
1
止观,佛教術語,奢摩他與毗婆舍那的合稱,是修行禪那的兩大方法。汉传佛教中,天
台宗特別重視這個法门
目录
* 1 概念
* 2 止观十门
* 3 十乘观法
* 4 止观方法
* 5 止观舍
* 6 修止观意义
* 7 参考文献
概念
止与观,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观是观察一切真理。止属于定,观属于慧,止观就是指定
慧双修。[1]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而专注于特定对象,并生起正智慧以观一对象。又
作寂照、明静。
止如明镜止水,观如明镜中水影现万象,止与观,实一体而不二。故称“止观不二”[2
]。
止观十门
止观十门,又称十乘观法,十法而成止观。[3]
* 心行称理摄散名止。
* 止不滞寂,不碍观事。
* 由理事交彻而必俱遂使止观无碍而双运。
* 理事形夺而俱尽,故止观两亡而绝寄。
* 绝理事无碍之境,与泯止观无碍之心,二而不二,故不碍心境而一味,不二而二
,故不碍一味而心境。
* 由即理之事摄一切法故,即止之观,亦见一切。
* 由此事即是彼事故,今止观见此心即是彼心。
* 由前中六则一多相入而非一。七则一多相是而非异,此二不二同一法界,止观无
二之智,顿见即入二门,同一法界而无散动。
* 由事则重重无尽,止观亦普眼齐照。
* 即此普门之智为主,故顿照普门法界时,必摄一切为伴,无尽无尽。
十乘观法
主条目:十乘观法
天台宗十乘观法所观之境,即:阴界入、烦恼、病患、业相、魔事、禅定、诸见、增上
慢、二乘、菩萨。
止观方法
* 主要有三种方式[4][5],即:
o 渐次止观:持戒修定,以渐次悟入实相。[6]
o 不定止观:顺应众生之根性能力,依其实践顺序亦不定。[7]
o 圆顿止观:以实相为对象而行解亦圆满。[8]
止观舍
止观舍,是指天台宗止观修行中的差别。[9]
修止观意义
* 止为定;观为慧,一切善法从修而生,皆为止观所摄。止能遮结;观能断惑。[
10]
* 不放逸、庄严大智、得自在。或为观生死恶果报、增长善根、破诸烦恼。[11]
参考文献
1. ^ 《瑜伽》(卷九十七):复次有诸苾刍、于身等境,精勤安住循身等观。以九
行相,安住其心,令心内聚。当知此心,于奢摩他所治身心惛沉下劣,不得解脱。不解
脱故;依此聚心,生起身中诸惛沈性;生起心中诸下劣性。若于念住善安住心,如实了
知此所生起随烦恼已;便从内聚,还收其心,安置在外净妙境相。谓于佛等功德行缘,
持心令住。由缘此故;发生欢喜。广说乃至由妙举门,于所缘境,令心得定。从奢摩他
之所对治诸随烦恼,而得解脱。从此已后,如实了知于随烦恼心得解脱。为此义故,祈
愿于外。得此义已;还复如前摄心内聚,而不为其诸随烦恼之所恼乱。心内聚已;不由
祈愿,自然如实了知于外心得解脱。彼于外缘行相寻思有所制伏,有其加行,难可运转
,皆得自在解脱弃舍安乐而住。已得成办胜奢摩他。如是彼于四种念住,善安住心;能
正了知前后差别。又应知此补特伽罗,先已修行毗钵舍那。毗钵舍那以为依止,于奢摩
他,修瑜伽行。
2. ^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二):“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止观不二,
境智冥一。”
3. ^ 《宗镜录》(卷三十五)
4. ^ 《成实论》(卷十五)
5. ^ 《大乘起信论》举出修行止观门之方法,即:止息一切境界散乱相而随止,以
分别因缘生灭相而随观,以此二义渐渐修习,不相舍离而得成就。
6. ^ 《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卷十)
7. ^ 《六妙门》(卷一)
8. ^ 《摩诃止观》(卷十)
9. ^ 《涅槃经》(卷三十一):“忧毕叉者,名曰平等,亦名不净,又名不观,亦
名不行,是名为舍。”止观皆舍而住于平等也。即止观不二之位。大乘义章十曰:“舍
者外国名优毕叉,此翻名舍,行止平等,舍离偏习,故名为舍。”止观曰:“止即是断
,断通解脱,观即是智,智通般若。止观等者名为舍相,舍相即是通于法身。
10. ^ 《成实论· 止观品》(卷十五):止为定;观为慧,一切善法从修而生,皆
为止观所摄。止能遮结;观能断惑。又世间众生皆堕二边,若苦若乐;止能舍乐,观能
离苦。又七净中戒净、心净为止,余五名观;八大人觉中,六觉为止,二觉名观;四忆
处中,三忆处名止,第四忆处名观;四如意足名止,四正勤名观;五根中四根名止,慧
根名观;五力中四力为止,慧力为观;七觉分中三觉分名止,三觉分名观,念觉分则止
观俱随;八道分中之三分名戒,二分名止,三分名观,其中,戒亦属止。又止能断贪,
观除无明。
11. ^ 《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各别举出:修习止与观三种事由,即为不放
逸、庄严大智、得自在等三事,而修习奢摩他(止)。或为观生死恶果报、增长善根、破
诸烦恼等三事,而修习毗婆舍那(观)。盖止观即是修行者观行要法,在《瑜伽师地论》
(卷四十五)、《摄大乘论释》(卷十五),《修习止观坐禅法要》等诸经论中宣说甚
多。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D%A2%E8%A7%82
1个分类: 佛教術語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当自信大丈夫 - 临济录弥陀疏钞
小止观净空法师开示 三十七道品
横看成岭侧成峰(中) ——谈《菩提道次第略论》和‘拉萨禅密之诤’ 李元松圆觉经 8: 辩音菩萨
佛学常见词汇 陈义孝居士编推荐
佛教的六波罗蜜大脑“上帝区”的发现 (ZT)
有一个问题请教各位达人[合集] 慧命经中对佛经的大段引用与解释
非是较量长短瑜伽师地论读书会圆满感言
孙伦西亚多--关于修行的介绍(转贴)给dancooper:我理解的世界的本质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止观话题: 名观话题: 名止话题: 奢摩话题: 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