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请教南传法师关于‘业’的解释
相关主题
Ajahn Mahã Boowa 的如来藏见解关于无我 no self vs. 非我 not self 的学习
为何我生如此 (2010校对-zz有用的
《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主讲(1)--业力与轮回、对业与轮回的误解、十二因缘请教各位几个问题:因果规律是如何执行的?缘的成熟遵循什么规律吗?
Classification of Kamma 转你怎么看无常?
岁次庚寅,时序小雪断链
坑:有修行的人如果被绑匪绑架若无轮回主体,业由谁承担?
工作禅--转载杂阿含中关于十二因缘的一些摘录
第十九章 业是什么什么是十二因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kamma话题: identical话题: dna话题: 正业话题: kammas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o
发帖数: 442
1
俺前几天读某位师兄推荐的《禅修之旅》,感觉很好。不过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明,就是
南传关于‘业’的解释。不知哪位师兄可以一解俺的疑惑?
多谢!
S**U
发帖数: 7025
2
摘录自南传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当「思」开始对目标作业时,它也指挥其他相应法执行各自的任务。「思」是造业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不善果报心∶第一组无因心包含了七种不善业的果报心。这些心本身并非不善;在业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当人临命终时,基于其过去业与当时的情况,某个目标即会呈现于他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一、 业(kamma)∶过去所造的善业或恶业。
二、 业相(kammanimitta)∶是与即将成熟而导致下一世投生至何处的善业或恶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三、 趣相(gatinimitta)∶这即是临终者下一世将投生的去处。例如∶即将投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结生、有分、死
如前所述,在一世里只有同一种心在执行结生、有分与死亡的作用。在投生时,这种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世的终结。
有十九种心能够执行这三种作用。当有情投生至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四恶道时,执行这三种作用的即是不善果报推度心。于天生瞎眼、耳聋、哑巴等等的人,以及某些低级的天神,执行这三种作用是舍俱善果报推度心。虽然残缺是不善业的果报,但投生至人间的业则是善的,只是较弱罢了。这推度心在结生与有分的阶段并没有执行推度的作用,因为它在同一时刻只能执行一种作用。
对于投生至欲界善趣为人或天神,而又没有残缺者,执行这三种作用是八大善果报心。
有情死后投生至某一界是因为他在前世造下了能导致投生至该界的业,或心的业力。
每一界与特定的结生心相符,而该种果报心则继续在一世当中生起为有分心,直至死亡为止。如是当欲界业成熟时,它即会引生欲界结生心,而产生了欲界生命;当色界业成熟时,它即会引生色界结生心,而产生了色界生命;当无色界业成熟时,它即会引生无色界结生心,而产生了无色界生命。如佛陀所说∶「业是田地,心是种子及渴爱是水份;而有情受到无明蒙蔽、受到渴爱所缚的心将会导致投生到另一个低等、中等或上等的生命界。」(《增支部》A.3:76/i,223)由过去业所定,心之种子掉到相等的生存地、生根及依其潜在业力生长。

【在 w******o 的大作中提到】
: 俺前几天读某位师兄推荐的《禅修之旅》,感觉很好。不过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明,就是
: 南传关于‘业’的解释。不知哪位师兄可以一解俺的疑惑?
: 多谢!

J******s
发帖数: 7538
3
I found this.
Abhidhammattha Saṅgaha
http://abhidhammattha.blogspot.com/
Disk 2
Track 01, Lecture 16-1: What is Kamma?; Results of Kamma; Classification of
Kamma: by Way of Functions
Track 02, Lecture 16-2: Classification of Kamma: by Way of Functions, by
Order of Ripening, by Time of Ripening
Track 03, Lecture 17-1: Classification of Kamma: by Place of Ripening
Track 04, Lecture 17-2: Classification of Kamma: by Place of Ripening (
continued)
Track 05, Lecture 18-1: Kamma & its Results; Death & Rebirth
should be interesting to listen.
:-)

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
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
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
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
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
;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
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
世的终结。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摘录自南传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 当「思」开始对目标作业时,它也指挥其他相应法执行各自的任务。「思」是造业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 不善果报心∶第一组无因心包含了七种不善业的果报心。这些心本身并非不善;在业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 当人临命终时,基于其过去业与当时的情况,某个目标即会呈现于他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 一、 业(kamma)∶过去所造的善业或恶业。
: 二、 业相(kammanimitta)∶是与即将成熟而导致下一世投生至何处的善业或恶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 三、 趣相(gatinimitta)∶这即是临终者下一世将投生的去处。例如∶即将投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 结生、有分、死
: 如前所述,在一世里只有同一种心在执行结生、有分与死亡的作用。在投生时,这种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世的终结。

J******s
发帖数: 7538
4
I found this is better to understand than Chinese version. :-)
-------------
Four Kinds of Kamma (Kamma-catukka)
Buddha Abhidhamma by Dr. Mehm Tin Mon
Though we cannot know the individual kammas in person, we can classify the
kammas into several types as described by Buddha, and predict when, where
and how each type will bear its result.
Introduction
Kamma, Sanskrit karma, literally means volitional action or deed. As a rule
good actions bear good results and bad actions bear bad results. Now action
may be performed by bodily movement (kàya), by words of mouth (vacã),
or by thought (mano). But the body and the mouth cannot move on their own
accord; they have to be moved by the mind (citta) through cittaja-rupa.
Again citta is just the awareness of a sense-object; it does not give the
order or direction to perform an action on its own accord. It is the
volition (cetanà) which directs the citta and its concomitants to perform
the action. So cetanà is responsible for carrying out an action.
Thus, strictly speaking, kamma means all moral and immoral volition (cetanà
). The volition having the root in ignorance (moha), greed or attachment (
lobha) or anger (dosa) is evil. The volition, which is accompanied by
generosity (alobha), good-will (adosa) and wisdom (pannà), is wholesome. In
other words, the cetanà present in the 12 akusala cittas are immoral
kammas whereas the cetanà present in 8 mahà-kusala cittas, 5 råpà
vacara-kusala cittas and 4 aråpàvacara-kusala cittas are moral kammas.
Now cetanà and its concomitants (i.e. citta and cetasikas other than cetan
à) perish after performing their respective purposes. But before they
perish, they leave their kammic property in the citta-stream. This kammic
property is the potential kamma which will produce its due effect in some
proper time, and the effect will fall on the doer himself. It is somewhat
analogous to Newton’s third law of motion in physics. The law states: “To
every action, there is an equal and opposite reaction”. Thus a person, who
performs a good or bad action, should expect an equal and opposite reaction
either in this life or in some future life. Furthermore, that opposite
reaction may come many times as the kamma has been multiplied to more than a
billionfold by the property of citta. How? As mentioned earlier, cittas can
occur at the rate of more than a trillion times per eye wink. So many
billion cittas accompanied by the volition of killing a mosquito will arise
in striking the mosquito. These many billion cittas together with the
volition of killing will deposit many-billion kamma seeds in the citta-
stream.
As a vegetable seed gives rise to a new plant of the same kind of tree which
gives the seed, so also a kamma seed will produce a new being in a plane
appropriate to the original kamma. An immoral kamma will give rebirth in a
woeful plane whereas a moral kamma will give rebirth in a blissful plane.
Just as many-billion immoral kammas are produced in a single act of killing
a mosquito, so in performing a wholesome deed, such as giving charity, many
billion moral kammas are produced. Thus the number of moral as well as
immoral kammas accumålated in this life as well as in uncountable past
lives are so numerous that it cannot be handled by a super-computer. Yet all
these kammas are in the citta stream of each individual following him
wherever he emerges in a new life. Just as every object is accompanied by a
shadow, even so every kamma is accompanied by its due effect. Kamma is
action and vipàka (fruit or result) is its reaction. It is the cause and
the effect. Like a seed is kamma, like a plant is vipàka. As we sow, so we
reap either in this life or in a future life. What we reap today is what we
have sown either in the present or in the past. Kamma is a law in itself,
and it operates in its own field without any intervention of an external
ruling agency. Inherent in kamma is the potentiality of producing its due
effect. Kamma is the cause; vipàka is the effect. The cause produces the
effect; the effect explains the cause. The law of cause and effect rules
everywhere

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
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
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
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
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
;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
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
世的终结。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摘录自南传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 当「思」开始对目标作业时,它也指挥其他相应法执行各自的任务。「思」是造业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 不善果报心∶第一组无因心包含了七种不善业的果报心。这些心本身并非不善;在业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 当人临命终时,基于其过去业与当时的情况,某个目标即会呈现于他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 一、 业(kamma)∶过去所造的善业或恶业。
: 二、 业相(kammanimitta)∶是与即将成熟而导致下一世投生至何处的善业或恶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 三、 趣相(gatinimitta)∶这即是临终者下一世将投生的去处。例如∶即将投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 结生、有分、死
: 如前所述,在一世里只有同一种心在执行结生、有分与死亡的作用。在投生时,这种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世的终结。

w*****r
发帖数: 7106
5
色大师,当年跑大师竞选的时候俺就问了一句那两个
明显的投票ID"是谁的MJ",结果就被你丫恶业恶
报的诅咒了一大堆。现在你追着人家大傻问"是不
是你的MJ"你就不觉得造了多大的孽么?
是不是以为你有权力消尸灭迹了就可以这么是无忌惮了呀?
我呸! 你居然还好意思光面堂皇的引用佛经。我看佛经都
让你读到叉点里去了。

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
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
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
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
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
;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
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
世的终结。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摘录自南传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 当「思」开始对目标作业时,它也指挥其他相应法执行各自的任务。「思」是造业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 不善果报心∶第一组无因心包含了七种不善业的果报心。这些心本身并非不善;在业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 当人临命终时,基于其过去业与当时的情况,某个目标即会呈现于他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 一、 业(kamma)∶过去所造的善业或恶业。
: 二、 业相(kammanimitta)∶是与即将成熟而导致下一世投生至何处的善业或恶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 三、 趣相(gatinimitta)∶这即是临终者下一世将投生的去处。例如∶即将投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 结生、有分、死
: 如前所述,在一世里只有同一种心在执行结生、有分与死亡的作用。在投生时,这种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世的终结。

d******e
发帖数: 4192
6
得,打滚的来了,你怎么一点就着火.
看戏.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色大师,当年跑大师竞选的时候俺就问了一句那两个
: 明显的投票ID"是谁的MJ",结果就被你丫恶业恶
: 报的诅咒了一大堆。现在你追着人家大傻问"是不
: 是你的MJ"你就不觉得造了多大的孽么?
: 是不是以为你有权力消尸灭迹了就可以这么是无忌惮了呀?
: 我呸! 你居然还好意思光面堂皇的引用佛经。我看佛经都
: 让你读到叉点里去了。
:
: 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
: 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

w*****r
发帖数: 7106
7
还需要达妈出来点睛,不然色欲不出来删贴,
恐怕就没戏看了。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得,打滚的来了,你怎么一点就着火.
: 看戏.

S**U
发帖数: 7025
8
孟子·公孙丑: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 人 乍 见 孺 子 将 入 于 井 , 皆 有 怵 惕 恻
隐 之 心 。 非 所 以 内 交 于 孺 子 之 父 母 也 , 非 所 以 要 誉 于 乡 党
朋 友 也 , 非 恶 其 声 而 然 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 ;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http://www.yasue.cc/mang_chi3.html
子于井中,曷不出?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色大师,当年跑大师竞选的时候俺就问了一句那两个
: 明显的投票ID"是谁的MJ",结果就被你丫恶业恶
: 报的诅咒了一大堆。现在你追着人家大傻问"是不
: 是你的MJ"你就不觉得造了多大的孽么?
: 是不是以为你有权力消尸灭迹了就可以这么是无忌惮了呀?
: 我呸! 你居然还好意思光面堂皇的引用佛经。我看佛经都
: 让你读到叉点里去了。
:
: 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
: 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

w******o
发帖数: 442
9
多谢Iris和SeeU,让俺学习学习,这个乍看起来有点像‘大乘’的种子识。
顺祝大家新年愉快!

rule
action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I found this is better to understand than Chinese version. :-)
: -------------
: Four Kinds of Kamma (Kamma-catukka)
: Buddha Abhidhamma by Dr. Mehm Tin Mon
: Though we cannot know the individual kammas in person, we can classify the
: kammas into several types as described by Buddha, and predict when, where
: and how each type will bear its result.
: Introduction
: Kamma, Sanskrit karma, literally means volitional action or deed. As a rule
: good actions bear good results and bad actions bear bad results. Now action

w*****r
发帖数: 7106
10
是可以跟色大版主学学如何造恶业。

【在 w******o 的大作中提到】
: 多谢Iris和SeeU,让俺学习学习,这个乍看起来有点像‘大乘’的种子识。
: 顺祝大家新年愉快!
:
: rule
: action

相关主题
坑:有修行的人如果被绑匪绑架关于无我 no self vs. 非我 not self 的学习
工作禅--转载有用的
第十九章 业是什么请教各位几个问题:因果规律是如何执行的?缘的成熟遵循什么规律吗?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w*****r
发帖数: 7106
11
再次请版主回答版务和业,羞恶之心等佛法问题
请问你追问大傻"是不是你的MJ"
的时候是不是在造恶业,该不该
遭恶报?
像你这种对人对己一贯双重标准
之徒可有羞恶之心?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孟子·公孙丑:
: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 人 乍 见 孺 子 将 入 于 井 , 皆 有 怵 惕 恻
: 隐 之 心 。 非 所 以 内 交 于 孺 子 之 父 母 也 , 非 所 以 要 誉 于 乡 党
: 朋 友 也 , 非 恶 其 声 而 然 也。
: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 ;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 http://www.yasue.cc/mang_chi3.html
: 子于井中,曷不出?

w*****r
发帖数: 7106
12
请问版主,俺这贴违反了哪条版规,
你竟然要不停的删?
你是不是干不了呀? 干不了你可以
现在就滚呀,没必要死撑三个月吧.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再次请版主回答版务和业,羞恶之心等佛法问题
: 请问你追问大傻"是不是你的MJ"
: 的时候是不是在造恶业,该不该
: 遭恶报?
: 像你这种对人对己一贯双重标准
: 之徒可有羞恶之心?

b*****l
发帖数: 3821
13
换个角度看,不停的删贴也算是显示了某种羞恶之心,
只是没有导向对的方向。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请问版主,俺这贴违反了哪条版规,
: 你竟然要不停的删?
: 你是不是干不了呀? 干不了你可以
: 现在就滚呀,没必要死撑三个月吧.

w*****r
发帖数: 7106
14
做贼心虚倒也勉强可以算羞恶之心!
看来,这个贴要天天置顶了,不错. LOL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换个角度看,不停的删贴也算是显示了某种羞恶之心,
: 只是没有导向对的方向。

w*****r
发帖数: 7106
15
请问版主,你弃而不舍地消尸灭迹,可有羞恶之心否?
是人非人否?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孟子·公孙丑:
: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 人 乍 见 孺 子 将 入 于 井 , 皆 有 怵 惕 恻
: 隐 之 心 。 非 所 以 内 交 于 孺 子 之 父 母 也 , 非 所 以 要 誉 于 乡 党
: 朋 友 也 , 非 恶 其 声 而 然 也。
: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 ;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 http://www.yasue.cc/mang_chi3.html
: 子于井中,曷不出?

w*****r
发帖数: 7106
16
瞧这消脏的手段,把百姓的灯灭净了,
自己的火烧得旺旺的。可惜自己居留了个大
尾巴。
色大版主真有羞恶之心也。j
===========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请教南传法师关于‘业’的解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23 12:46:42 2012, 美东)
孟子·公孙丑: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 人 乍 见 孺 子 将 入 于 井 , 皆 有 怵 惕 恻
隐 之 心 。 非 所 以 内 交 于 孺 子 之 父 母 也 , 非 所 以 要 誉 于 乡 党
朋 友 也 , 非 恶 其 声 而 然 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 ;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http://www.yasue.cc/mang_chi3.html
子于井中,曷不出?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色大师,当年跑大师竞选的时候俺就问了一句那两个
: 明显的投票ID"是谁的MJ",结果就被你丫恶业恶
: 报的诅咒了一大堆。现在你追着人家大傻问"是不
: 是你的MJ"你就不觉得造了多大的孽么?
: 是不是以为你有权力消尸灭迹了就可以这么是无忌惮了呀?
: 我呸! 你居然还好意思光面堂皇的引用佛经。我看佛经都
: 让你读到叉点里去了。
:
: 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
: 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

c***h
发帖数: 2262
17

南传如何解释我不知道,我只能从阿含来看佛陀怎么说,与法友分享。
我不坚持一定对,也许不对。
后世人如何扩大解释,那就要看他们想运用在什么地方而定了,我不知道。
“业”是解释因缘法中“爱”是如何影响的名词,“爱”所作 叫”业”。
也就是解释 还有什么(一般是”爱”的影响,通称为”业”(习惯、影响),) 使你轮回
这影响,又让下一个轮回的惨兮兮。
“业”的作用特别是在六入处,眼耳鼻舌身意与外界接触时发生这种影响、习惯。
(依我看,是习惯把”我”放入,然后就轮回惨兮兮。)
杂阿含334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六入处的 因缘就是”业”
“业”的因缘 就是爱
爱的因缘 就是无明
无明的因缘 就是不正思维
不正思维 也是有因缘, 就是眼色生起,不正思维 叫痴
这解释上一个轮回的六入处到下一个轮回的六入处。
由此可知,正思惟的防范实在太重要。
这里刚好也顺便解释了”无明”就是不正思维,没有防范,让以前的”影响”给影响了。
“爱”所作 叫”业”
"业”是’取、有”吗?
印象中有了”有”就会轮回,就会轮回。
可谓何不说”取、有”就好,而说”业”呢?
可能”取、有”是动作,”业”是描述后来的影响力,所以特别给一个词叫”业”,也
许吧。
依我看,业就是留存着的贪嗔痴。
已上是往坏的方面看。
至于往好的方面看,”业”是如何解释,暂时不了解,
例如”正业”,要请SeeU法友再解释了。
印度奥义书就有“业”这样的观念,
似乎是说,业报一定是永恒存在的「自作自受」,
或者说,业报也会「父债子还」、「祖上庇荫」的「他作他受」,这样的业力观,
这似乎与佛陀的”业”不相同,
佛陀说的”业”的用法是与因缘法相应,看起来仅限于自己,而且并非永恒存在。
只要正思维,熄灭贪嗔痴,就可消业。

【在 w******o 的大作中提到】
: 俺前几天读某位师兄推荐的《禅修之旅》,感觉很好。不过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明,就是
: 南传关于‘业’的解释。不知哪位师兄可以一解俺的疑惑?
: 多谢!

d******e
发帖数: 4192
18
印度奥义书和佛教对业的理解不同,
都对也可能啊.从不同的角度说同样的名词.
这个名词含义不同,这回事是有的.
一个说这么回事,一个说那么回事.
究竟大概就是这么回事了,我领会了.

轮回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南传如何解释我不知道,我只能从阿含来看佛陀怎么说,与法友分享。
: 我不坚持一定对,也许不对。
: 后世人如何扩大解释,那就要看他们想运用在什么地方而定了,我不知道。
: “业”是解释因缘法中“爱”是如何影响的名词,“爱”所作 叫”业”。
: 也就是解释 还有什么(一般是”爱”的影响,通称为”业”(习惯、影响),) 使你轮回
: 这影响,又让下一个轮回的惨兮兮。
: “业”的作用特别是在六入处,眼耳鼻舌身意与外界接触时发生这种影响、习惯。
: (依我看,是习惯把”我”放入,然后就轮回惨兮兮。)
: 杂阿含334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S**U
发帖数: 7025
19
杂阿含785经
何等为正业?正业有二种∶有正业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有正业是圣、出世间
、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谓∶离杀、盗、婬,是名正业,世俗
、有漏、有取、转向善趣。
何等为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
惟,集……灭……道、道思惟,除邪命{念}[贪],身三恶行,诸余身恶行数,无漏心不
乐著,固守执持不犯,不度时节,不越限防,是名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
正尽苦、转向苦边。
中阿含189经
若见邪业是邪业者,是谓正业,若见正业是正业者,亦谓正业。
云何邪业?杀生、不与取、邪婬,是谓邪业。
云何正业?离杀、不与取、邪婬,是谓正业。
是为∶见邪业是邪业者,是谓正业,见正业是正业者,亦谓正业;彼如是知已,则
便求学,欲断邪业成就正业,是谓正方便;比丘以念断于邪业,成就正业,是谓正念,
此三支随正业,从见方便,是故正见最在前也。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85.htm
也就是说,八正道中的正业专指身业,有(具烦恼)生于善趣,与(无烦恼)解脱轮回
的两种。

轮回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南传如何解释我不知道,我只能从阿含来看佛陀怎么说,与法友分享。
: 我不坚持一定对,也许不对。
: 后世人如何扩大解释,那就要看他们想运用在什么地方而定了,我不知道。
: “业”是解释因缘法中“爱”是如何影响的名词,“爱”所作 叫”业”。
: 也就是解释 还有什么(一般是”爱”的影响,通称为”业”(习惯、影响),) 使你轮回
: 这影响,又让下一个轮回的惨兮兮。
: “业”的作用特别是在六入处,眼耳鼻舌身意与外界接触时发生这种影响、习惯。
: (依我看,是习惯把”我”放入,然后就轮回惨兮兮。)
: 杂阿含334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w*****r
发帖数: 7106
20
色大版主,问问是谁的马甲算正业
还是恶业?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杂阿含785经
: 何等为正业?正业有二种∶有正业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有正业是圣、出世间
: 、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 何等为正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谓∶离杀、盗、婬,是名正业,世俗
: 、有漏、有取、转向善趣。
: 何等为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
: 惟,集……灭……道、道思惟,除邪命{念}[贪],身三恶行,诸余身恶行数,无漏心不
: 乐著,固守执持不犯,不度时节,不越限防,是名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
: 正尽苦、转向苦边。
: 中阿含189经

相关主题
你怎么看无常?杂阿含中关于十二因缘的一些摘录
断链什么是十二因缘
若无轮回主体,业由谁承担?入胎识与识阴六识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S**U
发帖数: 7025
21
讽刺、骂人是恶业,
用马甲讽刺、骂人也是恶业。
威胁爆人照片、隐私,也是恶业。
想抓住别人的过失,加以攻击,也是恶业。
问问是谁的马甲,看动机。
上面说的,你信嘛?
若不信,你问的动机善还是不善呢?
如果你是道德怀疑论者,就没有必要继续了。
佛道儒都不是道德怀疑论者,想发表意见去别版吧。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色大版主,问问是谁的马甲算正业
: 还是恶业?

w*****r
发帖数: 7106
22
那鱼刺大师,你有没有讽刺骂人过呀?
你追在人家屁股后面问马甲是啥
动机呀? 有多高尚多道德呀? 说说嘛。
道德怀疑论者论从恶业恶报者囗里吐
出来,你不觉得象X咀里吐出根象牙
么?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讽刺、骂人是恶业,
: 用马甲讽刺、骂人也是恶业。
: 威胁爆人照片、隐私,也是恶业。
: 想抓住别人的过失,加以攻击,也是恶业。
: 问问是谁的马甲,看动机。
: 上面说的,你信嘛?
: 若不信,你问的动机善还是不善呢?
: 如果你是道德怀疑论者,就没有必要继续了。
: 佛道儒都不是道德怀疑论者,想发表意见去别版吧。

w*****r
发帖数: 7106
23
那鱼刺大师,你有没有讽刺骂人过呀?
你问追在人家屁股后面问马甲是啥
动机呀? 有多高尚多道德呀? 说说嘛。
道德怀疑论者论从恶业恶报者囗里吐
出来,你不觉得象X咀里吐出根象牙么?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讽刺、骂人是恶业,
: 用马甲讽刺、骂人也是恶业。
: 威胁爆人照片、隐私,也是恶业。
: 想抓住别人的过失,加以攻击,也是恶业。
: 问问是谁的马甲,看动机。
: 上面说的,你信嘛?
: 若不信,你问的动机善还是不善呢?
: 如果你是道德怀疑论者,就没有必要继续了。
: 佛道儒都不是道德怀疑论者,想发表意见去别版吧。

w******o
发帖数: 442
24
本人愚钝,不解所云。唉。

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
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
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
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
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
;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
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
世的终结。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摘录自南传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 当「思」开始对目标作业时,它也指挥其他相应法执行各自的任务。「思」是造业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 不善果报心∶第一组无因心包含了七种不善业的果报心。这些心本身并非不善;在业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 当人临命终时,基于其过去业与当时的情况,某个目标即会呈现于他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 一、 业(kamma)∶过去所造的善业或恶业。
: 二、 业相(kammanimitta)∶是与即将成熟而导致下一世投生至何处的善业或恶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 三、 趣相(gatinimitta)∶这即是临终者下一世将投生的去处。例如∶即将投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 结生、有分、死
: 如前所述,在一世里只有同一种心在执行结生、有分与死亡的作用。在投生时,这种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世的终结。

w******o
发帖数: 442
25
多谢!俺想问的是‘此念消如何引得他念起?’也是‘因如何产生果?',也是‘业’是
如何作用的?

轮回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南传如何解释我不知道,我只能从阿含来看佛陀怎么说,与法友分享。
: 我不坚持一定对,也许不对。
: 后世人如何扩大解释,那就要看他们想运用在什么地方而定了,我不知道。
: “业”是解释因缘法中“爱”是如何影响的名词,“爱”所作 叫”业”。
: 也就是解释 还有什么(一般是”爱”的影响,通称为”业”(习惯、影响),) 使你轮回
: 这影响,又让下一个轮回的惨兮兮。
: “业”的作用特别是在六入处,眼耳鼻舌身意与外界接触时发生这种影响、习惯。
: (依我看,是习惯把”我”放入,然后就轮回惨兮兮。)
: 杂阿含334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w******o
发帖数: 442
26
多谢!

of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I found this is better to understand than Chinese version. :-)
: -------------
: Four Kinds of Kamma (Kamma-catukka)
: Buddha Abhidhamma by Dr. Mehm Tin Mon
: Though we cannot know the individual kammas in person, we can classify the
: kammas into several types as described by Buddha, and predict when, where
: and how each type will bear its result.
: Introduction
: Kamma, Sanskrit karma, literally means volitional action or deed. As a rule
: good actions bear good results and bad actions bear bad results. Now action

c***h
发帖数: 2262
27

因如何产生果?
‘业’是如何作用的?
SeeU法友前面贴过南传更精细的解释,如下
不过,如果没有禅修实际观察到这种现象,
我相信还是模模糊糊看不懂,我也看不太懂。以下我说的不一定正确。
大抵上是,”业”又更细的分成 1 “思”(业的核心)、2善心与不善心
“思” 推动了整个后续行动,因为行动而产生果报。
你说 因要如何产生果? 这又回到”业”(“思”),因为”业”的作用。 伤脑筋。
要再细看……
整个说来,有因未必有果。要有缘,才会有果。
什么是”有缘”? 缘起法就是告诉你, 什么是”有缘”
-- 无明 行 识 ….爱取有 生老病死
“业”这看起来很像缘起法 无明缘“行”(身口意) ,那个”行”
(或者更核心的说 ”思” )
佛陀驳斥耆那教主尼干子(大雄),
佛陀说 “行”是以”意”为主角而发动,不是以”身”为主角而发动
这个”意”,看起来就是这里说的(”思”+善心不善心)。
不知对不对。可能要请教SeeU法友。
“因如何产生果” ?
亲自”见缘起”时,就知道。
四念处中,法念处会以四圣谛为所缘,也就是观察四圣谛,
其中,苦集,苦灭,可以观察缘起法,见缘起缘灭,苦与苦灭(涅盘)。
这个轮回,当世就有,所以每个人都看得见,也会观察到业的作用。
有人说,一念接着一念,就有轮回在作用。
当下正思维,就立刻断了这一念产生的轮回。
就类似,你本来为失恋所苦,突然看开了,天涯何处无芳草,世界开阔,苦灭了。
“突然看开了”,背后就是缘起法作用了,缘灭,苦灭。正思维了。
从另一角度,
“业” 的特性,由杂阿含334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来看,
似乎与 六入处(六根)有关。起始是六入处,最后也作用在六入处,一直轮回下去。
用佛陀的话,杂阿含334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六入处不正思惟(因) 无明 爱 业 六入处(果)
杂阿含334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六入处的 因缘就是”业”
“业”的因缘 就是爱
爱的因缘 就是无明
无明的因缘 就是不正思维
不正思维 也是有因缘, 就是眼色生起,不正思维 叫痴
可能大多数人想知道的生前死后 “业”又如何作用,
而不是关心,生前 “业”如何作用。
生前死后 “业”又如何作用? 我也不知道。
佛陀没说,不知是不是无记? 问SeeU法友看看。

【在 w******o 的大作中提到】
: 多谢!俺想问的是‘此念消如何引得他念起?’也是‘因如何产生果?',也是‘业’是
: 如何作用的?
:
: 轮回

w******o
发帖数: 442
28
或是俺修行未到,未得其门而入。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如何产生果?
: ‘业’是如何作用的?
: SeeU法友前面贴过南传更精细的解释,如下
: 不过,如果没有禅修实际观察到这种现象,
: 我相信还是模模糊糊看不懂,我也看不太懂。以下我说的不一定正确。
: 大抵上是,”业”又更细的分成 1 “思”(业的核心)、2善心与不善心
: “思” 推动了整个后续行动,因为行动而产生果报。
: 你说 因要如何产生果? 这又回到”业”(“思”),因为”业”的作用。 伤脑筋。
: 要再细看……

S**U
发帖数: 7025
29
十二因缘中的「行缘识」,论师就解释「行」指「业」。「爱、取」而后「有」,是从
另一角度解释。
思心所推动的身口意造业,在心识中留下影响力,形成将来的「后有」。这个过程,生
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可
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大乘唯识说的造业有业力种子,薰习在第八识中,在将来待缘感果,是对十二因缘更精
细的说明。
Identical twin DNA 相同,而从小个性不同,从唯物观点无法解释,用业力不同解释
就没有问题。

而不是关心,生前 “业”如何作用。
生前死后 “业”又如何作用? 我也不知道。
佛陀没说,不知是不是无记? 问SeeU法友看看。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如何产生果?
: ‘业’是如何作用的?
: SeeU法友前面贴过南传更精细的解释,如下
: 不过,如果没有禅修实际观察到这种现象,
: 我相信还是模模糊糊看不懂,我也看不太懂。以下我说的不一定正确。
: 大抵上是,”业”又更细的分成 1 “思”(业的核心)、2善心与不善心
: “思” 推动了整个后续行动,因为行动而产生果报。
: 你说 因要如何产生果? 这又回到”业”(“思”),因为”业”的作用。 伤脑筋。
: 要再细看……

c***h
发帖数: 2262
30

法友对 唯识以八识解释”业”,有何看法?
这样对吗?
可否请教唯识提出七识八识到底是为何?
我总觉得怪怪的,似乎不合”识”的原来意义,法友以为如何?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十二因缘中的「行缘识」,论师就解释「行」指「业」。「爱、取」而后「有」,是从
: 另一角度解释。
: 思心所推动的身口意造业,在心识中留下影响力,形成将来的「后有」。这个过程,生
: 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可
: 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 大乘唯识说的造业有业力种子,薰习在第八识中,在将来待缘感果,是对十二因缘更精
: 细的说明。
: Identical twin DNA 相同,而从小个性不同,从唯物观点无法解释,用业力不同解释
: 就没有问题。
:

相关主题
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为何我生如此 (2010校对-zz
止禅里的'轻安'《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主讲(1)--业力与轮回、对业与轮回的误解、十二因缘
Ajahn Mahã Boowa 的如来藏见解Classification of Kamma 转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J******s
发帖数: 7538
31
make sense!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十二因缘中的「行缘识」,论师就解释「行」指「业」。「爱、取」而后「有」,是从
: 另一角度解释。
: 思心所推动的身口意造业,在心识中留下影响力,形成将来的「后有」。这个过程,生
: 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可
: 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 大乘唯识说的造业有业力种子,薰习在第八识中,在将来待缘感果,是对十二因缘更精
: 细的说明。
: Identical twin DNA 相同,而从小个性不同,从唯物观点无法解释,用业力不同解释
: 就没有问题。
:

J***8
发帖数: 24
32

从另一角度解释。
生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
可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精细的说明。
释就没有问题。
谁说双胞胎的基因是相同的?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十二因缘中的「行缘识」,论师就解释「行」指「业」。「爱、取」而后「有」,是从
: 另一角度解释。
: 思心所推动的身口意造业,在心识中留下影响力,形成将来的「后有」。这个过程,生
: 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可
: 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 大乘唯识说的造业有业力种子,薰习在第八识中,在将来待缘感果,是对十二因缘更精
: 细的说明。
: Identical twin DNA 相同,而从小个性不同,从唯物观点无法解释,用业力不同解释
: 就没有问题。
:

S**U
发帖数: 7025
33
I was clear that it refers to 'identical twins'.
Identical twin has nearly identical DNA.
http://en.wikipedia.org/wiki/Twin#Monozygotic_.28.22identical.2

【在 J***8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另一角度解释。
: 生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
: 可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 精细的说明。
: 释就没有问题。
: 谁说双胞胎的基因是相同的?

J***8
发帖数: 24
34

nearly identical DNA 和 identical DNA 差别可大了。。。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I was clear that it refers to 'identical twins'.
: Identical twin has nearly identical DNA.
: http://en.wikipedia.org/wiki/Twin#Monozygotic_.28.22identical.2

J***8
发帖数: 24
35

从另一角度解释。
生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
可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精细的说明。
释就没有问题。
DNA上差距的大小和个性上差距的大小还不知道哪个大呢。“从唯物观点无法解释”,千万不敢信口开
河。。。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十二因缘中的「行缘识」,论师就解释「行」指「业」。「爱、取」而后「有」,是从
: 另一角度解释。
: 思心所推动的身口意造业,在心识中留下影响力,形成将来的「后有」。这个过程,生
: 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可
: 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 大乘唯识说的造业有业力种子,薰习在第八识中,在将来待缘感果,是对十二因缘更精
: 细的说明。
: Identical twin DNA 相同,而从小个性不同,从唯物观点无法解释,用业力不同解释
: 就没有问题。
:

S**U
发帖数: 7025
36
The presumption has always been that identical twins are identical down to
their DNA,” said Carl Bruder, Ph.D. and Jan Dumanski, Ph.D., of UAB’s
Department of Genetics and the study’s lead authors. “That’s mostly true,
but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small, subtle differences due to
Copy Number Variation."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8/02/080215121214.htm
It is fair to say that there is no scientific evidence yet that can account
for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for identical twins based purely on DNA, given
their identical, or nearly identical DNA. Before such scientific evidence
exist, the theory of karma is more promising.

,千万不敢信口开

【在 J***8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另一角度解释。
: 生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
: 可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 精细的说明。
: 释就没有问题。
: DNA上差距的大小和个性上差距的大小还不知道哪个大呢。“从唯物观点无法解释”,千万不敢信口开
: 河。。。

S**U
发帖数: 7025
37
<摄大乘论·所知依章>列举八识存在的多项理由。纲要如下∶
抉择阿赖耶识为染净依
甲 总标
乙 烦恼杂染非赖耶不成
一 转识为烦恼熏习不成
二 离欲后退烦恼杂染不成
三 对治识生烦恼杂染不成
丙 业杂染非赖耶不成
丁 生杂染非赖耶不成
一 约生位辨
1 约非等引地辨
A 结生相续不成
B 执受根身不成
C 识与名色互依不成
D 识食不成
2 约等引地解
A 结生心种子不成
B 染善心种不成
C 出世心异熟不成
二 约死位辨
戊 世间清净非赖耶不成
己 出世清净非赖耶不成
一 约出世心辨
1 闻熏习非赖耶不成
2 辨闻熏
二 约灭定识辨
唯识以八识解释”业”,并没有不合阿含。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邻居偷斧的故事
;旧情难忘;都表示过去的行为,会在心里留下影响力。
唯识的八识除了保持业力,还有其他功能,就不一定合于阿含。例如八识变现色法,就
是违反阿含的。
至于是不是一定要说八识才正确呢?佛并没有说八识,可见答案很明白。唯识宗自己的
解释,是声闻智慧不足,所以阿含经不说八识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法友对 唯识以八识解释”业”,有何看法?
: 这样对吗?
: 可否请教唯识提出七识八识到底是为何?
: 我总觉得怪怪的,似乎不合”识”的原来意义,法友以为如何?

d******e
发帖数: 4192
38
阿含中怎么说业的?
怎么表现声闻智慧的?
也许罗汉解脱不要知道这些.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摄大乘论·所知依章>列举八识存在的多项理由。纲要如下∶
: 抉择阿赖耶识为染净依
: 甲 总标
: 乙 烦恼杂染非赖耶不成
: 一 转识为烦恼熏习不成
: 二 离欲后退烦恼杂染不成
: 三 对治识生烦恼杂染不成
: 丙 业杂染非赖耶不成
: 丁 生杂染非赖耶不成
: 一 约生位辨

d******e
发帖数: 4192
39
DNA 是一种我们今天的科学教育下的人,都能理解的表达方式.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人都是细胞组成的,细胞有结构,再微观下有蛋白质,核酸,
这样的分子结构,再谈到遗传物质的时候,我们不是发现了DNA和用DNA来
表达的蛋白质的性状吗?
相比起来DNA当然是相当宏观的.因为还是在唯物的层次.
其实,什么是唯物,什么是唯心呢?其实是没有区别的.
当我们认识到了,就是唯物的,我们没认识到的时候,就是唯心的.
因为你拿不出来一个物质化的定义,因为科学还没给你答案.
但是不等于科学没给你发展的空间.
你不要以为自己懂点科学,就藐视别人的表达方式和自由了.
我几岁开始,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真正的科学就是无穷地探索.
我几岁开始,我爸爸就拿着分子模型,给我摆舞龙狮了.那些就是我的玩具.

,千万不敢信口开

【在 J***8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另一角度解释。
: 生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
: 可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 精细的说明。
: 释就没有问题。
: DNA上差距的大小和个性上差距的大小还不知道哪个大呢。“从唯物观点无法解释”,千万不敢信口开
: 河。。。

J***8
发帖数: 24
40

true,
account
其实吧,那篇文章读完的话你发现他也是用科学解释的,呵呵。他说大家以前普遍觉得
基因相同,是环境导致了后天习性的不同,但是他们发现实际在基因的层面上有一些细
微的差别,但是正是这个细微的差别起了作用。我觉得吧,还是不要试图用佛学的东西
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The presumption has always been that identical twins are identical down to
: their DNA,” said Carl Bruder, Ph.D. and Jan Dumanski, Ph.D., of UAB’s
: Department of Genetics and the study’s lead authors. “That’s mostly true,
: but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small, subtle differences due to
: Copy Number Variation."
: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8/02/080215121214.htm
: It is fair to say that there is no scientific evidence yet that can account
: for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for identical twins based purely on DNA, given
: their identical, or nearly identical DNA. Before such scientific evidence
: exist, the theory of karma is more promising.

相关主题
Classification of Kamma 转工作禅--转载
岁次庚寅,时序小雪第十九章 业是什么
坑:有修行的人如果被绑匪绑架关于无我 no self vs. 非我 not self 的学习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J***8
发帖数: 24
41

“你不要以为自己懂点科学,就藐视别人的表达方式和自由了”,没有哈,莫要生气。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DNA 是一种我们今天的科学教育下的人,都能理解的表达方式.
: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人都是细胞组成的,细胞有结构,再微观下有蛋白质,核酸,
: 这样的分子结构,再谈到遗传物质的时候,我们不是发现了DNA和用DNA来
: 表达的蛋白质的性状吗?
: 相比起来DNA当然是相当宏观的.因为还是在唯物的层次.
: 其实,什么是唯物,什么是唯心呢?其实是没有区别的.
: 当我们认识到了,就是唯物的,我们没认识到的时候,就是唯心的.
: 因为你拿不出来一个物质化的定义,因为科学还没给你答案.
: 但是不等于科学没给你发展的空间.
: 你不要以为自己懂点科学,就藐视别人的表达方式和自由了.

c***h
发帖数: 2262
42

感谢法友提供讯息
可“识”只是辨识六根传出来的活动讯息,才有六识,“识”是对应六根的。
七识八识,无法这样对应吧???
生前的,就是”思”吧
应该到”思”,就讨论结束。 我们今生观察得到。
更细的死后,”业”又变得如何如何,觉得多此一举。难道死后去观察?
佛陀也没讨论。
记得有人误解”识”与死后有关,佛陀不是还纠正吗。
而且死后如何,有些什么,应该不讨论。 怎么后人一直讨论? 还是怪怪的。
这是我的看法而已。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摄大乘论·所知依章>列举八识存在的多项理由。纲要如下∶
: 抉择阿赖耶识为染净依
: 甲 总标
: 乙 烦恼杂染非赖耶不成
: 一 转识为烦恼熏习不成
: 二 离欲后退烦恼杂染不成
: 三 对治识生烦恼杂染不成
: 丙 业杂染非赖耶不成
: 丁 生杂染非赖耶不成
: 一 约生位辨

d******e
发帖数: 4192
43
对的,我也有这个问题,就是死后的业.
这个蔗那教不是也解释了吗.和佛教不一样的.
如果佛教里说的这个业只是"行,识,名色...."
死的时候是由业的牵引而转生的,如果突破了业,
到一定的果位,也就不会再转生了.或者带业往生了.
这个业就是因果的意思,这里好象是不存在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同蔗那教)
如果是转生的时候,就积累在第8识里了,成为种子,
然后在起作用的时候,就通过第7识了,这个就是思维的我执.
这个7就是你真正能做主的.
我知道6是从经验中来的,7大概也是,总之这些都是从8来的.
不然,你那个能做主的就比较难理解了.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法友提供讯息
: 可“识”只是辨识六根传出来的活动讯息,才有六识,“识”是对应六根的。
: 七识八识,无法这样对应吧???
: 生前的,就是”思”吧
: 应该到”思”,就讨论结束。 我们今生观察得到。
: 更细的死后,”业”又变得如何如何,觉得多此一举。难道死后去观察?
: 佛陀也没讨论。
: 记得有人误解”识”与死后有关,佛陀不是还纠正吗。
: 而且死后如何,有些什么,应该不讨论。 怎么后人一直讨论? 还是怪怪的。

S**U
发帖数: 7025
44
杂阿含经三明中的「天眼明」,就是能看到众死时随业受生, 从经验肯定轮回、善恶
业报无疑。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39.htm
我于此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少方便,以净天眼过天人眼,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好色
、恶色,上色、下色,善趣、恶趣,随业受生,皆如实见∶此诸众生身恶行,口、意恶
行,诽谤贤圣,邪见因缘,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如是众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谤
贤圣,正见成就,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得生天上。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法友提供讯息
: 可“识”只是辨识六根传出来的活动讯息,才有六识,“识”是对应六根的。
: 七识八识,无法这样对应吧???
: 生前的,就是”思”吧
: 应该到”思”,就讨论结束。 我们今生观察得到。
: 更细的死后,”业”又变得如何如何,觉得多此一举。难道死后去观察?
: 佛陀也没讨论。
: 记得有人误解”识”与死后有关,佛陀不是还纠正吗。
: 而且死后如何,有些什么,应该不讨论。 怎么后人一直讨论? 还是怪怪的。

c***h
发帖数: 2262
45

我知道你说的
可佛陀没有讨论到死后一些现象的细微机制,如现在一直说的七识八识,之类
而是只到”业”,就停止讨论。
更何况六识该是六根触六尘而生,看起来应该是被动产生,随附产生,
不是有个东西一直绝对存在在那里。
法友不觉得新加入的东西,把佛陀原来的系统打乱了吗
我是认为没必要讨论这些,
如果真要讨论死后轮回的细微机制,我觉得用”六识”来延伸也似乎不妥。
非讨论不可的话,用其它名词似乎较妥。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杂阿含经三明中的「天眼明」,就是能看到众死时随业受生, 从经验肯定轮回、善恶
: 业报无疑。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39.htm
: 我于此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少方便,以净天眼过天人眼,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好色
: 、恶色,上色、下色,善趣、恶趣,随业受生,皆如实见∶此诸众生身恶行,口、意恶
: 行,诽谤贤圣,邪见因缘,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如是众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谤
: 贤圣,正见成就,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得生天上。

S**U
发帖数: 7025
46
轮回与业力相续的细微机制,在佛法体系里,只能谈名色(名色包括一切有为法)。前
后生的色法不相续,就只可能是名法了。名法中,识是心王,是阿毗达摩的通说。是在
六识之内,还是七识、八识,可以考虑。
主张唯识的,也不是说有个东西一直绝对存在在那里。如经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
切种子如瀑流...恐彼分别执为我。」唯识的特点,要说相续时就说八识、种子识,要
说生灭时就说种子。自己不认为有什么问题。
我也认为这些不是修行的重点。不过唯识学重视法相分别,增长明辨能力,对止观境界
有详细、深刻的描述,还是有好处。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知道你说的
: 可佛陀没有讨论到死后一些现象的细微机制,如现在一直说的七识八识,之类
: 而是只到”业”,就停止讨论。
: 更何况六识该是六根触六尘而生,看起来应该是被动产生,随附产生,
: 不是有个东西一直绝对存在在那里。
: 法友不觉得新加入的东西,把佛陀原来的系统打乱了吗
: 我是认为没必要讨论这些,
: 如果真要讨论死后轮回的细微机制,我觉得用”六识”来延伸也似乎不妥。
: 非讨论不可的话,用其它名词似乎较妥。

c***h
发帖数: 2262
47
善哉SeeU法友肯为我解释唯识。
如果7识8识是在第六识”意识”内,再细分,倒也无妨。
我还有个疑问,
名色是有为法吗?
如果无”色”,是否”名”就不存在? 两者互依。
如果如上这样,死后,”名”就不存在吗? 六识就不存在吗?
如果如上这样,岂不是死后就没有7识8识?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轮回与业力相续的细微机制,在佛法体系里,只能谈名色(名色包括一切有为法)。前
: 后生的色法不相续,就只可能是名法了。名法中,识是心王,是阿毗达摩的通说。是在
: 六识之内,还是七识、八识,可以考虑。
: 主张唯识的,也不是说有个东西一直绝对存在在那里。如经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
: 切种子如瀑流...恐彼分别执为我。」唯识的特点,要说相续时就说八识、种子识,要
: 说生灭时就说种子。自己不认为有什么问题。
: 我也认为这些不是修行的重点。不过唯识学重视法相分别,增长明辨能力,对止观境界
: 有详细、深刻的描述,还是有好处。

S**U
发帖数: 7025
48
7识8识可以说是第六识”意识”内的细分。
名色是有为法
如果无”色”,是否”名”就不存在?
部派于此有异说。主张无色界有情没有色法的,无色也可以有名法。
也有主张无色界有情没有色法,但有色法种子的。
也有主张无色界有情有微细色法,不同于欲界色法。
这也牵涉到十二缘起的「识缘名色」,是专指欲界,还是包括三界。
无论哪一种说法,解释前后生名法所依,都有自圆其说的说法。
南传的说法,可参考摄论,离路心中的死心与结生心。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善哉SeeU法友肯为我解释唯识。
: 如果7识8识是在第六识”意识”内,再细分,倒也无妨。
: 我还有个疑问,
: 名色是有为法吗?
: 如果无”色”,是否”名”就不存在? 两者互依。
: 如果如上这样,死后,”名”就不存在吗? 六识就不存在吗?
: 如果如上这样,岂不是死后就没有7识8识?

r****n
发帖数: 7315
49

胡说。这是你自己的观点。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7识8识可以说是第六识”意识”内的细分。
: 名色是有为法
: 如果无”色”,是否”名”就不存在?
: 部派于此有异说。主张无色界有情没有色法的,无色也可以有名法。
: 也有主张无色界有情没有色法,但有色法种子的。
: 也有主张无色界有情有微细色法,不同于欲界色法。
: 这也牵涉到十二缘起的「识缘名色」,是专指欲界,还是包括三界。
: 无论哪一种说法,解释前后生名法所依,都有自圆其说的说法。
: 南传的说法,可参考摄论,离路心中的死心与结生心。

S**U
发帖数: 7025
50
摄大乘论:
又于此中,有一类师说一意识,彼彼依转得彼彼名,如意思业名身语业。又于一切所依
转时,似种种相二影像转∶谓唯义影像,及分别影像。又一切处亦似所触影像而转,有
色界中,即此意识依止身故,如余色根依止于身。
摄大乘论讲记:
在「此」三相安立唯识「中」,「有一类」一意识「师」,主张唯「一意识」,其余的
诸识没有别体。一类师,奘师说,是古师的不正义,故论云有一类师,好像说另有一部
分学者主张一意识,不是正统的共同的思想。真谛却译为诸师,好像说这是一般共同的
主张。不论是另一部分或是大家的意见,佛教是有多心论和一意识论两派的。在小乘学
派中,都是讨论六识的一体与别体;就是本论也还在六识上立论(也可以看作七心现行
)。但把这思想引申到唯识学中,就转化为八识差别或一体的思想了。
http://yinshun-edu.org.tw/Master_yinshun/y06_02_03_01_02_02_01_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胡说。这是你自己的观点。

相关主题
有用的断链
请教各位几个问题:因果规律是如何执行的?缘的成熟遵循什么规律吗?若无轮回主体,业由谁承担?
你怎么看无常?杂阿含中关于十二因缘的一些摘录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r****n
发帖数: 7315
51

看不懂。没有说7,8识是6识的啥啊。
总体上可以说识(意识),但是6识,7识,8识都是有特指的。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摄大乘论:
: 又于此中,有一类师说一意识,彼彼依转得彼彼名,如意思业名身语业。又于一切所依
: 转时,似种种相二影像转∶谓唯义影像,及分别影像。又一切处亦似所触影像而转,有
: 色界中,即此意识依止身故,如余色根依止于身。
: 摄大乘论讲记:
: 在「此」三相安立唯识「中」,「有一类」一意识「师」,主张唯「一意识」,其余的
: 诸识没有别体。一类师,奘师说,是古师的不正义,故论云有一类师,好像说另有一部
: 分学者主张一意识,不是正统的共同的思想。真谛却译为诸师,好像说这是一般共同的
: 主张。不论是另一部分或是大家的意见,佛教是有多心论和一意识论两派的。在小乘学
: 派中,都是讨论六识的一体与别体;就是本论也还在六识上立论(也可以看作七心现行

J******s
发帖数: 7538
52
看最后一句话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不懂。没有说7,8识是6识的啥啊。
: 总体上可以说识(意识),但是6识,7识,8识都是有特指的。

r****n
发帖数: 7315
53

转化成8识等,也不是说8识中的6识是和原来的‘意识(总体)’是一个东西。
6,7,8识是一个系统。
意识(总体)是一个系统。
不能混在一起说。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看最后一句话
w******o
发帖数: 442
54
俺前几天读某位师兄推荐的《禅修之旅》,感觉很好。不过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明,就是
南传关于‘业’的解释。不知哪位师兄可以一解俺的疑惑?
多谢!
S**U
发帖数: 7025
55
摘录自南传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当「思」开始对目标作业时,它也指挥其他相应法执行各自的任务。「思」是造业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不善果报心∶第一组无因心包含了七种不善业的果报心。这些心本身并非不善;在业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当人临命终时,基于其过去业与当时的情况,某个目标即会呈现于他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一、 业(kamma)∶过去所造的善业或恶业。
二、 业相(kammanimitta)∶是与即将成熟而导致下一世投生至何处的善业或恶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三、 趣相(gatinimitta)∶这即是临终者下一世将投生的去处。例如∶即将投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结生、有分、死
如前所述,在一世里只有同一种心在执行结生、有分与死亡的作用。在投生时,这种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世的终结。
有十九种心能够执行这三种作用。当有情投生至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四恶道时,执行这三种作用的即是不善果报推度心。于天生瞎眼、耳聋、哑巴等等的人,以及某些低级的天神,执行这三种作用是舍俱善果报推度心。虽然残缺是不善业的果报,但投生至人间的业则是善的,只是较弱罢了。这推度心在结生与有分的阶段并没有执行推度的作用,因为它在同一时刻只能执行一种作用。
对于投生至欲界善趣为人或天神,而又没有残缺者,执行这三种作用是八大善果报心。
有情死后投生至某一界是因为他在前世造下了能导致投生至该界的业,或心的业力。
每一界与特定的结生心相符,而该种果报心则继续在一世当中生起为有分心,直至死亡为止。如是当欲界业成熟时,它即会引生欲界结生心,而产生了欲界生命;当色界业成熟时,它即会引生色界结生心,而产生了色界生命;当无色界业成熟时,它即会引生无色界结生心,而产生了无色界生命。如佛陀所说∶「业是田地,心是种子及渴爱是水份;而有情受到无明蒙蔽、受到渴爱所缚的心将会导致投生到另一个低等、中等或上等的生命界。」(《增支部》A.3:76/i,223)由过去业所定,心之种子掉到相等的生存地、生根及依其潜在业力生长。

【在 w******o 的大作中提到】
: 俺前几天读某位师兄推荐的《禅修之旅》,感觉很好。不过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明,就是
: 南传关于‘业’的解释。不知哪位师兄可以一解俺的疑惑?
: 多谢!

J******s
发帖数: 7538
56
I found this.
Abhidhammattha Saṅgaha
http://abhidhammattha.blogspot.com/
Disk 2
Track 01, Lecture 16-1: What is Kamma?; Results of Kamma; Classification of
Kamma: by Way of Functions
Track 02, Lecture 16-2: Classification of Kamma: by Way of Functions, by
Order of Ripening, by Time of Ripening
Track 03, Lecture 17-1: Classification of Kamma: by Place of Ripening
Track 04, Lecture 17-2: Classification of Kamma: by Place of Ripening (
continued)
Track 05, Lecture 18-1: Kamma & its Results; Death & Rebirth
should be interesting to listen.
:-)

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
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
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
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
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
;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
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
世的终结。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摘录自南传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 当「思」开始对目标作业时,它也指挥其他相应法执行各自的任务。「思」是造业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 不善果报心∶第一组无因心包含了七种不善业的果报心。这些心本身并非不善;在业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 当人临命终时,基于其过去业与当时的情况,某个目标即会呈现于他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 一、 业(kamma)∶过去所造的善业或恶业。
: 二、 业相(kammanimitta)∶是与即将成熟而导致下一世投生至何处的善业或恶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 三、 趣相(gatinimitta)∶这即是临终者下一世将投生的去处。例如∶即将投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 结生、有分、死
: 如前所述,在一世里只有同一种心在执行结生、有分与死亡的作用。在投生时,这种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世的终结。

J******s
发帖数: 7538
57
I found this is better to understand than Chinese version. :-)
-------------
Four Kinds of Kamma (Kamma-catukka)
Buddha Abhidhamma by Dr. Mehm Tin Mon
Though we cannot know the individual kammas in person, we can classify the
kammas into several types as described by Buddha, and predict when, where
and how each type will bear its result.
Introduction
Kamma, Sanskrit karma, literally means volitional action or deed. As a rule
good actions bear good results and bad actions bear bad results. Now action
may be performed by bodily movement (kàya), by words of mouth (vacã),
or by thought (mano). But the body and the mouth cannot move on their own
accord; they have to be moved by the mind (citta) through cittaja-rupa.
Again citta is just the awareness of a sense-object; it does not give the
order or direction to perform an action on its own accord. It is the
volition (cetanà) which directs the citta and its concomitants to perform
the action. So cetanà is responsible for carrying out an action.
Thus, strictly speaking, kamma means all moral and immoral volition (cetanà
). The volition having the root in ignorance (moha), greed or attachment (
lobha) or anger (dosa) is evil. The volition, which is accompanied by
generosity (alobha), good-will (adosa) and wisdom (pannà), is wholesome. In
other words, the cetanà present in the 12 akusala cittas are immoral
kammas whereas the cetanà present in 8 mahà-kusala cittas, 5 råpà
vacara-kusala cittas and 4 aråpàvacara-kusala cittas are moral kammas.
Now cetanà and its concomitants (i.e. citta and cetasikas other than cetan
à) perish after performing their respective purposes. But before they
perish, they leave their kammic property in the citta-stream. This kammic
property is the potential kamma which will produce its due effect in some
proper time, and the effect will fall on the doer himself. It is somewhat
analogous to Newton’s third law of motion in physics. The law states: “To
every action, there is an equal and opposite reaction”. Thus a person, who
performs a good or bad action, should expect an equal and opposite reaction
either in this life or in some future life. Furthermore, that opposite
reaction may come many times as the kamma has been multiplied to more than a
billionfold by the property of citta. How? As mentioned earlier, cittas can
occur at the rate of more than a trillion times per eye wink. So many
billion cittas accompanied by the volition of killing a mosquito will arise
in striking the mosquito. These many billion cittas together with the
volition of killing will deposit many-billion kamma seeds in the citta-
stream.
As a vegetable seed gives rise to a new plant of the same kind of tree which
gives the seed, so also a kamma seed will produce a new being in a plane
appropriate to the original kamma. An immoral kamma will give rebirth in a
woeful plane whereas a moral kamma will give rebirth in a blissful plane.
Just as many-billion immoral kammas are produced in a single act of killing
a mosquito, so in performing a wholesome deed, such as giving charity, many
billion moral kammas are produced. Thus the number of moral as well as
immoral kammas accumålated in this life as well as in uncountable past
lives are so numerous that it cannot be handled by a super-computer. Yet all
these kammas are in the citta stream of each individual following him
wherever he emerges in a new life. Just as every object is accompanied by a
shadow, even so every kamma is accompanied by its due effect. Kamma is
action and vipàka (fruit or result) is its reaction. It is the cause and
the effect. Like a seed is kamma, like a plant is vipàka. As we sow, so we
reap either in this life or in a future life. What we reap today is what we
have sown either in the present or in the past. Kamma is a law in itself,
and it operates in its own field without any intervention of an external
ruling agency. Inherent in kamma is the potentiality of producing its due
effect. Kamma is the cause; vipàka is the effect. The cause produces the
effect; the effect explains the cause. The law of cause and effect rules
everywhere

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
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
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
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
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
;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
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
世的终结。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摘录自南传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 当「思」开始对目标作业时,它也指挥其他相应法执行各自的任务。「思」是造业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 不善果报心∶第一组无因心包含了七种不善业的果报心。这些心本身并非不善;在业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 当人临命终时,基于其过去业与当时的情况,某个目标即会呈现于他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 一、 业(kamma)∶过去所造的善业或恶业。
: 二、 业相(kammanimitta)∶是与即将成熟而导致下一世投生至何处的善业或恶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 三、 趣相(gatinimitta)∶这即是临终者下一世将投生的去处。例如∶即将投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 结生、有分、死
: 如前所述,在一世里只有同一种心在执行结生、有分与死亡的作用。在投生时,这种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世的终结。

d******e
发帖数: 4192
58
得,打滚的来了,你怎么一点就着火.
看戏.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色大师,当年跑大师竞选的时候俺就问了一句那两个
: 明显的投票ID"是谁的MJ",结果就被你丫恶业恶
: 报的诅咒了一大堆。现在你追着人家大傻问"是不
: 是你的MJ"你就不觉得造了多大的孽么?
: 是不是以为你有权力消尸灭迹了就可以这么是无忌惮了呀?
: 我呸! 你居然还好意思光面堂皇的引用佛经。我看佛经都
: 让你读到叉点里去了。
:
: 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
: 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

w*****r
发帖数: 7106
59
还需要达妈出来点睛,不然色欲不出来删贴,
恐怕就没戏看了。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得,打滚的来了,你怎么一点就着火.
: 看戏.

S**U
发帖数: 7025
60
孟子·公孙丑: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 人 乍 见 孺 子 将 入 于 井 , 皆 有 怵 惕 恻
隐 之 心 。 非 所 以 内 交 于 孺 子 之 父 母 也 , 非 所 以 要 誉 于 乡 党
朋 友 也 , 非 恶 其 声 而 然 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 ;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http://www.yasue.cc/mang_chi3.html
子于井中,曷不出?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色大师,当年跑大师竞选的时候俺就问了一句那两个
: 明显的投票ID"是谁的MJ",结果就被你丫恶业恶
: 报的诅咒了一大堆。现在你追着人家大傻问"是不
: 是你的MJ"你就不觉得造了多大的孽么?
: 是不是以为你有权力消尸灭迹了就可以这么是无忌惮了呀?
: 我呸! 你居然还好意思光面堂皇的引用佛经。我看佛经都
: 让你读到叉点里去了。
:
: 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
: 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

相关主题
什么是十二因缘止禅里的'轻安'
入胎识与识阴六识Ajahn Mahã Boowa 的如来藏见解
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为何我生如此 (2010校对-zz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w******o
发帖数: 442
61
多谢Iris和SeeU,让俺学习学习,这个乍看起来有点像‘大乘’的种子识。
顺祝大家新年愉快!

rule
action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I found this is better to understand than Chinese version. :-)
: -------------
: Four Kinds of Kamma (Kamma-catukka)
: Buddha Abhidhamma by Dr. Mehm Tin Mon
: Though we cannot know the individual kammas in person, we can classify the
: kammas into several types as described by Buddha, and predict when, where
: and how each type will bear its result.
: Introduction
: Kamma, Sanskrit karma, literally means volitional action or deed. As a rule
: good actions bear good results and bad actions bear bad results. Now action

w*****r
发帖数: 7106
62
请问版主,你弃而不舍地消尸灭迹,可有羞恶之心否?
是人非人否?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孟子·公孙丑:
: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 人 乍 见 孺 子 将 入 于 井 , 皆 有 怵 惕 恻
: 隐 之 心 。 非 所 以 内 交 于 孺 子 之 父 母 也 , 非 所 以 要 誉 于 乡 党
: 朋 友 也 , 非 恶 其 声 而 然 也。
: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 ;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 http://www.yasue.cc/mang_chi3.html
: 子于井中,曷不出?

w*****r
发帖数: 7106
63
瞧这消脏的手段,把百姓的灯灭净了,
自己的火烧得旺旺的。可惜自己居留了个大
尾巴。
色大版主真有羞恶之心也。j
===========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请教南传法师关于‘业’的解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23 12:46:42 2012, 美东)
孟子·公孙丑: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 人 乍 见 孺 子 将 入 于 井 , 皆 有 怵 惕 恻
隐 之 心 。 非 所 以 内 交 于 孺 子 之 父 母 也 , 非 所 以 要 誉 于 乡 党
朋 友 也 , 非 恶 其 声 而 然 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 ;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http://www.yasue.cc/mang_chi3.html
子于井中,曷不出?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色大师,当年跑大师竞选的时候俺就问了一句那两个
: 明显的投票ID"是谁的MJ",结果就被你丫恶业恶
: 报的诅咒了一大堆。现在你追着人家大傻问"是不
: 是你的MJ"你就不觉得造了多大的孽么?
: 是不是以为你有权力消尸灭迹了就可以这么是无忌惮了呀?
: 我呸! 你居然还好意思光面堂皇的引用佛经。我看佛经都
: 让你读到叉点里去了。
:
: 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
: 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

c***h
发帖数: 2262
64

南传如何解释我不知道,我只能从阿含来看佛陀怎么说,与法友分享。
我不坚持一定对,也许不对。
后世人如何扩大解释,那就要看他们想运用在什么地方而定了,我不知道。
“业”是解释因缘法中“爱”是如何影响的名词,“爱”所作 叫”业”。
也就是解释 还有什么(一般是”爱”的影响,通称为”业”(习惯、影响),) 使你轮回
这影响,又让下一个轮回的惨兮兮。
“业”的作用特别是在六入处,眼耳鼻舌身意与外界接触时发生这种影响、习惯。
(依我看,是习惯把”我”放入,然后就轮回惨兮兮。)
杂阿含334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六入处的 因缘就是”业”
“业”的因缘 就是爱
爱的因缘 就是无明
无明的因缘 就是不正思维
不正思维 也是有因缘, 就是眼色生起,不正思维 叫痴
这解释上一个轮回的六入处到下一个轮回的六入处。
由此可知,正思惟的防范实在太重要。
这里刚好也顺便解释了”无明”就是不正思维,没有防范,让以前的”影响”给影响了。
“爱”所作 叫”业”
"业”是’取、有”吗?
印象中有了”有”就会轮回,就会轮回。
可谓何不说”取、有”就好,而说”业”呢?
可能”取、有”是动作,”业”是描述后来的影响力,所以特别给一个词叫”业”,也
许吧。
依我看,业就是留存着的贪嗔痴。
已上是往坏的方面看。
至于往好的方面看,”业”是如何解释,暂时不了解,
例如”正业”,要请SeeU法友再解释了。
印度奥义书就有“业”这样的观念,
似乎是说,业报一定是永恒存在的「自作自受」,
或者说,业报也会「父债子还」、「祖上庇荫」的「他作他受」,这样的业力观,
这似乎与佛陀的”业”不相同,
佛陀说的”业”的用法是与因缘法相应,看起来仅限于自己,而且并非永恒存在。
只要正思维,熄灭贪嗔痴,就可消业。

【在 w******o 的大作中提到】
: 俺前几天读某位师兄推荐的《禅修之旅》,感觉很好。不过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明,就是
: 南传关于‘业’的解释。不知哪位师兄可以一解俺的疑惑?
: 多谢!

d******e
发帖数: 4192
65
印度奥义书和佛教对业的理解不同,
都对也可能啊.从不同的角度说同样的名词.
这个名词含义不同,这回事是有的.
一个说这么回事,一个说那么回事.
究竟大概就是这么回事了,我领会了.

轮回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南传如何解释我不知道,我只能从阿含来看佛陀怎么说,与法友分享。
: 我不坚持一定对,也许不对。
: 后世人如何扩大解释,那就要看他们想运用在什么地方而定了,我不知道。
: “业”是解释因缘法中“爱”是如何影响的名词,“爱”所作 叫”业”。
: 也就是解释 还有什么(一般是”爱”的影响,通称为”业”(习惯、影响),) 使你轮回
: 这影响,又让下一个轮回的惨兮兮。
: “业”的作用特别是在六入处,眼耳鼻舌身意与外界接触时发生这种影响、习惯。
: (依我看,是习惯把”我”放入,然后就轮回惨兮兮。)
: 杂阿含334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S**U
发帖数: 7025
66
杂阿含785经
何等为正业?正业有二种∶有正业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有正业是圣、出世间
、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谓∶离杀、盗、婬,是名正业,世俗
、有漏、有取、转向善趣。
何等为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
惟,集……灭……道、道思惟,除邪命{念}[贪],身三恶行,诸余身恶行数,无漏心不
乐著,固守执持不犯,不度时节,不越限防,是名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
正尽苦、转向苦边。
中阿含189经
若见邪业是邪业者,是谓正业,若见正业是正业者,亦谓正业。
云何邪业?杀生、不与取、邪婬,是谓邪业。
云何正业?离杀、不与取、邪婬,是谓正业。
是为∶见邪业是邪业者,是谓正业,见正业是正业者,亦谓正业;彼如是知已,则
便求学,欲断邪业成就正业,是谓正方便;比丘以念断于邪业,成就正业,是谓正念,
此三支随正业,从见方便,是故正见最在前也。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85.htm
也就是说,八正道中的正业专指身业,有(具烦恼)生于善趣,与(无烦恼)解脱轮回
的两种。

轮回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南传如何解释我不知道,我只能从阿含来看佛陀怎么说,与法友分享。
: 我不坚持一定对,也许不对。
: 后世人如何扩大解释,那就要看他们想运用在什么地方而定了,我不知道。
: “业”是解释因缘法中“爱”是如何影响的名词,“爱”所作 叫”业”。
: 也就是解释 还有什么(一般是”爱”的影响,通称为”业”(习惯、影响),) 使你轮回
: 这影响,又让下一个轮回的惨兮兮。
: “业”的作用特别是在六入处,眼耳鼻舌身意与外界接触时发生这种影响、习惯。
: (依我看,是习惯把”我”放入,然后就轮回惨兮兮。)
: 杂阿含334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w*****r
发帖数: 7106
67
色大版主,问问是谁的马甲算正业
还是恶业?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杂阿含785经
: 何等为正业?正业有二种∶有正业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有正业是圣、出世间
: 、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 何等为正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谓∶离杀、盗、婬,是名正业,世俗
: 、有漏、有取、转向善趣。
: 何等为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
: 惟,集……灭……道、道思惟,除邪命{念}[贪],身三恶行,诸余身恶行数,无漏心不
: 乐著,固守执持不犯,不度时节,不越限防,是名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
: 正尽苦、转向苦边。
: 中阿含189经

S**U
发帖数: 7025
68
讽刺、骂人是恶业,
用马甲讽刺、骂人也是恶业。
威胁爆人照片、隐私,也是恶业。
想抓住别人的过失,加以攻击,也是恶业。
问问是谁的马甲,看动机。
上面说的,你信嘛?
若不信,你问的动机善还是不善呢?
如果你是道德怀疑论者,就没有必要继续了。
佛道儒都不是道德怀疑论者,想发表意见去别版吧。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色大版主,问问是谁的马甲算正业
: 还是恶业?

w*****r
发帖数: 7106
69
那鱼刺大师,你有没有讽刺骂人过呀?
你问追在人家屁股后面问马甲是啥
动机呀? 有多高尚多道德呀? 说说嘛。
道德怀疑论者论从恶业恶报者囗里吐
出来,你不觉得象X咀里吐出根象牙么?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讽刺、骂人是恶业,
: 用马甲讽刺、骂人也是恶业。
: 威胁爆人照片、隐私,也是恶业。
: 想抓住别人的过失,加以攻击,也是恶业。
: 问问是谁的马甲,看动机。
: 上面说的,你信嘛?
: 若不信,你问的动机善还是不善呢?
: 如果你是道德怀疑论者,就没有必要继续了。
: 佛道儒都不是道德怀疑论者,想发表意见去别版吧。

w******o
发帖数: 442
70
本人愚钝,不解所云。唉。

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
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
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
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
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
;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
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
世的终结。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摘录自南传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
: 当「思」开始对目标作业时,它也指挥其他相应法执行各自的任务。「思」是造业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 不善果报心∶第一组无因心包含了七种不善业的果报心。这些心本身并非不善;在业力方面它们是无记的。「不善」在此是指它们是由不善业产生的果报;所以「不善」一词并非形容这些心本身,而是形容产生它们的业。
: 当人临命终时,基于其过去业与当时的情况,某个目标即会呈现于他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
: 一、 业(kamma)∶过去所造的善业或恶业。
: 二、 业相(kammanimitta)∶是与即将成熟而导致下一世投生至何处的善业或恶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 三、 趣相(gatinimitta)∶这即是临终者下一世将投生的去处。例如∶即将投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火。
: 结生、有分、死
: 如前所述,在一世里只有同一种心在执行结生、有分与死亡的作用。在投生时,这种心把新一世和前一世连结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次为有分心之流的亦同是这种心,以维持生命流不断;在死亡的时候,生起为死亡心的亦同是这种心,它代表了一世的终结。

相关主题
为何我生如此 (2010校对-zz岁次庚寅,时序小雪
《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主讲(1)--业力与轮回、对业与轮回的误解、十二因缘坑:有修行的人如果被绑匪绑架
Classification of Kamma 转工作禅--转载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w******o
发帖数: 442
71
多谢!俺想问的是‘此念消如何引得他念起?’也是‘因如何产生果?',也是‘业’是
如何作用的?

轮回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南传如何解释我不知道,我只能从阿含来看佛陀怎么说,与法友分享。
: 我不坚持一定对,也许不对。
: 后世人如何扩大解释,那就要看他们想运用在什么地方而定了,我不知道。
: “业”是解释因缘法中“爱”是如何影响的名词,“爱”所作 叫”业”。
: 也就是解释 还有什么(一般是”爱”的影响,通称为”业”(习惯、影响),) 使你轮回
: 这影响,又让下一个轮回的惨兮兮。
: “业”的作用特别是在六入处,眼耳鼻舌身意与外界接触时发生这种影响、习惯。
: (依我看,是习惯把”我”放入,然后就轮回惨兮兮。)
: 杂阿含334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w******o
发帖数: 442
72
多谢!

of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I found this is better to understand than Chinese version. :-)
: -------------
: Four Kinds of Kamma (Kamma-catukka)
: Buddha Abhidhamma by Dr. Mehm Tin Mon
: Though we cannot know the individual kammas in person, we can classify the
: kammas into several types as described by Buddha, and predict when, where
: and how each type will bear its result.
: Introduction
: Kamma, Sanskrit karma, literally means volitional action or deed. As a rule
: good actions bear good results and bad actions bear bad results. Now action

c***h
发帖数: 2262
73

因如何产生果?
‘业’是如何作用的?
SeeU法友前面贴过南传更精细的解释,如下
不过,如果没有禅修实际观察到这种现象,
我相信还是模模糊糊看不懂,我也看不太懂。以下我说的不一定正确。
大抵上是,”业”又更细的分成 1 “思”(业的核心)、2善心与不善心
“思” 推动了整个后续行动,因为行动而产生果报。
你说 因要如何产生果? 这又回到”业”(“思”),因为”业”的作用。 伤脑筋。
要再细看……
整个说来,有因未必有果。要有缘,才会有果。
什么是”有缘”? 缘起法就是告诉你, 什么是”有缘”
-- 无明 行 识 ….爱取有 生老病死
“业”这看起来很像缘起法 无明缘“行”(身口意) ,那个”行”
(或者更核心的说 ”思” )
佛陀驳斥耆那教主尼干子(大雄),
佛陀说 “行”是以”意”为主角而发动,不是以”身”为主角而发动
这个”意”,看起来就是这里说的(”思”+善心不善心)。
不知对不对。可能要请教SeeU法友。
“因如何产生果” ?
亲自”见缘起”时,就知道。
四念处中,法念处会以四圣谛为所缘,也就是观察四圣谛,
其中,苦集,苦灭,可以观察缘起法,见缘起缘灭,苦与苦灭(涅盘)。
这个轮回,当世就有,所以每个人都看得见,也会观察到业的作用。
有人说,一念接着一念,就有轮回在作用。
当下正思维,就立刻断了这一念产生的轮回。
就类似,你本来为失恋所苦,突然看开了,天涯何处无芳草,世界开阔,苦灭了。
“突然看开了”,背后就是缘起法作用了,缘灭,苦灭。正思维了。
从另一角度,
“业” 的特性,由杂阿含334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来看,
似乎与 六入处(六根)有关。起始是六入处,最后也作用在六入处,一直轮回下去。
用佛陀的话,杂阿含334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六入处不正思惟(因) 无明 爱 业 六入处(果)
杂阿含334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
六入处的 因缘就是”业”
“业”的因缘 就是爱
爱的因缘 就是无明
无明的因缘 就是不正思维
不正思维 也是有因缘, 就是眼色生起,不正思维 叫痴
可能大多数人想知道的生前死后 “业”又如何作用,
而不是关心,生前 “业”如何作用。
生前死后 “业”又如何作用? 我也不知道。
佛陀没说,不知是不是无记? 问SeeU法友看看。

【在 w******o 的大作中提到】
: 多谢!俺想问的是‘此念消如何引得他念起?’也是‘因如何产生果?',也是‘业’是
: 如何作用的?
:
: 轮回

w******o
发帖数: 442
74
或是俺修行未到,未得其门而入。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如何产生果?
: ‘业’是如何作用的?
: SeeU法友前面贴过南传更精细的解释,如下
: 不过,如果没有禅修实际观察到这种现象,
: 我相信还是模模糊糊看不懂,我也看不太懂。以下我说的不一定正确。
: 大抵上是,”业”又更细的分成 1 “思”(业的核心)、2善心与不善心
: “思” 推动了整个后续行动,因为行动而产生果报。
: 你说 因要如何产生果? 这又回到”业”(“思”),因为”业”的作用。 伤脑筋。
: 要再细看……

S**U
发帖数: 7025
75
十二因缘中的「行缘识」,论师就解释「行」指「业」。「爱、取」而后「有」,是从另一角度解释。
思心所推动的身口意造业,在心识中留下影响力,形成将来的「后有」。这个过程,生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可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大乘唯识说的造业有业力种子,薰习在第八识中,在将来待缘感果,是对十二因缘更精细的说明。
Identical twin DNA 相同,而从小个性不同,从唯物观点无法解释,用业力不同解释就没有问题。

而不是关心,生前 “业”如何作用。
生前死后 “业”又如何作用? 我也不知道。
佛陀没说,不知是不是无记? 问SeeU法友看看。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如何产生果?
: ‘业’是如何作用的?
: SeeU法友前面贴过南传更精细的解释,如下
: 不过,如果没有禅修实际观察到这种现象,
: 我相信还是模模糊糊看不懂,我也看不太懂。以下我说的不一定正确。
: 大抵上是,”业”又更细的分成 1 “思”(业的核心)、2善心与不善心
: “思” 推动了整个后续行动,因为行动而产生果报。
: 你说 因要如何产生果? 这又回到”业”(“思”),因为”业”的作用。 伤脑筋。
: 要再细看……

c***h
发帖数: 2262
76

法友对 唯识以八识解释”业”,有何看法?
这样对吗?
可否请教唯识提出七识八识到底是为何?
我总觉得怪怪的,似乎不合”识”的原来意义,法友以为如何?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十二因缘中的「行缘识」,论师就解释「行」指「业」。「爱、取」而后「有」,是从另一角度解释。
: 思心所推动的身口意造业,在心识中留下影响力,形成将来的「后有」。这个过程,生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可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 大乘唯识说的造业有业力种子,薰习在第八识中,在将来待缘感果,是对十二因缘更精细的说明。
: Identical twin DNA 相同,而从小个性不同,从唯物观点无法解释,用业力不同解释就没有问题。
:
: 而不是关心,生前 “业”如何作用。
: 生前死后 “业”又如何作用? 我也不知道。
: 佛陀没说,不知是不是无记? 问SeeU法友看看。

J******s
发帖数: 7538
77
make sense!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十二因缘中的「行缘识」,论师就解释「行」指「业」。「爱、取」而后「有」,是从另一角度解释。
: 思心所推动的身口意造业,在心识中留下影响力,形成将来的「后有」。这个过程,生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可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 大乘唯识说的造业有业力种子,薰习在第八识中,在将来待缘感果,是对十二因缘更精细的说明。
: Identical twin DNA 相同,而从小个性不同,从唯物观点无法解释,用业力不同解释就没有问题。
:
: 而不是关心,生前 “业”如何作用。
: 生前死后 “业”又如何作用? 我也不知道。
: 佛陀没说,不知是不是无记? 问SeeU法友看看。

J***8
发帖数: 24
78

从另一角度解释。
生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
可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精细的说明。
释就没有问题。
谁说双胞胎的基因是相同的?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十二因缘中的「行缘识」,论师就解释「行」指「业」。「爱、取」而后「有」,是从另一角度解释。
: 思心所推动的身口意造业,在心识中留下影响力,形成将来的「后有」。这个过程,生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可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 大乘唯识说的造业有业力种子,薰习在第八识中,在将来待缘感果,是对十二因缘更精细的说明。
: Identical twin DNA 相同,而从小个性不同,从唯物观点无法解释,用业力不同解释就没有问题。
:
: 而不是关心,生前 “业”如何作用。
: 生前死后 “业”又如何作用? 我也不知道。
: 佛陀没说,不知是不是无记? 问SeeU法友看看。

S**U
发帖数: 7025
79
I was clear that it refers to 'identical twins'.
Identical twin has nearly identical DNA.
http://en.wikipedia.org/wiki/Twin#Monozygotic_.28.22identical.2

【在 J***8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另一角度解释。
: 生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
: 可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 精细的说明。
: 释就没有问题。
: 谁说双胞胎的基因是相同的?

J***8
发帖数: 24
80

nearly identical DNA 和 identical DNA 差别可大了。。。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I was clear that it refers to 'identical twins'.
: Identical twin has nearly identical DNA.
: http://en.wikipedia.org/wiki/Twin#Monozygotic_.28.22identical.2

相关主题
第十九章 业是什么请教各位几个问题:因果规律是如何执行的?缘的成熟遵循什么规律吗?
关于无我 no self vs. 非我 not self 的学习你怎么看无常?
有用的断链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J***8
发帖数: 24
81

从另一角度解释。
生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
可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精细的说明。
释就没有问题。
DNA上差距的大小和个性上差距的大小还不知道哪个大呢。“从唯物观点无法解释”,千万不敢信口开
河。。。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十二因缘中的「行缘识」,论师就解释「行」指「业」。「爱、取」而后「有」,是从另一角度解释。
: 思心所推动的身口意造业,在心识中留下影响力,形成将来的「后有」。这个过程,生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可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 大乘唯识说的造业有业力种子,薰习在第八识中,在将来待缘感果,是对十二因缘更精细的说明。
: Identical twin DNA 相同,而从小个性不同,从唯物观点无法解释,用业力不同解释就没有问题。
:
: 而不是关心,生前 “业”如何作用。
: 生前死后 “业”又如何作用? 我也不知道。
: 佛陀没说,不知是不是无记? 问SeeU法友看看。

S**U
发帖数: 7025
82
The presumption has always been that identical twins are identical down to
their DNA,” said Carl Bruder, Ph.D. and Jan Dumanski, Ph.D., of UAB’s
Department of Genetics and the study’s lead authors. “That’s mostly true,
but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small, subtle differences due to
Copy Number Variation."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8/02/080215121214.htm
It is fair to say that there is no scientific evidence yet that can account
for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for identical twins based purely on DNA, given
their identical, or nearly identical DNA. Before such scientific evidence
exist, the theory of karma is more promising.

,千万不敢信口开

【在 J***8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另一角度解释。
: 生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
: 可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 精细的说明。
: 释就没有问题。
: DNA上差距的大小和个性上差距的大小还不知道哪个大呢。“从唯物观点无法解释”,千万不敢信口开
: 河。。。

S**U
发帖数: 7025
83
<摄大乘论·所知依章>列举八识存在的多项理由。纲要如下∶
抉择阿赖耶识为染净依
甲 总标
乙 烦恼杂染非赖耶不成
一 转识为烦恼熏习不成
二 离欲后退烦恼杂染不成
三 对治识生烦恼杂染不成
丙 业杂染非赖耶不成
丁 生杂染非赖耶不成
一 约生位辨
1 约非等引地辨
A 结生相续不成
B 执受根身不成
C 识与名色互依不成
D 识食不成
2 约等引地解
A 结生心种子不成
B 染善心种不成
C 出世心异熟不成
二 约死位辨
戊 世间清净非赖耶不成
己 出世清净非赖耶不成
一 约出世心辨
1 闻熏习非赖耶不成
2 辨闻熏
二 约灭定识辨
唯识以八识解释”业”,并没有不合阿含。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邻居偷斧的故事
;旧情难忘;都表示过去的行为,会在心里留下影响力。
唯识的八识除了保持业力,还有其他功能,就不一定合于阿含。例如八识变现色法,就
是违反阿含的。
至于是不是一定要说八识才正确呢?佛并没有说八识,可见答案很明白。唯识宗自己的
解释,是声闻智慧不足,所以阿含经不说八识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法友对 唯识以八识解释”业”,有何看法?
: 这样对吗?
: 可否请教唯识提出七识八识到底是为何?
: 我总觉得怪怪的,似乎不合”识”的原来意义,法友以为如何?

d******e
发帖数: 4192
84
阿含中怎么说业的?
怎么表现声闻智慧的?
也许罗汉解脱不要知道这些.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摄大乘论·所知依章>列举八识存在的多项理由。纲要如下∶
: 抉择阿赖耶识为染净依
: 甲 总标
: 乙 烦恼杂染非赖耶不成
: 一 转识为烦恼熏习不成
: 二 离欲后退烦恼杂染不成
: 三 对治识生烦恼杂染不成
: 丙 业杂染非赖耶不成
: 丁 生杂染非赖耶不成
: 一 约生位辨

d******e
发帖数: 4192
85
DNA 是一种我们今天的科学教育下的人,都能理解的表达方式.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人都是细胞组成的,细胞有结构,再微观下有蛋白质,核酸,
这样的分子结构,再谈到遗传物质的时候,我们不是发现了DNA和用DNA来
表达的蛋白质的性状吗?
相比起来DNA当然是相当宏观的.因为还是在唯物的层次.
其实,什么是唯物,什么是唯心呢?其实是没有区别的.
当我们认识到了,就是唯物的,我们没认识到的时候,就是唯心的.
因为你拿不出来一个物质化的定义,因为科学还没给你答案.
但是不等于科学没给你发展的空间.
你不要以为自己懂点科学,就藐视别人的表达方式和自由了.
我几岁开始,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真正的科学就是无穷地探索.
我几岁开始,我爸爸就拿着分子模型,给我摆舞龙狮了.那些就是我的玩具.

,千万不敢信口开

【在 J***8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另一角度解释。
: 生前死后都一样,不同在生前正报的改变受限制,如此生生为男人无法改变,而来生有
: 可能依业报而生为天女。
: 精细的说明。
: 释就没有问题。
: DNA上差距的大小和个性上差距的大小还不知道哪个大呢。“从唯物观点无法解释”,千万不敢信口开
: 河。。。

J***8
发帖数: 24
86

true,
account
其实吧,那篇文章读完的话你发现他也是用科学解释的,呵呵。他说大家以前普遍觉得
基因相同,是环境导致了后天习性的不同,但是他们发现实际在基因的层面上有一些细
微的差别,但是正是这个细微的差别起了作用。我觉得吧,还是不要试图用佛学的东西
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The presumption has always been that identical twins are identical down to
: their DNA,” said Carl Bruder, Ph.D. and Jan Dumanski, Ph.D., of UAB’s
: Department of Genetics and the study’s lead authors. “That’s mostly true,
: but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small, subtle differences due to
: Copy Number Variation."
: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8/02/080215121214.htm
: It is fair to say that there is no scientific evidence yet that can account
: for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for identical twins based purely on DNA, given
: their identical, or nearly identical DNA. Before such scientific evidence
: exist, the theory of karma is more promising.

J***8
发帖数: 24
87

“你不要以为自己懂点科学,就藐视别人的表达方式和自由了”,没有哈,莫要生气。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DNA 是一种我们今天的科学教育下的人,都能理解的表达方式.
: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人都是细胞组成的,细胞有结构,再微观下有蛋白质,核酸,
: 这样的分子结构,再谈到遗传物质的时候,我们不是发现了DNA和用DNA来
: 表达的蛋白质的性状吗?
: 相比起来DNA当然是相当宏观的.因为还是在唯物的层次.
: 其实,什么是唯物,什么是唯心呢?其实是没有区别的.
: 当我们认识到了,就是唯物的,我们没认识到的时候,就是唯心的.
: 因为你拿不出来一个物质化的定义,因为科学还没给你答案.
: 但是不等于科学没给你发展的空间.
: 你不要以为自己懂点科学,就藐视别人的表达方式和自由了.

c***h
发帖数: 2262
88

感谢法友提供讯息
可“识”只是辨识六根传出来的活动讯息,才有六识,“识”是对应六根的。
七识八识,无法这样对应吧???
生前的,就是”思”吧
应该到”思”,就讨论结束。 我们今生观察得到。
更细的死后,”业”又变得如何如何,觉得多此一举。难道死后去观察?
佛陀也没讨论。
记得有人误解”识”与死后有关,佛陀不是还纠正吗。
而且死后如何,有些什么,应该不讨论。 怎么后人一直讨论? 还是怪怪的。
这是我的看法而已。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摄大乘论·所知依章>列举八识存在的多项理由。纲要如下∶
: 抉择阿赖耶识为染净依
: 甲 总标
: 乙 烦恼杂染非赖耶不成
: 一 转识为烦恼熏习不成
: 二 离欲后退烦恼杂染不成
: 三 对治识生烦恼杂染不成
: 丙 业杂染非赖耶不成
: 丁 生杂染非赖耶不成
: 一 约生位辨

d******e
发帖数: 4192
89
对的,我也有这个问题,就是死后的业.
这个蔗那教不是也解释了吗.和佛教不一样的.
如果佛教里说的这个业只是"行,识,名色...."
死的时候是由业的牵引而转生的,如果突破了业,
到一定的果位,也就不会再转生了.或者带业往生了.
这个业就是因果的意思,这里好象是不存在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同蔗那教)
如果是转生的时候,就积累在第8识里了,成为种子,
然后在起作用的时候,就通过第7识了,这个就是思维的我执.
这个7就是你真正能做主的.
我知道6是从经验中来的,7大概也是,总之这些都是从8来的.
不然,你那个能做主的就比较难理解了.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法友提供讯息
: 可“识”只是辨识六根传出来的活动讯息,才有六识,“识”是对应六根的。
: 七识八识,无法这样对应吧???
: 生前的,就是”思”吧
: 应该到”思”,就讨论结束。 我们今生观察得到。
: 更细的死后,”业”又变得如何如何,觉得多此一举。难道死后去观察?
: 佛陀也没讨论。
: 记得有人误解”识”与死后有关,佛陀不是还纠正吗。
: 而且死后如何,有些什么,应该不讨论。 怎么后人一直讨论? 还是怪怪的。

S**U
发帖数: 7025
90
杂阿含经三明中的「天眼明」,就是能看到众死时随业受生, 从经验肯定轮回、善恶
业报无疑。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39.htm
我于此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少方便,以净天眼过天人眼,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好色
、恶色,上色、下色,善趣、恶趣,随业受生,皆如实见∶此诸众生身恶行,口、意恶
行,诽谤贤圣,邪见因缘,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如是众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谤
贤圣,正见成就,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得生天上。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法友提供讯息
: 可“识”只是辨识六根传出来的活动讯息,才有六识,“识”是对应六根的。
: 七识八识,无法这样对应吧???
: 生前的,就是”思”吧
: 应该到”思”,就讨论结束。 我们今生观察得到。
: 更细的死后,”业”又变得如何如何,觉得多此一举。难道死后去观察?
: 佛陀也没讨论。
: 记得有人误解”识”与死后有关,佛陀不是还纠正吗。
: 而且死后如何,有些什么,应该不讨论。 怎么后人一直讨论? 还是怪怪的。

相关主题
若无轮回主体,业由谁承担?入胎识与识阴六识
杂阿含中关于十二因缘的一些摘录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
什么是十二因缘止禅里的'轻安'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c***h
发帖数: 2262
91

我知道你说的
可佛陀没有讨论到死后一些现象的细微机制,如现在一直说的七识八识,之类
而是只到”业”,就停止讨论。
更何况六识该是六根触六尘而生,看起来应该是被动产生,随附产生,
不是有个东西一直绝对存在在那里。
法友不觉得新加入的东西,把佛陀原来的系统打乱了吗
我是认为没必要讨论这些,
如果真要讨论死后轮回的细微机制,我觉得用”六识”来延伸也似乎不妥。
非讨论不可的话,用其它名词似乎较妥。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杂阿含经三明中的「天眼明」,就是能看到众死时随业受生, 从经验肯定轮回、善恶
: 业报无疑。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39.htm
: 我于此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少方便,以净天眼过天人眼,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好色
: 、恶色,上色、下色,善趣、恶趣,随业受生,皆如实见∶此诸众生身恶行,口、意恶
: 行,诽谤贤圣,邪见因缘,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如是众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谤
: 贤圣,正见成就,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得生天上。

S**U
发帖数: 7025
92
轮回与业力相续的细微机制,在佛法体系里,只能谈名色(名色包括一切有为法)。前
后生的色法不相续,就只可能是名法了。名法中,识是心王,是阿毗达摩的通说。是在
六识之内,还是七识、八识,可以考虑。
主张唯识的,也不是说有个东西一直绝对存在在那里。如经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
切种子如瀑流...恐彼分别执为我。」唯识的特点,要说相续时就说八识、种子识,要
说生灭时就说种子。自己不认为有什么问题。
我也认为这些不是修行的重点。不过唯识学重视法相分别,增长明辨能力,对止观境界
有详细、深刻的描述,还是有好处。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知道你说的
: 可佛陀没有讨论到死后一些现象的细微机制,如现在一直说的七识八识,之类
: 而是只到”业”,就停止讨论。
: 更何况六识该是六根触六尘而生,看起来应该是被动产生,随附产生,
: 不是有个东西一直绝对存在在那里。
: 法友不觉得新加入的东西,把佛陀原来的系统打乱了吗
: 我是认为没必要讨论这些,
: 如果真要讨论死后轮回的细微机制,我觉得用”六识”来延伸也似乎不妥。
: 非讨论不可的话,用其它名词似乎较妥。

c***h
发帖数: 2262
93
善哉SeeU法友肯为我解释唯识。
如果7识8识是在第六识”意识”内,再细分,倒也无妨。
我还有个疑问,
名色是有为法吗?
如果无”色”,是否”名”就不存在? 两者互依。
如果如上这样,死后,”名”就不存在吗? 六识就不存在吗?
如果如上这样,岂不是死后就没有7识8识?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轮回与业力相续的细微机制,在佛法体系里,只能谈名色(名色包括一切有为法)。前
: 后生的色法不相续,就只可能是名法了。名法中,识是心王,是阿毗达摩的通说。是在
: 六识之内,还是七识、八识,可以考虑。
: 主张唯识的,也不是说有个东西一直绝对存在在那里。如经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
: 切种子如瀑流...恐彼分别执为我。」唯识的特点,要说相续时就说八识、种子识,要
: 说生灭时就说种子。自己不认为有什么问题。
: 我也认为这些不是修行的重点。不过唯识学重视法相分别,增长明辨能力,对止观境界
: 有详细、深刻的描述,还是有好处。

S**U
发帖数: 7025
94
7识8识可以说是第六识”意识”内的细分。
名色是有为法
如果无”色”,是否”名”就不存在?
部派于此有异说。主张无色界有情没有色法的,无色也可以有名法。
也有主张无色界有情没有色法,但有色法种子的。
也有主张无色界有情有微细色法,不同于欲界色法。
这也牵涉到十二缘起的「识缘名色」,是专指欲界,还是包括三界。
无论哪一种说法,解释前后生名法所依,都有自圆其说的说法。
南传的说法,可参考摄论,离路心中的死心与结生心。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善哉SeeU法友肯为我解释唯识。
: 如果7识8识是在第六识”意识”内,再细分,倒也无妨。
: 我还有个疑问,
: 名色是有为法吗?
: 如果无”色”,是否”名”就不存在? 两者互依。
: 如果如上这样,死后,”名”就不存在吗? 六识就不存在吗?
: 如果如上这样,岂不是死后就没有7识8识?

r****n
发帖数: 7315
95

胡说。这是你自己的观点。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7识8识可以说是第六识”意识”内的细分。
: 名色是有为法
: 如果无”色”,是否”名”就不存在?
: 部派于此有异说。主张无色界有情没有色法的,无色也可以有名法。
: 也有主张无色界有情没有色法,但有色法种子的。
: 也有主张无色界有情有微细色法,不同于欲界色法。
: 这也牵涉到十二缘起的「识缘名色」,是专指欲界,还是包括三界。
: 无论哪一种说法,解释前后生名法所依,都有自圆其说的说法。
: 南传的说法,可参考摄论,离路心中的死心与结生心。

S**U
发帖数: 7025
96
摄大乘论:
又于此中,有一类师说一意识,彼彼依转得彼彼名,如意思业名身语业。又于一切所依
转时,似种种相二影像转∶谓唯义影像,及分别影像。又一切处亦似所触影像而转,有
色界中,即此意识依止身故,如余色根依止于身。
摄大乘论讲记:
在「此」三相安立唯识「中」,「有一类」一意识「师」,主张唯「一意识」,其余的
诸识没有别体。一类师,奘师说,是古师的不正义,故论云有一类师,好像说另有一部
分学者主张一意识,不是正统的共同的思想。真谛却译为诸师,好像说这是一般共同的
主张。不论是另一部分或是大家的意见,佛教是有多心论和一意识论两派的。在小乘学
派中,都是讨论六识的一体与别体;就是本论也还在六识上立论(也可以看作七心现行
)。但把这思想引申到唯识学中,就转化为八识差别或一体的思想了。
http://yinshun-edu.org.tw/Master_yinshun/y06_02_03_01_02_02_01_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胡说。这是你自己的观点。

r****n
发帖数: 7315
97

看不懂。没有说7,8识是6识的啥啊。
总体上可以说识(意识),但是6识,7识,8识都是有特指的。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摄大乘论:
: 又于此中,有一类师说一意识,彼彼依转得彼彼名,如意思业名身语业。又于一切所依
: 转时,似种种相二影像转∶谓唯义影像,及分别影像。又一切处亦似所触影像而转,有
: 色界中,即此意识依止身故,如余色根依止于身。
: 摄大乘论讲记:
: 在「此」三相安立唯识「中」,「有一类」一意识「师」,主张唯「一意识」,其余的
: 诸识没有别体。一类师,奘师说,是古师的不正义,故论云有一类师,好像说另有一部
: 分学者主张一意识,不是正统的共同的思想。真谛却译为诸师,好像说这是一般共同的
: 主张。不论是另一部分或是大家的意见,佛教是有多心论和一意识论两派的。在小乘学
: 派中,都是讨论六识的一体与别体;就是本论也还在六识上立论(也可以看作七心现行

J******s
发帖数: 7538
98
看最后一句话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不懂。没有说7,8识是6识的啥啊。
: 总体上可以说识(意识),但是6识,7识,8识都是有特指的。

r****n
发帖数: 7315
99

转化成8识等,也不是说8识中的6识是和原来的‘意识(总体)’是一个东西。
6,7,8识是一个系统。
意识(总体)是一个系统。
不能混在一起说。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看最后一句话
l*****g
发帖数: 1066
100
good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杂阿含785经
: 何等为正业?正业有二种∶有正业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有正业是圣、出世间
: 、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 何等为正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谓∶离杀、盗、婬,是名正业,世俗
: 、有漏、有取、转向善趣。
: 何等为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
: 惟,集……灭……道、道思惟,除邪命{念}[贪],身三恶行,诸余身恶行数,无漏心不
: 乐著,固守执持不犯,不度时节,不越限防,是名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
: 正尽苦、转向苦边。
: 中阿含189经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什么是十二因缘岁次庚寅,时序小雪
入胎识与识阴六识坑:有修行的人如果被绑匪绑架
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工作禅--转载
止禅里的'轻安'第十九章 业是什么
Ajahn Mahã Boowa 的如来藏见解关于无我 no self vs. 非我 not self 的学习
为何我生如此 (2010校对-zz有用的
《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主讲(1)--业力与轮回、对业与轮回的误解、十二因缘请教各位几个问题:因果规律是如何执行的?缘的成熟遵循什么规律吗?
Classification of Kamma 转你怎么看无常?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kamma话题: identical话题: dna话题: 正业话题: kammas